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0 KB
  • 2022-05-26 19:04:15 发布

我们怎样做教育心得体会.doc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我们怎样做教育心得体会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对我现在所做的工作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去思考教育是什么,这是有问题的。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教育是什么的理解。多元视角下的教育,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教育是一项投资、教育是一种消费、教育是一项战略。所有这些表述都对,只是角度不同。因此作为从事教育的人——老师,我们应该多元地去思考教育的内涵,知道我们将做什么,我们将往什么样的方向去。教师只有一个目标或是责任、本职,那就是育人。而卢老师更是把教育看作是一个产品,只有优质的教育才能让父母放心、让学生成才。优质的教育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设备,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卢老师提出教师发展的“三专”模式,就是我们认为教师发展要走“三专”道路。那就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攀登。它是教师与大师的对话,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超越。大家知道,你只要写了,你就会反思。那是自己与自己对话,是自己的过去与自己的今天对话,是自己的今天与自己的未来对话。专业发展共同体,是站在同伴的肩膀上,是自己与他人对话,是个体与群体对话。我们认为有这三个“专” ,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有了保障。可喜的是,在这个方面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做得很好。或者说,几乎所有的校长都知道这条路径。过去我们一直花很大的力气走这条路径。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它会带来教育品质的提升。这条路是康庄大道。但是我特别想说的是,这条路的效率不高,成效很差。我们还有很重要的一条路没走,那就是群体。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保底的这条底线不高,太低。这是一个问题。我们总是致力于好老师,其实我们发现,决定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还不是那一两个好老师,恰恰是一大批还不够好的老师。就是底线太低。因此我认为,当下中国学校里,教师专业化的路径不应该放在个体身上,应该放在群体身上。放在群体身上应该先补“职业化”这一课。然后再走“专业化”,我甚至认为,“职业化”就是“专业化”。要有职业认同、职业门槛、职业底线、职业操守、职业规范、选拔机制、评价机制、淘汰机制。这些东西才是最最重要的。过去我们总是用动机去衡量人。我们觉得动机是不可靠的。说得很好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这种东西顶用吗?另外一个人说的是这个话,为什么到这里来工作呢?“因为我爱人在这儿,我靠家近,我想待遇也蛮好,环境不错等等。” 看上去跟宏大的教育理想没什么关系。但是统计考查下来,他的微观教育视野比那些说宏大的、高远的、高尚的理论的那些人不好吗?干不好的往往是那些人。那个实实在在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个饭碗,很珍惜。因为他爱人在这个城市,他丢了这个饭碗,就不得不接受两道三份兼职,所以他格外珍惜这个岗位,因此他做的教育服务更到位。在过去我们知道,任何时候,在一个教师群体中,都会有好的。哪怕你不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要求,也会有人会自己参加。好老师永远是有的,随便什么时候。但是你努力,但你绝对不可能做到你们学校一百个老师都成为好老师,不可能。最后你会发现,那些会成为好老师的人,你哪怕不教他,你打击他,他还是会成为好老师。而有些人,你没命给他,你买多少书,也不过是增加他们家的废纸量,仅此而已。这个很有趣。但是我们把职业化的大旗高高举起的时候,后面的这些的老师就开始保底。老师来我们学校,可以。你到底怀着什么目的来的,我根本不管你。但是,只要你做老师,我告诉你,这一百句话,你不要说,还有这一百二十件事你不要做。其他的好好做,我都支持。这就是底线。底线加创造,这是管理的铁律。你看我们放在教育也一样。义务教育,保底线,底线一搞好,义务教育就搞好了。但是单是底线还不够,还需要创造。底线有保障,创造无止境。这就构成了管理的哲学。这个管理的哲学不光是在教育上,所有的都可以。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样。我们是职业化保底线,专业化促发展。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