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 17页

  • 62.50 KB
  • 2022-05-26 19:16:13 发布

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析中学班级管理及对策甘肃省镇原县屯字中学苟伟峰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益,使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应追求的理想目标。怎样才能实现理想中的班级管理模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六方面考虑。一、中学班级的特征1、同一性。马卡连柯说:“集体之所以能够出现,正是由于它团结人们去完成对社会明显有益的任务”。班级这个集体的显著特点是:这个联合体有一个社会认可的、组织和集体都需要的目标作为集体成员共同活动的基础。有了这个共同目标,才能做到思想上和行动上的统一,它是集体团结,步调一致的基础,也是班内所有成员彼此认同的基础。2、规范性。学校是一个规范性很强的社会组织,班级规范性主要表现在班级对全体成员的控制和约束主要以规范为主,成员服从班级的要求主要依靠行为规范内化,而成员主动地接受法律、道德和纪律的约束。3、强制性。即班级对成员的管理不是取决于班级内部成员的自愿,而是必须被动服从。首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行政部门《守则》《规范》等的遵从不以学生意愿为转移。其次,学校的规章制度,班级内部的规则要求都是强制的。第三,班级学风、班风、良好学习习惯养成都是一个由强制到自觉的过程。第四,因为班级内成员的个性、品质、心理素质、发展潜能的千差万别,决定了班级管理必须具有强制性。17 4、整体性。中学班级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委会、团支部、干部、科代表、小组长和学生构成,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系统内每一个角色都有不同的职能和分工,但目标指向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的。5、平等性。班级内部同学之间没有经济收入差异,没有地位尊卑之别,在接受道德和文化教育上没有文化歧视,民族、家庭出身、籍贯更不存在差异;学生干部是为集体服务的,为同学服务的,不用凌驾于集体和同学之上,高人一等;班内每个成员在听课、参加活动、遵守纪律、维护集体荣誉、共建良好学风、班风等方面都有相同的权利、义务、责任。6、权威性。学校通常任命思想素质好,教学业务能力强,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教师担任班主任。他对于班级的教育、管理和指导具有权威性,其责任是不可推卸的。但班主任不能以绝对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从构成要素角度看,要做严父、慈母、良师、益友。7、发展性。班级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从组建到学生毕业,它一直是一个向前推进的、提升的过程。从成员看,学生从幼稚到成熟,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都是一个潜能增加、丰富、进步的过程,每个成员的可塑性决定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班集体的能量活力亦含其中。二、正确认识班级管理对象1、中学生是现实社会的人17 从本质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于中学生大多处于13至18周岁之间,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认识水平有限,很多方面都很不成熟,是准备进入社会的人。虽然他们涉世未深、单纯幼稚,但社会大环境和生存小环境(学校、家庭、社区)的影响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所以必须把学生融入社会大背景和生活小环境中来认识。社会大背景对中学生的影响有政治的、历史的、经济的和文化的等方面。生活小环境主要有家庭、邻里、学校、故乡、父母、兄妹、同学、朋友、老师等,有具体的人际关系、文化关系、经济关系、利害关系,还有直接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民族关系、宗教关系、人文地理关系,在教育管理中决不可忽视。2、中学生是动态发展的人首先,中学生的发展随年龄而变化,年龄不同,心理生理成熟度不同,思想认识水平不同。其次,随社会状况变化而变化,它会给学生带给或思索、或疑虑、或反叛、或接纳、或怀疑、或徘徊等反应,加之这种看法也不是定势的定型的。其三,中学生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城乡地域、邻里关系、同学朋友、文化倾向等都会影响学生行为。其四,学校德育方法、途径、氛围和教师的学识、人格、风范等随时随地影响着学生。3、中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个性是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基本风貌和精神特征。生理遗传不同、外塑形象不同、心理素质不同,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方面千差万别。教育者面临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教育不能千人一面、公式化,而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4、中学生是可以塑造的人一是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思想、长见识的重要时期,是学生个体最旺盛的生长时期,也是个人成长最急剧变化的时期。二是中学生是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发展变化中的可塑性很大,发展变化、发展类型、道路选择等不定因素较多,可以通过不同的内因指导与激励,外因诱导与调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17 三是学校育人工作是一种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同的阶段、阶层、集团、政党都为争夺青少年一代做出了各种努力,都为自己寻求和培养继承人。四是育人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把他们培养成对国家、民族、社会有用之才,就要掌握教育的主动性,使其茁壮成长,争奇斗艳。5、中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一是中学生德智体美都要发展,包括学生身体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智力的发展,阅历的积淀,思想认识的升华,道德水平的提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放宽眼界,既要看清教育的起点,又要把握教育的过程,既要明确教育的目标,又要把握教育的“终点”。因此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使他们尽可能最大程度发挥,相对全面发展,某些方面发展的更为优秀一些。三、班级管理中的人际关系班级管理就是人的管理,管理人尤其是管理好人,前提是了解人。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所处的“位置”和个性、家庭背景、交往圈子、兴趣、特长等及任课老师评价都应非常透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协调好人际关系,从而实现优化管理。目前,班级中的学生可分为三类:人缘型,中间型,嫌弃型。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人缘型学生的特点:(1)表里如一的健康人格;(2)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3)健壮的体魄;(4)优异的成绩;(5)较强的工作能力;(6)良好的品德;(7)开朗的性格,开阔的胸怀,善于融合的优点等一系列的特点。这些学生大多都有良好的家庭背景,生活目标明确,有主见,有坚强的意志,善于自我观察,自我解剖。中间型的学生特点:(1)渴求进步,但又害怕困难。这些孩子普遍有较好“天姿”,也追求进步,但意志薄弱,遇事犹豫不决,做事“虎头蛇尾。”(2)满足现状,努力程度不够,有少数中间型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水平不高,(即自信心差),不能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从调查情况来看17 ,这些学生一般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他们疼爱有加,过分依赖父母,自立自强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这类学生占班级绝大多数。固而帮助这类学生搞好人际关系,对管理好班级工作有决定性意义。嫌弃型学生特点:(1)个性偏执,不爱学习,学习、生活行为错位,缺乏动力。(2)成绩不好,具有攻击性行为。(3)品行不良,难以与人相处。这类学生一般不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最主要原因是品行不良。他们经常被冷眼相待,自尊心、自信心不强,被人们忽略。这类学生虽不多,但教育不当,对管理班级来说是一大障碍。改善好他们的人际关系,具有特别意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确立“以生为本”思想,充分调动每一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做法如下:对待人缘型的学生:既要肯定长处和优点,让他们充满信心不断进取,还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有缺点和不足,不过平时被自己的长处所掩盖。从而让他们保持清醒头脑,克服不足、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不断完善自己,另外还要求他们主动接触其他同学,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搞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对待中间型的学生:首先,合理安排他们的学习和活动,让他们自己发现自身的价值,帮他们树立信心、志向。因而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性格,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参加,自觉自愿地接触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协调他们的人际关系。对待嫌弃型学生:大部分人们认为,他们与班集体距离较远,对待师生的关怀有拒绝和抵触情绪,处于破罐破摔的状态中,自尊的脆弱。帮助他们搞好人际关系,(1)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歧视、讽刺、挖苦他们。(2)要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一方面的特长,17 从而带动他们各方面的发挥,从而鼓起勇气,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这样这类学生与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就会逐渐缩小。怎样才能建构起班级人际关系,而且要达到最优化呢?具体有如下方法:(1)情境熏陶法。情境对班级人际关系改善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下边的问题:加强班级内的学风、班风建设,使班内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凝聚能力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协调人际关系有不可替代作用。(2)实践锻炼法。实践对学生来说,即包括课堂内也包括课堂外的。首先,在课堂学习中,建构小组合作等集体性学习模式,受传统地师生单向交流影响,尽管有些教育者曾做过相当大努力,力图打破旧模式,但都跑不出传统思想怪圈,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事实证明上述师生关系不得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妨碍人际关系建构。因而课堂上也应采取集体式学习,我曾在课堂上采取前后四人一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当然这种模式可灵活多变,先采取水平相当原则,再采取优差结合原则,每节课10分钟时间集体学习。这样有利于同学间交往,改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嫌弃型学生民主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而且也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次,开展课外活动,这种方式一般都是分小组进行,发挥了特长,调动了积极性,增进了团结,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师生间、生生间感情,促进了人际关系形成。17 (3)心理教育法。影响班级人际关系形成的因素很多,但来自学生本身心理方面是最关键因素,不少学生在交往上存在心理障碍,尤其是嫌弃型学生,要么自卑退缩,要么过火失态。因而初中政治专门设置一学年心理知识教育课。当然这只是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实践中吸收教训,身体力行,切实体现良好人际关系,给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的便捷和快乐。使每位同学能有一种良好心态处理一切,为班级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四、班级管理中的公平问题班级管理能否从公平的角度进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然而现在中小学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很普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班级对学生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按照社会要求对个体的社会同一性的教化,定向和控制,其功能的作用方式是对学生施以环境和教育的外部影响。班级对学生的个性功能表现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水平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社会化影响为媒体,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青少年时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班级管理的任务之一就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化并不排斥,统一性并不排斥个体的自由发展,一个真正社会化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社会化功能,而且也是个性化过程,而目前的现状过分强调班级管理中的社会化功能,忽视了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这也即管的过严过死的管理主义。这种管理主义对学生的危害表现为:(1)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活动中,过分强调“听话”和“遵守纪律”,把班主任在班级中地位、权力绝对化。(2)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因为它所强调一种简单的规范和服从,而不是一种个性和主动,强调同一性,步调一致,所以这种管理主义不能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装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3)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为它强调的是标准化,模式化和整体划一,对学生来说,是失去17 一部分发展的机会,是对学生内在潜能的遏制,实际上造成学生发展的不公平。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使社会化和个性达到和谐的统一。从公平的角度来讲,班级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让所有的学生认识到在班级体都是平等的,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2、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通常包括:班级学生集体,班共青团集体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此外还有些兴趣小组也属于正式群体,这个群体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纪律和计划,经常开展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民族、性别等关系,以及其它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特点是自发性、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甚至对非正式群体产生歧视。班主任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它确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因为课后每位同学都有过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盲同性、消极性。例如:过分投入非正式群体生活,不关心学业;有的具有排他性,不允许其他同学加入,不团结同学;有的则迷恋于吃喝玩乐,甚至违法乱纪。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的正确引导,化消极为积极因素。如果老师不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将使他们和正式群体同学对立,不利于班级管理。因而老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要善于引导他们和正式群体团结起来共同实现共同和目标,为建设好班集体发挥各自的作用。17 3、重视优秀学生,忽视差生由于学生生活背景不一样,学习习惯不一样等差别导致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不一样。因而有的占据优势地位,有的处于不利地位,而班主任老师管理常常存在着重视优势学生,而忽视处于劣势学生。这就出现教育不公平现象,最终导致班内出现两极分化。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坚持平等对待原则,不管何背景,都是我班级中的一员,都应公平对待。对待“差生”。歧视差生是班级管理中最普遍现象。最明显的表现是:座位安排上,差生都在班内的最后一排,不管他近视或个子不高等原因,而优秀生个子再高,也在前几排。而这样无疑使“差生”好象分隔出课堂一样。其次是教育评价中歧视差生。一个优秀生犯了错误,班主任老师能原谅,还是受老师喜欢。而如果差生犯了同样错误,班主任会从重处理。把不公平摆在了桌面上。三是成绩好则以好为好,成绩差则千差万差,把差生打入十八层地狱,不能参加、分享优秀生同样的生活乐趣。这些差生并不是真“差”,而是由于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或者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而使他成为所谓“差生”。只要在老师帮助下,差生转变为优秀的。五、班级管理中的资信制度所谓资信制度,指在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的前提下给班上每个学生的信誉进行计分量化,以此来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地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管理班级。有两层含义,一是受教育者向着有信誉的方向发展;二是教育者应培养受教育者自觉爱护自己信誉的良好习惯。1、实行资信制度的需要。中学生下处于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候——17 塑型期,在此阶段,如果不能培养出守信的好品德,今后是很难发展并有所成就的。这就需要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爱护自己信誉的迫切性、重要性。如果从大的方面说,社会发展,进步也需要品德优良的人,守信的人,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作为教育者便有义务承担这个责任,培养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爱护自己信誉的良好习惯,为社会输送品德优秀的人。2、实行资信制度的理论根据。班级管理中实行资信制度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从教育学角度出发,我们应当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被认可,当然也就希望自己成为被人称为守信的人。根据以上两点,我们要对学生的信誉评分,表扬高分者,提醒落后者,使其内化为进步的动力,达到自我提高的效果。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在《学问》中提到了“谨而信”,意思是做人要谨慎讲信用。孟子也曾说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里的“朋友有信”指朋友之间相互讲信用。国处的思想家也谈到过信誉问题。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洛克曾指出:“我认为一个人-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据此,我们认为德育是重要的,也为班级实行资信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3、实行班级管理资信制度的具体设想鉴于以上分析,在班级管理中可实行资信制度,具体设想如下:目的:以培养学生守信等优良品德。班级管理机构:实行以班长为领导核心的班委负责制,具体事物由资信评价委员负责。为保持公正、公开,资信评价委员可设两名,轮流记分、统分、报分,并及时向班主任和全体同学汇报。17 具体操作:实行资信管理分,每位同学其始分可设100分,依据具体条款(具体条款可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规定和班级实际规定)和实际得分扣分情况,有资信评价委员予以加减分。学期末公布个人资信分,在班级表扬先进,警惕落后,作为评优选先的依据。当然,以上只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的总结和设想,班级管理实行资信制度在现实中能否行得通,如何完善还有待实践检验。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探索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用科学的管理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六、中学班级管理中的艺术中学班级管理要讲求艺术性,就是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各项工作时,在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聪明才智,准确把握教育契机,讲求工作的技巧和策略,使用恰当的方法进而富有成效地开展班级工作。(一)思想道德教育艺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班主任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特点,遵循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循序渐进。1、说服教育的艺术。做到“五有”,即有“理”、有“时”、有“心”、有“度”、有“趣”。17 2、情感陶冶艺术。情感陶冶就是利用教师的爱和各种情景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教育,爱是学生成长的基本需要,热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热爱每一位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利用自然环境陶冶教育学生;借助艺术手段进行陶冶教育。3、善用表扬艺术。表扬要准确、及时、多样、具体、用心。表扬的方式和语言技巧有:鼓励法、信任法、点评法、巧用体态语言4、慎用批评艺术。(1)批评要注意场合;(2)批评要把握分寸,柔刚相济;(3)批评要牢记“八忌”即一忌恶语相加;二忌当头一棒;三忌揭旧“疮疤”;四忌不分是非;五忌动向家长告状;六忌体态、仪表不正;七忌感情用事;八忌体罚学生。5、实际锻炼艺术。主要形式:学习活动、承担社会工作、参加生产劳动、执行学习和生活制度等。开展争做“五”小活动,即在社会做爱国诚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家庭做孝顺父母、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公共场所做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勇于创新的“小主人”。(二)、教育后进生的艺术1、热爱是转变的前提。(1)奉献爱心,温暖后进生冰冷的心灵;(2)宽容友善,尊重每个后进生的人格;(3)扬长避短,赏识后进生独特的才能;2、培养学习兴趣是转变的关键。(1)树立学习的信念(2)树立人生理想;(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寻找最佳学习方法;(5)辩证运用“参照物”。3、抓反复反复是转变的重要手段。(1)正确对待后进生的反复;(2)要有耐心;(3)有备无患;(4)态度冷静;(5)抓住闪光点。17 4、开展心理疏导。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心理偏差,尤其是后进生们在心理上存在着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后进后的言行。用心理学的手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为他们提供心理帮助,使之尽快调整自己,以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自信的态度投入学习生活中。5、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要做到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6、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活动。班级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不同爱好、不同兴趣的学生吸引到不同的活动中去,让每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后进生的才能“火花”能充分“燃烧”,让他们看到自身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创造条件,创设环境,在丰富的德育活动形式中,充分依靠他们自身的优点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利用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用发扬长处来限制其短处,借助其内在力量,以求事半功倍,争取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品德方面协调发展。(三)、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1、逆反心理调节法。马克·吐温说:“亚当并不是因为喜欢禁果才去偷吃的,而是因为被禁止才去偷吃的。”北京密云二中的一个班级,在一天早上出现了七个光头,也不是学生认为光头美才剃的,而是冲校规“男生不理长发怪发”及教育局有近五十人来校视导采取的统一行动。教室里乱成一锅粥。贺老师没有对此简单地斥责,而是说:“同学们,这件事,老师认为只能说明两个字,我们班同学‘心齐’!”(光头者热烈鼓掌,其他同学也鼓起了掌)。2、感情触动法。有位年轻的女班主任,面对出了事犯错误的“调皮大王”17 ,先把他叫到宿舍,让他坐下,给他倒了杯水。没有说一句训斥学生的话,却眼泪汪汪地说道:“对不起你,在你犯错误以后,我竟然不能说服你,致使你又出了事。更对不起你那含辛茹苦、在责任田挥汗锄地的母亲。”接着又问那位后进生:“你能原谅我吗?”从没有落过泪的“调皮大王”此时竟抽泣起来。从此他一反常态,改邪归正了。教师以满腔热情温暖对方,一定能感染对方的心灵,使其在没有任何预防时,就能畅所欲言地向你倾诉一切。3、幽默风趣法。大量事实证明,幽默风趣的教育艺术会收到比呆板、枯燥、单调毫无特色的说教好得多的效果。偶发事件处理中,应用幽默、寓庄于谐,必然会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理智的启迪,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情感沟通,转变思想。4、教师自责法。苏联有位杰出的数学教师伊凡,每当他发现生做题出差错时,总会说:“这怪我没有讲清楚,所以叫你才湖涂。”接着再讲一遍,让学生听懂弄明白。教师对学生困境深表同情,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老师大胆说出自己的缺点和历程,无疑道出了他内心的真诚,会使学生把他看成是一个可信的人,遂使师生的心灵由此而沟通,教育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5、移花接木法。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当时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时间都不允许着手进行偶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而不进行处理又无法平息个别学生的情绪,或是这样的事件原本也不必搞得水落石出,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事件就不再成为“事件”。对此,班主任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的心理特征,巧妙地把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6、先扬后抑法。一位老师上课时,有一个学生在他背后模仿老师的动作,引起同学们的哄笑。老师装作不知。等课快结束时,老师讲:“写字要模仿,画画要模仿,17 写文章也要模仿,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第一步做得好的话,第二步的创造就有希望,也有基础。我想刚才×××模仿我的动作一定很像,否则不会引起同学们的大笑,看来他将来说不定能成为一个表演艺术家。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们会请他为我们展现一下他的模仿才华,让我也欣赏欣赏。刚才背后的模仿我是看不到的,所以嘛,以后上课……”(老师故意不说了,学生大声说:“不做了”)。(四)、类层次教育艺术1、优秀学生教育。(1)发扬优点;(2)严格要求;(3)提高耐挫力。  2、中等生教育。(1)主动接近,热情关心;(2)挖掘优势,积极鼓励;(3)个别施教,促进转化。  3、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往往不善于人际交往,缺乏合作精神;容易形成早熟、孤僻、不合群;自私、任性,“娇、骄”二气;嫉妒、固执,不真诚,爱虚荣;依赖性强,自理能力、自制力差;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应当发挥其优势,让其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培养其意志力,配合家长,形成合力。(五)、心理健康教育艺术1、教育学生确立乐观的人生态度,养成快乐的习惯;2、教育学生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3、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自我调控;4、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会学生运用心理保健技术;5、指导学生学会寻求心理咨询,维护心理健康。(六)、青春期教育艺术。 1、青春期教育的主要内容(1)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青春期生理特点,加强生理保健工作;(2)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心理的特点,健全完整的人格;(3)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性知识,树立科学的性意识;(4)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纪教育,尤其是性道德教育;17 (5)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学生的“早恋”的问题;(6)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促进身心健康。  2、青春期教育艺术.(1)更新观念,主动应战;(2)转变角色,师生互动;(3)尊重学生,升华情感。尤其是青春期早恋教育:加强性知识、性道德教育;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处理学生“早恋”,要讲究艺术:对学生“早恋”采取“三个不”即不告状况、不点名、不改变看法。(七)、指导班集体活动艺术。(1)着力做好活动设计:根据活动主题,对活动的教育要求、活动的内容、活动的过程和活动进行的每个环节的策划(2)加强活动过程的指导:不是“保姆”的角色,而要担当好指导者的角色,即导演、顾问、参与者、主持人、组织者(3)重视活动的总结及反思:总结收获,升华认识;巩固收获,转化行动(4)要选择与创新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活动内容。  (八)、协调关系艺术1、协调与学生关系艺术。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关注学生的情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不溺爱学生,实现师生间的教育互动,塑造健全的人格形象。  2、协调与任课教师关系艺术。马卡连柯说:“哪里教师没有结合成一个统一的集体,哪里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教育过程。”“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整齐心一致地工作,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的、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主动与任课教师交流情况,沟通信息,尊重任课教师,树立任课教师威信,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协调各种关系,形成“群体效应”。17 3、协调与学生家长关系艺术。了解研究学生家庭的分类状况,转变观念,联系家长经常化。尊重家长要人性化,要尊重不同类型学生家长的人格,对不同地位的学生家长要一视同仁,切忌向学生家长告状。平等沟通,教育学生的合作化。  协调与家长关系的技巧:家访;家长会;建立与家长的多种联系;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中学教育的最重要构成部分,关乎立德树人,培养党和国家接班人的质量。包括课堂教学,作业、秩序管理,课外辅导,思想品德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班团组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外交等诸多方面。本人就担任班主任工作12年来的体会谈一些粗浅认识,将有助于班级管理达到优化,促进师生共同进步。达到班级共同奋斗目标,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17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