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0 KB
  • 2022-05-26 19:17:45 发布

对“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对“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广东顺德南江初级中学黄晓临传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务的许多烦琐事情都得班主任亲力亲为,做得辛苦、劳累,甚至是出力不讨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入班级管理工作中来,这可以说是一场革命,是对班主任的解放,是对学生的解放,让学生在自主的班级管理中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人翁,学会互帮互助,有了更多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权利和机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发现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的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发展。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形式,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尊重与信任学生,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本学期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能够积极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关于小组的组建问题。如何组建学习小组,我想这个应该是“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否解决得好,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这个学期的开始阶段,我先根据学生入学的成绩大致进行小组成员的搭配,这里面考虑到了学生的学科成绩、班干部的分配、学生的性别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比如和科任的不断沟通、和学生的平日交谈、及时了解学生各科的测试成绩等形式,然后再对各小组的学生进行微调,基本保持最初所分小组成员的稳定不变。这样经过近两个多月的时间,当班主任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通过对小组成员的不断的微调,小组的组员基本稳定下来,那么小组的组建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因为各小组成员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呈现了一定的和谐性、互助性、鼓励性、进取性。这样的细致工作,为以后开展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个过程可以说是花时、花精力的,但它是值得的,是必须做好的前提工作,今后班主任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就在于此了。 二、关于组长的培养问题。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其最大的特点是发挥各小组组长的管理能力,每个组长就是每个组的领头羊,而且这个组长应该是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担当。每个组有六个成员,如果许多事情都落在这一个组长的身上,那他们的工作不亚于一个班主任,这样他们会因为小组中的许多琐碎工作而耽误了学习。出于这样的考虑,因此我在每个组又增加了一个副组长。两个组长都是在小组中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且两个组长的人选必须得到他们所在小组成员的认可方可担当,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的意见,组长是他们自己推选的,是征得学生的同意才任命的,班主任是绝对不可以自作主张的。当两个组长人员确定以后,就重点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初一的学生毕竟年龄小,所以在对组长的培养工作只能够是粗线条的,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来,万不可一下子交代了许多,或通过一两次的集中培训就想取得工作的成效,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培训方式来培养组长。集中的培训方式,重点解决具有共性的问题,主要指导组长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的分工、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散的培训方式,主要利用课间、课上的时间进行培训,即主要针对具有小组个性的问题,比如如何鼓励小组中某个上课不爱发言的成员大胆发言,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成员战胜疑难,监督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成员赶紧完成作业,解决小组中发生的小矛盾等等。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培训方式,既使得各组长能够处理好大方向性的问题,又能够有所针对地处理好本小组内出现的个性问题。三、关于后进生的帮扶工作。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后进学生的帮教主要依靠班主任和科任,而帮教的方式也是很单一的,无外乎就是谈话,或牺牲许多时间去给他们补习功课,且效果并不见得好。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形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对后进生的帮扶工作,而且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因为通过小组合作的自主管理,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同一个小组里,每个成员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整个学习小组的集体利益密切相连,这样就促使各小组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在组建小组的时候,班主任就首先要考虑到如何将后进生分配到适合其性格与个性的小组中去,要考虑到后进生所在的小组的同学是否能够宽容与接纳他,是否有信心去帮教好后进的学生,尤其是组长对其的态度。因此,在考虑后进生到什么小组时,我首先问后进的同学你喜欢到哪个组去,先给后进的学生选择的权利,来表示对其的尊重,让后进的学生首先从心理上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重视,让他及其他学生感受到班主任老师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同时也让全班的同学认识到班主任对这些后进的学生是充满信心的,更坚定了全班同学帮教好后进生的决心。这样后进的学生具体到哪个组的问题得以解决。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郑重地托付给其所在的小组,动员整个小组的成员在两个组长的带领下去帮教后进的学生,而且让小组的其他成员有种使命感与责任感,尽心尽力去帮助后进的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每日的时常行为规范的评价上,也特别关注后进生的表现,这样使得后进生逐渐有了集体荣誉感,他们就会十分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不足,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比如我班的覃金满、钟桂浩,在小组同学的帮教下,覃金满、钟桂浩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以前课间或周六日就去找初二级的一些表现不好的学生玩,经常夜不归宿,违犯纪律,不爱学习,上课捣乱。后来在小组成员的耐心帮教下,从不爱看课外书到爱上了课外阅读,上课经常积极回答问题,作业若没有完成会在组员的督促下及时补做,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在期末考试中成绩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利用小组的积极作用去帮教后进的学生,发挥了学生集体的智慧作用,胜过班主任和科任的单薄力量。因为在小组的集体中,充分利用和发挥了集体的舆论作用,集体的力量是无形与强大的,后进生在这种氛围中就会逐渐产生一种对集体的归属感,就会产生与集体密切相关联的荣辱感。对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而言,学会了彼此尊重,学会了互相帮助,学会了发现自我,学会了认识自我,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关于小组的评价问题。 为了促进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那就应该采取相应的评价手段。但是我们作为班主任心中应该非常清醒地明白一个道理,评价只是一种手段,应该发挥评价的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真正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评价是为了促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对美好的品质有一种向往与学习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从而导致学生评价而做出了不好的事情。学校在评价的方法上给了我们班主任一定的指导性的方案,但因为每个班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我们作为班主任的应该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特点,有自己的评价方式。但无论怎样,我想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考虑的,评价不能过于细致,因为评价规则太细,一方面给小组的组长增加了繁琐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会束缚住学生的手脚,感觉似乎一举手一投足都会与评价挂钩,反而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高明的领导者在对下属的管理上有时是模糊的”也许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因此,对小组的评价我是非常粗线条的,主要考虑把对小组中个人的评价与小组集体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如纪律的管理,在一堂课的起初时小组中有一个学生表现不怎么好,科代表把该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后来他又表现好了,其他组员在整堂课中表现又是那么的突出,那么该组在一节课中的评价就应该是优秀。我并没有像有的班主任那样,专门设置一个花名册,像账本那样给学生记一笔账,工作可谓是细致到家了。岂不知这样的一笔记账会给那个学生心理上留下怎样的阴影,会给那个小组带去怎样的不良影响。再比如对小组学习上的表现评价,我重点看后进的学生进步的情况,如果整个小组中后进的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即使其他学生略有一点点属于正常的退步,我就会给予该小组客观与公正的评价。我采取粗线条的做法,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合作的管理中学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去团结协作,而去互相帮助,学生就会在学习生活中真正去想把学习与行为的事情做好,凸现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而使学生逐渐淡忘为了所谓的小组加分而去拼搏。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能够逐渐走到这一步,那我们还用愁学生不爱学习、难以管理吗?我想当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到这步时,我们作为老师对待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种享受了。“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 模式,的确使我的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而且与学生之间是那么友好融洽地相处,让我感受到了做班主任的快乐,更可喜的是学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学生在合作中有了安全、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尝试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了极大的增强,培养了团队的协作互助精神。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这些优良品质的形成,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要发挥其有效性,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思考与摸索,我们就去做个有心心,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探索,多一份收获。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