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0 KB
  • 2022-05-31 11:53:07 发布

初中班级管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设计研究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技术资料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初中班级管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姓名:专业:导师:学院:知识共享 技术资料初中班级管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综合体。但当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不能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匹配。众所周知,文化软实力是未来社会竞争的趋势,同时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国家逐渐对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加强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如果能很好地得到弘扬和继承,那么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将得到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班级管理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班级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初中是中小学教育的中间环节,往下是小学教育,往上是高中教育,初中生一般年龄为13岁一16岁,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育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主要特征表现出动荡性,其言行举止与小学生、高中生有明显不同,所以,初中班级往往不好管理,即使有优秀的班主任带班,也不一定把初中班级管理得完全到位,因此对初中班级管理的研究是学校教育、学校管理的需要。当前,由于现代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成果,却不懂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他们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但相当一部分人集体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素质较差。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常常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山发点,不顾及别人的利益,甚至以别人的正当利益为代价,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往往对一些娱乐明星产生盲目的崇拜,以知晓明星的生活琐事为豪,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兴趣,更不会把掌握传统文化的多少作为宣扬的资本;他们常常把家长职位的高低、家庭经济条件的优劣、生活消费的层次作为个人价值的评判标准,在学校的一些公益活动中往往不会积极地参与,对国家宣扬的一些社会价值观认为没有多大的意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甚至出现了曲解。知识共享 技术资料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家软实力的发展,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当前的京剧进课堂,让中学生对国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再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成为法定节日,让中学生从思想层面对节日的渊源有了切身的感受。当然,国家加强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广大中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再认识的机会。但国家在这方面做法,主要是从课本内容的深入和一些政策的实施方面,加强对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还这些做法还不够具体,没有很好地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结合,所以实践性不是很强。二、文献述评(一)外国研究综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最早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从而出现“班级”这个概念。1872年普鲁士颁布的《小学及教员养成一般规程》讲到的班级首次在一个国家立法层面上的保证。现代美国初中没有班级和班主任的概念,因为他们没有班这个固定的单位,他们实行选修课制。在美国大部分初中有“顾问”,负责学生选修课程,解决思想和心理等问题,纪律由教导主任或首席顾问负责,尽管名义名义班级、班主任,实际班级和班主任还是存在的。自世纪年代以来美国课堂管理有多种理念,但都是从教师的组织管理技能、教学技能、师生关系三方面研究如何影响学生。最著名的是美国学者著的《全面课堂管理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其中认为课堂的人际关系和学校,家庭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业的关键性因素。国外研究班级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理念上,强调公平性,班级授课是为了给更多的孩子教育的机会,机会均等;一类是在策略上。周继生的研究中认为,美国班级中各种活动由所有学生轮流承担,给学生均等的机会,同时避免了学生产生特权思想。叶连翔的研究认为,美国在中学课堂组织方式上,就有独特的方式。例如美国中学学生上课是教师固定、学生流动的“走班制”,学生上课时班级是“小班化”,学生班级没有专门的班级管理的“班主任”。对于中学班级最有发言权的学者应推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生自身的发展,是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所以,要在头脑中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初中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班级管理的发展应针对学生主体目标的实现,要让初中学生成为班级建设的主人。只有考虑到学生的权利,考虑学生的需求,教育者的管理理念才会深入学生的内心,班级管理才会获得成效。因此,初中班级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让初中学生当班级的主人,让初中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理想航船的幵拓者。苏霍姆林斯基进一步指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要从各种活动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在价值,并在学校社会或家庭的支持下,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自身价值体现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去参与学习与实践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是用耳朵听,靠眼睛看,而且还能全身心去体验。这样良好的教学情境,带来的一定是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知识共享 技术资料国外大多数国家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采用多种措施。比如日木,通过一些传统文化的项目引入到课堂中来,比如把摔跤、柔道、剑道等代表传统文化的体育项目,加强对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的培养,提高他们顽强竞争、敢于拼搏的民族精神。新加坡为了加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在这方面也做出很多有益的探索。“领导者们希望通过道德说教和对他们文化传统的提醒,使新一代的新加坡青年人信服”。作为培养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韩国,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实践更具有借鉴价值,也是最成功的。“韩国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主要是开设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必修课程。正是有了这些培养做基础,使得韩国人民表现出极强的民族热情,使韩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挤身为世界强国的行列。”(二)国内研究综述在我国,班级这一形态最早出现在汉代最高学府太学里的大班讲课和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我国近代班级出现的最早的是1862年开办的京师同文馆。目前我国班级管理研究呈现多样化的态势:第一类是强调自主管理意义。国内著名班主任魏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了一系列的班级自我管理理论。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班级管理中引导初中学生对班级自我管理的认识。陈利发认为,在班级管理长期实践中,我逐渐探索了一种特别的班级管理方式:由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班级中学生担任不同的职务,并定期轮换,使学生都有主人翁的意识,调动了学生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综合而言,我国的班级管理研究分为两类成果:一类成果是班级管理实践中的经验积累,这些都是一线的班主任发表了大量的案例、札记等班主任工作实践成果,主要发表在《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期刊。代表性的有万炜的《班主任兵法》。万炜的“围而不攻’’、“以毒攻毒”、“历苦知甜”等教学故事给广大教师很多启发,字里行间充满了班主任的爱心、耐心和教育智慧。一线的班主任将自己的实践提升到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理论的人。另一类成果是与国际接轨,拥有更高视野的专家级教育工作者高屋建领;式的研究。代表性的有钟启泉主编的《班级管理论》。作者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使每个儿童在大班级的教学环境下,使每个学生学习不受任何阻碍,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队,探索出教师指导作用充分发挥的学习组织形式。认为在提高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问题基础上,班级理论和班级实践不断努力。知识共享 技术资料赵永才发表于班主任工作的文章《在中学生日常班级管理中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探讨》中提到,一是法家思想在班级管理纪律中的体现,没有良好的班级管理纪律,教学与学习活动的良好展开就无从谈起。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法家思想,制订和实施严格的班级纪律,约束和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行为。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不但需要教师的权威性管理,更需要学生对于自身行为的认识和反省。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的自我反省是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当两者合理融合时,便形成了班级的综合管理制度——班规。班级管理制度对于班级管理的意义是尤为重要的。班规的实施会让学生的角色发生双重性变化,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同时又是制度的约束者,这将深化班级的管理进程,从而严格按照班规对班级进行相关的管理。二是采用“以人为本”的儒家思想进行班级学生管理工作,在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尊重是建立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尊重学生,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要放下架子,树立平等、民主的管理理念,与学生平等地交谈和讨论,虚心接纳学生真诚的建议和意见,让学生体会到来自老师的尊重,这样自然会树立教师的尊严,在班级工作获得应有的尊重。在日常工作中,不但要抓学生的学习,更抓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班级的相关管理制度中,有明确地规定,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通过对学生生活、学习和做人的正确引导,可以更好地从根本上了解和处理班上出现的问题,从而架起师生之间联络的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做好对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目前国内有关初中传统文化的教育都局限在语文教学上,涉及到初中班级管理的内容甚少,这一缺口导致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注重理论而不关注实践,也是的传统文化的传递上缺少活力。但对于教学的研究有利于探寻管理方法,综合来看,在教学中传递传统文化,需要多重作用,首先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展现传统文化;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最后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传统文化的纪念活动相结合,使教学和生活实践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形成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这都是探究初中班级管理的基础,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通过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做法,我们不难看出,把传统文化教育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是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民族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三、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系统地、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以达到熟悉有关传统文化的历史、现状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而确立研究课题的目的。(二)跨学科研究法。知识共享 技术资料各学科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语文学科进行综合研究,便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本文将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理论等相关知识,讨论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问题,如何突破传统“应试”的教学方法,釆用文化滲透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塑造完整人格。(三)经验总结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以往的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四)探索研究法。通过用已知的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探索、创造新的知识,产生出新颖而对中学班级管理提供帮助的独特的成果,讨论如何真正意义上的进行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五)比较分析法。将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与渗透传统文化班级管理进行比较,探讨双方之间的优劣,以及之间怎么借鉴与结合,讨论处一套真正适合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四、创新之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班级管理结合起来,即有助于突破目前班级管理缺失及成效甚少的困境,又可使传统文化的教育更为生动活泼,一举两得。另外笔者作为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探究更为年轻化,更具活力。五、研究计划第一阶段(2015.7-2015.8):确定论文研究方向;第二阶段(2015.8-2015.12):搜集资料、理解文献,完成开题报告;第三阶段(2015.12-2016.3):完成论文初稿。六、目前进展、面临困难在广泛搜集文献的基础上,拟定了初步的论文提纲。笔者工作经验少,对于班级管理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恐理论性强,操作性不足,因此多调研、加强与现职人员的沟通十分关键。七、论文提纲初中班级管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绪论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二、文献综述三、研究思路及主要观点陈述(一)研究方法知识共享 技术资料(二)研究思路第一章理念界定一、初中班级管理内涵和特征二、初中班级管理的目的三、初中班级管理的原则第二章初中班级管理现状一、初中学生的心里状况及班级特征二、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班级文化(二)班级管理体制(三)班级环境三、初中班级管理的意义第三章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一、传统文化基本特征二、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三、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第四章管理与传统文化结合一、以儒家文化强调品德自建二、以法家文化强调班规三、以老庄思想强调自治结语八、参考文献[1]E.KatherineCrews.FoundationsandPrinciplesofMusicEducation:ByCharlesLeonhardandRobertW.House.Revisededition.NewYork:McGraw-HillBookCompany,1972.432pp.Index,references.Hardcover,$9.50.MusicEducatorsJournal.1973[2]王乃信主编.面向21世纪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3](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WolfgangBrezinka)著,胡劲松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焦瑶光主编.教育学[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5]王嘉毅著.教学研究方法论[M].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6]黄兆龙著.现代学校德育管理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7]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8]李健民著.班主任工作心理学[M].学苑出版社,1989[9]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0]王华美德论:传统美德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研究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1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2]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知识共享 技术资料[13]吕林,中国礼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4]蔡郭秦.中外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比较[J].科技视界.2012(28)[15]张代富.中西方初中学校管理差异下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8)[16]叶连翔.美国中学教育考察印象[J].课程教学研究.2013(04)[17]郭颖.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J].学周刊.2012(22)[18]侯玉桃.美国中学课堂管理研究述评[J].甘肃科技纵横.2012(03)[19]刘恒.自主型班级管理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4)[20]陈利发.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J].成功(教育).2013(06)[21]蒋国冰.让班级管理走向自主[J].教育教学论坛.2013(01)[22]钟明善,朱正威屮国传统文化精义西安:西安交通人学出版社,1997[23]周晓龙.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班级科学管理的点滴思考[J].中学时代.2012(24)[24]管秀利.人本思想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快乐阅读.2012(33)[25]韩安庄.高校班级文化建构现状及对策——以滨州学院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8)[26]孙彦.新时期高校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27]蔡奇轩.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2(03)[28]刘慧珍.兰州市初中班级团体凝聚力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29]王晓.初中制度化班级管理的误区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4[30]黄一佳.中学学习型班级构建问题探讨[D].杭州师范大学2006[31]蔡郭秦.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13[32]杨建国.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1[33]蒋立力.初中班级管理的公平性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34]张旭.关于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35]李从海.初中班级管理现状与策略探究[D].苏州大学2013[35]水为敏.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4[37]丁一.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38]姚明.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39]王淼.班级规范现状的理性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40]周红跃.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初一学段班级自主管理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41]张继琼.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42]林学君.中学班级常规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43]吴昌权.初中班级精细化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44]郝明君.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文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06)[45]郝明君.教育观念变革策略探究——基于教育管理视角[J].天中学刊.2008(04)[46]张素芹.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J].教育艺术.2008(07)[47]刘莉.人际关系理论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启迪[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1)[48]李洪祥.蹲下身来更美——例谈班级纪律管理的原则[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8(07)[49]刘金虎.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6)[50]潘菊丽.深入挖掘学生潜力建立自主管理机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1)知识共享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