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下).doc 54页

  • 212.00 KB
  • 2022-05-26 15:50:21 发布

中班数学教案(下).doc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学期计划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知道数字的实际意义,理解数字8—10的形成,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2、学习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形状、大小的空间排列形式等外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3、认识梯形和椭圆形,能用几何图形进行组合和拼搭,体验几何图形在生活中应用4、能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学习概括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层次分类。5、认识物体的轻重和高矮等,会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6、感知集合概念,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7、能区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8、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能完整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二、学情分析1、我班有十一名幼儿,其中男生七名,女生四名。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与幼儿的交往及和家长交谈了解到我班幼儿有以下特点:2、大部分幼儿聪明伶俐、举止大方,活泼好动,习惯良好。3、多数幼儿都坚持几分钟认真听老师讲课。也有几名幼儿非常爱动,如,李鸿运、刘宗延、史鸿琪三名幼儿很难听完老师讲完一句完整的话。4、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这就使一些幼儿显得非常娇气,自己做错事也不许别人说个不字,这就给幼儿教育增加了难度。5、大部分幼儿都爱吃零食。三、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1、深入了解幼儿,做到因人适教因材施教。2、加强学习,多读与幼儿有关的书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3、多与我的同行进行交流,学习他人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4、与幼儿多接触,和幼儿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 学前中班教学进度学计划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概要节数备注13.2~3.61、看花灯2、小猴玩杂技223.9~3.131、晾衣服2、小鸟出壳233.16~3.201、熊猫的一家2、拍手歌243.23~3.271、找相同2、梯形在那里(一)253.30~4.31、梯形在那里(二)2、有趣的椭圆形264.6~4.101、图形娃娃2、会变的三角形274.13~4.171、奇妙的三角形2、去科技馆284.20~4.241、高高的大树2、谁高谁矮2914.27~5.11、看到了什么2、他们在干什么2105.4~5.81、真快乐2、运动场上2115.11~5.151、大树公寓2、分一分2125.18~5.221、说一说2、数海鱼2135.25~5.291、神奇的数字2、画得对吗2146.1~6.51、勤劳的小蜜蜂2、谁重谁轻2156.8~6.121、选标记2、花开了2166.15~6.191、怎么走2、5以内的相邻数2176.22~6.262 第一课时活动名称:看花灯活动目标:1、能不受物体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2、学习按数量摆放物品。3、培养幼儿可逆性思维。活动准备:1、大小不同的球各7个,数字卡片6~7各一张。2、操作材料若干。3、《数学》下P.1.活动过程一、比较多少——教师将两种大小不同的球做出不同的排列,(如:相同的数量、不同长度的形式排列;不同数量、不等长度的形式排列;不同数量、相等长度的形式排列。)⊙⊙⊙⊙⊙⊙⊙⊙⊙⊙⊙⊙⊙⊙⊙⊙⊙⊙⊙⊙⊙⊙⊙⊙⊙⊙⊙⊙⊙⊙——幼儿观察后逐一说出三种排列形式中那种球多,那种球少。——教师出示数字卡片6~7,幼儿指出相应数量的球,教师帮助幼儿建立物与数的对应关系。——引导幼儿讲述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球进行一一对应排列,再次验证打球和小球的数量是一样多。二、给物品排队——教师说出7以内的某一个数字,请幼儿拿出相应数量的材料摆放出来,并点数。——幼儿自选一定数量的操作材料,并按一定顺序摆成一排。——引导幼儿按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说出物品的名称、形状、颜色和排列规律等。 ——让幼儿从另一个方向说出物品的排列顺序,并说出从两个方向看同一组物品的顺序有何不同。三、观察画册——幼儿说出画面上有多少个花灯,分别叫什么名字。——提问:从左向右看,乐乐和奇奇先看到了哪些花灯?——引导幼儿将他们反回时看到花灯的顺序,用点子表示出来。日常生活教育:在排队或游戏时,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说出同伴的顺序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第二课时活动名称:小猴玩杂技活动目标:1、能理解7以内数的实际意义。2、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3发展幼儿的分类和计算能力。活动准备:1、铃鼓一个。2、《数学画册》下P.2颜色数量3、不同颜色的操作材料若干;数字卡片1~7若干;幼儿统计表每人一张,,如;活动过程一、游戏“听听猜猜”——玩法:幼儿闭上眼睛,听教师拍铃鼓,心里默数鼓声,然后举起相应的数字卡片(教师按着节奏型拍铃鼓,如:××××;××××;×××∣××∣;×××∣×××∣;×××∣×××∣×—); 还可以请一名幼儿敲击铃鼓,其他幼儿数鼓声举起相应的数字卡片。——小结听到铃鼓有几声就可以用数字几表示。二、动手操作——幼儿自由选取一组有两种颜色的插片,比较哪一种颜色的插片多。——教师观察并帮助幼儿归纳比较无物品多少的方法。重叠法:把两种颜色的插片重叠后,比较多少。排比法:将两种颜色的插片,一一对应后,比较其数量。数数法:分别数一数每种颜色插片的数量,通过计数比较多少。——幼儿任意选取有各种颜色的插片,先请幼儿按颜色将插片分类,然后数一数每种颜色的插片是多少,在记录在统计表上。三、观察画册——说一说,画面上有谁?它们在做什么?——数数,有几只小猴在玩杂技?它们手中道具各是几个?——引导幼儿用点子或竖线表示出物品的数量。日常生活教育:在生活中,教师要随时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物品,并说出其数量第三课时活动名称:晾衣服活动目标:1、认识数字8,知道他们所表示的意义。2、能根据数字添加或删除多余的实物,使数字和实物的数量一样多。 活动准备:1、画有数量1~8的实物图片8张。2、数字卡片1~8每人一套。;数字卡片的数量和实物相差1的幼儿操作图片若干。3、《数学》下P.3.活动过程一、感知数字8——教师逐一出示实物图片,幼儿点数事物的数量。——让幼儿从众多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8的卡片。——引导幼儿说一说数字8可以表示什么。——启发幼儿说出数字8像什么。二、变成一样多——幼儿自选图片,引导幼儿分别说出图片上物品的数量和数字各是多少。——幼儿说出图片上的数字和实物的数量是否相等,教师启发幼儿用添加1个或删除1个的方法,使实物与数字一样多。三、观察画册——请幼儿数一数乐乐先晾了几件衣服,又晾了几件衣服,一共晾了几件衣服。——乐乐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各有几件?——画面中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也是8?——引导幼儿将画面编成故事讲给同伴听。第四课时活动名称:小鸡出壳活动目标:1、认识数字9.感知数字9的实际意义。2、能根据数量取出相应的物品。 活动准备:1、数量是9的物品若干。2、《数学》下P.43、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9若干活动过程一、学习9的形成——教师出示8只小兔,幼儿用点数的方式说出其数量,教师再添上1只小兔,提问:原来是8只小兔,又添上1只小兔,现在变成了几只小兔?——教师出示8个萝卜,提问:怎样才能变成9个萝卜?启发幼儿想出办法。二、认识数字9——教师提问:9个萝卜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引导幼儿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9,并学习认读。——引导幼儿观察想象数字9像什么。,——数字9表示什么?引导幼儿概括出:9可以表示出数量是9的任何物品。三、按数取物——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9,幼儿拿出相应数量的材料。——两人合作,一人拿数字或点子卡片,一人拿出数量相等的材料。四、观察画册——说一说草地上有几只小鸡,又有几只小鸡出壳了,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数一数画面中蚂蚁和小花的数量各是几个。——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自编故事,自由地与同伴讲述。日常生活教育:学习儿歌《拍手歌》,练习唱读数字。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架飞机!你拍一,我拍一,小孩少打游戏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洗手绢儿!你拍二,我拍二,废物装进垃圾袋!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爬高山!你拍三,我拍三,假冒伪劣一锅端!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你拍四,我拍四,足球出线头一次!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跳花舞!你拍五,我拍五,胡同抓贼两头堵!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小孩种牛痘!你拍六,我拍六,千万别买注水肉!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下跳棋!你拍七,我拍七,上网得学计算机!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吹喇叭!你拍八,我拍八,召开奥运在咱家!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抓泥鳅!你拍九,我拍九,先上户口再养狗!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小孩不挑食!你拍十,我拍十,发挥余热还不迟!第五课时活动名称;拍手歌活动目标:1、学念儿歌(重)2.对童谣感兴趣,体验童谣的快乐活动准备:童谣录音光盘活动过程一、引入——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但是游戏之前我们先要学一首儿歌二、教师示范儿歌——教师第一遍示范儿歌(引起幼儿的兴趣)——你们觉得这首儿歌好听吗?——想不想学?三、幼儿学念儿歌——幼儿跟教师有节奏地边拍手边念儿歌。 四、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会念儿歌——教师再用普通话示范一次,使幼儿能充分理解内容五、游戏——在会念儿歌的基础上进行拍手游戏——教师示范拍手动作——幼儿两两进行拍手游戏第六课时活动名称:熊猫的一家活动目标:1、认识数字10,知道其实际意义。2、巩固对数字1~10的认识。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活动准备:1、数字卡片和电子卡片1~10。2、操作材料若干。3、《数学》下P.5.活动过程一、猜谜语——教师说出谜面,幼儿猜谜语。“十个好朋友,长短不一样,写字画画都靠它,样样事情学着做。”——说一说每个手指的名称。——提问: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两个手上攻有几个手指?小手有什么用处?——比一比,两只手一样大吗?哪个手指最长,哪个手指最粗? 二、认识数字10——出示数字卡片和点子卡片10,幼儿认读。——引导幼儿从众多操作材料中拿出数量是10的物品,幼儿点数其数量。——说一说,10像什么?它可以表示什么物品?三、数字像什么——教师写出数字1~10,每出现一个数字引导幼儿说出像什么,然后编出一句儿歌。——引导幼儿朗诵《数字歌》。——练习续编儿歌,启发幼儿想象这些数字还像什么,并将其编成儿歌朗诵。四、观察画册——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熊猫。——说一说它们分别在做什么。——数一数气球,呼啦圈、竹竿、竹笋各有几个,穿不同颜色衣服的熊猫各有几个。第七课时活动名称:找相同活动目标:1、能从众多物品中找出相同的图案。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辨别能力。活动准备:1、表格一张。2、《数学》下。 162▲73849510活动过程一、寻找相同的图形——教师出示第一组图形,引导幼儿从右面的5个图形中找出与左格中完全相同的图形。——教师逐一出示表格,幼儿分别找出相同的两个图形。二、观察画册——看一看分别有哪些图案。——找一找每条被子上相同的图案是什么,引导幼儿做出标记。三、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活动室有哪些物品是相同的。——到教室外去寻找相同的物品,并作出记录。第八课时活动名称:梯形在那里(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能在生活中找出相应的物体。2、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3、发展幼儿对图形的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1、创设环境。2、几何图形卡片若干;长方形和梯形纸片若干。活动过程一、图形分类——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梯形1个),幼儿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引导幼儿把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请幼儿操作后说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教师拿出梯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和长方形比较,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二、认识梯形——幼儿自选正方形和梯形纸各一张,教师引导幼儿将长方形和梯形重叠起来,发现梯形的特征。——引导幼儿观察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提问:这两个图形都是梯形吗?哪一个是梯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梯形?——教师再出示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这个图形是梯形吗?为什么?——图形守恒练习。教师将长方形和梯形随意摆放让幼儿辨别,使幼儿不受排列方式的影响。——小结:梯形有四条边,上下两条对边不一样长,但中间距离是相等的;它有四个角,但不一样大,这样的图形就是梯形。三、变梯形——教师引导偶尔通过折叠等方法,将长方形纸变成梯形。——鼓励幼儿表述折叠梯形的过程。 第九课时活动名称:梯形在那里(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能在生活中找出相应的物体。2、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3、发展幼儿对图形的知觉能力。活动准备:1、创设环境。2、测量工具(小木棍)若干几何图形卡片若干;长方形和梯形纸片若干;剪刀若干。3、《数学》下P.8.活动过程一、发展异同——幼儿自由选取长方形和梯形,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两个图形的边和角的特征。——教师帮助幼儿归纳长方形和梯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出示梯形和长方形实物,让幼儿感知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二、——第一组:变梯形。请幼儿拿一张正方形、三角形或长方形纸将它画一画、拼一拼、剪一剪,使它们变成梯形。——第二组:自由拼图形。幼儿几何图形卡片自由自由拼成各种物品,说说这些图形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各有几个。——第三组:让幼儿用小棍摆出梯形等其它几何图形。三、观察画册——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找一找画面中哪些地方有梯形。——数一数不同颜色的梯形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 第十课时活动名称:有趣的椭圆形活动目标:1、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椭圆形的特征。2、在日常生活中辨别椭圆形的物品。活动准备:1、在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半圆形和椭圆实物。2、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纸片若干;绳子每人一根。3、《数学》下P.9.活动过程一、观察画册——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找一找引导幼儿在画面上找出近似椭圆形的部位。——看一看活动室里有哪些物品时椭圆形的。二、比较异同——幼儿自由取出圆形、椭圆形和半圆形纸片,然后找出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说一说两种形状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用重叠、对折或绳子测量的方法,比饺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引导幼儿大胆表述操作结果,说出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不同,是怎样知道的。——教师帮助幼儿归纳椭圆形和圆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圆形和椭圆形都没有角;椭圆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痕不一样长。三、引导发现——幼儿自选一条绳子自由地玩,教师观察幼儿玩绳子的方法。 鼓励幼儿用绳子摆出喜欢的几何图形。——启发幼儿用拉长或压扁的方法,使圆形变成椭圆形。——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合作摆出不同的几何图形。第十一课时活动名称:图形娃娃活动目标:1、能将几何图形进行多角度分类,并用语言正确表述。2、引导幼儿对平面图形进行计数,体验数与图形的关系。3、感知图形的组合与变化,提高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2、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几何图形卡片若干。3、《数学》下P.10~11.活动过程一、复习几何图形——教师出示各种几何图形卡片,幼儿分别说出他们的名称、颜色、数量、大小等特征。——教师说出某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从众多图形中取出相应的图形。——两人一组,一人拿出图形,另一人说出它的特征。二、给图形分类——教师引导幼儿按几何图形的某种特征自由分类,并引导幼儿大胆探究多种分类方法。——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并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过程。 ——组织幼儿讨论各种分法,帮助幼儿形成分类的概念(名称、数量、颜色等)。三、观察挂图——幼儿观察画面内容,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图中的两个娃娃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引导幼儿在统计表上记录图形的数量。——数一数那种图形最多,那总图形最少,各有几个。第十二课时活动名称:会变的三角形活动目标:1、能辨别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2、学习用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卡片创作造型各异的图案。3、发展幼儿的推理能力和想象力。活动准备:1、正方形纸若干,几何图形卡片若干。2、《数学》下P.12。活动过程一、拼搭图形——搭一搭,幼儿自选几何图形卡片,教师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图形组成某种图案,然后介绍自己的作品。——数一数,这些作品一共用了哪几种图形?各用了几个?请同伴验证正确与否。 二、变图形——教师出示正方形的纸,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把正方形变成不同的图形?变成两个图形怎么做?变成三个图形呢?能变成四个什么样的图形?——每人取一张正方形纸,自由拼成不同形状的图形。——幼儿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感知图形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变出其他的图形。三、感受图形的变化——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中任选图形进行自由拼摆,做出简单的造型(让幼儿自我探索和创意)。——鼓励幼儿说出拼摆的是什么图形。——引导幼儿在已经摆好的图形中随意移动其中一块,然后观察图形的变化。四、观察画册——看一看,三角形变成了哪些物品?——数一数,每一种物品中有几个三角形?第十三课时活动名称:奇妙的三角形活动目标:1、感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一种形状,其余的图形会变形。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活动准备:1、自行车、照相机的三脚架图片。2、已经用橡皮筋固定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若干;筷子、冰糕棍、橡皮筋若干;自制记录表若干。 形状稳定不稳定……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教师和幼儿已自动伸缩门为主题进行谈话:你见过什么样的伸缩门?它们为什么会拉长、缩短?二、操作尝试——幼儿自由选择筷子、冰糕棍、橡皮筋等物品,分别组成三角形和四边形。——幼儿说出所组成的是什么形状,然后做拉挤等动作,发现其形状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用不同形式记录操作结果。三、交流讨论——启发幼儿说出自己做了什么形状,是否稳定,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教师出示自行车、三脚架等物品的图片,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第十四课时活动名称:去科技馆活动目标:1、能用几何图形进行排序。2、引导幼儿发现物品的排列规律,灰暗规律排列物品。 活动准备:1、创设环境。2、《数学》下P.13.3、不同大小、颜色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卡片若干。3、《数学》下P.13.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幼儿戴头饰模仿不同的动物来到图形乐园,观察地上的轮廓线,幼儿说出几何图形的名称。——教师念儿歌《我学小动物》,当幼儿听到某个动物的名称时,带着该动物头饰的幼儿就做相应的动作到指定的图形中站好。——游戏做完后,幼儿互换头饰,反复进行游戏。二、图形接龙——幼儿自由结成3~5人不等的小组。——每组有一人任选一组图形摆出来,其余的幼儿按照几何图形的排列顺序进行接龙。谁先出完卡片的幼儿为胜,由该幼儿决定下次图形排列的顺序。——重复进行游戏三、观察画册——让幼儿说出,画面中有哪些几何图形,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引导幼儿按照长方形、椭圆形、梯形和半圆形的顺序进行排序。——让幼儿画出奇奇去科技馆的路线。儿歌:我学小动物小兔跳跳跳,跳到长方形里去;小狗跑跑跑,跑到椭圆形里去;小鸟飞飞飞,飞到半圆形里去;小马跑跑跑,跑到正方形里去;蝴蝶飞飞飞,飞到三角形里去;小猫快快快走,走到梯形里面去。 第十五课时活动名称:高高的大树活动目标:1、能判断两个以上物体的高矮。2、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活动准备:、测量工具木棍。活动过程一、观察大树——教师带幼儿到操场上散步,提问:这里有许多树,这些树一样吗?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用目测地方法观察不同的树,启发幼儿用语言描述树干的光滑、粗糙、颜色、高矮和粗细等不同的特征。二、比较树的高矮——教师引导幼儿将同类的两棵树之间进行比较。提问:这两棵树谁高谁矮,你是怎样知道的?——鼓励幼儿选择两种不同种类的树进行比较。——启发幼儿根据现场树的种类,比较2~3种树的高矮,并用比较词表述树的特征,——引导幼儿将高矮不同的树进行排序。三、幼儿画树——鼓励幼儿将看到的树画下来,要有高矮之分。——引导幼儿在同伴中进行比较:谁画的树高些?谁画的树矮些? 第十六课时活动名称:比高矮活动目标:1、能判断两个以上物体的高矮。2、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活动准备:1、布娃娃2个。2、《数学》下P.14.活动过程一、说一说——出示两个布娃娃,让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比较,说出它们谁高谁爱。——教师用布遮住娃娃的下半身,然后再比较它们的高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两次比较的结果不同?——教师将布拿开,幼儿发现:两个娃娃没有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后小结:比较高矮时,两个物体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二、和同伴比高矮——引导幼儿两人一组比高爱,并正确说出:我比××高我比××矮。——三人一组比高矮,让幼儿感知高矮是相对的。——五人一组比高矮,说出本组中最高和最矮的幼儿。三、观察画册——看一看,在上面的5福图中,奇奇和乐乐是怎样比高矮的,引导幼儿说出谁站得高些,谁站得矮些。——比一比,在下面的画中,让幼儿说出谁高谁矮,是怎样比较的?——想一想,乐乐说得对吗?怎样才能知道它们谁高谁矮?——记一记启发幼儿根据他们所占格子数量,判断高矮并编出顺序。——说一说,鼓励幼儿将画面编成故事讲给同伴听。 第十七课时活动名称:看到了什么活动目标:1、能判断两个以上物体的高矮。2、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活动准备:1、积木。2、《数学》下P.15。活动过程一、观察画册——数一数画面中共有几间房子。——看一看它们的屋顶是什么样子的。——想一想从上面往下看,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将房屋和从上面看到的图案连接起来。二、游戏“盖高楼”——玩法: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发给幼儿相同数量的积木。每个幼儿轮流将积木往上堆叠。比一比哪组最快把积木完全堆完,然后引导比较哪一组的高塔比较高。——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后思考:同样多的积木,为什么两组堆起来的高矮会不同?引导幼儿说出原因。——玩积木小组竞赛。第十八课时活动名称:他们在干什么活动目标:1、能熟练地唱数1~10,并能顺接数。2、掌握10以内自然数的数序。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1、将数字卡片1~10布置在活动室的墙壁上。2、制成胸卡的数字1~10若干;火车头饰1个。3、《数序》下P.16.活动过程一、开火车——教师扮演火车头,请10名幼儿扮演火车厢,胸前分别挂上数量为1~10的数字卡片——提问:这列火车一共有多少节车厢?最后一节车厢数字是几?1号车厢后面是几?胸前带着数字2的幼儿马上接着说:“1号车厢后面是2。”依次类推,将数字接数完。——教师任意点到一个数字,幼儿就从这个数字开始接着往下数。——当幼儿数数较熟练后可以加快速度二、练习唱数1~10,幼儿做唱数练习。——教师将数字卡片打乱顺序,幼儿从中寻找数字10.——幼儿一边读书一边按1~10的顺序给数字排队。三、找数字——教师把1~10数字的顺序打乱,让幼儿寻找哪个数字站错了位置,看谁找的又快又对。——教师将一些数字拿走,让幼儿说出少了哪几个数字。四、观察画册——奇奇和乐乐要去动物乐园做什么,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幼儿找出数字1~10分别在哪里。——幼儿一边唱数,一边从1~10的顺序将圆点连起来,看一看出现了什么。——怎样让车轮转动起来? ——请幼儿将画面编成故事讲给同伴听。第十九课时活动名称:真快乐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5以内序数的含义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从某一个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3、体验基数与序数的区别。活动准备:1、森林背景图1张;数字卡片1~5;数学挂图。2、动物图片若干活动过程一、小动物的家——教师出示画有五座房子的背景图,幼儿点数其数量。——讨论:房子上没有门牌怎么办?教师引导幼儿从左边开始给房子依次编上第1号、第2号、第3号、第4号、第5号,并将数字贴在房子上。——按幼儿的建议把小动物送到相应的房间。——请幼儿分别说出小动物分别住在地几间房子中。二、跑步比赛——幼儿说出背景图上一共有几条跑道,并从上往下依次标出跑道的顺序。——小动物站在跑道上,请幼儿说出小动物们分别在第几跑道上。——开始比赛了,跑在第一的是谁?谁在第二位?第五名是谁? 三、观察挂图——引导幼儿说出画面上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它们分别排在第几位。——想一想,在第四幅图中,从乐乐向奇奇的方向转,欢欢排在第几?如果从奇奇向;乐乐的方向转呢?——启发幼儿将四幅图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第二十课时活动名称:运动场上活动目标:1、学习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分类,尝试用语言表达分类标准。2、进一步感知集合与子集的关系。活动准备:1、数字卡片1~10;统计表2张。2、《数学》下P.17。特征会飞会跳会游胎生卵生数量名称飞行队赛跑队游泳队数量3、呼啦圈若干;动物头饰若干。活动过程一、模拟动物的叫声——教师说出某种动物叫声的数量,幼儿一边模仿动物的叫声一边用手指表示声音的数量。——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幼儿根据数量自由模仿其它动物的叫声 二、跳圆圈——在地上放若干个呼啦圈,幼儿幼儿戴头饰扮演各种动物,——教师:“小动物本领大,会飞的快过来。”扮演会飞的幼儿就飞到呼啦圈里。——引导幼儿数一数圈中一共有几只会飞的动物。——教师根据动物的习性变换要求(会跑……等)。——引导幼儿根据动物是胎生或卵生,请相应的动物到圈里。——和幼儿一起将游戏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三、观察画册——让幼儿说出有几个队在比赛。——让幼儿看一看每一个队里有几只动物,个是谁。——让幼儿找出站错位置的动物是谁。——引导幼儿将各组动物的数量记录在统计表上。第二十一课时活动名称:大树公寓活动目标:1、能从不同方向确定10以内物体排列的顺序。2、知道物体按不同方向排列时,它所在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实际意义。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准备:1、让幼儿观察自己居住的房子所在的位置。2、《数学》下P.18~19. 活动过程一、说一说——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座位在第几排,…——请幼儿轮流说一说自己家住的位置。——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关系。二、观察画册——汤幼儿数一数这座大厦共有多少层。——教师根据画面讲述动物搬家的故事。如:森林里刚兴建了一座大树公寓,很多动物都搬进去了。河马是第一个搬进去的,它住在第一层的第四房间。其它动物也陆续搬来了,大象住在第三层,它比奶牛的家高一层。小猴的家比小鹿高两层,小猫、小鸡、小松鼠的家也住在这个公寓里,你知道它们住在第几层的第几房间吗?——让幼儿数一数每一层里共住了多少户动物,还有多少房子是没有动物住的。——教师引导幼儿按食物指出右边几只动物的“家”所在位置——请幼儿在方框里用相应的数字标出动物们所住的房间(在圆圈里表出是第几层楼,方框里标出是第几个房间)。第二十二课时活动名称:分一分活动目标:1、能用不同的标准将物品分类和统计。2、在多角度分类中理解物体的包含关系。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1、活动前,多对动物进行了解。2、统计表2张。3、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扣子若干。活动过程一、分扣子——教师引导幼儿按扣子的颜色、大小、形状、洞孔等特征进行分类,如:特征颜色大小形状洞孔数量——教师引导幼儿将每次分类的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引导幼儿比较分类的结果。——让幼儿说一说每种扣子各有几个,谁多谁少,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谁比谁多几个或少几个。二、联想活动——引起兴趣,教师提问:你们去过动物园吗?那里有什么动物?——讨论:哪些是两条腿的动物,哪些是四条腿的动物?——想一想,除了见到的动物外,还有哪些东西也有两条腿或四条腿?三、观察挂图(分一分)——说出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不同?——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动物分成两部分?——引导幼儿尝试记录动物的数量。如:特征腿的数量有何本领动物个数两条腿四条腿会飞会游会跑2个8个数量四、认识集合 ——认识部分集合:哪些是四条腿的动物?哪些是两条腿的动物?哪些是生活在陆地上或水里的动物?——认识整体集合:它们都是动物。第二十三课时活动名称:说一说活动目标:1、感知10以内的数,能说出比某数多1或少1的数。2、按数量将物品归类,初步理解数量的等差关系。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准备:1、记录表1张;教学挂图。2、画有不同排列形式、数量是7~10的实物卡片和点子卡片若干;数量是7~的点子卡片若干。3、《数学》下P.20.活动过程一、目测数群——教师出示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幼儿目测点数,说出每种物品的总数。——汤幼儿将实物卡片与数字卡片对应摆放。二、按数量归类——教师将数量是7~9的点子卡片自由摆放,幼儿说出每张卡片上有几个圆点。——让幼儿把相同数量的点子卡片归在一起,并说出归类的原因。 ——启发幼儿说出比数字7多1的卡片是哪些,比数字9少的卡片有几个,引导幼儿感知数量的包含关系。三、观察挂图——汤幼儿数一数每种物品的数量各是几个。——让幼儿在记录表中用点子或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说一说数量是5的物品是什么,比小鸟数量少的是什么等。日常生活教育:引导幼儿说出怎样接排画册20页的图案。第二十四课时活动名称:数海鱼活动目标:1、复习10以内的实际意义。2、进一步感知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记录表一张。2、彩笔若干;统计表一张。2479性别数量男孩女孩活动过程一、有多少人——教师将幼儿分组后,引导幼儿讨论:本组里有多少人,是男孩多还是女孩多?你是怎样知道的? ——幼儿在统计表二中用分别记录男孩和女孩的人数,然后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那还和女孩谁多谁少。——思考:除了用记录人数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引导幼儿说出可以用图案或点子等进行统计。二、观察挂图——数一数有多少种海鱼,每一种海鱼各有多少条。——教师用图色块的方式按从1~10的顺序依次记录海鱼的数量。——引导幼儿发现色块的排列特征,进一步感知10以内数量的等差关系。三、说说画画教师出示表一,幼儿说出图表中漏画了几列点子和哪些数字。——请幼儿将图表补充完整——引导幼儿理解10以内自然数列。第二十五课时活动名称:神奇的数字活动目标:1、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活动准备:1、实物:钟表、手机、遥控器等各一个。2、白纸和彩纸若干;有数字的实物(如:纸箱、会员卡等)若干。3、《数学》下P.21. 活动过程一、感知数字的用途——教师出示手机、钟表、遥控器等有数字的物品,引导幼儿发现上面有什么?——讨论: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启发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二、找身边的数字——引导幼儿发现自己身上有哪些数字,如鞋子有多少码,衣服的尺码等。——启发幼儿从活动室找出有数字的物品。——让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三、操作尝试——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设计自己喜欢的一件物品。——幼儿自由结组,互相猜想、交流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四、观察画册——说一说,奇奇在什么时候做了哪些事情?——找一找,数字在哪里?它有什么用途?——鼓励幼儿看图编故事。日常生活教育:游戏“打电话”第二十六课时活动名称:画得对吗活动目标:1、正确感知10的物品,会用自测的方法数数。2、会用“=”和“≠”表示两组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3、培养幼儿对应计算的能力。 活动准备:1、四种花色的扑克牌1~10张;数字卡片1~10。2、操作材料若干。3、《数学》下P.22。活动过程一、玩扑克牌——说一说,扑克牌有几种颜色的图案?——看一看,扑克牌上的数字分别是几?——数一数,每一张扑克牌上面有几个相同的图案,其数量与数字表示的一样吗?用什么符号表示?二、观察讨论——教师出示数量是8~10,但排列形式和大小不同的三组图片,如:——幼儿将原片摆成两排后,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两组原片的数量是否一样,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帮助幼儿归纳学习比较物体是否一样多的方法(如:一一对应的方法;用数数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目测加点数的方法)。——幼儿用=和≠表示两组数量,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是两组数量变成一样多。三、观察画册——说一说,奇奇、欢欢和乐乐在做做什么?它们个画多少个?——想一想,它们画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幼儿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是物品和数字变成一样多。 第二十七课时活动名称:勤劳的小蜜蜂活动目标:1、能不受物品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2、能在操作中掌握数量的守恒。活动准备:1、相同大小的圆形卡片10张教学挂图。2、数字卡片1~10每人1套;操作材料若干来统计表每人1张。3、《数学》下P.23。活动过程一、摆放卡片——教师将10个图形卡片排列成水平状,让幼儿点数一共有几个,然后将这些图形排列成垂直状,在让幼儿数一数有几个。——讨论:有没有其他的排法?教师引导幼儿摆出不同的排列方式,并和幼儿一起点数其数量是多少。——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排列方式继续摆弄操作材料,可摆成各种图案等,然后观察它们的数量是否发生了变化。二、操作记录——幼儿分别用10个雪花片插接不同形状的图案,体验数的守恒。——教师引导幼儿将拼插出来的图案和所用的数量记录在统计表中图案数量——说一说,它们的数量有变化吗?为什么?——小结数量一样多的两组物体,虽然排列形式改变了,蛋它们的数量没改变。 三、观察挂图——数一数不同舞姿的小蜜蜂各有几只,教师帮助幼儿不受排列形状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请幼儿按画面的内容编出故事讲给同伴听,教师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数量词。日常生活教育:引导幼儿观察画册24页《拼图游戏》说出哪几幅图能组成上面完整的图案,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二十八课时活动名称:谁重谁轻活动目标:1、通过目测和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感受轻重的关系。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活动准备:1、幼儿玩跷跷板的经验。2、相同的篮子2个。3、玩具若干;轻重不同的物品若干;轻重标记各1个;彩笔若干。4、《数学》下P.23。活动过程一、感知体验——教师讲两个篮子分别装入不同量的玩具,染幼儿分别拎一拎,并说出哪一个重哪一个轻,然后再篮子上做出重和轻的标记——教师提供一些轻重差别比较明显的物品,引导幼儿用提一提、掂一掂等方法感知那个物品重,那个物品轻。 二、交流讨论——提问:如果把这两个篮子放在跷跷板上,跷跷板会怎样?为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翘起来的一边沉下去?——讨论:我们在什么时候需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比较物品的轻重?三、观察画册——看一看,乐乐、悠悠和欢欢在做什么?——说一说,乐乐和悠悠比谁重谁轻?欢欢和悠悠比较呢?你是怎样知道的?——比一比,它们三个比较谁最重?谁最轻?引导幼儿按轻重将它们排序。日常生活教育:游戏“跷跷板“第二十九课时活动名称:选标记活动目标:1、学习分析和标出图形的各项特征。2、能按所标出图形的特征选取图形。活动准备:1、图形特征表2张。2、彩笔若干。3、《数学》下P.26.红大大小红蓝黄绿△□绿小√√√蓝大√√ 活动过程一、分析图形特征——教师出示表一,引导幼儿认识二项表。——提问:表格中第一行里的标记分别有什么?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表格中左边的一列(竖行)有哪些标记?它们分别是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第二行中的标记和“√”,启发幼儿感知“√”是表示左边标记的特征。——鼓励幼儿在第三行中的相应位置画出“√”,并说出理由。——引导幼儿在其它空格中根据左边的标记划出“√”。二、根据特征选图形——教师出示表二,引导月观察后发现:表二和表一中那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第二行中画“√”表示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幼儿分析第二行中图形的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说出第二行第一列中应填什么图形。——幼儿观察第三、四、五行中“√”所标出的特征,请幼儿根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左边的方框里画上标记。三、观察画册——幼儿说出第一行的标记分别是什么。——引导幼儿根据第一列中几何图形的特征,在相应的横行中画出“√”日常生活教育:让幼儿在活动区中寻找不同的标记。 第三十课时活动名称:花开了活动目标:1、能判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2、体验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3、初步感知时间持续运行的过程。活动准备:1、幼儿进餐图片和四季特征。2、录有轻音乐的录音带。活动过程一、回忆生活情节——引导幼儿回忆进餐时的情景,让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吃饭的。——教师将幼儿进餐过程的图片任意排列,提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请幼儿排出进餐过程图片的正确顺序,教师可引导幼儿使用“然后”、“后来”、“最后”等用语,表达先后顺序。二、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画有四季特征的图片,启发幼儿说出每个季节的特点。——引导幼儿说出每个季节开什么花,欣赏儿歌《四季花》。——鼓励幼儿将图片进行排序,并说出排序的理由。——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做过的哪些事情也有先后顺序。三、音乐表演:小花长大了——幼儿在轻音乐的伴随下,把自己想象成泥土里的种子,利用肢体表现植物生长的过程。——鼓声响,表示打雷,发芽的种子做出坚强的表情。——摇晃串铃,表示下雨,小花做出喜欢雨水的摇摆动作。 ——教师敲击碰铃,幼儿自由用肢体表现花冠上开了一朵又大又香的花。一、观察画册——说一说,引导幼儿讲述每一幅照片的内容。——排一排,鼓励幼儿将花的成长过程按顺序排列。——讲一讲,请幼儿讲述花开的过程。家园共育:家长引导孩子观察做饭的过程,然后启发孩子说出准备晚餐的时间,妈妈或爸爸做了哪些事情,是怎样做的,让孩子用语言表述做饭的过程。第三十一课时活动名称:怎么走活动目标:1、能比较两个数的多与少,进一步体验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2、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中间有空格的数序卡片一张。2462、积木、玩具等物品;幼儿粘贴时使用的数字卡片1~10若干;一组有规律排列的数序卡片若干;数字印章、胶水、彩笔若干。活动过程一、按数序添数——教师出示数序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空格处应添上数字几,为什么。 ——幼儿自由取数序卡片,在空格中用圆点或数字印章表示相应的数量。——幼儿读出数字,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每个数与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一个数之间的关系。二、观察挂图——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册上有哪些数字,两组数字有什么关系。——请幼儿沿着数字多的路线走到森林城堡。——引导幼儿用彩笔画出通往森林城堡的路。日常生活教育:在活动区,引导幼儿用印章或数字卡片按自然数的排列规律制成3组以上的数量纸卡。第三十二课时活动名称:5以内的相邻数活动目标: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3、理解并能说出相1或少1的关系。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性灵。活动准备:1、森林背景图,6张蘑菇房子图片。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3、小猴、小熊头饰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4、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6的点卡一套/人。5、标有1—6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活动过程一、初步理解“邻居”关系。——拍手游戏:“嘿嘿,(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二、教师讲述并表演故事——讲述并表演故事后提问:(1)熊猫说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2)小熊说它的家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3)小熊的家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1)2的邻居是谁呀?(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得出结论: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2)提问:a、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4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幼儿自主探索3、4、5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三、复习数字1-6。——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6。——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你帮2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四、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给黑板上的数字找相邻数。——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6其中一张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的相邻数就是?和ⅹ?”五、活动结束。 活动目的: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3、理解并能说出相1或少1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性灵。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活动准备:1、森林背景图,6张蘑菇房子图片。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3、小猴、小熊头饰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4、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6的点卡一套/人。5、标有1—6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6、故事《住宾馆》。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初步理解“邻居”关系。1、拍手游戏:“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2、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二、基本部分:(一)教师讲述并表演故事(助理教师配合故事表演)1、讲述并表演故事后提问:(1)熊猫说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2)小熊说它的家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3)小熊的家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2、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1)2的邻居是谁呀?(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得出结论: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2)提问:a、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4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3、幼儿自主探索3、4、5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二)复习数字1-6。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6。(三)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1、“你帮2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2、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三、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游戏:1、给黑板上的数字找相邻数。2、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6其中一张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ⅹ的相邻数就是ⅹ和ⅹ?”。。。。。。活动结束。附一:故事《住宾馆》 小动物们去旅游,来到了森林宾馆,要在宾馆休息。熊猫负责给小动物们分房子。熊猫把所有动物的房子都分好了,贪玩的小猴很晚才赶到。小猴跑到熊猫面前说:“我的钥匙呢?”熊猫管理员拿出了钥匙笑眯眯地说:“在这儿。给你,你是2号的邻居。”小猴一听:“2号的邻居我知道,不就是3号吗?拜拜!”不等熊猫把话说完一阵风似的就跑了。小猴拿着钥匙来到了3号房,可是3号房里面好象没有锁,小猴正纳闷,开门一看,呀,里面住着一只大老虎,可把小猴吓坏了,赶紧关上房门。小猴想:“一定是熊猫管理员搞错了。”可是熊猫管理员说2号的邻居有两个,不只是3号。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原来1号才是自己的房间,从此小猴知道了原来2号有两个邻居,一个是1号,一个是3号。小猴子刚找到自己的房间,小熊又拿着钥匙来找房间了,小熊左找右找,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房间了,小熊只知道自己是5号的邻居,可是5号的邻居是谁呢?这下可把小熊难坏了。最终还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到了5号房的邻居。一个是4,一个是6,可是两个房间,到底哪一个是小熊的家呢?结果用钥匙一试,没有打开6号,却打开了4号,小熊的家原来是4号房,从此小熊也知道了,原来5号的邻居有两个,一个是4号,一个是6号,它自己住在4号房间。附二:说课稿中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说课稿说教材: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在近日的游戏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经常听见小朋友说:“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弟弟,经常来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邻居,陆一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边,我们是好朋友邻居。”“我**的办公室和开心哥哥的**的办公室挨在一起的,他们也是邻居,一起来接我们回家。”“米奇班和尼莫班是我们史努比班的邻居,因为我们挨得最近。”同时,在区角游戏中,幼儿对操作中出现的相邻数的练习都能够完成,只不过没有形成相邻数这一概念(比如在“火车接龙”的游戏中,幼儿知道3号车厢应该放在2号和4号车厢的中间,5号车厢应该放在4号和6号车厢的中间)。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5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说分析: 经过了小、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将通过故事讲述和表演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相邻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帮助小动物找房间为导线,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说目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认知)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能力)说重难点:1、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2、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说过程:1、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2、基本部分:(1)“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讲述和表演,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2)幼儿自主探索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3)复习5以内数的形成,“ⅹ添1就是ⅹ,ⅹ比ⅹ少1”为后面理解5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4)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说教法与学法: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测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活动反思:1、对本次活动的反思:A、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属于新授课,在选材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的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和幼儿对相邻数有初步了解但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的现状,结合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的年龄特点,通过以故事讲述和故事表演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的形式运用较好,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中将问题解决。B、在活动的过程中,我首先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复习“邻居关系”、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系,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学习2的相邻数是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从而为探索3、4、5的相邻数作铺垫。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2、通过本次观摩活动在数学教学方面的收获:(1)通过这次的观摩活动,首先让我学习到更丰富的数学教学方法,故事讲述和表演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情趣化、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对幼儿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训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jojo老师精心布置的场景,准备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和头饰等。(2)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3)数量充足、色彩鲜艳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的目标。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第二十九课时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日常生活教育:家园共育大多数幼儿初次听到上海话童谣,因此,大家情绪都非常好,对上海话也非常感兴趣,觉得很好玩,想要学习的欲望很强。在游戏互动环节,幼儿情绪更是强烈,能力强的幼儿在几遍后已经能独立进述并进行拍手游戏,个别非上海籍幼儿也能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下开心的游戏,并尝试着讲述。对一些语言能力弱的以及非本地的幼儿首先要培养他们对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