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3 KB
  • 2022-05-26 15:43:53 发布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及反思三篇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及反思三篇【篇一】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及反思:袋鼠妈妈上学去  活动目标:  1、能创编动作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2、体验表现袋鼠妈妈的动作和表情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袋鼠妈妈头饰、大口袋、布绒袋鼠玩具、音乐《袋鼠妈妈上学去》、播放器。  活动指导:  1、以神秘的口吻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引#教案#导语: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谁来了吗?你们知道袋鼠妈妈要去哪儿吗?袋鼠妈妈是怎么样上学的呢?我们听听袋鼠妈妈怎么说的。  2、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旋律。  (1)出示布绒袋鼠玩具,清唱歌曲,引导幼儿认真欣赏。  提问:袋鼠妈妈是怎么上学的?她的书包是什么样的?藏在哪儿?书包里有什么?  (2)让幼儿知道"哎嗨"是表示惊讶的语气。  3、引导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表现动作,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行指导。   (1)鼓励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袋鼠妈妈跳跃上学,打开书包以及发现是个小宝宝时惊讶的样子。  (2)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表现动作。  4、表演结束后,让幼儿接受"小袋鼠"的亲吻,体验活动的乐趣,感受获得鼓励的满足。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音乐技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游戏《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感教材。中班幼儿对妈妈还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样每天呆在妈妈的袋袋里,与妈妈做游戏。【篇二】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及反思:小蝌蚪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  2、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积极投入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鱼网一个。  活动过程:  一、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做动作。  1、倾听教师范唱。"青蛙妈妈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听,它唱了些什么?"  2、根据歌词内容,师生共同创编动作。  3、在教师带领下,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表现歌曲中3/4、2/4拍的节奏变化。  4、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尝试配歌词,学唱歌曲。  5、在歌曲录音的帮助下,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四、边唱歌,边玩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小蝌蚪边唱歌边在水里游,玩得很开心,调皮的孩子拿来鱼网捉小蝌蚪,灵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鱼网出现时,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完整游戏,幼儿边唱歌边按歌词内容和歌曲节拍做动作,歌曲结束,鱼网出现,小蝌蚪逃回家去。  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并向幼儿介绍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郊游》乐曲伴奏下进教室。复习歌曲《在农场里》然后学唱歌曲。  最后边唱歌边玩游戏。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幼儿大都生活在小区之中,对于小蝌蚪这个动物形状并不熟悉,因此,在学习时孩子可能不会太理解,这样就会影响游戏的效果。考虑到这种情况,因此,在活动前,我带来了许多小蝌蚪,并放到自然角中,孩子们见了,一到自由活动,他们就拥向自然角,好奇地观察着小蝌蚪,在观察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征及它们游泳的姿态,在谈论中,他们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孩子对小蝌蚪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后,我们就开始组织孩子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纷纷热烈地谈论着对小蝌蚪的认识,这时老师用歌词进行简单总结,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词内容,接着在欣赏音乐旋律中我们引导孩子自己尝试着进行演唱,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哼出了歌曲,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接着,我们在组织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在进行游戏时是孩子们最投入,也是兴的时候,由于他们对蝌蚪的游泳姿势并不陌生,他们纷纷地模仿小蝌蚪的游泳姿态表演着,非常开心、愉快。【篇三】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及反思: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老鼠动作造型,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有节奏地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3、在教师的提醒下知道遵守游戏规则:扮演老鼠时,蹲下后不随便移动,等大家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跑回座位。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观察过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并用动作表现过他们的造型。  2、幼儿用书:《猫和老鼠》。  3、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原有了解老鼠的造型。  1、幼儿回忆以往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老鼠的造型。  2、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的屈伸,来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  二、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边唱歌边学习表演2―3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  1、引起幼儿对歌词内容的关注。  教师:小老鼠出去干什么?让我们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2、提问歌词内容教师:小老鼠跑出去干什么呢?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吃完米干什么?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让我们大家唱一唱。  3、教师唱歌曲,同时带幼儿边唱歌边表演。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三、启发幼儿猜测第四段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  教师出示猫图片,启发幼儿猜测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  四、一起来表演。  活动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猫捉老鼠》一共分为四段,除了歌词有所变化外,其余的节奏和速度上没有变化,而且整个歌曲特别的紧凑,速度也很快,作为一个小班游戏课,是比较难的。于是我大胆创新内容,在保证原有音乐元素不变的前提下,将音乐设计成了几个分开段落,分别是老鼠跑、吃东西、还有猫来了三个段落,为了使音乐更生动,我在《猫来了》的前面加上了歌剧中的一段猫叫,并且让配班老师扮演老猫,使游戏更加的逼真,形象,限度的调到了幼儿的积极性,启发了孩子的兴趣。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