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91 KB
- 2022-12-27 12:30:3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班数学活动:纸盒的一家活动目标:1.比较大和小,根据纸盒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2.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活动准备:1.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鞋盒,其中大小鞋盒各一半。将大小配对的两只鞋盒使用相同的包装纸进行包装。一只特大纸盒;大小不等、形状相同的球和积木若干;一大一小两只塑料筐。2.自制图片两张。3.幼儿两两分组就坐。4.伴奏音乐《大雨和小雨》。活动过程:一.魔术导入,认识纸盒一家,两两对应区分大小。1.老师变魔术,变出一大一小两个盒子,请幼儿观察,找出两只纸盒相同的地方,比较两只纸盒的大小,区分“纸盒妈妈”和“纸盒宝宝”。“这两个盒子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你知道谁是盒子妈妈?谁是盒子宝宝?为什么?”3.幼儿每人取一个纸盒,要求根据包装的特征找到与自己相同的纸盒,分组进行比较,区分大小。根据相同的纸盒特征,两两分组。“找一找,哪两个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将相同图案的纸盒进行比较,区分大小。“比一比,谁是纸盒妈妈?谁是纸盒宝宝?”第5页共5页
帮助幼儿加深对纸盒的大小的认识。“请纸盒妈妈们一起来打个招呼”“纸盒宝宝们来亲一亲。”4.将小纸盒放进大纸盒里,再次帮助幼儿比较大小。“纸盒宝宝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快把纸盒宝宝藏到纸盒妈妈的怀里去。”二.情境游戏,根据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1.游戏一:运果果。老师拖一大盒子装满大小不同的球,扮纸盒爷爷。“嗨哟嗨哟,我是纸盒爷爷,今年我的果园大丰收,收了好多果子,可是我年纪大了,没力气了,想请盒子妈妈和盒子宝宝帮我运果子。”“大、小不同的果子,应该怎么运呢?纸盒爷爷把要求都画在图片里了,请你们看一看,说一说。”(出示图一)请幼儿看图,说出图中的要求,并根据要求进行操作,用大纸盒装大果子,小纸盒装小果子;将大果子放进大筐子、小果子放进小筐子。2.游戏二:吃饼干。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种雪花片。“纸盒爷爷为了感谢你们,给你们准备了饼干。谁吃大饼干?谁吃小饼干呢?一共吃几个,盒子爷爷全都画在图里了,看一看就明白了。”(出示图二)第5页共5页
幼儿看图操作,大纸盒里放两片大雪花积木,小纸盒里放两片小雪花积木,完成后,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检查操作结果。“纸盒妈妈和纸盒宝宝是不是看懂了爷爷的要求呢?有没有谁吃得太多或是吃得少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三.拓展延伸,体验乐趣。1.纸盒来唱歌。“纸盒妈妈和宝宝都吃饱了,今天真开心哪,让我们来一起唱首歌吧”。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老师指挥,提醒幼儿有节奏地摇晃放有雪花片的纸盒,表演大雨和小雨。2.送纸盒回家。(此活动适宜在小班上学期进行。)活动反思:鞋盒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轻便又容易收集,不需要花费太多代价,它也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常看到区角中的鞋盒子成了“小拖车”、“房子”等,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用它来堆砌、拖拉,在玩盒子的过程中,孩子们会自发地进行比较,哪两个盒子长得一样?哪个大?哪个小?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会区分大小,www.jy135.com并按照物体的特征配对,我设计了此节活动。整节活动通过大小不同的盒子、球、雪花积木、筐子等多组物体进行比较,创设情境,让幼儿进行反复操作,使幼儿在游戏中比较、分类、配对,感知物体的大小及数量。第5页共5页
在最初设计这节活动时,我用两只纸盒和孩子们一起操作,采取“老师示范、幼儿操作”的教学方法,由于老师“教”在前,孩子“学”在后,所以孩子们操作的正确率很高,但是在后续的其他活动中却发现,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如何区分大小,如何根据大小不同进行分类和配对。于是,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原先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是老师带着孩子走,缺少让孩子自己思考、主动发现的过程,这也是导致孩子们在一节活动中“会做”,其实并没有真正“学会”的直接原因。于是,我重新修改活动方案,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学习在先”。在第一个环节,我出示两个盒子,让幼儿自己观察寻找答案,“为什么它们是盒子妈妈和盒子宝宝”?找到答案后,再让幼儿进行操作,将大、小盒子进行配对。接下来的环节,我也采用“作业单”的形式,将操作要求用图示展示,让幼儿自己看图理解要求,并进行操作。对小班的孩子用图示的方法进行示范,是一个尝试,也是一次挑战。有部分老师认为,直接用语言提示,可能会比图示更节约时间,但是,我觉得孩子读图、理解图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如果由老师直接将操作要求告知孩子,也许会用更少的时间,但是孩子就失去了一次观察、理解图示的机会。为了便于小班的孩子看懂图示,我尽量使用了实物照片,在活动中始终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育原则,每个环节都采用了让幼儿先行探索、理解,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教师再进行引导的方式。事实证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会”。第5页共5页
评价一节教学活动,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这节活动的结果是否完美,而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关注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是否教会孩子“学会学习”,为他今后甚至于终身的发展打下基础,这样的活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活动。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