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领域教案10篇 35页

  • 55.00 KB
  • 2022-12-28 12:31:01 发布

小班数学领域教案10篇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班数学领域教案10篇正文(1)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圆形宝宝》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玩具汽车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可是一天,汽车的轮子掉了,汽车再也动不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于是,我和他们共同收集了许多生活中有关圆形的东西,作为操作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活动目标1、通过看、玩有关圆形的物品,初步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乐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使幼儿体验活动乐趣。难点:能够用各种圆形材料组合成美丽的复合图形。活动准备35 1、材料准备:圆形积木、纽扣、薯片罐、八宝粥罐、圆形棋子、用硬纸板做的斜坡、牙签、中心有孔的圆片、长方形积木等。2、学习准备:课件(春姑娘送礼物的画面)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一、课件导入:提问:“看,谁来了?”回答:“春姑娘”二、自由活动,感知圆形:1、提问:“春天来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礼物?在玩一玩,玩的时候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2、幼儿在礼物箱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去观察、思考、讲诉。3、大家共同交流、探索结果。提问:你找到的物品是什么样子?有圆形么?[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35 4、教师小结:三、互动游戏:出示课件,在图中找出与圆形相似的实物。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四、分组制作小轮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1、学生自选材料制作。2、做成的小轮子从斜坡上滚动下来,加深学生对圆形物品特性的理解。五、延续活动:1、找一找还有那些东西也是圆形宝宝变的?2、给圆形娃娃涂色。教学反思首先,从课题选择上来说,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圆形玩具,但对圆形的了解的较少。我选择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满足幼儿在这方面的探究欲望。其次,从设计思路上来说,本次活动我紧紧围绕“激发幼儿探索圆形的基本特征”这一目标展开环节,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35 再次,在活动中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的与操作材料互动,真正做到了“玩中学”。最后,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2)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含反思活动目标:1、认识圆形,运用圆形创作造型。2、发展幼儿想象力及操作能力。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1、将各色色纸剪成大大小小的圆,贴在磁铁黑板上。剪刀、糨糊、圆形贴纸、画纸、磁铁、彩色等。2、幼儿数学用书活动过程:(一)以讲《爱画画的波波的故事》的形式引起兴趣35 随着故事情节让幼儿猜猜波波画的是什么?“小猪波波画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圆,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圆圈是什么,就问波波:“你画的圆圈是什么呀?”波波说:“这个圆圈里有两只手,一只长,一只短,从早到晚绕着转。”哥哥说:“啊,我知道了,是时钟”,姐姐说:“那这个是什么?”波波说:“它下面还有一条长长的线,要抓好,才不会跑掉”。(.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姐姐说:“喔,是气球”哥哥姐姐终于知道波波画什么了。波波又画了许多圆圈,连肚脐眼的圆都有呢?妈妈说:“波波真是个很棒的画家”。(二)运用操作法让幼儿拼图幼儿也当波波,用圆形色纸拼拼贴贴,看可以拼贴出什么造型。完成后请幼儿欣赏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用圆形拼贴出了什么(三)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一页,启发幼儿观察画面内容,让幼儿给圆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说说图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从众多物体中区分出圆形,能够通过观察,寻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五彩石头路》含反思教学目标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35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教学过程(一)引题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捡石头1、观察石头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35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1)听口令捡石头2)听拍手声捡石头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35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3、分类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4、捡石头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三)铺路1、幼儿自由铺路35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四)延伸活动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35 (最后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感知石头特征的基础上,学习按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的一个数学活动.其中也整合了数学中的一些数量,分类等内容.在这个活动中主要的教具就是石头,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特征的石头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角.石头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幼儿十分很感兴趣的东西.通过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对石头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同时也得到了数学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老师所提供的石头数量应该更加充足,这样在幼儿排序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的补充一些自己所需要的石头.35 本次活动的材料是石头,充分体现了材料的生活化.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激发兴趣的大小及开发智力的深度.而石头本身具备的特征比较多,适合幼儿进行分类和排序.同时这样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准备比较简单,不用化很多的功夫.体现了材料准备的简单化,但虽然是简单的材料但在用的时候却是非常的实用.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操作法是提供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摆弄,实践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是小班幼儿学数学的最主要的方法;游戏法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激发兴趣,也是一种常用方法.在本次活动中就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法贯穿始终,同时又让幼儿充分的操作,让幼儿在自己的动手中获取新的知识经验.在活动中始终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35 在让幼儿学习排序的过程中就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然后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把孩子的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再让孩子学习新的排序方法,获得多种的排序经验,得到发展.教师指导做到三个"最":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最大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操作的过程要比结果更为重要,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让幼儿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操作方法,然后鼓励幼儿学习新的方法.(4)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和小》含反思设计意图“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得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活动目标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35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活动过程游戏一:钓鱼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游戏二:超级比一比。35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游戏三:大人和小人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香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游戏四:吹气球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35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游戏五:食物变变变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活动延伸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35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活动反思这是个从基础入手形成大小相对概念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在教学上打破了过去数学课的传统模式,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寓数学教育于游戏之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到了发展性原则,循序渐进,步步深入。(5)小班数学教案《鞋子对对碰》含反思设计意图:我班幼儿午睡起床,常有小朋友把鞋子拿错、穿错,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鞋子对对碰》的活动,引导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目的。活动目标:1、感受在活动中有趣和快乐。2、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35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成双的鞋子(拖鞋、高跟鞋、皮鞋、凉鞋、溜冰鞋等)散放在教室的中间。2、鞋架两个。活动过程:一、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助猫妈妈(教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1、请幼儿初步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2、幼儿分散收拾。评析: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导入活动。在这环节中,有很多小朋友对一些外型特别的鞋子(如溜冰鞋)能正确配对,而对一些颜色相近或外型相似的鞋子有很多配错了。二、幼儿讨论1、你是怎么收拾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35 2、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鞋子叫一双,是好朋友,所以要放一起。评析: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让他们共同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修正。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学会接纳他人的观点,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3、提供合理的教育“平台”。活动的目标符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又适当的增加了难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在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主动学习。课后反思:35 在”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是孩子们愉快学习的方式.这节真正反应了这种学习方式.孩子们自由收拾中初步感受配对的含义,虽然有些孩子第一次整理时配错了鞋子,但他们也有一种尝试的愉悦心情.在讨论中,孩子们初步懂得了什么是一对,怎么样才是一对.在比较中认识了对.游戏也是孩子练习配对的方法,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在游戏中,孩子们对鞋子的配对也正确了,能够找出一只鞋子的另一个,同时也检测了孩子们对鞋子配对的掌握情况.(6)小班数学教案《恐龙的影子》含反思活动目标:1、观察动物的形状特征并找出对应关系。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1、本活动选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2、彩笔若干。活动过程:一、手影游戏1、教师和幼儿一起到户外做手影游戏,教师用手影表现某个物体,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2、启发幼儿说出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体验影子和手形的关系。35 3、教师用手影分别表示同一种动物的不同姿态,鼓励幼儿说出该动物在做什么。二、变一变1、幼儿自由做手影游戏,并说出所做的手影是什么。2、教师说出某个物品,鼓励幼儿用手影表现其明显的特征。3、在幼儿做出某个手影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幼儿再动一动手指,看一看影子会有什么变化。三、观察画册《恐龙的影子1、数一数,不同颜色的恐龙各有几只?2、找一找,各是哪只恐龙的影子?3、连一连,请幼儿找出每个恐龙对应的影子,并用线连起来。日常生活教育及区域活动投放材料:1、在晴朗的天气里,教师带幼儿到户外玩“找影子“的游戏,先引导幼儿做各种动作,再说出影子看起来像什么。2、手指游戏“五个小手指“。玩法:幼儿双手握拳,一边念儿歌《五个小手指》,一边做手指动作。[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随儿歌内容,从大拇指开始依次伸出五个小手指,并演示内容,最后一句,幼儿自由发挥。家园共育:35 家长可以用彩笔把孩子在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画成小贴片(如画出衣服、玩具等),并将其贴在相应的位置,当孩子在整理物品时,可按照贴片将其归类,以此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附:儿歌五个小手指一个手指太孤单,二个手指握笔杆,三个手指系纽扣,四个手指把碗端,五个手指都出来,看看能把啥事干! 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贴近他们生活,深受孩子们喜爱。2、本次活动,目标设置得当,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跳跳就能达成新的认知目标。35 3、本次活动过程井然有序,过渡环节自然,消除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4、在教师找幼儿影子,幼儿找其他幼儿的影子环节让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充分的互动了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5、在找影子环节,让幼儿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7)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饼干》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在生活中,小班孩子对吃的玩的特别感兴趣。为此,我们以兴趣为出发点,巧妙地把教育目标蕴含其中,让孩子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发展。活动目标1.通过各种器官来感知饼干的形状。2.能按形状进行分类。3.初步感知3以内数量关系。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35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知饼干的形状并能按其特点分类。难点:学会用感官感知﹑体验每一个事物。养成喜欢动手操作善于动脑的习惯。活动准备饼干若干﹑手洗干净﹑橡皮泥﹑每组一个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盒子活动过程1.《饼干歌》音乐,出示神秘袋猜礼物激发幼儿兴趣。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神秘袋,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把饼干按组分给大家)2.让幼儿自由观察饼干。师:请幼儿看看自己盘子里的饼干是什么样子的?幼:有圆形的,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出自:快思老.师!师:我这有3个不同盒子,他们是饼干宝宝的家,请小朋友帮助饼干宝宝找到自己的家,记住饼干宝宝的形状和他的家是一样的。幼儿分组进行,教师指导。3.请幼儿从餐盘中选一块饼干,用感官体验。35 师:饼干宝宝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他们很高兴…(敲门声)谁呀?我们找一找。(找到事先藏到桌子里面的盘子和饼干)师:饼干宝宝又来找我们玩了,我们看看出来了几块饼干宝宝?幼:3块。师:每组有几位小朋友呢?幼:3位。师:请你们每人拿一块饼干,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幼:…师:摸上去是粗糙的。那你闻一闻有什么味道?幼:香香的。师:那么你咬一口是什么味道?幼:…..师:饼干哪去了?变没了,你吃的是么形状的饼干?4.活动延伸将橡皮你放在活动区,指导幼儿做出自己喜欢的形状的饼干。教学反思:35 我觉得自己用情境表演导入活动是非常成功的,这种角色游戏让孩子们很快就投入到活动了活动中,孩子们对活动非常感兴趣。另外,我精心准备的操作材料深深地吸引了孩子,让他们乐在泥工活动中,做出了很多有趣的饼干,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8)小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掌握排序的规律。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尝试按一定规律排序。2、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3、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幼儿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活动准备35 图形妈妈、图形宝宝卡片;幼儿人手一套排序的图形操作材料活动过程1、出示图形卡片,引起幼儿活动兴趣,找出图形排序规律。(1)出示图形妈妈说:“我是图形妈妈,我有许多图形宝宝,今天,我要带宝宝们去游乐场玩,我要先请我的宝宝们过来排队。”“看,圆宝宝,三角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小结:先是1个圆宝宝,再是1个三角宝宝这样排,它们是有规律的。(2)“看,三角宝宝和方宝宝也排好了队走过来了。”提问:“三角宝宝和方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引导幼儿观察找出规律。“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三角宝宝和方宝宝没排好队,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排队,谁愿意?”小结:它们也是有规律的,也是1个三角宝宝,再是1个方宝宝这样排队的。(3)“小朋友想一想图形宝宝还可以怎样排队?”(引导提示幼儿:一个圆宝宝,再一个方宝宝,或2个圆宝宝,再2个三角宝宝。)2、幼儿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35 (1)图形妈妈带着图形宝宝来到游乐场,有的图形宝宝坐上了碰碰车,有的图形宝宝爬上了滑滑梯,还有的荡起了摇船。他们玩的真开心!图形妈妈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该排队回家了,可只有排头的几个图形宝宝排好了队,图形妈妈可真着急呀,她想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图形宝宝排队,好吗?”(2)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操作。3、图形宝宝们都会排队,小朋友们会不会排队呀?你们是怎么排的?(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一个男孩,再到一个女孩或一个站,再到一个蹲。)4、小朋友帮图形宝宝排好了队,图形妈妈真高兴!她送给小朋友们一份礼物,你们想不想要?“礼物就装在这些篮子里,图形妈妈说请小朋友帮篮子排排队以后才能拿到这些礼物,你们说,应该怎么排呢?”(出示不同颜色装有珠子的篮子,请幼儿给篮子按照一定规律排队)。5、结束游戏“穿项链”,巩固所学内容。(1)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珠子串到线上,看谁串得又快又好。(2)教师指导没按规律串的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串珠。教学反思35 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游戏,我感到很高兴。孩子们能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进行串珠,说明这节课的教育目标已经达到。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与幼儿一起做了一个手指游戏,借此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集中过来,然后再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具,以故事情境导入,请幼儿说说图形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即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再请幼儿也学图形宝宝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排排队,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才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过程中我及时表扬幼儿,幼儿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活动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起来。但我也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首先我的语言不够精炼,再是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时间不够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尽量做到最好,做到意简言骇,尽量给幼儿足够多的操作机会。(9)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我会排序》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将两种实物按标记有规律地交替排序,会在操作中讲述出排列的序列,并能正确使用单位量词。2.激发操作学习的兴趣,发展观察力、比较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的能力。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35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将两种实物按标记有规律地交替排序。活动难点:学习利用数量上递增和递减的方法排序。活动准备:教具:蔬菜卡片:茄子、西红柿、菜椒、黄瓜、萝卜、蘑菇等。标记:XXXXXXXOXOXOXOOXOOXOOXXOOXXOO。纸偶:青菜奶奶一个。学具:作业纸每人一份;胡萝卜、蘑菇卡片若干。活动过程:一、探索各种排队的方法1.一个跟着一个排队。师:小朋友,青菜奶奶今天过生日,邀请蔬菜宝宝来做客,可是它有一个要求,蔬菜宝宝必须按要求排好队才能参加。看,谁来了?(出示茄子一个跟着一个排队的图片)茄子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师:一个接着一个可以用这种标记来表示。出示图标XXXXXX35 2.了解一个一个间隔排序。出示图标XOXOXO师:这个标记和上面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会是哪种蔬菜来排队呢?(出示西红柿和菜椒间隔排队的图片)它们是怎样排队的?师:原来(XO)这两个标记表示两种不同的蔬菜,他们是一个一个间隔排队的。X和O除了可以用西红柿和菜椒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蔬菜表示呢?3.了解一个两个间隔排队。出示图标XOOXOOXOO师:看,这个标记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又有许多蔬菜宝宝来了(出示黄瓜、辣椒),青菜奶奶请他们按照这样的顺序排队去它家做客。谁愿意帮助他们的?幼儿上来操作,集体检查后读:一个两个一个两个。这两种蔬菜除了这种排列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幼儿探索、操作,集体评价)小结:排队的方法有很多种,一个接一个排、一个一个间隔排、一个两个间隔排等。35 二、小组活动:按标记给蔬菜排队1.还有许多蔬菜宝宝也想排队呢,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请幼儿先看一看、再说说自己操作纸上的标记,然后给蔬菜宝宝排队。2.完成作业的小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是不是正确。三、游戏:按标记排队。出示图标XXOOXXOO师:你知道这个标记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两个两个间隔排队)青菜奶奶也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做客呢,你们想去吗?等会儿小朋友去邀请自己的朋友一起按标记排队,开火车去青菜奶奶家做客好吗?幼儿分男女组玩开火车游戏,幼儿相互检查。活动反思:35 “排序”是数学中较为复杂的概念,幼儿学起来往往缺乏热情。而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性思维较突出,我设计、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青菜奶奶过生日”,本活动围绕青菜奶奶请客这一线索,幼儿通过直观的图标:XXXXXX知道一个接着一个排序、XOXOXO知道一个一个间隔排序、XOOXOOXOO知道一个两个一个两个间隔排序、最后XXOOXXOO邀请小朋友一起两个两个间隔排队。活动环节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渐增加难度。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诱发他们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使他们在学习中有快乐感和探究欲。(10)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三角形》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使得幼儿很感兴趣。通过动手操,将3根一样长或不一样长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就是三角形活动目标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手口一致点数到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活动准备35 教具: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正方形彩纸一张活动过程1、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出示一个等腰三角形,告诉幼儿这是一个三角形,。请幼儿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凡是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叫做三角形。2、复习对三角形的认识。!.快思.教案网出处!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请幼儿想一想这是什么形状?为什么?3、和正方形比一比,看有什么不同。教师一个正文形请幼儿说出名称,并找出正方形和三角形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教师小结: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4、它们都是三角形吗?教师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35 教师小结: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6、幼儿操作。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教学反思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小班数学领域教案10篇35 35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