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案例 4页

  • 38.50 KB
  • 2022-12-27 12:30:51 发布

小班数学案例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班化教学案例--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作者:温沸  来源:上海市水丰路小学  点击:2523  更新:2007-10-30  投稿:邢德平Ø     【背景】《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积极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今年市教委提出的有效落实《关于小学低年段(一至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在学习准备期的三周里,我试图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浓厚的兴趣。以下以我在学习准备期中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如何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数学课程紧密结合,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活动过程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Ø     【案例】从生活现象中引入数学《分一分》这节课要求学生从熟悉的物品出发,同过观察,从颜色、功能、性别、大小、状态等进行分类并计数。一年级的孩子刚踏入学校,课堂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陌生,我试图创设生活中的场景来导入新课。课前我搬上一张空的课桌,在课桌上凌乱的摆放着书,铅笔,橡皮,垫板,玩具,本子,书包等。学生瞪大眼睛,不知道老师要做什么。“看,第二天要上学了,但是这个小朋友的课桌多乱啊,我们来帮他整理一下好吗?”我说道。学生马上情绪高涨,纷纷要求上来整理。于是我请了一个最积极的小朋友上来,他先将铅笔,橡皮,尺之类的东西放入文具盒,然后将不用的课本放入课桌里,书包放入橱中,再将玩具放入玩具橱,不多久他就把书桌整理的干干净净。我大大的称赞了他的出色表现,同时说道:“小朋友们,我们要象他一样学会把相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这就是分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着分一分。在孩子们情绪高涨以及对上来整理的同学表示肯定的时候,教师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在生活情景中体验数学在教学《几个和第几个》这节课时,发现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基数和序数两个概念。为了充实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于是我又增加了一个教学环节:我请了一组(五个人)同学到教室前面对大家站成一排,我说道:“现在啊,老师要给他们拍照了,咦,第二个同学请笑一笑,第二个同学——”坐在下面的小朋友急了,有的喊:“×××,你笑一笑。”(他们是从左数起的)还有的喊:“××,你笑一笑呀。”(他们是从右数起的)这时,我笑着问道:“到底是谁啊?”一名同学举手回答:“老师,你没有告诉我们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啊!”“对啊,是老师不对,我应该告诉你们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是从右边数起第二个小朋友,请你笑一笑。”同学们异口同声:“×××笑一笑!”“小朋友们,你们可不能犯老师的错误,有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数起还是从右数起。”接着师生有做了听指令的游戏,请一些同学在教室前排成左右一排(前后一排),再请一名学生发号指令,如:从前往后数第×个蹲下;从后往前数第×个举手等等。学生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掌握了本节课的难点。 在生活背景中感悟数学一般来说,“0”有三种不同的意义:在计数时表示什么也没有,在直尺上表示起点,在温度计上表示冰点;其中第一种意义学生大多能自己归纳出,而后两种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课的媒体中出示了温度计和直尺的图片,但是我想,如果直接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也能够理解,但是似乎缺少了点什么,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相信他们应该有能力知道零在生活中的意义。于是我让孩子们在小组里说一说生活中你们在那里看到过0?你们觉得0还表示什么?经过一番小组讨论交流,有学生说:“我们的尺上有0。”他把手中的尺举的高高的。还有学生说:“温度计上也有0。”看来孩子的观察能力真不错啊!这时又有一个孩子举手了:“老师,0还表示新的开始。运动员跑步,起跑的地方就是0。我们现在开始上小学了,我们也是从0开始的。”听了他的回答我太惊讶了,他说的太好了,可能他的这些话是他的父母告诉他的,但是他用在了我们的课堂上。“你说的太棒了,是的,0表示起点,表示新的开始。”我给了他一个拥抱,心中窃喜还好没有直接出示媒体讲解,否则怎么会听到这么精彩的回答。 Ø     【感悟】   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即情境),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实践证明:学生如果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距离,还能为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基石。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作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现实生活。如案例1在新课引入部分,创设生活情景——整理课桌,让学生自己来整理。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二.联系“生活情景”,展开体验。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首先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如案例2原先并没有这一个环节,但是发现孩子比较快的理解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何不让所学的知识更深入呢,为了让学生比较轻松的掌握从左数、从右数、从前数、从后数,我设计了拍照的环节。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生活情景的展示,学生很自然的体验到数的时候前面加一个特定要求的重要性,也为他们今后在做到类似题型是认真审题打下了基础。游戏的训练又再一次巩固了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欢快的生活情景和游戏中体验了数学知识,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三.返回“生活天地”,广为沟通。应该说在案例三——0的教学中,孩子有那么多精彩的发言,与他们经历了小组的沟通交流是分不开的。这种广泛交流与沟通,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生活中0的概念,体验0的意义。又“领悟”到了数学源于现实生活,又用于现实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儿童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离不开体验。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的带到生活中去,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Ø     【反思】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古人运: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将受用一生。我觉得教师要不是时机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积极交流的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因此在教学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创设共同探讨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引导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讨论、辩论中突然闪现。在设计教案中,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总之,学生对于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数学,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感受数学的力量。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