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心得体会 20页

  • 36.50 KB
  • 2022-05-26 19:11:26 发布

应试教育心得体会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应试教育心得体会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一、应试教育已经变成了一种简单劳动,研究的意义不大。应付考试的是当前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叫做应试教育。考试的分数是应试教育的核心。现实中的教育人,都很现实,只关心考试,只重视分数。所以现实中的教育止不住地一再降格(堕落)。现实中教育先降格为学科教学。学校教育在学科分工的过程中,先把人的诸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修养、公民素养等成为人的教育功能先丢去,当然本来在教育中这部分功能本来占的比例就不大,关于成为人的教育又不考试,所以现在就彻底放弃吧,可以遗憾地说我们的学校正在教书,但不育人。其次、学科教学再次降格为学科知识的教学。每个不同的学科教学除了特有的学科知识内容外,还有特有的学科能力与学科方法,及其对学科的情感与兴趣的教学功能。以物理学科为例,它的学科方法有:逻辑推理,综合与归纳等,这些物理方法只有讲究教法,在物理过程中才能体现。然而这要消耗很多的教学时间,更何况课上得再好,学科方法也未必学得会,否则岂非人人都能成物理学家了。现实一点吧,学生只要多做一些有关物理方法的习题,反复地做能应付类似的考题才是实惠。又如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物理的人都知道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不具备物理实验能力的人可以说根本不懂物理,可现实中,考试无法实际地考查出学生的实验能力,上课时做实验学生会激动一点,纪律难以控制,还浪费教学时间,所以实验不会做,没关系,实验题会做就可以了。至于说学习的兴趣那更是有些不着边际的事,以数学学科为例,谁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简直天方夜谭。而学生数学成绩好,兴趣自然就来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与方法、兴趣与价值观。能力与方法、兴趣与价值观因为不需“应试”毫不犹豫地被舍弃了。现在的学科教学和学科知识教学是可以用等号连接的。我们的教育即便已经降格为学科知识的教学,居然还没有停止下降的步伐。从应付考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关于知识的讲解可以从轻处理,概念的引入,与形成,规律的来龙去脉太消耗教学时间。会做题目才是关键,题目做多了,知识自然就记住了,理解似乎也会深刻起来。会用知识来解题了,知识就上升到了应用的层次。所以为了考试,教学工作就是不断地做习题和讲习题,学科知识教学最终变为学科习题的教学,教育本来是复杂的脑力劳动,终于变成了简单习题训练。从教育到学科教学再到学科知识教学,再到学科习题教学,教师只要会做习题就足以应付了,我们的工作这样简单,这样的工作还需要研究吗。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二、应试之下,研究教学有害无益。应试教学固然是简单劳动,那么我们把他作为复杂劳动来研究进行,效果难道不会更好吗。结论是否定的。教研活动一般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诸如:新课的引入、情景的创设、实验的研究、提问的艺术等教学艺术的问题。研究这样的问题或许上课的质量和水平会有提高。但是要是认为上课有艺术。学生考试的成绩会有提高,那就错了。笔者自己的经历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个事实,本人教龄十五年,教研组长,教学能力即便说不上好,自然也不会差,更何况每次上课我都当回事,我平时上课的样子,就是我开课的样子。但是班级的考试成绩却不如使用题海战术的老师的班级成绩好。说实话一开始我一直不相信会是这样的结果,只是多次的事实教训,我不得不承认题海战术,投入时间大量地扎扎实实地训练习题,比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更能取得好的应试成绩,更适合当前的教育形势。应试教学很简单,只要能应付考题就行了,简单的事情简单地做,简单的事情做复杂了效果当然不会好,就像用高射炮打蚊子,效果不如用手一个一个地打。教师要在应试教学中如鱼得水,关键是看习题练得怎么样,而不是看课上得好不好,习题做了一遍有一遍,就像谜语猜了一遍又一遍,虽然不会猜,但是把谜底记住了,就得分的,然而偏偏不实际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教猜谜语的方法和知识,则未必能猜出来的,教学成绩未必好。 第二篇:应试教育优缺点中国应试教育的优缺点 优点: 1.磨练人的意志。 2.公平公正。 3.加强基础教育。 4.提高人的心算、口算、速记。 5.很会面试、考试 6.…… 缺点: 1.给学生压力过大,容易精神崩溃。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2.让学生丧失想象力、创造力。 3.让学生只知道考试,不懂如何在社会上生存。 4.用学习成绩评判一个人,让成绩上的差生自卑。 5.光学理论知识,不会实践。 6.…… 注:有些人看不起想象力,可以看看这个http://baike.baidu.com/view/539394.htm。fr=ala0_1_1建议:应试教育是有好处,但不能把学生压的太狠了,要留给孩子休息的时间,另外学生的想象力不要封杀,要鼓励想象力。对差生予以思想辅导,避免差生精神崩溃,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开创社会生存课、想象力辅导课。另外主科老师尽量不要占用其他课目的课,光是主科学生会厌烦的。最后希望老师们鼓励实践证明真理,并把其他科目(除主科)的上课情况列入期末成绩。高考、中考所考科目中加一项实践。但这样并不是说就不教如何应试,只是把教如何应试的时间缩短点,用剩下的教会孩子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总结: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各有各的优缺点,如果能互补互助,可能更能培养出人才。预言:如果中国可以在30年以内,解决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合的问题,中国将在50年内成为真正的经济大国。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应试教育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因为相对我国庞大的人口来说,中国的教育资源还是比较短缺的,如果不搞应试教育就很难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因为毫无疑问会被有钱有势的垄断,而广大的下层的人民的子弟想进入大学就几乎不可能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现在已经越来越趋于稳定,阶层之间的流动也很难了,也就是说从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越来越困难,而“高考”作为应试教育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手段对于下层社会的子弟来说显得弥足珍贵,通过高考他们才能“改变命运”,往上层社会爬。如果不搞应试教育了,公平性就无法保障,能否上大学就成了家长们社会资源和人脉的比拼,这样就会让社会阶层的流动变得更困难,很可能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试想农民的儿子几乎就注定要当农民或农民工,这样的社会多让人绝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应试教育或许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应试教育并不是像舆论所说的有那么多的弊端,要知道日本韩国就是应试教育的典范,这是东方人受教育的习惯或者说传统,如果应试教育真的有那么多的弊端那日本怎么可能出那么多的诺贝尔奖,经济也发展得那么好。当然,时代在发展,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教育上的一些理念和经验,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就要推翻我们自己的教育体制而完全仿效西方国家的做法,这样无异于邯郸学步,我们应该用理性的思维选择性、创造性地吸收那些所谓先进的经验。我们国家现在也确实在做一些实践,比如试点大学自主招生,但是小范围的,最主要的选拔方式还是高考,这些试点可以为我们增加经验,或许能为我们的教育的进步作出贡献。 弊端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一)智育目标狭隘化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二)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三)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教育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级统考、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教育研究变成了应考研究,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四)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五)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 目前,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 (六)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 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这些现象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同时也是一种人为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七)加重教师负担,加剧教师队伍的不合理竞争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传统的应试教育倾向于强化训练、题海战术。这必然导致教师的工作负担的加重,加之学校管理中急功近利倾向,有许多学校甚至把学生考分和升学率同教师工资、奖金挂钩,导致教师队伍中竞争加剧,加重教师的心理压力。 (八)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服务于教学。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促使作弊风泛滥。不仅中学存在,高考考场上存在,小学也存在。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暗示做弊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优点 应试教育存在着效率不高,缺点明显,被视为古代科举制度的八股文考试,人人都痛恨应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废物,但是不知道应试教育的优点。实际上,能够取得成功的人,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应试教育,或者是小学,或者是初中,他们继承了应试教育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应试教育的缺点,应试教育通常是在高级阶段危害才表现出来,主要是高中、大学阶段。因此,受过应试教育小学、初中教育的人,并没有什么害处,相反好处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个阶段对于社会脱离也不严重,但过分辛苦的应试教育,没什么必要,应试教育越深入,危害越严重。小学、初中更多的是体现个人利益,高中、大学阶段好象体现国家利益更重一些,但整个教育,每个毛孔都渗透着国家利益、党派利益,为国家利益努力的人,命运都非常悲惨。 应试教育的优点如下: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1、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2、使教育模式正规化、易于操作; 3、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才能,增广了见识; 4、使思维受到了严格的训练,使天下常规工作显得非常简单和容易; 5、排除了人性的弱点:不劳而获,使学生明白了一份汗水,一份收获的道理,这一点对于社会对于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6、让未成年人有事情可做,避免了未成年人无事生非,变成危害社会的混混阶级; 7、培养了学生认真踏实,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精神品质; 8、超强的理解能力、数字能力、文字能力的培养,但所学“知识”应用性不高; 9、超强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的培养。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总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真正培养学生才能的是专科的教育,只要担任专科的教师水平高,教学比较认真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因为专科不考试,学生和老师在乎的是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分数的培养,如果专科被取消,那么应试教育的弊端就会在人进入社会后充分体现。因此,专科弥补了应试教育的缺点,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学生的实际应用才能是专科培养的,民族素质的提高专科更是功劳巨大,中国的有水平的专科教师为中国的人才培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他们的努力并不被社会承认,成为最冤屈的一群人,同时也使他们成为了积极性最差的一群人,他们也变得非常的保守,不愿意把自己的真正才能传授给学生,因为教育本身就是良心活计,是一个慢性自杀的职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教师受到的攻击越多,受到的压迫(社会民众家长和官员的压力越重,受到的待遇越差,教师越自私,学生能学到的真知识越少,教师会想方设法编制一些花招,表现得非常的辛苦,但实际作用有限,真正实用的知识在教师脑子里,而不是在书本上,谁也拿不走。实用知识不值钱,那么愿意学习和愿意传授的人就少,学生学到真本领的机会就少,这是教育的规律,任何强大的权利或者舆论压力也没办法改变人性。 第三篇:自考应试心得自考应试心得 华农主考专业自考招生网华师主考专业自考招生网广商主考专业自考招生网 参加过几年的自学考试,对自考也有一点点的心得。以下是我给自考新生说说自己参加自考时的心得。 为了这一纸大学文凭又是包括你我在内的一群人的梦想,为了更好的找工作,为了升迁,为了圆心中的那份梦想,只能硬着头皮上。为了给大家在通过考试时提供一点参考,在下面就说说我总结的一些应试技巧: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我考试前大部分时间都没有怎么认识看书,都是临近考试前一个月才开始抱佛脚,这个时候要慢条斯理的看上几遍课本几乎是不可能的,能看两遍已经是极限,在下面也许你会觉得我的办法有些急功近利,但它确实还是比较有效的。而所有的办法里,我用得最多的就是题海战术。 第一、做习题,充分运用题海战术。课本可以不看,但习题不可不做,做习题有指定练习册里的习题和历年试题的习题两种,课本只要粗略的看过一遍,就可以开始做习题。做练习的小办法:做习题时,答案不写在习题册上,另写在一张白纸上,做后了再对答案,如果做错了就在题目上做小记号,下次就重点做做错过的题,加强记忆。公共政治课科目的考题重复率相当高,对付公共课,只要找2021年以来的历年试题,将历年试卷上的选择题做一做,把简答和论述题背一背,基本上就足够应付考试了。 第二、充分利用网上的笔记串讲。不少好心人将培训班名师整理出来的串讲资料放到网上,因为这些名师长期从事自考教育工作,对课本的重点抓得比较准,他们的串讲资料往往就是我们复习的重点。网上能找到历年试题、笔记串讲的地方相当之多。第 三、要求熟练掌握课本里的例题。对理解和计算有较高要求的,比如高数,编程之类,就要求熟练掌握课本里的例题了;由于出题的人总是按书上的基本定义、定理、命题、推论、公式来出题的,所以每道题总有书上的例题予以对应。如果你能理解所有例题,再找几卷历年试题来做,做不出来就看解答,解答看不懂就翻书,如此这般,应付考试就应该无往而不利了。 第四篇: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义务教育的危机和应试教育的流弊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义务教育的危机 和应试教育的流弊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义务教育的危机和应试教育的流弊 ——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 对教育的思考与忧虑已有些年月,但作为一个小人物,思考与忧虑也许就一直停留在很浮浅的程度,遇事遇人,往往是当时心头一颤,过后又抛于脑后,由于这样的主观主导,所以就没有在行动中去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故,一直没有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成熟的想法,这是一直不敢妄言的原因。但时间久了,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也日趋增多,便产生了或写或说的欲望,古语云:位卑未敢忘忧国,就算是对自己的一种粉饰与标榜吧。我想,比起育人之大计,这并不重要。 先说一说现实: **县里今年参加中考的考生有近9000名,而本县有两所公立中学和两所私立中学设高中班。共可容纳高中生xx多名。除去部分进入职业类学校就读的和复读的,升学缺口达5000左右;今年全国高考升学率达50%还多,而本县连续好多年不达20%;今年高考升学比前有所提高,县里及教育系统即忙着庆功会表彰,中考一完,两所公立中学的校长与教育局长即定下”严格”的招生制度去出国旅游,严令:分数不能降,收费不能降。按这样的规定,全县除了三四百少数的学生外,其余的要想升读高中,都要出少则四五千,多则一万多元的费用。这样多的生源,这样大的升学缺口,结果是两所公立学校招不起生。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与教育背景下,好多年来,本县一直就是处于:师资流失,生源流失,资金流失,教育萎靡颓废的恶性循环。好多年轻的妈妈,三十多岁就离家抛业,远走他乡,陪子女外出求学……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女儿下半年升高二读文科,但本县的教育实在不能恭维,除了复习班和几个理科重点班以撑门面外,其它普通班和文科班几乎是陪衬,我这个人最不喜欢随流套俗,但我不敢用女儿的学业使性,只好乖乖地选择送出去择校而读;外甥去年读小学一年级,我每次去她家,她都象见了救星一样的让我辅导她做作业:每天中午有作业,每天晚上的作业往往要做到23点;朋友家的孩子从小学一直以来是班里的好学生,每次考试得不到第一名都要掉眼泪,升入初中后寄读住校,由于担心落后,每次考试前都睡不着觉,一但名次后退,好长时间都振作不起来,最后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孩子考上大学了,问他会怎么样,回答一定是再考研,完了再考博……学习的任务似乎就是考试,孩子的一生似乎也要在考试中渡过。有孩子的家长走到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学业,名次……为了孩子,家长们”有病乱求医”,不惜财力精力,办法用尽。 中国的孩子怎么了。如此负重。中国的教育怎么了。唯试围试。 说了半天我要说什么呢。教育这个话题太大,我只说两点。基础教育的危机和应试教育的流弊。这两个问题亦很难分隔开来说的,因为危机并存,流弊同在。 讨论这两个问题,以我的浅见,一眼看到的就是两对矛盾,即:义务教育的口号性与现实教育的商业性的矛盾;素质教育的理论性与应试教育的实用性的矛盾。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基础教育的危机在于,大多数的孩子能不能如期接受教育。可以享受到何种质量的教育。《义务教育法》虽然出台并将实施,但我对法律的落实持有很大怀疑。我国现实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决定了义务教育在真正质量的落实上举步维艰,现实的状况是:教育质量和其经济效益同时存在;高质量的教育只有学习拔尖的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才有机会享受。大多数孩子,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都处于不能受教育或接受应付式教育的境地。好多学校的招生竟出现这样的歧型现象:招一部分高分的免费生以保证一定的升学率,把它作为招牌,而招大部分的低分收费生以保证经济的。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小考的成绩很突出,超出学校录取线很多,但因其报名有些迟,负责招生的领导说,虽然报名总数还未满,但优生的招收数额已经够了。我在一所中学还碰到一位家长,因其孩子分数”不达线”,交了一万多元的分差费,然后就说他的孩子:你以为我是为你花钱吗。我是在帮那些免费的学生读书的啊。呵呵,听了真让人欲笑而不能。然而,花不起钱的人又有多少呢。全民素质的提高才是基础教育的根本,这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现在的孩子,从背上书包的那天起,就背上了负担,背上了压力,似乎在似懂非懂中亦背上了责任,而且是从此乘载上一生都再也卸不掉的重负。背起书包,就没有了童趣,没有了课外,没有了假日,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甚至没有了自我。随之而来的是作业、成绩、名次、对比、说教……黑压压的一片。现在的孩子象机械化笼养的鸡,只有吃食和下蛋。完全成为了考试的机器。老师、家长、社会都一如既往地奔着考试去做一切该做的。如同一条滚滚奔流的大河,人人置身其中,即使明知方向不对,但也只能随流而动。人要存在,就要适应存在的条件。大环境使然,个体甚至局部的力量是枉然和徒劳的。 这里有一个教育到底是为育人还是学为考试的问题。中国封建式的传统教育虽有很多弊端,但从童稚开始接受的教育,大体上都是以人格的养成为教育彻始彻终的精神,背颂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当时不求甚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溶化并受益终生,我们决不能否认旧式教育的基础性功能。旧式教育下学生的古文化底韵是有目共睹的。而我们现在的中小学课本,很多是为应付考试而编做的大可比必的知识。旧式教育背”经”“史”,背了以后一辈子受用不尽,可现在我们花费了无价可比的下一代童年的时间和精力来背几乎无用的课本,弄得头脑呆板,眼睛近视,背熟了,除了应付一级一级的考试以外,便毫无用处。一考上中学,小学的书就等于白费。考上高中,初中的书等于白读。考上大学,中小学的书等于白读。大学毕业后,踏进社会来做事,几乎所学于所用毫不相干。除非还要为一辈子考不完的试去再接再厉。所以,似乎大学毕业后,才需要正式开始重新读书求学。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近些年来,有些从大学和研究所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以后,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以及中文修养方面太过贫乏。按说,从中学到大学,历史和中文是学过的,但为应付考试所学的是何等的浮浅。等到用时,哪有捷径。旧式教育对经史传统文化从童稚开始,严格执教”记诵”的作用,除了为”考功名”的必要以外,在理论上,也有一种”反刍”的妙用。因为从童年脑力健全,思想纯洁时开始注入这些经书诗文,虽然当时理解力不够,可记忆力好,一但到了中年,从人生行为的日用和人事物理的经历体验上,便可发生如牛吃草的”反刍”作用。重新细爵,自然便有营养补益的用处了。中国的人才大都在学习阶段,而不是在创造阶段。人才的精力和活力几乎在学习中耗尽。这是一个教育制度也是人才选拔的问题。 教育是兴国之基础,但不能只喊教育,更应该把握如何教育的问题。要为强国而教育,不是为教育而教育。考试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急中之急。 第五篇: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义务教育的危机和应试教育的流弊义务教育的危机和应试教育的流弊 ——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 对教育的思考与忧虑已有些年月,但作为一个小人物,思考与忧虑也许就一直停留在很浮浅的程度,遇事遇人,往往是当时心头一颤,过后又抛于脑后,由于这样的主观主导,所以就没有在行动中去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故,一直没有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成熟的想法,这是一直不敢妄言的原因。但时间久了,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也日趋增多,便产生了或写或说的欲望,古语云:位卑未敢忘忧国,就算是对自己的一种粉饰与标榜吧。我想,比起育人之大计,这并不重要。 先说一说现实: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县里今年参加中考的考生有近9000名,而本县有两所公立中学和两所私立中学设高中班。共可容纳高中生2021多名。除去部分进入职业类学校就读的和复读的,升学缺口达5000左右;今年全国高考升学率达50%还多,而本县连续好多年不达20%;今年高考升学比前有所提高(但主要以复读生为主),县里及教育系统即忙着庆功会表彰,中考一完,两所公立中学的校长与教育局长即定下”严格”的招生制度去出国旅游,严令:分数不能降,收费不能降。按这样的规定,全县除了三四百少数的学生外,其余的要想升读高中,都要出少则四五千,多则一万多元的费用。这样多的生源,这样大的升学缺口,结果是两所公立学校招不起生。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与教育背景下,好多年来,本县一直就是处于:师资流失,生源流失,资金流失,教育萎靡颓废的恶性循环。好多年轻的妈妈,三十多岁就离家抛业,远走他乡,陪子女外出求学…… 女儿下半年升高二读文科,但本县的教育实在不能恭维,除了复习班和几个理科重点班以撑门面外,其它普通班和文科班几乎是陪衬,我这个人最不喜欢随流套俗,但我不敢用女儿的学业使性,只好乖乖地选择送出去择校而读;外甥去年读小学一年级,我每次去她家,她都象见了救星一样的让我辅导她做作业:每天中午有作业,每天晚上的作业往往要做到23点;朋友家的孩子从小学一直以来是班里的好学生,每次考试得不到第一名都要掉眼泪,升入初中后寄读住校,由于担心落后,每次考试前都睡不着觉,一但名次后退,好长时间都振作不起来,最后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孩子考上大学了,问他(她)会怎么样,回答一定是再考研,完了再考博……学习的任务似乎就是考试,孩子的一生似乎也要在考试中渡过。有孩子的家长走到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学业,名次……为了孩子,家长们”有病乱求医”,不惜财力精力,办法用尽。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中国的孩子怎么了。如此负重。中国的教育怎么了。唯试围试。 说了半天我要说什么呢。教育这个话题太大,我只说两点。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危机和应试教育的流弊。这两个问题亦很难分隔开来说的,因为危机并存,流弊同在。 讨论这两个问题,以我的浅见,一眼看到的就是两对矛盾,即:义务教育(公益教育)的口号性与现实教育的商业性的矛盾;素质教育的理论性与应试教育的实用性(眼前的实用性)的矛盾。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基础教育的危机在于,大多数的孩子能不能如期接受教育。可以享受到何种质量的教育。《义务教育法》虽然出台并将实施,但我对法律的落实持有很大怀疑。我国现实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决定了义务教育在真正质量的落实上举步维艰,现实的状况是:教育质量和其经济效益同时存在;高质量的教育只有学习拔尖的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才有机会享受。大多数孩子,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都处于不能受教育或接受应付式教育的境地。好多学校的招生竟出现这样的歧型现象:招一部分高分的免费生以保证一定的升学率,把它作为招牌,而招大部分的低分收费生以保证经济的来源。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小考的成绩很突出,超出学校录取线很多,但因其报名有些迟,负责招生的领导说,虽然报名总数还未满,但优生的招收数额已经够了。我在一所中学还碰到一位家长,因其孩子分数”不达线”,交了一万多元的分差费,然后就说他的孩子:你以为我是为你花钱吗。我是在帮那些免费的学生读书的啊。呵呵,听了真让人欲笑而不能。然而,花不起钱的人又有多少呢。全民素质的提高才是基础教育的根本,这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从背上书包的那天起,就背上了负担,背上了压力,似乎在似懂非懂中亦背上了责任,而且是从此乘载上一生都再也卸不掉的重负。背起书包,就没有了童趣,没有了课外,没有了假日,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甚至没有了自我。随之而来的是作业、成绩、名次、对比、说教……黑压压的一片。现在的孩子象机械化笼养的鸡,只有吃食和下蛋。完全成为了考试的机器。老师、家长、社会都一如既往地奔着考试去做一切该做的。如同一条滚滚奔流的大河,人人置身其中,即使明知方向不对,但也只能随流而动。人要存在,就要适应存在的条件。大环境使然,个体甚至局部的力量是枉然和徒劳的。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这里有一个教育到底是为育人还是学为考试的问题。中国封建式的传统教育虽有很多弊端,但从童稚开始接受的教育,大体上都是以人格的养成为教育彻始彻终的精神,背颂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当时不求甚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溶化并受益终生,我们决不能否认旧式教育的基础性功能。旧式教育下学生的古文化底韵是有目共睹的。而我们现在的中小学课本,很多是为应付考试而编做的大可比必的知识。旧式教育背”经”“史”,背了以后一辈子受用不尽,可现在我们花费了无价可比的下一代童年的时间和精力来背几乎无用的课本,弄得头脑呆板,眼睛近视,背熟了,除了应付一级一级的考试以外,便毫无用处。一考上中学,小学的书就等于白费。考上高中,初中的书等于白读。考上大学,中小学的书等于白读。大学毕业后,踏进社会来做事,几乎所学于所用毫不相干。除非还要为一辈子考不完的试去再接再厉。所以,似乎大学毕业后,才需要正式开始重新读书求学。 近些年来,有些从大学和研究所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以后,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以及中文修养方面太过贫乏。按说,从中学到大学,历史和中文是学过的,但为应付考试所学的是何等的浮浅。等到用时,哪有捷径。旧式教育对经史传统文化从童稚开始,严格执教”记诵”的作用,除了为”考功名”的必要以外,在理论上,也有一种”反刍”的妙用。因为从童年脑力健全,思想纯洁时开始注入这些经书诗文,虽然当时理解力不够,可记忆力好,一但到了中年,从人生行为的日用和人事物理的经历体验上,便可发生如牛吃草的”反刍”作用。重新细爵,自然便有营养补益的用处了。中国的人才大都在学习阶段,而不是在创造阶段。人才的精力和活力几乎在学习中耗尽。这是一个教育制度也是人才选拔的问题。 教育是兴国之基础,但不能只喊教育,更应该把握如何教育的问题。要为强国而教育,不是为教育而教育。考试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急中之急。 第20页共20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