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论文 3页

  • 100.00 KB
  • 2022-05-26 18:59:03 发布

教育心得论文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华茜(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201209)摘要: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信息不仅可以增强语言交际的力度,促进交际全过程的完整性而且还能弥补语言交际的不足,达到语言交际难以取得的效果。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教师在使用课堂语言的同时,有必要充分重视语言交际手段之外的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使用,把它渗入到平时的语言教学中,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关键词:非语言交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一、什么是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以外的所有的交际形式,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如握手、姿势、面部表情、音调、发式、服饰、眼神、微笑、交谈时的距离、手势等等。我们可以把非语言交际简单表述为“语言行为之外的所有交际行为”。更确切地说,它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除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Samovar,1981:156,见毕继万,1999:1)。由此可见,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行为中绝不是孤立的,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交际体系。二、非语言交际的形式和种类非语言交际的形式比较多,分类的方法也很多。较早的有根据非语言交际的基本成分进行的分类(Knapp.1978:12),共分为三大类:手势语(SignLanguage)、动作语(ActionLanguage)和客体语(ObjectLanguage)。之后,M.Knapp(1978:12)又将它细分为七大类:身势动作和体语行为(BodymotionandKineticbehavior)、身体特征(Physicalcharacteristics)、体触行为(Touchingbehavior)、副语言(Paralanguage)、近体距离(Proxemics)、化妆用品(Artifacts)和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s)。另一种分类法是塞勒(W.J.Seiler1992:97)提出的,他把非交际语言的形式分为八大类:身势动作(Bodymotion)、身体特征(Physicalcharacteristics)、体触(Touch)、空间(Space)、时间(Time)、副语言(Paralanguage)、化妆用品(Artifacts)和环境(Environment)。毕继万(1999:6-7)从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出发将非语言交际分为四大类:1.体态语(Bodylanguage),其中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基本礼节动作(如握手、亲吻和拥抱、微笑、提出、女士优先的礼节动作等),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如头部动作、面部动作、目光交流、臂部动作、手部动作、腿部动作等)所提供的交际信息。2.副语言(Paralanguage)包括沉默、话论转换和各种非语义生声音。3.客体语(Objectlanguage)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4.环境语(Environmentallanguage):包括空间信息(如拥挤、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等)、时间信息、建筑设计等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等。以上种种分类法说明非语言交际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所涉及的范围极广。三、非语言交际的作用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行为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许多语言学家都有类似看法。有人以为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的30%左右。Samovar(1981:155)则更为肯定,他说,“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是言语行为,其他的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美国心理学家艾佩尔·3 梅拉彼思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结论:课堂上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在两人的正常交谈中,通过语言渠道传递的信息不到35%,其余65%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渠道传递的。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平均每天说话只占10至11分钟,每句话的平均长度为25秒钟,而非语言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却高达93%(Seiler,1992:97)。当然,一种非语言行为只有与语言行为配合,才能传递明确的信息。非语言行为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表达明确的含义。所以说,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非语言交际不仅可以增强语言交际的力度,促进交际全过程的完整性而且还能弥补语言交际的不足,达到语言交际难以取得的效果(杨平,1994:2)。非语言交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补充、重复、调节和替代。如用点头来强化肯定回答;如说话人对自己的回答也不相信时就会抬起眉毛,表示对自己所说内容的否定:再比如有时不说话而直接用摇头来表示否定。非语言交际的基本因素主要有面部表情、目光交流、音调、话论转换方式、沉默等,甚至还包括衣着和身体姿势及运动。我们常常使用非语言行为来重复语言行为。如:让学生保持安静,老师会将食指放在嘴边,同时发出“嘘”的声音:有人在上课开小差,老师会用眼睛看着他,一直到他注意到并恢复注意力。这些非语言行为都可视为重复,因为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同语言信息是相同的。在某种场合非语言行为的效果比语言更好,因为相对语言而言,眼神传意更艺术、更温和,从而更容易被接受。非语言行为还可用来控制交际的进行,这种行为称之为调节。如:我们常常用非语言行为表示自己要讲话或表示自己已讲完别人可以接着讲等等。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常常点头表明自己在听并希望对方讲下去。做出这种非语言行为的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发出的调节提示,但接受信息的人会明白其含义。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使用非语言信息来替代语言信息。不用讲话,只用非语言行为就可以传递信息。如:机场工作人员常用手势向飞机驾驶员发出指令,因为机场噪音太大无法用言语交际:同样道理,交警用手势来指挥十字路口的机动车辆:舰艇、船舶也常使用旗语来代替言语,因为距离太远无法用语言交流等。我们有时也会使用非语言行为制造一种假象或传递一种错误的信息来故意误导对方。比如有时你感到很紧张,但装出一副很镇静的样子;有时表现出一种很惊讶或高兴的样子,但内心的感受却正好相反;演讲时或参加面试时,为了掩饰自己的目的和情感,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非语言行为。除此以外,非语言行为可以对语言行为起到补充、描述和强调的作用。向朋友问候时,你会面带微笑,保持目光的接触,同时握住对方的手表示你的真诚等等。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英语教学离不开语言交际行为。西方学者认为,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在学生的学习中的作用往往比正规教学本身的作用还大。笔者曾为此专门听了本校大学英语系老师的一堂大学英语课(该老师教龄在15年以上,上课颇受学生好评),发现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目光:共10次其中3次目光示意迟到的学生进来。2次目光注视开小差的学生。5次目光环视教室,看看解释课文后学生有没有问题。移动:共2次从讲台到学生坐位,为了听清楚学生回答的问题。手势:共4次其中2次点击鼠标。2次解释课文时帮助学生理解所说的话。面部表情:微笑5次:学生发言中给与鼓励。惊愕1次:学生杯子掉地上了。大笑3次:学生的回答很有趣。其它:2次喝茶。8次停顿,等学生发言及给学生时间理解。由此可见,在外语教学中,(一)可以利用非语言交际手段,“察言观色”,了解学生的情绪和反应,推测授课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3 发式以及教师的动作、姿态、面部表情都可以反映出教师的精神状态与风貌;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坐姿中看出他们对讲授内容的反应:学生如果点头微笑,说明听懂并接受了老师的观点;如果皱眉摇头则表明此处还需要进一步的讲解。(二)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微笑地面对学生,眼神是体现师生非语言交际的关键点。教师的目光自如、合理地投向每一个学生,这暗示着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时刻注意与学生保持良好的目光交流,做到心领神会。一个手势、一个微笑点头都会让学生倍受鼓舞,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在讲课时,注意停顿,停顿的主要目的是使所说的话能够加重注意的分量。因此,副语言在教师的授课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可加强师生的感情交流,增强感召力,影响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三)教师在教室中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的,是随着教学的情景和需要而改变的。走下讲台的教师不仅与学生拉近了空间距离,也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非语言交际对教师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学会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关系到学生对学校的态度。研究表明,教师如果学会了在课堂上更有效地运用非语言交际,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不仅如此,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也会提高。总之,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活动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应有意识地把非语言交际渗入到平时的语言教学中去,只有这样的英语教师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具有真正交际能力的学生来。参考文献[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郭忠才外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3)[3]杨平非语言交际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3)[4]张晓梅,滕延江非语言交际与外语课堂教学[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6)Barnett,MaryaA.(1983).Replacingteachertalkwithgestures:Nonverbalcommunicationinforeignlanguageclassroom.ForeignLanguageAnnals,16,pp:173-176LouiseDamen.(1987).CultureLearning:TheFifthDimensionintheLanguageClassroomAddison-Wesley:USA.PeterHartley.(1993).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Author:NewYork.RobertS.Feldman。(1992).ApplicationsofNonverbalBehavioralTheoriesandResearch.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Inc.:NewJersey.RobertKoch.(1971).TheteacherandNonverbalCommunication.TheoryIntoPracticepp:231-242.MiluseSoudekandLevI.Soudek.Non-verbalChannelsinLanguageTeaching.ELTJournal,Volume39/2April1985.109-1143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