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3 MB
- 2022-05-26 15:55:0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录第一章绪言1第一节目的任务1第二节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1第二章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程度4第一节调查区地质研究程度4第二节前人成果资料的综合分析与利用8第三节物化探及遥感数据的收集与初步应用9第四节数字地形图制作与质量评述10第五节野外踏勘及完成工作量10第三章地质矿产概况及填图单位厘定14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及填图单位初步划分14第二节矿产资源概况36第三节遥感地质概况44第四章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51第一节技术路线51第二节地质调查内容51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工作精度59第四节野外原始数据库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初步方案68第五章总体工作部署73第一节工作部署73第二节工作计划、工作进度75第三节实物工作量79第六章组织机构及设备保障82第一节组织机构及人员组成82第二节技术装备及安全保障83第七章质量管理与监控84第一节总体质量管理措施84第二节资料、设备等的具体管理措施85第八章预期地质成果87第九章经费预算88第一节预算编制说明88第二节预算表96参考文献123
附图目录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1青海木里地区六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图1∶5000022青海木里地区六幅1∶5万工作部署图1∶5000033青海木里地区遥感地质解译图1∶5000044青海木里地区遥感蚀变信息优选图1∶50000
第一章绪言第一节目的任务由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青海木里地区六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柴达木周缘及邻区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项目,调查区地处祁连山脉中部,大地构造上属中南祁连造山带,横跨中祁连地块铜、金、钨、稀有矿产成矿带与南祁连钨、锡、金、铜成矿带。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中南祁连造山带构造格架和地层格架,建立岩浆演化序列,反演区域地质演化史,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及背景等,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提供依据。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J47E011012)、雄达涅阿(J47E011013)、木里日肖日(J47E012012)、木里(J47E012013)、亚姆格勒(J47E013012)、草芒(J47E013013)幅区调。所属计划项目:青海柴达木周缘及邻区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实施单位: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归口管理部室:基础调查部工作起止年限:2010年-2012年承担单位: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填图总面积:2460km2测区地理拐点坐标:东经98°45′、北纬37°50′;东经98°45′、北纬38°20′;东经99°15′、北纬37°50′;东经99°15′、北纬38°20′。总体目标任务:按照1∶5万区域地质调查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查明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完成1∶50000区调地质调查总面积2460平方千米。调查区横跨中祁连铜、金、钨、稀有矿产成矿带与南祁连钨、锡、金、铜成矿带;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开展矿点概略检查和异常查证。结合测区特征,重点开展以下工作:1.调查新生代沉积岩系特征,初步研究木里地区冻土带及不同类型烃源岩分布规律、赋存条件,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地质背景研究。2.调查木里-龙门地区下古生界不同类型建造组成、构造特征,研究基性-超基性岩及其相关建造的大地构造属性,并进行区域对比。3.开展矿(化)点概略性检查和物化探异常查证,重视该地区高位小侵入体的调查研究工作,探讨其岩浆作用与W、Au等矿产的成矿关系。第二节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一、位置与交通测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脉中部。行政区划分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和青海省海北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测区地理拐点坐标:东经98°45′、北纬37°50′;东经98°45′、北纬38°20′;东经99°15′、北纬37°50′;东经99°15′、北纬38°20′。1∶5万国际分幅为:J47E011012、J47E011013、J47E012012、J47E012013、J47E013012、J47E013013。30
工作区总体交通条件较差,距离西宁约570km,青藏铁路路经测区南部的天峻县,公路通过西宁经湟源、海晏、刚察到天峻。另有简易公路由天峻沿布哈河岸经阳康到木里(图1-1),除上述主干公路外,区内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车辆难以通行,只能全靠马匹或人徒步行进。区内通信状况差,仅龙门、木里一带有手机信号,平时需靠电台与中国地调局西宁工作站联系。二、自然地理概况测区位于祁连山山系之疏勒南山和托勒南山山脉东段,地形切割强烈,冰川地貌明显,山势陡峻,峭壁林立,雪山及现代冰川广布,属典型高山山岳地貌。测区最高海拔5100米,最低海拔3800米,相对高差较大。图1-1测区交通位置图1.省界2.州界3.铁路4.省级公路5.县级公路6.省会7.市、县8.乡、镇9.工区范围测区内水系发育,北部莫日曲等河流属于大通河流域,向东流入黄河;南部希格尔曲、夏日哈曲等河流属于布哈河流域,向南流入青海湖。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冰融水,水量明显受季节控制,在夏季6-7月降雨(雪)和气温较高时水流量较大。区内气候属内陆高寒山区季风气候,以潮湿寒冷,昼夜温差大(一般可达30℃),冰冻期长,全年没有无霜期,四季不分明为特点。年平均气温6.1℃,年平均最低气温-10.4℃,以7月最暖,平均气温10.2℃,1月最冷,平均气温-26.1℃。一般当年10月至翌年5月为冰冻期,6-9月为较暖季,是开展地质工作的最好时期。从5月至10月初,约有30%-40%时间降水,降水量最多为7月份。调查区属牧业区,人烟稀少,经济较为落后,居民以藏族为主,其次为汉族、回族等,多从事游牧业生产,人口主要集中在木里、龙门等地,其它地区均系人烟希少的游牧区,30
北部有木里地区有煤矿开采,生产生活用煤可就地解决,在乡政府一带有小规模商业活动,但该区电力资源缺乏。其它生活物资均需从天峻县或西宁市供给。当地居民的收入以畜牧业产品的出售为主,牲畜以饲养羊群、牦牛为主。总体属于经济文化落后的贫困少数民族地区。30
第二章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程度第一节调查区地质研究程度一、地质调查研究历史祁连山地质调查工作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至今已达140余年。测区现代意义的地质调查始于1942年木里地区进行了地质勘查并对地层进行了划分,区域地质工作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较系统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在测区内先后开展了程度不同的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1∶50万路线地质调查、1∶20万踏勘性普查、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地球化学测量和石油、煤、铜、钨金等矿产的普查、检查、勘探、不同比例尺的航磁、重磁及一些科研专题项目。基本查明测区地质特征和区内成矿规律。前人的工作为本次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2-1,表2-1)。图2-1测区以往研究程度图(一)地质调查1956年,西北地质局六三七队在祁连山南坡进行大面积1∶50万区域普查找矿涉及本区。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璞等人,由酒泉西南白杨河口-希里沟(哈拉湖-阳康河谷)进行1∶50万路线地质调查,附有1∶30
50万路线地质图,著有《祁连山地质志第一卷》一文,对本区地层作了描述,虽地层划分较粗,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表2-1测区地质研究程度一览表序号工作性策工作时间工作单位或作者姓名工作内容及主要成果1基础地质调查1956-1958年中科院祁连山地质队路线地质调查,著有《祁连山地质志》21956-1960年西北地质局637队祁连山南坡进行大面积1:50万区域普查找矿3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璞等人由酒泉西南白杨河口-希里沟(哈拉湖-阳康河谷)进行1∶50万路线地质调查41958年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南坡八音河-天峻一带对二叠、三叠纪地层测了系统的剖面,建立了本区二叠、三叠纪地层层序。51960年青海省地质局木里地质队青海物探队二分队布哈河阳康以北进行了1∶20万踏勘性普查,编有1∶20万路线地质图和相应报告61965-1968年青海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野牛台幅(J-47-ⅩⅤⅠ)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提交了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及相应的图件71970年青海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队在夏日哈河上游一带开展了1∶5万以含铜砂岩为主的综合普查找矿81972-1976年青海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队开展快日玛乡幅(J-47-ⅩⅩⅠ)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提交了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及相应的图件91981-1985年甘肃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进行鱼卡幅(J-46-18)、咯克吐蒙克幅(J-47-13)、哈拉湖幅(J-47-14)、瓦乌斯.多索卡幅(J-47-15)四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涉及本区的有瓦乌斯.多索卡幅(J-47-15)幅。101986-1989年青海省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研究院野牛台幅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勘查111991-1994年青海省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研究院下环仓幅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勘查121992-1994年青海省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研究院瓦乌斯多索卡幅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勘查13矿产地质调查1958-1960年青海地质局木里地质队在天峻县、刚察县一带对大通山北坡加油铜矿点含铜砂岩进行了普查检查工作,编有《大通山北坡普查检查(加油铜矿点)地质报告》。141959-1960年青海地质局木里地质队对测区内笔架山石棉及镍矿点进行了检查151965-1968年青海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测量队1∶20万路线地质图及报告,新发现矿(化)点41个,重砂异常9个,放射性异常21个161970年青海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年地质队在夏日哈河上游一带开展了1∶5万以含铜砂岩为主的综合普查找矿171956-1975年青海煤田105勘探队对木里煤田进行普查及精查工作181976-1981年青海煤田105勘探队对木里煤田进行详查工作192000-2004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对龙门地区钨金矿进行了普查检查工作。202005-2007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对木里煤田弧山矿区进行了详查工作212003-2009年青海煤炭地质105队对木里煤田进行补充详查工作,并在2009年9月宣布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22科学研究与地质专题1978年李春昱等著有《秦岭及祁连山构造发展史》231981-1983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著有《南祁连山三叠系》241991-1993年青海省地质矿产局著有《青海省岩石地层》252008年李荣社、计文化、杨永成等著著有《昆仑山及邻区地质》及相关图件1958年,中国科学院在祁连山南坡八音河-天峻一带对二叠、三叠纪地层测了系统的剖面,建立了本区二叠、三叠纪地层层序,《祁连山地质志第二卷一分册》对其接触关系、沉积建造、岩相变化、沉积特征、构造变形等有论述。1960年,青海省地质局木里地质队在布哈河阳康以北开展了1∶20万踏勘性普查,提交了1∶20万路线地质图和相应报告,文中对本区地层、构造、地质发展史进行了描述。1965-1968年青海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开展野牛台幅(J-47-ⅩⅤⅠ)1∶30
20万区域地质调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交了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及相应的图件。1972年-1976年,青海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队,开展快日玛乡幅(J-47-ⅩⅩⅠ)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交了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及相应的图件。1972年-1975年,青海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队,开展了下环仓幅(J-47-ⅩⅩⅡ)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交了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及相应的图件。1981年-1985年,甘肃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进行鱼卡幅(J-46-18)、咯克吐蒙克幅(J-47-13)、哈拉湖幅(J-47-14)、瓦乌斯.多索卡幅(J-47-15)四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提交了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及相应的图件。其中涉及本区的有瓦乌斯.多索卡幅(J-47-15)幅。(二)矿产资源调查1958-1960年,青海地质局木里地质队,在天峻县、刚察县一带对大通山北坡加油铜矿点含铜砂岩进行了普查检查工作,编有《大通山北坡普查检查(加油铜矿点)地质报告》。1956年,西北地质局637队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进行了普查检查工作。1959-1960年,青海省地质局木里地质队对测区内笔架山石棉及镍矿点进行了检查。1956-1962年,青海省地质局木里地质队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进行了精查检查工作。1970年,青海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年地质队,在夏日哈河上游一带开展了1:5万以含铜砂岩为主的综合普查找矿,著有天峻县夏日哈河上游一带以铜为主的综合矿产普查地质报告及相应的图件。2000-2004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对龙门地区钨金矿进行了普查检查工作。2005-2007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对木里煤田弧山矿区进行了详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可采煤层的层位、层数、可采范围;基本查明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和工艺类型;基本查明了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的开采技术条件。木里煤田的研究起于1956年,1976-1981年由青海煤田105勘探队进行详查工作,2004年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决定对其进行补充详查。在2009年9月宣布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三)地质科学研究历史1956-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室、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地质系组成祁连山队,对祁连山的地层、古生物、岩石、构造和矿产、自然地理、地貌及第四纪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出版了《祁连山地质志》,较为全面地提供了有关祁连山区域地质、地质发展史、构造岩相带和矿产分布规律等基础地质资料。这些资料至今仍有较大的参考和利用价值。1981-1983年杨遵义、何元良等编写了《南祁连山三叠系》,主要对祁连东部的三叠纪地层及古生物作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共测制剖面23条,在正文中详细介绍的典型剖面共5条,引用其他单位测制的剖面5条。1985年甘肃区调队在测区内测制多索曲剖面,1995年孙崇仁等对该套地层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新建岩石地层单位多索曲组。1991-1993年青海省地质矿产局孙崇仁等编著的《青海省岩石地层》在现代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对青海省以往建立的地层单位进行总结、清理。2001年-2003年,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负责,甘肃省地质调查院,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和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参加《祁连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综合研究》,研究了整个祁连山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明确了区域资源评价的主攻矿种,主攻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建立了区域找矿模型,提出了寻找铜、铅锌、金、钨矿床的主攻类型和目标区。为在测区内开展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开拓了找矿思路,明确了找矿目标。30
2008年李荣社、计文化、杨永成等编著的《昆仑山及邻区地质》以活动论、板块构造理论和地球科学系统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及大陆动力学的新理论、新方法,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地质特征和规律,对区域重大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全面提高了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的综合研究程度。二、以往工作成果综述(一)基础地质调查前人工作对区内地质特征、岩石特征、构造特征、矿产特征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调查研究,为后期工作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基础资料,为本次矿调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受工作性质、工作精度、构造观点陈旧等因素所限,对地层的含矿性,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构造,构造蚀变带特征、褶皱构造的矿化蚀变类型,成、控矿意义等特征方面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区域性综合分析研究不够,大量有益的矿产信息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挖掘。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系统的建立了测区地层格架和大地构造格架,基本查明测区侵入岩规模和岩石类型,划分了侵入期次,但填图工作由于理论体系陈旧和填图方法的局限,地质构造格架是用不同构造观建立起来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已全部覆盖测区,但测区地跨4幅1∶20万图幅,不同图幅测制年代相差约30年,距今已近50年之久,其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均有较大的差别,资料收集及整合较为困难。地层均未划分至段,部分地层仍以并组形式存在。(二)矿产资源调查前人对区内矿产调查作了大量的工作,找到了大量的矿点,基本查明区内成矿模式。但以往工作均侧重于单矿种的调查,没有进行多金属综合研究,对伴生元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且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没给予足够重视。具体对各矿点的工作做得较好,但对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程度不够。矿产勘查地质工作及研究程度偏低,虽然有1∶20万区调资料,但已不能满足资源调查评价的需要,加上地理环境较差、海拔较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地质工作的顺利进行,矿产勘查工作投入较少,评价程度总体较低。1∶20万区化资料所反映的找矿信息较粗,不能适应当前矿产资源评价的需要。对以往1∶20万区化局部异常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查证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未开展系统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缺乏系统的研究和验证,找矿信息反映不充分,难以指导找矿,是该区找矿未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之一。(三)地质科学研究测区先后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对区内地层、构造、矿产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有的专题研究的起点高,运用了各种新理论、新方法,可直接应用。例如:青海省地勘局和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开展的第三轮成矿远景区划研究及找矿靶区预测;2008年李荣社、计文化、杨永成等编著的《昆仑山及邻区地质》。有的专题因为开展的时间较早理论较陈旧,但研究得较细致,资料扎实;例如:杨遵义、何元良等编写了《南祁连山三叠系》主要对祁连东部的三叠纪地层及古生物作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较高,具有大区域广泛的代表性,但其成果是否适合本区尚有待进一步验证;例如:1991-1993年青海省地质矿产局孙崇仁等编著的《青海省岩石地层》。尽管各种科研工作有其自身的不足,但对建立区内地层系统、构造格架和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综合分析,以往地质工作程度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基础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高而矿产调查及资源评价程度相对较低。已发现的矿点少而成矿潜力大。30
2.以往调查工作多为中、小比例尺、大区域的地质、化探、矿产工作,资料相对丰富系统,而小区域和点上资料相对缺乏。以单一工作性质调查为主,而综合性地质矿产工作少。综上,1∶20万区调、区域化探矿产调查工作为本次工作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是本设计编写的重要依据。第二节前人成果资料的综合分析与利用一、前人填图资料利用方法(一)资料系统化本次收集包括区域地质调查、科研、遥感、物探、化探、矿产、石油部门形成的资料等等,资料庞大,为便于查找、归类,对收集的资料应系统编号、分类。(二)资料判读、综合研究与数字化在进行野外踏勘、设计编写之前,应用当代地学研究新理论、新成果、新思路、新要求对前人资料进行充分阅读、初步分析、整理,按照1∶5万地质填图新方法、新要求分析前人资料可利用程度、对地质体控制程度及对本次区调工作支撑程度。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按有关地层划分、构造、遥感初步解译成果及1∶5万路线要求,对实际材料进行预编,并在MAPGIS下矢量化、校正。编制1∶5万数字化地质草图,明确在本次区调工作中必须重点解决的地质问题,然后进行野外验证。(三)资料验证对前人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资料进行实地验证。资料验证必须贯穿于项目野外工作全过程,既使是本项目完全新测路线和剖面,也必须对前人资料进行验证,目的是扩大资料验证覆盖面,为后续利用提供更充分依据;另一方面根据前人资料,选择有利于解决地质问题,能达到工作目的的地区进行下一步工作。二、可利用及数字化的前人资料类型由前所述可看出测区的地质研究工作无论是面上的区调工作,还是点上的研究工作。有许多资料对本次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些资料具一定的指导意义,有些资料经数字化后可直接利用。本次工作据半年多来的资料收集、野外踏勘及结合任务书来看。前人资料与研究成果的利用分以下方面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一)前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20万资料覆盖全测区,其均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资料陈旧、指导理论落后、样品测试手段局限。通过踏勘工作来看,图幅各大类地质体控制程度较高,各地层单位界线准确,但火山岩、侵入岩界线稀疏。对前人1∶10万实际材料图复印后作为本次工作的野外实测路线、实测剖面的参考部署图,并在各地质体连图勾绘时作为参考,提高对地质体的控制程度。该类资料对本次实测路线、实测剖面的正确部署和有效收集资料具无可替代的前期工作指导意义。测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各类样品测试结果的可利用程度和利用方法为:1、薄片资料限于当时的要求和分类命名方案与目前不一致,资料大多无法直接利用(特别是岩浆岩)。但采用新的分类命名方案重新命名后可以利用。2、硅酸盐样分析项目12项,由于采用标准不一,绝大多数超差,只能参考利用。3、同位素年龄样,测试方法均限于K—30
Ar法,方法和精度上均存在问题,无法利用,仅供参考。4、光谱样属半定量分析,对测区成矿规律分析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取之于岩浆岩中的该类样品对于讨论构造环境等无利用价值。5、化石鉴定成果可靠,但仅局限于晚古生代地层,所控制地层远不能满足本次区调要求。6、自然重砂分析项目为重矿物鉴定,精度、质量均达到当时标准要求,对本次工作有一定利用价值。7、人工重砂样分析精度、质量满足当时要求,本次工作可利用。8、化学简分析样主要分析项目Cu、Pb、Zn、Fe等,少量分析了Au、Ag。其分析精度、质量满足要求,本次工作可利用。(二)前人物、化探及矿产资料测区内开展过为数不多的物化探及矿产工作,由于年代久远,且限于工作精度,取得的地质矿产资料少而粗,缺乏系统性。这些资料对本次工作开展仅有一定指导意义,实际利用价值不高。其资料尚难直接利用。三、前人资料对本次调查的指导意义前人在本区内相继完成的各种比例尺、不同工作性质的地质调查工作,对测区内的地层、构造、岩石及矿产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较合理的建立了区域构造格架和岩石地层序列,较好地反映出了区内成矿的有利地段和主攻矿种及成矿作用类型,为这次区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基础资料,是开展本次工作的基础。许多资料在现今运用新的地质理论、成矿理论重新认识及分析仍具有较好的参考利用价值,从中发现线索、挖掘潜力,认真总结研究,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手段重新调查研究、总结,相信能为本次区调工作有重大突破作出贡献。第三节物化探及遥感数据的收集与初步应用一、物探、化探资料收集及应用物、化探资料,对揭示深部地质特征和进行资源调查可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区调与化探不同步,1∶20万区调工作完成较早,化探扫面严重滞后,已有的大部分异常也未能从成矿角度予以检查,前人仅从半定量微量元素特征及一些成矿元素的丰度值对侵入岩成矿作用作了有限的说明,未能系统、详细地研究侵入岩与矿产的关系。从而出现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异常较多,矿化事实少,异常与矿化不相匹配的情况,反映出调查区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程度较低,区域矿产调查工作投入不足,综合找矿效果较差等问题。这是本次工作应该解决的问题。二、遥感资料收集及质量评述遥感图象帮助地质人员直接在野外勾绘地质界线,最大程度采集野外信息,避免遗漏,提高精度。努力融合1∶50000数字地质填图中的野外地学空间数据与前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空间数据等多源数据库,挖掘各种隐伏地质信息与深部信息,达到全方位深层次开发地学信息,有效地加大1∶50000数字地质填图中的高科技含量。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填图中的作用,已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认识。它以其固有的宏观性和直观性的优势,在工作部署、野外填图界线勾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填图工作中多元数据整合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这其中遥感数据的应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在数字填图工作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显得异常重要。调查区遥感数据主要配置日本AOLS全色数据和美国ETM+全波段数据。用以高分辨率影像图的制作,ETM+全波段数据则用以蚀变异常信息的提取分析。覆盖调查区的AOLS全色数据涉及d1000408-012及d1000408-13两景;ETM+数据涉及132/34景,时相为2010年3月7日。AOLS全色数据地面分辨率可处理为2.55m(多波段分辨率为10m);ETM+30
数据地面分辨率1、2、3、4、5、7波段为30m,6-1、6-2波段为60m,8波段为15m。第四节数字地形图制作与质量评述一、1∶5万数字地形图的制作本次地质调查采用的测区1∶5万数字地形图空间数据库,是由国家测绘局提供,出版单位为国家测绘局,生产单位为黑龙江测绘局。根据总参谋部测绘局71年版的1∶10万国际分幅地形图日阿哇日幅(J-47-66)、木里幅(J-47-67)、阳康幅(J-47-78)、草芒幅(J-47-79)采用1∶10万数字高程模型扩编而成,2000年编绘,1990年版图式。所采用的1∶10万日阿哇日幅(10-47-66)为1966年10月航摄,1972年6月调绘,1973年第一版;1∶10万木里幅(10-47-67)为1966年航摄,1972年7月调绘,1973年第一版;1∶10万阳康幅(10-47-78)为1966年10月航摄,1972年7月调绘,1973年第一版;1∶10万草芒幅(10-47-79)为1956年10月航摄,1972年7月调绘,1973年第一版。所有地形图均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地形图绘制采用了高斯—克吕格投影,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体,等高距10m。1∶5万日阿哇日(J47E011012)、木里日肖日(J47E012012)由1∶10万日阿哇日幅(J-47-66)扩编而成;雄达涅阿(J47E011013)、木里(J47E012013)由1∶10万木里幅(J-47-67)扩编而成;亚姆格勒(J47E013012)由1∶10万阳康幅(J-47-78)扩编而成;草芒(J47E013013)由1∶10万草芒幅(J-47-79)扩编而成。二、数字填图背景图数字化质量评述扩编后1∶5万地形图的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采用的转换参数(x=-66.42、y=-107.82)。地形图均沿用了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规范,点线面制图参数设置合适,图面地理要素的拓扑关系正确,地形线均经过了光滑和抽稀处理,图外整饰符合规范。所使用的地形图地形地物现势性好,作为数字区调的地理底图,完全可以满足1∶5万区调地质制图要求。1∶5万数字地形图空间数据库,是在符合图件编制要求的前提下、对地形建模要素按空间数据库建设要求进行了属性赋值,各图层归类及划分正确,各要素描述具备空间唯一性和逻辑一致性,为一套空间精度可靠,地理要素完备的数字化工作底图。该图形数据库能够充当数字填图的基础数据源,可作为1∶5万数字化地质图的地形地理底图。填图中采用的背景图层为1∶2.5万数字地形图,是对1∶5万数字地形图利用1∶2.5万标准图框进行镶嵌配准、裁减、误差校正、拷贝图框投影参数(套合原图与图框)、投影变换等过程制作而成。1∶2.5万数字地形图用掌上机经野外实地验证和桌面系统验证,能满足数字填图要求。公路等线性标识物经GPS现场连续定位验证,准确率极高。少量的地形图等高线、公路颜色、线性等有不规范之处,但不影响填图工作的展开。第五节野外踏勘及完成工作量在编写设计之前,项目组成员分工负责、认真查阅、系统收集了与测区有关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及遥感图像等方面的成果资料。项目组于2010年7-11月对测区进行了地质踏勘,并在此基础上编写设计。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30
一、收集、消化前人资料8月份主要进行了资料收集、数字化处理等工作。资料收集主要包括1∶20万瓦乌斯.多索卡幅、野牛台幅、快日玛乡幅、下环仓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矿产部分)、地质图及与测区有关的全部原始资料;1∶20万瓦乌斯.多索卡幅、野牛台幅、快日玛乡幅、下环仓幅地球化学图说明书及相关图件;青海省地勘局和地调院开展的青海省第三轮成矿远景区划研究及找矿靶区预测资料。《青海省岩石地层》、《祁连山大地构造与造山作用》等各类专著及科研报告10余册;卫星ETM图像。经过阶段性的前人资料收集整理,初步厘定出了测区的地层、岩浆岩填图单位。对于测区的构造格架、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各专业组对区内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找出问题,提出了野外工作方案。进行遥感图象处理及解译工作,编制设计草图及设计方案。二、数字化区调准备工作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编制了图区的电子字典。完成6幅1∶5万地形图数字化工作,完成24幅1∶2.5万数字区调野外手图配准、裁剪制作。三、野外踏勘与设计编制7月底-11月,分队完成了野外踏勘及试填图工作。对测区大部分地层单位、主要侵入体、主要分区断裂等进行了路线踏勘或剖面测量,实地开展对数字填图技术的演练,达到全分队所有技术人员对数字填图技术的掌握,同时对设备进行系统的调试。通过路线踏勘和剖面测量,对主要地层单位的特征和填图单元的划分标志、各类地质体的主要特征、分布范围和接触关系,以及构造变形的程度及其主要类型,测区基岩的分布范围和出露程度有所了解。对卫片的解译结果进行了实地验证,落实并补充解译标志。获得了测区自然地理、风土人情、交通、后勤保障及通讯联络等方面的概况。在此阶段完成的工作量见表2-2,部分剖面和样品工作量未完成,在2011年续作年度补充完成。四、踏勘阶段取得的主要地质矿产进展及成果通过近半年的工作,在前人资料综合分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地学新方法、新理论,对区内的构造格架、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目前在数字化及基础地质调查方面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新进展:1、基本掌握了PRB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的理论、方法;图幅电子地图、电子词典、多元信息集成等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的一系列准备已经完成,为全面开展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对测区进行了踏勘以及部分路线地质调查,基本了解了测区的整体情况,全面清理了测区地层系统,初步建立了测区岩石地层序列。测区北部中祁连地层分区发育的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分为两个段,下段为中细粒砂岩与粉砂岩互层,上段为细砂岩夹泥质、碳质板岩;五个山组下段为白云质灰岩与板岩互层,上段为灰岩夹板岩,总体龚岔群显示出由下向上由粗变细的退积型层序特征。发育在测区南部南祁连地层分区的巴龙贡噶尔组中顺层分层的韧性剪切带发育,露头尺度上的斜歪褶皱、旋转碎斑等变形构造及细脉状石英分异条带发育,岩石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根据不同变质程度和岩石组合,将该套地层进一步划分了三个岩性段。30
对区内发育的二叠纪巴音河群、早中三叠世郡子河群及早中侏罗世大西沟组、窑街组等前人未分的并组地层单位进行了解体,建立了划分标志。根据岩性组合对区内发育的晚奥陶世多索曲组,晚二叠世哈吉尔组,早中三叠世下环仓组及晚三叠世尕勒得寺组进行了段级单位的划分,对二叠纪地层中发育的含铜砂岩层,晚三叠世、侏罗纪地层中发育的煤线及煤层,江河组中发育的角砾状灰岩等特殊层划分到了层。3、根据地貌学、环境地质学对测区内第四纪地层进行重新认识和划分,初步确定了冰积、冰水积、洪积、冲积、湖积、沼泽堆积等6种成因类型,对研究本区湿地及其高原隆升、环境变迁等具有一定意义。采集了与阶地有关的分析测试样品,收集了有关灾害地质的资料,为区内第四纪环境地质研究打下了基础。表2-2已完成的主要工作量一览表序号项目技术条件单位总计2010年设计数2010年已完成数目的1地质填图总面积km22460900900完成测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及等各填图单位测制2地质填图复杂区km223008408403地质填图中常区km216060604地质剖面(1∶2000)复杂km11535205地质剖面(1∶500)复杂km14526路线长度km3000110010547遥感解译及信息提取(1∶50000)Ⅱkm2160160160Ⅲkm22300230023008薄片块1400300160岩石定名9光片块50107矿石定名及矿物生成序次10硅酸盐块2007050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古环境判别11稀土块200705012定量光谱件200705013化学样分析元素为:Cu、Pb、Zn、Fe、Au、Ag、Mo、W、Sn、Bi、Co、Cr、Ni、Te件2204027矿产检查14大化石件702016地层时代确定,古环境研究15孢粉件1005030地层时代确定16微体化石Wg件351010地层时代确定17粒度分析(薄片)L件803030沉积环境分析18稳定同位素S同位素件3010主要在测区展布的花岗岩、老变质岩中采集,确定矿物成分及温压,确定含矿流体来源及地质体测年O同位素件3010H同位素件301019Sm-NdSm-Nd点40202020U-PbU—Pb点35017012021Sr件401510同位素示踪22Nd件40151023Pb件4015102414C件502015冰川冻土研究25岩石样分析元素为:Cu、Pb、Zn、Fe、Au、Ag、Mo、W、Sn、Bi、Co、Cr、Ni个3500300100成矿背景分析及含矿性研究初步查明测区存在三级夷平面,第一级夷平面(山顶面)是较高一级夷平面,30
其海拔高度为5000m以上的极高山现代冰川发育区,在地形图和航、卫片上反映为一系列北西西向带状冰雪覆盖区,其本身一般向北北东平缓倾斜,南陡北缓。第二级夷平面,海拔4700m左右,由于断层切割,同级夷平面平面高差达300m。山梁一般不对称,其形成原因除因北坡冰川发育,冰水溯源侵蚀较强,使分水梁南移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区域性由北向南的挤压应力(新构造抬升运动)造成的。第三级夷平面,海拔3800-4200m,为山前由第三系所组成的红色台地及山麓地带。4、在充分收集的前人岩石学、岩石化学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对测区岩浆岩按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类学委员会推荐的深成岩类分类方案重新厘定了侵入岩岩石类型,划分了侵入岩填图单元;初步划分了测区构造岩浆带、构造岩浆组合。在托勒南山东部晚奥陶世正长花岗岩侵入体中初步解体出中粒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在加巴尕尔当曲北部晚奥陶世正长花岗岩中初步解体出中粒闪长岩侵入体。测区龙门巴龙贡嘎尔组分布区首次新发现高位侵入的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呈岩珠状产出,采集了U-Pb同位素及配套的岩石化学样,为龙门钨矿成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测区中、南祁连及拉鸡山不同构造带中发育的基性辉长岩侵入体,采集了相关的同位素及岩石化学分析样品,从形成时代、岩相学、岩石化学特征等进行对比研究,为各带的构造属性及形成演化提供依据。5、对区域性大断裂进行了重点调查,确定了木里断裂、草芒断裂为测区内主干断裂,初步认为具有多期活动性,沿断裂带发育韧性剪切带,早期具韧性断裂特征,后期叠加了脆性断裂。初步划分了测区的构造单元,建立了构造格架。并初步确立了拉鸡山构造带南界为草芒断裂,拉鸡山构造带内发现有多条北西向韧性剪切带。6、通过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的划分,在中更新世冰碛和冰水堆积物分布区,发育冻胀丘、冻拔石、热融湖塘、冻胀草丘、多边形冻融石环等冰缘冻土地貌,上部发育全新世沼泽沉积,为多年冻土及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水文条件;木里地区海拔在4100-4300m,年平均地温-2.0°C以下,多年冻土层平均厚度80m左右,具备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外,测区二叠纪、早中三叠世地层中深灰色碳酸盐岩及生物碎屑灰岩的发育,晚三叠世尕勒得寺组、侏罗纪地层中泥质、炭质页岩及煤层的发育,显示出测区具有较好的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类,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气源条件。7、初步了解了区内区域变质岩的特征、变质带划分及空间展布规律,发现巴龙贡嘎尔组中石英片岩是区内的重要含钨矿岩石。8、初步了解了测区矿化特征、规模,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基本特征和异常分布特点和产生异常原因,分析了异常与矿化关系;初步总结了测区不同矿带特征及空间组合规律,主要矿床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为矿产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9、在阿子沟等地巴音河群忠什公组砂岩内发现一处铜矿化线索,初步判定该矿化为热液型;在日阿让曲巴音河群勒门沟组灰白色粗粒石英砂岩中发现沉积型铜矿化线索一处;在草库呼、错洋冲等地巴音河群忠什公组砂岩内发现两处沉积型铜矿化线索。30
第三章地质矿产概况及填图单位厘定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及填图单位初步划分一、地层(一)概述调查区地跨中祁连地块与南祁连地块,地层区划归属秦祁昆地层区,分属中祁连地层分区和南祁连地层分区。区内地层发育,从晚元古代到第四纪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Qbq)、五个山组(Qbw),早石炭世臭牛沟组(C1c)分布在中祁连地层分区;早奥陶世吾力沟组(O1w)、中奥陶世盐池湾组(O2y)、晚奥陶世多索曲组(O3d)、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Sb)主要分布在南祁连地层分区;二叠纪巴音河群勒门沟组(P1-2l)、草地沟组(P1-2c)、哈吉尔组(P3h)、忠什公组(P3z)、三叠纪郡子河群下环仓组(T1-2xh)、江河组(P1-2j)、大加连组(T1-2d)、切尔玛沟组(T2q)、默勒群阿塔寺组(T3a)、尕勒得寺组(T3g)、早-中侏罗世窑街组(J1-2y)、大西沟组(J1-2d)、早白垩世下沟组(K1x)、渐新世-中新世白杨河组(E3N1b)以及各种成因的第四纪地层(表3-1)。(二)填图单位初步划分依据《青海省岩石地层清理》,将测区岩石地层单位分为二种类型,即岩石地层单位、成因地层单位。1.第四纪地层成因类型划分因为第四纪地层的特殊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地貌学、环境地质学将第四纪地层按成因类型进行划分,第四纪地层成因类型划分方案见表3-1。表3-1第四纪地层成因类型划分表地质年代代号成因类型主要岩性组合典型地形、地貌全新世Qhal现代河流沉积砾石、砂、粘质砂土、砂质粘土曲流河Qhfl沼泽堆积腐植土、砂、粘土,分选良好、松散,一般不具层理洼地Qhgl冰碛以冰川漂砾、砂质碎屑为主冰碛垄Qhl湖积土黄色含粉砂粘土层,胶结较松散,呈水平岩层湖泊晚更新世Qp3pal洪冲积以砂砾石层为主,局部夹粉砂层、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差、松散、具平行层理河谷阶地、山前洪积扇中更新世Qp2gfl冰水堆积松散砂砾石、砂土堆积,地貌上形成冰水扇或冰水台地冰水扇、冰水冲积平原Qp2gl冰碛冰川漂砾、泥砾、砂砾石堆积冰碛缓丘,前碛垄等2.岩石地层单位通过对测区资料的全面收集和分析总结以及野外初步踏勘的基础上,将那些层序正常,横向上具有可对比性,构造相对简单,无变质或轻微变质,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的地层采用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表示(表3-2)。(三)地层基本特征30
测区主要出露地层有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1.青白口纪地层(1)其它大坂组(Qbq)该组为钱家骐、宫保军(1981)创建于天峻县花儿地剖面,指“下部为紫、灰紫色薄-中厚层砂质粉砂岩与含砾石英岩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夹少量灰绿色含凝灰质石英粉砂岩、含砾中粗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夹少量灰绿色含凝灰质石英粉砂岩;上部为灰色薄-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夹黑色、灰绿色碳质板岩、泥质板岩,厚度为1055—1310m,分布于其它大坂分水岭南侧,向东西两侧相变为砂质与碳质板岩。”底以碎屑岩的出现与花儿地组分界,顶以碎屑岩的消失与五个山组分界。通过踏勘,测区内其它大坂组主要分布于图幅北部日阿哇日贡玛及维达涅阿一线,面积较广,地层总体走向近东西。根据岩性组合,划分为上、下两个段,下段岩性为紫、灰紫色薄-中厚层砂质粉砂岩与含砾石英岩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夹少量灰绿色含凝灰质石英粉砂岩;上段岩性为灰色薄-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夹黑色、灰绿色碳质板岩、泥质板岩。两段间呈整合接触。表3-2地层填图单位划分表地质年代岩石地层单位代号岩性代纪世群组段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渐新世-中新世白杨河组E3N1b棕红色、桔红色砂岩、砾状砂岩及泥岩组成。中生代白垩纪早白垩世新民堡群下沟组K1x下部灰绿色、暗红色厚层砾岩、中粗粒砂岩夹泥质砂岩;中部紫红色、灰绿色、杂色薄层-厚层细-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与灰绿色、猪肝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互层;下部砖红色、灰绿色砾岩、含砾砂岩、泥岩夹灰黑色、灰绿色砂质泥岩及灰白色泥灰岩和石膏层。侏罗纪早-中侏罗世窑街组J1-2y黄绿色、灰黑色、褐灰色、黑色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夹碳质页岩、煤层、菱铁矿透镜层、薄层粗砂岩及大量煤线。底以页岩和煤层的始现为界,与大西沟组整合接触。大西沟组J1-2d灰色、灰白色、灰黄色中粗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粗砂岩,夹少量粘土岩及页岩,底部含石英质砾岩。与下伏默勒群平行不整合接触。三叠纪晚三叠世默勒群尕勒得寺组上段T3g3灰-深灰色细-粉砂岩、黑色泥岩、粉砂质页岩与灰-浅灰色长石砂岩、杂砂岩夹碳质页岩、薄煤层及煤线组成的韵律层。砂质页岩中偶见直径过1m的灰岩结核。中段T3g2灰-灰白色厚层-巨厚层长石砂岩夹灰色中薄层状细-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碳质页岩。局部含植物化石碎片。下段T3g1中薄层状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粉砂质泥岩、深灰色细砂岩与碳质页岩互层状产出,偶夹不等粒石英粗砂岩。阿塔寺组T3a以灰白色、灰绿色及暗紫色砂岩、含砾砂岩为主,偶夹灰绿色或紫红色粉砂岩,下粗向上逐渐变细的地层序列。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或整合接触。早-中三叠世郡子河群切尔玛沟组T2q由灰-灰黑色钙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组合而成的地层序列。富含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菊石等化石。大加连组T1-2d碳酸盐岩组合——深灰色、紫红色厚层-块层状灰岩,底以中厚层-厚层灰岩的始现与江河组分界,顶以碎屑岩的始现与切尔玛沟组分隔,富含双壳类、腕足类、腹足类化石江河组T1-2j浅灰、灰绿色长石砂岩、粉砂岩、页岩与生物碎屑灰岩、含砾状灰岩、鲕状灰岩呈互层的地层组合。下环仓组上段T1-2xh2灰绿色中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粉砂岩、板岩、粉砂质页岩等。下段T1-2xh1紫红色中粗-不等粒石英砂岩、次长石砂岩夹长石砂岩、粉砂岩组成,底以不整合面或粗碎屑岩的始现分界。晚古生代二叠纪晚二叠世巴音河群忠什公组P3z杂色厚层砂岩、粉砂岩夹页岩、泥岩、板岩组成,偶夹含铜砂岩,含腕足类、植物化石。以下伏哈吉尔组最顶部的灰岩顶层面与本组杂色碎屑岩分界。哈吉尔组上段P3h2灰-深灰色碎屑岩夹数层灰-深灰色灰岩,含腕足类、苔藓虫、双壳类、珊瑚及植物等化石。厚度一般不大。30
下段P3h1紫红色、杂色砂岩、粉砂岩、页岩。早-中二叠世草地沟组P1-2c灰-灰黑色、灰绿色碎屑岩与灰岩、泥灰岩组成,呈互为消长关系,富含腕足类、苔藓虫、蜓及双壳类。勒门沟组P1-2l灰白-粉红色含砾石英砂岩,紫红色中厚层状含粉砂质细粒长石砂岩、紫红色-灰绿色粉砂岩,紫红色巨厚层石英砾岩夹紫红色石英砂岩。石炭纪早石炭世臭牛沟组C1c下部为紫红色砾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夹泥灰岩;上部为灰色、深灰色灰岩、泥晶灰岩夹炭质页岩及煤层。早古生代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上段Sb3灰-灰绿色变长石砂岩夹灰-灰绿色板岩、粉砂岩、千枚岩中段Sb2黑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夹变长石砂岩、石英透镜体、局部可见变凝灰岩下段Sb1黑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偶夹大理岩奥陶纪晚奥陶世多索曲组上段O3d3灰红色含角砾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灰绿色安山岩夹砂质灰岩和白云质灰岩透镜体中段O3d2灰绿色英安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凝灰质角砾岩、夹凝灰质板岩下段O3d1杂色凝灰质砾岩、粉砂岩、砂砾岩夹少量凝灰岩中奥陶世盐池湾组O2y砾岩、复矿物砂岩、板岩为主夹厚层灰岩或扁豆体构成复理石韵律层早奥陶世吾力沟组O1w中基性火山岩夹结晶灰岩、砂岩中元古代青白口纪龚岔群五个山组上段Qbw2灰色厚层状微晶灰岩、含碳质结晶灰岩夹硬绿泥粉砂质板岩及钙泥质板岩。下段Qbw1浅灰色厚层状、块层状砂质白云质灰岩与钙泥质板岩互层。其它大坂组上段Qbq2灰色薄-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夹黑色、灰绿色碳质板岩、泥质板岩。下段Qbq1紫、灰紫色薄-中厚层砂质粉砂岩与含砾石英岩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夹少量灰绿色含凝灰质石英粉砂岩。(2)五个山组(Qbw)该组为钱家骐、宫保军(1981)创建于祁连县五个山剖面。指:“岩性下部为浅灰色厚层状、块层状砂质白云质灰岩与钙泥质板岩互层,底部夹玫瑰色薄层灰岩;上部为灰色厚层状微晶灰岩、含碳质结晶灰岩夹硬绿泥粉砂质板岩及钙泥质板岩,出露厚度473m,与下伏其它大坂组呈整合接触。”整合于其它大坂组砂板岩组合之上。测区内五个山组仅分布于图幅西北部日阿哇日多合冰川之下,面积较小,地层总体走向近东西。根据岩性组合划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为下部为浅灰色厚层状、块层状砂质白云质灰岩与钙泥质板岩互层;上段为灰色厚层状微晶灰岩、含碳质结晶灰岩夹硬绿泥粉砂质板岩及钙泥质板岩。2.奥陶纪地层(1)早奥陶世吾力沟组(O1w)甘肃省第二区测队(1974)在《1:20万盐池湾幅(J-47-[7])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书》中创建吾力沟群。其涵义:“展布于党河以南,乌兰达坂北坡沿扎子沟至查干布尔嘎斯一线。据岩性可分三个岩组。下沿组属中基性火山岩组,中岩组属中酸性火山岩组,上沿组属结晶灰岩组。在中岩组产腕足类化石。未见底,上以断层与盐池湾群接触。”30
《青海岩石省地层》首次将其引入青海省境内,并沿用甘肃省岩石地层清理组意见。指:“分布在党河南山北坡的一套火山岩系,由基性向中酸性分异的近火山口相沉积,中部夹碎屑岩,顶部有厚层灰岩。产腕足类、腹足类及头足类化石。其上以出现巨厚层的陆缘碎屑岩作为与上覆盐池湾组整合分界。未见底。”测区内吾力沟组仅分布于测区中部公钦恰俄日上游,面积较小,地层总体展布方向为北西-南东向。出露的主要岩性为中基性火山岩夹结晶灰岩、灰-灰绿色厚层状变粉砂岩、砂岩夹灰色板岩、粉砂质板岩。与早-中二叠世草地沟组-勒门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南部与晚奥陶世闪长岩呈侵入接触。区域上该套地层的灰岩中产腕足类:Rafinesquina,Strophomena,Zygospira,Hesperonomiasp.,?Syntrophopsissp.,Tritoechiasp.,Toquimiasp.,Finkelnburgia.Syntrophinellasp.;角石:Discocerassp.及腹足类,时代为早奥陶世。(2)中奥陶世盐池湾组(O2y)甘肃省第二区测队1975年在《1∶20万月牙湖幅(J-46-[12])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创建盐池湾群。创名地在甘肃省肃北县吾力沟-黑刺沟。创名时涵义:“为一套陆缘碎屑沉积岩层,岩层稳定,由砾岩、砂岩、板岩组成,产中奥陶世早期标准化石,生物群属南方型。整合于吾力沟群结晶灰岩之上。”创名时盐池湾沟群仅代表型剖面第6-15层,并代表中奥陶统下部。青海省地层表编写小组(1980)在《西北地区区域地层表-青海省分册》中,将盐池湾群引入青海省,代表中奥陶统。其后,甘肃省地质矿产局(1989)《甘肃省区域地质志》及青海省地矿局(1991)《青海省区域地质志》均沿用。《青海岩石省地层》引用甘肃省清理成果,厘定的盐池湾组涵义为:该群为陆缘碎屑沉积,以砾岩、复矿物砂岩、板岩为主夹厚层灰岩或扁豆体构成复理石韵律层。测区主要分布在多索曲和希格尔曲两侧,顶部与晚奥陶世多索曲组呈整合接触,早-中二叠世地沟组-勒门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局部与三叠纪阿塔寺组呈断层接触,岩性以灰绿色变岩屑石英砂岩、变长石石英砂岩夹黑色板岩,含砾砂岩。(3)晚奥陶世多索曲组(O3d)多索曲组为孙崇仁1995年新建的岩石地层单位,其涵义指:“分布于南祁连区整合于盐池湾组陆源碎屑岩组合之上的一套由中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体夹火山熔岩及少量板岩的地层序列,底以火山岩的始现与盐池湾群分界,顶部出露不全。区域上以灰紫色色调的含砾长石杂砂岩与上覆巴龙贡嘎尔组分界,二者呈整合接触。”测区该地层主要分布在多索曲上游一带,下部与中奥陶世盐池湾组整合接触,上部与三叠纪尕勒得寺组呈断层接触,局部被第四系覆盖,为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和火山岩组合,按岩性组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下段为杂色凝灰质砾岩、粉砂岩、砂砾岩夹少量凝灰岩;中段为灰绿色英安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凝灰质角砾岩、夹凝灰质板岩;上段为灰红色含角砾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灰绿色安山岩夹砂质灰岩和白云质灰岩透镜体。各岩段间呈整合接触。多索曲组时代目前缺乏直接依据,依其与盐池湾群整合接触关系分析,可能属晚奥陶世-早志留世。3.志留纪地层巴龙贡噶尔组(Sb)青海省地质局石油普查大队于1962年在《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地层概况》一文中介绍:该队于1957年创名巴龙贡噶尔系。原义指:“分布于南祁连山的志留-泥盆系。岩性为紫灰色、绿色硬砂岩、凝灰质板岩及火山岩,厚度5000-7000m。”青海省第一区测队1976年在《1∶20万下环仓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依据在该套地层下部采集的笔石化石,将其下部归属志留系下统,上部归属为志留系中-上统。青海省地研所编图组将该套地层称为“下古生界”或统称志留系。青海省地矿局1991年在《青海省区域地质志》中,将这套地层规划为下志留统。《青海省岩石地层清理》依据优先权原则起用“巴龙贡噶尔”一名,将“30
巴龙贡噶尔系”改称巴龙贡噶尔组,代表该套陆源碎屑岩,同时将前人规划为上奥陶统火山岩之上的陆源碎屑岩亦归并于本组。在测区分布较广,是测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岩石地层单位,主要出露在测区中南部。为一套浅-中变质岩系,按岩性组合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下段由变质较深的黑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偶夹大理岩;中段为黑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夹绢云母千枚岩、变长石砂岩、石英透镜体、局部可见变凝灰岩;上段由变质较浅的砂岩、粉砂岩、板岩、中酸性火山岩及灰岩透镜,三个岩性段间呈连续关系,与二叠纪草地沟组-勒门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与三叠纪阿塔寺组、大加连组-切尔玛沟组呈断层接触。该组地层依据在尕洛合剖面和沙柳河剖面所采笔石化石,和在沙柳河上游采到的Climacograptusrectangularis,Pristiograptusacinaces,P.nudus,Dicranograptussp.,Glyptograptussp.。时代暂归早志留世,但不排除晚奥陶世。4.早石炭世地层臭牛沟组(C1c)袁复礼1925创名“臭牛沟系”于甘肃省天祝县祁连乡臭牛沟。原指:“不整合于前寒武纪南山系之上,下部为67m厚含植物化石的陆相建造,向上为蓝灰色的灰岩和页岩互层所构成的68m厚的海相建造,该层中化石十分丰富。上覆太原系的整合接触。”1962年刘鸿允将“臭牛沟系”改称臭牛沟组。1963年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地质队将臭牛沟组引入我省,沿用至今。该地层在测区出露较少,仅在测区北部发育零星,岩性下部为紫红色砾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夹泥灰岩;上部为灰色、深灰色灰岩、泥晶灰岩夹炭质页岩及煤层。与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本组含腕足类、珊瑚、腹足类及苔藓虫等化石,扎尔马格含腕足类;Delepineasp.;珊瑚:Zaphreantoidessp.。宁掌沟含腕足类:Megachoneteszimmerimanni,M.siblyi,Vitiliproductusgroberi,V.datangensis,Delepineasubeiensis等;珊瑚:Yunophyllumsp.。以上两地的化石面貌为Visean中晚期。5.二叠纪地层八音河群(PB)杨遵仪等1962年创名“巴音河统”与乌兰县巴音河上游。“巴音河统为灰色薄层灰岩夹白色细粒石英砂岩或灰黑色厚层至中薄层致密灰岩,含腕足类、蜓、苔藓虫等化石,与下伏石炭系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诺音河群为整合关系。”创名的同年,盛金章改称巴音河群。丁培榛(1963)在《祁连山地质志》第二卷第一分册第206页中记载:“二叠系(泛指巴音河群、诺音河群——笔者注)标准剖面的地点是巴音河上游伊克毕却司,全为石灰岩相,厚72m……”。1965年丁氏指出:“所谓伊克毕却司标准剖面,不论从岩层性质及腕足类组合看,可能全为早二叠世沉积…”,言下之意,在这个剖面上所划分的巴音河群、诺音河群是一个岩石地层单位,所以他改称二叠统。1980年、1984年刘广才指出:“伊克毕却司的所谓二叠系标准剖面,不但顶底不清,而且所列的各门类化石在层序上是颠倒混淆的……”,尽管如此,仍沿用巴音河群、诺音河群。后青海省清理地层过程中考虑到该二群为连续沉积,其岩性、岩相在宏观上基本一致,因此将诺音河群及其包括的哈吉尔组、忠什公组均并入巴音河群内。诺音河群应为巴音河群的同物异名,故建议停用。现在该群指分布于南祁连山,位于前二叠纪地层(或花岗岩)之上的地层体。下部为杂色、灰色砂砾岩、灰岩及砂页岩夹薄层灰岩;上部为紫红-灰色砂页岩夹灰岩,含蜓、腕足类、珊瑚、苔藓虫及植物等化石,与前二叠纪地层(或花岗岩)为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三叠纪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由下至上包括勒门沟组、草地沟组、哈吉尔组及忠什公组。巴音河群下部含蜓:Staffellamoellerana,Neoschwagerina;腕足类:Monticuliferasinensis等早二叠世分子;上部含腕足类:Oldhaminasp.,Megaderbyiamagnifica及植物:Calamitescistii等晚二叠世分子。以上显示该群的地质时代隶属二叠纪。30
(1)勒门沟组(P1-2l)刘广才创名勒门沟组于天峻县天棚乡勒门沟。原指:“下部为碎屑岩,上部为灰岩,呈正粒序沉积,以灰岩的顶层面为界与上覆草地沟组整合接触,富含腕足类、蜓、珊瑚等化石,与下伏老地层为不整合关系或超覆在花岗岩之上。”1976年青海省区测队在《1:20万块日玛幅(J-47-[2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沿用巴音河群,并自下而上划分为下岩组、中岩组及上岩组。1978年青海第一区调队在《1:20万德令哈幅(J-47-[2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将该群自下而上划分为砂砾段和灰岩段。1980年刘广才又将该群自下而上命名为勒门沟组及草地沟组。1981年青海省地研所编图组、1984年刘广才、1991年青海地矿局等沿用勒门沟组和草地沟组。测区该组主要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多龙恰如、希格尔曲、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措洋冲、织合玛切、草芒东山、尕尔当滩、多方尕哲一带,呈北西西-南东东向或南北向展布,呈条带状或片状出露。与下伏早奥陶世、晚奥陶世的岩浆岩、晚奥陶世多索曲组、中奥陶世盐池湾组、志留纪巴龙贡嘎尔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草地沟组呈整合接触。岩性为灰白-粉红色含砾石英砂岩,紫红色中厚层状含粉砂质细粒长石砂岩、紫红色-灰绿色粉砂岩,紫红色巨厚层石英砾岩夹紫红色石英砂岩。(2)草地沟组(P1-2c)刘广才(1980)年创名勒门沟组于天峻县天棚乡勒门沟。原指:“一套灰-灰绿色细碎屑岩夹砂岩及薄层灰岩、泥灰岩,后二者层面常见小型腕足类及枝状苔藓虫密布,与上覆哈吉尔组整合接触,以紫红色长石砂岩的始现作为本组的顶界,富含腕足类及苔藓虫等化石。”1976年青海省区测队在《1:20万块日玛幅(J-47-[2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沿用巴音河群,并自下而上划分为下岩组、中岩组及上岩组。1978年青海第一区调队在《1:20万德令哈幅(J-47-[2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将该群自下而上划分为砂砾段和灰岩段。1980年刘广才又将该群自下而上命名为勒门沟组及草地沟组。1981年青海省地研所编图组、1984年刘广才、1991年青海地矿局等沿用勒门沟组和草地沟组。测区该组主要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多龙恰如、希格尔曲、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措洋冲、织合玛切一带,与勒门沟组相伴产出,呈北西西-南东东向或南北向展布。与下伏勒门沟组呈整合接触,顶与哈吉尔组呈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灰-灰绿色碎屑岩与灰岩、泥灰岩组成,呈互为消长关系,富含腕足类、苔藓虫、蜓及双壳类等化石。在本工区野外实际采获的化石中,肉眼可分辨的化石主要为腕足类。该组富含蜓、腕足类、珊瑚、苔藓虫等多门类化石。在忠什公、扫迪及草地沟等地含Staffellamoellerana,Schwagerinachihsiaensis等蜓,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3)哈吉尔组(P3h)刘广才(1980)创名哈吉尔组于天峻县哈吉尔。原指:“紫红色-灰色碎屑岩,其上部夹2-6层暗灰色灰岩及含燧石条带(结核)灰岩,含大型腕足类、棒状苔藓虫、珊瑚、及植物等化石,以灰岩的顶层面作为本组的顶界,与忠什公组整合分界”。杨遵仪等(1962)将天峻-德令哈地区的上二叠统称“诺音河统”,同年盛会章称诺音河群。青海省第一区测队(1976)称“上二叠统”,1978年又改用诺音河群。1980年刘广才将诺音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哈吉尔组及忠什公组。1981年青海省地研所编图组、1984年刘广才、1991年青海省地矿局等引用之,后青海省地层清理过程中也采用,但隶属巴音河群。测区该组主要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多龙恰如、希格尔曲、希日钦托果、草芒东山、尕尔当滩等地,呈北西西-南东东向或南北向展布。与下伏草地沟组整合接触,局部与青白口纪五个山组、志留纪巴龙贡嘎尔组呈断层接触。顶与忠什公组呈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组合将哈吉尔组划分为两段,下段岩性为紫红色、杂色砂岩、粉砂岩、页岩;上段岩性为灰-深灰色碎屑岩夹数层灰-深灰色灰岩,含腕足类、苔藓虫、双壳类、珊瑚及植物等化石。腕足:WaagenitesconvexaYang30
etTing,Buxtoniacostato-cancentricaYangetTing,瓣鳃:Aviculopectensp.,菊石:Pseudotirolitessp.等,其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4)忠什公组(P3z)刘广才(1980)创名忠什公组于天峻县忠什公。原指:“一套紫红色与灰绿色重复出现的杂色碎屑岩,在纵横向上变化不太大,含植物化石,与上覆下环仓组为假整合接触关系,与下伏哈吉尔组为整合接触关系。”杨遵仪等(1962)将天峻-德令哈地区的上二叠统称“诺音河统”,同年盛会章称诺音河群。青海省第一区测队(1976)称“上二叠统”,1978年又改用诺音河群。1980年刘广才将诺音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哈吉尔组及忠什公组。1981年青海省地研所编图组、1984年刘广才、1991年青海省地矿局等引用之,后青海省地层清理过程中也采用,但隶属巴音河群。现在该组指分布于南祁连山,位于哈吉尔组和下环仓组之间的地质体。主要为杂色厚层砂岩、粉砂岩夹页岩、泥岩组成,含腕足类、植物化石。以下伏哈吉尔组最顶部的灰岩顶层面,与本组杂色碎屑岩整合分界,与上覆下环仓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测区该组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多龙恰如、希格尔曲、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措洋冲、织合玛切、草芒东山一带,呈北西西-南东东向或南北向展布,与哈吉尔组同时产出。与下伏哈吉尔组呈整合接触,顶与下环仓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杂色厚层砂岩、粉砂岩夹页岩、泥岩、板岩组成,偶夹含铜砂岩。产腕足类:Megaderbyiamagnifica及植物:Fascipterissp.,Lobatannularia?sinensis,Calamitescistii,Sphenopteris等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6.三叠纪地层郡子河群(TJZ)三叠纪地层为一套海相-陆相碎屑岩建造,生物化石丰富,分布较广,与下伏二叠系连续沉积,上部第三纪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划分为早-中三叠世郡子河群、晚三叠世默勒群。郡子河群由丁培榛等(1963)创名的“郡子河系”演绎而来,创名地为青海省天峻县郡子河两岸。原意指“发育于南祁连山的海相三叠纪沉积地层”。分别以郡子河上统、郡子河中统、郡子河下统,代表三叠纪晚、中、早期沉积。丁培榛(1965)又将“郡子河系”改称郡子河群,涵义同上。1976年西北区断代地层会议改称“郡子河组”,并将其厘定为“代表三叠世Anisian期地层”。将其下三叠统,根据青海省地层表编写小组的建议,厘定为“阳康群”。《西北地区区域地层表•青海省分册》(1980),《青海省地质志》(1991)沿用。后青海省地层清理过程中恢复“郡子河群”。现在该群指分布于中祁连山、南祁连山地区平行不整合或整合于巴音河群忠什公组之上,默勒群阿塔寺组之下一套以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自下而上由下环仓组、江河组、大加连组、切尔玛沟组并合而成。(1)下环仓组(T1-2xh)青海省地层表编写小组1976年创建下环仓组(1980年发表),“代表中、南祁连山早三叠世下斯西期地层”。典型地点为青海省天峻县下环仓乡之西约5km的草地沟。下环仓组创建时,系指“阳康群”的下部层位。杨遵仪等(1983)在《南祁连山三叠系》专注中,依据岩性将下环仓组分为下部紫色砂岩段,上部灰绿色砂岩段。其中灰绿色砂岩段仅局限于沉积盆地中心部位,不能外延。后青海省地层清理过程中依据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准则,重新厘定下环仓组涵义。现在该组指平行不整合或整合于忠什公组含陆生植物化石的细碎屑岩组合之上,整合于江河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组合之下的一套含丰富双壳类化石的碎屑岩地层。测区该组出露于肯迪琼洼希格尔曲、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织合玛切、草芒东山、尕尔当滩等地,呈北西西-南东东向或南北向展布。与下伏忠什公组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江河组呈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组合将区内下环仓组划分为两段,下段岩性为中粗-不等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长石砂岩、粉砂岩组成,砂岩中交错层理发育;上段岩性为灰绿色中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粉砂岩、板岩、粉砂质页岩。(2)江河组(T1-2j)30
江河组创名者将其隶属于阳康群的上部。杨遵仪等(1983)依据岩性组合和生物特征,将江河组由下而上划分为碎屑岩段和灰岩段。青海省地层清理沿用江河组。指整合于下环仓组碎屑岩组合之上、大加连组碳酸盐岩组合之下,一套由浅灰、灰绿色长石砂岩、粉砂岩、页岩与生物碎屑灰岩呈互层组合的地层序列。底以灰岩的始现分界,顶以碎屑岩的消失为界,富含双壳类、腕足类化石。区内主要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织合玛切、草芒东山、尕尔当滩等地。总体呈现东西向或北西西-南东东向条带状展布。与下伏下环仓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大加连组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浅灰-灰绿色长石砂岩、粉砂岩、页岩与生物碎屑灰岩、含砾状灰岩、鲕状灰岩互层。产双壳类:Eumorphotisiwanowi,Myophoriopis,Leptochondriaminima,Pectenmichaeli,Posidonia,Myophoria,Hoernesiaaff.Socialis;腕足类:Pseudospiriferina,Spiriferinatsinghaiensis,Aulacothyrisangusta,Spiriferinabifurcata。时代为早-中三叠世。(3)大加连组(T1-2d)青海省地层编写小组(1980)依据天峻县下环仓乡大加连沟剖面创名“大加连段”。原指“郡子河组”下部层位,“主要由生物碎屑灰岩、鲕状灰岩及条带状灰岩,偶夹砂岩组成的地层,时代为早Anisian期”。“大加连段”自创名以来变化不大。青海省地矿局(1991)在《青海省区域地质志》中沿用。青海省地层清理过程中依据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准则,将原江河组上部“灰岩段”和“大加连段”合并重新厘定为大加连组。该组在区内主要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多龙恰如、希格尔曲、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措洋冲、夏日哈•将斯、织合玛切、草芒东山、尕尔当滩、陇阿文当等地,基本与江河组同时产出。总体呈现东西向或北西西-南东东向条带状展布。与下伏江河组呈整合接触,上与切尔玛沟组整合接触。岩性为深灰色、肉红色厚层-块层状灰岩,灰黑色、灰色灰岩、角砾灰岩、粉砂质灰岩。富含双壳类、腕足类、腹足类化石。腕足类:Pseudospiriferinatsinghaiensis等;双壳类:Amonotistongrenensis等。(4)切尔玛沟组(T2q)青海省地层表编写小组(1980)依据天峻县下环仓乡切尔玛沟剖面创名“切尔玛段”。原指“郡子河组上部主要由碎屑岩组成,含极为丰富的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菊石的一段地层。与上覆默勒群整合接触,与下伏大加连段整合接触”。属晚Anisian期地层。青海省地层清理沿用并将其厘定为“切尔玛沟组”。指整合于大加连组碳酸盐岩组合之上,平行不整合或整合与阿塔寺组碎屑岩组合之下的,一套由灰-灰黑色钙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组合而成的地层序列。该组在本工区主要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多龙恰如、希格尔曲、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措洋冲、夏日哈•将斯、织合玛切、草芒东山、尕尔当滩、陇阿文当等地,基本与大加连组同时产出。与下伏大加连组呈整合接触,上与默勒群阿塔寺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灰-灰黑色钙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由下向上碎屑组分增大。富含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菊石等化石,沉积时代为中三叠世。7.三叠纪地层默勒群(TM)青海省地层表编写小组(1976)创建默勒群(1980年发表)。原始定义指:“中祁连山、南祁连山小区凡以陆相为主,有海相或可疑的海相夹层的上三叠统(T3)均用默勒群(T3m1)一名”。默勒群自创名以来变化不大,此前,甘肃省第二区测队(1972-1974)曾将祁连山西部该套地层命名为“哈伦乌苏群”,但沿用不广,在后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公开出版物中,均沿用“默勒群”一名代表该套地层。杨遵仪等(1983)在《南祁连山三叠系》一书中,据生物组合、岩性特征等,将默勒群自下而上划分为阿塔寺组、尕勒得寺组。青海省地层清理过程中考虑默勒群已公开发表,沿用广泛,知名度高等因素,仍沿用默勒群。“哈伦乌苏群”做为“默勒群”的同物异名,建议停用。现在该群指分布于中祁连山、南祁连山地区,位于郡子河群之上的一套以碎屑岩为主夹碳质页岩的地层序列,底以平行不整合或整合与郡子河群切尔玛沟组分界,顶以不整合面与大西沟组分界。自下而上包含阿塔寺组、尕勒得寺组。(1)阿塔寺组(T3a)杨遵仪等(1983)创建阿塔寺组于刚察县伊克乌兰乡阿塔寺沟。指“30
晚三叠世Carnian期沉积地层,分上段、下段。下段为灰白色、灰绿色及暗紫红色砂岩、含砾砂岩,偶夹灰绿色或紫红色粉砂岩;上段为灰、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碳质页岩及砂岩互层。”阿塔寺组相当于丁培榛1965年所称“上郡子河群”的下部层位。本次清理认为“默勒群”与“郡子河群”之间有平行不整合面存在,且二者沉积相不同,郡子河群为海相沉积,默勒群为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故将二者分开为宜。阿塔寺组创名以来变化不大。青海省地层清理过程中依其宏观岩性特征及组合方式、层位相对一致为准侧,将原阿塔寺组和尕勒得寺组的分界进行了修订,即修订后的阿塔寺组主体相当于原“阿塔寺组”的下段部分。指平行不整合或整合与切尔玛沟组之上、整合于尕勒得寺组之下一套以灰色、灰绿色长石砂岩为主夹粉砂岩,下部夹石英砂岩组合而成的下粗向上逐渐变细的地层序列。该组在本工区主要出露于肯迪琼洼、日阿雀尼哈、多龙恰如、希格尔曲、阿陇吾达、希日钦托果、措洋冲、夏日哈•将斯、织合玛切、草芒东山、尕尔当滩、陇阿文当、草孟共哈山、红水色山、多索山、小多索滩、木里乡、日阿哇日曲等地。总体呈现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与下伏切尔玛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尕勒得寺组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灰绿色及暗紫红色砂岩、含砾砂岩为主,偶夹灰绿色或紫红色粉砂岩,由下向上逐渐变细。产双壳类:Pseudocardinia?sp.,Utschamiella?sp.(淡水),沉积时代为晚三叠世早期。(2)尕勒得寺组(T3g)尕勒得寺组为杨遵仪等(1983)创名于祁连县默勒乡尕勒得寺。指:“上三叠统诺利-瑞替期沉积地层。岩性基本是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与灰色-浅灰色砂岩组成的韵律层,局部见碳质页岩、煤层或黑色页岩。”尕勒得寺组其层位相当于丁培榛(1965)所称的上郡子河群和甘肃省第二区测队(1972)所称的哈伦乌苏群的上部地层,创名以来变化不大。青海省地层清理依据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准则,将杨遵仪等(1983)所划的“阿塔寺组”上段含碳质页岩地层归并于尕勒得寺组。指整合于阿塔寺组碎屑岩组合之上,由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碳质页岩及砂岩或呈互层组合而成的地层序列。该组在本工区主要出露于多龙恰如、希格尔曲、阿陇吾达、措洋冲、夏日哈•将斯、织合玛切、草芒东山、尕尔当滩、陇阿文当、草孟共哈山、红水色山、多索山、小多索滩、木里乡、日阿哇日曲、唐母尔滩、龙衣专布山、多方尕哲等地。呈北西西-南东东向的条带状或片状展布。与下伏阿塔寺组呈整合接触,上与早-中侏罗世大西沟组角度不整合接触。依据岩性组合对区内尕勒得寺组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下段为中薄层状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深灰色细砂岩与碳质页岩互层状产出,偶夹不等粒石英粗砂岩;中段岩性为灰-灰白色厚-巨厚层长石砂岩夹灰色中薄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碳质页岩,局部含植物化石碎片;上段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细-粉砂岩、黑色泥岩、粉砂质页岩与灰-浅灰色长石砂岩、杂砂岩夹碳质页岩、薄煤层及煤线组成的韵律层,砂质页岩中偶见直径过1m的灰岩结核。产植物化石:Neocalamites,Toditesshensiensis,Sphenopterischowkiawanensis;淡水双壳类:Utechamiella。沉积时代为晚三叠世。8.侏罗纪地层(1)大西沟组(J1-2d)甘肃清理组意见为:李庆远、卢衍毫1942年创名为大西沟组于兰州市阿干镇大西沟。1965年郭世仁于天峻县娘姆吞河口,将相当于大西沟组的岩性部分创名为“娘姆吞组”。1985年青海省煤田地质公司132对于民和县史纳村,将与大西沟相当的地层创名为“史纳村”组。1996年《青海省岩石地层清理》将中祁连小区、南祁连小区、拉脊山小区早侏罗世地层,凡与大西沟组相当的统一归为大西沟组。测区分布在木里、孤山沟、结合根一带,平行不整合于默勒群尕勒得寺组之上,整合于窑街组之下。岩性以灰绿色粗碎屑岩为主,夹灰、灰黑色泥质岩和不稳定煤层及砾岩、粗砂岩,砂岩中发育上细下粗的正粒序层。砾岩多以角砾岩为特征,顶部为黄褐色-灰白色石英砾质粗砂岩、碳质页岩。(2)窑街组(J1-2y)30
甘肃清理组意见为:“1936年由孙建初在兰州窑街创名‘窑街系’”,1959年罗中舒改称窑街群。1960年李祖银在青海省东北木里,将早中侏罗世含煤系地层创名为木里群。1984年何元良将木里群改称木里组。1986年林文良,将青海东部侏罗世地层依据生物由上而下划分为窑街组且创名为小峡组。1996年《青海省岩石地层清理》将中-南祁连山地区位于大西沟与享堂组之间的含煤系地层划归窑街组。测区该组主要分布在木里、孤山沟一带,岩性为黄绿色、灰黑色、褐灰色、黑色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夹碳质页岩、煤层、菱铁矿透镜层、薄层粗砂岩及大量煤线。底以页岩和煤层的始现为界,与大西沟组整合接触。产植物:Coniopterishymenophylloides,Ginkgitescf.sibiricus。时代为早、中侏罗世。9.白垩纪地层新民堡群下沟组(K1x)新民堡群为王尚文(1949)在甘肃省玉门市下沟创建。该群初始是孙健初1936年创名的“惠回堡系”。徐仁等1956年将该群称上、下新民堡群。指分布于红柳峡、赤金堡、新民堡、祁连山山前盆地及北山地区的一套猪肝色、紫红色、灰绿色、黄褐色为主的杂色碎屑岩序列。1980年青海省地层编写小组将本套地层划为白垩系下岩组。包括中沟组、下沟组,下沟组整合于中沟组之下。下沟组为《青海省岩石地层》引入本省,现定义为分布于红柳峡-新民堡、北祁连山山前盆地。为一套紫红色、褐黄色、灰绿色、灰色、黑灰色碎屑岩夹泥质岩及泥灰岩的沉积序列。该组主要分布在测区中部,与三叠纪尕勒得寺组和新近纪-古近纪白杨河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组合下部为灰绿色、暗红色厚层砾岩、中粗粒砂岩夹泥质砂岩;中部为紫红色、灰绿色、杂色薄层-厚层细-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与灰绿色、猪肝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砾岩扁豆体,呈粗细相间的碧绿色-杂色韵律层;上部为砖红色、灰绿色砾岩、含砾砂岩、泥岩夹灰黑色、灰绿色砂质泥岩及灰白色泥灰岩和石膏层。泥灰岩或泥灰质结核、石膏层常出现于单个韵律层的顶部,但有时缺失,被粘土岩所代替。10.新近纪-古近纪地层白杨河组(E3N1b)孙建初1942年在玉门市新民堡杨白河组创名“杨白河系”。原义:系红色粘土层整合于青土井系之上,与较老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产石膏、芒硝、兼产石油。余伯良1952年更名为杨白河组。沿用至今。该组在测区主要分布在木里、弧山、希格尔曲两岸,与下伏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或断层接触。岩性主要为棕红色、桔红色砂岩、砾状砂岩及泥岩组成。色调以灰绿-黄绿色为主,紫红色次之。岩性组合以钙质页岩、砂质页岩、泥灰岩及泥岩含量多,不含石膏为特征。白杨河组为湖相兼河流相沉积,总体沉积时代为渐新世至中新世。11.第四纪地层调查区第四纪堆积物主要分布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河谷两侧及盆地边缘。时代从中更新世-全新世发育程度不等的堆积物,并且成因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冲积、冲洪积以及冰水堆积等。晚更新世冰水堆积物(Qp3gfl)分布在错芒隆阿、唐姆尔滩两侧及剥蚀平台上,厚度5-25m;晚更新世冲洪积物(Qp3pl)分布在希格尔曲宽阔的滩地之上;全新世冲积物(Qhal)分布于唐莫日曲、希格尔曲现代河床及两岸。(1)中更新世冰碛Qp2gl:主要是冰川堆积物,在测区广泛分布。地貌上呈台地形式出现。出露高度在海拔4300-4500m间,主要属山谷冰川、冰斗冰川等类型。冰碛物由泥砾、砂、砾石、漂砾组成,冰碛物多来自于附近的基岩山体,成分以花岗岩、火山岩、碳酸岩、碎屑岩等居多,砾径大小悬殊、磨圆分选均极差且呈不具层理的“杂乱堆积”。局部直接覆盖于下伏地层之上。冰水堆积Qp2gfl:也主要是冰川活动堆积,多与冰碛物相伴而生,分布范围主要在冰碛堆积外围。地貌上呈冰水扇或冰水平原形式出现。在冰碛台地前缘平坦滩地上,由灰色砂、砾石、淤泥、偶见漂砾组成的堆积物,其上为高山植被生长层所盖,厚度>10m。30
(2)晚更新世冲洪积Qp3pal:分布范围较广,测区主要分布于在希格尔曲、达芒曲及其支流河岸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堆积物由砾石、巨砾、砂及泥质组成。砾石成分主要来源于附近之基岩-花岗岩、火山岩、灰岩。分选磨圆一般。(3)全新世湖积Qhl:主要以现代冰积湖的形式存在,在其附近多见有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错额勒、措洋冲、错尕尔当、错喀莫日等地。湖水下降以后可见平行层理,湖口三角洲可见斜层理。冰碛Qhgl:本区现代冰川集中分布于托勒南山、亚姆格勒一带海拔4800m以上高山和极高山,冰碛物成份为冰川漂砾,砂质碎屑为主。冲积Qhal:分布于现代河床、河漫滩及山前沟谷地带等,形成规模不等的冲积锥,以砂砾石为主,来自附近及上游基岩剥蚀产物。在木里北、小索滩及希格尔曲有较大面积出露。由砂砾石、泥砂土层堆积物组成。沼泽堆积Qhfl:主要分布于木里盆地及草芒一带,堆积物为黑色-灰褐色淤泥、粉砂、腐植层,地貌低洼,夏、秋季节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洼,水洼周围牧草生长茂盛,冬季往往形成冻胀草沼,构成青藏高原独特的地貌景观。(四)地层方面存在主要问题1、由于前人工作受比例尺精度限制,对测区岩石地层均未划分到段级地层单位,尤其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五个山组,奥陶纪地层,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需进一步细分。不同时代岩石地层单位均缺乏基本层序、沉积构造、沉积相方面的资料。2、测区内的奥陶纪地层具有不同类型建造组合、构造特征仍不清晰,是否存在寒武纪地层,其大地构造属性等问题需要解决。3、测区二叠纪-侏罗纪地层,虽已划分到组级单位,但前人资料并未区分,以并组形式存在,需进一步进行详细分解。4、二叠纪、中生代、新生代沉积地层的层序特征,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盆地充填序列等方面资料匮乏。5、二叠纪巴音河群中发育的含铜砂岩层位、成因及沉积环境等资料缺乏;区内不同时代地层的含矿性特征研究尚感不足,需要采集相关样品,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提供依据。6、测区内二叠纪、早中三叠世地层中发育的深灰色碳酸盐岩及生物碎屑灰岩,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地层中发育的泥质、炭质页岩及煤层等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类的特征及分布规律需要详细调查。7、测区内第四系冰碛物较为发育,但划分不细,全部归属于晚更新世冰水堆积,第四纪地层成因类型划分及不同成因地貌特征的研究尚感不足。二、岩浆岩(一)侵入岩1.概述测区内岩浆活动不甚剧烈,表现在岩浆岩零星分布和面积仅占图幅总面积的百分之四,产状有岩基,岩墙,岩株。岩性由酸性—30
超基性均可见到。各类侵入岩分属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期岩浆旋回。加里东期岩浆活动较为发育,以晚奥陶世酸性侵入岩占绝对优势,主要分布于测区中部和东北角,分属木里日肖日、木里和雄达涅阿图幅,在木里日肖日、木里图幅岩体被二叠世、三叠世所覆盖,露出部分岩体,以岩基、岩株形式出现,在雄达涅阿图幅,岩体侵入青白口纪沉积地层,主要以小岩基形式出现。而中性、基性、超基性岩的规模远比前者小,分布亦零星。测区华力西期岩浆活动较弱,仅见基性侵入岩,分布于亚姆格勒图幅北部。2.填图单位的初步划分根据任务书要求、结合图幅特点及所采用的填图方法。参照花岗岩类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及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试行版),结合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应用造山带填图的新理论、新方法,在广泛收集的前人岩石化学分析、岩矿鉴定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际踏勘的成果资料,按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的填图方法,对属于同一构造背景下有成因联系的侵入体,以同源岩浆演化理论为指导,结合岩石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包体、专属性岩脉以及变质变形特点和相互关系等特征,以此为基础对测区不同侵入体进行了划分与归并,初步将测区侵入岩解体出四个时代,两个独立侵入体(表3-3)。表3-3测区侵入岩填图单位一览表造山旋回时代代号岩性华力西期早石炭世ψlC1蚀变辉石岩νC1蚀变辉长岩加里东期早志留世ηγS1灰红色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晚奥陶世γδO3花岗闪长岩ξγO3正长花岗岩δO3灰色-浅灰色闪长岩早奥陶世νO1辉长岩ΣO1灰绿色蛇纹石超基性岩(纯橄岩、斜辉辉橄岩、单辉辉橄岩、及橄榄岩)3.侵入岩基本特征(1)早奥陶世超基性岩(ΣO1)位于日阿哇日曲东,该套超基性岩出露面积较小,与围岩呈断层接触,岩性主要为纯橄岩、斜辉辉橄岩、单辉辉橄岩、及橄榄岩,该岩体的岩石均已全蛇纹石化。(2)早奥陶世辉长岩(νO1)位于测区东北角,岩体侵入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中,规模不大,出露面积约0.3Km2,呈小长圆形-条带状,主要岩性为辉长岩,未见有深色或浅色异离体,岩石类型较为单一,辉长结构,主要矿物为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和普通角闪石,同时含有少量黑云母和石英,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略近相等,具块状构造。(3)晚奥陶世闪长岩(δO3)分布于测区中部,出露面积不大,约10Km2,岩性为灰色-浅灰色闪长岩。岩石为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钾长石和石英。黑云母细小片状集合体,有明显次生变化。部分绿泥石化,分布不均匀,含量17%。石英25%、钾长石5%、斜长石45%。岩石中矿物含量变化不大,较稳定。(4)晚奥陶世酸性侵入体(γδO3、ξγO3)该套岩体位于测区中部和北部,呈岩基或岩株状产出,出露面积约85Km2,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灰白色细粒花岗闪长岩(γδO3)。岩石为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局部似斑状结构,块状或片麻状构造。矿物成份:钾长石10-35%、斜长石35-65%、石英20-35%、黑云母和白云母1-10%。斜长石、石英和云母受压碎后重结晶,白云母多由黑云母变成。斜长石含量大于钾长石,石英含量较高。浅肉红色斑状钾长花岗岩(ξγO3)。岩石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钾长石60-75%、斜长石10%、石英20-25%、黑云母2-5%。黑云母局部有绿泥石化。应注意寻找铌、钽矿产。(5)早志留世二长花岗岩(ηγS1)位于多方尕哲以北,呈岩株状产出,出露面积约2Km2,30
与晚奥陶世闪长岩呈超动侵入接触,主要岩性为中粒二长花岗岩。少量不规则状围岩包体无规律分布于侵入岩中;围岩岩石具硅化蚀变,裂隙中钾长细晶岩脉穿插。岩石具球状风化地貌,岩石表层经风化后矿物颗粒呈糖粒状。岩石中发育后期次生节理,节理走向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岩石呈灰色、浅褐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文象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径在0.44-3.74间,斜长石含量:20%,半自形板状、柱状,具环带构造、聚片双晶,An26,为更长石。具泥化蚀变。钾长石含量:51%,板状、粒状,为条长石、微斜长石。石英含量:22%,它形粒状,充填在其他矿物之间,具波状消光。黑云母含量:5%,绿泥石化蚀变。角闪石含量:2%,柱状,具褐色多色形,绿帘石化蚀变。岩石化学特征:大部分岩石中Na2O含量大于K2O含量,少部分岩石中K2O含量大于Na2O含量。(6)早石炭世蚀变辉石岩(ψlC1)位于多隆恰如东南,岩体侵入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中,出露面积0.5Km2,岩石呈灰绿色矿物成分辉石95%以上,不透明矿物1%,碳酸盐矿物1-2%,辉石已强烈蛇纹石化。变质橄榄岩:包括墨绿色细粒橄榄岩、蛇纹石岩、纯橄岩、蛇纹石化斜辉橄榄岩等。岩石由橄榄石、紫苏辉石、辉石、铬尖晶石、磁铁矿等组成。堆积杂岩:包括蚀变橄辉岩、辉长岩、斜长岩等。为由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橄榄石、斜长石以及顶部少量角闪石组成的层状构造岩石。岩墙杂岩:辉绿岩、辉绿玢岩是组成基性岩墙的主要岩石。产状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多侵入于火山熔岩、堆积杂岩中,现呈构造块体状产出。基性熔岩:为块层状玄武岩。呈构造块体状产出于千枚岩及糜棱岩基质中。(7)早石炭世蚀变辉长岩(νC1):位于希格尔曲东岸,岩体侵入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中,出露面积2.7Km2,岩石呈灰绿-暗绿色,斜长石40-45%,大部分具钠长石化,暗色矿物50-55%,大部分为角闪石,少量黑云母,含钛矿物1-3%。岩体片理化发育。与辉长岩体接触的片岩有明显的角岩化现象。4.侵入岩与成矿的关系区域上与基性岩有关的矿产不多,大部为矿点、矿化点,具工业矿床者还未见到,已发现的矿产有铁、铜、镍等;与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较多,矿种有铬、铜、镍、钴、石棉、宝玉石等。区内辉绿岩、辉绿玢岩中见有星点状黄铁矿,依出露岩性及相应化探异常分析应寻找铬、铁、铜、镍等矿种。与中酸性花岗岩有关的矿产目前尚未有所发现。通过与有关含矿花岗岩的资料对比,其酸度(s)值偏低,而含碱量(a)偏高,在这种情况下,缺乏金属元素来源,可能是造成成矿不利的根本原因。(二)火山岩区内火山活动较频繁,时代跨度较大,始于青白口纪,止于晚奥陶世。从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尤以基性岩发育。形成了测区岩石类型各异、时空不同、规模不等的各类喷出岩。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测区构造演化史,是研究、反演地层地貌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的示踪剂,是探索大陆地壳生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和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主要条件。火山岩主要分布于青白口纪的其它大坂组和奥陶世的吾力沟组、多索曲组。1.火山岩特征1、其它大坂组本区本时代火山岩系的岩石种类只有灰绿色凝灰质粉砂岩,岩性较单一呈夹层状产出于其它大坂组砂岩中,横向上较稳定,主要出露于测区北部地区。2、吾力沟组该期为一套浅海相的火山喷发相,从早期到中期结束,早期喷发火山岩主要以基性为主,代表岩性为玄武岩,发育有枕状构造。中期火山喷发岩以中酸性为主,代表岩性为安山岩。30
3、多索曲组该期火山活动是测区最强烈一期,火山岩以火山地层、夹层状、透镜状等形式赋存于地层中,属海相喷发环境产物,在部分地区属沉积型地层和火山与沉积的结构类型,根据测区火山岩资料,测区火山岩在不同地方其喷发韵律不同,,可以划分6个韵律,剖面下部为喷溢-沉积组成2个韵律,中部由爆发-喷溢组成2个韵律,上部由喷溢-沉积组成1个韵律,再上部由沉积-沉积相组成-韵律。2.火山岩与成矿的关系区内与火山岩有关的矿产主要在晚奥陶世多索曲组中,该火山岩地层围岩的矿产主要是铁,次为铜、多金属、锡、铋、金等。在该地层中发现Cu、Pb、Zn矿化线索多处,调查过程中应注意寻找以Cu、Pb、Zn为主的多金属矿化,同时要注意贵金属Au元素。(三)脉岩测区内脉岩种类较多,分布亦广。岩石类型有:花岗岩脉、闪长岩脉、花岗闪长岩岩脉、辉绿玢岩脉、煌斑岩脉、基性(辉长)岩脉、超基性岩脉。由于各岩脉大部分以单独形式出现,相互关系尚未查明,故只能依其相似的特征划分为5类:花岗岩脉、闪长岩脉、超基性岩脉、基性岩脉和石英脉。岩脉主要分布于测区的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其中以北部脉岩最为发育。脉岩受区域构造及其节理控制明显,侵入于青白口纪和志留纪地层中。二叠纪及以后的地层中,未见任何脉岩。在测区北部,岩脉侵入青白口纪地层和加里东期晚奥陶世侵入岩中,可能为加里东晚期产物,在中部和西南部,岩脉侵入志留纪地层和加里东期的侵入岩中,其上局部被二叠纪地层沉积掩盖,故岩脉也可能为加里东晚期产物。脉岩的含矿型较好,尤其在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发育的石英脉中,含有品位较好的白钨矿和黑钨矿。现将岩脉不同岩性特征分述如下:1.超基性岩脉超基性岩脉主要为二辉橄榄岩脉,多顺层贯入志留系地层,一般都显不同程度的变质,可能与加里东晚期超基性岩体有派生关系。在测区中部见有黄铁矿化和石棉矿化现象。岩石具变余包含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蛇纹石(70%)、异剥石(2-5%)、辉石(残留部分15%)、不透明矿物(6-8%)组成。蛇纹石部分具橄榄石假象,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包在较大的残留辉石中,少部分蛇纹石可能是由辉石变来,有的已进一步变为绿泥石;辉石几乎全为异剥石和绢石代替,推测岩石中有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存在;不透明矿物大部分是暗色矿物的析出物。在蛇纹石化的橄榄石中可见有网格状构造。2.基性岩脉基性岩脉主要为辉长岩脉和辉绿玢岩脉。辉长岩脉主要侵入志留纪地层,而辉绿玢岩脉主要侵入青白口纪地层。(1)辉长岩脉主要分布于测区西南角志留系地层中,近北西向走向。辉长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异剥辉石和透辉石或普通辉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普通角闪石,同时含有少量黑云母和石英。斜长石多呈长柱状,分布无规律,辉石大部分有次闪石化现象,多分布于长柱状斜长石颗粒之间,石英呈不规则状零星分布,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近于相等。与岩脉接触的片岩具有明显的角岩化现象。(2)辉绿玢岩脉主要分布于测区北部,侵入青白口纪地层中,近北西向走向。暗绿色,辉绿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基性斜长石和普通辉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普通角闪石,同时含有少量黑云母和石英。斜长石的自形程度高于辉石。斜长石为拉长石。(3)闪长岩脉30
闪长岩脉主要分布于青白口纪地层和侵入岩体中,围岩为花岗闪长岩,近北西走向。岩石呈灰绿色,具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有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和石英等。斜长石(中长石)呈半自形板状,多绢云母化、帘石化,含量占55-57%;角闪石呈半自形—他形粒状,角闪石解理清晰,多次闪石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含量占25-30%;黑云母呈半自形板状,具绿泥石化,含量占10-15%;石英呈他形,分布于其它矿物间隙中,含量占3-5%。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和不透明矿物。3.酸性岩脉(1)花岗岩脉出露于岩体、片岩及青白口纪地层中,呈脉状,走向120-150°,多受节理控制,与片岩之片理有一定角度。最宽约10-15m,长度不一,最长约数十米。岩脉呈灰、浅灰、及肉红色,具花岗、文象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钾长石(微斜长石及条纹长石)呈他形,具较弱高岭土化,偶与石英共结成文象结构,常包裹斜长石和石英晶体,含量占35-40%;斜长石(更长石)呈他形—半自形板状,环带中心局部为中长石,部分被钾长石交代,形成残晶或蠕虫结构,具绢云母化,含量占25-30%;黑云母呈不规则状,云母含量占5-10%石英呈他形或聚晶状出现,含量占25%。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白钛石、方铅矿、金红石和电气石等。(2)花岗闪长岩脉主要出露于测区中部,分布于侵入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呈脉状,走向北西向,一般宽约50-100m,长度不等,最长约800m。呈灰、深灰色,具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角闪石和黑云母等。斜长石(更-中长石)呈半自形,部分具环带构造,局部被钾长石交代形成蠕虫结构,强烈的绢云母化,部分帘石化,含量占40-50%;钾长石呈他形—半自形,表面洁净,并见清晰的格子双晶,含量占10-20%;石英呈他形粒状,分布不均匀,含量占20%左右;黑云母呈半自形-他形,多绿泥石化,沿解理有微粒榍石集合体析出,含量占15-20%;角闪石部分次闪石化,含量占2-10%。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含氟磷灰石、磁铁矿、褐铁矿、榍石、锐钛矿和白钨矿等。(3)石英脉石英脉为区内分布较广之岩脉,但规模不大,一般宽数厘米到2m,长度小于15m,个别宽达3m以上,长达百余米,贯入中生代以前的不同时代地层和岩体中,是多期形成的。其特点是明显受构造裂隙控制,大部分顺节理贯入,常见在围岩接触带和断裂破碎带附近,形成网状或枝状脉岩群。岩性较单一,洁白色,半透明状,粒状镶嵌结构,几乎全由石英组成,含极少量白云母碎片。在测区志留系地层中,细小的石英脉是赋存钨矿的聚集地,石英脉主要沿张裂隙贯入,形成了较有意义的钨金属矿产地。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中的石英脉是今后寻找钨矿的重要标志。(四)存在主要问题1、测区内发育奥陶纪火山岩、基性岩及超基性岩,是否是蛇绿岩组份,其属性有待进一步研究。2、测区大部分侵入体定年时代资料依据不足,且同位素年代测年方法单一,可供参考性不强。3、有关侵入岩的就位机制研究及大地构造环境等方面缺乏研究。4、对脉岩的研究和时代定位尚缺乏深入研究。5、测区侵入岩岩石种类齐全,岩石类型的划分及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等资料缺乏;木里复式岩基、测区北部托勒南山复式小岩基有待解体。6、侵入岩调查应用传统的构造-岩浆旋回理论研究不很深入系统,缺乏侵入岩与构造关系及同位素示踪的研究,未能很好地揭示岩浆岩时空演化规律。7、测区内高位小侵入体岩浆作用与W、Au等矿产的成矿关系,需进一步调查研究。三、变质岩30
测区主要跨中祁连变质带和南祁连变质带两个变质带。变质作用分为区域低温热流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断陷变质作用。变质期次主要经历了晋宁期、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四期。属区域低温热流变质作用类型的中低级变质岩石,变质相为低绿片岩相。(一)区域低温热流及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岩1、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五个山组:变石英砂岩夹黑色、灰绿色碳质板岩、泥质板岩、片岩、片麻岩等。主要变质矿物组合为:铁铝榴石+黒云母+白云母+斜长石+角闪石+石英。2、奥陶纪多索组、吾力沟组、盐池湾组、巴龙贡噶尔组:板岩、千枚岩、片岩、变砂岩等。主要变质矿物组合为:钠长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绢云母+石英+方解石。3、石炭纪臭牛沟组、二叠纪草地沟组、勒门沟组、忠什公组、哈吉尔组等。灰岩、硅质岩、页岩、变砂岩等。主要变质矿物组合为:绢云母+石英+方解石。4、三叠纪下环仓组、大加连组、切尔玛组、阿塔寺组、尕勒德寺组等。少量灰岩、变杂色砂岩、粉砂岩等。主要变质矿物组合为绢云母+绿泥石+石英+方解石。(二)动力变质岩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较发育,而且变质期次多,所形成变质岩类型丰富而复杂,叠加改造明显,对矿产的形成、富集控制作用明显为特点。根据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特点,将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划分为韧性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和脆性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1.韧性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韧性动力变质作用发育在奥陶纪前地层及中酸性侵入岩中,所形成的动力变质岩以糜棱岩、千糜岩。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糜棱结构,条纹状、眼球状构造,碎斑以长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呈眼球状,眼球长轴沿构造面理定向性分布,基质成分为长英质集合体,沿碎斑间或绕过碎斑定向,显示良好的流动构造特征,构成“σ”碎斑系,石英为动态重结晶产物。基性火山岩质糜棱岩。糜棱结构,眼球状构造,碎斑呈眼球状,断续串珠状,主要由绢云母化、粘土化更长石集合体组成的团块或更长石单晶形成,碎斑长轴排列方向一致,显示良好的定向性,基质由绿泥石、碎粒化的更长石、石英及隐晶质长英质矿物组成,石英呈它形粒状变晶,绿泥石呈鳞片状变晶,石英具波状消光,均呈多晶集合体,集合体绕过碎斑或在碎斑间定向排列,显示良好的流动构造特征。2.脆性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区内脆性逆冲断层及其发育,形成一系列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断裂带,断裂带内岩石变形以脆性碎裂作用为主,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构造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等。构造角砾岩主要发育在逆断层及破碎带中,原岩类型多种多样,构造角砾成分复杂,多呈棱角状、尖棱状,大小混杂,杂乱分布。破碎带中多为杂色断层泥砾,胶结疏松,局部地段中后期热液充填。区内脆性动力变质岩特征,岩石中变质作用以碎裂作用为主,变形表部构造层次脆性形变特征明显。构造角砾岩的角砾含量多在90%以上,碎基含量小于10%,岩石多数未固结,少量半固结,胶结物为钙质和铁质,褐铁矿化较普遍。测区构造角砾岩形成的期次和矿化蚀变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查明测区动力变质岩的分布、期次、产状,是找矿突破的重要前提。(三)接触变质岩接触变质作用是伴随岩浆作用而发生的一种变质现象,常分布于中酸性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上,区内中酸性侵入体分布较为广泛,但与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的接触变质作用不甚发育,所形成的接触变质岩以角岩、角岩化岩石、硅化类岩石为主,由于后期构造叠加改造,其热接触蚀变带已遭到破坏改造,接触变质作用不明显。30
角岩化、硅化类岩石:围绕侵入体呈环带状分布,分布于热接触带的外侧,与周围正常岩石及角岩呈过渡关系,岩石类型为角岩化中基性凝灰岩、硅化灰岩、硅化凝灰岩等。依据接触变质岩石特点及矿物组合,属钠长绿帘角岩相。(四)存在主要问题测区变质岩调查研究工作相对较薄弱,七十年代初开展的1∶20万瓦钨斯幅、野牛台幅、快日玛乡幅、下环仓幅区域地质调查,就变质岩方面以年代地层为基本的填图单位,仅初步总结了岩性、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变质带、变质相的基本特征,工作重点是集中于区域地质格架的建立,所不足者是变质地层的归属主要依赖于岩性对比及区域对比,缺乏时代依据。1、变质岩的变质期次、变质程度要进一步划分研究。2、查明接触变质岩的规模、类型及矽卡岩的分布特征及矿化。3、在充分总结前人资料基础上,查明变质岩与矿产的关系。四、构造(一)构造单元划分测区位于祁连山脉中部,托莱南山和疏勒南山东部。祁连山作为一个典型的复合型造山带,历来受到大地构造学家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曾先后有不同的学者按不同的观点对其进行过剖析。李四光教授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将祁连山看成是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这一山字型构造体系的西翼。黄汲青按优冒地槽观自北往南划分为北祁连加里东优地槽带、中祁连隆起带(黄汲青等,1965);冯益民、吴汉泉(1992)划分为北祁连早古生代缝合带、中祁连地块、南祁连地块;杨巍然等(1994)通过对南祁连及柴达木北缘大地构造研究,划分为走廊中新生代坳陷、北祁连断裂造山带及中祁连断隆;冯益民、何世平(1996)通过对祁连山大地构造研究,划分为北祁连山早古生代中期缝合带和柴达木板块北缘早古生代中期被动陆缘;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方案(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中,将其划分为托莱山-达坂山早古生代结合带和中祁连陆块或祁连早古生代中晚期火山-岩浆弧带;张雪亭(2005年)通过对青海大地构造格局的详细研究,提出了西域板块的概念,并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北祁连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中祁连陆块、南祁连陆块。不同学者提出多种不同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由于各家理论体系不同,研究侧重点不同,加之测区研究程度较低,因此对测区构造单元的划分尚有较大分歧(表3-4)。结合潘桂棠(2000)提出的青藏多岛弧-盆系大地构造观点,综合我们取得的资料,现将测区归属于秦祁昆造山系-南祁连弧盆系(图3-1)(据潘桂棠等《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划分2007》),沿中祁连南缘断裂(疏勒南山-拉鸡山缝合带主断裂)可将其划分为中祁连地块、拉鸡山构造带和南祁连地块三个三级构造单元(表3-5、图3-2)。(二)构造单元基本特征1.中祁连地块这是一个地块与岩浆弧叠置的构造单位,相当于前人习称的中祁连隆起带,夹持于北祁连缝合带与疏勒南山-拉鸡山缝合带之间,呈岛链状作北西西向分布于托勒南山-大通山一带),测区内发育地层主要为龚岔群其它大坂组,岩性为灰色薄-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含砾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灰紫色薄-中厚层粉砂岩、灰绿色碳质板岩、泥质板岩;五个山组岩性为灰色微晶灰岩、含碳质结晶灰岩、砂质白云质灰岩夹硬绿泥粉砂质板岩及钙泥质板岩。加里东中晚期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有奥陶纪的基性辉长岩,中酸性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正长花岗岩等。2.拉鸡山构造带30
该构造带是以中祁连南缘深断裂为主断层,构成中祁连地块与南祁连地块的分界线。该带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奥陶世吾力沟组(O1w)、中奥陶世盐池湾组(O2y)和晚奥陶世多索曲组(O3d)。加里东期基性-超基性岩体呈岩株或岩基状分布。图3-1测区大地构造位置图Ⅱ-6豫皖陆块Ⅳ-1北祁连弧盆系Ⅳ-2中-南祁连弧盆系Ⅳ-2-1中祁连岩浆弧Ⅳ-2-2党河南山-拉鸡山蛇绿岩混杂带Ⅳ-2-3南祁连岩浆弧Ⅳ-2-4宗务隆山-沟里-冈察陆缘裂谷Ⅳ-3全吉地块Ⅳ-5柴北缘结合带Ⅳ-6柴达木陆块Ⅳ-8东昆仑弧盆系Ⅳ-9南昆仑结合带Ⅳ-10秦岭弧盆系3.南祁连地块呈北西西向界于中祁连南缘断裂(疏勒南山—拉鸡山缝合带主断裂)与宗务隆—青海南山断裂之间。分布的地层主要为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测区内为一套浅-中变质岩系,岩性下部由变质较深的灰色二云石英片岩、黑云钠长片岩夹绢云母千枚岩、二云母千枚岩、变粒岩及石英岩透镜组成;上部由变质较浅的砂岩、粉砂岩、板岩、中酸性火山岩及灰岩透镜。变形较弱,表现为圈闭性良好的宽缓褶皱。发育加里东中晚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呈岩株状产出,石炭纪基性辉长岩体。二叠纪巴音河群、早中三叠世郡子河群、晚三叠世默勒群,在三个构造单元均有分布。30
表3-4测区构造单元划分沿革表划分及时间黄汲清(1965)李春昱(1975)李春昱等(1978)青海省区域地质志(1991)冯益民、吴汉泉(1992)杨巍然(1994)潘桂堂(2000)青海省区域地质概论1∶100万青海省地质图说明书(2007)昆仑山及邻区地质李荣社(2008)本设计构造单元中祁连隆起带中祁连隆起带祁连加里东褶皱系中祁连隆起带中祁连地块中祁连断隆秦祁昆造山系中南祁连弧盆系中祁连岩浆弧西域板块中祁连陆块/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中晚期岩浆弧带古亚洲构造域早古生代祁连造山带中祁连地块秦祁昆造山系中-南祁连造山带中祁连地块拉鸡山优地槽带拉鸡山断裂造山带党河南山-拉鸡山蛇绿混杂岩带疏勒南山-拉鸡山早古生代缝合带党河南山-拉鸡山早古生代陆缘裂谷带拉鸡山构造带南祁连加里东冒地槽褶皱带南祁连褶皱带南祁连冒地槽带柴达木板块南祁连褶皱带南祁连断裂造山带南祁连岩浆弧南祁连陆块野马南山-化隆早古生代中晚期岩浆弧带(O-S)南祁连地块南祁连地块南祁连南部弧后前陆盆地(S)31
表3-5构造单元划分表一级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单元三级构造单元秦祁昆造山系中-南祁连造山带中祁连地块拉鸡山构造带南祁连地块图3-2测区构造单元划分图(三)构造变形特征1.断裂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北西向为主,次为北西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断裂的区域延展性较差。(1)疏勒南山—拉鸡山深大断裂带(木里断裂):断层走向北西-南东向贯穿测区中北部。北西及南东延伸出图,在托勒南山主脊南侧特征明显,向东被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地表未见出露。断带航卫片影像及地貌特征明显。地貌上呈切割山脊的线性沟谷、对头沟,断带内断层残山发育,河流沿断带转弯,断带内糜棱岩、碎裂岩、断层角砾岩均发育。断带侧发育强劈理化带、构造透镜及牵引褶皱,为一具多期次构造活动的复合断裂。该断裂为中祁连地块与拉鸡山构造带的分界断裂,亦是木里-江仓断陷盆地的北界。断裂带北侧为中祁连老结晶基底,南侧主要为早古生代地质体,后被中生代-新生代碎屑岩系覆盖。该断裂附近发育中构相至表构相的各种构造形迹,构造变形以表构相褶皱为主。(2)草芒断裂:该断裂走向北西西-南东东贯穿测区中南部,为一多期活动的复合断裂。84
断带航卫片影像及地貌特征明显。地貌上呈切割山脊的线性沟谷、对头沟,断带内断层残山发育,河流沿断带转弯,泉水发育,断带内碎裂岩、断层角砾岩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断带侧发育强劈理化带、构造透镜及牵引褶皱,断面北倾。该断裂为拉鸡山构造带与南祁连陆块的分界断裂,断裂以北主要发育有广泛的火山碎屑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以及海相碳酸盐岩。断裂南侧主要为南祁连陆块的碎屑岩沉积,火山作用已相当微弱。(3)北东向平移断层:在测区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希格尔曲、多索曲、阿子沟、托勒南山等地。该断裂组错断测区内大部分地质体,使木里一带三叠-侏罗纪地层呈雁行式波状展布。断带内碎裂岩、断层角砾岩均有发育,两侧发育强劈理化带及牵引褶皱。沿该组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侵入的石英脉以及酸性岩脉多是重要的赋矿层位。(4)劈理:主要发育褶皱地层中,方向与褶皱轴面一致;在大的挤压断裂两侧也有劈理形成,方向与断裂面平行。劈理多发育在砂岩、粉砂岩、板岩、千枚岩、等柔性岩石中。灰岩、火山岩、花岗岩等脆性岩石中少见。与褶皱构造形成有关者,可借助其判断地层的层位正常与倒转。2.褶皱构造测区褶皱形态多样,显示出十分复杂的变形过程,并且后期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使其支离破碎。(1)木里复式向斜:该复式向斜主要由侏罗纪大西沟组、窑街组以及晚三叠世尕勒得寺组组成,是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呈一走向300°的不对称向斜,北西、南东端仰起,向斜两翼地层倾角总的趋势是南西翼缓,北东翼陡,其南西翼局部受构造影响发生倒转。(2)托勒南山褶皱带:两个背斜和两个相间的向斜组成。靠近背斜轴有加里东期岩浆侵入,背斜中小褶皱发育,在片麻岩中有柔性肠曲构造。(3)草芒复式向斜:该复式向斜构成测区内二叠-三叠纪南祁连坳陷盆地,分布在草芒-夏日哈曲一带,影响地层主要为二叠纪八音河群、三叠纪郡子河群、默勒群。由规模不等的近10条向背斜组成,各种类型褶皱均有发育,该褶皱是在印支-燕山运动时,受南北向挤压应力的作用形成。(4)亚姆格勒复式向斜:该复式向斜主要由志留纪巴龙贡嘎尔组组成,该组褶皱主要分为两类,一种为发育在韧性剪切带内的小型顺层揉皱,另一种为后期规模较大的直立水平或倾伏褶皱。前者普遍发育在巴龙贡嘎尔组韧性剪切带中,后者分布在测区西南部,形成北西-南东向德褶皱束,其核部由巴龙贡嘎尔组三段组成,两翼由巴龙贡嘎尔组一段和二段组成,枢纽整体呈北西-南东向,两翼夹角多在80°-90°之间,为开阔褶皱,走向120°-135°,褶皱长约3-15km。(四)新构造运动测区位于青藏高原的北缘,新构造运动表现强烈,主要表现为断裂活动、大通河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褶皱作用、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掀斜、山区多级夷平面、迭置型冲—洪积扇、单面山、多级阶地、河流袭夺等。1.夷平面特征一级夷平面:为北西西向各主要山系的峰顶面,其海拔高度为4700-5000m以上的极高山现代冰川发育区,在地形图和航、卫片上反映为一系列北西西向带状冰雪覆盖区,其本身一般向北北东平缓倾斜,北陡南缓。二级夷平面:海拔4300-4600m,由于断层切割,同级夷平面平面高差达300m。山梁一般不对称,其形成原因除因北坡冰川发育,冰水溯源侵蚀较强,使分水梁南移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区域性由北向南的挤压应力(新构造抬升运动)造成的。三级夷平面:海拔3800-4200m,为山前由第三系所组成的红色台地及山麓地带由上古生界和三叠系组成的平缓波状丘陵地。2.阶地、洪积扇测区内河流发育,主要有希格尔曲、夏日哈曲、莫日曲等,沿河床两侧,特别是南侧山前冲、洪积扇很发育。河谷中-下游Ⅱ-Ⅲ84
级阶地普遍发育,阶地高差达十余米至二十余米,阶状地形较明显。区内阶地均属嵌入阶地,说明上更新世至全新世时期表现了地壳间歇性抬升运动。3.冰川遗迹测区内集中分布于高海拔山体中。主要见于测区北部托来南山南坡、北坡,尤以日阿哇日一带表现最为强烈。有冰碛、冰川堆积物。中更新世冰川地貌主要为古冰斗。其冰川堆积物形成残损的冰碛缓丘、冰碛垄等。后期冰川地貌有刃脊、角峰、冰蚀谷等地貌特征。4.地震自1973年以来有记载并影响到本区的地震见表3-6。该地区从1970年建立有感地震记录以来,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19次,其中1984年—1994年为地震发生活跃期,4级以上地震最多的年份为1988年,达4次;5.0级以上产生灾害性地震有5次,其中最大一次为6.0级,发生时间为1988年11月22日1时46分01秒,震中位于工区30°方位53.6km处。表3-6测区及周围4级以上地震资料统计表发震时间位置震级(Ms)备注年月日时分秒北纬东经1973921854153822489954004.201973931302143819489955484.301978251082437494810006004.201978722447393745009858484.001983727831593831489901485.0019837272205103834129904124.0019842168330438330010037484.40198421710372237420010040125.601988101714093807129937124.701988102732153834489928124.201988102734513834489928124.0019881122146013834489931486.0019881241058163834129931125.501991121058483809009949485.0019912219493137570010021004.4019926211919403833009937125.40199411269060037554810034124.001997751053807489955484.2020041118333513834129930004.30该区地震烈度值为Ⅵ。该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五)存在主要问题1、测区各构造单元的划分界线尚存在疑问,并可进一步划分构造亚单元。2、疏勒南山-拉鸡山断裂从测区中部经过,该断裂在区内的表现形式和大地构造意义研究尚不够深入。3、构造形迹研究方面,对区域褶皱与断裂构造的形成时代、构造样式与运动学、动力学特点等均需进行深入调查研究。4、对深层次韧性变形的研究较少。5、构造变形时代约束极为有限,缺乏构造年代学的精确测定。构造变形组合、变形序次研究不够,有待重新建立构造变形序次。6、测区中部拉鸡山构造带大地构造属性问题。84
7、缺乏构造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缺乏构造控矿的研究。第二节矿产资源概况一、已有矿产资源及矿化点测区位于祁连成矿省中祁连加里东期钨、稀有、铜(钛、锑、金)成矿带和南祁连加里东期(钨、锡、金、铜)成矿带。横跨南尕日岛-花石峡加里东期钨、稀有(钛、锑、金)成矿亚带、木里-海晏加里东-华力西期铜(钛、锑、金)成矿亚带、哈拉湖-龙门加里东期(钨、金、铜、钴)成矿亚带(图3-3,表3-7)。表3-7测区成矿带划分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秦祁昆成矿域祁连成矿省中祁连加里东期钨、稀有(铂、钴、汞)成矿带、铜、(钛、锑、金)成矿带南尕日岛-花石峡加里东期钨、稀有(钛、锑、金)成矿亚带木里-海晏加里东-华力西期铜(钛、锑、金)成矿亚带南祁连加里东期(钨、锡、金、铜)成矿带哈拉湖-龙门加里东期(钨、金、铜、钴)成矿亚带测区已知铁、多金属矿点、矿化点13处,其中大型煤田1处,铜矿(化)点5处,铁矿(化)点3处,铜铅矿化点1处,铜锌矿点1处,石棉矿点1处。据矿点产出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可划出沉积型、热液型和岩浆型。(1)勒合果日涅阿北赤铁矿点(K1)位于天峻县疏勒乡疏勒河脑勒合果日涅阿北4.4km,地理坐标:98°56′16″;38°18′56″。成矿类型为沉积变质赤铁矿床,现对主要矿点简述如下: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其次为褐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矿体规模小、品位偏低,不具工业意义。(2)三道沟脑铁矿化点(K2)位于祁连县境内,地理坐标:99°02′18″;38°16′54″。铁矿产于维达山花岗岩体北接触带之中,出露岩性为大理岩、石英岩、片岩。含矿围岩为透辉-透闪-阳起石岩。矿化范围延长约150-200m,宽30-50m。铁矿呈条带状及扁豆状。由磁铁矿组成,大都呈浸染状及致密块状构造,此外附近还有含铁石英岩的分布。(3)多索群铁矿化点(K8)位于天峻县境内,地理坐标:99°00′47″;38°02′51″。主要出露于火山岩之中,镜铁矿赋存于石英脉中,长约20m,厚约0.8m,镜铁矿呈致密块状、团块状,矿化不均匀,含铜0.1%,锌0.1%,含矿石英脉沿次级小裂隙分布。成矿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4)一道沟铜、铅矿化点(K3)位于祁连县境内,地理坐标:99°05′48″;38°19′55″。矿化产于含铜铅石英脉(还有含铅细晶岩脉),分布于大理岩夹火山岩的小断裂带内,矿脉有四条。成矿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5)二道沟铜矿化点(K4)位于祁连县境内,地理坐标:99°06′26″;38°19′50″。产于中基性火山岩内,矿化受小断裂和裂隙及片理控制,含矿岩石多为含铜石英脉,其次为花岗质脉岩及火山岩内,矿脉有12条,一般脉长2-7m,宽0.7-0.1m。Cu的最高含量1.9%,一般含量0.38-0.81%,矿化以黄铜矿为主,其次有少量的斑铜矿,一般呈团块状、星散状、细脉状产出。成矿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6)其荷扎铜、锌矿点(K5)84
位于天峻县境内,地理坐标:99°11′04″;38°16′52″。矿化产于侵入于结晶片岩中的基性岩内,共分含矿地段二处,Ⅰ矿化带长200m,宽5-6m,有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及星点状磁铁矿,品位Fe5.29-49.14%,Fe一般在25%左右,Cu0.01-0.5%,Pb0.1%,Zn<0.1%,个别样品达1.51%;Ⅱ长60m,宽48m,呈透镜状产出,以磁铁矿为主,矿石在底盘为块状,上部为浸染状,Fe一般在20%以下,个别样品Fe30-49%,Cu0.2-0.5%,Pb<0.2%,Zn<0.2%,个别样品内Zn>1%,Ni<0.01%。成矿类型为高-中温热液型。图3-3成矿带划分图Ⅲ1北祁连加里东期铜、铅、锌、铬、石棉成矿带Ⅲ2中祁连加里东期钨、稀有(铂、钴、汞)成矿带、铜、(钛、锑、金)成矿带Ⅲ3南祁连加里东期(钨、锡、金、铜)成矿带Ⅳ4南尕日岛-花石峡加里东期钨、稀有(钛、锑、金)成矿亚带Ⅳ5木里-海晏加里东-华力西期铜(钛、锑、金)成矿亚带Ⅳ6哈拉湖-龙门加里东期(钨、金、铜、钴)成矿亚带Ⅳ7居洪图-石乃亥加里东期(钨、锡、铋、金、铜、铅)成矿亚带(7)尕尔当滩铜矿化点(K9)位于天峻县境内,地理坐标:99°03′34″;38°01′13″。矿化赋存在火山岩与石炭纪地层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中,底砾岩为石英砾岩,矿化长10-20m,宽0.2-0.3m,矿化受节理裂隙控制,尤其在x剪节理的交叉处,矿化很不连续,矿化节理有两组:10°∠65°,85°∠35°。矿化黄铜矿、孔雀石、蓝铜矿组成,呈星散状,细脉状,分布于胶结物及石英砾石的裂隙中,伴生有碳酸盐化作用,矿化不均匀,Cu最高含量2.02%,Ag0.1%,Sb0.5%,As>1%,Zn0.5%。成矿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8)莫胡卡铜矿点(即加油铜矿)(K10)位于天峻县木里乡东约20km,地理坐标:99°11′59″;37°57′40″84
。矿物组份有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蓝铜矿、孔雀石。一般含铜在0.1%以下,少量含铜在0.2%左右,个别矿脉矿石较富,最高可达42.88%。其矿化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未见岩浆活动迹象,故认为是沉积类型铜矿。该点铜含量普遍很低,矿化范围小,变化大,向深处有变贫的趋势,不具工业利用价值。(9)多隆恰如铜矿化点(K11)位于天峻县阳康多隆恰如北,地理坐标:98°47′05″;37°57′45″。矿化点附近为古生代地层出露区,地层走向北西,褶皱频繁,背、向斜轴近北西向。含铜砂岩产于向斜南翼晚二叠世地层紫色与灰绿色砂岩的交替部位。晚二叠世地层下部为砂岩夹灰岩、上部为紫色与灰绿色砂岩,共分7层。顶部向下第一、二层之灰绿色含铜砂岩,厚2.5m。含铜砂岩矿化地段长80m,宽2.5m。主要铜矿物有黝铜矿、斑铜矿、及孔雀石化,拣块化学分析:含铜0.1-0.06%,平均含铜0.08%。矿体为层状似层状。沉积型含铜砂岩,品位低,规模小,做为找矿线索。(10)日阿让东铜矿化点(K13)位于天峻县阳康公社北东37公里日阿让东,地理坐标:98°58′30″;37°52′45″。矿化点附近为晚古生代地层出露区。含铜砂岩赋存于晚二叠世地层,岩性为紫红色白云母长石石英砂岩所夹泥质粉砂岩及灰白色石英砂岩中。紫红色砂岩夹泥钙质粉砂岩裂隙及节理面上,有孔雀石及薄膜及斑点。长7m,宽1m。沿走向被两侧倒石堆掩盖。拣块化学分析:含铜0.1%,铅0.03%。(11)龙门钨矿点(K12)位于龙门南西方向,地理坐标:98°49′05″;37°52′14″。龙门钨矿赋矿地层为志留纪地层砂板岩及千枚岩中,钨矿受NE向及NW向、SN向三组构造控制,成矿岩体为加里东晚期花岗闪长岩,呈小岩株产出。钨矿产于远离花岗闪长岩与志留纪地层砂板岩的接触带,矿体呈大脉状及细网脉状,Ⅰ矿体长1.3km、宽0.3-3m,NE向展布,WO30.3-0.52%。Ⅱ矿体长150-350m,宽7.85m,受NE、NW向裂隙控制,WO30.17-0.63%。接触带内外的矽卡岩型白钨矿体与外接触带围岩中的石英脉型黑钨矿体紧密共生,在含矿矽卡岩中普遍含有白钨矿石英细脉。矿石类型及物质成分,矿石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白钨矿矿石。石英脉型黑钨矿矿石,以及复合类型。主要金属矿物为白钨矿,黑钨矿及锡石、黄铜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柘榴石、透辉石、萤石、石英、方解石等。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呈自形-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细脉网状构造。围岩蚀变以外带角岩化,内带云英岩化及接触带附近电气石化为主。矿床成因为接触交代-热液交代充填成因的矽卡岩-石英脉型矿床。(12)笔架山石棉矿点(K7)位于天峻县境内,地理坐标:99°02′46″;38°06′55″。含矿超级性岩体侵入于片岩之中,岩性为纯橄榄岩,石棉有两种:其一为纵纤维,一般脉宽1-30cm,极不稳定,纤维长1-5cm,个别长30cm,强度不佳;其二为横纤维或斜纤维,强度高,脉宽0.2-0.5cm,纵石棉比较集中,呈网状矿带宽3m,横纤维面积约0.15m2,斜纤维脉宽,但延长较短且分散,深部8m未见矿,含矿率0.1-0.03%。成矿类型为岩浆型。(13)木里煤田(K6)位于天峻县的北部大通河上游一带,地理坐标:99°06′02″;38°09′57″,东西长约60km,宽18km。公路可通,交通方便。其成因类型属远海型陆相煤田,煤田规模大,主含煤地层为侏罗纪地层,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有变薄趋势。厚度仍在5m以上,主含煤系数43.85%。可分为聚乎更矿区、弧山矿区、江仓矿区、热水矿区、阿仓河南矿区等多个矿区,其中江仓和聚乎更两个大型矿区探明煤储量占全省的73.19%,以焦煤储量来看,两矿区探明储量占全省的68%以上。分布在木里一带的聚乎更矿区2007年3月保有储量119085万吨,1958年建立县属国有矿山企业-天峻县木里煤矿,对其露天进行开采。1987年建成生产原煤6万吨露天矿,目前矿区经过不断地新建和扩建,年生产能力在百万吨以上。该煤矿床是省内非常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且矿床开发前景可观。在木里北东10km处有弧山矿区,84
其中聚乎更矿区和江仓矿区分布在测区内部,煤层顶板为页岩及砂质页岩,底板为黑色页岩。各矿区煤质牌号虽不同,但可相互配合,能炼出冶金用的焦炭,其工业意义、远景意义都很大。二、化探异常特征区内1∶20万化探综合异常圈定出ASWPYAsZrMoSnTi(CdBiBeFLaCuNbAg)异常和ASAsAuCuBaCrBiMnRb(PbMoP)异常,异常等级分别为乙2和乙3。1、ASWPYAsZrMoSnTi(CdBiBeFLaCuNbAg)异常ASWPYAsZrMoSnTi(CdBiBeFLaCuNbAg)异常:主要元素为WP,特征组合为YAsZrMoSnTi,伴生元素为CdBiBeFLaCuNbAg。主要分布于维达沟附近,异常等级为乙2,异常面积大,浓集中心较明显,异常套和较好,未见特高值,但异常区内已经发现勒合果日涅阿北铁矿点、三道沟脑铁矿化点、二道沟铜矿化点、一道沟铜、铅矿化点、其荷扎铜、锌矿点等多处矿点,主要成矿类型为热液型。异常区内出露主体岩性为青白口纪的砂岩、灰岩和侵入其中的奥陶纪的花岗闪长岩、辉长岩构成。异常区内脉岩发育,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出露,其异常形成显然与岩浆热液上侵有关。图3-4青海木里地区及外围航磁异常图2、ASAsAuCuBaCrBiMnRb(PbMoP)异常ASAsAuCuBaCrBiMnRb(PbMoP):异常主要元素为AsAu,特征组合为CuBaCrBiMnRb,伴生元素为PbMoP。主要分布于多索曲两侧,异常等级为乙3,异常面积大,浓集中心较分散,异常套和较好,未见特高值,异常内已经发现多索群铁矿化点、尕尔当滩铜矿化点、拉木隆含铜砂岩矿点,其主要成矿类型为热液型,次为沉积型。异常区内出露主体岩性由奥陶纪的火山岩和二叠纪、三叠纪的灰岩、砂板岩构成。草芒大断裂经过异常区内,造成岩浆热液上侵,脉岩较发育,其异常的形成与岩浆热液上侵有关。三、地球物理特征84
(一)航磁异常特征测区北部位于中祁连元古代古陆块体,该区整体处于一个负磁场背景区内,测区东北角青白口纪地层出露地区形成较为宽缓的磁异常,异常峰值50nT。中祁连元古代古隆块体相对较为稳定,岩浆活动微弱,且侵入于其中的中酸性岩浆岩多属壳源的重熔型侵入岩。测区南部位于南祁连-拉脊山造山亚带,中部木里一带磁异常走向为北西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负值可达-100nT。该异常带小而窄,且走向清楚,应多系超基性岩体所引起。该带也确实存在超基性岩体,并有奥陶纪地层存在(图3-4)。测区南部航磁异常,多属中酸性岩体所引起,异常峰值50nT,与1∶20万地质图对比,其中部分岩体可能并未出露。从这些岩体具有一定磁性看,其岩浆源当有一定深度。(二)布格重力异常特征在青海1∶100万布格重力异常图(图3-5)上,测区处于布格重力异常的负值区内,东高西低,从测区北东角约-415×10-5m/s2变到南西角龙门一带约-455×10-5m/s2,相差达40×10-5m/s2。图3-5青海木里地区及外围布格重力异常图四、重砂异常特征(一)有益矿物及其分布特征前人在测区内除第四系、第三系广布区和盆地边缘的孤立露头外,均进行了系统的重砂取样测量工作。根据测量结果,发现有用矿物20余种,其分布特征在空间上受地质体的严密控制。主要有用矿物与地质体的关系如下:1.白钨矿与各期侵入岩关系较为密切,据高含量点分布情况看,与加里东期中酸性侵入岩关系比较密切。一般分布于志留系和侵入岩接触带附近以及中酸性侵入体中,空间上分布于希格尔曲中游一带。84
2.黄金:各期岩体一般不含金,主要赋存于贯入在志留系的石英脉中,主要分布在肯迪隆阿北支沟。(二)重砂异常特征测区内圈定的重砂异常特征分述如下:1.肯迪隆阿北白钨矿分散晕(5W)位于天峻县肯迪隆阿北约4公里,希格尔曲西支沟。东经:98°47′30″-98°51′;北纬37°51′-37°53′。面积约十二平方公里。有六个样品控制,白钨矿最高含量0.12克∕30公斤(542点),最低40粒(544点),余者为1040点0.0025克,1850点为0.006克,541点为0.055克,543点为0.015克。白钨矿为碎块状和棱角状,说明搬运距离不远。其他矿物有重晶石、锆石、钛铁矿、金红石、黄铁矿和泡铋矿等。出露地层为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灰色、灰绿色、灰黑色二云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夹千枚岩。岩石破碎,石英脉发育地区可见硅化、黄铁矿化。有北西、北东二组断裂交叉。推测该异常与侵入于断裂附近的石英脉有关。土壤测量成果中有Cu元素反映。另外该晕东南有金分散晕一处,其中白钨矿与黄金共生。综上所述,白钨矿含量虽然较其它地区高,分布也较集中,但距要求相差较远,可作为在此区寻找白钨矿等矿产的线索。表3-8 重砂高含量点一览表样品编号地点矿物名称含量克、粒∕30公斤共生有益矿物G2171一道沟白钨矿0.17克G2172一道沟白钨矿0.051克G1621曹坎木湖北白钨矿0.021克铋族矿物G1622曹坎木湖北白钨矿0.034克刚玉G1982石棉垭口西白钨矿0.021克铬铁矿、辉铋矿G1892龙门尔沟黄金3片铬铁矿、辰砂G1893龙门尔沟黄金4片铬铁矿1038隆莫尔且白钨矿0.015克锆石、金红石、黄铁矿、曲晶石等1039隆莫尔且白钨矿0.01克锆石、金红石、黄铁矿、曲晶石等2.肯迪隆阿黄金分散晕(7Au)位于天峻县肯迪隆阿中游北支沟,面积约一平方公里。晕内二个自然重砂分别含金一片、二片。二个试金样含金接近或等于光谱分析灵敏度0.001%,自然重砂中组合矿物有白钨矿、黄铁矿、锆石、钛铁矿、重晶石、曲晶石,黄铜矿等。其北约3-4公里为白钨矿分散晕。地层为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二云石英片岩和绢云石英片岩,受断裂影响岩石破碎,多挠曲,石英脉发育,褐铁矿化明显。该晕处于两条北西向断层之间,虽然自然重砂中含金量低,但已见矿化石英脉,可作为找矿线索。3.岗格尔肖合力铅异常区(26Pb)位于天峻县希格尔曲脑。东经:98°45′-98°50′;北纬38°13′-38°15′30″。面积约二十平方公里。异常为东西向展布,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一般铅矿物含量在5粒/15kg左右,最高含量4.04mg/15kg,伴生矿物有重晶石、黄铁矿。异常区北为中南祁连分解之大断裂,断层北为青白口纪五个山组(Qbw)浅变质岩夹大理岩,断层南为晚二叠世地层,铅矿物来源于二叠纪地层的砂岩中。4.重砂高含量点(表3-8)五、区域成矿地质背景84
测区地处祁连造山带,横跨中祁连和南祁连两个成矿带地壳结构复杂,地层系统、岩浆系统、构造系统组成复杂,区域上已知成矿事实多,成因类型各异。从现有资料来看,因地质环境的差异,控、成矿因素与成矿环境也存在较大的差别。测区位于祁连成矿省中祁连加里东期钨、稀有、铜(钛、锑、金)成矿带和南祁连加里东期(钨、锡、金、铜)成矿带。横跨南尕日岛-花石峡加里东期钨、稀有(钛、锑、金)成矿亚带、木里-海晏加里东-华力西期铜(钛、锑、金)成矿亚带、哈拉湖-龙门加里东期(钨、金、铜、钴)成亚矿带。在该带内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外力哈达铜矿、铜山铜矿、互助县花石峡钨钼矿、大通县大黑山地区钨钼、南尕日岛铌钽矿、龙门钨矿、哲合隆铅矿等数十处,成矿事实清楚。这些矿产信息的发现,为该区矿产资源评价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凸现了该地区找矿工作的优越条件。综合上述已经发现的矿床、矿点和矿化点的分布规律、赋存部位、矿化类型及控矿因素,明显受到了区域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控制。(一)地层及含矿性测区北部所处中祁连地块的基底为古元古界和中、新元古界。古元古界是包含有变质侵入体和石英岩、大理岩(有时含镁质)夹层的片岩、片麻岩组合,普遍达到角闪岩相变质程度,由于变质过程均一化程度较高,故地层和岩石的含矿性普遍欠佳,其中仅镁质大理岩能局部富集成矿。中、上元古界为中浅变质岩,具三分性的岩石组合,早期(下部)是富含石英岩或石英砂岩的碎屑岩组合,除石英岩部分纯度很高成为矿石之外,还有铁、磷等矿层产出;中期(中部)为不同程度含硅、镁质的碳酸盐岩岩石组合,底部和中上部均有碎屑岩夹层,底部出现以板岩为主的含磷层,中上部夹层以泥质岩石为主,不同程度含碳质,值得剖析含金的可能性;晚期(上部)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有铁矿层产出,碎屑岩中局部有含碳泥质岩石集中产出,存在一定含金的可能性。古陆块体之上的盖层沉积,含矿性突出的是下中侏罗统的煤和古近系的石膏和芒硝,其次则是上三叠统的煤和白垩系的含铜砂岩,以及不明朗的木里盆地侏罗系、白垩系的石油和天然气水合物生储状况。测区南部所处的南祁连区内造山期地层只有奥陶系和志留系。前者在北部的党河南山和大通山北坡,以及南部的柴达木山南坡等地分布,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及中酸性火山岩的复理石建造和岩石组合,其沉积环境似有利于铁、锰等矿产的形成,但缺乏已知的成矿信息;后者则分布广泛,几乎全是泥、砂质碎屑岩岩石组合,仅局部有中性或中酸性火山岩呈透镜层产出,没有明显的含矿信息。造山期后盖层的含矿性,主要表现在疏勒南山地区下石炭统海相石膏层的产出和大通山及毗连地区二叠系中广泛分布的含铜砂岩层。(二)构造及其对矿产的控制作用构造单元边界为北西-南东方向展布的断裂带,成生于古陆解体,具有长期活动历史,起着导矿而不聚矿的作用。带内则发育与边界断裂交割的北西西向断层,如其它达坂、夏拉河上游、大通河上游、宝库河、塔湾等断层;它们向南东东方向与北边界断裂带交截显得突出,除了对造山期岩浆侵入起汇聚作用外,有的还是北祁连槽地向块体间伸展的控制因素,如大通河上游发育的寒武-奥陶纪地层分布区,均有利于成矿和聚矿。南祁连造成矿亚带的基本形态是造山期定型的宽阔复式向斜构造,核部位置在哈勒腾果勒—布哈河一线,为同褶皱期的哈尔科断裂带(含布哈河隐伏部分)所表现,并对同造山期花岗岩类侵入岩体的产出和分布起控制作用。区内造山期成矿信息匮乏,但从成矿背景条件分析,复向斜轴部及其南翼似对成矿较为有利一些;另外,北翼奥陶纪地层分布区的成矿背景条件较好,尤其是刚察县东的哈尔盖下游,为构造的结点,理应是成矿和聚矿有利部位。亚带在志留纪地层沉积后,大部地区经历了约115Ma84
的隆升剥蚀期,才接受二叠纪海水入侵形成陆表海沉积盆地。从盆地基底稳定程度高,物源供给充分,以及沉积环境有利于沉积作用充分进行等背景条件分析,该区广泛分布的含铜砂岩层,理应存在有利富集的成矿地段。(三)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中祁连成矿带岩浆活动不强烈,侵入岩有元古代晚期和加里东期,火山岩由于元古代地层变质深,大部分变质成角闪片岩,研究程度甚低,此处不作叙述。中祁连是元古代晚期岩浆活动的主要地区,侵入岩为闪长岩类和花岗岩,以花岗岩为主,岩体规模小,岩珠产出,形状多不规则,大部具片麻状构造,侵位于中、下元古界。加里东侵入岩岩石类型较多,以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为主,侵位于晚元古界,大部岩珠产出,形状不规则,花岗岩各别岩体较大,呈岩基产出。岩体展布总体北西向,受构造控制不明显,中-酸性岩浆成矿,主要为岩浆热液成矿。该带多金矿产信息较多,主要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成岩过程的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南祁连成矿带范围位于青海湖以西的南祁连地区,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强烈,由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到印支期均有,以加里东期为主;火山活动微弱。加里东期侵入岩,较集中的分布于青海湖西北和哈拉湖以南。岩类较全,以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分布较广,其次是钾长花岗岩,这三种岩体规模也较大,大多呈岩基产出。侵位于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石炭系不整合于二长花岗岩之上。岩体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呈北西向。华力西期侵入岩不发育,岩性为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呈岩株状分布断裂带中,岩体长轴方向和断裂一致,呈北西向。印支期侵入岩,仅见钾长花岗岩,侵位于奥陶系和二叠—三叠系以及加里东期二长花岗岩中,呈岩基产出,规模较大。六、存在主要问题1、测区内1∶20万化探工作完成较早,测区内仅圈定出两处化探综合异常,但范围较大,强度较低,对综合找矿工作的指导意义较低。2、测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但前人仅对区内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及构造进行了阐述,并未对其含矿性及成矿作用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3、测区北部有大清水沟、撒拉河、雅马图等砂金及岩金矿点,成矿事实较好,区内是否存在类似的成矿条件需进一步研究。4、测区高位小侵入体的调查研究工作仍需加强,并探讨其岩浆作用与钨、金等矿产的成矿关系。5、根据前人资料,测区内存在沉积型和热液型两种铜矿类型,区内是否存在斑岩型铜矿,应加强对脉岩或斑岩的研究。6、应加强基础地质背景的调查研究,为其所支撑的成矿环境、成矿作用类型、成矿规律研究程度较低,对深化中南祁连成矿带的成矿规律资料欠缺。7、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为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其内分层顺层的韧性剪切带及分异的石英细脉发育,并有前人自然重砂金异常存在,为此该地层分布区是寻找韧性剪切带性金矿的有利地段,应在工作中引起重视。第三节遥感地质概况一、遥感技术工作方法(一)技术路线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的遥感工作主要是通过遥感影像制图、遥感地质解译、遥感异常提取,加强区域地质填图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减少野外实际工作量,推进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与提高成果质量为宗旨。84
其总体技术路线:在充分收集遥感信息源和熟悉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图像处理优化与基础图像制作→进行概略解译与解译标志初建→通过野外路线调查补充完善解译标志→进行全面详细解译→编制遥感解译成果图;同时,采用合适的多波段遥感数据进行蚀变信息提取→通过地质识别与不同信息相互印证筛选遥感异常→结合地质矿产与遥感解译开展分析遥感异常优选打包→编制遥感异常分布图。为保障项目遥感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最终成果质量,工作中主要参照执行如下行业标准或技术规范:“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O143—1994)”;“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15968—19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1995)”;“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标准—遥感地质勘查运作控制程序(QB/B—15—2001A/1)”。本次遥感工作主要包括:多景较高分辨率影像数据购置;1∶5万ALOS影像图制作6幅;ETM+数据信息提取及1∶5万影像图制作6幅;1∶5万遥感地质解译2434.63平方千米;1∶5万矿化信息提取及筛选2434.63平方千米。(二)遥感数据源配置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任务,遥感信息源选用了美国ETM+数据与日本AOLS数据。ETM+多波段数据主要用于蚀变信息提取,同时其全色波段也可作为图像融合以及地质解译辅助数据;AOLS数据主要用于遥感地质解译的较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处理制作。(1)日本AOLS全色、多波段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分别是全色2.55m、多波段10m。本次购置覆盖调查区的AOLS数据共2景:d1000408-012、d1000408-013景,时相均为2010年6月7日,该套AOLS数据噪音低,无云遮盖,仅部分地区有薄雪覆盖,数据质量总体尚可,能满足1∶5万或1∶2.5万比例尺度的遥感地质解译。(2)美国Landsat-7号陆地卫星ETM+数据,与Landsat-5卫星TM数据相比,除包含地面分辨率为30m的1-5和7波段外,增加有空间分辨率达15m的全色波段(ETM+B8),各波段间的相关性也有所降低,选用ETM+数据具有应用方便、灵活,技术手段较为成熟的优势。调查区涉及1景ETM+数据,轨道号132/34,接收时间为2010年3月7日。数据质量总体较佳,少云、雪覆盖,除因数据时相正值植被茂盛季节外,基本无其它干扰。(三)地理基准和数据处理平台地理信息基准采用空间数据库生成的1∶50000地理底图(等高距20m、1954北京座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数据处理平台由较高版本的PCI、MAPGIS、PHOTOSHOP等图形图像处理和数据集成软件及相应硬件构成。(四)遥感数据处理首先构建地理信息精确匹配、选区剪裁、专题解译区数据重组、遥感信息分析综合平台。遥感数据格式转换,图像生成、地理匹配、增强处理、信息提取均在PCI软件集成环境下进行,人机对话解译及专题信息提取则依托MPGIS、PHOTOSHOP平台综合进行。数据融合:全色融合真彩色,RGB-ISH-RGB色度空间转换,将全色波段的空间信息融合至红绿蓝三个波段的通道合成为模拟彩色图像。图像增强:以能够清晰反映地物类型细节和地物边界,色调丰富不失真为原则,采用边缘锐化滤波及上、下频率截除拉伸算法。多景遥感影像的图像镶嵌采用直方图匹配、色阶拉伸、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色度饱和度调整等方法进行色度归一化处理,镶嵌中选定20-100重叠像素范围做均值法接缝平滑,以保证整体色度的连贯统一。84
图像几何纠正采用多项式运算与地理要素匹配,控制点选取单幅图幅不少于24个,并均匀分布,以保证匹配精度。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生成影像图,最终得到较高分辨率1∶50000比例尺的国际标准分幅影像地图,作为地质解译的基础影像图。(五)遥感解译遥感地质解译贯穿着踏勘及设计阶段的地质草图与设计图编制、野外地质填图和室内综合研究的全过程,但在正式进行野外工作前应该完成主要解译工作。遥感地质解译在遥感制图的基础上利用人机交互形式进行调查区的地质解译,主要解译内容包括:各时代岩石地层、岩性、侵入岩、火山岩、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岩层产状等;以及与成矿、控矿作用相关的断裂构造信息;与中酸性花岗岩类侵入体、火山构造等相关的环形信息;可能与各种围岩蚀变相关的色调异常;几组断裂交汇、切割、复合、归并等所造成的构造岩块之交切部位;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特征影像提取等。遥感解译标志依靠解译认识和野外实地验证来建立与逐步完善。解译标志建立一般由粗到细,由影像分区到地质体单元,随着解译的深化,逐步补充、充实、完善,贯穿于解译的全过程。遥感地质编图充分反映调查区各类可鉴别的遥感地质信息,并不囿于已有地质资料,通过对遥感影像不同增强处理,进行反复对比解译尽可能地消除“同物异谱”、“同谱异物”现象所产生的图像判读影响。解译图中的全部地质体、地质界线必须从遥感图像中提取。解译精度为:直径大于100m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50m、长度大于250m的线状地质体;长度大于500m的断层;对于有重要指示意义的特征影像,必要时夸大表示。具体解译方法有:(1)人机交互解译:利用计算机直接解译圈定编图单位或将目视解译结果输入计算机内与解译图像匹配,并进行修改补充。用该方法编制的解译图件,编图单位划分准确,边界误差小,可提高编图精度。人机交互解译实质上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撑下的目视解译,由纸介质过渡到计算机屏显制图后给影像判读带来了若干便利之处,如影像与地形、地质、物探、化探等多源信息融合利用方面。(2)影像地质体判读识别:通过影像单元或影像岩石单元的建立,根据肉眼对经过特定处理后的遥感图像的判别,进行地质体类别的区分和归并。一般采用面上着眼、点上入手、点线并重、线面紧密结合的解译方法。主要如下:直译法:利用解译标志,从图像中直接提取岩石地层、岩体、地质构造、地质要素和地质现象的方法。圈定裸岩区地质体、地质构造、地质现象等效果明显。追索法:利用解译标志和地质体、地质构造在图像上显示的痕迹或延展方向上出现的蛛丝马迹,进行跟踪追索圈定地质界线的方法。类比法: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视不同地段相同或相似影像为相同地质体,本着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圈定地质体的地质现象;二是通过不同地学资料相互对比,结合影像中的隐含显示,圈定地质体地质界线的方法。适用于隐伏地质体和覆盖区地质体的解译。(六)遥感蚀变信息提取遥感蚀变信息提取采用“去干扰—主成分分析—阈值处理技术”(DPT),提取与含羟基热液蚀变矿物相关的蚀变信息—OH-遥感异常,和含Fe3+矿物相关的铁染遥感异常。ETM+遥感异常信息的提取以整景数据Crosta主分量分析为主要方法,异常提取后尚需进行后处理与阈值处理分级以及遥感异常筛选。(1)OH-遥感异常提取(ETM+1、4、5、7)提取与含羟基OH-的热液蚀变矿物相关的蚀变遥感信息。用TM1、4、5、7波段做掩模主分量分析,以数倍σ(标准离差)做为主分量输出的动态范围,获得蚀变遥感异常主分量。(2)Fe3+遥感异常提取(ETM+1、3、4、5)84
提取与含Fe3+的矿物相关的铁染遥感异常主分量。用TM1、3、4、5波段做掩模主分量分析,同样以数倍σ做为主分量输出的动态范围。(3)阈值处理采取化探异常分级的办法,以σ做为尺度,用数倍σ值做为阈值,限定异常水平。目的是对异常进行分级,获得分级异常图。(4)异常筛选在实际工作中遥感异常的筛选可采用光谱特征识别、不同类型异常相互验证、光谱角法优选、异常的地质解译识别等多种方法。为提高遥感异常的利用水平,不仅可通过1∶5万遥感地质解译工作,将成矿有利层位、有利的控矿构造、有利的侵入岩体与经过初步筛选的遥感异常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择优先进行野外实地调查与验证。(5)遥感异常制图以精确地理校准并增强处理后的1∶5万遥感影像图(灰度图像)为底图,铁染、羟基异常按强弱依次叠加,图中分别用蓝色、红色色调从浅到深表示异常强弱,综合各种因素对遥感异常进行优选,圈出遥感异常优选区并进行优选区编号。二、区域影像特征(一)遥感影像可解译程度分区根据影像显示的地质复杂程度、地貌条件等特征,将调查区划分为三类可解译程度区(图3-6):Ⅰ级可解译区主要分布在调查区南部下日哈河、龙门,中西部达芒俄日梗及哇龙岗日错等地,无云雾、云影及冰雪等干扰因素,各地质体影像特征清晰,尤其是砂砾岩及灰岩在影像上呈褐红色、灰白色色调,条带状纹理清楚,线、环构造特征清晰,可解译程度高,面积约1243.32km2,占整个调查区面积的51.07%;Ⅱ级可解译区主要分布北部托来南山一带及中南部希格尔曲等地,岩组基本可分,其线性较清楚,面积约860.88km2,占整个调查区的35.36%;Ⅲ级可解译区分布在调查区东北角、托来南山山脊及多索滩一带,冰雪、植被覆盖及煤厂污染严重,各类地质体界线模糊不清,解译效果差,面积约330.43km2,占调查区面积的13.57%。总体来说,调查区的ALOS融合影像可辨识程度较高,对地质解译工作较为有利。(二)主要地质体遥感解译标志(1)主要块状影像体解译标志调查区地跨中祁连地块与南祁连地块,地层区划归属秦祁昆地层区的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主要出露地层为青白口系五个山组、其它大坂组,志留系巴龙贡噶尔组,二叠系巴音河群,三叠系郡子河群、默勒群及第四系,次为奥陶系吾力沟组、盐池湾组、多索组,侏罗系享堂组、窑街组,白垩系新民堡群下沟组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出露。侵入岩有早石炭世辉石岩(C1ψι)、辉长岩(C1ν),早志留世花岗岩(S1γ),早奥陶世辉长岩(O1ν),晚奥陶世闪长岩(O3δ)、花岗闪长岩(O3γδ)、正长花岗岩(O3ξγ)及花岗岩(O3γ)等,时期为加里东期。在ALOS融合影像上整体呈块状或带状纹形图案展现,水系以疏密不等的树枝状、羽状、平行状展布。各类侵入岩体则以椭圆状、团块状轮廓、较光滑表面以及色调差异反映。根据各地质体在图像上反映为不同色调组合、几何形态和影纹结构的块(带)状影像单元或影象体。现将初步划分的块状影像体及其解译标志列表(表3-9)予以说明。84
图3-6调查区可解译程度分区示意图表3-9 调查区主要地质体解译标志代号地质体遥感解译标志E3N1b白杨河组:泥灰岩-粉砂岩-膏盐组合紫红色、土黄色、灰褐色,低缓台地丘陵地貌,树枝状水系,短小冲沟发育,条块状影纹密集K1x新民堡群下沟组:砾岩、含砾砂岩、砂质泥岩、粘土岩夹泥灰岩、石膏紫红色、棕黄色、白色,低山丘陵地貌,平行羽状水系,杂乱状影纹密集,与相邻地层不整合接触J3x享堂组:砂岩、泥岩、细砂岩、页岩互层褐紫色、兰灰色,低山丘陵地貌,典型树枝状水系,疙瘩状影纹,局部条痕明显J1-2d-y窑街组-大西沟组并组: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炭质页岩、煤层兰灰色、兰黑色,色调较均匀,低山地貌,沟谷深切,山坡多见岩层三角面,树枝状、羽状水系发育,不规则条块状影纹,局部凸凹起伏的条痕明显T3g默勒群尕勒得寺组:上部砂岩夹粉砂岩、页岩;下部含炭质粉砂质页岩、细砂岩与砂岩互层总体呈浅兰绿色,夹杂棕黄色,山顶浑圆,沟头树枝状、羽状水系,沟谷深切,末级冲沟短促且凌乱密集,层状特征明显,展布稳定,近北西向线性影像清晰T3a默勒群阿塔寺组:长石石英砂岩、石英长石砂岩夹页岩灰白色、棕黄色、黄绿色,局部深兰绿色、灰褐色条带相间,山脊尖棱,树枝状水系,疙瘩状、条带鱼骨状凸起,为砂岩显著特征T1-2d-q84
郡子河群大加连组-切尔玛沟组并组:灰岩、生物灰岩夹砂岩、粉砂岩影像以亮白色调醒目,与上覆阿塔寺组平行不整合接触。中高山地,稀疏树枝状水系,灰白色、灰褐色相间层理,局部疙瘩状、条块状影纹较粗糙T1-2xh-j郡子河群江河组-下环仓组并组:钙质粉砂岩、砂岩、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灰岩兰绿色夹棕褐色色调,局部冰雪覆盖显白色,中山地地,扇状,树枝状水系,斑点状、斑块状,略显条带状纹理P3h-z巴音河群忠什公组-哈吉尔组并组:砂岩、细砂岩与粉砂岩、页岩互层夹硅质灰岩以棕红色为主,间夹灰绿色条带,山脊线平直,树枝状水系中等发育,斑点状、条带状影纹P1-2l-c巴音河群草地沟组-勒门沟组并组:砂岩、页岩、灰岩组合浅灰绿色、褐紫色、棕黄色条带状相间,缓山坡,平等树枝状水系,冲沟不甚发育,条带状、斑点状影纹,表面略显平整,与下伏多索曲组、盐池弯组不整合接触C2y羊虎沟组:砾岩、含砾砂岩、页岩夹灰岩、煤层兰绿色调,局部冰雪覆盖显白色,缓山坡,稀疏树枝状水系,疙瘩状、条纹状、斑点状影纹C1c臭牛沟组:砾岩、砂岩、泥岩、泥灰岩组合呈北西西向条块状镶钦,与相邻地层断层或不整合接触。影像上呈土黄色、兰绿色,低缓山地,树枝状水系,斑点状影纹Sb巴龙贡噶尔组:变岩屑长石砂岩、变粉砂岩、板岩、千枚岩夹硅质岩兰绿色、褐黄色,色调均匀醒目,山脊尖棱弯曲,山坡对称,稀疏树枝状、平行羽状水系,斑点状影纹,略显粗糙O3d多索曲组:变安山斑岩、安山质凝灰角砾岩、变凝灰岩、安山质角砾熔岩夹板岩灰黑色、灰绿色,山脊线平直短促,山坡多细小冲沟,典型树枝状水系,条块状、疙瘩状图案,显粗糙感O2-3y盐池湾组:砂岩、粉砂岩、板岩组合土黄色、灰白色,局部冰雪覆盖显白色,山顶浑圆,山脊线不明显,末级树枝状、羽状水系,块状图案,表面较光滑O1w吾力沟组:变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夹板岩土褐色、兰灰色,山脊明显,山坡可见岩层三角面,羽状水系,条块状影纹,岩石坚硬显粗糙Qbw龚岔群五个山组: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砂质板岩、安山质凝灰岩黄褐色、青灰色、冰雪覆盖显兰色、白色,地层走向与山体走向近一致,北西向,高山地貌,冰川发育,可见冰刃、冰斗,末级水系发育,不规则块状影纹Qbq龚岔群其它大坂组:粉砂岩、钙质板岩夹石英砂岩、钙质细砂岩、千枚岩、灰岩兰绿色、灰紫色调,独立山体,山脊尖棱弯曲,两坡较对称,树枝状水系,“U”形谷发育,条块状影纹,表面显粗糙C1ψι早石炭世辉石岩浅黄褐色、兰灰色,地貌特征为平缓山坡,呈椭圆状分布,直线状水系,影纹结构细腻,表面光滑C1ν早石炭世辉长岩灰绿色、棕黄色,呈岩珠状产出,浑圆山地,平行羽状水系,斑点状影纹凸起S1γ早志留世花岗岩棕黄色、兰灰色色调边界清楚,中低山地貌,山脊浑圆,平行树枝状水系,斑点状纹形,表面显粗糙O1ν早奥陶世辉长岩黄褐色、兰灰色,地貌特征为平缓起伏的低山丘陵,扇状、羽状水系,发育细小纹理,影纹结构细腻,显疙瘩状影纹O3δ晚奥陶世闪长岩
兰绿色、黑褐色灰黄色,呈岩基状产出,山脊尖棱,坡陡且冲沟发育,条块状影纹清晰,边界清楚O3γδ晚奥陶世花岗闪长岩黄绿色、黑绿色夹棕红色,末级冲沟短促且平行排布,斑块、斑点隐约可见,表面粗糙O3ξγ晚奥陶世正长花岗岩青灰色、亮白色、地貌特征为平缓起伏的低山丘陵,呈面状、椭圆状分布,稀疏树枝状水系,影纹细腻,呈斑点状影纹结构(2)线状影像解译标志调查区位于祁连山脉中部,祁连山作为一个典型的造山带,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北西向、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均有分布。总体来看断裂的区域延展性较差(图3-7),分布较为零乱,但在遥感影像断裂特征较为明显:显示为不同纹形色调乃至不同地貌单元,或为陡崖地貌影像或色带、线理叠加形成的条带。其中线性形迹清楚,水系、微地貌、植被反应明显,主要表现为:直线状陡崖、负地形,错断山脊,密集微纹理带,直线状对头沟等。本次解译勾绘出了大小不等的断裂150余条,其中压性断裂、走滑断裂居多,延伸方向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多错断与北西向、北西西向断层,局部形成共轭断裂。(3)环状影像解译标志区内环形影像不甚发育,共圈出18个环形构造,多以单环形式出现,其形态为圆形、椭圆形、簸箕形,在遥感图像上轮廓清晰,显示为环状隆起或凹陷,有时表现为环状或放射状裂隙具辐向水系或冲沟,局部环形构造被断层错断、交切,环形边界清晰。环形内外色调和纹形差异明显。地貌表现为穹隆地貌、弧线形山脊、负地形。推测多为84
地表出露的小侵入体、隐伏岩体形成的穹状隆起或其它热源活动的地表面状反映。图3-7调查区线环构造分布图(三)遥感矿化蚀变信息分析(1)遥感异常分布特征从遥感异常的提取结果来看,区内遥感异常分布具有地区性:在植被覆盖和碎石流覆盖较严重的基岩分布区异常分布断续零散,多表现为小斑状或星点状,强度、规模均较低;而在中高山地多呈带状、面状展布,羟基、铁染均有分布,套合较好,强度较高,强度中心与构造线延伸方向一致,主要分布于郡子河群、巴音河群、龚岔群及加里东期侵入岩体中,走向与北西向、北东向控矿构造展布近于一致,区域上区内遥感异常与化探异常及已知矿点多有套合,因此遥感异常对进一步找矿工作具有指示意义。(2)遥感异常区优选84
地、物、化、遥的各种成矿信息相互之间并非彼此孤立,往往具有一定内在联系。因此,在多元信息综合研究中,只有将各种信息有机地关联起来,才能全面、正确地提取有用信息,剔除与研究对象无关的“干扰”。只有通过多元信息综合评价提取的遥感异常,才能使遥感异常更逼近矿致异常。根据遥感异常分布特征及异常圈定原则,调查区内共圈划了17处遥感异常优选区,其遥感特征、地质背景及圈划依据见表3-10。表3-10遥感异常优选一览表异常区编号优选区面积(km2)遥感异常综合特征验证推荐Y016.6OH-与Fe3+异常呈斑块状连续分布,强弱异常间套合完整,可见明显的强度中心,与北西西向断裂走向一致。异常区出露地层为龚岔群其它大坂组,与化探异常及已知铁矿点吻合优先Y021.25仅见OH-异常斑块状分布于龚岔群其它大坂组地层中,沿北东向断裂带展布,但强度较高,套合较好,与化探异常套合较好一般Y031.62以OH-异常为主,片状分布于龚岔群其它大坂组地层内,强弱异常套合较好,强度中心与断裂构造走向一致一般Y040.68OH-异常呈斑块状分布,三级异常均有出现,且套合完整,与线性构造、环形构造较吻合一般Y051.67以Fe3+异常为主,分布于巴音河群忠什公组-哈吉尔组地层内,沿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交汇处展布,强异常明显,局部有OH-异常叠置,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优先Y066.66Fe3+异常呈斑块状大面积分布于巴音河群忠什公组-哈吉尔组地层内,强弱异常套合好,边部OH-异常呈散斑状与Fe3+异常叠置。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优先Y072.42分布于龚岔群其它大坂组与巴音河群忠什公组-哈吉尔组断裂接触带上,三级Fe3+异常均有分布,套合较好,强度较高,OH-弱异常与其有套合一般Y080.87异常分布于巴音河群忠什公组-哈吉尔组并组地层内,沿近东西向断裂。以Fe3+异常为主,三级异常均有出现,呈斑状分布,强弱套合良好,OH-异常仅见二、三级弱异常零星分布一般Y091.15分布于尕勒得寺组与草地沟组-勒门沟组并组地层中,仅见Fe3+异常,三级均有出现,斑块状分布,相互套合完整,沿北北西向、北东向线性构造交汇处分布一般Y100.50Fe3+异常呈条块状展布于巴音河群忠什公组-哈吉尔组与草地沟组-勒门沟组分界断裂带上,强度中心与断裂一致,强弱异常套合完整,与已知煤矿点分布密切一般Y112.39以二、三OH-异常为主,呈斑状分布于闪长岩体与早奥陶世吾力沟组接触带上,强度中等,分布较为集中,局部见Fe3+弱异常与其套合,局部与化探异常套合较好一般Y121.94Fe3+异常呈斑块状分布于郡子河群大加连组-切尔玛沟组与巴音河群草地沟组-勒门沟组不整合接触带上,Fe3+异常连续性好,套合较完整,局部见OH-异常与其叠置,有明显的强度中心,与化探异常及环形构造分布较吻合优先Y132.33两类异常均有出现,斑块状北东向沿断裂展布于郡子河群大加连组-切尔玛沟组地层中,三级异常分布集中,套合好,强度较高,线性构造较发育,局部与化探异常较吻合优先Y141.94以OH-异常为主,呈条块状分布于郡子河群江河组-下环仓组与大加连组-切尔玛沟组地层接触带上。强弱异常叠置,强度较高,Fe3+异常与其有套合,北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构造交汇处异常较强一般Y152.33异常分布于默勒群阿塔寺组地层中。仅见二、三级OH-异常呈斑块状断续分布,局部套合较好,与环形构造套合较好一般Y161.04以OH-异常斑状展布于默勒群尕勒得寺组地层内,以第三级异常为主,二级异常叠置其中,强度中等,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一般Y174.78OH-与Fe3+异常均有分布,呈北西西向沿郡子河群大加连组-切尔玛沟组并组与默勒群尕勒得寺组断裂接触带展布,两类异常断续且局部集中,强弱异常间套合紧密,有明显的强度中心,异常分布与北西向断裂构造密切优先84
第四章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第一节技术路线以地球科学的活动论、系统论和阶段论为指导思想,采用比较构造学的方法和大地构造相、岩石-构造组合、生物古地理、构造物理学、构造化学等综合地质学方法,结合区域地质作用变现特征,坚持以面为主、点面结合,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地区重点突破,将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遥感解译相互融合,以综合调查手段查明图区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及区域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区域成矿远景。坚持分阶段、分区部署和遵循点线面结合、重点突破,兼顾一般,以宏观为主,宏微观结合的部署原则,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按照中国地调局《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以沉积岩区、火山岩区、变质岩区、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为指导,参照其它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以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为最终目标,根据地质复杂程度和研究程度的不同,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要有所侧重和区别,不平均使用工作量。在充分收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广泛采用RS、GIS、GPS技术,以构造为纲,采用构造解析及四大岩类1∶5万填图新方法,充分结合前人资料以及最新研究成果,以野外观察为主要手段,客观准确地观察记录野外地质现象。通过野外室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地质观察研究,调查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构造特征、矿产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探讨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史及成矿地质作用。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开展矿点概略性检查和异常查证工作,系统分析成矿建造。第二节地质调查内容一、各岩类区调查(一)地层测区内地层极为发育,从元古代地层到新生代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我们要以现代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为基础,进行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测区地层主要发育有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Qbq)、五个山组(Qbw)、早奥陶世吾力沟组(O1w)、中奥陶世盐池湾组(O2y)、晚奥陶世多索曲组(O3d)、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Sb)、早石炭世臭牛沟组(C1c)、二叠纪巴音河群勒门沟组(P1-2l)、草地沟组(P1-2c)、哈吉尔组(P3h)、忠什公组(P3z)、三叠纪郡子河群下环仓组(T1-2xh)、江河组(P1-2j)、大加连组(T1-2d)、切尔玛沟组(T2q)、默勒群阿塔寺组(T3a)、尕勒得寺组(T3g)早-中侏罗世窑街组(J1-2y)、大西沟组(J1-2d)、早白垩世下沟组(K1x)、渐新世-中新世白杨河组(E3N1b)以及各种成因的第四纪地层。根据测区实际特点,针对不同的地层采取不同工作方法。1、沉积岩区测区沉积岩出露面积较大,约占测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针对测区内复杂发育的沉积岩区,应以现代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古地理学及造山带综合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岩石地层填图方法,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础,开展生物地层、年代地层、事件地层等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84
(1)查明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特征(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基本层序构成(结构、层厚、类型、数量等)、厚度、接触关系、叠覆特征及空间变化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并广泛收集沉积相(沉积构造、古流向资料、遗迹化石、古生态、古环境、古流向),生物相(埋藏特征、丰度及生物遗迹等)等资料。(2)正确建立地层层序,合理划分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结合基本层序的调查方法,在露头调查研究中,除了垂向层序调查外,更主要是对三维沉积实体进行分析和描述。进而划分成因相类型。综合研究各地层单位的接触界面性质,查明测区地层格架和地层序列及其分布特征。(3)对沉积环境、沉积作用进行研究,并与构造环境、盆山耦合进行有机结合的调查,探讨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历史。(4)加强各地层的变形-变质调查。主要调查各组中面理、线理及褶皱、韧(脆)性变形带的特征及发育程度;以便地层划分中根据构造变形样式及构造群落特征,在比较其形成的构造层次的前提下,间接确定各地层单元的相对新老关系。(5)除了填绘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外,还应将与沉积成矿作用或层控成矿作用相关的特殊地质体、含矿层、蚀变带、特殊的化学沉积层(如岩盐层、铁质壳层、结核层等)、透镜体、岩舌、岩楔、滑塌沉积、礁滩沉积等,作为非正式单位填绘在图上。(6)对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等出露面积较大的地层单位,可将其解体、细化。(7)对测区内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部分未分组,其正式填图单位要划分到组。若组的厚度过大,可进一步细分为段。(8)对二叠纪、三叠纪等赋存沉积矿产的岩石地层单位,除初步查明有关矿种的赋存层位及大致产状规模以外,还应注意收集有关沉积成矿作用的资料,为研究有关矿产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9)对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等与热液型矿产有密切关系的地层对其含矿性、构造变形及与岩体的接触关系进行仔细的观测描述,为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依据。(10)调查石炭纪臭牛沟组暗色泥(灰)岩、二叠纪草地沟组暗色灰岩、三叠纪尕勒得寺组暗色泥岩、侏罗纪暗色泥页岩等烃源岩的分布规律以及其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为研究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地质背景提供依据。2、火山岩区测区火山岩地层主要为晚奥陶世多索曲组。采用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查明火山岩的层序及岩石组合,对火山岩进行实测剖面的研究,剖面上系统研究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特征,与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火山岩的原生及次生构造,产状变形特征,从而确定火山喷发韵律及喷发—沉积特点,为建立火山岩填图单位、岩相分析和火山—沉积体系提供依据,系统采集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测年等样品。查明火山岩喷发特征,喷发特征主要通过剖面测制,系统分层,在区分火山岩、沉积岩岩石类型的基础上,进行韵律划分,归并旋回;根据沉积或喷发叠覆及横向变化关系、喷发旋回、喷发韵律、岩浆演化等综合因素,划分出正式与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建立岩石地层序列。恢复火山盆地类型;研究火山作用规律和活动历史。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结合火山岩岩性、岩相资料,研究古火山机构,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3、变质岩区测区内青白口纪地层中麻粒岩等中浅变质岩和片麻岩等深变质岩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地质调查采用构造-地(岩)层—事件或构造-岩石—事件法填图,查明不同变质岩系单元间界面性质、叠置关系及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序次关系。注意调查变质—变形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特征,观察和总结变质带与地层、岩层界线、构造走向线的关系。注意古老变质侵入体,区分正片麻岩和负片麻岩。84
查明变质岩石(包括变质构造岩)的岩石类型、矿物组合、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主要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变形特征,恢复变质岩的原岩建造类型。查明变质作用类型,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时代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查明混合岩化范围、基体与脉体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合岩化结构构造特征,划分不同类型的混合岩化岩石。收集有关变质地质体的变质变形特点以及脉体流变特征,确定混合岩化范围所处的构造环境、构造层次、条件及形成的温压条件。对青白口纪地层根据岩性组合进行岩段级划分。4、第四系测区内第四系较为发育,以岩石地层单位或成因单位为第四系的基本填图单位,在系统建立调查区第四纪地层层序的基础上,开展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查明第四纪不同成因类型或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物岩性、物质成分、沉积构造、厚度、接触关系、岩相纵横变化及空间分布,查明区内各种地貌形态特征和成因类型,探讨其形成时代与发展演化过程。初步研究测区内的冻土带,调查第四系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条件,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调查不同河段河流阶地级次、高程、形成时代,研究河流的侵蚀过程与构造隆升的关系。调查收集滑坡、崩塌堆积、泥石流等灾害地质的资料。(二)侵入岩区内超基性、基性、中酸性侵入岩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约占测区总面积的4%,研究区内有限的侵入岩对解决祁连地区构造演化、成矿条件等重要问题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测区内不同类型岩体进行解体及侵入岩填图单位的划分。2.侵入岩岩石学调查:主要是侵入岩岩石学特征的调查,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流动构造和变形构造)、分类和命名等。系统的收集岩石学资料,特别是能够反映其来源、形成、演化、成岩信息的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3.侵入体的构造调查:主要指作为地质体产出的侵入岩的区域地质特征。包括深成岩体的产状、形态、空间分布、接触关系等内容。应强调的是侵入体的区域地质特征所包括的侵入体与其他地质体相互关系、产出的地质背景等。是反映侵入岩形成演化区域地质构造因素的重要元素。4.岩体组构调查:花岗岩组构反映了岩浆定位或变形过程。主要注意观察包体、叶理、节理及岩体内部、接触带变形组构。区内包体通常为浅源捕虏体、同生包体(混杂包体、混成包体、堆积包体、残浆包体、不混溶包体、冷凝边包体)。调查中要观察描述包体的形态、大小、含量、排列方向、与寄主岩体的关系、成分、成因类型,并在包体发育的地区进行包体测量。5.侵入岩地球动力学研究:指研究岩浆形成演化过程及其冷却剥露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动力学原因及其相互制约关系。它既是对侵入体岩石、区域地质和岩体构造等特征的深化认识和进一步综合,又是分析和恢复造山演化过程中侵入岩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方面,注意收集与以下内容有关的资料:(1)造山带侵入岩时空分布格架及其与造山演化阶段、造山过程研究。(2)侵入岩从其岩浆来源、发生、上升与侵位、冷却剥露全过程关系研究。(3)侵入岩与区域构造关系研究。(4)侵入岩等级体制及构造岩石组合序列划分研究。6.关于造山带构造混杂岩带中位移岩体的研究和填图:这类侵入岩在野外露头上与其他地质体均为断层接触关系(韧性和脆性),外接触带无岩枝、岩脉的穿插,无明显特征的接触变质现象,内接触带无围岩的捕虏体、残留体,包体种类和脉岩以及变质变形均独具特点。本次调查过程中,将对其进行野外填绘、调查与研究。7.造山带演化各阶段侵入岩时间、空间格架的确定。根据侵入岩岩石及区域地质调查,通过侵入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合侵入岩相对年代和综合分析对比等其它地质研究方法,84
查明造山带演化各阶段及造山作用过程中岩浆热事件时间分布特征。为造山带演化及岩浆作用过程提供年代格架依据。8.造山带演化各阶段侵入岩地球动力学分析。在侵入岩岩石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岩体构造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侵入岩地球动力学研究。重点分析其物质来源、发生、上升、侵位到岩体冷却剥露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动力学原因以及制约因素,总结造山带演化不同阶段及造山过程中侵入岩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和特征。9.测区侵入岩(构造)岩石组合序列划分。按照侵入岩类等级体制的理论、方法,以侵入岩地球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建立不同动力学过程、不同演化阶段的等级划分,其方法是:将分布于一定构造岩浆单元,且形成时代相近的岩石单元归并,建立超单元或岩石组合。主要依据是控制侵入岩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过程一致,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紧密共处,构造背景相同,上升侵位过程一致(或相似)等方面。10.总结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分析造山带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研究其相关建造的大地构造属性,并进行区域对比。11.重视该地区高位小侵入体的调查研究工作,探讨其岩浆作用与矿产的成矿关系。(三)火山岩测区内除晚奥陶世多索曲组为一套浅海相火山岩之外,在七大大坂组等地层中仍存在火山岩夹层,对测区火山岩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调查研究:1.查明火山岩厚度、产状、各种接触关系和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重要的地质现象要在图上夸大表示。2.对测区火山岩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稀土、微量)、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搞清其岩石组合、岩浆序列、类型,分析岩浆形成时的源区物质组成及性质、部分熔融程度、岩浆的演化特征。3.在火山岩中的沉积岩夹层中寻找化石,为地层时代划分对比提供依据,在无化石的情况下,应采集同位素年龄样品确定其喷发时代。4.通过火山岩物质成分的研究,分析火山岩所处大地构造背景,讨论火山岩与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内在联系。5.测区火山岩分布区均有1∶20万化探异常套合,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本次调查中应加强矿化蚀变带的寻找。(四)变质岩测区变质岩研究在前人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变质岩的原岩成分、建造类型及后期变质、变形叠加改造的特点以及与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关系等进行综合调查,重点将聚焦于变质岩建造与变质变形改造的研究方面。1.变质岩填图单元的建立及研究(1)中深-中浅变质地质体对测区出露的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五个山组以及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等中深-中浅变质岩地层,查明不同变质岩系单元间界面性质、叠置关系及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序次关系。具体调查研究内容及工作方法如下:1.变质地质体绝对或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主要工作方法为:对各种类型的不整合、侵入接触关系等原始残余界面的识别,结合同位素测年成果确定其地质年代。2.对不同类型变质地质体原岩建造的准确判别,主要采用方法:进行岩相学研究,查明变质岩石(包括变质构造岩)的岩石类型、矿物组合、矿物成分、结构构造。84
野外地质产状(各类地质体产状形态)等特征的调查,利用主要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变形特征,各类岩矿特征的对比等恢复原岩建造类型。3.以构造解析为先导的工作方法,是变质地层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重要构造界面的识别,构造变形体制及变形序列的分析,韧性剪切带的调查与研究等。4.测区内青白口纪地层中-浅变质-深变质均有不同程度发育,并存在火山岩夹层,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为中-浅变质岩地层,根据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的特征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岩石类型,划分构造-地层单位、(2)浅变质地质体晚古生代沉积地层等低级变质岩在按照沉积岩区工作方法进行工作的同时,要注意调查变质—变形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特征,特别注意变质岩含矿性的观察研究。观察和总结变质带与地层、岩层界线、构造走向线的关系。2.变质作用的调查(1)变质作用特征调查查明变质作用类型,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时代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①对中深变质岩系中不同类型变质作用,利用角闪石、黑云母、石榴石等矿物中一些元素含量计算变质温压条件,同时探讨变质作用动力学背景。其工作方法主要为:进行岩相学研究,确定特征变质矿物类型、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利用电子探针、矿物对等测试手段,查明典型矿物的成分特征和不同时代矿物的成分变化特征,分析研究变质作用过程中矿物成分的演化特征。②华力西期浅变质作用的研究主要依赖于X光衍射、电子微束等先进的分析方法和测试手段,分析层状硅酸盐矿物(伊利石、白云母、绿泥石)成分的微区变化特征、晶格指数和b0值,利用这些测定其温压值等。(2)变质作用期次及变质年代的确定①地质方法:利用不同类型变质地质体之间的相互接触关系(如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触关系等)来划分变质作用期次。②同位素测年:在弄清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同位素体系及不同类型变质矿物组合对比确定变质作用期次。③其它方法:利用较明显的间断(包括沉积间断,构造间断,变质作用间断和岩浆作用间断)对变质岩系划分变质作用期次。3.区域变质、变形事件演化序列的调查查明各种构造基本类型、各种构造要素的形态、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对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作出分析,并与变质作用期次进行配套研究。测区变质地质体中脉岩极为发育,查明其矿物组合、组构、地球化学特点、变形特征及其与围岩的关系,作为野外划分变质、变形期次、阶段的重要依据。采集变质岩石样品,进行变质作用矿物对温压计研究。确定变质、变形序列及其相应的变质带形成的时空变化关系。建立变质岩层构造叠置序列,研究其新老关系和岩石单位的热动力事件演化序列等。测区内青白口纪、志留纪等地层中存在多处热液矿(化)点,调查研究各类变质岩内的含矿地质体、含矿建造及矿产在变质岩中的分布规律,变质岩石、变质带、变质相对矿床、矿化的控制作用,探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在综合上述各类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有关变质地质体和构造变形相或构造层次,拟定变质事件序列,结合相关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特点,探讨其大地构造环境,建立区域变质、变形事件演化序列。(五)冻土84
测区位于祁连山冻土区内,其填图内容如下:①基础地质及沉积盆地形态盆地的空间分布及盆山耦合格局及地貌特征,分析盆地的三维形态及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的冲填序列;盆地沉积物的构造变形、构造样式及控盆构造的性质及特征;盆地物质来源及物源区特征;盆地形成的主导地质作用及盆地的形成及演化。②地貌包括地形地貌及冰缘地貌,其中冰缘地貌类型主要有地下冰、冰锥、冻胀丘、冻拔石、冻融泥流、鱼鳞状草皮、冻胀草丘和多边形地面等,其形成和发展受地形特征和水文条件的控制。③冻土涉及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其中多年冻土可划分为片状多年冻土、岛状多年冻土、不连续多年冻土、连续多年冻土等,是气候和地质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不同尺度的地质地理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气候,决定着多年冻土的形成、演替和分布。④热融现象冰缘地区因热力条件改变,使地下冰局部融化,形成洞穴、地表沉陷和塌落等现象。⑤水资源调查包括地表水、泉(上升泉及下降泉、构造泉)及地下水(裂隙水、冻结层上水、冻结层下水及孔隙水)等。⑥第四系堆积物对冰碛物、冰水沉积物,风积物,冲积物、洪积物及冲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及残坡积物等,以及全新世、更新世等时代进行详细划分。⑦新生代构造涉及断层及活动断层的特征。二、地质构造调查为了客观合理的反映测区构造地质面貌,本次数字区调构造地质调查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活动论、板块构造理论结合大地构造相为指导,利用现代计算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注重前人地质资料的充分利用和二次开发,对测区不同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结构、变质、变形特征进行综合解剖,尤其是主要边界构造的性质与极性的调查研究,查明造山带的基本组成,三维(时间、空间、物质)结构,有限恢复古洋陆格局,以时间为主线,地质事件的物质响应为研究对象,综合运作地、物、化、遥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方法和手段,重塑测区构造演化史。为配合以上指导思想的实现,在地质调查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收集构造地质资料。1.测区各类构造形迹的调查构造形迹调查是构造研究最重要的方面,研究方法采用构造解析法,从分解和组合两方面对地质构造进行研究,区分褶皱、断裂、面理和线理的性质、期次,建立不同期次构造组合关系,重塑调查区的构造变形史。在进行路线构造地质调查中,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调查:(1)褶皱构造的调查:褶皱构造是各类地层区弱变形域的主要构造表现形式,对其调查内容包括:调查褶皱的形态、产状与规模,查明其几何特征,划分不同褶皱类型,研究其形成机制;调查组成褶皱核部及翼部的地层;注意次级褶皱与大型褶皱的关系以及褶皱被断裂或者侵入体破坏的情况;确定褶皱形成时代。在华力西构造层及其以后各构造层的岩石地层中,研究褶皱构造要特别注意褶皱的轴面倾向、褶皱的紧闭程度及其空间上的变化、与断裂构造组合的配置关系,伴生的轴面劈理、线理等,对前华力西构造层中的褶皱,除进行形态及位态特征的调查外,注意分析是层褶还是片褶,是背向斜还是背向形。分析不对称褶皱控制条件是区域剪切作用还是区域褶皱作用。84
(2)断裂构造的调查:断裂构造是测区最主要的构造形式,其发育层次、性质、程度和序次不同,在不同单元发育特点也不同,断裂构造是引起地(岩)层混杂、造山带形成的主因,在调查时要重视断裂性质、形成时代、组合特征的研究。具体调查内容如下:调查断裂的产状、规模、性质及空间展布特征,注意收集两盘岩性、标志物位移距离与错动方向资料;注意收集断裂与褶皱、节理的关系资料,收集与断裂有关的次生构造(如拖曳褶皱、羽状节理等)。必要时应选择有利地段对节理进行统计,绘制玫瑰花图、极点图、等密图和直方图来研究节理的产状趋势和节理的频度,推断断裂形成的动力学机制;调查断裂活动性质,包括断层泥、玻化岩和碎裂岩类特征,查明断裂多期性质及形成机制;调查断裂的相互切割关系及形成次序,确定主要断裂的形成时代。(3)韧性剪切带的调查:韧性剪切带在中-南祁连造山带,是一种较重要的构造形迹,调查中应注意收集运动指向标志、构造层次及多期活动特征证据,进而分析其形成机制、变形环境及运动学特征等。对典型的构造岩应采集定向标本或岩组分析样,进行显微域或超显微域的构造研究。对不同时代、不同构造层次的构造岩进行变形变质关系的研究,并利用各种变质温压测试方法确定变质构造岩变质温压条件。(4)构造组合与时序关系分析:构造的发育不是孤立存在的,有其特定的构造组合,在进行点上构造内容观察的同时,把握构造的总体格局。对构造序列关系分析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相互之间的宏观及微观交切叠加关系;二是与地层之间的交切覆盖关系;三是构造变形相的配套关系。2.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沉积盆地的调查测区位于中生代-新生代多期活动的复合盆地。对其研究主要包括盆地形成的机理及大地构造背景,充填序列,沉积体系,不同时期盆地性质及类型的演变模式等。其具体研究方法归纳如下:(1)对测区及邻区地质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和综合,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出盆地演化模式,并与国内外一些典型的盆地进行初步比较。(2)沉积盆地的地层学研究包括岩石地层学(建立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事件地层等,必要时可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其中事件地层是盆地地球动力学性质转变的响应,也是地内力和地外力作用的耦合产物。(3)沉积学研究,涉及沉积相分析、沉积体系、层面构造、岩相古地理、古水流及物源类型、堆积体几何形态、相转换面等。(4)控盆构造的研究,调查控盆构造的性质及特征,分析盆-山构造组合样式,探讨盆-山耦合的动力学特征与机制。(5)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盆地的构造属性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而建立盆地发展模式及盆—山耦合关系。3.拉鸡山构造带属性的研究疏勒南山-拉鸡山构造带从测区中部经过,因此应侧重研究拉鸡山构造带属性,主要对测区内基性-超基性岩以及奥陶纪地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主要对各填图单元进行物态、相态调查,并注意在碳酸盐岩中寻找化石,在硅质岩、泥质岩中取微古样,查明其古构造背景,确定其大地构造属性。其次,对各岩性单元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其中的变形特征进行调查,进而为确定造山带的类型提供证据。4.构造年代学研究在构造变形序次及构造变形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对测区主要构造变形期进行年代约束。所选用的构造岩测年矿物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要高于所测的构造岩形成时的环境变质温度,并进行测年矿物的成因分析,以确定测年矿物与变形之间存在成因联系。对韧性域的构造岩可选用变质锆石U-Pb法,单矿物Ar-Ar法;脆性层次的变形年代将选用断层泥进行光释光、热释光年龄测定;也可利用受断裂控制的侵入体及变质年龄约束构造变形过程。5.区域构造格架的建立和造山带演化过程的探讨84
造山带裂解与拼合的过程,是沉积、岩石、构造等多种地质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充分利用相关学科取得的新进展,特别是地层、古生物、同位素年代学方面的进展,建立区域构造变形序列和构造格架,研究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及演化序列。运用大地构造相理论,结合造山带地质演化特征划分大地构造相,综合构造运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生物区系、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运动学、动力学机制进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探讨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的关系,探讨造山带的演化过程。三、矿产地质调查调查区横跨中祁连铜、金、钨、稀有成矿带与南祁连钨、锡、金、铜成矿带,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开展矿点概略性检查和异常查证。其主要调查内容如下:1.对有找矿意义的已知矿(化)点、含矿地质体、蚀变带、矿化带要进行概略检查。对各类自然露头、已有勘查工程进行详细观察,系统编录和采样。了解矿(化)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围岩蚀变、成因类型以及矿石的类型、结构和组份等。通过区域追索调查,初步查明矿化(体)的地表分布范围,分析成矿地质背景,指导区域找矿。2.对新发现的矿(化)点、含矿地质体、蚀变带、矿化带和其它重要找矿线索都应进行概略检查。概略检查阶段一般要填制1:10000地质矿产草图,初步查明矿化地质体的分布特征,了解含矿标志层、控矿构造、蚀变带、矿化带,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化)体(层)的矿物组成、有益组份及含量等。必要时应布署少量地球化学剖面,对矿(化)体进行连续采样,了解矿石的类型、结构和组份以及矿(化)体的变化特征。3.结合区域矿产地质背景研究,充分考虑地球化学景观、地球化学背景、异常化学组合、异常空间结构等因素或物性的前提下,对区内已有的物、化探异常进行评述和筛选,优选出需要查证的成矿有利区段(带)或异常进行查证。4.在查证的物、化探异常区内,填制1:10000地质草图,调查矿化地质体、含矿标志层、控矿构造、蚀变带、矿化带,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化)体(层)的矿物组成、有益组份及含量等。分析异常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初步查明引起异常的原因。5.研究各种可能的区域控矿因素与区域成矿信息(矿床、矿点、矿化点、化探异常和重砂异常等)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关关系,确定各种区域控矿因素与成矿作用的密切程度,利用数字填图系统提供的平台对地层、岩浆、构造等区域控矿因素与成矿作用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成矿规律认识。6.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要重点研究与调查区处于同一成矿带上的中小型矿床的成矿模式。采用类比法,在调查区内筛选出调查区已有的中小型典型矿床,在了解其成矿特征的基础上,在有该类成矿背景的地段加强找矿。四、遥感地质解译遥感地质解译主要内容包括:解译各时代岩石地层岩性、侵入岩、火山岩、断裂构造、褶皱构造,重点解译与成矿、控矿、导矿、容矿作用相关的断裂构造信息;与中酸性花岗岩类侵入体、火山构造与火山通道等相关的环形信息;与赋矿地层、含矿岩性相关的地层岩石单元信息;可能与各种围岩蚀变相关的色调异常;以及几组断裂交汇、切割、复合、归并等所造成的构造岩块之交切部位,如菱形格子状构造的锐角部位、挤压扁豆体之角部、菱环构造之锐角部、环线构造切割部分等。五、侧重解决的地质矿产问题为更好的完成本次调查工作,做到重点明确、有的放矢。84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结合测区实际地质情况,本着重点问题重点解决的原则,厘定出以下侧重解决的地质问题:1.调查研究测区沉积地层层序特征、沉积构造、岩相特征,研究盆地充填序列、沉积物质来源、水动力学特点、探讨盆地的古构造沉积背景。查明地层的含矿性,总结分析区域成矿控矿因素。2.解体木里南部复式岩基,建立花岗岩构造岩浆序列,总结区内不同构造阶段侵入岩的形成、演化规律及其与造山过程的配套关系,探讨不同构造岩浆旋回侵入岩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构造动力学背景。重点研究测区内小岩株、岩脉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3.区内已知矿床、矿(化)点较多,调查分析各矿(化)点控矿因素,了解矿床(点)形成的地质条件、矿化特征,确定找矿标志,圈定有利成矿地段,寻找和发现可供勘查评价的矿产地。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成矿规律,指出进一步找矿方向。加强测区高位小侵入体的调查研究工作,并探讨其岩浆作用与钨、金等矿产的成矿关系4.调查测区不同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结构、变质、变形特征。调查主要边界构造的性质与极性。查明造山带的基本组成,三维(时间、空间、物质)结构,重建区内构造格架,通过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变质变形及盆山耦合关系研究,反演区域地质演化历史。调查研究区内铁、铜、钴等金属矿产含矿层位与构造的关系,为区域资源评价提供基础资料。5、调查研究测区出露的奥陶系及与之同带分布的镁铁-超镁铁质岩,确定其大地构造属性,重新划分。6、调查研究测区内中生代-新生代沉积岩系中灰岩、泥页岩等烃源岩的特征及分布规律。7、详细划分测区内第四系。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工作精度一、区域地质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㈠地层1.岩石地层根据测区地层特点,将测区地层分为正常岩石地层、火山岩地层和变质岩地层。针对不同的地层采用不同工作方法。对沉积岩岩石地层采用岩石地层填图法,对火山岩岩石地层采用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对变质岩岩石地层采用构造-地(岩)层-事件法填图,填图单位为岩群、岩组及岩段,组级单位为基本填图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对各地层岩石组合、岩性特征应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尽量划分到段级地层单位。采用实测地层剖面和路线地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具体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如下:(1)实测地层剖面实测地层剖面主要为划分地层单元,建立地层层序,确定地质年代及填图单元,为野外填图创造必要条件。剖面应尽量选择在露头较好,层序完整,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丰富,岩性组合和厚度在区内具有代表性,交通较方便,易于到达的地段。1∶5万区调工作要求,单幅图中各填图单元至少有1-2条代表性实测剖面控制。剖面的起点、终点位置和剖面穿越的地质界线,要严格采用GPS定位,准确地标绘在地形图上,比例尺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采用1∶2000比例尺。系统调查地层的岩石结构、构造、组构特征、层理构造、单层厚度、岩性组合、古流方向、物源供给方向及各种原生沉积构造。逐层寻找和采集大化石,按要求采集有关微体化石样品,系统采集岩矿、岩组、岩石、地球化学样品,必要时采集粒度分析等样品。(2)路线地质调查①路线地质调查的任务84
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及分布、相互关系和变化,填制地质图。对调查区的沉积岩分布区采用垂直构造线连续穿越法为主,重要地段辅以追索路线,路线布置必须控制所有地质体、构造线。凡填图单元的地质界线、褶皱轴、断裂、破碎带、矿化带及蚀变带均要有地质点控制。对于长路线密度一般为0.5-0.8km,对重点工作区段加密布置路线。路线地质调查基本内容:查明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层序、地层结构、标志层、异常沉积(事件层、凝缩层等)与不整合界线分布的横向变化;在可能含化石地层中寻找化石,在大化石罕见的地段,可在含碳质、泥质、钙质较高的岩层中采集微体古生物孢粉、牙行刺等;有小型褶皱时,应测量其要素。对断层要收集断层性质、断层位移特征、方向、距离和断层面产状。对与矿化有关的地层调查矿化带的规模、形态、产出层位、蚀变类型及矿化与地层的关系。②地质路线记录必须客观反映所观察的地质现象,以完整、简洁、准确为宜。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要素为原则。对典型的地质现象要照相、素描。除表示各种填图单元、地质界线、构造要素、地质点和路线外,对分布范围有限、厚度很薄的标志层也应表示。2.第四纪地层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DD2006-XX)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试行版)中地质路线调查方法与精度要求,根据测区特点,第四纪采取放稀路线间距,对出露的第四纪重点地段如(陡坎、阶地等)作详细的工作。对大面积出露的冲洪积、冰川堆积物路线采取以穿越路线为主,适当辅以追索路线控制地质体及其间的重要接触关系或重要构造部位。对路线线距和点距不作机械的规定,但要求点、线控制应形成一定的网络格架,有效控制各类地质体。对出露的能够反映出第四纪地质体种类、物质成分、厚度、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和分布范围的陡坎、阶地重点作详细的工作。研究第四纪地质体与地貌类型的关系,根据物质成分及其所处的地貌部位划分填图单位,建立堆积层序;调查第四系可能赋存的矿产、古风化壳、古土壤和古文化层;研究各类第四纪地质体形成时期及其与年代地层的对应关系;研究对工程有利和不利的第四纪地质体堆积物、地貌、新构造运动和现代动力作用。对第四纪和现代气候敏感带,不同气候-生物组合交界带、地壳活动带、外动力高强度作用带(河流与边坡)、人为活动强烈频繁地带的第四纪地质体堆积区都应进行重点综合调查。在剖面上要详细分层,逐层描述并系统采集各类样品,如孢粉样、微古化石样、地球化学样、热释光、光释光、电子自旋共振、C14等同位素年龄测试样品。地质剖面测制精度要求:剖面线位置选择,要注意露头的连续性,剖面线上的露头应大于60%,顶底齐全,接触关系清楚。在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规定第四系地质剖面测制的比例尺分为两种情况:(1)厚度巨大的粗碎屑沉积,比例尺一般控制在1∶5000以内。(2)厚度较小的细碎屑沉积,比例尺一般控制在1∶500以内。实测剖面图和柱状图制作:第四纪堆积物如为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可只制作柱状图。㈡侵入岩1.工作方法对侵入岩主要采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岩浆动力学方法,揭示侵入体的生成顺序、侵位时代和空间分布规律,建立相应的等级体制,划分构造一岩浆旋回。探讨其成因、就位机制、成岩构造环境。研究岩浆活动与构造、变质、成矿作用的关系。花岗岩分布区主要依据《花岗岩类区l∶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进行填图和研究。分类命名采用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IUGS)对岩石进行分类及命名,根据测区实际,具体方法为:(1)侵入岩深成岩体解体与岩石单元建立。按照《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试行版)中侵入体填图采用反映岩浆演化时限特点的“实际地质时代”加反映岩浆侵入实体的“岩性”84
表示,即“岩性+时代”的填图单位代号。通过对岩体岩石成分、结构等特征及其相互接触关系的调查,填绘侵入体并解体深成岩体。(2)通过地质填图和地质路线观测,对深成岩基进行解体,对前人确定的侵入岩进行认真认定和修正,并发现和圈定新的侵入体,合理划分岩性单元,在查明岩体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接触关系、岩体组构及围岩应变等特征的基础上,尽可能解体出不同的侵入体,查清不同侵入体之间相互接触关系类型(涌动、脉动、超动),确定先后侵入顺序。注意对西沟浆混花岗岩的调查与研究,配合地球化学资料、岩浆物理学研究进行岩浆动力学探讨。侵入体的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地质特征:侵入体形态、大小、产状、侵入地层、接触关系、接触面类型、所处构造部位、受控因素。②岩石特征:颜色、粒度变化、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共生组合等,并观察侵入体不同部位的变化情况。③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系统采集各类测试样品。④岩体中捕虏体、残留体及深源岩石包体(成分、形态、分布、含量等)。⑤时代特征:根据侵入地层,上覆地层及不同单元的相互关系确定相对时代和先后序次,采集同位素年龄样品,确定其侵位时代。⑥在综合研究测区不同类型侵入体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侵入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建立区域岩浆演化旋回或序列,探讨岩浆活动演化历史。(3)测区侵入岩成因、类型复杂多样,地质背景错综复杂。针对这一特点,结合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应用造山带填图的新理论、新方法,全面收集和充分研究、分析前人地质资料,结合野外实际踏勘,对有成因联系的侵入体,以同源岩浆演化理论为指导,结合岩石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包体、专属性岩脉以及变质变形特点和相互关系等特征,进行单元的划分与归并。(4)重视侵入岩接触带的研究:确定接触关系类型,侵入接触面产状。观察外接触带围岩蚀变类型,发育程度,划分蚀变带。内接触带同化混杂特征,原生、次生构造。(5)重视高位小侵入体的研究,研究其与钨、金等矿产的关系,对新发现的矿(化)点,采集光片、薄片、定量光谱及化学分析样品等。(6)通过地质路线和野外填图,圈定和标绘各类脉岩。查明脉岩的形状、产状、规模、岩石类型和含矿性。注意岩脉的分布,产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区分区域性岩脉和专属性岩脉。观察专属性岩脉与相应的侵入岩(单元)在空间展布和物质成分方面的依存关系。注意不同类型,不同方向岩脉之间的相互穿插关系,划分岩脉的期次。区内脉岩时代尚缺乏足够的依据,本次工作中对重要脉岩将采集一定数量的年龄样品进行时代研究。(7)侵入体形成时代的调查:测区岩浆活动强烈,本次工作中应在不同侵入体中有目的、有重点地采集U-Pb法同位素年龄样,加强侵入体形成时代的研究。(8)加强侵入体就位机制的研究,花岗岩与区域构造的关系研究。研究花岗岩构造岩浆序列与造山过程的配套关系。探讨不同构造岩浆旋回侵入岩形成的动力学机制。(9)综合研究:对当日、数日、基站等不同周期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整理并在数字野外工作手图的基础上编制侵入岩综合工作图(1∶5万),边调查、边整理、边编图,对于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使资料系统化、条理化,逐步摸清测区侵入岩时空分布规律及岩浆演化特征。2.精度要求(1)剖面研究测区侵入岩剖面的测制应在全面、系统地收集研究区已有的各类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并在基本填图单位初步厘定的前提下进行,测区岩浆活动经历了从加里东期-燕山期不同阶段多个造山旋回,不同成因类型的侵入体间相互关系、侵位顺序、侵入时代84
均表现不同,所以在总体控制各填图单位主要特征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比例尺,选择岩石类型丰富、接触关系清楚、岩体组构发育、露头较好的地段对剖面详细研究。每个填图单位至少有1-2条实测剖面控制,原则上各造山旋回不同阶段的侵入体、空间群居性较好的必须要有剖面控制。(2)路线布置测区侵入岩路线布置原则以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对于侵入体出露较多的区段要适当加密路线,并有选择性地布置追索路线,对于特殊的侵入体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点研究,避免全面开花,无侧重点,侵入体及其内部特征比较单一的地区可适当放稀,每一个侵入体都应有点、线控制。总体上每个侵入体必须有一条野外地质观察路线控制。对冰川及碎石流分布区尽可能利用影像资料进行遥感解译。(3)样品采集样品工作直接关系到图幅成果质量的好坏,也是研究侵入岩的关键环节。因此,无论野外采样,还是室内测试鉴定都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本次填图工作中所有解体出的侵入体均要有1个以上标本控制,而且对规模较大的侵入体必须采集2个以上的薄片,对于每个不同类型的侵入岩必须采取1-3个硅酸盐和稀土元素样品,对具有特殊动力学意义的侵入体,采集同位素测年样品。同位素测年采用单颗粒锆石U-Pb法,变质侵入体采用Rb-Sr等时线法,同时采集部分电子探针样,分析不同岩体的矿物化学特征。独立侵入体原则上要有同位素测年样品控制。对于矿化岩体均要采集薄片、微量元素(全定量)及化学样等样品,特殊样品的采集据其解决地质问题的出发点而有效地进行。㈢火山岩对多索曲组火山岩采用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并加以主干路线,实测剖面查明层序及岩石组合,系统研究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特征,与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其沉积构造。研究相间沉积岩的岩石组合及生物特征,采集同位素年龄样确定时代。㈣变质岩1.在变质岩发育地带,应布置变质岩专项调查路线,进行必要的追索路线,对各种类型原始残余界面及混合岩化范围等应有一定数量的点控制。2.测制变质岩剖面应在全面系统地收集各类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配合相关的地层、岩石剖面同步进行,尽力在变质原始接触关系较清楚的地段、变质程度强烈、变形构造发育及韧性剪切带发育地段测制剖面(特殊情况可分段测制剖面),原则要求各时代不同期次的变质岩、空间展布较好、岩性出露较齐全的变质地质体必须有剖面控制。3.路线观察及剖面测制中应对各类变质要素及参数进行准确测量,配合必要的照相、素描描述其特征。对各时代变质岩视具体情况采集必要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化学及同位素测年样品,对中深变质的片麻岩区及韧性剪切带均应采集定向薄片及相关的温压样品。㈤冻土区主要工作涉及第四纪冻土区带,总体工作原则是野外工作与室内工作相结合,地面调查与剖面调查相结合,重点调查内容与一般调查内容相结合,现场测试与取样、室内测试相结合,3S技术与常规调查方法相结合,确保工作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质量。1.基础地质调查充分收集以往研究区内的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地质等资料,采用填图—研究的工作程序,通过填研结合,针对性、有目的的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多学科、多方法综合研究,以提高工作效率及高科技含量。2.第四纪地质及地貌研究方法84
地貌成因类型众多,有冰缘地貌、流水地貌、湖泊地貌、风成地貌以及人工地貌等。其中冰缘地貌类型主要有地下冰、冰锥、冻胀丘、冰楔、冻融泥流、鱼鳞状草皮、冻胀草丘和多边形地面等。①地貌类型主要工作区在河谷区及盆地区,按观测线路及观测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地研究,观测路线一般控制在30-50km/100km2,观测点控制在25-40个/100km2,选择多年冻土区为重点解剖区,适当加密观测点进行详细研究。②充分利用遥感、化探等技术手段,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及样品取样,补充和完善第四纪地质工作,边工作边总结经验,并为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及意见,确保在冻土区带高效找矿探索出一些实际经验。③实测剖面:天然气水合物一般赋存在多年冻土区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冻土区带进行剖面实测,且重点部署在中晚更新世冰碛堆积物及冰水堆积物的地层,寻求高分辨率的剖面。测制剖面时重点对岩性、融冻构造、多年冻土层顶界等进行详细描述,并采集各种分析样品,对重要地质现象及构造进行现场素描及拍照。④测试:在多年冻土层顶面进行取样,并测试有机物含量及天然气水合物的含量。⑤取样及样品测试:在路线地质调查及实测剖面的过程中进行取样,取样包括孢粉、粘土矿物、古地磁、介形虫、有机质及天然气水合物分析样等。剖面取样:在更新世剖面中取孢粉、介形虫、有机质及天然气水合物分析样等。并在出露完好的中晚更新世及全新世剖面中取孢粉、碳氧同位素及14C等样品。路线取样:在路线中具有典型冻土地段,可取孢粉、粘土矿物、古地磁、介形虫、有机质及天然气水合物等分析样。⑥在研究区进行多年冻土、季节性冻土区带划分的数据收集,室内,应用遥感图像绘制研究区的多年冻土区及季节性冻土区带的划分,有条件可进一步分析深部油气藏的分布。⑦在研究区收集地貌形态参数,包括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坡度及规模形态,并对地面侵蚀程度及微地貌进行详细描述,为进一步分析天然气水合物的物源及控盆构造提供基础依据。⑧通过路线及观测点划分地质界线,系统建立第四纪地层及地层序列,为研究晚更新世及全新世沉积环境及成矿环境提供依据。3.断裂调查断裂及活动断裂对第四系沉积物中冻土分布及蕴藏天然气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利用遥感图像解译及对研究区地层的详细观测,判别线性构造。如有断裂构造可适当加密观测点,必要时进行大比例尺剖面测制,并对断层裂隙内充填物进行系统采样。㈥构造1.一般构造观测在野外填图路线中进行,其精度要求见设计相关部分。对所有构造形迹(断裂、褶皱等)均应有点、线控制。2.构造复杂地段或重要的构造部位应布置一定数量的构造专项调查路线和加密路线,并加大追索路线的投入。3.路线观察中应对各类构造要素及参数进行准确测量,并配合照相、素描,描述其形态特征,构造要素及参数的观察与测量,尽可能在三维空间配套进行,主要韧性剪切带要采集定向薄片,重要韧性断层应采集温压样及同位素测年样等。4.一个图幅范围内一般至少应有一条以上贯穿全区的控制性地质构造剖面,系统全面地反映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剖面尽可能完整地横切整个构造单元或构造带,如条件不允许,可采用分段连续的办法弥补。精度视构造复杂程度而定(一般为1∶2000-1∶5000),个别地段可加大至1∶500,如主要边界断裂带、重点解剖带。5.剖面上对各种地质构造要素、构造形迹、构造叠加改造和交切关系均应详实记录,并附必要的素描和照片。84
各种产状要素和所需参数齐全,判别运动学特征的现象和必要的数据清楚,所述现象定性基本准确。必要时在剖面上需进行地质构造野外统计测量,测量数据必须系统完整,具有代表性和客观性,其属性和期次关系清楚。对重要接触关系,均应有专门的控制点,记录内容应包括界面产状、性质、界面特征,界面上下地层的岩性、产状、变质变形差异。其时代应有资料依据。附必要的素描图或照片,采集必要的标本。对区域性的断裂带和韧性剪切带,必须有较系统的构造岩标本、定向标本、岩组分析样等。㈦地质体填绘对于长度大于100m,宽度大于10m的地质体在地质图上都应反映;对于长度小于100m,宽度小于10m,但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应在图上放大表示。各类地质体应在野外直接填绘在手图上,实地勾绘,在室内及时连图。野外地质观察的资料应在当日整理完成,所有样品、标本要整理、登记清楚,保存完好,达到送样要求。地质图上只标定直径大于100m的闭合地质体,对宽度大于50m、长度大于250m的线状地质体(如标志层、化石层、含矿层、岩脉、透镜体等);长度大于250m的断层、褶皱构造均应表示。但对小于上述规模,但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体、控矿层、含矿层和找矿标志以及其它特殊地质现象,可用相应的符号、花纹夸大或归并表示。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及其它矿化地质体,厚度无论大小,均应在图上表示。基岩区面积小于0.5km2和沟谷中宽度小于100m的第四纪堆积物,图上不予表示,按基岩填绘。㈧填图单位沉积岩的填图单位以组为基本填图单位,必要时可划分到段。对具有特殊标志、形态、成因或某种有经济、实用意义的岩石单位,如局部性的标志层、特殊的岩层、透镜体、岩舌、岩楔、含矿(或具有某种经济意义的)层、特征明显的化石富集层等,作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填绘在图上。侵入岩按侵入体为基本的填图单位,尤其要注意对成矿有利的侵入体的划分,对岩相带、蚀变带等表示在图上。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一般按地层学方法划分到组,必要时可划分到段。脉岩按非正式填图单位进行填绘。第四纪地层根据成因类型和时代划分地层填图单位。㈨样品采集样品的采集工作对整个图幅成果质量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样品采集按测区地质体的复杂程度进行有效的样品控制,且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对重要地质体及矿(化)点、矿化线索按拣块法、刻线法进行加密采取化学样。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选定测试项目,以满足需要为前提,常规样品的采集原则上一般放在剖面上,在地质剖面上要加强薄片的采集,稀土、微量元素、硅酸盐、化学样、同位素等样品均要送交经过国家质量认证,单位拥有先进测试仪器和手段,测试质量高的权威机构进行测试鉴定。在测制地层剖面的同时要采集一定数量的薄片标本、陈列标本、微体化石样品、沉积相标本及其相关的同位素测年和其它的测年样(化石缺乏段)等,在地质路线中采集必要的微体化石样品和与矿化有关的样品。每个侵入体要采集1个以上岩矿标本和基岩光谱样品;每个单元采取1-3个硅酸岩和稀土元素样品;每个组合及超单元(包括独立单元)要有1-2个同位素年龄样品控制及相应的Nd、Sr、Pb、S、O、H等同位素示踪样品。对不同时代、不同层位或相同层位不同地段的火山岩,系统采取各类样品,包括岩石矿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等样品。各类样品采集具有代表性并配套。84
变质岩研究中系统采集各类变质岩样品,包括岩石薄片,微量元素全定量,稀土元素,硅酸盐全分析,Ar-Ar同位素年龄样、定向标本、电子探针、矿物对温度计、bo值分析等。取样要有目的性和代表性。新生代沉积岩系中进行微体动、植物化石系统采集,对新生代沉积岩系通过电子自旋共振、C14进行测年,对图区内分布较广泛的沼泽堆积进行总有机碳、干酪根分离、干酪根镜检系统采样。对图区内的烃源岩进行总有机碳、干酪根分离、干酪根镜检系统采样。样品采集按测区地质体的复杂程度进行有效的样品控制,且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对重要地质体及矿(化)点、矿化线索按拣块法、刻槽法进行加密取样,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选定测试项目,以满足需要为前提,常规样品的采集原则上一般放在剖面上。二、矿产工作方法与精度要求㈠地质找矿路线工作部署原则是以路线地质矿产调查为主,具体路线布置以穿越路线为主,辅以追索路线。工作中要充分利用遥感解译成果、各类异常分布来布置路线,路线调查的重点是了解该类地质体的含矿性和成矿地质背景,系统收集各类矿化信息,调查含矿岩系的地质特征。路线间距一般控制在500m左右。但视地质体的含矿特征,灵活掌握路线的疏密程度,以发现和不漏掉任何矿化信息为原则。在对地质体组成复杂、构造变形较强、化探异常显著、成矿地质条件好的地区,加强主干地质找矿路线的布控与精细调查,路线间距控制在300-500m左右。对重要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应布置追索路线,尽量沿走向进行追索,并定点控制。点距以控制地质矿产填图单位为原则,点距较大时,中间用GPS测制示踪点,以反映观察精度。路线矿产调查:地质调查路线中要重视矿产工作,除要全面观察、记录各种地质现象外,还要对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信息如蚀变岩、各类脉岩、斑岩、矽卡岩、火山机构、火山岩系中的特殊夹层加强观察记录,并准确标定其位置(必须定地质点),详细记录其岩性特征、产状、厚度及空间分布特征,必要时要并做适当追索观测。发现矿化露头及时进行适当追索,对矿化露头位置、矿化类型、规模、矿化体产状、矿石类型及特征(颜色、风化程度、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品位)等进行详细观测记录并照像(或素描)及系统采样。专门性矿产调查路线以寻找矿化线索或露头为目的,要布置在化探异常集中(元素含量较高)、矿化蚀变发育、成矿条件有利等部位,大致垂直异常长轴、蚀变带走向、控矿构造走向等部署。主要观察控矿构造、蚀变岩石、蚀变类型及分带、交代变质现象及分带、矿化现象及特征等。专门性矿产调查路线的点、线间距以有效控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质信息分布位置为原则灵活确定。点位使用GPS确定;记录格式参照地质路线的要求。㈡1∶20万物化探异常踏勘性检查对1∶20万物化探异常分布区除加密地质调查研究路线外,对规模较大、背景值较高,各异常元素套合较好的综合异常,在分析异常源可能位置的基础上,以踏勘性检查为主体,发现矿化,及时安排工程系统取样,加快评价速度。从区域上祁连地区重要成矿事实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分析,异常源位移相当明显,矿(化)体的位置往往偏离异常浓集中心的上游地区,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分析化探异常的迁移规律,特别注意地形的影响和成矿元素的分散流空间展布特点,从而有效地指导该区的异常踏勘性检查评价工作。㈢矿(化)点检查对地质填图中新发现的矿(化)点要进行概略检查。通过踏勘和追索,合理采集分析岩矿和化学样品,对矿体赋存的地质背景如地层单元、岩石类型、构造类型及性质进行概略了解,对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蚀变特征进行追索观察,对矿石类型、结构、构造进行仔细观察和研究。初步研究其成因类型和成矿远景,编写踏勘小结,并做出是否进一步检查的结论。㈣1∶1万地质草测84
主要布置在异常查证区和重点成矿区,目的在于查明区内地质特征,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等。在明确填图单元、填图路线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底图为1∶5万地形图放大而成,采用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法进行填图。网度采用100×200m的基本网度,GPS定位。对地质体复杂、矿化蚀变发育地段适当加密。㈤1∶1万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1∶1万岩石地球化学剖面主要用于化探异常的找矿远景评价,追索异常源,并用于基础地质矿产研究以解决相关的地质问题。剖面方向要垂直异常体或地层构造线方向,剖面测量采用长剖面法,点距按20-40m进行。剖面样品的采集要有代表性,在每个采样点周围一定范围内,选取5-8处同一岩性的新鲜岩块组成个样品,重量为200-300克,同时将样点位置和编号标注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由于本次调查中剖面测量以异常检查为目的,因此要根据找矿区的特征,布置取样剖面,重视与矿化有关物质的收集,以揭示异常的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㈥槽探主要用于矿(化)体、破碎蚀变带、异常浓集中心的揭露检查和已知矿(化)体的追索控制。以找矿和能稀疏控制矿(化)体的远景为目的。1.探槽质量要求探槽要垂直矿(化)体或蚀变带走向布置,要求槽底平直且宽0.5-0.8m,槽壁坡度小于60°,探槽要揭露到基岩下0.5m。开口宽度1.5-2m,最大深度一般不超过3m。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稀到密的原则顺序施工。施工结束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应立即进行编录、采样。素描图绘制一壁一底,比例尺1∶100;探槽起点、拐点、终点均以木桩标记,并注明方向;文字记录应客观反映真实地质现象,突出矿化及蚀变特征。样品布置在槽壁或槽底,使用刻槽法采集,样槽断面规格一般10×3cm,样长1-1.5m,金矿的样槽断面规格为10×5cm。岩矿鉴定样主要在矿化带上采集,对不同矿石类型应分别采集,主要鉴定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矿石类型、围岩蚀变类型等,采用打块法采集,样品规格一般为9×6×3cm。探槽是揭露地表矿体的主要工程,是找矿工作的关键,因此,项目组对槽探工作要严格把关,要选用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做编录工作,对达不到目的的探槽,编录人员有权拒绝编录,并责令返工。采样时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认真按规范要求取样。2.编录方法原始编录必须在现场进行,要求达到真实、系统、及时、整洁,编录资料收集齐全。①编录人员到现场后,要首先对探槽的地质现象作总体了解,对主要地质现象细心观察,统一认识。②在槽头两端分别钉上有探槽编号的木桩,用皮尺拉好基线,基线靠近素描的一壁,用罗盘测制基线方位与坡度角。③根据基线的坡角及长度,在方格纸上轻轻画上基线,比例尺采用1∶100。④沿基线丈量地形、地质特征(槽壁地形线、分层界线、构造线、样品位置等)。绘图者对槽壁进行素描,并按实际勾绘。⑤槽底地质界线应与槽壁对应。⑥确定分层界线、采样位置、产状测量等工作,文字记录、描述按基线读数为准。⑦对覆盖层要作简要描述,按垂向厚度,对碎屑成分、大小、形状、含量作综合简述,结合地貌条件判断其成因类型(残积、坡积等)。特别是在没有见矿的探槽中注意其中有无矿化转石,若有,应详细记录,以便结合地形特点,提供追索矿化体线索。⑧基岩描述,从基线0m开始,按距离分层地质描述。对主要地质现象要注明具体位置,并做详细描述,要求地质术语用词恰当、准确、精炼,并反复校对,做文图相符。84
⑨其它具体要求按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执行。三、遥感工作方法及应用㈠遥感信息源配置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任务,遥感信息源选用了美国ETM+数据与日本AOLS数据。ETM+多波段数据主要用于蚀变信息提取,同时其全色波段也可作为图像融合以及地质解译辅助数据;AOLS数据主要用于遥感地质解译的较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处理制作。(1)日本AOLS全色、多波段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分别是全色2.55m、多波段10m。本次购置覆盖调查区的AOLS数据共2景:d1000408-012、d1000408-013景,时相均为2010年6月7日,该套AOLS数据噪音低,无云遮盖,仅部分地区有薄雪覆盖,数据质量总体尚可,能满足1∶5万或1∶2.5万比例尺度的遥感地质解译。(2)美国Landsat-7号陆地卫星ETM+数据,与Landsat-5卫星TM数据相比,除包含地面分辨率为30m的1-5和7波段外,增加有空间分辨率达15m的全色波段(ETM+B8),各波段间的相关性也有所降低,选用ETM+数据具有应用方便、灵活,技术手段较为成熟的优势。调查区涉及1景ETM+数据,轨道号132/34,接收时间为2010年3月7日。数据质量总体较佳,少云、雪覆盖,除因数据时相正值植被茂盛季节外,基本无其它干扰。㈡遥感工作程序及质量保证体系在先期收集准备遥感信息源和熟悉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遥感工作分遥感影像制图、遥感地质解译、遥感异常提取三步走,以图像处理优化→概略解译+解译标志初建→野外实地验证+补充修改解译标志→全面详细解译→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解释为解译工作程序。遥感影像制图采用多光谱与高分辨率波段保真融合、无损线性拉伸等增强方式进行,力求增大信息量,增强对各类地质要素的表现力。影像地理匹配采用精度较高的多控制点均匀分布纠正方式。该项工作在项目设计阶段完成。遵循宏观→微观→宏观的原则,采用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可解译程度较高的区域逐渐过渡到低的地区的原则,使用人机交互方式对调查区进行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遥感常规地质解译。前期解译从划分主要地质体、进行框架性解译入手,建立总体概念,继而细化各类地质体,区分不同可解译程度的地段或单元,进行追索性的反复的精细解译。该项工作在设计阶段全面展开,并贯穿于整个地面调查和综合整理阶段。选取成熟的软件和技术手段对调查区进行不同类型遥感蚀变异常的提取和地质解释,同时参照调查区不同类型的已有矿床矿点的光谱统计特征,利用光谱角法进行遥感异常的逐次筛选工作,并对遥感异常区带根据异常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等进行找矿远景分区或解释。该项工作安排在本年度内完成。遥感异常提取和常规地质解译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技术手段,二者均侧重于矿产地质影象学研究,前者提供精确和特定的信息,后者基于知识和智能予以甄别。二者结合起来能够快速高效地对矿产资源进行遥感剖析和评价,减少矿产预测工作的盲点,提高遥感异常的利用水平。解译工作参照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2004-04)、“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万,DZ/T0151-95)”、“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94)”等技术规范,籍以保障项目遥感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最终成果质量。㈢遥感工作技术方法遥感工作侧重于矿产地质影象学研究,借助计算机图像处理和遥感异常提取软件,用专业人员经验性地质构造判译与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手段来尽可能地挖掘调查区各种与矿产有关的信息,给地面找矿工作提供遥感技术手段的最大支持。84
遥感数据处理采用多光谱与高分辨率全色波段融合的方法,以高分辨率的AOLS全色数据或IRS-P6全色数据融合其它多波段数据(特别是近红外波段),得到高分辨率(2.5m或5.8m)1∶2.5万比例尺的国际标准分幅的影像地图,作为地质详细解译和数字填图背景图层之一。图像反差扩展为无损线性增强拉伸。地理匹配采用轨道投影纠正(包括正射投影纠正)后的多控制点多项式运算几何纠正方法进行,单幅图不少于11个控制点对,并且保持控制点均匀分布。地理基准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的1∶5万地形图。设计阶段对ETM+数据进行了处理,已制取分辨率为15m的全区ETM7418融合图像。遥感地质解译在遥感制图的基础上利用人机交互形式进行调查区的地质解译,主要解译内容包括:各时代岩石地层、岩性、侵入岩、火山岩、断裂构造、褶皱构造。重点解译内容有:与成矿、控矿、导矿、容矿作用相关的断裂构造信息,与中酸性花岗岩类侵入体、火山构造与火山通道等相关的环形信息,与赋矿地层、含矿岩性相关的地层岩石单元信息,可能与各种围岩蚀变相关的色调异常,几组断裂的交汇、切割、复合、归并和环线构造的交切、截切等。遥感解译标志依靠解译认识和野外实地验证来建立和逐步完善。遥感地质解译及其成图按1∶5万标准分幅进行。解译过程中对赋矿层、构造关键部位、侵入体边部和影像不够清晰地段(包括有疑点的问题地段)均应进行反复对比解译,尽可能地排除“同物异谱”、“同谱异物”现象对图像判读的困扰。设计阶段已利用ETM7418融合图像做了初步地质解译,以提供工作部署依据,了解主要地质体的分布。遥感地质编图对块状地质体、线性构造、特殊地质体及地质现象(如标志层、火山岩夹层、层理产状等)做全面表示。对主干线性构造(控制主要地质体分布,规模较大的断裂)、一般线性构造(次级断裂或层间断裂等)、小线性构造(小断裂裂隙、破碎蚀变带、岩脉等)分级表示。对环形构造是热源作用形成还是火山活动形成或者是多组断裂围限而成,根据影像判读情况能区分则分类表示。解译图中的全部地质体、地质界线必须从遥感图像中提取。解译精度为:直径大于100m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50m、长度大于250m的线状地质体;长度大于500m的断层;对于有重要指示意义的特征影像,必要时夸大表示。遥感蚀变信息提取采用“去干扰—主成分分析—阈值处理技术”(DPT),提取与含羟基热液蚀变矿物相关的蚀变信息—OH-遥感异常,和含Fe3+矿物相关的铁染遥感异常。据有关实验表明ETM+在蚀变岩提取方面与EO-1等高光谱数据分析结果高度吻合,用于遥感异常快速扫面十分理想。整景ETM+遥感异常信息的提取以Crosta主分量分析为主要方法,辅以比值方法。有条件的地区利用光谱角填图法对获得主分量异常进行筛选。异常提取后尚需进行后处理及阈值处理分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遥感异常的筛选主要采用光谱特征识别、不同类型异常相互验证、光谱角法优选、异常的地质解译识别等多种方法。设计阶段利用139/34整景ETM+数据提取了调查区的遥感异常,但仅仅进行了阈值分级处理,尚未筛选和远景分级。遥感异常的地质解译识别通过遥感异常与传统遥感方法相互比选,择优推荐进行野外检查。通过1∶5万遥感地质解译工作,将成矿有利层位、有利的控矿构造、有利的岩浆体与经过初步筛选的遥感异常结合起来,进一步缩小野外工作的目标区,提高遥感异常的利用水平。所有遥感异常区带,均应根据异常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等进行找矿远景分级。遥感异常图上应标明重点查证的异常区带号、异常号,为矿产检查提供依据。对于有着积极找矿意义的信息,于下一步工作中予以查证。第四节野外原始数据库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初步方案一、野外原始数据库包括地理要素、地质要素两部分。84
㈠地理要素该部分主要包括水系、交通、境界、居民点、地形等高线等地理图层。1.地理部分采用国家出版的1∶10万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野外手图库的数字化地理底图。2.城镇及居民点的标识按相应比例尺的地理底图编图规范执行,如果居民点不依比例尺则用点表示,如果居民点依比例尺则以面表示。各图层数据结构及属性表见地形图质量及数字化质量评述部分。最终数据精度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①线条平滑,压盖关系正确。②拓扑关系正确,无悬挂弧段,结点正确,各图层要套合,公用界线唯一。③水系方向正确。④图层完整。⑤铁路、公路交叉时建立节点,公路、铁路在穿过居民区时,空间数据库中应贯通。根据需要地理要素部分划分为以下几个图层(表4-1)。表4-1 地理要素部分图层说明类型图层内容图层名称图层含义图层类型地理图层水系图层WATER_L单线河流(含季节性河流和干沟)弧段WATER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等多边形交通图层TRAFFIC铁路、公路等弧段居民地图层TOWN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多边形TOW_P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点境界图层CANTON境界线弧段地形图层DTM地形等高线弧段CONTROL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点管线与垣栅PIPE电、油、煤、气、水管道、城墙、栅栏弧段㈡地质要素该部分主要包括地质路线、地质点、分段路线、点间界线、产状、化石、样品、素描、照片、卫星定位路线轨迹、自由图层等要素。以一条路线为单位,每条路线下根据需要划分为以下10个图层(表4-2)。各图层数据结构及属性内容按《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工作指南中之规定操作。每条路线首先要进行拓扑错误检查,修改所有拓扑错误。表4-2数字填图程序中的野外路线图层说明表类别图层内容图层名称图层含义图层类型地质图层地质路线ROUTE野外设计地质路线弧段地质点GPOINT地质点点分段路线ROUTING野外分段路线弧段点间界线BOUNDARY各类地质界线弧段产状ATTI野外实测产状点化石FOSSIL野外采集各类化石点样品SAMPLE野外采集各类样品点素描SKETCH野外素描点照片PHOTO野外照片点路线轨迹监控GPSGPS坐标点点84
二、最终成果数据库建设为了和国家地调局执行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保持统一规范,图层划分、图层命名规则、各图层数据结构及属性内容等参照《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执行。㈠图层命名规则根据《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及实施细则执行》。㈡图层划分地质图内容包括地理要素、地质要素和图面整饰三部分,根据需要将三者分别划分为如下图层:其中图廓外的柱状图、图切剖面图、图例及图面整饰分别以图内整饰图层(ZX△△△01)和图外整饰图层(ZX△△△02)处理。图面内容的图内整饰和图外整饰可以分别按整体整饰,也可按图层的划分分层整饰,分层整饰的图层命名见表4-3、4-4。㈢工作流程各图层属性及结构属性内容严格按照《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及实施细则》之规定填写。首先对综合图层进行整体拓扑处理,并进行拓扑错误检查,如果发现拓扑错误,进行修改直至无拓扑错误并正确处理点、线、面的空间结点关系,建立各图层点、弧段、多边形的拓扑关系。参与整体拓扑的图层为:★双线河、湖泊、海洋、水库、雪线等多边形水体图层;★地层图层(包括火山和沉积地层、变质岩系地层单位及混合岩);★侵入岩图层(包括侵入岩年代单位、侵入岩年代单位)★脉岩图层(以多边形图层处理)★非正式地层单位★矿体图层(对图面已圈出矿体边界的矿产地)★构造变形带图层(经变形已变成新的实体,如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等,并已圈出边界的)不参与整体拓扑的图层为:★火山岩岩性及火山岩岩相图层★围岩蚀变图层★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构造变形带图层(经变形没有形成新的实体,且图面只是以花纹符号表示的)㈣建立分层文件(1)对于自动继承实际材料库中的属性数据重新检查、核对,并一一修改完善。无法继承实际材料库中的字段属性,利用图形数据的参数等性质,依据《细则》的要求在RGMAPGIS中分别录入,并修改、检查。(2)综合要素类属性录入:根据RGMAPGIS系统空间数据库提供的功能,录入综合要素类的属性,并检查、修改。(3)对象类属性录入:利用自动从地质体面实体提取对象类和自动从地质界线提取断层对象类功能,实现对象类属性数据的部分自动继承,之后完善对象类属性数据,检查、修改。㈤最终数据精度要求最终数据精度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要求:84
表4-3地质图数据库图层说明类别图层名称图层含义图层类型备注基本要素类_GeoPolygon沉积地层单位和火山沉积地层单位多边形参与拓扑变质岩系地层单位多边形参与拓扑非正式地层单位多边形参与拓扑侵入岩年代单位多边形参与拓扑侵入岩谱系单位多边形参与拓扑脉岩多边形参与拓扑构造变形带(经变形已变成新的实体,如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等,并已圈出边界的)多边形参与拓扑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等多边形参与拓扑_GeoLine所有地质界线(包括地层界线、侵入岩界线及断层界线)和双线河、湖泊、海、水库岸线、雪线等参与拓扑水体界线弧段_Dike脉岩(点)点_Alteration_Pnt蚀变(点)点_Mineral_Pnt符号表示的矿产地点_Attitude产状符号点_Sample样品点_Photograph摄像(照片)点_Sketch素描点_Fossil化石采样点点_Isotope同位素采样点点_Crater各类火山口点_Drillhole钻孔点点_Spring泉点点综合要素对象类_Tecozone构造变形带多边形不参与拓扑构造变形带多边形不参与拓扑_Alteration_Polygon蚀变带(面)多边形不参与拓扑_Strata沉积(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属性数据_Intru_Litho_Chrono侵入岩岩石年代单位_Intru_Pedigree侵入岩谱系单位_Metamorphic变质地(岩)层单位_Special_Geobody特殊地质体_Inf_Strata非正式地层单位_Fault断层_Dike_Object脉岩(面)_Desert戈壁沙漠_Metamor_Facies变质相带多边形不参与拓扑_Migmatite_Zone混合岩化带多边形不参与拓扑_Mineral_Zone矿化带多边形不参与拓扑_Landslide大型滑坡(崩塌)体多边形不参与拓扑_Volca_Facies火山岩相带多边形不参与拓扑_Map_Frame标准图框(内图框)弧段_FIrn_Glacier冰川与终年积雪_Water_Region面状水域与沼泽84
表4-4地质图数据库图层说明表独立要素类数据集独立要素类名称独立要素类编码坐标系说明接图表点Map_Sheet.wt接图表的点注释要素,可不带属性接图表线Map_Sheet.wl绘制接图表的图框线要素,可不带属性接图表面Map_Sheet.wp可选用图例点Legend.wt所有图例的点注释要素,可不带属性图例线Legend.wl所有绘制图例线要素,可不带属性图例面Legend.wp所有绘制图例的区要素,可不带属性综合柱状图点Column_sec.wt综合柱状图点注释,可不带属性综合柱状图线Column_sec.wl综合柱状图线要素,可不带属性综合柱状图面Column_sec.wp综合柱状图面要素,可不带属性图切剖面图切剖面点Map_Profile.wt图切剖面点注释要素,可不带属性图切剖面线Map_Profile.wl图切剖面线要素,可不带属性图切剖面Map_Profile.wp图切剖面面要素,可不带属性图层套合精度、拓扑一致性(重点是公共界线的重合性,如断层与地层、地层与侵入体等)、TIC点精度、命名的标准化程度、分层的正确性、数据的完整性、水系方向、图元与属性的对应性、属性代码的准确性等。84
第五章总体工作部署第一节工作部署一、总体工作部署(一)工作部署原则根据中国地调局颁发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试行)》、《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技术要求》和项目任务书的要求,结合测区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目标任务,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拓宽区调服务领域的工作思路分区、分阶段部署各项工作。利用地质、遥感多方法综合研究区域地质问题,强调综合信息找矿。分阶段部署的原则:分为野外踏勘及设计编写阶段、全面野外地质调查阶段、最终报告编写三个阶段。本着重点突出,兼顾一般的原则部署工作。拓宽区调服务领域:本次区调将在基础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有关的地质环境调查,为该区生态保护提供基础地质环境资料。(二)具体工作部署依据上述工作部署依据与原则,我们将从分阶段和分区部署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工作:1.分阶段部署:本次工作将分为前人资料收集及分析阶段;前期野外地质调查阶段;全面区域路线地质调查阶段;野外资料综合研究与报告编写几个工作阶段。这几个阶段将分解到2010、2011、2012三个工作年度中。2010年主要完成全区遥感解译工作以及覆盖全区的踏勘工作;完成全区约三分之一填图面积(约900km2),建立测区的构造构架以及填图单位,完成任务目标的重点选区工作;编写阶段性工作总结,完成设计书的编写。2011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成1∶5万填图面积(约1100km2)。二是对新发现的重要地质现象进行解剖,三是编写阶段性工作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方案。2012年完成1∶5万填图面积(约460km2)和重点地质现象的进一步资料收集工作重点是全面检查补充前期工作的不足,编写成果报告。2.分区部署,选择能解决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重点工作区开展精细研究,以便在重大区域基础问题的解决上取得明显进展。84
现将测区内划分为重点工作区和一般工作区,重点工作区主要有托勒南山重点工作区、木里重点工作区、多索曲重点工作区,根据各重点工作区侧重解决的重点地质问题,有针对性地部署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重点投放野外调查路线、剖面、样品等实物工作量。(1)托勒南山重点工作区该重点工作区位于测区北部托勒南山一带,出露前寒武结晶基底岩系,主要为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和五个山组,另外出露少量早石炭世臭牛沟组、晚三叠世默勒群尕勒得寺组、白垩纪新民堡群下沟组、新近系-古近系白杨河组和第四系冰碛物。岩浆活动在该区内表现较弱,主要为奥陶纪辉长岩、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均呈岩株状产出,与围岩呈侵入接触或断层接触。在一道沟、二道沟、三道沟等地中岩脉极为发育,主要有花岗岩脉、伟晶岩脉、闪长岩脉、煌斑岩脉等。该区南端北西西向断裂组控制了托来南山的走向以及部分地层的分布,为一条区域性深大断裂。前人在该区内圈定出1∶20万ASWPYAsZrMoSnTi(CdBiBeFLaCuNbAg)化探综合异常,在该异常内发现多处铜、铁矿(化)点,成因类型为热液型。重点调查变质岩岩石学、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特征、接触关系和岩石地层层序。查明变质岩岩石类型、变形的样式、变形的强度特征及卷入变形的岩石特征(包括岩性和厚度)、褶皱、原生示顶构造标志、次生示顶构造标志。划分出不同的构造-岩石组合的岩块。建立地层层序,推断变质环境。测制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五个山组以及早石炭世臭牛沟组地质剖面。对该区域内的小型复式岩基进行解体,以主干路线与实测剖面相结合的方法,采集重点样品,通过侵入接触关系的调查及采集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样,建立侵入岩的演化序列,重点解决华力西期岩浆演化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84
对该区域内晚奥陶世岩体进行解体,系统采集样品,青白口纪其它大坂组和五个山组的沉积特征和变质变形程度研究;解决石炭纪地层的归属问题;重新划分第四纪地层,了解冻土带的分布及特征;通过侵入接触关系的调查及采集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样,建立侵入岩的演化序列,解决加里东期岩浆演化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及岩浆成矿作用。进行矿点概略性检查及异常的查证等工作。在异常区加强找矿路线的布置,查明异常源,努力寻找铜、铁、金、铌钽矿,查证是否存在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产。(2)木里重点工作区该重点工作区位于测区中部木里镇一带,主要以出露奥陶纪吾力沟组、侏罗纪含煤地层为特征,二叠纪-三叠纪地层在该区出露较全,另外青白口纪七个大坂组呈残留体状分布,全新世冲积分布在莫日曲两岸。岩浆岩主要分布在木里镇以西一带,基性-超级性岩呈小岩株状分布,中酸性呈小岩基状产出,其次超级性岩脉较为发育。该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南西倾的逆断层,控制地质体的分布。对各地层中的沉积学、岩相学、古生物学、构造变形资料进行详细收集。研究该构造单元的地质建造组成、构造特征,了解盆地演化过程。解体奥陶纪基性岩,以主干路线与实测剖面相结合的方法,采集重点样品,通过侵入接触关系的调查及采集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样,建立侵入岩的演化序列。研究基性-超级性岩及其相关建造的大地构造属性,并进行区域对比。84
通过对新生代沉积岩系沉积特征的调查,初步研究木里地区冻土带及不同类型烃源岩分布规律、赋存条件;重新厘定各地质体年代、接触关系,对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部分未分组地层进行详细的划分;确定拉鸡山构造带在测区内的位置及特征;明确区内基性-超级性岩是否为蛇绿岩组份;了解测区内的煤、石棉等矿产的分布规律及成矿背景。(3)多索曲重点工作区该重点工作区位于多索曲上游一带,该区的主体奥陶纪盐池湾组、多索曲组和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并且出露较全的二叠纪-三叠纪地层,第四系洪积物及冰碛物岩河谷呈带状分布。该区内岩浆岩出露较少,仅见早石炭世辉长岩呈小岩株状分布在多索曲南。前人在该区内圈定出ASAsAuCuBaCrBiMnRb(PbMoP)综合异常,异常内发现多处铜、铁矿(化)点,成因类型主要为热液型和沉积型。在该工作区内,以路线与实测剖面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地层中的沉积学、岩相学、古生物学、构造变形资料进行详细收集。研究该构造单元的地质建造组成、构造特征,了解盆地演化过程。对多索曲组火山岩采用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系统研究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特征。注意研究火山岩中沉积夹层的岩石组合及生物特征,火山熔岩中采集同位素年龄样确定时代。在第四系中可以适当的测制1∶500阶地剖面,初步研究冻土特征及新构造运动。研究奥陶纪地层大地构造属性,确定拉鸡山构造带的南界;详细调查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的沉积、变质特征,将其解体;在该区寻找高位小侵入体,研究其岩浆作用与钨、金等矿产的成矿关系;调查区内的沉积型铜矿(化)点成矿特征,确定成矿类型,进行异常查证工作。84
(4)一般工作区由于一般工作区以志留纪、二叠-三叠纪层序较好的地层以及现代冰川和部分第四系为主,遥感解译程度较高,工作中应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对遥感解译中圈绘的主要界线、特殊影像地质体进行调查。路线布置原则以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地质路线必须全面控制调查区所有地质体和主要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形态及其分布规律。具体布设要求如下:穿越路线要尽量控制地质体及其间的重要接触关系或重要构造部位;当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地质体走向延伸关系不清,或为了解某些重要接触关系、矿化带以及重要地质体边界的空间延伸情况等特征时,可布置追索路线。对路线线距和点距不作机械的规定,但要求点、线控制应形成一定的网络格架,能有效控制各类地质体;在火山岩分布区,对岩性、岩相变化大的地区及古火山机构分布区要适当加密,线距600m左右一条,并增加追索路线。对侵入体出露较多的地区要适当加密,线距600m左右一条,并适当增加追索路线,对于特殊的侵入体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点研究,侵入体及其内部特征比较单一的地区可适当放稀,线距800m左右一条,每一个侵入体都应有点、线控制。每个填图单位至少有1-2条实测剖面控制。第二节工作计划、工作进度依据项目任务书要求和数字填图新方法的特点、各类规范与指南的要求,具体工作中采取以野外地质路线调查与地质剖面测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工作。地质路线分主干路线和辅助路线两类。主干路线控制重要地质体及重要接触关系,辅助路线控制前人研究较为详细和地质内容一般的地质体,以较好地反映地质构造特点和准确勾绘地质界线为准则。另外在解译良好区充分发挥遥感解译的方法。一、总体工作计划与工作流程84
依据工作侧重点不同,将测区工作划分为如下几个总体阶段,并制订分阶段工作进度(表5-1):(一)资料收集阶段(2010年4月-6月)该阶段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完成对区内研究资料的收集,包括1∶100万、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1∶100万物、化探资料,不同时期专题研究报告及发表的论文,各专业组对区内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找出问题,提出野外工作方案,进行遥感图象处理及详细解译工作,编写设计书及设计草图;②对测区内6幅1∶5万地形图进行数字化,完成24幅1∶2.5万图幅的数字区调野外手图的镶嵌、配准、裁剪、制作。③以单幅1∶2.5万实测图幅为基准,实地开展对数字填图技术的演练,达到全分队所有技术人员对数字填图技术的熟练掌握,同时对设备进行系统的调试。(二)踏勘设计阶段(2010年6月-9月)2010年6月-9月,进行野外踏勘,完成对测区交通、自然地理、气候环境及地质背景的详细调查,用拟编的地质图及划分的填图单元开展试填图,对测区进行重点踏勘,在重点踏勘与区域填图的基础上,重新厘定测区大地构造格架,确定调查区内的填图单位,对已知矿点进行检查,核定准确位置,了解矿床地质条件、矿化特征、找矿标志、确定含矿层位,以便指导区内找矿和评价工作。同时对遥感解译进行重点验证,建立解译标志。在亚姆格勒、草芒、夏日哈曲、多索曲、木里一带进行试填图,对志留纪、二叠-三叠纪地层的基本层序、地层结构、标志层、异常沉积与不整合界线分布的横向变化并进行各地层含矿性的调查;在各时代岩体中采集同位素年龄样品。2010年11月,在野外踏勘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编写,并提交审查。表5-1分阶段工作进度表工作阶段起止时间主要工作内容理论培训与资料收集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组队,人员技术、技能与实际操作培训。收集前人资料,编制地质草图,测区遥感解译,制定踏勘方案。出队前的物资准备。野外踏勘、地质填图与综合整理、研究2010年7月-11月测区全面踏勘,初步确定填图单位,重点工作区段与地质走廊带调研,完成2010年度野外地质填图工作,测制部分剖面,遥感解译及标志验证。进行野外试填图工作,为设计编写及工作部署提供依据。2010年11月室内综合整理,重点问题的再次厘定,编写项目设计书,并提交验收。2010年12月-2011年3月测试各类样品、制作相关图件、综合研究,完成项目中期成果的整理。2011年4月-11月完成2011年度野外地质填图、剖面测制等工作。进行矿点概略检查和异常查证工作。2011年11月-2012年3月编写野外验收报告及相关图件,总结和提交部分中期成果。2012年4月-7月完成剩余面积的填图工作。重点地质现象的进一步资料收集工作重点是全面检查补充前期工作的不足,编写成果报告。准备野外验收。野外验收2012年8月野外验收2012年8月-9月据野外验收意见,复查补裸。成果编审2012年9月-2012年12月最终成果验收,按任务书要求提交地质报告及相关图件,评审。(三)填图阶段(2010年7月-11月、2011年4月-11月、2012年4月-8月)84
野外地质填图应紧密围绕项目任务书与设计书的要求,对各构造带的组成、形成环境、重要边界断裂等进行详细调查,通过对沉积建造、变质变形和构造岩浆作用的综合研究,探讨区域地质演化史及成矿地质背景,填图按年度分三个阶段进行。(1)2010年7月-11月,采取踏勘与填图相结合的方式,填图区域主要为斜穿测区中部的龙门-多方尕哲-托勒南山走廊带,测制1∶2000地质剖面6条,约40km(表5-2),贯穿测区所有填图单位。在此的基础上,重新厘定测区大地构造格架,确定调查区内的填图单位,对龙门钨矿等已知矿点、矿化信息进行检查,核定准确位置,了解矿床地质条件、矿化特征、找矿标志、确定含矿层位。同时对遥感解译进行重点验证,建立解译标志。完成填图面积900km2,重点放在对研究区内地质剖面的测制与测试样品的采集上。(2)2011年4月-11月,该年度工作区分布于测区东部及南部,主要出露测区内的沉积岩及火山岩地层,填图面积1100km2;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投入不同的工作量。通过地质路线与剖面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内的志留纪巴龙贡噶尔组进行解体,研究其沉积、变质特征;对多索曲重点工作区内的奥陶纪多索曲组火山岩进行系统研究,了解其大地构造属性;详细调查测区内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地层,重点研究灰岩、泥页岩的特征及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烃源岩分布规律、赋存条件等问题提供依据。加强冰水堆积及冰碛物研究,通过研究冰水沉积及冰碛物及其分布高度了解各冰期的地貌特征、气候特征和生物特征,初步研究木里地区冻土带;对重点工作区,适当加密地质找矿路线,对特殊地质问题及新发现的矿化线索布置追索路线。一般工作区以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实测剖面进行补充,充分利用遥感解译资料,进行各类地质体的填绘、圈闭,研究其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制1∶1万岩石剖面、1∶1万地质草测、探槽工程等手段进行矿(化)点概略性检查和物化探异常查证工作。表5-2计划1∶2000实测剖面一览表编号剖面位置实测地层单位时间安排(年)长度(m)P1日阿哇日幅Qbq、Qbw20126.5P2日阿哇日幅O1w、ΣO1、νO120103.5P3日阿哇日幅δO3、P1-2l、P1-2c、P3h、P3z、O1w20106.5P4雄达涅阿幅Qbq、C1c、ξγO3201212.5P5雄达涅阿幅J1-2d、J1-2y20102P6雄达涅阿幅J1-2d、J1-2y20113P7雄达涅阿幅E3N1b20112.5P8木里日肖日幅P1-2l、P1-2c、P3h、P3z、T1-2xh、T1-2j、T1-2d、T2q、T3g、T3a20105P9木里日肖日幅O2y20104P10木里日肖日幅O2y、O3d20115P11木里幅Qbq、δO320112P12木里幅J1-2d、J1-2y20111P13木里幅J1-2d、J1-2y20111P14木里幅J1-2d、J1-2y20111.5P15亚姆格勒幅Sb201016P16亚姆格勒幅Sb201110P17亚姆格勒幅P1-2l、P1-2c、P3h、P3z、T1-2xh、T1-2j、T1-2d、T2q、T3g、T3a20118P18草芒幅Sb20113P19草芒幅P1-2l、P1-2c、P3h、P3z、T1-2xh、T1-2j、T1-2d、T2q、T3g、T3a20116.5P20草芒幅P1-2l、P1-2c、P3h、P3z、T1-2xh、T1-2j、T1-2d、T2q、T3g、T3a20115.584
(3)2012年4月-7月,该阶段的地质填图工作主要在测区西北角,填图面积约460km2;以主干路线、剖面带动一般填图路线的方法开展工作,解体青白口纪地层,进一步加强对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等含有机炭地层的研究。对重点地质现象的进一步资料收集,全面检查补充前期工作的不足,编写成果报告,准备野外验收。(四)成果编审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该阶段进行样品补充测试、资料综合整理、编制地质图及其相关图件,提交地质调查报告及最终验收成果。二、工作进度在总体工作部署的基础上,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任务分割,详细制定地质工作计划(表5-3),分阶段、有重点地解决测区地质问题。表5-3工作计划及进度表工作时间主要工作内容基站设置主要工作量及内容2010年6月20日-7月10日组队,系统收集测区各方面资料,编制地质草图,制订工作计划,确定踏勘方案。7月11日-7月25日数字区调技术应用学习与培训,物资准备工作,出队前各级安全培训。7月26日-9月25日2010(1)木里对测区进行踏勘,完成对测区交通、自然地理、气候环境及地质背景的详细调查。重新厘定测区大地构造格架,确定调查区内的填图单位,完成多方尕哲以北,托勒南山南坡及部分北坡的填图工作,填图面积约400km2。数字填图的应用与实践,统一认识,调查青白口纪其他大坂组的分布范围以及其中发育的中酸性岩脉与其接触关系。收集其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等方面的资料。调查晚奥陶世花岗闪长岩及正长花岗岩侵入体的分布范围、岩性、组构、包体、捕虏体,调查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系统采集稀土、硅酸盐、定量光谱样品。在现定晚奥陶世正长花岗岩侵入体、花岗闪长岩侵入体中采集U-Pb法同位素测年样,在现定早奥陶世辉长岩体中采集Sm-Nd法同位素测年样,初步解体托勒南山复式岩基,查明复式岩基各侵入体间接触关系。注意在岩体与其他大坂组、臭牛沟组接触带附近以及中酸性岩脉中寻找有关铁、铜多金属的矿化信息。初步调查木里盆地的充填序列,收集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地层的岩性特征、接触关系、基本层序及空间变化、沉积构造、化石组合等资料。测制第三纪、第四纪剖面,针对新生代盆地进行盆山耦合关系资料的收集。9月26日-11月10日2010(2)龙门完成龙门以北-草芒一带地区填图工作,填图面积约500km2。主要收集志留纪巴龙贡嘎尔组以及二叠-三叠纪上叠盆地各地层的岩性特征、接触关系、基本程序、叠覆特征及空间变化、沉积构造、化石组合等资料,并注意含矿性调查,重点调研龙门一带与钨、金等矿产有关的地层及侵入岩,以及二叠纪含铜砂岩,判断其成矿规律,系统的收集各类矿化蚀变信息。调查发育于志留纪巴龙贡嘎尔组的北西向韧性剪切带几何学、运动学特征,采集定向标本。在发育于希格尔曲中游以及草芒曲一带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采集U-Pb同位素测年样及Sm-Nd同位素测年样。测制志留纪巴龙贡嘎尔组地质剖面;测制新生代阶地剖面,研究测区新构造运动抬升强度和幅度。11月1日-11月13日综合分析,编写修改设计,提交设计审查稿。11月14日-12月各类样品测试,编制各类地质剖面及实际材料图。2011年1月-3月25日分析各种测试成果,重点地学问题的室内研究,完善实际材料图,理论与技术培训,总结中期成果。84
3月25日-3月30日野外生产、生活物资准备,安全生产培训。4月1日-6月25日2011(1)木里重点调查晚奥陶世多索曲组的火山岩建造,采用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查明火山岩的层序及岩石组合,通过测制剖面,系统的研究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特征,与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进行韵律划分,归并旋回,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在多索曲组中酸性熔岩中采集(U-Pb)同位素年龄样以确定其时代。研究木里一带二叠-三叠纪地层基本层序,及其与重视地层的层理、层面构造的研究。并对侏罗纪的下沟组、窑街组等含煤地层进行系统的研究。解体木里南部复式岩基,查明复式岩基侵入体间以及不同单元间接触关系、调查其岩石特征、组构、形态、规模、系统采集稀土、硅酸盐、定量光谱样品,注重矿化信息的收集。在现定晚奥陶世闪长岩、正长长花岗体侵入体中采集(U-Pb)同位素年龄样以确定其形成时代。调查构造单元分界断裂—木里断裂的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在该断裂韧性剪切带内采集(Ar-Ar)同位素测年样,以确定该断裂形成的时期,完成面积300km2。6月26日-7月10日2011(2)夏日哈曲完成草芒-夏日哈曲一带填图工作,系统的研究二叠纪八音河群、三叠纪郡子河群、默勒群的分布范围,岩性特征、接触关系、基本层序及空间变化、沉积构造、化石组合等资料,重视对该套地层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恢复古盆地形态。检查莫胡卡、尕尔当滩等含铜砂岩矿点,寻找有关热液型的铜矿化信息。填图面积约260km2。7月11日-9月1日2011(3)龙门完成龙门一带填图工作,填图面积约300km2。对志留纪巴龙贡嘎尔组组进行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及含矿性调查。重点解体巴龙贡嘎尔组、调查该组与岩体的接触关系及其与钨、金等矿产的关系;重视在接触带附近寻找与高位小侵入体有关的钨、金等矿产。在含矿的中酸性岩体中采集(U-Pb)同位素测年样,测制巴龙贡嘎尔组剖面。研究希格尔曲两岸发育的第三系,测制第三系和第四纪冲洪积剖面,采集ESR等样品,确定其年代,研究测区气候和环境变化。完成填图面积240km29月2日-9月28日2011(4)达芒曲收集中奥陶世盐池湾组的岩性特征、接触关系、基本层序及空间变化、沉积构造、化石组合、含矿性等资料,测制剖面,研究该组岩石变质变形特征。调查拉鸡山构造南界断裂在该处的表现形式及大地构造意义。在化探异常分布区内加强矿化信息的收集,了解找矿标志。对希格尔曲以西的二叠-三叠纪地层岩性特征、接触关系、基本程序、叠覆特征、构造变形等特征进行研究。完成填图面积150km2。9月29日-11月2日2012(5)草芒曲对志留纪巴龙贡嘎尔组组进行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及含矿性进行调查,利用岩性-构造填图法,划分出强弱变质变形域及不同规模的韧性剪切带。研究措尕尔当一带奥陶纪盐池湾组和多索曲组的层序、岩石组合以及接触关系。研究拉鸡山构造带南界断裂-草芒断裂的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测制第四纪冰积剖面,划分出冰期与间冰期。完成填图面积150km2。11月3日-12月样品测试、资料整理、阶段性总结,绘制剖面、编制实际材料图、地质图。2012年1月-4月测试成果分析、数据处理,上升总结,完善地质图件编制,提交中期成果。5月4日-6月20日2012(1)日阿哇日曲完成日阿哇日一带填图工作,收集青白口纪其他大坂组、五个山组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含矿性等方面的资料。测制剖面,注意矽卡岩型、热液型铅锌、铜、铁等矿产以及热液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的寻找。调查发育于青白口纪五个山组北西向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采集定向标本。填图面积约260km2。6月21日-7月10日2012(2)日阿哇日完成托来南山北坡剩余填图工作,继续收集青白口纪地层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含矿性等方面的资料,重视寻找有关中酸性岩株、岩脉的矿化蚀变信息。并将其他大坂组划分至岩性段,完成填图面积约200km2,对测区内不同地质体疑问进行补课,准备野外验收。7月11日-8月10日2012(3)木里质量大检查,野外验收,复查补课。8月11日-12月综合研究,编写调查报告,编制地质图;最终成果验收,资料归档。第三节实物工作量84
完成1∶5万总区域地质填图面积约2460Km2,其中2010年约完成900Km2、2011年完成1100Km2、2012年完成460Km2;完成测区遥感数据购买和2460Km2面积的遥感解译工作;完成地质剖面的测制、年度设计书的编写、各类样品的岩矿测试、地质报告各类图件的编写、编绘等工作。具体主要实物工作量(表5-4):表5-4青海木里地区六幅1∶5万区调项目工作量表序号项目技术条件单位总计2010年2011年2012年目的1地质填图总面积km224609001100460完成测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及等各填图单位测制2地质填图复杂区km2230084010504103地质填图中常区km21606050504地质剖面km1294067225地质剖面(1∶2000)复杂km1153565156地质剖面(1∶500)复杂km145277路线长度km30001100140050081∶1岩石地化剖面点距20mkm6060成矿背景分析及含矿性研究91∶1万地质草测复杂km2404010遥感解译(1∶5000)Ⅰkm2全测区的遥感数据购置解译提高精度,指导找矿Ⅱkm2160160Ⅲkm22300230011薄片块1400300800300岩石定名12光片块50102020矿石定名及矿物生成序次13硅酸盐块200708050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古环境判别14稀土块20070805015定量光谱件20070805016探槽m320003001700矿产检查17化学样分析元素为:Cu、Pb、Zn、Fe、Au、Ag、Mo、W、Sn、Bi、Co、Cr、Ni、Te件2204030150矿产检查18定向标本件2710611岩石定名及组构分析19大化石件70203020地层时代确定,古环境研究20孢粉件100503020地层时代确定21微体化石Wg件35101510地层时代确定22粒度分析(薄片)L件80303515沉积环境分析23电子探针Dt件154101主要在测区展布的花岗岩、老变质岩中采集,确定矿物成分及温压,确定含矿流体来源及地质体测年24稳定同位素S同位素件3010515O同位素件3010515H同位素件301051525Sm-NdSm-Nd点4020202640Ar-39Ar40Ar-39Ar件32127U-PbU—Pb点3501701206084
28电子自旋共振件251015主要在断裂带和年轻地质体中采集用于测年。29Sr件40151015同位素示踪30Nd件4015101531Pb件4015101532裂变径迹个20128新生代研究3314C件5020255冰川冻土研究34总有机碳件604020烃源岩研究35干酪根分离件60402036干酪根镜检件60402037岩石样分析元素为:Cu、Pb、Zn、Fe、Au、Ag、Mo、W、Sn、Bi、Co、Cr、Ni个35003003200成矿背景分析及含矿性研究381∶5万地形图数字化幅66数字填图背景图391∶2.5万地形图数字化幅2424数字填图背景图40设计论证编写份3111指导填图41野外验收报告份11成果总结42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份11成果总结43区域地质调查分幅说明书份66成果总结84
第六章组织机构及设备保障第一节组织机构及人员组成一组织管理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交高质量的地质成果,我单位选拔、配备具有较高地质理论水平和丰富地质矿产工作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物资装备,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项目实行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分队项目组三级管理形式。项目组下设五个大组分别为:地质矿产调查大组、矿产大组、综合研究组及后勤保障组。要求各组工作分工明确,业务上互相合作、互相兼容,把地质填图与地质找矿和矿点检查、异常查证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生产任务。二人员组成及职责项目人员组成遵循爱岗敬业、身体健康、高素质的用人原则,合理配备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技术骨干组合而成一支敬业、高效、精干的生产队伍,项目设项目负责1人,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设技术负责1人,具体负责各专业日常业务工作,安排数字矿产调查填图组8个组,总人数为1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7人,助理工程师5人,高级工1人。临时雇用农民工、马工共计30人。具体人员组成及项目分工见表6-1。表6-1项目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及分工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技术职称专业项目分工及侧重专业1郭通珍男47本科高级工程师地质项目负责,全面负责2白旭东男27本科工程师地质技术负责,构造3李原男46大专工程师地质专业组长,新生代地质与环境调查4李杰男29大专工程师地质专业组长,变质岩5郑英男23本科助理工程师地质专业组长,火山岩、侵入岩6咸发美男24本科助理工程师地质专业组长,地层7乔国栋男24本科助理工程师地质专业组长,矿产8袁锦鹏男24本科助理工程师地质专业组长,地层9李萍萍女46本科工程师地质计算机制图及数据库10杨文芳女36本科工程师遥感遥感11童金辉男48高级工驾驶司机12刘春娥女38本科工程师地质项目管理人员13寿利琼女37本科工程师财务项目费用核算14郭舒华女28本科助理工程师地质项目管理人员84
第二节技术装备及安全保障为保证项目安全顺利完成,确保成果质量,提高野外工作效率,加强后勤保障能力和遇险应急能力;项目配备了通讯装备及后勤交通设备。同时配置计算机及其相关配件(包括软件),以更好地提高图幅质量和成果的数字化程度,使项目在运作的全过程都能充分应用高新技术,提高项目全过程的科技含量。主要野外装备见表6-2。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见下表:表6-2野外主要装备一览表序号类别规格数量备注1野外数据采集器(含GPS)HP270011台配备用电池2计算机便携式11台硬盘40G以上3数码相机(1200万像素以上、光学变焦2-3倍)11台4数码摄像机SONY2台5台式计算机512内存以上2台室内数据汇集6越野卡车1辆7越野吉普车3辆汽油8发电机YAMAHA2台2000KW9棉帐篷亭式4×46顶10固定电台2台11打印机激光2台12扫描仪2台测区位于青海省北部高海拔地区,气候恶劣,地形险峻,碎石流发育,人烟稀少,熊、狼较多,通行条件差,绝大多数地区不通车,生产、生活物质供应困难;车辆汽油补充、维修、配件稀缺;尤其缺医少药,人身安全、后勤保障成为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以往野外工作经验,物资供应和安全保障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是以下几个方面:测区局部地区的陷车、迷路、特殊情况造成的野外露宿、高寒缺氧、高山险道等。对此野外工作期间,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方针,遵守国家地调局、省地调院的有关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项目运行过程中,从始至终每进入一个新的工区应首先熟悉交通情况,稳扎稳打,每到新基站派专人踏勘工作区域及周围交通情况,做到安排每日路线及接送技术人员时心中有数,不误工、不出危险。严禁单人上山工作,每一个作业组常备打火机、手电、雨具、防寒服等。配备常用药品、急救药品、氧气瓶等。对野外所有车辆要求经常检修,发现问题及时检修,自始至终使车辆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中运行。另外数字化填图与传统地质填图的区别是由于野外采集的数据均是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在,一旦丢失,无法再恢复。所以,在数字地质填图过程中,数据的安全及维护,就是最重要的问题。为此项目组特制定资料、设备管理规定(见有关质量管理部分)。84
第七章质量管理与监控第一节总体质量管理措施在质量管理方面,本项目实行分院项目主管负责制,项目分队实行项目负责目标责任制,同时,为了使成果质量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有制度可依,地调院针对地质市场特点和院地质成果管理、经济、安全等方面管理的实际需要,根据ISO9001标准的要求,于2002年建立并通过了国家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定了技术管理的三级文件体系,一级为质量手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二级为程序文件;三级为规章制度和作业指导书共42个文件。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标准开展工作。建立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经过2002-2007年的运作实施,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充分贯彻落实和逐渐改进,确保了地勘项目的顺利实施及项目地勘质量。加强质量管理教育,强化找矿第一的思想,把找矿突破视为项目成功的关键进行教育和宣传,打造找矿突破氛围,在分队形成以地质找矿为荣的工作环境。生产中严格按项目设计和审批条文执行。工作要求按中国地调局项目管理办法、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等各项规范、规定和要求进行。同时应时常组织技术人员分析、讨论、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让职工在工作中得到学习和提高。质量监控方面,严格按各项地质工作的程序文件,各专业地质工作的作业指导书和实施细则实施,在此基础上,为本次项目任务目标的实现作如下保证:1、首先组织项目组成员了解区内以往成果资料加强综合研究,认真编写设计,严格按审批设计开展工作,不断学习先进找矿理论及方法,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并使之发挥到项目中。2、野外工作期间以求实、客观、准确、高效地收集各类地质资料及矿化信息,及时送样及时鉴定、分析,以便于指导找矿。项目组多开碰头会、研讨会,加强综合研究。3、完善汇报制度,按时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管理汇报项目进展,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安排,以便与上级沟通交换意见,使项目更好地进行下去。4、将质量管理工作视为生命线而贯穿野外生产及室内资料整理的全过程。野外工作实施三级质量管理,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实地复查和改正,确保野外各项地质资料的准确翔实。充分应用GPS航距监控技术,保证地质路线、找矿路线、化探采样、物探测点、勘探、各类型剖面等测量地质工作的准确到位,野外第一手资料真实。5、质量管理要贯穿于地质工作的始终,要求做到对资料经常性的自检、互检(检查率达100%),项目负责要进行50%的抽查,单位主管部门抽查30%,并记录有质量检查卡片,其中单位检查、验收要形成正式文件。单位主管部门要对野外工作展开不定期检查和指导,确保野外生产准确、有效、顺利实施。同时我单位完全接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本项目的领导、检查、监督、验收。6、本项目样品测试工作视样品类别在中国地调局指定的有关单位或取得国家质量认证的测试单位分别选送。工作前必须对以往工作其方法手段的应用及其效果展开充分的研究,总结前人工作的得失,改进本次调查工作方法,达到低投入,高成果的目的。保证各类成果图件全部用MAPGIS绘制为数字化图件。质量监控准则:⑴任何人不得弄虚作假、伪造、涂改、销毁原始资料。⑵各种原始资料必须执行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及技术要求。⑶对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得隐瞒不报、虚报、假报。87
⑷各级质量监控员必须认真负责、严格执行各类规范和要求,以满足任务书(合同书)及批准的设计书的要求为基本前提,不得擅自降低标准。⑸质量监控员必须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并从事过多个图幅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⑹各级质量监控人员要密切配合上级质监人员的工作,为其执行公务提供方便。⑺设立质量举报制度,鼓励知情人向上级举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第二节资料、设备等的具体管理措施数字填图各类资料、设备的安全是保证填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故项目组特定如下规定和分工。㈠资料安全要求及职责分工保证所有原始数据资料的安全是每一个分队成员的基本职责,依据任务、责任到人的原则,分配见表7-1,必须严格执行。总的原则是从建立原始基础地质数据库开始当日对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数据备份强调经常性和制度化。分当日数据备份、阶段性数据备份两类。阶段性数据备份按照工作基站时间间隔进行数据备份。阶段性数据备份以1∶5万工作手图、野外路线编号为目录进行硬盘备份、光盘刻录等形式备份。具体的分工规定如下表:表7-1数字填图过程中综合资料的分工人员工作安排备注郭通珍1.负责不同版本的数字填图程序,按期转考各组2.路线、剖面资料的总备份。1.该分工为项目中综合资料的保存分工。2.项目组各成员资料由个人妥善保管在各自微机之中。3.做好各种设备的保护工作,保持各种程序的正常运行。白旭东负责对各时段地质资料的总备份李杰负责备份对分队数字填图过程中应用程序的指导李原1.负责收集外部资料(有关前人及邻区地质资料)2.负责项目运行中各时段所有纸介质的1∶10万、1∶5万地形图,所有复印的前人实际材料图;各类原档资料、地质报告的借出、保存、归还工作;数字填图路线、剖面资料的光盘数据保存咸发美负责备份1∶5万数字化地形图的原始数据、投影配准数据;每一基站负责转考各组,供全分队统一使用。郑英1.负责备份遥感原始数据、配准数据、MSE数据,各组使用时负责转考。2.负责分队杀毒软件病毒库的升级工作,定期转考所有微机。乔国栋负责各类样品送样单和测试成果登记表的规范整理和有序存储数据库建设。⑴原始路线数据的备份目录必须按分队规定执行。⑵活动硬盘的根目录所有人只建两个,A:分队;B:个人,在分队目录下按分工保存有关资料。个人目录自由。㈡各组地质点号分配说明数字填图中路线号、点号的错误会引起后期工作中一系列程序应用中的逻辑错误,故特做如下规定。表7-21∶5万区调图幅排序表日阿哇日(J47E011012)1雄达涅阿(J47E011013)2木里日肖日(J47E012012)3木里(J47E012013)4亚姆格勒(J47E013012)5草芒(J47E013013)6有关点号组成规律说明如下:日阿哇日(J47E011012)、雄达涅阿(J47E011013)、木里日肖日(J47E012012)、木里(J47E012013)、亚姆格勒(J47E013012)、草芒(J47E013013)87
⑴地质点号第一个号为大写D。⑵地质点号第二个号为1∶5万分幅号,排序代号见表7-2。⑶地质点号第三个号为各填图组代号,方案见表7-3。表7-3地质点号分配方案点号填图组号组长备注D1000-D10991郭通珍1.地质点用大写D表示。2.地质点号第一个号为1∶5万分幅排序号。3.地质点号第二个号为各填图组所分配的地质点号。D1100-D11992白旭东D1200-D12993李原D1300-D13994李杰D1400-D14995咸发美D1500-D15996郑英D1600-D16997乔国栋D1700-D17998袁锦鹏(三)分队原始路线数据的备份目录路径一级目录:1∶5万区调路线数据备份二级目录:分整理前路线备份目录文件和整理后路线备份目录文件两类三级目录:以1∶5万图幅为单位分幅建立备份目录文件四级目录:每幅1∶5万图幅以组为单位创备份目录文件87
第八章预期地质成果对测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等进行综合研究,在合理划分填图单位的基础上,重建中-南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格架和地层格架,重塑造山带的演化历程。调查研究区内钨、锡、金、铜等金属矿产含矿层位与构造的关系;调查研究木里地区冻土带及不同类型烃源岩分布规律、赋存条件及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地质背景,为区域资源评价提供基础资料。预期提交成果:1.提交青海1∶5万日阿哇日(J47E011012)、雄达涅阿(J47E011013)、木里日肖日(J47E012012)、木里(J47E012013)、亚姆格勒(J47E013012)、草芒(J47E013013)分幅地质图、矿产图。2.提交青海1∶5万日阿哇日(J47E011012)、雄达涅阿(J47E011013)、木里日肖日(J47E012012)、木里(J47E012013)、亚姆格勒(J47E013012)、草芒(J47E013013)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分幅地质图说明书。3.按《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2006)》和《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建设内容与数据库成果提交要求(试行)2007》要求,提交不同阶段原始数据库和最终成果数据库数据、报告文字数据。4.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88
第九章经费预算第一节预算编制说明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项目属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2010年度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我院,归口管理部室为基础调查部。该项目总经费预算数1200万元,其中:2011年度经费预算数400万元。工作年限:2010年-2012年。现将本项目预算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项目承担单位:青海省地质调查院(2)、项目起止时间项目起止时间:2010年—2012年。项目工作范围:东经98°45′、北纬37°50′;东经98°45′、北纬38°20′;东经99°15′、北纬37°50′;东经99°15′、北纬38°20′。(3)、自然地理概况:测区位于南祁连构造带南部。行政区划分别隶属于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和海北州祁连县。测区地理拐点坐标:东经98°45′、北纬37°50′;东经98°45′、北纬38°20′;东经99°15′、北纬37°50′;东经99°15′、北纬38°20′。工作区总体交通条件较差,青藏铁路路经测区南部的天峻县,公路通过西宁经湟源、海晏、刚察到天峻。另有简易公路由天峻沿布哈河岸经阳康到木里(图1-1),除上述主干公路外,区内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车辆难以通行,只能全靠马匹或人徒步行进。测区大部位于祁连山山系之疏勒南山托勒南山山脉东段,北西向展布的疏勒南山东段除灰岩分布区地形较陡外一般地形较平缓,托勒南山山脉北西西向展布,属强烈侵蚀地形,喀斯特地形及沼泽地较发育,车辆通行较困难。测区最高海拔5100米,最低海拔3800米,平均大于4000米;水系有布哈河及其支流,明显受季节控制,每年除7-8月流量较大外,其他时间流量较小,冬季大部支流干枯;气候:测区以海拔高,干旱多风,日气温变化大,寒冷季节长,降雨量不均一,总体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气候变化无常为特征。9月到第二年4月份为冰冻期,元月份气温最低为,7-8月份气温较高,属高原干寒气候特征。区内土壤和植被类型以高山漠土、高山草甸土和沙及沙土为主,牧草覆盖率仅占10-20%。区内野生动物有少量野驴、野牦牛、棕熊、盘羊、岩羊、黄羊、藏狐,狼等。本区居民主要为蒙古族、藏族,其次为汉族、回族等,人口主要集中在天峻县、快日玛、阳康等地外,其它地区均系人烟希少的游牧区,生产生活方式主要以畜牧业为主。(4)、实物工作量汇总表:(见技术方案)二、预算编制依据1、中国地质调查局2010年下达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下达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2010年项目任务书的通知》(中地调函[2010]104号)2、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项目2010年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审核表(甲类)。99
3、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项目2010年度-2012年度工作技术方案中的设计工作量汇总表。4、中国地质调查局二○○九年下发的《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5、《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中地调发[2003]187号)。6、《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地质矿产调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0]174号)7、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322号)文件8、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预算编制和审查要求(试行)的通知(中地调函[2010]88号)9、《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7]428号)10、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公布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11、地质矿产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局1989年颁布的《关于印发1:5万地形图地形等级集的通知》(地物发[1989]80号)12、国家、国土资源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的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其他有关规定。13、青海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省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省外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青财行字【2007】1501号)。三、采用的费用标准和测算依据(一)工作手段费用标准1、本项目属于野外工作量实施为主体的调查评价项目,所以按照甲类项目编制设计预算。2、地形等级、地区调整系数: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区调整系数数据库查询系统,经查地区调整系数为1.6、地形等级为Ⅳ级。另根据地质矿产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局1989年颁布的《关于印发1∶5万地形图地形等级集的通知》(地物发[1989]80号),地形等级为Ⅳ级。具体计算如下:图幅名称面积地形等级调整系数备注J47E011012390.621841.6J47E011013390.621841.6J47E012012391.424841.6J47E012013391.424841.6J47E013012392.230941.6J47E013013392.230941.6面积加权平均41.63、本工作区岩性复杂、岩相变化较大,褶皱、断裂十分发育,矿化标志广泛分布,故地质复杂程度为复杂。4、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复杂程度为复杂、地区调整系数1.6):采用单位预算标准(元/km2)=1249×1.6=1998.40元/km25、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复杂程度为中常、地区调整系数1.6):采用单位预算标准(元/km2)=1041×1.6=1665.60元/km26、1:1万地质草测(草测、地质复杂程度为复杂、地区调整系数1.6):采用单位预算标准(元/km2)=6042×1.6×0.65=6283.68元/km27、1:5千地质剖面(地质复杂程度为复杂、地区调整系数1.6):采用单位预算标准(元/km)=3976×1.6=6361.60元/km99
8、1:2千地质剖面(地质复杂程度为复杂、地区调整系数1.6):采用单位预算标准(元/km)=8103×1.6=12964.80元/km9、1:5百地质剖面(地质复杂程度为复杂、地区调整系数1.6):采用单位预算标准(元/km)=34485×1.6=55176.00元/km10、1:1万岩石剖面(地形等级Ⅳ级、点距20m、地区调整系数1.6)采用单位预算标准(元/km)=1331×1.6=2129.60元/km11、1:1万岩石剖面布设(地形等级Ⅳ级、点距20m、地区调整系数1.6)采用单位预算标准(元/km)=825×1.6=1320.00元/km12、化学样的单位预算标准计算如下:序号试验项目单位预算标准(元)备注1铜项40.002锌项40.003铅项40.004金项59.005钼项40.006钨项40.007锡项40.008银项50.009钴项40.0010铬项43.0011镍项40.0012铁项50.0013碲项59.0014铋项50.00合计631.0013、硅酸盐的单位预算标准(分析13项):450.00元/件14、稀土分量的单位预算标准(15元素):314.00元/件15、样品加工的单位预算标准(2-5kg):35.00元/件16、样品加工的单位预算标准(5-10kg):45.00元/件17、岩石化探样的单位预算标准计算如下:序号试验项目单位预算标准(元)备注1铜项7.002金项22.003钼项8.004钨项8.005锡项8.006钴项7.007铬项6.008镍项7.009铋项8.0010铅项6.0011锌项7.0099
12铁项6.0013银项8.00合计108.0018、光片的单位预算标准(含制片):191.00元/片19、薄片的单位预算标准(含制片):160.00元/片20、定量光谱的单位预算标准(市场价):300元/件21、O稳定同位素的单位预算标准:344元/件22、S稳定同位素的单位预算标准:96元/件23、H稳定同位素的单位预算标准:229元/件24、U-Pb同位素的单位预算标准:1000元/点25、Rb-Sr同位素的单位预算标准:800元/点26、Sm-Nd同位素的单位预算标准:725元/点27、40Ar-39Ar同位素的单位预算标准:3815元/件28、大化石的单位预算标准:115元/件29、微古植物的单位预算标准:191元/件30、定向标本的单位预算标准:100元/件31、孢粉的单位预算标准:500元/件(青海省岩矿测试中心)32、粒度分析(薄片)的单位预算标准:85元/件33、电子探针的单位预算标准(含制片):305元/点34、电子自旋共振的单位预算标准:954元/件35、同位素示踪Sr的单位预算标准:2000元/件36、同位素示踪Nd的单位预算标准:2000元/件37、同位素示踪Pb的单位预算标准:2000元/件38、裂变径迹的单位预算标准:1241元/个39、14C的单位预算标准:859元/件40、总有机碳的单位预算标准:160元/件(杭州地质研究院价格)41、干酪根分离的单位预算标准:300元/件(杭州地质研究院价格)42、干酪根镜检的单位预算标准:200元/件(杭州地质研究院价格)43、区域地质调查设计论证编写的单位预算标准:75000.00元/份44、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150000.00/份(参考1:5万双幅预算标准执行、本项目为六幅图),故本项目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150000*3=450000元/份,而《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中将区域地质调查分幅说明书单列,故应从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450000元/份中减出,即450000元/份-15000*6=360000元/份45、报告印刷:75000/份(参考1:5万双幅预算标准执行、本项目为六幅图),故本项目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75000*3=225000元/份,而《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中将区域地质调查分幅说明书单列,故应从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225000元/份中减出,即225000元/份-10000*6=165000元/份46、2011年工地建筑费用为2011年野外工程手段预算费用之和的4.65%。该项目经费预算结果:总经费预算数1200万元,其中:2011年度经费预算数400万元。(二)计算方法(1)“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项目按工作手段预算表(预工-2)”的编制方法是根据技术方案中的“工作手段”,按照“量价费”(数量×预算标准=预算费用)的方法,逐项预算,逐级汇总而成。“工作手段”采用的预算标准=根据技术条件选取的预算标准×各种调整系数。99
(2)“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项目费用归集汇总预算表(预工-1)”是以“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支出预算明细表(甲类)(预工-2)”为基础,结合项目承担单位以往年度费用支出核算资料、项目工作地区情况及“地质调查工作项目设计预算表(副表)(预工-2)”中各“工作手段”的预算,分解归集而成的。具体明细见预工附表1至预工附表15(三)费用项目预算(1)人员费支出(预工附-1):根据项目具体人员安排、投入项目工作时间以及工资标准计算预算费用=投入本项目的全时工作时间(月)×平均标准(元/人月)。本项目2010年人员14人,项目人员全部工作时间为150个月,内业与外业工作时间分别为62人月,88人月人员工资按内业与外业的平均数计算。人员费用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五险一金”等,本单位人员均有40%事业费拨款,本项目人员费支出由项目经费承担60%。(2)办公费支出(预工附-2):指购买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日常办公用品和专业书刊支出。按照综合定额180元/人月编制。(3)印刷费支出(预工附-3):指项目各类报告的印刷、出版费用及与项目相关的其他印刷支出。在提交报告年度,按照预算标准编制报告印刷、出版预算;其他印刷按照综合定额200元/人月编制。(4)水电暖费支出(预工附-4):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水费、污水处理费、电费及供暖费等。按照目前青海的市场价格预算。按照室内用水与野外用水的综合价格预算。因该项目野外工作区调查区位于南祁连构造带南部。行政区划分别隶属于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和海北州祁连县。野外用水价格相比办公用水较高,项目全年预计办公用水与野外用水共计10000吨,平均每吨5.6元(含污水处理费),水费共计5.60万元,办公用电及野外工区用电共计15000度,每度1.2元,电费共计1.8万元,项目人员共占用四间房计110平方米,取暖费单价按45元/平方米计算,共计0.50万元。项目组在工区用煤取暖,在燃料费中反映,以上费用总计7.90万元。(5)邮电费支出(预工附-5):指项目耗用的信函、包裹、货物等物品的邮寄费及电话费、电报费、传真费、网络通讯费等。按照综合定额180元/人月编制,邮寄费是按照邮寄样品、信函等综合价格分析填列。电话费包括办公电话、卫星电话等价格分析填列。(6)交通费支出(预工附-6):项目中支出的各类交通工具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等。出队、收队及运送物资等雇车费用=单价×趟数;汽车租用(大车)单价16000元/辆次(不含燃料费),项目分队野外工作时间为8个月,每个月预计租用1次,外业期间共租用1辆大车,即租用费为16000*8=128000元/辆月。汽车租用(小车)单价9000元/辆次(不含燃料费),项目分队野外工作时间为8个月,每个月预计租用1次,外业期间共租用1辆小车,即租用费为9000*8=72000元/辆月。租马匹=元/匹.日×马匹数量×天数;本表马匹单价160元/匹日。项目分队野外工作时间为8个月,共计240日,除去室内整理阶段工作资料外,实际进行实质地质工作约为120日,预查区车辆行驶不便,人烟稀少,无居民点,仅有少数游牧民生活,每日平均需雇用马匹8匹(每4匹马需雇佣一个马工),总计共需雇用马匹960次,即租用费为960*160=153600元/匹日。本表骆驼单价280元/匹日。项目分队野外工作时间为8个月,共计240日,除去室内整理阶段工作资料外,实际进行实质地质工作约为120日,预查区车辆行驶不便,人烟稀少,无居民点,仅有少数游牧民生活,每日平均需雇用骆驼4匹(需雇佣二个牧民),总计共需雇用骆驼480次,即租用费为480*280=134400元/匹日。以上租用费共计48.80万元。99
燃料费汽油按用油100公里耗20升;单价为7.00元/升该项目野外工作区位于南祁连构造带南部。行政区划分别隶属于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和海北州祁连县。工作区总体交通条件较差,青藏铁路路经测区南部的天峻县,公路通过西宁经湟源、海晏、刚察到天峻。项目租用车辆和项目自用车辆收队、出队及运送物资约行驶45000公里,进入工区后车辆耗油量加大但并行驶不了多少路途,根据以往年度在该工区工作的经验判断,耗油约17000升。共计费用11.90万元。车辆维修费=元/次×次数。按照目前青海的市场价格预算。项目自有车辆4辆,汽车维修费15000.00元/辆年;保险费3000.00元/辆年;过桥过路费按市价预算为3000元/辆年。共计费用7.80万元。(7)差旅费支出(预工附-7):项目实施中进行的国内调研考察、出野外工作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根据预计项目工作人员因项目工作出差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等费用,按单位标准、人数、天数等逐项计算、汇总,计算公式为:预算费用=交通费+天数(日)×人数(人)×住宿费补贴标准(元/人)+天数(日)×人数(人)×伙食费补贴标准(元/人)+天数(日)×人数(人)×公杂费支出标准(元/人)+其他预计本项目开展野外工作,出差人数为32人,出差天数为150天,根据以往工作经验预计往返途中共需交通费5.80万元,住宿费补贴50元/人,伙食费补贴标准50元/人,公杂费补贴标准30元/人,其他费用1.05万元,通过以上计算公式可测算差旅费支出为69.25万元。预计完成本项目资料收集,年度方案审查,出差人数为15人,出差天数为12天,根据以往工作经验预计往返途中共需交通费2.10万元,住宿费补贴150元/人,伙食费补贴标准50元/人,公杂费补贴标准30元/人,其他费用0.9万元,通过以上计算公式可测算差旅费支出为7.14万元。差旅费是执行青海省财政厅2007年下发的《关于印发〈青海省省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省外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青财行字[2007]1501号)(8)会议费支出(预工附-8):指项目专题研究、学术会议及设计审查、成果验收(含经费使用情况总结报告验收)费用主要是设计审查和成果验收。预计开展设计审查工作,人数为10人,出差天数为7天,住宿费补贴200元/人,伙食费补贴标准120元/人,根据以往工作经验预计往返途中共需交通费0.41万元,资料费0.08万元,其他0.04万元,通过以上计算公式测算会议费支出为2.78万元。预计开展成果验收工作,人数为10人,出差天数为7天,住宿费补贴200元/人,伙食费补贴标准120元/人,根据以往工作经验预计往返途中共需交通费0.41万元,资料费0.08万元,其他0.04万元,通过以上计算公式测算会议费支出为2.78万元。综上所述,会议费总计支出5.54万元。(9)专用材料和燃料费支出(预工附-9):原材料费:根据项目预计耗用的材料等费用汇总,计算公式为:预算费用=计价方式(元/单位)×数量原材料包括: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等野外生产必须品。按照目前青海的市场价格预算。共计费用13.96万元。低值易耗品包括:重复多次使用的工具、器皿及玻璃器具等。按照目前青海的市场价格预算。共计费用4.52万元。专用燃料费包括:发电机油料等。按照目前青海的市场价格预算。共计费用5.60万元。(10)咨询劳务费支出(预工附-10):项目支付给单位或个人咨询费、劳务费等。本表设计审查业务咨询支出标准(元/单位次或人次)2000元为一人次的支出标准。预计共需支付10人次。99
本表成果验收业务咨询支出标准(元/单位次或人次)2000元为一人次的支出标准。预计共需支付10人次。本表临时聘用人员(职称高工以上)支出标准(元/单位次或人次)3500为一人次的支出标准。共需聘用高工5人,每月3500.00元,共聘用60人月。共计21.00万元。本表临时聘用室内综合人员(本科及以上)支出标准(元/单位次或人次)2000为一人次的支出标准。共需聘用3人,共聘用36人月。共计7.20万元。本表临时聘用野外人员(职称中专以上)支出标准(元/单位次或人次)1500为一人次的支出标准。共需聘用10人,共聘用80人月,共计费用12.80万元。本表临时聘用人员(马工)支出标准(元/单位次或人次)160为一人次的支出标准。共聘用马工480人次,共计费用7.68万元。(11)委托业务费支出(预工附-11):外协岩矿测试、施工费采用招标方式确定承包单位。预算费用=计价方式(元/单位工作量)×外协工作量(12)设备使用和购置费支出(预工附-12):计提折旧按照10.5%的综合折旧率,对投入项目使用的设备按使用时间和原值计算折旧费。该项目自有越野卡车1辆、越野小车3辆。(13)维修(护)费支出(预工附-13):项目实施必须进行固定资产(不包括车辆)修理和维护、网络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的费用。按照目前青海的市场价格预算。预算费用=∑设备维修次数×单价(14)其他相关费用支出(预工附-14):包括用地补偿费、业务交往费、劳动保护费等。用地补偿费:根据实际工作需支付的临时性设施拆建费、临时性土地占用等,计算公式为:本次预算中用地补偿费为6.00万元,按以往年度实际财务核算资料分析填列。按以往财务核算资料分析填列。业务交往费是项目与其他单位进行业务交往所形成的费用(按不超过项目经费的1%列支)。劳动保护费分别按内业与外业预算标准计算。劳动保护费内业600元/人年,外业1200*1.6=1920元/人年,该项目内业、外业分别为62人月,88人月,预计劳动保护费1.72万元。人身意外伤害险分别按在职职工530元/人年、临时聘用人员440元/人年预算。该项目职工人数14人,聘用人员18人,共计32人购缴纳人身意外伤害险1.53万元。(15)出国费支出(预工附-14附表):2010年不发生。(16)政府采购支出(预工附-15):根据《政府采购法》及政府采购管理有关规定,项目预算中应实行政府采购的支出。四、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工作手段预算构成表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项目代码:工作手段总预算(万元)费用构成(%)2010预算(万元)费用构成(%)备注甲567合计1200.00100.00400.00100.00一、地形测绘332.7533.008.25二、地质测量737.7661.48250.8362.71三、物探----四、化探20.71.73--五、遥感27.182.2727.186.80六、钻探----七、坑探----99
八、浅井----九、槽探35.22.935.281.32十、岩矿试验184.7715.4053.8213.46十一、其他地质工作95.127.938.272.07十二、工地建筑37.263.1111.952.99十三、设备购置费29.012.429.672.42费用项目预算构成表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项目代码:工作手段2010预算(万元)费用构成(%)备注甲567合计400.00100.00一、人员费75.4722.87二、办公费2.700.82三、印刷费3.000.91四、水电费7.902.39五、邮电费2.700.82六、交通费68.5020.76七、差旅费76.3923.15八、会议费5.541.68九、专用材料和燃料费24.087.30十、咨询劳务费52.6815.96十一、委托业务费53.8216.31十二、设备购置费9.672.93十三、维修(护)费4.301.30十四、其他13.254.02上述费用表中交通费占总项目总经费20.76%,原因系该项目的工区位于行政区划分别隶属于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和海北州祁连县。工作区总体交通条件较差,租用的车辆、马匹以及耗费的油料较多,委托业务费占项目总经费的16.31%,原因系我单位并不具备测试部分样品的能力,由我局下属单位青海省地矿测试应用中心承担,与野外实际发生费用比例一致。综上所述,本设计预算构成符合项目特点,经费安排合理,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五、需要说明的问题1、委托业务费支出:外协岩矿测试采用竞争方式确定承包单位。预算费用=计价方式(元/单位工作量)×外协工作量2、本次设计在立项申报预算基础上进行了工作量的细化及优化,“设备使用及购置费”从8.78万元调增为9.67万元,原因系立项时遗漏部分项目使用设备,现将其增加并列入设备使用及购置费明细表中,其他工作量并未做大幅调整。3、本项目工作年限:2010年-2012年,该项目为续作项目,2010年度经费预算400.00万元,本年经费预算400.00万元。99
第二节预算表本项目设计预算由以下18张预算表组成,其中出国费预算明细表(预工附-14附表)、政府采购预算明细表(预工附-15)均为空表:(1)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项目费用归集汇总预算表(预工-1);(2)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项目按工作手段预算表(甲类)(预工-2);(3)人员费预算明细表(预工附-1);(4)办公费预算明细表(预工附-2);(5)印刷费预算明细表(预工附-3);(6)水电费预算明细表(预工附-4);(7)邮电费预算明细表(预工附-5);(8)交通费预算明细表(预工附-6);(9)差旅费支出预算明细表(预工附-7);(10)会议费支出预算明细表(预工附-8);(11)专用材料和燃料费预算明细表(预工附-9);(12)咨询劳务费预算明细表(预工附-10);(13)委托业务费预算明细表(预工附-11);(14)设设备使用和购置费预算明细表(预工附-12);(15)维修(护)费预算明细表(预工附-13);(16)其他相关费用预算明细表(预工附-14);(17)出国费预算明细表(预工附-14附表);(18)政府采购预算明细表(预工附-15)。预工—1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项目费用归集汇总预算表(2010年度)计划项目名称:青海柴达木周缘及邻区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实施单位: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基[2010]矿评02-01-04 单位:万元费用项目预算备注总计2010年度甲135收入合计400.00400.00 一、财政拨款400.00400.00 二、地方政府拨款 三、单位自筹 99
四、其他资金 支出合计400.00400.00 一、人员费75.4775.47 二、办公费2.702.70 三、印刷费3.003.00 1.报告印刷0.000.00 2.其他印刷3.003.00 四、水电费7.907.90 1.水费5.605.60 2.电费1.801.80 3.取暖费0.500.50 五、邮电费2.702.70 六、交通费68.5068.50 1.租用费48.8048.80 2.燃料费11.9011.90 3.维修费6.006.00 4.保险费1.201.20 5.过路费0.600.60 6.乘车费0.000.00 七、差旅费76.3976.39 八、会议费5.545.54 1.设计审查2.772.77 2.成果验收2.772.77 九、专用材料和燃料费24.0824.08 1.原材料13.9613.96 2.专用管材0.000.00 3.低值易耗品4.524.52 4.技术资料0.000.00 5.专用燃料费5.605.60 十、咨询劳务费52.6852.68 1.设计审查2.002.00 2.成果验收2.002.00 3.临时聘用人员28.2028.20 4.野外雇工20.4820.48 十一、委托业务费53.8253.82 1.测试费53.8253.82 99
2.施工费0.000.00 3.加工费0.000.00 4.租赁费0.000.00 5.协作研究0.000.00 6.软件研制0.000.00 十二、设备使用和购置费9.679.67 1.专用设备购置0.000.00 2.专用设备折旧9.679.67 2.专用设备租凭0.000.00 3.专用软件购置0.000.00 十三、维修(护)费4.304.30 十四、其他13.2513.25 1.用地补偿费6.006.00 ⑴临时性设施拆建0.000.00 ⑵临时性土地占用0.000.00 ⑶青苗树木赔偿6.006.00 2.业务交往费4.004.00 3.劳动保护费1.721.72 3.出国费0.000.00 4.人身意外伤害险1.531.53 合计 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99
预工—2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项目按工作手段预算表(2010年度)实施单位:西安地调中心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单位:青海省地调院工作项目编号:起止年限:2010年至2012年工作手段工作量单位预算标准(元)预算(万元)备注技术条件计量单位总工作量2010年工作量2011年工作量2012年工作量总预算2010年预算2011年预算2012年预算甲乙丙1 34 6一、地形测绘33.0033.000.000.00(二)制图33.0033.000.000.002、地形图数字化33.0033.000.000.00(1)1:5万困难类别Ⅳ幅66133708.028.02(2)1:2.5万困难类别Ⅳ幅24241040824.9824.98二、地质测量737.76250.83313.47173.46(一)区域地质调查486.28177.86218.1690.261、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常km21606050501665.6026.659.998.338.33地区调整系数1.62、1:5万区域地质调查复杂km2230084010504101998.40459.63167.87209.8381.93地区调整系数1.6123
(二)专项地质测量251.4872.9795.3183.201、专项地质测量25.130.000.0025.13(1)1:1万地质草测复杂km240406283.6825.130.000.0025.13地区调整系数1.62、地质剖面测量226.3572.9795.3158.07(1)1:5千地质剖面复杂km6361.600.000.000.000.00地区调整系数1.6(2)1:2千地质剖面复杂km11535651512964.80149.1045.3884.2719.45地区调整系数1.6(3)1:5百地质剖面复杂km1452755176.0077.2527.5911.0438.62地区调整系数1.6三、物探0.00四、化探20.700.000.0020.70(二)岩石测量12.780.000.0012.781、岩石剖面12.780.000.0012.78(1)1:1万岩石剖面地形等级Ⅳ级点距20mkm60602129.6012.780.000.0012.78地区调整系数1.6(八)物化探测网与剖面布设7.920.000.007.922、剖面布设7.920.000.007.92(1)1:1万岩石剖面地形等级Ⅳ级点距20mkm60601320.007.920.000.007.92地区调整系数1.6123
五、遥感27.1827.180.000.00(二)遥感地质解译27.1827.180.000.001、遥感信息提取5.235.230.000.00(1)1:5万数据类型:AOLS2.50mkm22460246011.502.832.830.000.00(2)数据购置景12122000.002.402.400.000.002、遥感地质解译21.9521.950.000.00(1)1:5万可解程度Ⅰkm257.000.000.000.000.00(2)1:5万可解程度Ⅱkm216016078.001.251.250.000.00(3)1:5万可解程度Ⅲkm22300230090.0020.7020.700.000.00六、钻探0.00七、坑探0.00八、浅井0.00九、槽探0-3m土石方M320003001700176.0035.205.280.0029.92地区调整系数1.6十、岩矿测试184.7753.8254.5876.37委托业务费(一)岩矿分析31.568.548.7014.321、一般岩矿分析29.167.878.0013.29123
(1)化学样铜铅锌钼银金铋钨锡钴铬镍铁碲件2204030150631.0013.882.521.899.47(2)硅酸盐分析13项件200708050450.009.003.153.602.25(3)稀土分量15元素件200708050314.006.282.202.511.574、样品加工2.400.670.701.03(1)2—5kg件40014016010035.001.400.490.560.35(1)5—10kg件220403015045.001.000.180.140.68(二)化探分析37.803.240.0034.561、岩石样铜铅锌钼银金铋钨锡钴铬镍铁件35003003200108.0037.803.240.0034.56(八)岩矿鉴定与试验115.4142.0445.8827.491、岩矿鉴定及测试115.4142.0445.8827.49(1)光片复杂片50102020191.000.950.190.380.38含制片(2)薄片复杂片1400300800300160.0022.404.8012.804.80含制片(3)定量光谱件200708050300.006.002.102.401.50(4)O稳定同位素件3010515344.001.030.340.170.52(5)S稳定同位素件301051596.000.290.100.050.14123
(6)H稳定同位素件3010515229.000.680.230.110.34(7)U-Pb同位素测年点350170120601000.0035.0017.0012.006.00(8)Sm—Nd同位素点402020725.002.901.451.450.00(9)40Ar-39Ar件3213815.001.140.760.000.38(10)大化石件70203020115.000.810.230.350.23(11)微体化石件35101510191.000.670.190.290.19(12)定向标本件2710611100.000.270.100.060.11(13)孢粉件100503020500.005.002.501.501.00(14)粒度分析(薄片)件8030351585.000.690.260.300.13(15)电子探针波谱分析(5-10元素)件154101305.000.460.120.310.03含制片(16)电子自旋共振件251015954.002.380.951.430.00(17)Sr同位素件401510152000.008.003.002.003.00(18)Nd同位素件401510152000.008.003.002.003.00(19)Pb同位素件401510152000.008.003.002.003.00(20)裂变径迹个201281241.002.480.001.490.99(21)14C件5020255859.004.301.722.150.43123
(22)总有机碳件604020160.000.960.000.640.32(23)干酪根分离件604020300.001.800.001.200.60(24)干酪根镜检件604020200.001.200.000.800.40十一、其他地质工作95.128.277.5079.351、槽探编录米80012068016.001.280.190.001.09地区调整系数1.62、刻槽样米4006034096.003.840.580.003.26地区调整系数1.63、设计论证编写份311175000.0022.507.507.507.504、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份11360000.0036.000.000.0036.005、区域地质调查分幅说明书份6615000.009.000.000.009.006、报告印刷份11165000.0016.500.000.0016.507、区域地质调查分幅说明书份6610000.006.000.000.006.00十二、工地建筑万元37.2611.9514.7810.53十三、设备购置费万元29.019.679.679.67合计1200.00400.00400.00400.00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1人员费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单位:万元序号姓名年龄现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在本项目中的作用投入本项目的全时工作时间(月)人员费支出总数从本项目支出的人员费备注支出标准(元/人月)金额支出标准(元/人月)金额甲乙丙丁戊己123=1×245=1×461郭通珍47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项目负责,高级工程师全面负责12900010.854006.482白旭东27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技术负责,工程师地层、构造12850010.251006.123李原46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专业组长,工程师新生代地质与环境调查12850010.251006.124李杰29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专业组长,工程师变质岩12850010.251006.125郑英23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专业组长,助理工程师火山岩、侵入岩12850010.251006.126咸发美24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专业组长,助理工程师地层12850010.251006.127乔国栋24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专业组长,助理工程师矿产12850010.251006.128袁锦鹏24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助理工程师地层1283009.9649805.989李萍萍46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工程师制图1283009.9649805.9810杨文芳36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工程师遥感1283009.9649805.9811童金辉48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司机1280009.648005.7612刘春娥38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工程师项目管理人员680004.848002.8813寿利琼37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工程师项目费用核算680004.848002.8814郭舒华28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助理工程师项目管理人员678004.6846802.81合计150125.7675.47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2办公费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单位:万元序号名称计量单位单价(元)数量预算备注甲乙丙12341日常办公用品和专业书刊支出人月1801502.70 合计 2.70 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3印刷费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单位:万元序号名称计量单位单价(元)数量预算备注甲乙丙12341报告印刷 2其他印刷人月2001503.00 合计 3.00 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4水电费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单位:万元序号名称计量单位单价(元)数量预算备注甲乙丙12341水吨5.6100005.60含污水处理2电度1.2150001.80 3取暖费平方米451100.50项目共占用四间房 合计 7.90 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5邮电费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单位:万元序号名称计量单位单价(元)数量预算备注甲乙丙12341邮寄、网络通讯、传真费等人月1801502.70 合计 2.70 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6交通费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单位:万元序号名称计量单位单价(元)数量预算备注甲乙丙12341租用费48.80汽车租用(大车)辆月16000812.80汽车租用(小车)辆月900087.20马匹租用匹日16096015.36骆驼租用匹日28048013.442燃料费11.90汽油升7.001700011.903维修费6.00车辆维修辆年1500046.004保险费辆年300041.205过路费辆年150040.60合计68.50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7差旅费支出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单位:万元序号出差旅程出差必要性说明出差主要内容和预期成果天数(日)人数(人)费用支出备注合计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补贴伙食补贴公杂费其他支出标准(元/人日)金额支出标准(元/人日)金额支出标准(元/人日)金额甲乙丙丁1234567891011121西宁-工区出队、收队、物资采购、工作汇报开展野外工作,完成计划工作1503269.255.85024.005024.003014.41.052西宁-西安资料收集、年度方案审查需要资料收集、年度方案审查12157.142.11502.70500.90300.540.9合计76.39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8会议费支出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单位:万元序号会议名称会议必要性说明会议主要内容和预期成果天数(日)人数(人)费用支出备注合计住宿补贴伙食补贴交通费场地租金资料费其他补贴标准(元/人日)金额补贴标准(元/人日)金额甲乙丙丁1234567891112131设计审查保证工作正确开展年度方案审查,出具审查意见7102.772001.401200.840.410.080.042成果验收保证工作正确开展年度成果验收,出具审查意见7102.772001.401200.840.410.080.04合计5.54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9专用材料和燃料费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单位:万元序号名称计量单位计价方式(元/单位)数量预算备注甲乙丙1234一原材料13.961一般碱性电池节3.0050001.502大煤吨950.001009.503木桩个3.00500.024电线米1.5010000.155插座个55.00300.176灯泡盒40.00300.127标本纸扎600.00150.908仪器垫块70.00200.149编织袋个6.003000.1810竹筐个30.00500.1511物资箱个280.00150.42123
12矿灯个110.00150.1713望远镜个360.00150.54二低值易耗品4.521油桶个200.00100.202煤炉个100.0050.053炊具套5000.0052.504仪器背包个260.00200.525灭火器个300.0060.186大秤杆140.0060.087地质锤把50.00200.108罗盘个300.00200.609铁锹把25.00200.0510镐头把30.00200.0611铁丝件180.00100.1810号三专用燃料5.601柴油升7.0080005.60合计24.08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10咨询劳务费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单位:万元序号咨询或接受劳务服务的事项咨询或劳务服务内容单位资质或个人职务、职称要求数量(单位次或人次)支出标准(元/单位次或人次)经费预算备注甲乙丙丁12341设计审查评审费高工及以上1020002 2成果验收评审费高工及以上1020002 3临时聘用人员综合研究高工以上60350021共聘用5人,每人聘用12个月4临时聘用人员室内综合员本科以上3620007.2共聘用3人,每人聘用12个月5雇工协助测量、采样中专以上80160012.8共聘用10人,每人聘用8个月6雇工马工当地村、牧民4801607.68 合计 52.68 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11委托业务费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单位:万元序号委托业务名称委托业务内容委托业务承担单位经费预算备注计量单位计价方式(元/单位工作量)外协工作量预算甲乙丙丁戊1234一、施工费0.00二、测试费青海省岩矿测试研究所53.82(一)岩矿分析8.54(1)化学样铜铅锌钼银金铋钨锡钴铬镍铁碲件631.00402.52(2)硅酸盐分析13项件450.00703.15(3)稀土分量15元素件314.00702.20(4)样品加工(1)5-10kg件45400.18(2)2—5kg件351400.49(二)化探分析3.24(1)岩石样铜铅锌钼银金铋钨锡钴铬镍铁件3001083.24(八)岩矿鉴定与试验42.04(1)光片复杂片191.00100.19(2)薄片复杂片160.003004.80(3)定量光谱件300.00702.10(4)O稳定同位素件344.00100.34(5)S稳定同位素件96.00100.10123
(6)H稳定同位素件229.00100.23(7)U-Pb同位素测年点1000.0017017.00(8)Sm—Nd同位素点725.00201.45(9)40Ar-39Ar件3815.0020.76(10)大化石件115.00200.23(11)微体化石件191.00100.19(12)定向标本件100.00100.10(13)孢粉件500.00502.50(14)粒度分析(薄片)件85.00300.26(15)电子探针波谱分析(5-10元素)件305.0040.12(16)电子自旋共振件954.00100.95(17)Sr同位素件2000.00153.00(18)Nd同位素件2000.00153.00(19)Pb同位素件2000.00153.00(20)裂变径迹个1241.000.00(21)14C件859.00201.72(22)总有机碳件160.000.00(23)干酪根分离件300.000.00(24)干酪根镜检件200.000.00合计53.82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12设备使用和购置费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单位:万元序号设备名称单价/原值(元)设备数量使用时间(年)年折旧率(%)预算备注甲乙123456一仪器设备折旧费 1野外数据采集器(含GPS)10750.00110.710.50%0.87 2便携式计算机12100.0011110.50%1.40 3数码相机2920.0011110.50%0.34 4数码摄象机12600.002110.50%0.26 5台式电脑5400.002110.50%0.11 6越野卡车540000.0010.710.50%3.97 7小车(越野)100000.0030.710.50%2.21 8发电机5800.0020.710.50%0.09 9棉帐篷4150.0060.710.50%0.18 10电台16500.0020.710.50%0.24 合计 9.67 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13维修(护)费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单位:万元序号维修(护)项目维修(护)必要性说明主要技术要求维修(护)工作计划单价(元)数量预算备注甲乙 1发电机维修保证工作中正常使用达到仪器指标计划维修一次200020.4 2打印机维修保证工作中正常使用达到仪器指标计划维修一次50040.2 3计算机维修保证工作中正常使用达到仪器指标计划维修一次1500101.5 4GPS鉴定、维修规范规定鉴定及正常使用达到仪器指标每台仪器每年一次2000112.2 合计 4.3 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14其他相关费用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单位:万元序号费用名称支出必要性说明费用支出主要内容及测算依据经费预算备注计量单位计价方式(元/单位)(工作)量预算甲乙丙丁戊12341用地补偿费 6.00 (1)自然保护区工作费用生态保护区规定收取生态保护费用,保护区规定月1000066.00 2业务交往费4.00按2010年经费的1%计算3劳动保护费12.51.72内业人年6005.170.31外业人年19207.331.414人身意外伤害险1.53职工人年530140.74临时聘用人员人年440180.79合计13.25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14附表出国费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 单位:万元(人民币)序号出国旅程出国必要性说明出国主要内容和预期成果天数(日)人数(人)预算备注合计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标准(元/人日)金额标准(元/人日)金额标准(元/人日)金额甲乙丙丁1234567891011合计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预工附-15政府采购预算明细表(2010年度)工作项目名称:青海1:5万日阿哇日、雄达涅阿、木里日肖日、木里、亚姆格勒、草芒幅区调工作项目编号:单位:万元序号品目(项目)单位(元)数量预算备注合计财政拨款其他资金甲乙丙12345合计预算编制人:(签章)预算审核人:(签章)123
参考文献1.青海省地质矿产局,1991,《青海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2.中国地质调查局编,2001,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3.青海省地质矿产局,1997,《青海省岩石地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4.张守信,1992,中国岩石地层对比研究-清理中国岩石地层单位,中国区域地质,⑶:193~2035.吴瑞棠、张守信等,1989,《现代地层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6.王鸿祯、史晓颖、王训练等,2000,《中国层序地层研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7.冯益民、何世平等,1997,《祁连山大地构造与造山作用》,地质出版社8.刘宝珺主编,1980,《沉积岩石学》,北京:地质出版社9.徐学义、李向民、王洪亮、陈隽璐等,《祁连山及临区成矿地质背景图》,地质出版社10.垄一鸣,杜远生、冯庆来,1996,《造山带沉积地质与圈层耦合》,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1.冯庆来,1993,造山带区域地层学研究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地质科技情报,1(3):51~5612.饶荣标等,1987,青藏高原三叠系,北京:地质出版社13.邱家骧主编,1985,《岩浆岩石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4.张克信、殷鸿福、王国灿等,2001,《造山带混杂岩区地质填图理论、方法与实践——以东昆仑造山带为例》,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5.魏家庸、卢重明、徐怀艾等,1991,《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指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6.高秉璋、洪大卫、郑基俭等,1991,《花岗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7.房立民、杨振升、李勤,1991,《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8.董申保等,1986,中国变质作用及其与地壳演化的关系,地质出版社19.都城秋穗著,周天生译,1979,变质作用与变质带,地质出版社20.F.J.台尔纳著。邵克忠译,1963。变质岩矿物和构造演变,中国工业出版社21.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司,1987.6,火山岩地区区域调查方法指南,北京:地质出版社22.王云山、陈基娘,1987,《青海省及毗邻地区变质地带与变质作用》,见:中华人命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三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第6号,北京:地质出版社23.赖少聪,青海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的成因机制,岩石学报,1991.1,98~10424.杨遵义、何元良等,1983,《南祁连山三叠系》,地质出版社25.许保良、阎国翰、张臣等,A型花岗岩的亚类型及其物质来源,地学前缘,1998.3,113~12426.肖庆辉、邓晋福、马大铨等,2002,《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27.李天福、马鸿文,钾质火山岩的成因研究,地学前缘,1998.3,133~14428.杜乐天,地幔流体与玄武岩及碱性岩岩浆成因,地学前缘,1998.3,145~15829.《柴达木盆地新构造运动及盐湖发展演化》,朱允铸等,199430.姜春发,中央造山带几个重要地质问题及其研究进展,地质通报,2002,(8-9):453~45531.B.巴巴林,花岗岩类岩石类型、成因及其地球动力环境之间关系的评述,国外地质科技,1999,(2):42~553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室编著,1982,同位素年代学讲义,贵州地质局印33.陈炳蔚、王彦斌,青藏高原造山带的某些特征。地球学报,1994,(3~4):45~5234.崔军文、朱红等,青藏高原岩石圈变形及其动力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35.杜恒俭等,1980,《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武汉:地质出版社36.杜远生、颜佳新、韩欣,1995,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研究的新进展。地质科技情报,14(1):29~3437.李昌年,1992,火山岩微量元素岩石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25
38.李增乾、徐宪、潘桂棠等,青藏高原大地构造与形成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7~5739.马杏恒、索书田、闻立峰,1981,前寒武纪变质岩构造的构造解析,地球科学,6(1):67~7440.潘桂棠等,1990,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41.潘国棠等,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大地构造格局及演化特征2000,中国地质调查局42.李荣社,计文化,杨永成等,2008,《昆仑山及邻区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43.李荣社,徐学义,计文化,2008,《对中国西部造山带地质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地质通报,第27卷第12期44.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编,1986,《青海柴达木盆地晚新生代地质环境演化》,北京:科学出版社45.社谢宇平主编,2000,《第四系地质及地貌学》,北京:地质出版社46.门凤岐、赵祥麟,1984,《古生物学导论》,北京:地质出版社47.刘宝君,曾允孚,1985,《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48.施雅风、李吉均、李廷栋主编,1999,《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49.施雅风、李吉均、李廷栋主编,1999,《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与发展》,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50.芮宗瑶,黄崇轲,齐国明等,1984,中国斑岩铜(钼)矿床.北京:地质出版社,293~30251.徐文艺、张德全、董英君、佘宏全、闫升好、李大新、丰成友、崔艳合,2002.东昆仑-柴北缘地区VHMS型矿床多元信息定位预测.矿床地质,21(增刊):1213~121652.徐文艺、张德全、董英君、佘宏全、闫升好、李大新、丰成友、崔艳合,2002.东昆仑-柴北缘地区金矿资源多元信息定位预测。矿床地质,21(增刊):1217~122053.陈华慧,《遥感地质学》1984,地质出版社54.宁书年等,《遥感图象处理与应用》1995,地震出版社55.朱亮璞等,《遥感地质学》1994,地质出版社56.丰茂森,《遥感图象数字处理》1988,测绘出版社57.许殿元等,《遥感图象信息处理》1990,宇航出版社58.许建华,《图象处理与分析》1992,科学出版社59.楼性满等,《遥感找矿预测方法》1994,地质出版社60.杨槐,《TM波段组合的选择》1992第2期61.籍同冰,《国土资源遥感》2000年第3期62.F.萨宾著,杨延槐等译《遥感原理及解译》,1981,地质出版社63.张櫵英等,《遥感图象目视地质解译方法》,1986,地质出版社64.宋生春、沈生琛,2004,《青海省天峻县龙门地区钨金矿产普查报告》,青海省地质调查院65.陈建洲、邓元良等,2008,《青海省木里煤田弧山矿区详查报告》,青海省地质调查院66.青海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1967,1∶20万《野牛台幅(J-47-ⅩⅥ)区域地质测量报告书》,地质部青海省地质局67.青海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队,1976,1∶20万《快日玛乡幅(J-47-ⅩⅩⅠ)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青海省地质局68.青海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队,1976,1∶20万《下环仓幅(J-47-ⅩⅩⅡ)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青海省地质局69.甘肃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985,1∶20万《瓦乌斯.多索卡幅(J-47-15)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甘肃省地质局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