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1 KB
  • 2022-12-28 12:31:02 发布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三篇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三篇【篇一】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比长短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游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篇二】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比较高矮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相对性。  2、练习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高矮物体的大图。  2、两支塑料花。  3、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高矮。  请一位大班幼儿和一位小班幼儿踏步走进教室,请幼儿比较谁高谁矮。请幼儿说出:“大哥哥高高的,小弟弟矮矮的。”  2、观察大图比较高矮。  引导幼儿比较图片上物体的高矮,并说出什么东西是高的,什么东西是矮的。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教师出示两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请幼儿观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师总结: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要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请幼儿给不同高矮的物体进行排序。  5、排队游戏: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篇三】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1和许多  活动目标:   1.能区别“1”和“许多”,并会用“1”和“许多”表述。  2.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鸭妈妈头饰;香蕉若干;糖果若干;大篮子一个;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引入,发现“1”和许多;  1.出示一只鸭妈妈的头饰,师:今天我鸭妈妈要带小鸭子们到小熊家做客,你们看,有几只鸭妈妈,几只小鸭子?引出一只鸭妈妈,许多只小鸭子。  2.教师带小鸭子到小熊家,边走边念儿歌:一只鸭妈妈,许多小鸭子,摇摇摆摆去哪里?一只鸭妈妈,许多小鸭子,要去小熊的家里。小熊小熊忙不停,忙着准备送大礼。  3.师:小熊家到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参观小熊家吧。播放课件,请幼儿观察家里的摆的食物。例如:家里有一个大蛋糕,许多小蛋糕。一个红色杯子,许多个绿色杯子„  二、创设情境“小鸭子们送礼物”知道一个一个实物组成许多实物。   1.师:小鸭子到小熊家做客有没有带礼物呢?幼:有,带了香蕉。师:鸭妈妈也带了一个香蕉要送给小熊,那你准备几香蕉要送给小熊呢?幼:我准备一香蕉要送给小熊。  2.师: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把准备好的香蕉送给小熊吧。请幼儿动手送香蕉,并幼儿尝试说:我送一个香蕉给小熊。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教师小结:小鸭子每人只送一个香蕉给小熊,但是一个一个香蕉合在一起就变成许多个香蕉。小熊收到许多香蕉真是太感谢小鸭子了。  三、游戏“小熊送礼物”知道许多实物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实物。  1.师:小熊也准备了礼物要送给小鸭子们,你们看。(出示棒棒糖)师:这里有几根棒棒糖啊?幼:许多棒棒糖。师:小熊为什么要准备许多根棒棒糖?幼:因为要分给每一只小鸭子。  2.师:小熊要把许多根棒棒糖送给小鸭子,每只小鸭子只能拿一根棒棒糖,请幼儿拿棒棒糖并尝试说:我拿一根棒棒糖。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师小结:小熊把许多根棒棒糖一根一根的送给了小鸭子,每只小鸭们都收到了一根棒棒糖。   活动结束:  时候不早了鸭妈妈要带小鸭子回家去了。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