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上 51页

  • 208.02 KB
  • 2022-05-26 15:50:17 发布

中班数学教案上

  • 5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学期计划1、学习7以内的数字,知道数字的实际意义,理解数字的形成。2、学习数量守恒,正确判断7以内物品的数量,初步感知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3、认识长方形和半圆形,了解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4、学习按物体某一特征进行分类,能按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层次分类5、会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顺序。6、能理解简单的集合概念,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7、能区分时间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8、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量的差异、物体的形状及它们所在的空间方位等。9、会按操作规则进行活动,学习讲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并能按要求整理操作材料。二、学情分析1、我班有十一名幼儿,其中男生七名,女生四名。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与幼儿的交往及和家长交谈了解到我班幼儿有以下特点:2、大部分幼儿聪明伶俐、举止大方,活泼好动,习惯良好。3、多数幼儿都坚持几分钟认真听老师讲课。也有几名幼儿非常爱动,如,李鸿运、刘宗延、史鸿琪三名幼儿很难听完老师讲完一句完整的话。4、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这就使一些幼儿显得非常娇气,自己做错事也不许别人说个不字,这就给幼儿教育增加了难度。5、大部分幼儿都爱吃零食。三、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1、深入了解幼儿,做到因人适教因材施教。2、加强学习,多读与幼儿有关的书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3、多与我的同行进行交流,学习他人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4、与幼儿多接触,和幼儿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51 学前中班教学进度学计划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概要节数备注19.1~9.41、捉迷藏2、气球飞了229.7~9.111、去旅游2、哪不一样2教师节39.14~9.181、去奇奇家2、一样多吗249.21~9.251、拼树叶2、比粗细259.28~10.21、找一找1国庆节610.5~10.91、一起玩2、拔河比赛2710.112~10.161、藏着什么2、过隧道2810.19~10.231、谁照的2、动物的旅行2910.26~10.301、赛车2、滑稽人21011.2~11.61、买菜2、比较厚薄21111.9~11.131、玩陀螺2、漂亮的热气球21211.16~11.201、哪个多2、认识肯定和否定标记符号21311.23~11.271、学习按肯定和否定标记分类2、怎么排251 1411.230~12.41、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2、好吃的点心21512.7~12.111、聪明的小动物2、对称对称21612.14~12.181、探索多种规律排序方式2、我的标记在哪里21712.21~12.251、穿珠珠、喂娃娃2、小树叶回家251 第一课时活动名称:捉迷藏活动目标:1、会人读数字1和2,能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2、初步学会数的形成,知道一个数添上“1”能形成另一个数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概括能力。活动准备:1、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各一张。2《数学》上P.1。活动过程:一、认识数字1、2的实际意义——教师根据画面自编《捉迷藏》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说一说,大树后面藏着几头狮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使幼儿知道数字1可以表示一头狮子。——想一想,树上有1只松鼠,怎样才能变成2只松鼠?引导幼儿说出1只松鼠再添上1只松鼠,合起来就是2只松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帮助幼儿理解数字2的含义。——让幼儿在图中找出数量是1和2的其它动物(或其它物品),并用语言正确表述。——说一说,树干上藏着的数字分别是什么?二、引导发现——说出数字1和2分别象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由数字联想到许多物体的形象及时肯定幼儿的每一个创意。——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中寻找数量1或2的物品。51 三、活动结束四、课后回顾                  51 第二课时活动名称:气球飞了活动目标:1、会认读数字3和4,知道数的形成和所表示的数量。数量名称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活动准备:1、红黄色气球各1只,统计表一张。2、数量1~4的点子卡片若干,彩色笔若干3、《数学》上P.2。活动过程:一、游戏数气球——教师出示气球,让幼儿分别说出其颜色。——教师拿出气球,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提问:想一想,怎样才能变成2只气球?启发幼儿说出;一只气球再添上1只气球,就是2只气球。——引导幼儿说出这2只气球分别是什么颜色。再观察中让幼儿发现2里面有两个1。二、观察画册《气球飞了》——看一看,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说一说,天空有几只绿气球?奇奇手里拿着几只绿气球?一共有几只绿气球?幼儿点数后知道:2只绿气球再添上1只绿气球就变成了3只绿气球了。——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3,幼儿认读。——引导幼儿点数红气球的数量,并说出用数字几表示,然后拿出相应的点子卡片和数字51 ——数一数,黄气球和蓝气球各有几只?幼儿说出其数量后,教师出示数字卡片4,使幼儿知道:4只气球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找一找,数字3和4分别隐藏再哪里?——引导幼儿根据气球的数量圈出相应的点子。三、讨论交流——想一想,数字3和4还可以表示哪些物体?——教师引导幼儿从活动室找出数量是3或4的物品,并在统计表中用绘画等形式记录下来。四、活动结束五、课后回顾 第三课时活动名称:去旅游活动目标:1、理解数字5的实际意义。2、能迁移数的形成经验,正确表述数字5的形成过程。活动准备:1统计表一张。名称数量2、彩笔若干。3、《数学》上P.3。活动过程:一、观察画册《去旅游》——说一说,图中一共有几辆面包车?51 ——想一想,第一几辆面包车上坐着几只小猴,后来又来了1只小猴,现在一共有几只?教师启发幼儿说出:“4只小猴在添上1只小猴,一共有5只小猴,5只小猴可以用数字5表示。”——数一数,奇奇开的车上有几只小动物?欢欢和乐乐开的车上呢?——引导幼儿根据每辆车上小动物的数量涂出相同的颜色(或不同)颜色的格子。一、交流讨论——想一想,数字5像秤钩还像什么?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数字歌》。——请幼儿说出数字5还可以表示哪些物品。三、经验迁移——教师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中找出数量“5”以内的物品,并在统计表中用点子记录。四、活动结束五、课后回顾第四课时活动名称:哪不一样活动目标:1、能辨别物体的不同点。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哪不一样》。2、《数学》上P.4。活动过程:51 一、观察教学挂图《哪不一样》——看一看,两幅图上分别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每幅图的内容。二、找不同——引导幼儿发现两幅图中不一样的地方,如:两棵树上的小鸟是不一样多的,各有几只?——启发幼儿找出图中其他五处不同的地方,鼓励幼儿和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三、自编故事——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的内容自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四、活动结束五、课后回顾第五课时活动名称:去奇奇家活动目标:1、进一步感知5以内物体数量体验数字1、5的序列感。2、知道5以内前后两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活动准备:1、数量为1~5的数字卡片和点子卡片每人1份。2、教学挂图《去奇奇家》。3、《数学》上P.5活动过程一、认识5以内的数量——教师分别画出五组数量分别是1~5的气球,请幼儿数一数,每组的气球是几个。51 ——鼓励幼儿用点子或数字表示气球的数量。二、找邻居——幼儿读出数字1~5,并说出谁和谁是好邻居。——幼儿摆出点子卡片或数字卡片1~5,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一个数有几个好邻居?在两个好邻居中,前面的一个数和这个数相比怎样?这个数与后一个数相比又怎样?——在操作中引导幼儿发现:一个数(除1以外)有两个好邻居,前一个……后一个比它……——教师逐一出示数字卡片2~4,请幼儿举起比这个数多1和少1的数字卡片。三、观察挂图和画册《去奇奇家》——引导幼儿目测数字,然后找出从1~5的路线。——启发幼儿找出图中还有哪些动物也可以用数字1~5表示。——请幼儿指出数量是1~5的大树分别在哪里。四、活动结束第六课时活动名称:一样多吗活动目标:1、能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及顺序的影响,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2、能理解数的守恒。3、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颜色和大小均不同的操作材料若干。51 2、教学挂图《一样多吗》。3、《数学》上P.6。活动过程:一、感知数的守恒——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组物品,教师启发幼儿说出他们的数量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为什么。二、动手操作——幼儿拿出数量相同的两组物品,教师启发幼儿把两组物品排列成不同的形状进行比较,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幼儿思考:它们数量是一样的吗?你发现了什么?——在比较中,让幼儿体验物品数量的多少和排列顺序是没有关系的。三、观察画册《一样多吗》——引导幼儿说出桌子上的大苹果和小苹果、篮子里的苹果和梨以及欢欢戴的花环和手里的花是不是一样多,为什么。——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每组物品只要数量不变,不论他们的大小、位置、种类怎样变化,其数量仍不会改变。四、活动结束五、课后回顾51 第七课时活动名称:拼树叶活动目标:1、能将物体的两个部分合起来变成一个整体,初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培养幼儿分析和推理能力活动准备:1、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几何图形卡片若干。2、《数学》上P.7活动过程一、分割拼合图形——教师出示几何图形,请幼儿分别说出其名称及特征——想一想,怎样把它变成两个部分?教师鼓励幼儿说出把一个整体变成两个部分的多种方法。——教师引导幼儿用折叠、剪贴的方法将图形变成两个部分,启发幼儿用曲线、折线、直线、波浪线等创造性地分割图形。——让幼儿将分割开的两个部分重合在一起,并引导其发现:分开的两个部分变成一个整体。二、观察画册《拼树叶》——说一说,哪两片树叶合起来能变成一片完整的树叶?——想一想,,用哪种方法拼树叶会又快又好?在幼儿充分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发现通过观察被剪开树叶的边缘线,就能很快找出和它能拼成完整树叶的另一部分。——请幼儿将相应的两片树叶连线,使其变成一片完整得数叶,并数一数共有几片树叶。三、活动结束四、课后回顾51 第八课时活动名称:比粗细活动目标:1、学习用目测、比较等方法区别事物的粗细。2、学会按物体的粗细进行正、逆排序。活动准备:1、统计表一张。2、粗细不同的实心积木、纸筒等若干;彩色笔每人一只。3、《数学》上P.8。活动过程:一、比一比,排一排——教师出示两个粗细不同的圆柱体积木或纸筒,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哪个粗,哪个细?——幼儿自选操作材料,在探究中比较两个物体的粗细,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哪个粗,哪个细,是用什么方法怎样比较的。——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教师帮助归纳小结:在比较物体的粗细时,要观察圆柱体上下截面的大小。——让幼儿按物体的粗细进行正排序和逆排序。二、观察画册《比粗细》——引导幼儿说出图中的同类物体哪个粗,哪个细,并且用正确的词汇描述(如乐乐拿的水管粗、奇奇拿的水管细等)。——说一说大象和小象身上粗细不同的部位分别是什么。——请幼儿在粗的物体旁画“√”。三、找一找——教师引导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粗细不同的物品,在统计表上作记录。四、课后回顾:51 第九课时活动名称:找一找活动目标:1、能在与正方形的比较中,认识长方体的特征。2、体验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准备:1、画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志的小房子各一个;长方体物品(如稿纸、毛巾、信封、本等)若干。2、尖刀若干,几何图形卡片(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若干;长方形和长方形纸若干(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宽等长)。3、《数学》上P.9。活动过程一、游戏“送图形回家”——请幼儿说出几何图形的名称,如:我像太阳,我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我像小手绢,我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我像红领巾,我是什么形状的图形?——请幼儿从众多的图形中找出相应的几何图形,把它放在标有相应图形标志的房子中。——教师出示长方形,启发幼儿讨论:它是什么形状?它的家在哪里?为什么找比到家?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幼儿每人一张正方形、一张长方形纸,自由探究两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启发幼儿用重叠法或自然测量法等方法比较图形的角和边的相同与不同。——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它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一样51 长,相邻的两条边不一样长。二、观察画册《找一找》——请幼儿在画面上找出长方形的物品。教师可引导幼儿从桌面、抽屉、电视机、电脑、小推车等物品上找出长方形。——数一数,每件物品由几个长方形组成?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教师出示毛巾、本、信封、稿纸等物品,让幼儿感知长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幼儿说出还见过哪些长方形的物品。三、课后回顾:第十课时活动名称:一起玩活动目标:1、能用测量、比较等方法感知半圆形的特征。2、会正确使用操作材料,并遵守操作活动的规则。准备活动:1、大小、颜色均不相同的半圆形若干;彩色笔若干。2、《数学》上P.10活动过程:一、认识半圆形——教师出示半圆形卡片,幼儿说出圆形的名称和特征。——教师将两张圆形纸中的一张对折后,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和半圆形的不同,半圆形只有圆形的一半。二、寻找半圆形51 ——让幼儿观察画册《一起玩》,鼓励他们讲述画面的内容。——看一看,乐乐手里拿的小伞是什么形状的?——找一找,画册上还有哪些物品也是半圆形的?教师引导幼儿从窗户、花盆、帽子、蘑菇、瓢虫、小鸟、乌龟、花朵、积木等物品上找出半圆形的。——教师启发幼儿想一想还见过哪些物品也是半圆形的。会变的半圆形——请幼儿在目测和比较中把两个半圆形拼成一个圆形。——启发幼儿在大小不同的半圆形上添画几笔变成另一种图形(如台灯、小刺猬等),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添画的作品。三、课后回顾日常生活教育观察《数学》上P.11《点子画板》,请幼儿根据左边的图案将右边的点子连接起来,变成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在数学活动区,教师提供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几何图形卡片,让幼儿自由拼搭组成不同的图案后与同伴相互讲述作品。第十一课时活动名称:拔河比赛活动目标:能理解数学6的形成,会用数字表示相应物品的数量。活动准备:1、数量是6的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各一张;彩笔若干。2、《数学》上P.12。51 活动过程一、观察画册《拔河比赛》——幼儿观察画册,教师讲述故事:今天的天气很好,小动物们要进行拔河比赛,看一看,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赛了……。——想一想,这样比赛公平吗?怎样使两边的队员一样多?引导幼儿说出:5只小白兔再添上一只小白兔,变成6只小白兔,它们的数量就和小猫的数量一样多了。——数一数,树上有几只小鸟?数下分别有几只小猫和小白兔?教师引导幼儿目测动物并说出其数量。二、感知6以内的数量——教师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6,幼儿任读数字6,教师启发幼儿说出6像什么(如像哨子、梨、滚铁环等)。——引导幼儿说出6还可以表示什么(如6件衣服、6颗糖果、6根蜡烛、6个面包等)。——请给6面小旗子涂上喜欢的颜色,教师引导幼儿按规律涂色。四、课后回顾日常生活教育学习趣味儿歌《六个小朋友》。将全体幼儿每6个人分成一组,一边朗诵儿歌,一边做游戏,还可以即兴创编动作表演。附儿歌六个小朋友一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跌个大跟头;51 两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相互见了面,连忙点点头;三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遇见老爷爷,扶他漫漫走;四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看到解放军,向他招招手;五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见到好朋友,和他一起走;六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互相见了面,高兴拍拍手。第十二课时活动名称:藏着什么活动目标:1、会目测群数,巩固认识6以内数的实际意义。2、能不受物体大小和空间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6以内物品的数量。活动准备:1、各种操作材料和彩色笔若干。2、《数学》上P.13。活动过程一、目测点数物品——教师提供数量是6以内的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目测点数有规律摆放的物品。——教师引导幼儿将材料摆放成没有规律的形状,然后目测点数其数量。二、观察画册《藏着什么》——让幼儿目测每一组圆点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点子的排列位置和数量是没有关系的。三、涂一涂——让幼儿按要求给点子涂色教师指导涂色方法。——引导幼儿说一说图中藏着什么动物。51 日常生活教育在数学活动区,教师准备不同的活动材料(如扣子、瓶盖、小插片等),让幼儿练习数的守恒,如:抽出一张数字卡片,幼儿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取出相同数量的物品,然后摆放成不同的形状,每摆出一组,请幼儿数一数有多少个,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数的守恒。第十三课时活动名称:过隧道活动目标:1、能不受物体空间方位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物体的长短2、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准备:1、用等长的毛线结成两个不同的工艺品。(中国结和布纽扣)2、长度相等的物品若干,如纸条、绳子、彩带、丝带、毛线等。3、《数学》上P.14。活动过程一、欣赏手工艺品——幼儿欣赏中国结和布纽扣,观察它们分别是用什么做成的,并感受其外形美。——想一想,它们是用一样长的绳子做成的吗?——教师将中国结布纽扣拆开,引导幼儿发现:两根绳子做出的物品,虽然形状有变化,但绳子的长度是有变化的。二、探索操作——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在教师启发下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一样51 长的纸条、绳子、彩带、丝带、毛线等。——幼儿在教师引导下用等长的两根纸条、结成各种不同的图案,如麻花、蝴蝶结等,再操作中感知长度的守恒。二、观察画册《过隧道》——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观察鼠标娃娃、乐乐和欢欢各走的是哪条路,并说出图中哪两名小朋友走的路是一样长的,为什么。三、活动结束四、课后回顾第十四课时活动名称:谁照的活动目标:1、体验观察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图象也不同。2、能确定特定场景中物体的相对位置。3、发展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活动准备:1、环境创设;幼儿坐成一个圆圈,中间摆放一个物品。2、图画纸、彩色笔若干。3、《数学》上P.15。活动过程一、引导发现——教师将布娃娃放在中间,幼儿坐在四周观察,并请坐在不同位置上的幼儿说出看到的是布娃娃的哪个部位(正、侧、背面等)。——让幼儿相互变换位置,说一说现在看到的图案是否一样,为什么。51 二、观察画册《谁照的》——让幼儿说一说图上有几张照片。——引导幼儿说出每幅照片分别是从哪个方位照的。——请幼儿将照片和摄影者用线连起来。一、尝试体验——教师引导幼儿再次从不同方位观察布娃娃,组织幼儿进行初步的写生活动。二、活动结束三、课后回顾第十五课时活动名称:动物的旅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发现物品中有规律排列的现象,学会按其规律排列物体。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归纳能力。活动准备:1、各种玩具车和操作材料若干。2、《数学》上P.16。活动过程一、汽车展览会——教师按ABAB的规律将物品进行排序,(如一辆轿车、一辆赛车一辆轿车、一辆赛车……)让幼儿观察后说出它们的排列方式。——教师说出另一种排列顺序(BABA),请幼儿按要求将操作材料进行排序。——教师再次排列物体(AABB),引导幼儿接着往下排,并发现物51 品的排列规律。一、按规律排列物品——请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品(教师可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然后再按这一规律排序)。——鼓励幼儿向同伴讲述自己排列物品的规律。——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所排列的物品有多种排列顺序,并帮助幼儿归纳物品的排列模式。二、观察画册《动物的旅行》——看一看,每烈火车上的小动物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让幼儿分别说出被大树遮挡的是哪一只小动物。——引导幼儿按小动物的排列规律将其接着排列下去。三、课后回顾第十六课时活动名称:赛车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比较2物体的前后方位,体验空间方位的相对性。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方位感。3、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活动准备:1、录有欢快音乐的录音带。2、教学挂图《赛车》。3、学》上活动过程51 一、游戏《开汽车》——幼儿扮演小司机,在音乐的伴奏下,沿着一个方向自由地开“开汽车”。——音乐停,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一辆车开的最快,在最前面的,哪一辆车开的最慢,,在最后面;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小朋友的前面是谁,×××小朋友的后面是谁。在观察中,教师让幼儿知道自己棉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幼儿继续开“汽车”。音乐结束后,引导幼儿发现前后顺序的变化。——第三次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各种车辆,并按指令有规则地开“汽车”。二、观察教学挂图“赛车”——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动物?在赛车?——说一说,哪种颜色的车开在最前面?是谁开的?谁在最后面?小猫的前面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小熊的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是谁?——观察画册,鼓励幼儿当解说员,讲一讲小动物赛车的故事。三、活动结束四、课后回顾51 第十七课时活动名称:滑稽人活动目标:1、知道物体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2、培养观察力和推理能力。活动准备:1、欢快、诙谐的音乐录音带。2、《数学》上P.19。活动过程一、听音乐做动作——在音乐的伴随下,教师和幼儿模仿杂技小丑的各种动作进行表演——说一说,自己做的是什么动作,是怎样做的。——看一看同伴在做滑稽动作时表情和四肢的动作有什么变化等。二、观察画册《滑稽人》——看一看,图上的滑稽人在做什么?——想一想,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是滑稽人的哪一部分?请幼儿说出判断依据——涂一涂,在滑稽人的相应部位涂上与小图中相同的颜色。四、活动结束五、课后回顾第十八课时活动名称:买菜活动目标:1、感知6以内前后两个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2用舔上1或去掉1的方法使数字和物体的数量一样多。51 3、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数量为1~6的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若干。2、《数学》上P.20。活动过程一、游戏“数数拍拍”——教师分别举起点子卡片或数字卡片1~6,幼儿按要求做拍手、拍肩等肢体动作。——做出和这个数量一样多的动作。——做出比这个数量少1或多1的动作。二、摆一摆——幼儿按1~6的顺序排列数字卡片——将数字卡片1~6打乱顺序摆放在桌子上,教师出示某一个数字,幼儿按要求拿出比这个数字多1或少1的数字卡片。三、观察画册《买菜》——幼儿目测点数丽丽、奇奇和乐乐手中点子卡片的数量。——说一说,他们各自能买到什么蔬菜?——数一数,他们分别买到了什么蔬菜?——幼儿在他们所买蔬菜旁边的○里,涂上与点子相同的颜色。四、活动结束五、课后回顾第十九课时活动名称:比较厚薄51 活动目标:1、会比较物体的厚薄,感知物体厚薄的相对性。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活动准备:1、环境创设:超市的场景。2、薄厚不同的实物面包各一个;大小不同的毛巾各一条;统计表1张。3、薄厚不同的书、纸等若干。活动过程一、比一比——教师同时出示厚薄不同的面包各一块,让幼儿说一说哪一块面包厚,哪一块面包薄。——教师将两条毛巾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说出两条毛巾人。——教师将两条毛巾用同样的方法折好,让幼儿想一想两条一样人的毛巾被为什么折起来不一样高。,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一条厚一条薄。二、说一说——请幼儿每人拿一本书,两人一组互相比较,说一说谁的书厚,薄;再变换同伴进行比较,说一说和刚才比较的结果是否一样。——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后说出哪本书最厚,哪本书最薄。——请幼儿将书一本一本叠放整齐,引导幼儿发现这堆书越堆越厚;教师再将书一本一本发给幼儿,发现这堆书越来越薄。三、找一找——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张纸,根据薄厚不同的特征找一找朋友,厚的和厚的再一起,薄的和薄的再一起。——启发幼儿找出活动室或寝室里哪些东西可以比出薄厚。——教师将幼儿找出的厚薄不同的物品画在统计表中,引导幼儿在画有相应的物品一栏中用“√”或“○”做出标记。51 ——鼓励幼儿到“超市”里选择喜欢的物品,和同伴比较并说出哪个物品厚,哪个物品薄。四、活动结束五、课后回顾第二十课时活动名称:玩陀螺活动目标:1、知道数字7的形成和实际意义。2、练习目测点数7以内的数量,会按数取物。活动准备:1、数量是7的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各一张;统计表一张。2、操作材料若干。3、《数学》上P.21。活动过程一、观察画册《玩陀螺》——幼儿观察画面,教师讲述:操场上有6个小朋友在玩陀螺,他么玩的很开心,这时,从远处又跑来了1个小朋友……——引导幼儿发现:6个小朋友再添上1个小朋友,一共是7个小朋友。——数一数,操场上一共有几只陀螺?点子卡片——想一想,玩陀螺用的鞭子和小朋友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为什么?怎样使他们的数量一样多?三、感知7以内的数量51 ——说一说,7个小朋友、7只陀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7还可以表示什么?——想一想,数字7像什么?——引导幼儿用点子表示不同物品的数量(可用不同的排列方式)。三、游戏——幼儿从众多操作材料中拿出数量是7的物品。——幼儿到户外寻找数量是7的物品,并在统计表上做出记录。四、活动结束五、课后回顾第二十一课时活动名称:漂亮的热气球活动目标:1、会按物体数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排序,能发现自然数中递进与递减的关系。2、初步具备分析、概括及迁移能力。活动准备:1、有数字排列的物品(如日历、钟表、扑克等)各一个。2、积木和彩色笔若干。3、教学挂图《漂亮的热气球》。4、《数学》上P.22~23。活动过程一、游戏“搭积木“——了解多1的顺序。从第7块积木开始,一块一块地拿掉,一直减到1块,感知数量的递减规律,即比7少1就是6……。51 二、观察挂图《漂亮的热气球》——数一数,一共有几只热气球?每只热气球上有几只小动物?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想一想,每只热气球下面装饰物的是数量和动物数量的关系是怎么的?——连一连,教师引导幼儿看画册《漂亮的热气球》,把数字与动物数量相同的热气球连接起来。——读一读,数字1~7,并练习正数和倒数。三、发现数量的等差关系——说一说,某一个数与其前后两个数的关系,即(除1以外)某一数的前一个数比它本身少1,后一个数比它本身多1。——想一想,在1~7这一系列数中,每一个数的前一个数与这个数相比怎样?这个数和它的后一个数相比又怎么样呢?四、寻找按数序排列的物品——教师出示日历、钟表、扑克牌等物品,幼儿观察物品上有规律排列的数字。——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有数序排列的物品和现象。活动结束课后回顾:七个阿姨来摘果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51 第二十二课时活动名称:哪个多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总集与子集的关系,学习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分类。2、能正确表述分类标准,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红、黄、绿等颜色和衣服若干。2、教学挂图《哪个多》。3、《数学》上.P.25。活动过程:一、引导发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将衣服和玩具分类摆放。——数一数,服装类和玩具类物品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说一说,每一类物品分别是什么颜色?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说出红色、绿色、黄色衣服各有几件,有几种颜色的玩具,每种颜色的玩具各有几个?——想一想,红色的衣服多还是黄色的衣服多?绿色的玩具多还是红色(或其它的颜色)的玩具多?二、观察挂图及画册《哪个多》——看一看,画面上有什么?它们在做什么?——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棵树?有几棵松树?有几棵杨树?树上有几只松鼠?树下有几只松鼠?有几只吃松果的松鼠?树上有几只小鸟?天空中有几只小鸟?——说一说,是树多还是松树多?是吃松果的松鼠多还是松鼠多?是树上的小鸟多还是小鸟多?为什么?51 ——打开画册,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根据画面的情景讲一讲树林里的故事。三、活动结束四、课后回顾日常生活教育:引导幼儿感知集合在生活中的运用,如让幼儿说一说班上小朋友多还是男孩子多。第二十三课时活动一:认识肯定和否定标记符号。活动名称:图形回家活动目标:1、认识肯定和否定标记,理解它们所表示的意义。2、会按肯定和否定标记给图形分类。3、能大胆讲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活动准备:1、肯定和否定标记符号若干。2、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等);彩色笔若干。3、《数学》上P.26。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教师出示几何图形,幼儿辨认后分别说出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分别按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将几何图形分类,并互相讲述操作结果。51 二、认识标记——教师出示红颜色和不是红颜色的分类标记,让幼儿说出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在红颜色的标记上画一条斜线就表示不是红颜色)。——教师出示一些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标记,幼儿辨认后说出它们的意义。三、按标记分图形——教师出示各种几何图形,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根据图形的形状按肯定和否定标记分类。——教师出示颜色分类标记,幼儿按颜色的肯定和否定标记将几何图形分成两组。——幼儿看大小分类标记,将几何图形分成大的图形和不是大的图形各一组。第二十四课时(2)活动二:学习按肯定和否定标记分类活动名称:图形回家活动目标:1、认识肯定和否定标记,理解它们所表示的意义。2、会按肯定和否定标记给图形分类。3、能大胆讲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活动准备:1、肯定和否定标记符号若干。2、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等);彩色笔若干。3、《数学》上P.26。51 活动过程一、按标记分类——教师为每组幼儿提供不同大小、形状的几何图形卡片,引导幼儿按肯定和否定标记分类,并启发幼儿说出分类标准。——组织幼儿分小组进行比赛。二、观察画册《图形回家》——说出图中的飞机是又哪些几何图形组成的?分别是什么颜色?——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图中的标记符号的名称和意义。——幼儿根据图中的提示,按肯定和否定标记把其余的几何图形画在相应的房子里。——数一数,每种图形的数量各有多少?教师鼓励幼儿用点子统计几何图形的数量。——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说出操作过程和结果,并与同伴相互交流,加以验证。三、活动结束四、课后回顾日常生活教育体育游戏“找图形“——在地上画出若干个图形,如红色的圆形、绿色的正方形、黄色的三角形、蓝色的长方形等。——教师说“小孩小孩真爱玩,请你跳到圆形(或其他图形)里面来“,幼儿跳到指定的图形中去。并变换游戏玩法。51 第二十五课时活动名称:怎么排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物体量的差异,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正、逆排序。2、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3、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活动准备:1、大小和长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个;筐子每组2个。2、教学挂图《怎么排》。3、《数学》上P.27。活动过程一、游戏“找不同“——教师出示瓶子和小棒,让幼儿点数其数量。——请幼儿找出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瓶子与小棒,并说出物品的差异(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长或最短的小棒)。二、物品排列——让幼儿给大小不同的5个瓶子排队(如按由左到右的顺序排列),教师可启发幼儿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互相协作把若干根小木棒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想一想,将正排序变成逆排序时,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顺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探索从一种排序方法改变为另一种排序方法时的最佳方案。如:改变5根小木棒的排列顺序时,中间的一根不动,将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木棒对调,这种方法最快。51 ——活动结束后,要求幼儿学会整理材料,将材料分门别类放在两个筐子里。三、观察画面《怎么排》——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画面的内容。——启发幼儿在画册上用点子的数量分别给粗细和薄厚不同的物品排序,并说出排列规则。——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自编故事。四、活动结束五、课后回顾第二十五课时活动名称: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活动目标:1、能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及其交替规律,并能自觉运用这些词汇。2、愿意与同伴交流。活动准备:1、布娃娃一个,统计表一张。2、绘画纸和彩笔若干。活动过程一、故事《小动物去交游》——说一说,三只小动物能凑到一起去交游吗?——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想出好办法,让三只小动物一起去交游。二、交流讨论——交谈今天的事情?今天是星期几?是谁送你来校园的?今天的51 天气怎样?你想玩什么游戏?——回忆昨天的事情,如昨天是星期几?昨天的天气怎样?昨天下午是谁来接你的?你回家后都做了哪些事情?让小朋友了解并知道:“昨天”是刚刚过去的一天,是今天的前一天。——预想明天的事情:明是星期几?看一看明天的食谱,我们要吃什么饭?你明天打算和谁一起玩?你想一想,明天的天气会怎样呢?你希望明天我们做些什么事情?让幼儿知道“明天”将要过的一天,过完了“今天“才会到来。——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又做了什么?明天准备做什么?三、巩固操作——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昨天以过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今天正在做的一件事以及明天自己将要做的事)。——引导幼儿运用绘画或简单的符号记录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具体事情。——教师将幼儿的活动进行统计,让幼儿了解同伴已参与的活动或想做的事情有哪些四、活动结束五、课后回顾第二十六课时活动名称:好吃的点心活动目标:1、学习按两个特征给图形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51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准备:1、形状和图案的饼干;统计表2张。51分类标准组数形状图案大小分类标准组数形状图案大小5151512、剪刀胶水彩笔若干。3、《数学》上P.28。活动过程一、按一种特征分类——教师出示饼干如□◎△□◎△,请幼儿按一种特征将其分组。——引导幼儿按形状分、图案分、大小分,在操作中让幼儿发现一共有三种分法。——教师在统计表中记录将饼干分类后的情况。二、按两种特征分类——教师启发幼儿将不同的饼干按两种特征进行分组,并让幼儿发现一共有几种分法,可以分成几组。——按图案与大小分:带花边的大饼干、带花边的小饼干与不带花边的大饼干和带花边的小饼干。——按形状与大小分:正方形的大饼干、正方形的小饼干、圆形的大饼干、圆形的小饼干、三角形的大饼干和三角形的小饼干。——按图案与形状分:带花边的正方形的饼干、带花边的圆形的饼干、带花边的三角形的饼干、不带花边的正方形的饼干、不带花边的圆形的饼干、不带花边的三角形的饼干。51 ——请幼儿在统计表中记录分类情况。三、观察画册《好吃的点心》——说一说,盒子里的点心有几种形状?有几种颜色?——想一想,按一种特征来分组可以有几种分法?各有几个?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按颜色可分…按形状可分…。——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说出两种特征来分点心,一共有几种分法,可以分成几组。——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按颜色和形状把右边的点心放在盒子里。(第一行摆放:红色的圆形点心、红色的圆拄形点心;第二行摆放:黄色的花形点心、黄色圆拄形点心;第三行摆放:红色的花形点心、黄色的圆形点心)。四、活动结束五、课后回顾第二十七课时活动名称:聪明的小动物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数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3、学习9以内数的点数,按数取物,分类计数。活动准备:1、大图画4幅每幅画有房子4间。几何图形图片若干。  2、画有9只小兔的背景图1幅,分类计数表1张,数字卡0~9。51 3、玩具保龄球2袋。  4、活动前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印章盖在手上。活动过程一、“小动物”(幼儿)自己做动作进入活动室。二装饰房子。——创设情境,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出示操作材料,介绍装饰房子的方法:房子上的数是几,就放上几个几何图形片。——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把几何图形片摆成漂亮的图案。——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三、数小兔。——出示小兔的背景图。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只小兔?——教师按小兔的特征进行提问并引导幼儿计数。如:穿兰色衣服的小兔有几只?既穿红衣服又穿红裤子的小兔有几只?等等。四、活动结束五、课后回顾第二十八课时活动名称:对称对称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分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51 2.初步感知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和对称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理解和表现对称。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每人若干套。  2.京剧脸谱、窗花、树叶、衣服、围巾等分类展示在教室环境中。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图一幅。活动过程一、感知对称——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花园里并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时,飘来一片乌云,棋了大于,朋友们赶紧拍拍翅膀准备飞回家。忽然,大家一起叫了起来:“我丢了一只翅膀,飞不起来了!”(把纸制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分散地布置在背景图上)雨越下越大,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另一只翅膀呢?——分组操作:把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请个别幼儿为背景图上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配对。——幼儿展示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配对的理由(从颜色、形状、花纹的角度)。——教师小结: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把这种形式叫轴对称。二、找对称51 ——幼儿分成三组分别进入植物角区观察树叶和花瓣,进入生活区观察门、窗、衣物等物品,进入美工区观察脸谱、窗花、工艺品等美术作品,找找都有哪些物品是对称的。——师生分享:大家找到什么物品是对称的?为什么?——提问:人体有哪些器官是对称的?动作可以对称吗?(请小朋友指出并做动作。)——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对称的事物?(飞机的翅膀,汽车的车轮,树叶的叶脉等。)——提问:为什么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呢?(平稳、美丽、协调。)三、观察和比较——老师请小朋友欣赏圆形的花盘子,盘子上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中心有一圆点,周围有许多大小、颜色相同的图案。)——提问:它和轴对称的图案一样吗?(不一样。)——教师小结:这种也是对称的图案,它以圆点为中心点,周围的图案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完全相同,叫点对称。四、做对称——每个幼儿一套不同形状的纸,一把小剪刀,请幼儿自己动手做对称的图形,看看谁做的对称最多。(教师提示幼儿可以用折、剪等不同的方法。)——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互相分享经验。四、活动结束活动延伸——数学活动:  (1)对称物品的分类。请幼儿将环境中的对称物品,按轴对称和51 点对称进行分类,并展示在分享区。  (2)统计家里对称的物品。——美术活动:剪窗花、画脸谱、剪贴画、设计对称的服装等。——创造性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鼓励幼儿运用对称的原理创造发明)。第二十九课时活动名称:探索多种规律排序方式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多种规律排序的方法。  2、能掌握排序的规律及递进关系。操作目标:能利用操作板及棋子进行拼摆几种不同规律的排序。能力目标:1、能进行两种以上的规律排序。 2、能有创新可进行知识迁移。  3、能进行完全自检和互检,并大胆表述。活动准备:棋子、操作板、上一次幼儿操作成果。51 活动过程一、回顾——回顾上一次活动情况。  请幼儿观察上一次幼儿的排序成果,并说一说有几种方法。——向幼儿交待本次活动的要求、任务。二、幼儿动手探索实践新方法——让幼儿复习一下简单的排序方法,然后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排的。——探索发现新方法  鼓励幼儿比自己上次拼摆要好,要和别人不一样,拼摆后自己检查是否有规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请幼儿间进行交流作品。  你是怎样排的?有什么规律?那种方法是自己新想出来的?三、活动延伸——成果展示,幼儿互相参观、交流。——将材料投放活动区,供幼儿主动练习。第三十课时活动名称:我的标记在哪里活动目标:1.认识自己的物品标记,能用对应的方法找到存放自己物品的位置。  2.能区分自己与别人的物品,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51 用自己的毛巾擦手,使用自己的杂物箱。活动准备:1.写有幼儿姓名的实物图标若干张。  2.活动前已让幼儿逐一选择过自己喜爱的图标(一套图标有数张相同的),教师在其中的一张上写好幼儿的姓名,将该套图标中剩下的几张分别贴到茶杯橱、毛巾架、杂物箱等处。活动过程一.再认自己的图标——出示插有实物图标的纸板,让幼儿回忆自己选择的图标,并在纸板上指认出来。教师核对图标上的姓名,说对的就让幼儿将图标取走,说错的,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如某幼儿选择的应是小兔,教师可提示说:你选的是一种长耳朵、短尾巴、一跳一跳走路的小动物。二、介绍生活用品使用规则——告诉幼儿在幼儿园里,每个人都要使用自己的一套生活用品:茶杯、毛巾、小床、杂物箱等。并说明坚持这一规则的必要性。三、找找自己专用的生活用品在哪里——教师让幼儿手持图标自由走动去对应茶杯橱、毛巾架、杂物箱等处的相同图标,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用品所在位置后再将手上的图标还给老师。——幼儿在对应、寻找中,教师可提醒幼儿看看自己的图标旁边是哪些图标,丰富幼儿表述方位的词汇和语句。如:我的图标旁边是小鸭子图标,上面是小汽车图标等。四、活动结束五、课后回顾51 第三十一课时活动名称:穿珠珠、喂娃娃活动目标:1、能按事先确定的标记选择相应的实物并归类。  2、能选择参加不同的数学活动,听懂老师的要求,按规则进行操作活动准备:1、穿珠珠材料:彩色穿珠若干,栓好一个珠子(标记)的软皮线或竹签数根。  2、穿回卤干材料:各种形状的回卤干(可用海绵剪成)若干,穿好一个回卤干标记的竹签数根。  3、穿蔬果串材料:蔬菜水果如:胡萝卜片、黄瓜段、冬瓜块、枣子、橘瓣、苹果块等若干,穿好一个蔬果标记的竹签数根。  4、喂娃娃材料:贴有一个食品标记、装饰成娃娃的饮料罐数个,每个罐子上开一个娃娃的大嘴巴;当食品的材料二、三种,其中有一种与标记相同,数量若干;调羹数个。活动过程一、以情节引出某一活动内容并介绍规则——如穿珠活动。教师可以兔妈妈家的大门需要珠帘为由,吸引幼儿参加穿珠的活动。向幼儿说明规则:穿珠时,要按绳头上的标记来选珠子穿。也可以用厨师帽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请幼儿按竹签上的标记选珠子,为娃娃做几串爱吃的冰糖球。——介绍其他平行或相关活动内容及规则  如“穿回卤干”和“穿蔬果串”活动。告诉幼儿,规则与“穿珠珠”一样,按竹签上的标记来选材料穿。玩“喂娃娃”活动时,要按51 娃娃选好的食物标记(事先贴好的)选材料喂。二、活动过程的指导——幼儿自选活动后,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为需要帮助的幼儿提供援助或提出活动建议,如:协调活动材料,解释活动规则,建议参加其他平行活动等。如幼儿操作有误,可以质疑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出错问题的注意,让幼儿自己意识到出错所在后自己纠正。三、活动结束的交流——展示幼儿的作业:穿好的珠帘或冰糖球、回卤干、蔬果串、吃饱肚子的娃娃等,分别请幼儿描述自己在穿物品或喂娃娃时,选出来的是些什么材料。(即用语言表述归类材料的共同属性)——引导幼儿集体检查各归类材料的结果对错情况,讨论有争议的结果,如:“是将所有形状的苹果穿在一起对还是只把一种形状的苹果穿在一起对?”说明:1、本活动中包括的若干小活动内容,可视实际情况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进行,也可以作为区角活动内容,分几次介绍给幼儿,每次只投放一种材料来进行。  2、教师在本活动开展的一段时间内,要在各活动中坚持按一个标记归类物品的常规,四、课后回顾51 第三十二课时活动名称:小树叶回家活动目标:1、学习按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2、有参加活动的兴趣,愿意讲述操作过程。活动准备:1、已有过按物体颜色、形状、大小分类的经验。活动前认识过杨树和银杏树。  2、场地四周放着七块泡沫板,其中五块上分别画有大圆圈,贴有大、小、黄、绿、枯黄色标记,表示各种树叶的家。另外两块板上画有大树的轮廓并在树冠上分别贴有1片梧桐树叶、1片银杏树叶。音乐磁带(歌曲《秋天》)录音机。  3、人手一个小蓝子,里面装着事先捡的大小、颜色分明的各种树叶。活动过程一、学习按树叶的形状归类(幼儿拎着蓝子上场)——巩固幼儿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认识。  “秋天来了,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飘呀飘呀,飘到地上,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来了!那么树叶在哪儿呢?”(在篮子里)  “找一片你最喜欢的树叶,然后告诉大家你的树叶长得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大小上进行描述。——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归类要求。  “听,谁在哭?”教师指着两棵大树“噢,是树妈妈,它们想自己的树叶宝宝了,我们把树叶宝宝送回家吧。”教师分别指着贴有杨树、银杏树叶的大树提问“它是什么树叶的妈妈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杨树、银杏树叶的认识。51 二、幼儿操作——请幼儿按形状将有关树叶放入大树中。教师进行检查。——学习按颜色、认识标记,大小标记归类  “篮子里还有小树叶,我们也给它们找个家吧!”教师手指四周的圆圈“你们看,这里还有几个家,什么样的树叶可以住在里面?”“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分别观察圈上的标记。——请幼儿按标记将树叶分别放入圈中,要求幼儿边送边说:“小树叶,我送你回家。”幼儿操作时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观察并指导分类有困难的幼儿;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引导他们将同样的树叶放在不同的集合中。——评价:引导幼儿检察是否每片树叶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对放错的树叶进行纠正。表扬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请他们上来示范。——延伸:在复习活动和区角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幼儿进行归类活动。如:各种不同的瓶盖、钮扣、串珠等等。开始时,提供单一材料让幼儿按标记归类,在幼儿熟练掌握之后,再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按不同标记进行归类活动。最后让幼儿自己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匹配标记。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各种树叶、瓶盖、钮扣进行间隔排序、数数等活动。三、活动结束四、课后回顾:51 51 51 51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