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2-05-26 19:16:03 发布

班干部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出现问题和反思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班干部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出现问题和反思  【摘要】中小学班干部制度作为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纽带,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班干部制度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班委组织形式混乱、管理层面疏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关键词】班干部班级管理问题反思【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156-027 班级授课制源于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后经赫尔巴特、赞科夫的发展,渐趋完善。而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可追溯到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班干部的产生可谓与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发展密不可分。班干部是伴随着班级授课制的发展而逐渐演化而来,其目的在于加强班级管理的效率,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而我国现有的“班干部”源自苏联,新中国成立后,班级中担任管理工作的学生,被称为“班干部”,同时,前苏联的班干部制度也被引入我国。班干部的组成结构包括:班长、各部委员及小组长等构成的行政组织;团支书、组织委员及宣传委员等构成的政治组织;中队长、小队长等构成的部队组织。随着时代的发展,班干部制度在班级管理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一班干部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1.个别任命与集体参与的矛盾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师任命制不能体现民主的精神,因为它没有保障每个学生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传统的由教师任命个别同学担任班干部的做法受到挑战。于是,有的学校尝试借鉴日本的班干部制度,让所有的学生轮流来担任班干部,然而效果往往不佳,组织瘫痪,原因在于在我国现有的大班教学中实行轮流制难以建立有效的组织运行机制,因而,任命制在我国仍然占据主流。其二,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主体意识显著增强,班级管理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学生之间的自治关系。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自治监管不力、放任自流,则容易导致个别的班干部与其他同学的关系紧张,甚至对立。2.部分管理与整体管理的矛盾7 班级的管理分为两个层级,其一是对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如卫生的打扫、作业的收发、纪律的维持;其二是更高层级的管理,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的一种活动方式,要围绕着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运作,主要包括: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人的管理积极性;谋求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而在我国,一般意义上的管理重视日常事务的管理而忽视更高层级的班级管理。导致管理层面不健全,管理方式倾向于行政式、机械式。因此,班干部管理制度需要处理好部分管理与整体管理的关系问题,树立更高的管理理念。如果重视更高层级的管理,如强化班级文化建设、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等,将对班干部的班级管理拓宽视野,更能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3.生生关系之间的矛盾班主任如果管理水平低下,对班干部的任命不力,同时对班干部日常的表现疏于管理,会引发一系列的学生与班干部之间的矛盾,其一,极易造成同学之间关系的不和谐,部分班干部因担任班级重要职务而趾高气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普通同学嗤之以鼻,使得大部分同学认为班干部具有仗势欺人的嫌疑;其二,造成了普通同学的心理伤害,产生抵触、厌学情绪。班干部如果行为不当,工作方式蛮横,极易损害同学间的感情,使普通同学不服从管理,日常的班级教育教学难以进行,部分学生因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从而厌倦班级生活,成绩直线下降。4.师生关系之间的矛盾7 班主任与班委之间、任课老师与科代表之间因为工作关系较为亲密,往往使大部分同学认为他们和老师的关系较之老师与班干部之间更为疏远。其次,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问题时,部分老师偏袒学生干部,不能“秉公办理”,在同学间造成了老师与班干部沆瀣一气、同流合污的坏印象,对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破坏作用。在一些发达国家,拒绝设立班干部受到了个别专家的推崇,如作家郑渊洁提出了“学生干部汉奸说”,班干部的工作是强权效力、高密和奴役同胞,加剧了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程度。其实,这样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对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予以全盘否定,未必是明智之举。二对班干部制度存在问题的反思及解决策略1.强化班级凝聚力,建设层次合理的管理结构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整个班级的发展而服务的,班干部的设立更是为了班级的发展,两者目的相同。班干部的班级管理活动要以班级的凝聚力建设为出发点,同时,班级凝聚力也是检验班干部班级管理效果的落脚点和归宿。因此,一定要强化各位同学的班集体意识,热爱自己的班级。围绕着班级凝聚力建设,班干部必须要狠下工夫,要有大公无私、服务好班级的观念和信心。另外,在管理结构上应建立老师,班干部和学生群体三位一体的动态结构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绝非是自上而下的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一种交互进行的动态系统。学生有问题可以通过班干部反馈给老师,也可以直接去找老师请教,而并非是层级的组织管理关系。2.对班干部进行职能划界,明确其职能7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各种关系问题有很多都是直接或间接与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对自己的职责不清导致的,因此,有必要制定合理的、清晰的班干部职能表,让班干部时刻明白自己所担任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这样也有利于其他同学监督,对班干部的越权行为进行及时的制止。这种监督应带有过程性,不只是偶尔的心血来潮,而要形成一种监督的生成性机制。3.强化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程序第一,民主选举。在我国大班额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下,不宜实行轮流制,让所有的学生都当班干部,这样极易导致组织的涣散。相反,班主任的直接任命制也难以满足学生们想当班干部和民主选举班干部的合理诉求。在推选班干部时,教师首先在班级里确定好有较高的学习成绩、诚实的人格修养、踏实的工作能力、灵活的头脑的学生为正、副班长的候选人,之后由全班学生差额选举,最终确定两名得票最多者担任。然后,班委会的其他主要成员再由班长、副班长共同提名,最后再由全班同学民主表决。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和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以点带面、全方位的自主管理。7 第二,制度民主。建立班委会会议制度和班会制度,所有的班干部必须定期向同学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提出自己的不足点,让大家集思广益,帮忙解决。班委会制度和班会制度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落实起来。通过制度的民主化,有利于培养班干部民主办事、按制度办事的能力。同时,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受到多数同学的欢迎,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第三,运行程序民主。重要的班级活动或重要事项需由班委会提出初步的意见,再通过召开班会大家民主表决,讨论通过后需得到班主任同意,签字后方可实施。对有争执的事项,可向老师请教,分辨是非,并予裁决。4.对班干部在班级管理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体系要坚持动态发展化的理念,建立“自我调节机制”,因为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通过反馈,调整自己发展自己,而这也恰恰是教育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起能够接纳、承受、发展有益于班级内部和外部的自我修复的班级生态系统。7 这种评价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两部分,按照班干部的职能,民主评议班干部。这种评议可以一个学期组织一次,通过大家的民主表决,评价班干部的民主作风和行为。对表现好的班干部老师可提出鼓励和表扬,对表现较差的班干部,老师也要对其工作付出的努力予以肯定,并指出在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改正的方法和策略,并给予一定的考察期,如果其管理工作依然不能让老师和同学满意,可就班干部做适当的调整,以避免学生之间的纠纷,但同时要做好被撤销职务同学的心理辅导。参考文献[1]申玉宝.小学班干部制度的发展进程与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2(14):22~24[2]黄美蓉.班级自主管理中的不等式[J].教学与管理,2003(5):17~18[3]周丕、孙蕾.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9~21[4]勒丽华.班级管理的生态化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9)〔责任编辑:范可〕7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