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0 KB
  • 2022-05-31 12:47:41 发布

【5A版】初二家长会发言稿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初二(3)班家长会发言稿各位家长:大家好!首先,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你们的到来,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和鼓励,就是对我们班级工作的最大支持!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初二(3)班所有的任课教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我分析一下初二年级学生所处的形势。初二年级是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初一年级时对中学生活的新奇感,也没有刚迈入初中的暂时压力,也没有初三年级面临的毕业升学,更没有社会择业的两难选择的压力,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既是一个潜心努力学习的时期,也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具体来说:1、课程难度增大,容量增多,并且新增加了物理科目,现在初二学生的开设的学科数量达到了十几门之多。学业负担相对增加,部分学生出现掉队现象,许多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2、学生自主、独立、反叛意识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学校及教师的不断熟悉,部分学生不再对家长、教师言听计从,而是有了自己的主张和见解,部分学生出现了在家听不进家长的话,在学校听不进老师的话,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了与校外不良少年交往的现象。3、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产生愿意与异性同学交往的想法,如果在这时候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正常的关心和帮助,孩子的健康成长必然会偏离正常的轨道。例如有的学生蓄怪发,蓄长发,衣着打扮怪异,模仿社会上的不良习气。4、他们没有了刚进入初中的新鲜感,还没有中考带来的升学压力。尽管家长望子女成龙成凤心切,但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一旦放松,就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这一阶段的学生大量出现了“松一松,降一降;抓一抓,上一上”的现象。综合这些因素,对待这个阶段的孩子,我们的老师和在座的家长都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现在正是他们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虽然他们现在有许多让我们家长感到头痛的表现,但只要把握住教育的时机,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这些孩子就会顺利地跨过这个分水岭,并且为他们自己的人生之路增加一笔宝贵的财富。有句话是从“国家大计,教育为本”引伸出的,就是“家庭大计,家教为本”,这句话说的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咱们都说:大人做的一切还不都是为了孩子,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就单单“未来”这两个字,就给孩子还有家长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言谈举止中,把一些精力放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从小处着手,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我想,这样的“未来”才是我们能够把握住的。做一个简单的计算,除去孩子在校学习的八小时,再加八小时的睡眠时间,那么还有八小时孩子是在家里渡过的。在家的八个小时,我们当然不会一直让孩子坐在那里学习,他们还要吃饭穿衣,要有自己的活动,要与大人交流。实际上,这八小时,他们也是在学习,只是学习的内容及方式不同罢了。刚才我们的计算还仅限于孩子上学的一天,如果我们计算一年当中学生有多少时间在家里,多少时间在学校,我们会发现,原来有过一半的时间,孩子是在校外、在家中渡过的。那我们在座的家长现在就可以回顾一下,当你的孩子在家里时,我们是如何安排他们的活动的。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这些时间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关注。这些关注是不是仅仅局限在让孩子吃好和穿好,或者也陪孩子渡过了大量的时间,那又是怎样渡过的呢?我问这些问题,不是在质问哪一位家长,我也是孩子的家长,我也是孩子的父亲。我只是想,在我们工作之余,我们是不是给予了自己的孩子应有的关爱和帮助,是不是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是不是拿出了时间为孩子的成长进行反思,并有所改进。我们是不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推进器的作用。说到这里,在座的家长也许有了新的想法,是的,我们应该有新的行动。如果在帮助指导孩子方面有哪些疑问,现在,或者您在以后抽出时间来学校,我们就为自己创造了一次次交流沟通的机会。参加我们的大会,对你们到来,我表达最真诚的感谢!二、总结分析班上的问题在一年半的学习过过程中,班上涌现出这些值得大家学的榜样:他们基础扎实过硬,在学习过程中刻苦努力,并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们以【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 【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王锦天、罗洁、吴满江、杭露、吴现敏、罗霜、蒋静欣、王涛、陈庆超、寻涛、王杰、陈正捷、周颖、韩国君、赵梦雅、周牛牛、胡成坤、李一帆、尤凯、姚焦焦等为代表,他们勤奋刻苦,这些同学,更值得我们学习。虽然班上这样好的榜样,可是依然有很多同学却不以为然,却对某些不该他关心的事热心,出现了以下不可忽视的现象:1、吸烟、喝酒、旷课的现象自初一杜绝后,现在基本没有,但是打架、骂人、上网的同学依然存在。至于涉及到哪些人,我在平时的家访中已同部分家长沟通过。我希望能引起家长们及同学们的重视。(关于上网,我不想说,网络跟我们今天的生活关系有多密切,也不想网络对我们危害有多大,我只想把我在了解到的两个同学的上网的心理与大家剖析下:最初只是出于好奇的被同学拉去上网,上网就是打游戏,一上就上了瘾,上瘾后感觉,用他自己的原话说,就像心里有个什么在抓似的,手都有些痒痒的,整天上课下课都想的是游戏中的情景,与同学们讨论的也是与游戏相关的问题。这样的状态,怎么谈什么学习不学习。)2、不懂得礼貌,不尊重他人,不尊敬老师,甚至顶撞老师。3、有很大部分同学并不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是知道就是管不住自己,缺乏自觉性与自制力。作业拖沓,赶作业,不按时交,抄参考答案或借别人的本子来抄。(班里有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甚至有人打上课铃才去上厕所。4、不守课堂纪律,有时老师上课在教室里小声起哄,摆龙门阵,做小动作。5、好吃——零食屡禁不止。有些人只知道从父母那里去索取,我们的父母也从不过问孩子的钱的去向。通过长期以来我对学生表现的分析,我也想对家长朋友和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三、结家长管理孩子方面的三点建议:1、了解自己的孩子。要了解他们思想,要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你过问过孩子长大后准备做什么了吗?我听得更多的是:不读书是打工。这样的了解不算了解,孩子长期在这种环境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想而知了。至少他们明显的感受到连你对他都没有信心,他怎么不会自报自弃呢?所以我们平时要鼓励孩子要考大学,考好大学。同时,我们还要了解他们的行为,我们的家长及学生们,他们毕竟还是一个孩子,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他们抵制外界事物的诱惑的能力还很差。要管住孩子不进网吧,不和品行不良的孩子交往,节假日、通学生晚自习不能放敞马,要督促其学习、休息。要让孩子时刻在自己的监控之内。当然,管的方法不能太简单,遇事不问清原因,不是骂就是打。以致和孩子造成了许多误会,甚至造成孩子心理逆反,和家长对着干。管的方式不排除使用武力,但也可以试着把孩子当成大人看,虽然我刚才说他们毕竟还是个孩子,但是他们在初二(14岁-16岁)这个年龄,本来就走向成熟这个关键阶段,多和他们沟通,不对时讲讲道理,多尊重一下孩子也许效果要好一些。《家有儿女》应该是家庭教育的经典,里面有句台词:宽容、理解与尊重。2、了解钱。了解孩子的生活费和零用钱的去向。现在在座的同学中好多都不是自己父母监护,于是,父母只是成了孩子的取款机,只有当自己没有生活费的时候才记起父母来,甚至班上还有,爷爷婆婆的钱还得由孩子上街去取,这到底是谁在了解谁的钱。这只想问,我们的这些大人们,你们就真的那么放心你的孩子?他们的自觉性就真的有你想的那么高么?回头看我们的学生是怎样花钱的:“方便面当正餐,零食当便当。”这不只是营养不良,更可恶的是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有钱花时喝拉罐,没钱花的时候喝自来水。三天或者有人两天花掉五天的钱,剩下的几天就饿肚子,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去借……。我们的家长们,你是否提醒了孩子花钱要计划着花?是否监督了孩子每周的钱到什么时候花了多少了,是怎么花的?甚至有人,把钱节约起,就等着每周五到网吧去泡上几个小时3、了解学习。节假日大多数家长会过问孩子的作业,不过大多数也只是口头问问罢了,走过场。我们有家长督促或陪着孩子做。这方面,我们班很多家长做得很好,他们要求孩子在家里做完他们布置的作业,然后对照着参考答案改过来再交给孩子改错。而我们也很多家长连孩子书包背不背回家都不关心,有的只是问一下有没有作业,孩子随便回答一句没有就算了。这些家长,你们也有同样的条件,你们也可以想些其他的办法,但是你关心过,过问过吗?钱固然重要,但是我只想说,这辈人挣不了下辈人的钱。更不消说,有的家长,连孩子在学校里都快一年半了,连孩子在哪个班都不知道,孩子的各科老师姓什么都不知道,还谈什么了解?我也并不是说要见面谈多少,至少你远在一边,可以打个电话了解一下吧。 【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 【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四、给同学们的三点建议:1、学会珍惜:珍惜机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没机会)、珍惜时间(马上上初三了)2、学会感恩:对周围关心你的人时刻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爷爷奶奶已辛苦一生,他们今天为你所做的一切不是他们该做的,他们应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但是他们不但谈不上享受,却还担着你们的衣食住行;爸爸妈妈长年在外打工也并非他们愿意,如果你家里经济条件稍微好些,他们也许也不会在外租着十几平米的民工房或者挤着几十人的集体宿舍,背负对家的担忧还得看老板的眼色办事的打工生活。)3、学会吃苦:学习上要吃苦、生活上要吃苦。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比吃穿,整齐干净就行,不做与自己不相称的事,如借钱大办生日宴会,买高档学习用品:MP3、MP4,实用就行)。我再次感谢今天到会的所有家长,感谢你们对我们学校工作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关心,我相信,在你们的关注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蒸蒸日上、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会学有所成!这里,我首先申明一点,我是班主任,我就不怕得罪人。这里,我要点下一部分家长的目的并不是把谁作为反面批评谁,只是想指出他们的孩子存的的问题,在老师与家长的帮助下完善自己。他们平时的学习其实不努力,但是你们要知道,他们如果能多一分学习自觉性,多一些学习主动性,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你们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他们是张闻闻、邵将、牛元勇、杨晨、陈子豪、芦延涛、呼永胜、朱乐、马天翔、韩旭、张明海、姜帅、胡浩、吴家乐。他们把上学当作玩乐,而没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业。他们当中很多人基础还可以,也很聪明,二恰恰就是因为你他的聪明,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呼永胜等)很多同学都可以超过上边我表扬的很多人,他们也是让老师最期待的一类,只是得看你们自己怎么克制自己的贪玩好耍的缺点。希望他们不要辜负自己也不要辜负周围关心的人。最后几句话与大家共勉:1、帮孩子树信心,赏识孩子激励孩子,但不是过于轻信孩子2、一切从重视自身的表率作用,从孩子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开始3、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心理健康4、尊师重教,配合不坼台,和谐共进5、多一份关心、多一份鼓励、多一份说理、多一份责任少一份大意、少一份埋怨、少一份责骂、少一份推脱(以下内容仅供各位家长参考)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相信我们只要紧密地配合就一定能教育好你们的子女。文学大师鲁迅先生说过,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学会自我批评,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因此我要讲的第一点是家长要克服心理上的四大误区。目前,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而易产生四种不正常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  一、攀比心理。  有些家长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都比别人的孩子强。这样做,易使自己的孩子产生自卑感和忌妒心理,并渐渐地丧失自信心。  二、补偿心理。  很多家长由于小时侯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感到十分遗憾,因此往往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标准”的生活待遇,从而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三、放纵心理。  一些家长在“娇惯要趁早,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而一味放纵,溺爱。溺爱往往出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一遇到什么问题“老黄伞”一撑,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四、从严心理。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甚至逼迫孩子把日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孩子整天生【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 【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学习兴趣和记忆力普遍下降。家长只有克服以上四大心理误区,针对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施以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那么如何使家长们克服心理的误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一位学生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不断诉说孩子的种种缺点:学习不认真,没有耐心,太粗心,做题很马虎,成绩总是上不去,不肯听父母的话……总之,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正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上不去就全盘否定孩子。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其实我们没位家长也有这样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事实上,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当然,仅仅停留于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是不够的,那样做不但不能促使孩子进步,反而会滋生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尽管表扬和鼓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奏效的“灵丹妙药”,在看到孩子的“另一半”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也只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才能从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爱孩子,才具备同孩子的沟通的良好心理基础。  二,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年迈的渔王问年迈的渔夫:“老弟啊,想想过去的几十年里,我每次打到的鱼总要比你多出许多,怎么现在,我儿子的捕鱼技术会差你儿子一大截了?”渔夫问:“那你是怎样教儿子的呢?”渔王说:“为了让他少走弯路,我从小就把他带在身边。每次出海,我都会告诉他,到哪里去寻找鱼群,就是每次撒网前,我也总要向他指点一二……我可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了一切呀!”渔夫笑了:“喏,问题就出在这里。”在某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即将毕业的物理系高材生,因成绩出类拨萃,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谁知该大学生却一口回绝,说什么也不愿出国。拒绝的原因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大学生四年中,他的衣服铺盖都是妈妈定期来到学校取回去清洗。很显然,这位大学生是在父母的过分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所谓过分保护,是指父母亲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像老母鸡护小鸡儿一样,始终将子女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将子女活动的范围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在某些地方,他们对子女行了直接的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种清规戒律来约束孩子的意志和行动,没完没了地纠正的指责,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过分保护会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首先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了,动作笨拙,行为幼稚,起码的个人生活都不会料理;第二是社会化困难,社交无能,无法与他人沟通、相处。第三是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心,守分羞怯和自卑;第四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陷进持久的焦虑苦闷和抑郁的心境中不能自拔;第五是缺乏道德情感,责任心淡漠,报复心较重,甚至具有盲目的进攻性行为;第六是性心理不成熟,对父母过分依赖,使爱心固定在父母身上,对其他任何人也不爱。以上种种表现不能不令人担忧。守分保护目前已成为儿童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医学等儿童研究专题的焦点。纠正父母对子女过分保护的不正确教育态度,实乃当务之急。在发达国家的家庭时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美国人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瑞士人鼓励孩子去打工。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着力培养孩子的自食其力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因为瑞士有讲道地工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掌握了这些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德国人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 【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德国的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日本人教孩子“不给别人添麻烦”。日本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三,真正关爱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平时父母经常买些礼物送给孩子,可是经过笔者的调查,却发现他们除了礼物之外,其实更需要父母的爱。  (一)、把你的时间留一点给孩子  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坐下来,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和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每天花一定时间和孩子玩耍。不一定要在空闲时,你在做家务时也可以和孩子玩“猜谜语”等游戏,这样既不影响你做家务,又让孩子在快乐中积累了词汇,岂不一举两得?  和孩子一起外出。带孩子一同去户外散步,上街购物,去公园赏景,有条件的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和孩子一起看书、看电视。陪孩子看一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和电视节目,并相到交流观后感,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  (二)、把你爱抚送给孩子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把你的亲吻送给孩子,那将是对他最好的奖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送给孩子一个拥抱,将是对他最好的鼓励。把你的爱抚毫不吝啬地送给孩子,无需太多的言语,孩子会觉得享受到了无尽可的爱与关心,那会是他生活和学习的最大动力。  (三)、把你的信任送给孩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们适当参与你的工作,他们会对你有所帮助,并分担你的工作。所的孩子都喜欢与大人接近,并做大人的“事情”。让他参与无疑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他会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认真。把你的时间、你的家抚、你的信任当做礼物送给孩子时,你会是一位成功的家长。  (四)、从精神上善待孩子。虐待一词用在父母身上,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其中一些是故意的,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的,比如毒打;有些则是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但是这些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不利,我们也称之为虐待,包括精神上的虐待。父母往往物质上对孩子无微不至。以下的做法,对孩子的精神发展非常不利。  冷漠--爱的剥夺爱的剥夺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至深。有的父母不缺孩子的吃穿,却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拥抱孩子,不和孩子一起玩,视孩子为负担,把孩子扔给保姆或者爷爷奶奶。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没有意义,对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坏欲强。容易和其他遭遇相似的孩子混在一起,形成犯罪小团伙。也容易被其他的成年犯罪分子所谓的关心拉下水。一个缺衣少食,干重活的孩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不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如果情况相反,孩子的人格发展极有可能出现问题。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有奶未必是就是娘"。  隔离美国曾经有一个极端的案例,一个出生后1年多就被关在小厕所间的女孩,在10多岁被发现时,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只相当于几岁的孩子,连说话都不会了。现在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出外不安全,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孤单的不得了。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们就可能受到人际关系问题的困扰。  剥夺孩子玩游戏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得到快乐。现在的父母往往对子女期望很高,让孩子每天都是要么做作业,要么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让孩子每天忙的喘不过气。不让孩子玩的另一个后果是导致孩子厌倦学习。父母剥夺了孩子游戏的快乐,也使得学习中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变成了负担。  忽略孩子的进步在孩子看来,每当他取得一点进步,就值得好好高兴一番。有的父母不懂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或者担心孩子听到表扬之后骄傲,就老是批评孩子,不把孩子的进步当回事儿,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自己真是没有用,丧失进步的动力。  在其他人面前损伤孩子自尊,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毫不留情的数落孩子,揭孩子的短,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也容易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伙伴们嘲笑的对象。社会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标签效应",意思是说,对人的看法就象一个标签一样,使得此人以后做出与标签相符合的行为。父母当众说,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是给孩子贴一个标签,以后即使孩子有了改变,别人对孩子的看法还是很难改变。【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 【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  离婚后,迁怒于孩子,有的夫妻因爱成仇,离婚后不许孩子和另一方接触,在孩子面前辱骂另一方。孩子看到自己最亲爱的两个人如此相待,哪里还会相信有真正的关爱?还有的夫妻,每当看到孩子,就想起对方,不由得怒从心中来,责骂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这样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将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虽然心中渴望爱情,但是又心怀恐惧。在感情问题上非常敏感,也容易出现问题。  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小孩子往往有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他心爱的东西。另外,孩子对小动物的喜爱、亲近更是一种天性。父母在看待这些东西时,往往会觉得那简直就是一堆破烂。有的父母不仅自己动手,有时还逼着孩子亲自扔掉、破坏掉这些东西。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这些玩具、宠物有的时候扮演了孩子的朋友的角色,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宠物,对玩具娃娃小心呵护,实际上是在锻炼如何去关爱。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长大后不知道如何爱别人,不懂得体贴别人,却没有想一想,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没有有意识地引导他如何关爱?  (五)、学会和孩子沟通。  沟通的通常方式是谈话。经调查发现,孩子是最厌恶的谈话方式有下列几种:  唠叨型。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知道,可家长的絮叨没完没了,这就把他们看低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这种絮叨是一种重复的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抑制,你越说,他越听不进。  迁移型。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迁移一自己孩子的身上,想当然地左叮咛、右嘱咐。这就把孩子看坏了,从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对立面。他们会对你的说教充耳不闻,甚至反唇相讥。  提审型。刚发现一些苗头,便大惊小怪地孩子单独审问,这就把孩子看死了。他们会因为你言过其实和妄加推断而大为恼火,以致拂袖而去。  揭丑型。对于确有错的孩子,有些家长爱在吃饭时进行训话,或当着同学、亲友的面大加数落,以泄心中之火,这就把孩子看扁了。这样做会挫伤孩子希求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从而伤害自尊心,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进而我行我素,无所顾忌。“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独居小房间”。许多学生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淡化”。他们从不主动与家人谈心,或只是偶尔才跟家人谈心。家长,感觉与孩子存在“距离”与“隔膜”,有时甚至无从沟通。  现代家长都渴望与孩子交朋友,但事实却非人愿。为何你和孩子成不了朋友?和孩子交朋友你有何好办法?  1,用心灵去接近  现在的孩子已有点独立精神,对父母不像小时候那么依赖了,有时对父母的言语表现出逆反心理。这时,父母只要和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用心灵接近孩子,还是能和孩子交朋友的。  我觉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很重要。仔细想想,孩子很听话不见得好,有独立判断能力倒是好事情。只有引导其个性发展,他们才能超越我们。我让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很多事情上放“权”给他们,这倒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要和孩子交朋友,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体会他们年龄状况下的一种心态,才能做到以心交流。比如像上课讲话等问题,我们都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给他们听。只有在同一立场上规劝才有效。这里有一例:有一次,老师反映,我女儿上课吃泡泡糖。我先问明原因,才知老师怀疑她抄同桌作业,暗地里调查她,她很委屈,就在该老师的课上故意捣蛋。我感受到她的苦恼,站在她的角度劝她,你只有一趟趟用好成绩给老师看,老师才明白真相。而用吃泡泡糖这种无聊办法,更让老师觉得你不聪明。后来她果然这科成绩出类拔萃。  1、学点新新人类语言  小孩子为什么不乐意跟自己父母说心里话?那是觉得上一辈的人一定不会理解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而一些父母,老是固执地抓着过去的“育儿”道理不放,没考虑过“代沟”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时代的确不同了,但一些人生经验却是很有意义的,只是孩子们往往看不到这一点。既然他们有这样的误解,那就解除它们,多学点时尚的东西,增加点年轻人的活力,时不时也能冒出点“帅气”、“酷毕了”、“I服了YOU”这样的青春专用语,一定能让孩子眼前一亮———老爸老妈好像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死板不开化。从言行上有认同感之后,孩子们自然在思想上也会渐渐产生认同感,也就愿意把自己不开心、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跟父母说出来,而对父母的建议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了。【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 【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  3、多给孩子发言权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并非是一件难事,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在我国,受传统理念的束缚,很多家长在主观意识上存在着严重的父权、母权的思想。动不动就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大人讲话,小孩别插嘴”之类的言语,这怎么能不产生代沟,这怎么能让孩子与你畅所欲言?  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必须赋予其发言权,不管他的论点是否正确,想法是否单纯。  4、从小培养沟通习惯,消除相互间的隔阂。  一位家长是这么做的:最近,我看到报纸上讲,很多父母和子女不知道彼此的优点,我提议和儿子互相找优点。儿子写我的优点为:有爱心、善于理解别人、学习刻苦、兴趣广泛。我写儿子的优点为有正义感等。叫他爸爸作评议,结论是,我们母子能相互了解。  我儿子才读小学五年级,我们间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这种沟通习惯在他懂事起就开始了。虽然他上幼儿园时我工作很忙,但我没送他全托,再苦再累也自己带他。那时我除了照顾好他,更多时候是他的玩伴。他上小学后,我选择身边发生的有意义、他感兴趣的事讲给他听,他也会把学校里发生的事告诉我。后来报上的新闻也能成为我们的谈资。晚饭桌上,我们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表露无遗。如果哪一天不交流,像缺了点什么。因为彼此无隔阂,对他的教育都能落到“点子”上。  如果小时候缺乏和孩子沟通,等孩子长大了,特别到了高中的敏感年龄,想要做他的朋友,我觉得那是不大可能的。  (六)、真正关心孩子的学习。  一说到关心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一定会说我是很关心的,我每天都问孩子有没有做作业,在学校表现好不好,那是不是真正的关心呢?我看未必。也许有的家长会说,题目我自己都不会,叫我怎么教?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应当怎样辅导孩子呢?  首先是热情支持。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看电视时,尽量控制音量,不干扰孩子学习;孩子学习用的文具、书籍要给他们随时添置。同时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  其次是认真督促。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心要的督促不能忽略。当遇到孩子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就去玩,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收录机、看小说、看电视时,父母就应劝导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学习上来。  第三是仔细检查。文化水平低的父母虽不一定能看得懂孩子的作业,但也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本,因为作业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作业马虎潦草,乱涂乱画,甚至不完成作业,父母就要及时追问原因,要求孩子重新做好。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孩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习惯。【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