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0 KB
  • 2022-05-26 18:35:09 发布

浅谈教师寄语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doc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教师寄语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内容摘要】: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影响学生人格,唤醒学生情感,启发学生行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更是如此。因此,思想品德课充分发挥教师寄语激发、提升学生情感的教育功能,对巩固学生情感认同,从而促进学生牢固地运用所认识到的正确观念指导自己行为,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从思想品德课教师寄语的生成、撰写及其教育功能等作阐述,希望能从某一角度给同行们提供一些启迪。【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师寄语、撰写、教育功能【正文】:一、寄语释义寄语[sendword],是指所要传递的话语,很多时候是指寄托希望的话语的意思。二、寄语类型寄语有多种类型。如:领导寄语、班主任寄语、教师寄语、家长寄语、圣诞寄语、新年寄语、爱情寄语等等。三、思想品德课教师寄语的生成及其撰写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寄语是较常见的也是较普遍受到重视的寄语类型,特别是在每学期期末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班主任寄语更起着不可替代的评价和教育作用。然而,学科教师寄语则往往被教师所忽视而没能充分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里所讲的学科教师寄语,是指各任课教师每节课后要传递给学生的话语,是每节课任课教师要给予学生寄托的新的期望、新的嘱托。不同学科的教师寄语,其生成、撰写及教育功能等都各有不同。发挥好任课教师寄语在学科教学教育中的教育功能将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作为思想品德学科任课教师,笔者希望通过学科教师寄语的探究和交流,能引起更多同行们的重视,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好学科教师寄语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教育功能,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一)思想品德课教师寄语的生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寄语,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完一节课内容后,应得到何种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应有何种合情合理合法的实际行动所要寄托给学生的话语。它倾注、寄托着思想品德课教师当节课对学生的又一新的期望和嘱托。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了一节课的学习探讨、沟通交流之后得到的真知灼见的认识。它更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感应的升华。它是学生对当节思想品德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达成基础上应该生成的情感、4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每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师寄语的形式进一步点化和升华,会更容易更巩固地为学生所接纳,会更自然而巧妙地起到激发、升华学生情感,唤醒、引导学生行为的作用。(二)思想品德课教师寄语的撰写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想充分发挥教师寄语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教育功能,首先必须写好教师寄语,写活教师寄语,然后才能运用好教师寄语。笔者认为,教师寄语的撰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寄语要贴题。写思想品德课教师寄语,首先要讲究贴题,即与当节课主题相符。不同的教学主题,就要写出独特不同的教师寄语。例如,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题:“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维护生命健康权”时,我给学生这样的教师寄语:“每个人都是父母心中的生命种子,是家庭、社会未来的希望。因此,我们要远离暴力,尊重生命、关注安全、维护健康!”而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二框题:“珍惜学习机会”时,我给学生的教师寄语则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祖国,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笔者认为,正是这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则给出不同的教师寄语,我们的教师才能不断地给予学生种种不同而又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启迪,也才能使学生在不同方面受到启发教育。2、要饱含深情,亲切感人。写教师寄语不能生硬、呆板,而要紧扣“寄”字,寄出爱心、带出感情去表达对学生强烈的期望和嘱托,尽显对学生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和欣欣的期望。例如,在学习完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题“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时,我就给学生这样的教师寄语:“人,生而不同。但无论别人怎样看待你,也无论你在长相、能力、成绩等方面有多少不如意,你也要永远喜欢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的一生,就应该是拼命发挥自己所长的一生。让我们悦纳自己,为自己选择一条合适的独特闪光的人生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笔者认为,只有饱含深情,亲切感人的教师寄语,才能唤醒学生的梦想,激发学生的追求。3、要讲究措词技巧,精心设计,能简莫繁。相信,没有一个学生喜欢老师哆哆嗦嗦,特别是在快要下课的时间里,而学科任课教师寄语,一般是在这个时间“寄”出。故寄语要讲究措词技巧,精心设计,能简莫繁。简明扼要,切题具体的教师寄语,即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学习完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题“严也是一种爱”时,我给学生的教师寄语是“严是爱,松是害。克服逆反,理解万岁!”4 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题“财产留给谁”时,我给学生的教师寄语是“宁肯贫而有德,不可富而不仁!”。笔者认为,短而精辟的教师寄语,更容易为学生所接纳所牢记,学生受到的教育也会更深刻。4、要注意反复推敲,让学生一看就明明白白。教师寄语给学生,必须让学生看得懂。因此,教师在撰写寄语时一定要认认真真,反复推敲,做到字斟句酌,切不可草率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明白的语言环境中接受教育,受到激励,得到指引。5、要灵活安排,随时寄语。教师寄语不一定全都在一节课的最后才“寄“出,也不一定都写在课件上、黑板上。应随机安排,发现适当的契机,即可通过寄语的方式教育学生。例如,内容上,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出不同寄语,也可针对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予以不同的寄语教育。寄语的形式更应灵活多变:一则名言,一句谚语,一段鼓励的话句都可;可写在课件上、黑板上,也可写在学生的作业本上,还可写在赠给学生的书签上;可以是事先预设写下来的,也可以是随机给予的口头寄语。总之,要灵活安排,随时寄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时知不足,明方向,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寄语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此外,要写好教师寄语,作为教师,应提高职业敏感度,做个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处收集、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谚语等等。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收集到各方面的好词好句。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收集到的材料,都必须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反复推敲斟酌、取舍,或重新组合,灵活创新运用。相信,只要我们热心教育,对学生充满满腔的爱,注意收集,用心积累,一定能写出一个个情感丰富、激动学生的教师寄语。四、思想品德课教师寄语的教育功能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讲过:“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教育就是“推、导学生发展”。事实上,在教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唤醒学生情感,启发学生行为。例如,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教育中,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和指导。因此,在每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教育中,若能使教师寄语成为一种较常规化的教学环节,对充分、巧妙地发挥它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教育功能,将有着重要的意义。1、思想品德课教师寄语,对引导学生课后、日后的正确行为有着重要的导向和驱动作用,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4 2、思想品德课教师寄语,是每节课任科教师对学生进行最后教育的好机会,是教师对学生表达的勉励、期盼和嘱托。通过教师寄语的形式再一次传递任科教师更强烈更深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向,感染和激励学生,将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3、思想品德课教师寄语,既是教师教学教育的结果,又是教师进一步教育学生的依据,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再教育的手段。每节课后通过教师寄语这种归纳式升华化的教诲和叮咛,会使学生受到的教育更深刻,影响更恒久,以至日后还时时刻刻唤醒着学生的行为,甚至学生一生的发展。4、每节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寄语,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纠正不良行为或错误行为的校对剂,使学生受到警醒而及时意识到自己的盲点和误区,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地改过自新,完善自我,减少日后的“失明”、“失聪”行为。5、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寄语,是任课教师对当节课要达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精辟而深刻的提练,更是对激发、升华学生情感认同,诱导学生正确行为的最好的启发。例如,在学习完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题“自我新形象”时,我给予学生这样的教师寄语:“你不必只仰慕别人。认识自我,发掘潜能,让今天超越昨天,让明天超越今天,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一个最令人羡慕的人!”。在初三第二学期完成一模分析时,我给予学生的教师寄语是:“抢时间,抓基础,勤学苦练定有收获;树信心,誓拼搏,金榜题名回报父母!”这样的教师寄语,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生硬说教的不足,既能对学生以往缺点和不足进行某种暗示,又能进一步诱导、启发学生对自身思想、行为进行反思、评价,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从而达到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目的。总之,注意每一节思想品德课给予学生不同的教师寄语,这些教师寄语,将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个新起点和新路标,成为学生的一面面镜子,一个个加油站,在方方面面指导着学生前进的方向。笔者相信,坚持持之以恒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寄语的温馨提醒、激励,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方方面面的不断感化、诱导中更健康地成长。参考文献:1、网络:互动百科2、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年第9期4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