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04 KB
- 2022-05-31 12:46:0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题目是《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说实在的,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把孩子培养成材也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共同的愿望。您把孩子交到了我们老师的手中,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教给他知识与方法,教给他做人的道理。但工作中难免能面面俱到。单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除了老师的辛勤培育之外,家长的努力和付出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家长也应该积极的配合起来,做好以下工作,做到家校合一:一、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1.父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对象。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从电视上曾看过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儿媳给自己的婆婆端来洗脚水,她的儿子看到后也主动给她端来洗脚水。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我还看到过一位父亲批评他的儿子:“你这几天总玩游戏机,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吗?”您猜他儿子怎么回答他的:“你还说我呢,爷爷经常告诉你不要在外面玩麻将,你怎么还总是整宿的玩呢?”
一下子弄得这位父亲说不出话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十分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努力树立良好形象,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都给孩子以健康、积极的影响。2.多与孩子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与孩子沟通这个问题也许是困扰家长的一个普遍问题。如果经常以一个较为严厉的家长的角色对待孩子,可能时间长了,孩子更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了,代沟也许会越来越深,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但是如果家长老是与孩子”嬉皮笑脸”的胡闹,把握不好分寸,也很难树立应有的威信。因此我建议,家长最好学会换位思考,时常以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想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这样和孩子沟通起来会轻松地多。但是不能由着孩子的脾气为所欲为,应以一个朋友和指导者的角色与孩子沟通。在了解她的同时在无形的交流中引导她。既然是沟通,那自然是相互的,家长要做好榜样,经常和孩子聊天,而不是从不和孩子交流,出现问题了,然后再纠结为什么会出现问题,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自己聊天。其实这要靠家长长时间的努力,时间长了,孩子一定会喜欢和你聊天,沟通的。相信大家都是一个好朋友似的家长。如果你找到一种感觉,每天陪孩子聊天是一种很幸福的事情,就对了。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愿意与你分享在学校的任何事情,孩子对你说学校的某件事时,如果觉得孩子理解或做的不对,都不要立即反驳,或者是直接批评,如果还没等孩子说完,你就火冒三丈,孩子这时不知道自己因为什么不对,惹您生气,
那样孩子下次再说时,就会迟疑该不该和你说,次数多了,他们就不会再和说心理话了。学会像他们身边最好的朋友一样,理解他们,才能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当他们能把同学之间最秘密的事儿都愿意和你一起分享时,你才能真正了解他们,也才能时刻真正把握他们的心理。学习上也一样,成绩固然重要,但每次成绩出来时,咱们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学习上的进步,给以及时、充分地肯定,并提出新的要求,要让他们感觉到成绩虽重要,更重要是让他们看出学习上暴露出的问题,下次改进,久而久之,你就是他们心中最信任的了。也愿意敞开心扉,每天像个小鸟一样,跟在你身后,说个不停了,很幸福的。与孩子沟通应避免的问题:(1)平等相处小明已经7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2)学会倾听
3岁的小新是家里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宠爱。小新的爱好是看图画书,等爸妈回来,他就要手舞足蹈地跟父母汇报“读后感”,但由于他说话不清楚、表达吃力,爸爸往往听到一半就看报纸去了,任由小新自说自话。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候,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好好倾听。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3)勿以亲友做对比儿童由于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不要给他们一个笼统的“好孩子”、“坏孩子”的概念,而应该具体和清楚,更多时候还需要一个样本。不过,这个样本最好是从故事书、动画片、文学典籍中寻找,会比较稳妥。父母若是以亲戚朋友为例,恐怕会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建立人际关系制造难题;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评价会无形中伤害到其他人。如我家邻居,有个孩子叫小菲,“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你还什么都不会,你怎样才能赶上人家啊?”“楼下的那个妮妮实在太不像话了,去年读一年级以来,数学从来没考及格过,将来你可别这样。”读大班的小菲现在最怕听到妈妈提小涛、妮妮,原来大家常常在一块玩,可是自从听了妈妈的唠叨,她都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和他们一块玩了。
3.教育应当从改造母亲开始 在多和孩子交流的基础上,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一个乐观向上的母亲,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美好的影响,而一个整天抱怨不断的母亲给孩子带来肯定是消极的影响。 大演员孙红雷小时候和母亲一起捡破烂维持生计,有人看到他们就骂他们是叫花子,可是孙妈妈脸色始终挂着微笑。有一次中午休息时,孙红雷竟然看到母亲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橙子,剥开,反复挤压几下,然后掏出一面小镜子,对着它把那些橙汁一点点细致地涂在脸上,看着儿子诧异的眼神,她一边涂一边笑道:“橙汁可以美容呢。人家看不起我们不要紧,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要爱自己,要让自己快乐。”那一刻孙红雷震惊了,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母亲,无比敬佩。可以肯定的说,凡是成功的孩子都有一位优秀的母亲给予了完美的教育。母亲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忽视母亲教育,我们的一切教育都将成为无本之木。因此,做母亲的应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强不息,即使是在事业上不能取得骄人的成就,但积极的人生态度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教育和激励。 4.家庭教育中夫妻应做到一致 家庭教育中,母亲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而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部推给母亲,孩子同样需要父亲,父亲在家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心理学家们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认为,父亲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产生的是一种威严的感觉,实际上一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喜欢以父亲为榜样,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能。从父亲那里,孩子可以学到刚强、自信并获得安全感,现在有很多孩子缺少阳刚之气,与父亲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从母亲那里,孩子学到善良,体会亲情。所以,父母双方只有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使孩子得到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 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上,夫妻双方应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培养孩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上,夫妻应及时沟通达成共识;当批评孩子时,双方应态度一致,不应该一方讲原则,严格管教,而另一方则纵容溺爱;在承担教育孩子的义务和责任上,双方不应互相推委,而是尽己所能,给孩子以最大的帮助。夫妻双方还应注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论,尤其是事关孩子的是非争论。因为父母之间的不一致常常使得孩子没有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孩子在场时,夫妻双方都有一种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的心理需要,简单的指责除了会引发彼此间的“战争”,不会有别的收获。孩子的事情没解决,两口子却先打起来了,不值啊!因此,当孩子在场时,彼此一定要克制。少一分正面冲突,就会少一分对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如果夫妻双方当着孩子面争吵成了习惯,孩子就极有可能养成虚伪等不良习惯,有时还可导致对父母某一方的仇视与对立,为家庭的幸福埋下祸患。对方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妥,你应该在事后寻找适当的机会,用心平气和的探讨问题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建议或意见。通过你的用心引导和彼此间的反复磨合,两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必然会逐步趋向一致的。
因此,父母双方一定要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任务,主动走进孩子的生活中,让孩子在父母的双重教育下健康成长。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老人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小学一、二年级就是培养孩子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在家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安心、充分学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心理学家讲:(1)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2)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3)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4)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5)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吧,说的是在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旁边去住。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了。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出在孩子学习和专心活动的时候家庭中的每一名成员都有责任,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受到人为的外力干扰,鼓励孩子静心学习。如当孩子做作业时,爷爷奶奶在看电视,而且电视声音非常大,爸爸妈妈在大声聊天,试想孩子怎能踏实的认真学习呢!同时,模仿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孩子来说,能否引起模仿,取决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因此孩子学习时,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应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如读书、看报等,能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学习则更好。大人不应该一方面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另一方面自己又在起劲地玩扑克、看电视、猜拳行令等。这样既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给孩子的过失留有借口,达到一定程度时,孩子可能会对我们说:“你都没做好凭什么严格要求我?”使习惯培养为空话。2.给孩子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培养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晚上的活动表,引导孩子学习规矩,几点学习、几点玩、几点看电视、几点休息等等
,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很好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有的孩子因为从小养成了好习惯,到了学习时间,他自己都会比较自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上开始看书做作业了,而有的孩子却将玩放在了第一位,因此学习被耽搁了。正因为孩子的自制力较弱,家长就有必要和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并严格监督孩子实施。这种时间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开始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够很快地专心学习。同时训练孩子的专注能力,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写着写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训练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同时,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一般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看电视可以让孩子将电视中的一些新奇点提出来,多问几个问题,先让孩子去思考,虽不一定能有答案,但在潜移默化中,将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习惯培养出来。我儿子在看电视的时候,我就告诉孩子要有选择的看,他平时关注的节目很多,除了动画片,还会关注《动物世界》、《探索发现》、《百家讲坛》等等,看过后还会提出一些问题,这时爸爸就成了他的“百科全书”
,爸爸不能解答的就一起上网,一起查阅资料。让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只要能不断提出新问题,就有可能不断获得新信息,也就能保持自始至终的浓厚兴趣。3.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免不了学生的成绩有好有坏,孩子由于不肯学习,导致成绩差,我们是应该适当的批评,但是孩子很努力,成绩却不怎么理想,我们更应该给他信心,而不是一味的给他泼冷水,我们该做的是跟他一起努力,想想怎样才能把他的成绩提上去,多关心他的学习情况。不光学习,其他方面也是这个道理。4.要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1)独立思考能力。有些题目必须让孩子先思考,虽然他的想法有时候不正确,但孩子究竟有了思考的过程,不能养成每次写数学作业,就喊“妈妈,你来看看这题”,一会又喊“妈妈你来看看这题”。时间一长,不会思考了,每次都是妈妈你来看看。所以,假如你的孩子也有这种情况,请你对孩子说,多读题目自己试试看。你可以在孩子作完了作业,再给孩子检查,假如真的有不会的,你可以再给他讲解。这样孩子就能够学会思考,而不会事事都依靠你。(2)做题认真的习惯。不少孩子做作业时只顾赶进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者少做题。有的学生今天布置的作业他完成了,可是收上来一批,对的没几题,这样的学生对作业的质量不负责任。也许我们一些同学已经养成了家长检查作业的习惯,他只对作业任务负责,而作业质量与他是没有关系的。这样的习惯非常不利孩子的后续学习。
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正确率与责任感,不是说作业一写好往旁边一扔或是迅速的收进书包里,代替这种行为的是要能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建议您开始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检查作业,应该教孩子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二对孩子作业中的错误不要表达自己的修正意见,建议孩子重新思考。(当然实在不行再进行提示)三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检查作业,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一般说来,好习惯的养成要经过21天的反复训练,所以家长千万不能急躁。而坏习惯的养成却很容易,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3)专心听讲的习惯。现在课堂上出现了两种情况,认真听讲的上课每个环节都很积极;不认真的手上小动作不断,还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如果这样的一个听讲状态听进去的东西会有多少?其实,孩子不听讲的原因和相应对策有以下几种:a.有的孩子心比较散,容易分神。我发现上课时爸爸妈妈到学校跑地比较急,今天是给孩子送书,明天是给孩子送作业、送文具,你想孩子这样丢三落四地的,生怕老师发现后批评他,这种状态能安心学习吗?
因此家长要给他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使他回到学习的境界中去。具体的做法是,每天晚上,家长在孩子做好作业后,让他自己检查,并把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整理好,比如铅笔是否削好,明天的课本是否准备好,作业是否放到书包里去了。一切结束以后,家长可以陪伴着孩子看书阅读,让孩子静下来。学习最关键的要素就是坐得住,只有坐得住,才能学得进。孩子要坐下来,主要靠家长,家长要陪他坐,特别是年龄小的学生,尤其显得重要。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为了使孩子在过程中专心,就要在活动前做好一切准备活动,如喝水、如厕等等。活动过程中开始由家长陪同,但不要过多干扰孩子,只是默默地陪着孩子。虽然没有语言交流,但是家长在旁边,会给孩子形成潜在的压力,促使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孩子坐不住了,可以适当的语言提醒,但不要呵斥孩子,使孩子产生烦躁情绪就适得其反了。对于时间的掌握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由短到长,逐渐增加。在陪孩子看书阅读的时候,家长不要随意走动,也不要随意讲话,保持安静。时间也不要太长,每天两个小时就足够了,要强调的是,要坚持下去。不是今天有朋友来了,家长去接待,明天亲戚过生日了,家长就带孩子去应酬。这样处于动荡之中,孩子的学习绝对是不行。坐下来,但不是绝对不动,要规定每个星期有一个活动的时间,比如每个周末的晚上,看一些有趣的电视节目,但时间要控制,最多限制在两个小时以内。也可以带孩子走亲访友,户外活动;b.可能孩子的身体不好,家长应该带他到医院里检查。但这种情况不多见;
c.孩子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或者基础比较差,学习难度较大,也许孩子和任课老师的关系不融洽,家长应该到校和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消除隔阂,共同商讨制定整改方案。三种情况里,第一种最常见,也最难以克服,需要家长付出的精力最大。(4)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有的家长一看很简单的问题孩子不会,气呼地就上来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真是笨死了,上课你都干什么去了!”这样的厉声斥责会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问你,你不但不帮助他,反而训斥他,那以后孩子有不会的地方根本就不敢问,也不想问了。有一个成功的案例:一个父亲给孩子讲题,讲了一遍孩子不会,他温和地对孩子说:“爸爸再给你讲一遍。”孩子还是不会,他也没有失去耐心,直讲道第五遍的时候,孩子还没会,爸爸也没生气,孩子这时反倒不好意思了,说:“爸爸,让我自己想想吧!”后来孩子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把题做出来了。(5)培养孩子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经常督促孩子认真复习和预习,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学习就会越来越困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我们老师有时布置预习作业,让孩子读书并要求家长签字,有部分家长这一点就做得不够好,要么觉得觉得很烦躁,根本不理会,要么随便把字签上,这样都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和预习习惯。
三、施教要善于抓住时机 教育孩子要注意孩子的心理、愿望、情绪,选择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方法,进行恰当的教育。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不分时间场合的唠叨,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不分能否被接受的说教等,家长可谓苦口婆心,但孩子却无动于衷。因此,我希望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教育方法:(一)是善于捕捉孩子容易发生特殊心理或情绪变化的时机比如当孩子获得荣誉,取得成绩,受到了某种信任时,家长对其肯定和祝愿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具体的甚至更高一点的要求。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遭受到失败,家长切莫训斥,应给予鼓励,增强信心,进行分析点拨,可以带其走出“困境”。 (二)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带有规律性的时机。比如新学期开始时,孩子往往会产生一种新的学习冲动,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此时若因势利导,孩子便会取得新的进步。 考试排名公布后,不论孩子的名次如何,家长都不应陷入盲目性,要与孩子共同分析进步或落后的原因,使孩子胜不骄、败不馁。 另外,家长对孩子批评时,应注意: (1)避免情绪化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声音提高八度,就像一阵狂风暴雨,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开始会很害怕,时间长了,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
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孩子答应得挺痛快,至于您说了什么,孩子根本不清楚!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其实,很多时候,你的一个严厉的眼神或是你的沉默不语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你批评他了,他就觉得心里平衡了,如果您什么也不说,他反倒觉得很愧疚。(2)避免泛滥化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容易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这种唠唠叨叨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其实,孩子的错误更多是由于家长教化不当造成的。家长千万要记住:当孩子犯了错误后,家长首先要反省自己孩子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情绪失控和打骂,是无能的表现,只会让孩子看不起。家长们,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通过开一两次家长会就能解决问题的,家庭教育要在孩子们各个成长阶段不断进行,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为了孩子的成长,希望今后我们多沟通,多交流!并借此机会祝愿各位家长合家幸福、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