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心得体会 5页

  • 19.02 KB
  • 2022-05-26 19:08:43 发布

应试教育心得体会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应试教育心得体会5 应试教育心得体会5 应试教育心得体会5 应试教育心得体会5 现在学校教研组想要开展有些实效性的活动,特别困难。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在素养教育旗帜飘扬下,我们实行的是扎扎实实的应试考试,并且很深入人心,深入每个与教育相关人的肺腑中。从学校至家庭,校长、老师、学生、家长,一概唯分是从。分数是校长的政绩,教师的饭碗,学生好坏推断的标准,家长的荣誉与期望。除了“分数”,好像没有什么更值得我们去关心了。应试这场灾难,我们既是受害者,又是参与者。对其无尽的害处本文无法细数。只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笔者发觉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如此困难,正是“应试”教育本身的性质打算的,“应试”不需要教学研究,应试教育让学校教研活动“走开”。 一、应试教育已经变成了一种简洁劳动,研究的意义不大。 应付考试的是当前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叫做应试教育。考试的分数是应试教育的核心。现实中的教育人,都很现实,只关心考试,只重视分数。所以现实中的教育止不住地一再降格(堕落)。 现实中教育先降格为学科教学。学校教育在学科分工的过程中,先把人的诸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修养、公民素养等成为人的教育功能先丢去,当然原来在教育中这部分功能原来占的比例就不大,关于成为人的教育又不考试,所以现在就彻底放弃吧,可以遗憾地说我们的学校正在教书,但不育人。 其次、学科教学再次降格为学科学问的教学。每个不同的学科教学除了特有的学科学问内容外,还有特有的学科能力与学科方法,及其对学科的情感与兴趣的教学功能。以物理学科为例,它的学科方法有:规律推理,综合与归纳等,这些物理方法只有讲究教法,在物理过程中才能体现。然而这要消耗许多的教学时间,更何况课上得再好,学科方法也未必学得会,否则岂非人人都能成物理学家了。现实一点吧,学生只要多做一些有关物理方法的习题,反复地做能应付类似的考题才是实惠。又如物理是一门试验学科,学物理的人都知道没有物理试验就没有物理学,不具备物理试验能力的人可以说根本不懂物理,可现实中,考试无法实际地考查出学生的试验能力,上课时做试验学生会感动一点,纪律难以掌握,还铺张教学时间,所以试验不会做,没关系,试验题会做就可以了。至于说学习的兴趣那更是有些不着边际的事,以数学学科为例,谁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简直天方夜谭。而学生数学成果好,兴趣自然就来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学问、能力与方法、兴趣与价值观。能力与方法、兴趣与价值观因为不需“应试”毫不迟疑地被舍弃了。现在的学科教学和学科学问教学是可以用等号连接的。 我们的教育即便已经降格为学科学问的教学,竟然还没有停止下降的步伐。从应付考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关于学问的讲解可以从轻处理,概念的引入,与形成,规律的来龙去脉太消耗教学时间。会做题目才是关键,题目做多了,学问自然就记住了,理解好像也会深刻起来。会用学问来解题了,学问就上升到了应用的层次。所以为了考试,教学工作就是不断地做习题和讲习题,学科学问教学最终变为学科习题的教学,教育原来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最终变成了简洁习题训练。 从教育到学科教学再到学科学问教学,再到学科习题教学,教师只要会做习题就足以应付了,我们的工作这样简洁,这样的工作还需要研究吗? 二、应试之下,研究教学有害无益。 应试教学当然是简洁劳动,那么我们把他作为复杂劳动来研究进行,效果莫非不会更好吗?结论是否定的。教研活动一般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诸如:新课的引入、情景的创设、试验的研究、提问的艺术等教学艺术的问题。研究这样的问题或许上课的质量和水平会有提高。但是要是认为上课有艺术。学生考试的成果会有提高,那就错了。笔者自己的经历就很好地证明白这个事实,本人教龄十五年,教研组长,教学能力即便说不上好,自然也不会差,更何况每次上课我都当回事,我平常上课的样子,就是我开课的样子。但是班级的考试成果却不如使用题海战术的老师的班级成果好。说实话一开头我一直不相信会是这样的结果,只是多次的事实教训,我不得不承认题海战术,投入时间大量地扎扎实实地训练习题,比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更能取得好的应试成果,更适合当前的教育形势。应试教学很简洁,只要能应付考题就行了,简洁的事情简洁地做,简洁的事情做复杂了效果当然不会好,就像用高射炮打蚊子,效果不如用手一个一个地打。 教师要在应试教学中如鱼得水,关键是看习题练得怎么样,而不是看课上得好不好,习题做了一遍有一遍,就像谜语猜了一遍又一遍,虽然不会猜,但是把谜底记住了,就得分的,然而偏偏不实际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教猜谜语的方法和学问,则未必能猜出来的,教学成果未必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多少教学艺术超群、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所教班级的成果总是架不住年轻而精力充足的题海轰炸式教学,多少发达地区的学校,讲教法、讲理念,可结果考试成果总不如教学上训练扎实,死缠烂打的学校,这些事实都在说明考试的成果与教学的水平相关性不大,与教研活动开展的好坏也无关。应试之下,教师都很现实的,“教研活动”既然无用,被认为是花架子,参与了又如何,即便教学水平提高了,也不能出成果。教师们当然没有兴趣参与什么教研活动了。 三、应试之下,教研活动开展实质性的活动很难。 什么是有效教学,现实地说能出考试成果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在现实中,教师们很现实,教研活动都能敷衍了事已经很给面子了。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无情人的眼里教研活动自然是一个花架子可有可无的。教研活动要支配得皆大欢喜,难,难于上青天。听课是完成任务,可以带着试卷来,这样边听课边批改一下,或者做一下练习,也不放过备课的时间。若是要评课,那就无关痛痒的说几句吧,要是轮到开课,那是较麻烦的事,众目睽睽之下,总不能用5-6分钟背一下基本概念,40分钟用来做练习。只好勉为其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概念讲授、难点突破、学问巩固来上这么一遍。紧急、有一种许久未好好上课的感觉。要是围坐在一起争论,那总是教研组长一个人的事情,他说他的话,你做你的事。争论一些教书育人的事情,你理直气壮地认为那是德育处的事情,提早退场,莫非教师不该有育人的作用?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认为自己水平不高,可又不想学习,因为坚信教学的水平是天生的。要是争论物理教学论,那理所当然是花架子,一脸的鄙夷。要是争论物理习题,是最实际的了,却发觉押轴题终究是压不住宝的,于是又感乏味。 应试之下,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难!不知道教学研究有用否?不知道教学研究该研究些啥?不知道又有谁情愿来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这是实话!实话不好听,但实话总要有人说。 5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