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0 KB
  • 2022-05-31 12:09:12 发布

家长会发言稿(青春期教育)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青春期孩子教育专题在孩子还没有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我就听周围的亲友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不仅极难沟通,更处处与家长作对,让人不胜烦恼。就在我思索着怎么面对孩子的成长时,儿子已经上了初二,个头一下子蹿了起来,脸上也长了青春痘,青春期不可抑制地来了。我只好仓促应战,与孩子的青春期“过招”。什么叫做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由于男性的性成熟比女性晚一年左右,所以可以把男性的青春期年龄范围确定为14-18岁。偏早或偏晚1~2年,都属正常现象。   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个体性发育成熟,已经可以生育。在青春期不仅身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步入青春期后,心理发育迅猛,主要体现在:  1、性意识骤然增强。由于生理上出现性发育加速,使得青少年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与日俱增。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对问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迅速,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优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此时,他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体投地,“追星族”大部分人群就是青春期的孩子。  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更是乐不知疲。  6、受同伴的影响很大。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视友谊至高无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 关键词——叛逆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我们把这种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现在初中学生身上比较突出, 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初中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不再满足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喜欢索隐猎奇,喜欢从问题的反面思考。同时,初中学生这种思维的批判性还是不成熟的,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表现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逆反心理。儿子作文中写道:“时常觉得自己长大了,思维也总与爸妈格格不入,态度也渐显泛淡了起来,想吃什么?带细胞食物就行,骑车多穿点吧,应付哦了一句,什么也没多穿。这是与妈妈最常见的谈话,也是我肤浅认为的长大。”    其产生的原因,一是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有关,另外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家长的问题。3 面对青春期“逆反”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由于青少年“心理断乳期”的到来,打破了已往亲子之间关系的平静状态,青少年与父母间的矛盾明显地增多了。那么,父母应如何和子女一块共同度过这段“心理危机”呢?●加强学习,学会反思拿我来说:1、成绩的压力:无意识的攀比心理,周围朋友同事的孩子成绩优异;当学生哪一门功课稍微落后,就很紧张;以至于从第一掉到第二就会很急躁;要求高、压力大,2、内心的忧患意识:同事家孩子(殷恺),小学成绩很好,进入初高中后,关注穿着,开始早恋,最终考了个三本;自身工作、生活的压力,强力希望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3、作为教师的爱教育的毛病时有体现,不能平等对待、尊重孩子,说话唠叨,管得太细、太严;加强学习,向网络学习,向过来人学习,(王雨峰、姜、陆一洲)向专家请教●减少唠叨,学会倾听 当子女向你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似听非听,或者一面做事一面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子女打个招呼,以便子女能谅解。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子女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分析子女意见背后的感受和需求,并充分考虑,然后交换大人的看法。不要唠叨说教而不考虑子女的心理需要。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三大心理需求。一、合理的物质需求   如果一个女孩子,初一时拒绝穿粉色的衣服,一两年后,她又坚决要一条粉色围巾,您真的别奇怪,这是孩子从要求长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绝粉色因为要拒绝幼稚,接受粉色,是表现自己再走向个性独立,走向成熟。这时,孩子们在家长面前出奇地不听话。男孩今天要一双名牌鞋,明天回来对家长说某某同学有了新的手机。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谁的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仪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显示自己。而成年人却感觉他们是逞强。家长要防范孩子物质需求膨胀造成的恶果,但又不能不给予物质的满足,应该怎么办呢?同事满足孩子对鞋的需求;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教育女儿: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个人认为手机、电脑还是不要答应孩子的好。我班孩子的辩论会“小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二、朋友的交往需求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这里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问题。家长们因为担心而要不停地教育孩子,甚至用打骂的方式。再有,少数家长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友,怕孩子学坏,影响学习,浪费时间。有的家长给孩子制订允许交的朋友、不能交的朋友。孩子们绝对不接受,自然对家长敬而远之,更不与家长交流。家长怎么办呢?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愿意和你说出他遇到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家长学会倾听,不要急于批评和指正。家长支持孩子交友,同时提出具体而简单的底线要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以结交成绩差或家庭条件差的伙伴,但不能结交品性不好的朋友。三、对异性关注的需求青春期,是恋爱的前奏,是步入爱情的序曲,孩子们恋爱是必然,而我们家长希望孩子们晚一些,再晚一些,怎么才能做到呢?3 青春期的孩子,关注异性之初,会在家长面前提到某个异性。您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责备孩子心思不放在学习上,也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然后询问一下情况,再想办法引导孩子,等想好了,有了办法再说不迟。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孩子知道此类事是可以和家长讲的,家长不会批评,以后遇到这方面的困惑,他就会向家长寻求帮助,这样家长就对孩子有了了解和帮助的机会。二、孩子明白,从家长那里讨来的主意,总比向同学或者自己琢磨出来的办法要好一些,只有家长不把孩子吓跑,孩子还会来求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可以使上劲,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的好事情。●禁忌训斥,学会尊重  尊重子女会使子女尊重自己,教训常常带来反感和对立,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如,“你怎么这么懒,还不快去做作业?!”“你究竟有没有照我的话去做!”“你”不可以这样做!(命令)“你”应该更加懂事。(训诫)“你”照我的话去做!(提供办法,命令)……“你真是没出息的东西!”而应代之以尊重、商量、不带命令的语言。举一个简单例子,比如儿子回家不跟家长打招呼,之前一直是强制要求,不予理睬;有一次回家较晚,我们坐在饭桌前等他,他进门仍是一声不吭,心里很不舒服,他爸表情也不好,忍住吃完饭,坐在沙发上聊天时问“唐宁,你爸今天一早下班买菜做饭,望穿秋水坐在桌前等你,你回来一声不吭不太好吧?是不是应该起码说声我回来了”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好像是应该哦”现在他上车、下车都会跟我打招呼了。  ●杜绝包办,学会放手  西方教育中,一岁多的孩子把树叶放进嘴里吃,父母不会制止,反正不会出什么危险,孩子尝了以后,觉得这玩意儿不能吃,不好吃,自己就会吐出来,以后会形成自动辨别的能力。中国的家长,这种情况下一般会惊叫着抢走树叶,这样将导致两个后果:第一,孩子不会自己去辨别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失去了学习和尝试的机会。第二,孩子对树叶等东西会更加好奇,还会保持婴儿时期摸到什么都放进嘴里的习惯。事实上,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并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及其他成人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和程度与过去相比有所改变。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当父母告诉自己该怎么做人做事时,也乐意听。他们需要的,则是更希望父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选择”,并理解、信任他们,支持他们。例:尊重孩子的爱好(儿子对足球的热爱),尊重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的理想、尊重孩子的隐私等等;包括家庭中一些大小事情的决定也应尊重孩子的意见。例如:让孩子骑车上学;让孩子学会自己安排时间;让孩子去尝试失败当然,放手不等于放纵。要适当地抓住契机进行帮助引导。如儿子说到崇拜乔布斯的独裁,就不能放任,我跟他讲了乔布斯的成长环境,跟他讲对偶像的崇拜也要有选择,能句明辨是非这才是真正的长大。儿子的作文《路过的幸福》 ●母亲退之,父亲引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团队,父亲应该是这个团队的"首席执行官",是家庭的领袖,同时,也是为孩子的青春期成长"擎大旗"的"领旗手"。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社会和自己的理想,常常对妈妈的唠叨非常反感,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爸爸应该尽早成为孩子信赖的靠山。 “子不教,父之过。”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他们将父亲的所作所为看得清清楚楚,这便是孩子待人处世的楷模。无论父亲做得好或不好,孩子都早已耳闻目睹,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着父亲的样子。所以,父亲就多了一重社会责任。举例:李至丹父母  父亲应该成为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精神支柱,在孩子情绪易起伏、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时,父亲应做孩子精神上的"镇静剂、安慰剂、止痛剂"。母亲是大地,父亲是天空,让孩子脚踏肥沃土地,头顶蔚蓝天空,昂起头颅,挺起胸膛,健康自信地成长,乐观自信地做人。3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