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0 KB
  • 2023-01-01 12:31:13 发布

大班数学小组合作 彰显奇效word版本.doc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组合作彰显奇效——大班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12-11-24作者:褚华燕单位:杭州滨江区白金海岸幼儿园浏览次数:449字号:T|T|T更多1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指幼儿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大班的孩子随着规则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等增强,他们的交往方式逐渐形成了小团体化,这就为小组合作活动打下了基础。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可以让幼儿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创新意识,有利于数学知识在合作小组内的共享,有利于将“集体的智慧”与其他小组共享,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让每位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最终实现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效率。关键词:小组合作数学活动大班一、问题的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同时它也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数学活动的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程度。在小组中幼儿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大班幼儿数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二、概念界定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在教学中指导、启发幼儿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各种数量关系,帮助幼儿归纳、整理其获得的一些零散的、片断的数学经验,使其能建构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幼儿园进行的数学领域的合作学习则定义为,在幼儿园的某些教育活动中,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共同的活动目标,以一定的活动准则为依据,以培养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和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合作学习活动。三、大班数学活动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对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小组合作的合作意识、合作小组的形成、小组任务的分工,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指导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了以下问题:1.合作意识不清晰。幼儿虽然能在教师的建议下学着合作,但实际上并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缺乏合作的主动性,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同时,幼儿对合作的一些内在、本质的特征,即共同目标和行为配合等的认识也明显不足。2.教师指导策略有形式无实质,组建小组不科学。有些教师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为要有小组合作这一形式而合作,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往往运用说教的方式,零散地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只追求教育的即时效果,而忽略了合作教育的长远效果。3.小组合作评价有内容无目的。 四、实践策略(一)未雨绸缪——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教学中,可以看到不同领域内的小组合作。随着大班孩子心理发展水平逐步提高,逐渐去自我中心,有了同伴群体意识,产生了小团体,可以更多的看到大班孩子彼此通力合作、相互帮助,一起为完成共同目标而努力。但合作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中班阶段我们就开始着手培养孩子的小组合作意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验合作情感。从一开始的单独活动到合作活动,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在幼儿与同伴发起合作行为后,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如在建构活动中,幼儿合作搭建了“城堡”,教师就可以夸夸“城堡”造型的独特,“城堡”的丰富多样,让孩子感受到合作成果的美好。又如,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当小朋友表现出合作行为时,老师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照相机摄下“友好的一幕”,并进行展览。并让孩子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个成果”,通过讨论,幼儿认识到合作行为是需要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共同来完成任务。2.强化合作精神。合作行为的发起及发生,并不是孤立的、平行的。它必然涉及到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集,那么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个关系呢?强化合作精神很重要,其中小组竞赛是强化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游戏《螃蟹假球》,首先把幼儿分成4大组,进行接力赛,看看哪队夹的快又多。这时,每个孩子都成了一个大组中的小个体,任何孩子的行为都会影响比赛结果,幼儿在想争第一的驱动下,自然会全力以赴,哪队赢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自己队的胜利而欢呼。又如在建构比赛时,幼儿四人一组共同合作,并进行小组比赛,在相同时间内完成建构作品的质量。如果小组内部的幼儿争抢积木,或者意见不统一,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作品。如果分工明确,意见容易统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活动,幼儿在具体的可感知的情境中体会、领悟合作行为以及怎样去进行合作。3.掌握合作技能。如果仅仅有良好的合作意愿,而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儿童的合作行为仍无法产生。因此必须给予孩子两种重要的合作技能。(1)合作前的独立思考。(2)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合作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师幼、幼儿之间的协商、交流、讨论或辩论,使每个个体认识到自己原来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想法的合理性,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二)费尽心计——挑选小组合作内容。1.内容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在数学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活动都能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必须经过认真的研读教材,分析教材,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如在《身高比一比》中,小组合作比较身高,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协商,尝试用各种方式来比较,比较出最高与最矮,通过相互协作,达成测量的目的。在《按规律排序》中,把活动的难点,放在小组合作中去解决,孩子在合作参与排序中,积极思考,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从中感知排序特征为单独排序打下基础。在《你最喜欢吃什么瓜》中,让幼儿统计,调查组内每位幼儿喜欢吃的瓜,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孩子参与合作的积极性。2.内容多样化且富有情境性。有针对性地拓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创设合理的情境。如《我的家在哪里》,我们创设了为小区设计门牌号的情景,幼儿能很快的投入到情景当中,合作积极性也更高。在《数玉米》中创设了情境:“我是农民伯伯的小帮手” ,告诉孩子农民伯伯种的玉米丰收了,让幼儿小组合作为农民伯伯数一数玉米的数量并纪录。(三)深思熟虑——合理组建合作小组。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活动是幼儿自主性学习的一种形式,但是对于没有小组活动的经验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由组建小组,能力弱的孩子就会出现组建失败的现象,同时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所以一开始的时候,由老师组建小组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将不同的孩子进行组合,让同伴效应从中发生作用,从而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升经验。每位幼儿在理解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有差异,根据能力差异,我进行了三种形式的分组尝试。即强强搭配、弱弱搭配、强弱搭配。通过观察,我发现强强搭配中,有两种结果。1.本组幼儿能完成任务,但造成班内其它小组能力不平均,导致在合作时间、教师在合作中指导上不能很好兼顾各组。2.幼儿往往各执其词,不能很好的协商合作,造成任务失败。在弱弱搭配中,由于幼儿能力较弱,往往很难完成任务,或完成效率不高。而强弱搭配的方法幼儿完成的效率最高,其中能力较强的就是这组的“带头人”。这种分组方式让能力较弱的幼儿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高,让能力较强的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信。2.自由结伴,形成小组。这种组合一般是由能力水平相当的幼儿组成。大班的幼儿已有竞争的心理,他们会选择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伴进行组合。这种合作方式,使得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相互比较,合作效率可明显提高。3.性格差异,组建小组。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幼儿性格谨慎仔细,有的幼儿性格大胆勇敢。个性、气质的某些因素也会对人的活动、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性格分组,把性格相似的幼儿结合在一起,针对幼儿不同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四)把握关键——选择性指导小组合作。1.个体幼儿激发合作愿望的指导。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合作的欲望,培养幼儿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当幼儿思维模糊时,对自己的答案举棋不定的情况下,教师启发幼儿小组合作,让他们边观察、边记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幼儿对获取的知识印象深刻。如在《瓜果超市》中,我组织幼儿每人准备5元钱,自主购买水果,但5元钱往往只能买一种水果,孩子们正为买更多水果发愁时,我提醒孩子:“怎样才能把钱变多,又怎样才能买更多的水果呢?。”以此来启发孩子进行小组合作。在《测量大树》中,每个幼儿的尺子不够长,一个人无法操作时,我通过提问:“这么大的树,一个能测吗?那该怎么办呢?你用什么方法来测呢?”让幼儿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在《分类和统计》时,我请幼儿统计幼儿园车棚里不同种类的车辆各有多少,幼儿统计结果错误较多,大部分幼儿觉得要统计这么多车辆比较困难。于是提议小组合作,果然经过分工合作的统计,准确地统计出了幼儿园车棚里有多少不同种类的车辆,合作效果非常好,幼儿也十分开心。这样让幼儿自己在实际问题的解决需求中寻求合作,大大激发了幼儿主动合作探究的积极性。2.组内意见不合、分工不明的适时指导。在合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意见不统一、分工不明确是最常见的问题。因此在合作行为中,教师要进行重点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同一组的幼儿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地喋喋不休。有时为了讨论某个问题,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时,幼儿们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不及时控制幼儿合作的时间,显然不行。也就是说,教师合理适时的指导能够促使幼儿合作的成功。如在《学习5的 组成》中,最后一个环节包糖果,幼儿在小组合作中想到了不同的分合方法包糖果,但到底谁该采用何种方法,大家意见不一,如果让幼儿再去尝试别的装糖果的方法的话,会浪费很多时间,整堂课就显得拖拉、不紧凑。因此我建议小组成员要合作商量,确定好每个小朋友用哪种方法,不重复再开始包糖果,孩子们协商后,很快完成了任务。有时分工不明确也是合作行为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确定分工。如在《动物怎样过冬》中,我让幼儿分组根据动物图示卡中的数量关系列算式,在合作时,我惊喜地发现个别组长竟然已经开始组织组员进行分工了。但深入观察后我发现孩子们虽然有分工的意识但不知如何去合理地分工、合作。此时,我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并进行指导,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分工,有的进行统计、有寻找数字、有的罗列算式、有的展示成果。很快任务就完成了,活动中孩子们的合作学习更加地丰富了,也深入了。3.组内层次幼儿的分层指导。在活动中注意每个小组中各水平层次的指导,对能力较强的幼儿用眼神、手语鼓励幼儿的尝试,提点关键问题,启发掌握难点;再较集中地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进入操作状态,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方法。要更多的关注弱势幼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部分幼儿反应较慢,能力较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久而久之,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那些能力较差的幼儿,应该给予较低的教学要求,不可要求他们一步到位,要坚持循序渐进,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层指导。(五)彰显成效——有效评价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后的有效评价在数学活动中开展有效的交流与评价,可以使师幼之间的信息联系反馈能够在多层面、多方向上展开,能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及将认知成果转化为全班幼儿的共同认知成果。在实践中,我们从两方面来评价:1.评价活动过程。说说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的情况,形式有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利用表扬,表扬合作顺利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是怎样做的,引导幼儿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2.评价活动结果。说说合作学习效果、小组汇报情况,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利用成果展示法,展示幼儿的合作成品,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产生愉快情绪。实施效果1.小组合作学习推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化解了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会常碰到一些问题,如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活动过程中的重难点无法突破。在实践中我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发挥幼儿的主题作用和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共同探索,能顺利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小组协作精神。2.小组内共享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通过小组合作,组内幼儿在协商、讨论中把各自对于数学活动的理解传到给组内幼儿,并与组内幼儿达成活动的同一个目标,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参考文献张明红《幼儿园课程中的小组学习活动与同伴合作》田建芬《合作学习浅析》上海教育郑少娟《渗透、支持、自主——幼儿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师道2010第九期黄舒华《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8期上一篇:浅议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故宫永宣特展(瓷器) 永乐御窑瓷器完全摆脱了洪武瓷器尚遗留的元代体大厚重、装饰繁缛、工艺较粗糙的风格,开创了以器物大小适中、胎体厚薄适度、装饰纹样疏朗、文人气息浓郁等为特征的新风貌,对后来景德镇制瓷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少数器物上署篆体“永乐年制”四字年款的做法,首次将明代官窑瓷器打上了类似皇家商标性质的烙印,此为明清两代官窑瓷器上署帝王年号款之肇端。宣德御窑瓷器更进一步在器物上大量署年款,将以往人们不太关注的瓷器外底变成了展示皇家御窑款识和款字书法美的重要部位。明代官窑瓷器由此步入了造型、胎釉、纹饰、款识无一不精的“完美”阶段。而永宣时期大量烧造的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甜白釉与青花瓷器,充分展示了中国先民博采众长、兼容各种文化的非凡创造力。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