• 101.50 KB
  • 2022-05-26 15:24:37 发布

小班语言教案20篇活动意图

  • 9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班语言教案20篇活动意图正文(1)小班教案《我想和你做朋友》含反思活动目标:1试着与同伴交往并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2学习向同伴表达:我想和你做朋友。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活动准备:音乐找朋友,手偶老虎、小松鼠等活动过程:1与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播放找朋友的音乐,在音乐停止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诉大家你的朋友是谁教师示范找朋友,然后引导幼儿游戏2以故事的方式,引出手偶教师讲故事,把我想和你做朋友这句话体现到故事中去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故事里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93 他们说了什么?是怎么回答的?3引导幼儿学说“我想和你做朋友”这句话如果你希望和他成为朋友你能怎么说啊?还可以怎么说?4再次听故事并在找朋友的时候引导幼儿来说“我想和你做朋友,我也想和你做朋友”5总结:小朋友们听了小动物找朋友,那以后你们也要像他们学习,多交朋友哦。送动物朋友回家,并和他们说再见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我在设计前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进行了一些分析,而且刚入园的幼儿注意力也是需要我们的活动丰富多彩才能抓住。根据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在玩中学来达到目标。93 最先开始的找朋友活动可以说幼儿的主动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每个幼儿都会高兴的找自己的朋友并且大声的说出朋友的名字,但在语言发面并没有太大的发展。然后通过让幼儿听故事,模仿故事中的语言,让每个幼儿都学会说和敢对自己的朋友说。幼儿在3的时候,有一些语言发展好的幼儿不仅能用故事中的语言交往还会使用自己的语言,如:你做我的朋友吧,我给你吃我的好吃的...........整个活动下来我能感觉到幼儿乐于参与和积极参与的愿望和行动,而且活动给了幼儿全程参与的空间,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以完成活动的目标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2)小班语言教案《小兔乖乖》含反思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说话。2、学说相应的短句,如:“你是×××,我就不开门!”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活动准备小兔跳的律动音乐、木偶、布景等。活动过程(一)教师和幼儿回忆故事,引出活动师:“小朋友,你们听过小兔乖乖的故事吗?故事里面有些谁?”(幼儿回忆故事中的角色)。师:“今天我们就来当小兔子,你们想当谁呀?”(幼儿回答:红眼睛、长耳朵、短尾巴。)出示兔妈妈木偶,引导幼儿说兔妈妈的话。(二)出现大灰狼1、传来敲门声。93 师:“咦,是谁在敲门?”(请幼儿猜)2、引导幼儿说:“你把尾巴伸进来让我们瞧瞧!”(出现门慢慢打开,一条大灰狼的尾巴伸了进来。)3、引导幼儿猜猜是谁,并说出理由。师:“是不是大灰狼呢?”(出现大灰狼的头。)4、师:“真的是大灰狼,开门吗?”(引导幼儿学说相应的短句,如:“你是×××,我就不开门!”)5、(出现大灰狼不见了。)师:“看,大灰狼看见你们把门关得紧紧的,走不进来,只能灰溜溜地走了”。(过渡:幼儿听音乐做小兔的律动。)(三)出现大老虎1、传来敲门声。师:“又是谁在敲门?”(引导幼儿猜。)“我们问问它。”(幼儿集体问:“谁呀?”)2、传来老虎的回答声:“我是你们的妈妈”。师:“是我们的妈妈吗?”(请幼儿说出让他把尾巴伸进来。)(出现门慢慢地打开,一条大老虎的尾巴伸了进来。)93 3、引导幼儿观察尾巴,猜猜动物,并说出理由。4、师:“到底是谁呢?”(出现大老虎的头。)5、师:“真的是大老虎,开不开门?”引导幼儿学说相应的短句。6、引导幼儿想出对付大老虎的办法。(过渡:小兔子本领真大,把门关得紧紧的,大灰狼、大老虎都进不来。我们休息一会儿,睡觉吧。)(四)兔妈妈回家1、传出兔妈妈的敲门声和唱歌声。师:“咦,是谁在敲门呢?”(引导幼儿猜)师:“是不是妈妈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现门慢慢打开,兔妈妈出现了。)2、师:“真的是妈妈呀!”(幼儿边唱边开门:“就开就开,我就开,妈妈回来了,就把门儿开。”)3、在幼儿唱的过程中,出现兔妈妈木偶。师:“小兔子,你们乖吗?妈妈不在的时候,发生过什么事吗?”(幼儿讲述先前发生的事。)师:“你们真乖,妈妈拔了那么多的萝卜给你们吃。”(教师给幼儿每人一根,幼儿听音乐边跳边离开教室。)93 活动反思今天我教学的故事名字是《小兔乖乖》,幼儿听到这个故事名字就比较的兴奋,以至于有些幼儿在听到故事名字后就在位置上做小白兔蹦蹦跳跳了,由于小班幼儿语言表达是初步阶段,当我把兔妈妈的三个宝宝的名字说完后,我就让幼儿告诉我三个兔宝宝的名字,大多幼儿只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兔宝宝的名字。通过幼儿你说一句她说一句,幼儿能记住兔宝宝的名字了。然后我继续讲故事,当讲到兔妈妈出去采萝卜的时候,我问班上的宝宝兔妈妈对兔宝宝说了什么,幼儿能用简单的几个字句说一说兔妈妈的话,通过老师的引领和补充,幼儿的语句稍微完整。但幼儿最感兴趣的部分还是大灰狼来了,学兔妈妈唱歌的部分,“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由于前面兔妈妈唱过,孩子们这时候已经会唱了,都大声的跟着兴奋的唱了起来。当我问能不能开门时,孩子们都说:“不能!”“开了门会怎样?”孩子们都说:“会被大灰狼吃掉。”有些幼儿把自己当成了兔宝宝,缩着身子,做出害怕样来。当讲到三个兔宝宝齐心协力打走大灰狼时,宝宝们高兴的拍起了手。93 然后我让幼儿跟着录音机完整的欣赏了一遍故事。再出示头饰进行表演,虽然幼儿表演的时候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比较多,但幼儿们表演的都比较兴奋。最后我教育宝宝们在家时不能随便给不认识的人开门,让幼儿有了点自我保护意识。(3)小班教案《彩色牛奶》含反思活动目标:1、能听懂故事大意,并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2、学习句式:给奶牛吃X色的XX就挤出X色的牛奶。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活动准备:PPT课件,各种蔬果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激趣1、出示装有牛奶的神秘透明杯子(外面用布遮住),让幼儿猜猜、看看、闻闻“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呀?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数1、2、3,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原来是我们每天都要喝的牛奶,牛奶白白的,香香的,好有营养啊,小朋友喝了身体就会长得壮。那你知道牛奶是从哪来的吗?”93 幼:“老师给打回来的。”/“奶牛身上挤下来的。”/“超市买回来的。”师:“今天,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头奶牛(出示PPT图片),这可不是普通的奶牛,它是头神奇的奶牛。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小朋友一定要仔细听哦。”二、结合PPT,分段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1、播放PPT,讲述故事第一段。2、播放PPT,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师:“小狗喂它吃了什么?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3、播放部分PPT,幼儿观察表述猜想后,继续放PPT。“小兔会喂奶牛吃什么?”“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4、播放部分PPT,幼儿观察表述猜想后,继续放PPT。“小猪会喂奶牛吃什么?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5、播放部分PPT,幼儿观察表述猜想后,继续放PPT。“小猫喂奶牛吃什么就会挤出红色的牛奶呢?”幼:西红柿、辣椒、青椒、南瓜、苹果、樱桃……随机教育幼儿不要挑食。6、给故事起名字。(幼儿说不出来,教师可引导。)93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有能力的孩子可以跟着讲。重点是让幼儿听清句式的表述,便于下面句式练习环节的进行。四、句式练习1、出示PPT,分析食物与牛奶颜色之间的关系。“刚才在故事里面小动物给奶牛吃了哪些东西?””(回忆讲述)胡萝卜→橙色牛奶青菜→绿色牛奶茄子→紫色牛奶西红柿→红色牛奶2、根据图示练习句式“给奶牛吃X色的XX就挤出X色的牛奶”。3、幼儿自选一种图片(参考教师周围的图片)练习说话。“你还想给奶牛吃什么?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延伸活动:问答游戏,拓展经验(语言区)师:奶牛奶牛真神奇,喂点食物挤点奶,加什么,挤黄奶?幼儿选择相应的图片并回答:加玉米,挤黄奶。【活动反思】本节课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想象,并且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到的提高93 (4)小班教案《汤姆上幼儿园目标预设: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小汤姆内心的情感变化。2.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能积极勇敢的上幼儿园。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重点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验小汤姆路内心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克服害怕上幼儿园的心理,增加勇气。活动准备:93 绘本书、PPT、背景音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上幼儿园吗?喜欢幼儿园里的什么?(请幼儿自由交流表述,教师予以回应。)师:有一个叫汤姆的小朋友马上也要去上幼儿园啦,我们一起来看看汤姆在幼儿园的表现好么?二、故事阐述93 教师出示绘本的第一页,并提问:看看这个小男孩汤姆在干什么?他开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正确回答,教师讲述第一段故事内容。)继续讲故事,“明天汤姆就要上幼儿园了,为什么汤姆却一点儿也不高兴呢?”(请幼儿大胆猜测。)师:汤姆真的生病了吗?(假的)为什么汤姆要装病呢?(不想上幼儿园)结合经验思考:你觉得装病的做法是对的吗?(让幼儿在思考中明白不能为了逃避上幼儿园而撒谎找借口。)继续讲述故事,自己看插图,汤姆一个人坐在床上干嘛?猜猜他在想什么?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让幼儿尝试揣测汤姆的心思,进一步了解汤姆的内心。)师:吃早饭的时候汤姆在心里是怎么对自己说的?(我要勇敢,不能哭)第二天到了,看看汤姆在干什么呢?这个情景小朋友们熟悉吗?在什么地方我们也能看到?(每天早上)93 讨论:说说你每天早上是怎么和爸爸妈妈再见的?也会舍不得他们哭吗?继续故事,妈妈给了汤姆什么?(手绢)她是怎么跟汤姆说的?(伤心的时候就看看手绢想想妈妈)汤姆在幼儿园干什么呢?这个时候汤姆还不想上幼儿园吗?这时候汤姆的心情又如何?(根据插图回答问题。)三、教师小结师:汤姆去上幼儿园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一开始是怎么样的?然后呢?最后又怎样了?(不开心、害怕、高兴。幼儿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教师进行引导。)师:我们宝宝们在幼儿园会做些什么事呢?哪些事情让你们很喜欢?现在到幼儿园来还要哭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93 小结:连小汤姆最后都能克服害怕开开心心的去上幼儿园了,我们的宝宝们是不是也应该学学小汤姆勇敢的本事啊?以后可不能耍赖不来幼儿园了,每天老师都会在幼儿园等着你们每一个小朋友开开心心的来幼儿园一起学本领一起游戏,我们一起来拉钩约定好不好?(和每个小朋友拉钩做好“约定’。)(5)小班教案《我的家人》含反思活动目标:1、乐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父母,能说出自己父母的姓名和典型特征。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尝试用歌声表达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3、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愿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热爱。93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5、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悟生活。活动准备:1、每人一张全家福照片。2、《我家有几口》歌曲磁带。3、父母与幼儿曾交谈过其工作情况。4、录音机、摄像机。活动过程:1、谈话:我的家人。93 教师拿自己全家福的照片进行讲述,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手里面拿的这是什么啊?(照片)照片上面都有谁吗?(有老师)教师先简单的介绍一下那是我爸爸我妈妈我弟弟还有我自己啊!2、分别请幼儿手拿照片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引导幼儿重点讲述爸爸妈妈的名字和典型的特征(1)幼儿拿出与爸爸妈妈及家人的合影照片。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注意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如“这是我妈妈,我的妈妈叫什么?我的妈妈长着长长的头发,眼睛很大……等。”93 3、教幼儿学唱歌曲《我家有几口(1)教师出示照片请幼儿说一说这上面有谁,数一数有几口人,(2)请幼儿拿照片数一数自己家里有几口人,他们是谁?(3)教师范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先教幼儿说歌词然后让幼儿学说歌词。等幼儿学会了以后再学唱。教幼儿把自己家里人唱到歌曲里面。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4、和幼儿了解妈妈和爸爸是怎样关心自己的,知道关心妈妈和爸爸。93 (1)爸爸妈妈在家是怎样关心你的?如:妈妈给我洗衣服,给我做饭,给我买新衣服,爸爸和我做游戏等。(2)爸爸妈妈每天要上班,还要照顾你,非常的辛苦,你应该怎样做?启发幼儿说出当妈妈和爸爸上班回家自己应该怎样做。“给下班回家的爸爸捶捶背,帮妈妈打扫卫生等。”5、教师给幼儿读一读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祝愿,引导幼儿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爱。(1)说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本领(说、唱),教师录音记录。(2)拿出摄像机:你们在幼儿园学到那么多本领,想告诉爸爸妈妈吗?将幼儿的讲述记录下来。活动延伸:93 把幼儿与父母的合影,布置于活动室的墙面,幼儿随时可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父母。活动反思:通过本节活动,首先以谈话的形式,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教唱歌曲《我家有几口》,幼儿学的非常的透彻,能够把自己的家人都填到歌里面,并能让幼儿充分了解、感受到家人对自己关心和爱护。而且能够了解到家人的典型特征,也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爸妈下班可以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从而幼儿在体会成人关爱的同时,也在学习表达自己对其他人的爱。(6)小班教案《点点爱上幼儿园》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在集体中安静地听故事。2、能听懂故事内容,逐步了解幼儿园,喜欢幼儿园。93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活动重难点:能听懂故事内容,逐步了解幼儿园,喜欢幼儿园。活动准备:幼儿画册、挂图。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93 师:图片上有谁呀?(指小女孩)这个小女孩是点点,(指妈妈)这是点点的妈妈。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它的名字叫《点点爱上幼儿园二、欣赏故事。1.讲故事一遍。2.师:妈妈带点点上幼儿园,点点为什么一路上很不高兴?路上她们看到了什么?欣赏故事一遍,再通过提问,使幼儿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三、再次欣赏故事。(边看图片边欣赏)师:点点在去幼儿园的路上看到了谁的幼儿园?(小鸟、兔子、梅花鹿)小朋友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做什么?点点看到小朋友的幼儿园后怎么做的?(理解词汇:高高兴兴)怎么说的?(点点说“这里真好”)再次欣赏故事,对故事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93 四、第三遍听录音欣赏故事。师:点点后来喜欢上幼儿园了吗?为什么?小结:幼儿园真好,有许多朋友在一起真开心,我们也要和点点一样喜欢山个幼儿园。第三遍欣赏故事,了解点点爱上幼儿园的理由,从而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语言教学活动,我班幼儿听懂了这个故事内容,也了解了幼儿园,渐渐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安静地倾听。幼儿的参与性较高。93 由于《点点爱上幼儿园》的选材非常好,且内容简单易懂,贴近幼儿的生活体验。活动中,结合图片,让幼儿通过相应的图片来欣赏故事。对生动的图片,幼儿非常感兴趣,欣赏故事时也非常地认真。问题的设计也是结合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7)小班教案《蛤蟆吃西瓜》含反思活动目标:1、喜欢故事中活泼有趣的动物形象,初步感受故事的夸张和幽默。2、知道西瓜是夏天吃的水果,学会分享,并得到快乐。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活动准备:93 1、《蛤蟆吃西瓜》挂图2、小动物头饰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集中幼儿注意力。(二)基本部分:1、课题导入:出示一片西瓜地。是谁种的呢?出示蛤蟆。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西瓜成熟了,一个个又大又圆,你们想知道蛤蟆是怎样吃西瓜的吗?(想)现在老师就来讲《蛤蟆吃西瓜》的故事。2、欣赏故事,并回答问题。(1)蛤蟆想不出办法,心里着急,小朋友帮他想个吃西瓜的办法吧。(用刀切、用勺子挖)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真好。93 (2)蛤蟆也请来了他的好朋友帮他想办法,你们想知道他的好朋友帮他想的什么办法吗?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讲述故事)问:乌龟帮蛤蟆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3)蛤蟆动脑筋自己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再来听一听。(教师讲述故事)(4)后来蛤蟆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5)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它是怎样做的呢?(6)你们喜不喜欢蛤蟆,为什么?3、音乐游戏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动起来。93 (三)结束部分:蛤蟆看到小朋友们上课很乖,他要请小朋友去他家做客,请大家吃西瓜,我们现在就出发。教学反思: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多说、多思考,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提供机会;在让幼儿多说的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词汇丰富、句型练习等也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基础,应将其恰当地融入到活动方案设计中。《蛤蟆吃西瓜》注重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它利用了原故事里惯有的模式,继续创编故事……利用两两讨论多给幼儿机会去说,去尝试。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从而我们开始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不断地提升自我、挑战自我,学习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模式来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93 (8)小班教案《我长大了》含反思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感知理解词语:大、小。2、尝试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己长大了。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儿歌内容的猜测与想象。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活动准备:1、小朋友小时候的衣物。(如:孩子们小时候的衣服、裤子、鞋子、帽子等物品)93 2、小朋友现在的衣服。(如:孩子们现在的衣服、裤子、鞋子、帽子等物品)活动过程:一、幼儿通过感官感知大、小。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自己带来的衣物,请幼儿找找哪些东西大、哪些东西小,感知大与小。教师:今天,你们带了自己小时候的衣服和小时候的衣服来幼儿园,你们现在看一看小时候的衣服和现在的衣服有什么区别。1、引导幼儿穿一穿小时候的衣服,感知大与小。教师:小朋友们可以试一试穿一下自己小时候的衣服,看看是什么感觉?二、幼儿通过欣赏儿歌感知自己长大了。93 1、展示幼儿带来的小衣服。教师:这些小衣服现在能穿吗?教师:为什么穿不了了呢?教师:那小袜子呢?小鞋子呢》小帽子呢?能穿吗?为什么不能穿呢?教师:哦!原来我们长大了。2、教师完整的朗诵一遍儿歌。教师:今天老师就要念一首《我长大了》的儿歌给小朋友听一听。三、幼儿学习儿歌。93 1、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教师:儿歌里说到了哪些东西变小了?(出示相应的实物)哪些东西变大了?(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2、引导幼儿完整的朗读儿歌。四、幼儿讲述自己长大了的变化。教师:我们长大了,还有什么方面发生了变化呢?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教师:那个小朋友愿意上台来告诉我们自己的发现哪些变化?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再把儿歌念一遍。五、收拾教具结束本次活动。93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过程中,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声。首先,孩子们带来了很多自己还是小宝宝时候的照片。小朋友们猜一猜是哪位小朋友,当看到是自己的照片时候,小朋友自己不要“暴露”自己,等大家猜对了再站起来。其中,有两个小朋友的照片连老师都没有认出来,因为孩子们的变化确实太大了。(9)小班教案《彩色的梦》含反思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彩色的梦》的内容并学习朗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2、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3、了解儿歌的含义。93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重点难点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2、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活动准备1、小草、小花、白云的图片及头饰。2、《梦》儿歌挂图或幼儿用书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梦。93 请幼儿讲一讲自己做过什么样的梦?梦到了什么?2、向幼儿介绍“小客人”,猜猜它们的梦。(1)向幼儿介绍小草、小花、白云也喜欢做梦,猜猜它们的梦是什么颜色?(2)说说小朋友的梦是什么颜色?3、请幼儿看挂图,说儿歌。教师请幼儿看挂图,看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分别用儿歌中的语言说出来。4、请幼儿自主选择头饰,分别扮演小草、小花、白云、小朋友,分角色朗诵儿歌。93 5、引导幼儿想象:还有谁会做梦?它的梦是什么颜色的?用儿歌中的话说出来。梦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教学反思93 本次活动选择的教学内容《彩色的梦》目标较全面,也较具体,且目标的难度适中,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这个活动的目标体现了语言活动的主要目标: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的材料是用来创设游戏情境的,活动开始,向幼儿介绍小草、小花、白云也喜欢做梦形式创设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的学习兴趣。在此活动中,我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也为以后引导幼儿想象奠定了基础。活动时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在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的环节中,我能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且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此游戏较适合采用让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练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我也把此活动有意识地穿插安排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让幼儿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发音练习和训练各种能力。(10)小班教案《藏在哪里了》含反思93 活动目标:1.根据动物的显著特征找出相应的动物。2.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3.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活动准备:1.幼儿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2.《藏在哪里了》绘本PPT课件、捉迷藏音乐。93 活动重难点:观察画面根据动物特征找到动物。用句子“……藏在……(后面/里面)”描述动物躲藏的位置,知道捉迷藏的游戏规则。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幼谈话。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2.导读封面。93 封面上有谁呀?那谁会和它们一起捉迷藏呢?(二)解读图画书。1.观察PPT画面2-7页,感知故事开始部分。2.自主阅读图书卡片,能根据动物的显著特征找出相应的动物。3.结合PPT画面8-12页,大胆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你找到了谁?它藏在哪里?可是“长着美丽的角的小鹿藏到哪里去了呢?”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吗?(三)讲述图画书。1.教师引导语。93 小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那我们一起把这件好玩的事讲出来吧!2.师幼随PPT完整讲述故事。(四)师幼游戏。捉迷藏真有趣呀,你们想不想玩一玩?那谁来藏、谁来找呢?活动延伸:1.引导幼儿感知更多小动物的显著特征。2.组织幼儿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活动反思:93 《藏在哪里了》这个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绘本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然而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整个活动以“藏”为线索,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孩子兴趣很高。在游戏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显著的外形特征,并大胆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提醒孩子们用完整的语言讲述:XX藏在XX的后面或里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着相关的知识经验。不足之处:在与孩子互动中,亲和力更充足些那孩子投入的会更深刻,更情绪化些。(11)小班教案《下雨啦》含反思活动目标:93 1、在故事情境中,乐意听听、说说、想想小白兔和小袋鼠避雨的好办法。2、感受小白兔和小袋鼠互相帮助想办法避雨的快乐。3、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故事课件2、经验准备:幼儿有生活中在雨中行走和避雨的个体经验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93 导入语:今天天气真好,草地上来了一位朋友,看看它是谁呀?重点提问:小白兔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表达)儿歌: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香又香,小草绿又绿,提着我的篮子,采蘑菇回家。二、想想说说--寻找避雨的好办法1、说说找找避雨的办法--迁移生活经验想办法重点提问:滴滴答、滴滴答,下雨了,小兔该怎么办呀?小结:你们真能干,帮小兔想了那么多能避雨的办法!过渡语:小白兔撑着树叶伞继续往前走,哗啦啦、哗啦啦,下起了大雨,就在这时,谁着急地跳来了?93 2、想想避雨的办法--拓展经验重点提问:小袋鼠怎么了?(播放录音)小白兔会对小袋鼠说什么呢?设疑:叶子太小,袋鼠的身体太大,叶子下躲不了他们俩,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小袋鼠避避雨?【视幼儿实际,师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帮助小袋鼠的办法;或引导用肢体动作表现帮助小袋鼠的办法】3、听录音重点提问:它们想了什么办法呀?(小兔到那里去了)93 小结:原来他们两个合撑一把伞。小白兔和小袋鼠真聪敏,想到了一个这么简单的办法,就让大家都淋不到雨。看来,遇到困难一起动动脑筋,还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三、唱唱跳跳--体验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1、引导孩子一起和小兔、小袋鼠快乐唱歌"找朋友"。小结:瞧,小白兔和小袋鼠的脸上多么幸福的笑容呀,和朋友在一起互相帮助,一起游戏,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四、延伸活动:1、班级图书角投放《下雨啦》的故事录音和故事书,幼儿可以听听讲讲。2、在班级小剧场创设"下雨啦"的情境,引发幼儿自主表演兴趣。93 3、捕捉生活中幼儿互相帮助的照片,创设"朋友记录墙",引导幼儿间能够互相帮助。教学反思:1、活动来源--挖掘核心经验今天的活动源于教材书上《好朋友》主题中,我联系核心经验"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来设计的本次活动。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具有强烈好奇心,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与表达的欲望,于是,我创编了"小雨啦"的故事情境,把整个活动有机的串联起来,运用看看、猜猜、听听、想想、玩玩等方式,重点围绕故事里朋友间的"互相帮助"这个核心目标,和孩子们展开互动。在设计与实施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思考如何通过一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能够快乐的学,同时也能体现教师快乐的指导。93 2、活动设计力求凸显"趣味"--围绕活动的目标,"说、想、听"中体现趣。(1)"说"的有趣此次活动以语言活动领域为主,解读《纲要》中的语言要求,我试图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孩子们与我、同伴,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活动一开始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和小兔子朋友一起念起了"春天的儿歌",就是以"引趣"的方式让孩子们念念说说导入活动。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引导鼓励他们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为小白兔和小袋鼠想办法避雨的情境中说短语"快来这里避雨吧!",通过"念儿歌--说短句",让孩子们能够充分的在说说、讲讲中体验说的乐趣,同时,我也运用儿歌小结,概括梳理孩子们想的办法,给予孩子们比较规范的语言示范。(2)"想"的有趣93 第二个画面小袋鼠的出现,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小袋鼠淋雨--小兔子想办法帮助它--孩子们想办法帮助它--小袋鼠自己想办法"这个过程,让孩子们慢慢体验从故事的主人公之间的相互帮助衍生到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助小袋鼠的快乐,而最后,小袋鼠的办法也打破孩子们之前固有的思维,小袋鼠想出了又方便又聪明的避雨办法,利用自身的口袋让小白兔避雨,让孩子们的思维从之前的"联系生活经验想办法避雨--观察画面想办法避雨--跳开画面创造想象避雨的办法--回归故事袋鼠想的好办法",试图不断挖掘孩子的已有经验,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帮助小袋鼠避雨,激发孩子参与活动兴趣。(3)"听"的有趣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孩子们乐于倾听、懂得听清,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才能成为善于倾听的人,于是我在设计中增加了"听"这个细节,从"听小雨声"--"听大雨声"--"听小袋鼠的办法",由易到难的设计了引导孩子们有意倾听的部分,"听小雨、大雨",通过听雨声引发孩子们雨天的生活经验,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避雨的方法。"听小袋鼠想的办法",通过听录音,引导孩子们仔细倾听,理解小袋鼠想的办法,并用语言将自己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对孩子们听得要求也从简单的听说到有意倾听,将活动推向高潮。93 "说、想、听"的设计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通过有趣的说、有趣的想、有趣的听,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将整个活动的有趣情境推向高潮,达成目标。从孩子现场的反应中,我感到今天目标程度达程度还是比较高的。(4)活动的过程中,我整合了学学小动物,动静交替,让孩子们重头至尾沉浸故事的情境中,我想这是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班的活动应该具有游戏性。3、活动过程的互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在活动过程中有机整合了一些元素。93 情感体验贯穿始终,"好朋友"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种关系,更是一种深厚的感情。在整个活动中,借以淋雨的小白兔和小袋鼠相互帮助避雨的情感为主线,逐渐建构和谐的伙伴关系,体验帮助别人,和别人做朋友的情感。整个活动以小白兔避雨、小袋鼠被大雨淋湿,我们想办法帮他们避雨等情境为载体和孩子们进行互动,激发孩子们愿意帮助他人的情感,让好朋友的情感渗透在活动每个环节中。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表达,除了让孩子们大胆的说,我还鼓励孩子们大胆的用动作表现,比如用动作来帮助小袋鼠避雨这个环节,结合我园多彩表演的特色,引导孩子创造性的用肢体动作进行想象,激发孩子们为小袋鼠想办法,孩子们在宽松的游戏情境中,自主的进行学习,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价值的。此外,在活动中根据孩子现场回应,我也随机渗透了安全内容和朋友间的礼貌用语等等,尽可能捕捉出孩子们回答中有价值的点与孩子们互动。同样在关注集体幼儿的同时,我也关注到了班级中个别胆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我的语言、动作、眼神来鼓励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不同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12)小班教案《跷跷板》含反思93 活动目标:1、能按照序观察图片,学习描述小动物的表情。2、懂得小伙伴要友好相处。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玩跷跷板,让幼儿自由交际玩跷跷板的感受,学念儿歌《跷跷板》。2、材料配套:挂图、幼儿活动操作材料《语言·跷跷板活动过程:93 一、以"跷跷板"的儿歌引出活动的内容。引导语:小朋友们都喜欢玩跷跷板,玩跷跷板真快乐。我们一起朗读一遍儿歌《跷跷板》:"跷跷板,真好玩,你上天来我入地。上去好像坐飞机,下来好像坐飞船,一上一下真快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上小动物玩跷跷板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二、一次性出示四幅挂图,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和交流。启发幼儿交流:小兔子在做什么?小熊来了以后怎么做?结果怎么样?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逐幅启发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和讲述图片内容。1、图①:公园里,小白兔和小灰兔在玩什么?它们玩得怎么样?(丰富词汇:开心)93 2、图②③:这时来了一只小熊,它做了哪些不对的事?它是怎样对待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怎么样?(丰富词汇:害怕)3、图④小熊还说了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怎么样了?四、引导幼儿相互讲述图片的内容。五、要求个别幼儿利用挂图或操作材料中的《跷跷板》,在集体面前完整讲述图片的内容。六、讨论交流,给图片取名。议一仪:小熊做了哪些不对的事情?它应该怎么做才对?小伙伴要怎样玩跷跷板才会玩得高兴又快乐?我们可以给图片取个什么名字?教学反思:93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13)小班教案《熊猫的客人》含反思活动目标:1.懂得到别人家做客时要有礼貌。2.能说出小白兔有礼貌,小黑熊没礼貌的主要事例。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活动准备:93 1.《熊猫的客人》课件。2.故事中的动物的头饰布置成熊猫家的背景。活动过程:一、出示熊猫图片——设疑导入。出示熊猫图片T:这是谁?今天熊猫要请好朋友到家里来做客,你们猜他会请谁?T:想想,会有谁到它这个家里去呢?我们来听听故事《熊猫的客人》是怎么说的!二、欣赏故事——分层解析,理解情节。93 1.听故事第一段提问T:熊猫家来了谁?它们两个谁有礼貌?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播放PPT1)2.引导幼儿说出小白兔有礼貌,小黑熊没礼貌的主要事例。3.小结:小白兔真有礼貌,小黑熊没礼貌。T:那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黑熊?为什么?4.听第二段故事引导幼儿讨论T: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请小黑熊去你家做客吗?为什么?三、完整欣赏故事93 1.跟着课件认真倾听故事。2.学一学熊猫和小白兔之间有礼貌的对话。四、创编情节——迁移经验,发散思维。T: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请小黑熊去你家做客吗?为什么?T:我们来请小朋友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来表演故事熊猫的客人。(老师给幼儿分角色表演做客的情节。)T:我们小朋友应该向谁学习做有礼貌的小客人啊?(幼儿自由说说)T:请一名小朋友来给大家说说如何做一名有礼貌的小客人。五、延伸93 1.讨论:如果你去熊猫家做客,你会怎么做?2.T:现在我们也去熊猫家做客吧!附故事:熊猫的客人今天,熊猫请朋友来做客。“笃笃笃”——谁来了,在轻轻的敲门?熊猫快门一看,是小白兔来了。小白兔说:“熊猫,你好!”熊猫说:“你好!请进来吧!请坐。”熊猫端来一杯水,用两只说捧着,说:“请喝水吧!”小白兔用两只手捧着杯子,说:“谢谢!谢谢!”“嘭嘭嘭”——是谁来了,把门敲得这么响?熊猫开门一看,原来是小黑熊。93 熊猫搬过一把椅子,没等他说请坐,小黑熊已经坐在床上了。熊猫端来一杯水,对小黑熊说:“请喝水!”小黑熊看也不看,说:“我不喝我要搭积木!”熊猫说:“那我们一起搭小桥,好吗?”小白兔说:“好”。小黑熊说:“不,我要自己搭房子!”它拿了很多积木,一块一块地往上堆,堆的很高。熊猫和小白兔只好用剩下的几块积木,一起搭小桥。“哗啦”一声,小黑熊搭得房子倒下来了,把熊猫和小白兔刚搭好的小桥也碰到了,小熊大笑起来了。小黑熊回家了。小白兔也要回家了,他对熊猫说:“熊猫,再见!明天请你到我家来玩。”熊猫高兴地说:“我一定来!”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走过小黑熊的家门口,它想:“要不要也请小黑熊明天家里来玩呢?”教学反思:93 本次活动,孩子们喜欢和同伴交往,也学会了有礼貌地做小客人和小主人,在活动后也会玩角色游戏“我请客”。孩子们有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学着接待客人,也能做一个有礼貌的客人去做客。让孩子有了“自我”的意识,明白了作为有礼貌的小朋友要学会说礼貌用语,讲文明话。本次活动我也存在不足,应该将座位调整,不使用桌子,让孩子呈半圆围坐在一起,那样有利用于活动的自由开展。在最后部分也可以延伸“小白兔的客人”让孩子自由表演,作适当指导。(14)小班教案《小刺猬理发》含反思活动目的:1、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能听录音边朗读边划指诗歌。2、认读汉字:"刺猬"、"理发"、"他"。能积极参与识字游戏,正确指认生字词。3、理解诗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活动准备:93 1、滑梯图片2、故事录音磁带、录音机、《小刺猬理发》磁带。3、诗歌范文,新字卡:"刺猬"、"理发"、"他"。活动过程:一、复习幼儿所学过的字宝宝。二、基本部分1、看图片。2、引出诗歌《小刺猬理发》老师朗诵一遍。3、请幼儿找出诗歌中认识的字宝宝。4、学习新的字宝宝:"滑梯"、"先"、"后"、"爬"。今天老师要介绍两个新的字宝宝给你们认识,可是这两个字宝宝很调皮,他们要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我要请两个小朋友来把他们找出来。(学认新字)5、听音乐传书、翻书。老师放富有节奏、活泼的音乐,幼儿开始传书,传书完毕,老师指导幼儿翻书,跟随录音边划指边朗读。2、3遍后,幼儿听音乐有序地收书。93 三、结束部分:识字游戏《长高了、变矮了教师先把字卡在黑板上排成一排,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其中一个字卡向上移动一个字卡的距离,然后随着教师"一、二、三"的数数声,幼儿睁开眼睛,说出谁长"高"了;反之,教师把其中一个字卡向下移动,请幼儿说出谁变"矮"了。教学反思:因为这是一堂语言课,活动尤为注意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注意发展连贯讲述能力,问答、讲述,一环接一环,紧张的情节,激发了幼儿积极、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兴趣,可以说整个活动是成功的。(15)小班教案《小黄和小蓝》含反思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朋友间应该友好相处,在游戏中找到快乐。2、能通过故事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好奇和兴趣。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93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活动准备:★蓝和黄的水粉颜料,毛笔。★幻灯片课件。★蓝和黄的纸片。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朋友间应该友好相处。能通过故事理解色彩的变化。活动过程:93 一、认识新朋友1、导入:今天老师请来了一对好朋友,你们猜猜它们是谁?2、教师出示纸片(蓝和黄),你们看,这就是老师今天请来的好朋友:小蓝和小黄,你们猜猜,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捉迷藏……)二、欣赏故事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教师播放幻灯片,根据图片分段讲述故事)2、原来它们做了那么多事情,那你们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听到了)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表)3、教师总结:原来小蓝和小黄抱一抱会变成绿色啊,太有趣了!93 4、你们想不想也看看这么有趣的事啊?(教师出示两种颜料,并混合,让孩子能加深印象)5、原来真的会变啊,小蓝和小黄太厉害了!6、教师根据图片完整讲述故事,请个别幼儿看着图片讲述7、师幼一起完整讲述三、游戏:找朋友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对好朋友,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男孩子是小蓝,女孩子是小黄,请你找一个好朋友,一起抱一抱!(体验有朋友的快乐,并能友好相处)2、角色互换,游戏重复几次活动结束:现在我们这里有很多都是好朋友了,那到另外的班级里去找找好朋友吧!活动反思:93 小班幼儿对于常见的颜色名称已有一定的认识也能说出它们的名称,而且也喜欢各种漂亮的颜色。而在这节语言活动课中,通过小黄和小蓝的故事让幼儿学会理解故事内容,并让幼儿了解蓝色与黄色在一起能变成绿色的道理。在理解故事中幼儿对于我所提问的问题都能用故事中的语句来回答,学习欲望比较强,积极性高。由前面环节的铺垫下,幼儿在最后的环节中都能亲自尝试,而且参与涂色,对折接压,观察颜色的变化,幼儿的实验结果让他们开心极了,觉得真有意思,原来蓝色和黄色合在一起会变成绿色,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好奇心强是他们的天性,而从中所变现出来的也是她们最纯真的笑容。因此,幼儿对于这节语言活动有带点科学探索性的课,幼儿掌握性比较好,她们在玩中学,玩中乐当中也学到了相应的知识。但是唯一不足的是在小蓝小黄变魔术的时候,加了太多的水,颜色变的很淡,但是到最后孩子们还是很积极的开心地将其实验完成,在活动中老师始终起到了引导、支持、合作的作用,让幼儿从中获得了知识,掌握技巧。(16)小班教案《熊大大和熊小小》含反思93 活动目标: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中事物间的关系。2、重点学习大大、小小词语;认识词语高大、矮小、蓝色、红色、喜欢。3、学习用“喜欢”这个词说句式,能够用完整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4、感受故事中的熊大大和熊小小的深厚情谊。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6、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难点93 1,怎么样区别理解同类事物大和小;2,认识词语;3,学说句式××喜欢××。 活动过程:谈话引入活动1、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非常可爱,也非常漂亮,在我们班里,你喜欢跟谁成为好朋友呢?2、提问:怎么样才算是好朋友?你为什么跟他(她)成为好朋友?1、熊大大和熊小小来我们班做客(背景音乐);93 (1)、拿出图片熊大大、熊小小;(2)、倾听故事;(3)、认识词语;(4)、学习句式:XX喜欢XX;(5)、老师有感情说故事,鼓励孩子们尝试跟说句式。3、扩展想象老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朋友,一个是熊大大,一个是熊小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发现同类事物里,哪些是大大的,或者哪些是小小的呢?4、语言游戏:找朋友。93 让小朋友在班里找自己的好朋友,然后手拉手,一起跳舞、起唱歌、一起聊天。1、在游戏中结束活动。教学反思首先赞美小朋友们的可爱,又漂亮,小朋友们脸上常常会露出高兴的笑容,对调动孩子们上课听课的积极性有良好作用。我用这样的赞美能为我做游戏这个环节“找好朋友”作了铺垫。在学说句式××喜欢××时,我会多给小朋友们机会,多说出句式。然后,在扩展想象时,小朋友们举手回答的比较少,我会先举个例子,然后让小朋友们更好发挥想象力,毕竟是小班的小朋友。93 其次,在做游戏”找好朋友”这个环节,都很迅速找到了好朋友,平时没在一起玩的小朋友,都会手拉手的一起舞蹈。这些不仅让小朋友们学会更好得表达自己,还能更大胆的互相交朋友。(17)小班教案《水果歌》含反思活动目标: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3、理解儿歌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活动准备:1、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图片(正面没涂色,反面涂有颜色)。93 2、水果挂饰(梨子、苹果、葡萄、西瓜)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1、教师逐一出示苹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没涂颜色的一面),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2、“仔细看看,它们有颜色吗?”(没有)3、请幼儿说说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说对了,老师则将图片翻过来,即红红的苹果。93 4、用同样的方法,请幼儿说说其它水果的颜色,如说对了,老师则将该水果的图片翻过来,即黄梨子、紫葡萄、绿西瓜。二、编儿歌《水果歌老师告诉幼儿要根据水果的颜色来编儿歌。1、给苹果编。老师先编一句:什么水果红红的?启发幼儿编第二句:苹果苹果红红的。告诉幼儿把老师编的一句和小朋友编的一句连起来,儿歌就编好了。2、给梨子编。由老师编第一句:什么水果黄黄的?启发幼儿说出“梨子梨子黄黄的。”3、给葡萄编。93 “现在我们给葡萄编。谁来编第一句?”请一能力强的幼儿编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编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4、请幼儿把刚才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5、“小朋友们编的儿歌真好听。现在我们再给西瓜编。谁会把两句一下子编出来?”请幼儿模仿前面的句式编出: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6、请幼儿试着把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7、集体再念一遍,可边念边动作。93 三、游戏:水果歌。请幼儿戴上水果挂饰,练习儿歌。如老师(或个别幼儿)问:“什么水果红红的?”戴苹果挂饰的幼儿则站起来说:“苹果苹果红红的。”戴其它挂饰的幼儿则不可以站起来。四、鼓励幼儿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编进儿歌,并念给爸爸妈妈听。五、延伸活动:1、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在语言活动区放置其它水果图片,引导幼儿为它们编《水果歌》。2、与家长沟通计划93 可请家长带幼儿认识更多的水果,了解其颜色,并将其编进儿歌,建议家长邀请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创编,体验成功的快乐,增进孩子之间的友谊。教学反思:整个教学活动我分为三个部分:一、导入。我是以告诉幼儿今天班上来了几位水果小客人为线索引出教学活动的主角——四种水果。我一一出示图片(没有涂色的一面),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水果?然后让幼儿观察这几张图片有颜色吗?再请幼儿说说这几种水果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待幼儿回到对了。我在把图片(涂有颜色)翻过来;93 二、引导幼儿编儿歌。我先告诉幼儿接下来我们要根据水果的颜色来编儿歌。我先说一句:“什么水果红红的?”再让幼儿回答第二句:“苹果苹果红红的。”告诉幼儿把老师说的第一句和小朋友说的第二句连起来,儿歌就编好了。接下来用相同的方法为剩下的三种水果编儿歌。再请幼儿试着把刚才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三、游戏。发个每个幼儿不同的水果模型,巩固幼儿刚学的儿歌。我问幼儿:“什么水果红红的?”拿苹果的幼儿则站起来说:“苹果苹果红红的。”其它三种水果也用相同的方法来做游戏。整个教学活动结束后,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我的引导不够。幼儿们的积极性很高,在创编过程中,我问:“什么水果红红的?”幼儿们能够回答出是苹果,但是不能把水果的名称和颜色完整的说出来。可是我只是强调要把水果的名称说两遍,再说出颜色才是完整的一句,并没有用一种更直观的方法去引导幼儿完整的创编儿歌。如果我一手拿一个苹果模型,出示一个幼儿会说:“苹果。”再出示另一个幼儿会说:“苹果、”然后让他们说出颜色,儿歌就编的比较完整了。孩子们也能通过提示准确的说出相对完整的语句来,而且也能让孩子表达的更清楚,活动效果会好很多。93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的积极,我问:“什么水果红红的?”拿苹果的幼儿都能站起来,但是他们并没有按照我要求的那样站起来说:“苹果苹果红红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幼儿还未掌握这一句。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正确的引导幼儿是非常重要的。(18)小班教案《我的名字》含反思【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我的名字》内容。2、乐于参与讨论。3、知道自己的名字。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93 【活动准备】1、老师手偶。2、亲子故事《我的名字》(《长大真好》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2-5页)。【活动过程】一、出示“大家庭”老师手偶,说:“嗨,小朋友,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请幼儿轮流回答。二、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述亲子故事《我的名字》:93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但我好像有很多不同的名字。爸爸、妈妈会叫我“欣欣”。爷爷、奶奶叫我“宝宝”。在街上遇到的叔叔和阿姨会叫我“小朋友”。在幼儿园,老师叫我“王家欣”,有时也叫我“小朋友”。不过,全班小朋友都是“小朋友”啊。那次老师讲故事的时候问:“小朋友,小白兔躲在哪里?”结果全班小朋友都举手回答,所以,我还是喜欢老师叫我“王家欣”。三、与幼儿讨论:爷爷奶奶怎么叫她?(宝宝。)谁会叫你“宝宝”?(自由回答。)叔叔和阿姨怎样叫她?(小朋友。)老师怎么叫她?(王家欣/小朋友。)四、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5页,找出有小朋友名字的物品。(小书包。)五、请幼儿细心聆听老师说出的名字,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便要站起来转一圈,或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有礼貌地向大家打招呼。93 六、请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后,老师可请幼儿设计其他动作代替转圈,或可改由幼儿说出小朋友的名字,继续进行游戏。活动评价:能专心聆听故事。能回答有关故事的问题。听到自己的名字时,能作出反应。活动建议:在表演区,可以表演王家欣的姓名故事,也可以将小朋友的多种姓名编成《姓名故事》在表演区中表演。教学反思:93 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不同的含义,有的希望你们开心快乐,有的希望你们长大了做个有用的人才,有的希望你们有远大的抱负等等。那这些名字有没有共同的含义呢?”在我的点拨下,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名字都包含了父母美好的祝愿,应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尊敬父母,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19)小班教案《小花园》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仔细倾听故事并能感悟故事中表达的情感。2.知道老人劳动很辛苦,学习主动关心和帮助老人。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二、环境创设及材料93 1、创设-个美丽的小花园场景,分别放些假月季花、茉莉花等等。2、木偶(熊猫奶奶与小马)三、活动过程1.问题启动①在听故事前呈现问题:“熊猫奶奶在林子里新开辟了一块地,种了许多许多的花,是个很美丽的小花园,她每天辛苦地照顾这些花,但终于发生了一件事”。运用这样的提问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产生悬念,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内容,既启动幼儿积极地仔细地明故事,也引起幼儿积极地思维。②听故事的录音(前半段)从开始……她着急地想:我不在,花怎么办?它们一定会……。93 2.顺向设问问:熊猫奶奶的小花园里有些什么花?引起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唤起幼儿要爱惜美丽的花。①熊猫奶奶每天一早干什么?她怎样照看这些美丽的花?②熊猫奶奶突然生病了,为什么?(设想老人的劳动很辛苦,知道由于年老休弱、老人很容易生病,引起幼儿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的情感。)那么熊猫奶奶的花怎么样了?(幼儿讨论,创造性的想象出花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3.假定设问:93 ①花园里的花儿长得很好,并没有渴死,那是因为小象在帮助熊猫奶奶,假如小象不去关心帮助会怎么样?这个问题主要是引起幼儿充分的讨论,去领悟老人劳动辛苦和主动关心老人是可赞美的品德,为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提供一些认识并引起情感的共鸣。②如果你遇到了有困难的老人,你会怎样做?4.欣赏、改变通过故事的表演(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木偶)再现故事中美的场景,美的色彩,美的形象等,来烘托小象主动关心老人,帮助老人的“爱心”与行动。引起幼儿要向小象学习,激发幼儿尊敬老人的情感,故事中的小象可根据幼儿的想象进行更改。故事――小花园93 熊猫奶奶在林子里新开了一块地,种了许多许多的花儿,有红红的月季花、粉红的喇叭花,还有洁白的荣莉花,可漂亮了!熊猫奶奶每天一早就起来到林子里给花浇水,“哗,哗,哗”又清又凉的水一勺一勺浇到地里头,喝足了水,花开得又美又漂亮。有一天,熊猫奶奶突然生病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她着急地想:“我不在,花怎么办?它们一定会渴死的!”几天后,熊猫奶奶终于出院了,一出院急急忙忙就去看她心爱的花,“咦?熊猫奶奶吃惊地发现,地里的花全开了,比以前更美丽了。”这是怎么回事?熊猫大婶惊讶极了,忽然她看见邻居小象拎着一桶水走了过来,只见小象放下水桶,把长长的鼻子放进桶里吸出桶中的水,然后,扬起鼻子,“哗-”清清的水像一根根银丝洒到了地里“兹,兹”地响。原来是小象帮她照顾着地里的花呀!她赶紧说:“谢谢你呀!勤劳可爱的小象”。小象说:“不用谢,这么好看的花,我们都该爱护它。”教学反思:93 一节活动,不在于教师如何的精彩,而在于孩子在学中的快乐。活动过程中,我始终记得“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尽量给予孩子们相对自由的想象与表达空间,让大家动手、动脑、动口,充分调动其感官与肢体,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投入到活动中来,自主自觉地完成教育目标。从整体上来看,幼儿的兴趣得到了很好地激发,在活动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操作的乐趣,体验到大家合作的快乐感。但是有些环节出现了一些小的疏忽,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由于过于强调幼儿的主体性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知道要求不够严格,以至于幼儿的活动有些散,缺少依靠点。另外由于时间限制,在孩子们还意犹未尽的时候我打断了他们,我想在孩子们心里应该有不情愿的成分吧。(20)小班教案《花儿朵朵》含反思活动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受花儿的美。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体验玩色的乐趣。93 3.培养幼儿的观察花儿的能力。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常见花卉。材料准备:莲藕、青菜心、报纸、玩具、橡皮泥盒、颜料、抹布、罩衣、音乐活动过程:一、感受花儿的美自由观赏,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花圃的景色。93 师:花圃里开了好多花,你可以轻轻地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和朋友说说你觉得哪朵花很美。师:比比看哪朵花高?原来花事还在花茎上的。你喜欢哪朵花?它开在哪?它的花瓣朝哪个方向?谁能找找两朵(三朵)开在一起的花。师:小朋友们,花儿美不美呀?师:花儿是五颜六色的,有的高有的低,有的花瓣朝上面有的花瓣朝旁边,有的两三朵花开在一起,都很美。二、体验花儿的美幼儿跟随音乐自由表现花儿盛开。师:花儿这么美,我们和花儿一起跳舞吧。93 重点:表现花儿从发芽到开花的一系列动作,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花儿盛开。三、表现花儿的美1、出示材料,讲解用法。师:你们跳的可真好!师:让我们请出更多的花和我们一起跳舞吧。师:我这有许多颜料和它的材料朋友,这是莲藕、这是青菜心、这是玩具、这是橡皮泥盒、这是瓶子,你觉得哪一面漂亮,就用它印出好看的花。这是报纸,也可以变成美丽的花,怎么做呢,把它揉一揉,然后在颜料里按一按,压一压,再来一次,帮帮我,按一按,压一压,找到花茎,按一按,压一压,我的花开好了,再印一个,按一按,压一压。每个颜料都有它自己的材料朋友,用完了把它送回家。请谁来试试?93 师:请选一个你喜欢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帮助他,按一按,压一压,花儿开好了,好,它是哪个颜色就送回它的家。2、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大胆表现。师:这里的材料有很多,你们可以每个材料都去试一试,印一印,如果不小心蘸到手,就拿布把手擦干净,现在小椅子不动,请你们轻轻地走过去,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注意了,用完的材料要送回家。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在底图上“印花”,教师尊重幼儿的表现和创造。教师巡视指导,重点观察幼儿印的情况,并适时给予具体的帮助与指导,提醒幼儿注意保持衣服的整洁。师:有的花朝上开,有的花朝下开,有的高,有的矮,还可以两朵花开在一起。四、分享创作,自然结束93 师:你们的花真美呀,和你的朋友说一说你的花在哪里。你是用什么印的?师:我们和花儿一起跳舞吧。活动反思:93 这是一节在《指南》背景下的艺术活动,整个活动都还原到了生活。不论是选材还是材料的准备,都选择了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材是幼儿最熟悉的幼儿园的一角—花儿。材料准备有莲藕、青菜心、报纸、玩具、橡皮泥盒都是幼儿身边常见的材料。在活动中幼儿对印画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好奇的是原来平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原来还可以变成一朵朵的花。活动一开始,我先让孩子自由感受花,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观察、欣赏,他们时不时会互相讨论:这朵花很漂亮。我适时的抛出问题,让孩子根据我的问题去观察花的颜色、形态。这个环节孩子是完全自主、自由的,感受完了,接下来就花儿的形态让幼儿随着音乐自由表现,我没有规定孩子一定要跟着我跳,所以孩子们都很放松。接下来在介绍材料时,我和孩子是有互动的,而不是都由我来讲解完成,在示范中,我采用了儿歌“按一按、压一压,我的花儿印好了。”帮助幼理解掌握印画技能,简单明了,幼儿在操作时口里也会轻轻念着。在讲解过程中还含有几个隐性指导:第一,在印在“花茎上”时,我刻意用了重音,是要告诉他们花是开在花茎上的事实。第二,在示范时,我是走到颜料前去蘸颜料,而没有将颜料盘端到面前来。第三,我问孩子我印的这个材料是什么颜色,把它放回它朋友的旁边,让孩子知道哪里拿来放哪里去。最后在活动中,我提醒幼儿能够大胆的选择不同材料,把每种材料都试一遍,大部分幼儿都能掌握印画的技巧,孩子们也都很满足于印的这个过程,而且在取放的常规也做的相当不错。创作后的孩子,非常兴奋,很热情的拉着我找他们的花,最后再来感受花时,孩子的热情就更高了。整个活动下来,孩子完全做到了自由、自主,所有的环节都是以孩子为主动,从而达到目标。小班语言教案20篇活动意图93 93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