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期末复习 3页

  • 36.50 KB
  • 2022-05-31 11:53:39 发布

《班级管理》期末复习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班级管理》期末复习1、最早设计班级组织的是17世纪的夸美纽斯2、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刺激的是19世纪初期在英国出现的“导生制”。它是由贝尔和兰卡斯特倡导的。3、适应个别差异的班级教学组织的改造活动以美国为中心开始活跃起来。这个活动有两个方向:一是编制上的改革方案,二是教学上的改革方案。4、根据儿童能力的个别差异改革班级编制的代表是哈利斯在圣路易创始的“圣路易编制法”。5、从教学法角度改造传统的班级教学组织的代表是1898年创始的“巴达维亚法”。6、19世纪末,在德国出现的著名的“曼海姆班级编制法”,打破了传统的单凭年龄作为分班编制唯一标准的思想束缚,视儿童能力来编制班级。7、道尔顿制:是帕克赫斯特创始的,因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市中学实施而得名。它是以将学校还原为一个使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条件起实际作用的场所为宗旨的。它以自由与合作为根本原理。这里所谓的“自由”是指儿童按照自定步调(速度)学习一定的学科,而且不受其他因素的束缚,能兴趣盎然地持续学习。所谓“合作”,换言之,指的是团体生活的相互作用。8、道尔顿制的特点:在于改善传统教授法几乎不顾及每个儿童本身特点的弊端,使学习者能按照自定的步调学习;针对传统方法中各科的课程时刻表不分优劣生一律平等的弊端,依据每个儿童学习各学科的难易度,适当分配课程时间。9、耶拿制:是在耶拿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由彼得森主持,在1924年以后实施的。其根本思想是,真正的国民学校必须是人类最高的“生活共同体”的缩影。耶拿制的特色是,废除原来分年级的班级,将全校儿童分成三个团体。其主导观念是,在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学年制班级中,个人是教育的中心。10、 班级团体的特性(1).班级团体是针对学校教育这一社会制度编制的,其目标、内容的架构是由外部演绎决定的。(2).班级团体的目标是儿童自身的发展。(3).班级团体为了实现其目标,要接受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而不是以儿童的好恶为准。(4).对于儿童来说,班级团体的编制是偶然的,归属则是强制性的。(5).班级团体也是儿童度过每日的绝大部分时间,而且持续一年以上的生活团体。11、 了解班级团体的基本观点12、 班级团体发展的制约因素13、 班级团体发展阶段论14、小川太郎(1963)论述学习的目的意识与学习目的认识的重要性。其基本内容如下:第一,儿童自身必须抓住教学的学习课题,形成“主体的团体目的意识”。这个目的既是个人的目的,同时又是团体的目的。第二,如何使儿童自身将主体的目的意识与实现教师传递文化遗产的客观课题结合起来。在这种场合,教师提示的学习课题与儿童的主体性学习课程之间总会存在“落差”,要赋予儿童气绝填补这种落差的自由。第三,谋求对学习自身目的的理解。15、教学指导:就是指创造低级的知识、技能之下统一的学习团体的分裂,然后通过互相学习,克服这种分裂,使学习团体在更高级的知识、技能之下再统一的过程。16、“团体自立”:是指团体自身拥有指导、管理的力量。为了培育自立的团体,就得在儿童团体中培育自我指导的力量与自我管理的力量。、17、教授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三种:“教师的讲解”、师生的“交谈”、参观和练习等“儿童作业”。18、班级内筛选的机制:(1)来自他人的标签意识教师主要根据学业成绩情况来筛选儿童,并对成绩上位与下位者采取不同对待方式。这无疑是给该儿童贴上标签,也给成绩上位、下位的儿童贴上了相应的标签。(2)自验预言所谓“自验预言”,是指在有目的的情境中,个人对自己(或别人对自己)的预期常在自己以后的行为结果中应验。(3)筛选假设的机制目的在于提示下列两个假设。其一,班级内的分化在进行,同时,未来选拔的筛选过程也在进行。其二,用标签论和自验预言的概念说明这种筛选过程是按照什么机制进行的。19、教室中的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20、班级适应与归因班级生活中的适应可以大体分为学业成绩与交友关系。一般认为,进行可控制的归因认知的儿童,学业成绩通常相当优秀,交友关系也良好。21. 班级中儿童的发展,教师的指导-—五个步骤:(1)以教师为主导,影响班级,使班级儿童彼此结合的阶段。(2)教师开始引导儿童自身自觉处理问题,包括一时不能做到的事情(从儿童的角度接近S生)(3)离开教师的直接作用,展望儿童自身相互抱怨的阶段。(4)不只要求发挥儿童的力量,而且进入团体承担课题,进行探索的阶段。(5)班级克服了一定的困难,以这种喜悦为基础,创造新的前景的阶段。22、指导力:即“旨在 促进团体目标的设定、团体目标的实现和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藉助团体成员所进行的活动。原则上由一名或多名成员组成。”23、“综合指导”:具有下列影响作用:灵活地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儿童自发的行为,促进他们的思想以及同班同学的交往与交流。24、“支配性指导”:3 是指下列一种影响作用:无视儿童的个别差异,以僵硬的对策为基础,教师只给予同样的指导,或者一味地叱责、威胁。25、 班级团体中形形色色的沟通(1)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课堂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指导、游戏中的沟通。(2)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同学之间的沟通。(3)有意识的沟通与无意识的沟通。(4)单向的沟通与变向的沟通。(5)个别化的沟通与团体性的沟通。(6)语言性沟通与非语言性沟通。26、教师有效的说服技巧第一,教师要倾听儿童的陈述。第二,儿童凭藉自己的意志,根据教师的说服作出决定。第三,教师的说服被接受,儿童改变了态度与行为,并不代表指导就此告终,这里要积极地评价并激励儿童尔后的态度与行为。27、儿童的特性影响说服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受信者的特性和个别差异。智力和自尊心(自尊感)低的儿童与之高的儿童,其被说服性较高。依赖性强的儿童,其被说服性高,相反,自主精神(或自律精神)强的儿童,其被说服性低。攻击性强的儿童比之弱的儿童,其被说服性低,显示出受社会势力引诱倾向的儿童不太受说服的影响。整体而言,女孩比男孩易受说服的影响。对说服话题的自我参与度(关心度和重要性)低的儿童比之高的儿童,更易受说服的影响。28、特殊的说服技巧教师除了对儿童进行直接说服的影响之外,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团体干部或是团体的形成,使儿童的态度和行为朝一定方向变化。角色扮演是指模拟性、假想性、即兴式地表演某一情境中的角色,掌握、训练特定的态度和行为,或者藉此改进人际关系。通过班级团体的干部和友人进行说服的方法相当有效。运用团体决议的方式,按照团体规范、气氛去从事说服工作,也可以引导儿童朝一定方向改变。还有运用团体规范和团体动力学促进个体的方法。29、儿童对“规则”的反应(一)同步行为(容纳)与“规则”“同步行为”可以定义为:当社会和所属团体要求遵从多数意见(包括规则在内)时,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尝试性的、外在的行为与态度的变化。同步行为的发展研究,可以说是探明“儿童”对“规则”之类的团体规范的感受方式及儿童对来自社会成员影响的接受方式的极其有效的手段之一。(二)非同步行为(独立)与“规则”“非同步”是在要求对多数意见采取同步的团体压力之下,不显示同步行为,但也不反抗。(三)反抗行为(越轨)与“规则”所谓“反抗行为”,是指在要求与多数意见保持一致、维护“规则”之类的规范的状况下,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和行为。为了避免极端的反抗行为,家长和教师宜采取下述行为与态度:(1)制订儿童可以接受“规则”—强制执行不能接受的“规则”只会加深抗拒情感。(2)不靠赏罚,而是说明必须维护的理由—可以授受的理由,以提高道德思维和共鸣性。(3)指导儿童遵守可以接受的“规则”,坚持一以贯之的态度—对禁止理由说明的失败和不一贯的态度,会使儿童产生这样一种威胁—被无限制地剥夺了行为的自由,从而加强抗拒情感。(4)发生反抗行为时,必须探讨“规则”的哪些条款剥夺了儿童自由,或者给儿童造成被剥夺自由的威胁。30、 教师对儿童所拥有的势力:弗伦奇和雷文从儿童对教师认知层面的角度考察了下述五种形成基础。(1)正当势力;(2)强制势力;(3)报酬势力;(4)参照势力;(5)专业势力。在这五种势力中,正当势力是法制上赋予教师的权限,儿童接受教师的影响是理所当然的,只要是教师,都会拥有此种正当势力。31、班级具有使儿童获得心理稳定的若干功能。32、 对班级团体研究的要求33、班级管理的功能在于“学校教育的组织化”。34、有两种班级管理模式:一种是封闭型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开放型管理模式。35、班级管理具有双重含义:作为学习团体的教育意义,作为生活团体的教育意义。36、学生指导是班级所拥有的重要功能之一。学生指导的一般原则是:37、班级“患病”的原因38、“班级病”恶化的原因39、教师易犯的五种毛病(1).求全病;(2).检查病;(3).规划病;(4).苦干病;(5).习惯病40、如何使儿童学会合作?41、如何提高儿童的积极性(1)给儿童勇气;(2)表扬未必能鼓起儿童的勇气;(3)对儿童的合作表示感谢;(4)对儿童的积极态度表示喜悦;(5)儿童失败时给他勇气;(6)如何鼓起失意儿童的勇气;(7)注意自己的感情色彩。42、如何使儿童学会负责?(1)绝对不处罚儿童;(2)使儿童尝到行为结局的苦果;(3)谁该负起解决问题的责任?解决儿童的人生课题乃是儿童自身的责任,既非教师亦非家长的责任。(4)厘清应当合作解决的问题。43、如何在班级中确立民主秩序44、在开放式咨询中,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3 45、如何处置儿童的问题行为46、试将现行的种种班级,从学习者的参与方式及其对应方式的角度加以整理归纳为四种类型:47、如何形成班级中的“支持性气氛”呢?3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