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活动:扎辫辫 11页

  • 31.00 KB
  • 2022-12-27 12:30:46 发布

小班数学活动:扎辫辫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班数学活动:扎辫辫活动目标:1、手口一致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学习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2、喜欢参与游戏活动,愿意倾听故事,并对数活动产生兴趣;3、乐意大声的回答问题,能愉快的参加活动。活动准备:1、幼儿生活录像摄制。2、故事幻灯、音乐。3、幼儿操作娃娃和毛线。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观看幼儿自己的录像“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段录像”幼儿自由观看。二、匹配感知——观看幻灯1、发现了小朋友们都在梳头、扎辫子“起床了,老师在帮女孩子干什么呢?“(梳头)2、辫子的个数“有的孩子扎的1个、有的孩子扎的2个、有的孩子扎的3个?”3、大家数数身边的女孩子扎了几个幼儿自由数。4、验证集体看**小朋友是几个。5、欣赏故事。6、提问具体故事内容,知道匹配,并在电脑上操作。三、操作体验——娃娃辫1、提供部分头发散乱的娃娃。“老师这里有好多可爱的娃娃,可他们还没有梳头,请小朋友来帮帮忙,你想个他扎几个辫子就扎几个辫子,不过扎几个就给他戴几朵花。” 2、梳娃娃头。幼儿自由操作四、情境延伸——听音乐听《扎辫辫》音乐自由表演。 活动后反思:在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这个课题后,我就一直在考虑课题最主要的前提条件是生活化。后来在给小孩的一次亲亲宝贝认知童话书上看到了《扎辫辫》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阅读指导是这个童话故事很好地把数的知识融入到了故事中,同时采用不断重复的方式来加深孩子对数字的印象。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练习数数,学认数字123,学会区分1和许多;看到这里,我同时又想到每次在抱孩子的时候他都会把我头上的头绳解开,然后用手一拽,说要帮我扎辫子。他虽然是个男孩,可同样也是兴致勃勃。于是我选择了这节活动,我的活动目标是幼儿能手口一致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学习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喜欢参与游戏活动,愿意倾听故事,并对数活动产生兴趣,乐意大声的回答问题,能愉快的参加活动。在提问时尤其注意了让男孩子参与,因为我想男孩子没有辫子,但是他可以做设计师,同样乐此不彼。 文化新村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班组:数学课题组记录日期:2006、12、13时间:2006、12、13活动主持人:姚晓芬参加人员:朱丽华、丁爱萍:方素娥、陈冰、张伟群、徐精华、李冬辉、张伟群:活动来源于生活,最后一个过程可以直接在辫子上插花。方素娥:活动能关注每一个孩子,讲解细致,过程比较清晰,最后扎辫子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还需要再练习练习。丁爱萍:活动前老师能充分观察每个孩子,选材能贴近生活,只是在活动过程操作中,孩子不知道怎么扎头发,要是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则更加好。陈冰:这个班级的孩子量掌握的非常好,但是不知道怎么认识数字,建议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认识1~3的数字,知道数量的同时也认识数字。李冬辉:设计时老师动了脑筋,提问恰到好处。只是在准备娃娃教具时,让娃娃用的更加好一些,建议可以将娃娃扎辫子的环节放到前面,对孩子来说更加有动手实践经验,将教具用的恰到好处。朱丽华:整个活动下来,用故事的形式让孩子知道一条辫子扎一朵花,许多辫子扎许多花。前面录像的效果没有起到完整的效果。在整个环节中,老师语言交待得很清楚,最后交待的语言环节难度比较大,同时活动之间要有连接,同时让所有的教案、教具搜集起来。 评课后反思:活动结束后,我的感觉是孩子们非常高兴,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所有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当在录像上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或者同学的影子的时候就开始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显然大家对这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是由于我的疏忽,录像开始的效果不好,所以将我精心设计的让孩子们自己看录像的环节效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这正如园长所说我会在后面考虑,如果依靠多媒体课件,如果出现了预料之外,我们应该如何去调整与面对;活动过程中我利用了一个故事将数学知识灌输进去,孩子们能从头至尾将故事听完,同时对故事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孩子们在故事的过程中也逐渐了解了匹配和点数的概念,在后面的复习巩固出来的环节中孩子们的回答说明了他们已经掌握了活动的重难点;只是在结束部分孩子们由于事先扎辫子的经验比较少,所以效果不是很明显,出现了孩子不会扎的情形,其实这个给娃娃扎辫子环节在活动前我也想了很多,一方面我是考虑将孩子最喜欢的娃娃家游戏融入进去,另一方面即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又将活动的重难点复习巩固了下,只是这个操作技能还是有些难,所以活动效果就有所欠缺了。我想,通过这次活动,我会不断总结,不断学习,真正地做个会思考型的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班数学活动:可爱的圆宝宝执教:韩莉1、通过观察,使幼儿认识圆形,初步掌握圆形的主要特征。2、能找出生活中与圆形相似的实物,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活动准备:呼啦圈、球、课件等。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幼儿玩吹泡泡,激发幼儿观察圆形的兴趣。教师:“小朋友们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吹泡泡,每个人拿一个去玩吧。幼儿自由些,放“吹泡泡”音乐。二、认识圆形1、引导幼儿回忆,初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你们玩的什么?(吹泡泡)那谁来说一说你吹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2、启发幼儿讲出圆形的特征,巩固加深对圆形的了解。教师:那么多圆圆的泡泡都飞到小猴子开的圆圆商品店去了,我们去看看。(演示幻灯)3、小猴子开了家圆圆商品店,里面有好多好多的东西。一天,小猪到小猴子店里去,说:小猴子,小猴子,我要买个圆圆的东西,我要它学着游泳呢。“小猴子想了想到柜台里拿了个游泳圈给小猪,小猪高兴地说:对,就是这个,就是这个。”拿着就走了。 小猫走到小猴子的店里说:“小猴子,小猴子,我要买个圆圆的东西,我要它照着洗脸、梳头呢。”小猴子想了想到柜台里拿了个小镜子给小猫,小猫高兴地说:对,就是这个,就是这个。”拿着就走了。小兔走到小猴子的店里说:“小猴子,小猴子,我要买个圆圆的东西,妈妈说明天早上我得用着当早点呢。”小猴子想了想到柜台里拿了个圆圆的面包给小兔,小兔高兴地说:对,就是这个,就是这个。”拿着就走了。小老虎走到小猴子的店里说:“小猴子,小猴子,我要买个圆圆的东西,你瞧,我的新球鞋正等着踢呢。”小猴子想了想到柜台里拿了个足球给小老虎,小老虎高兴地说:对,就是这个,就是这个。”拿着就走了。4、教师:四个小动物都买到了自己需要的圆圆的东西,你们说小猴子拿的对吗?5、理解故事内容:小鸭子圆圆的东西——可以游泳的——游泳圈;小猫圆圆的东西——可以照着洗脸、梳头的——镜子;小兔圆圆的东西——可以当早点的——面包;小老虎圆圆的东西——可以用来踢的——足球;那小朋友想一想,这些东西都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教师小结:对了这些东西都是圆圆的,它的特征是没有角,四周圆圆的,光滑的。三、实践操作 1、教师:圆圆百货店里还有许多商品,我们每个孩子去选选看看有什么?(呼啦圈)那我们来摸一摸,看看是不是圆圆的,光滑的。(幼儿感受呼啦圈的外部)。2、那我们拿着这些圆圆的东西去玩一玩,滚一滚吧! 活动后反思:在第一轮的生活中的数学活动结束以后,第二轮是选择固定课题活动,我选择了图形类。而圆形和圆一直是两个概念,所以在选择图形课题后我仍然很是着急,我不知道怎么样能将这两个概念讲解清楚,于是我就选择了只讲园而不出现圆形概念。这节活动的目标是幼儿能认识圆形,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圆形物体。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与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名称和区分,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因此,我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将认识圆形以故事形式融入-体,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意无意地亲近圆形,懂得圆形的概念。 整个的活动设计我是以三个环节来完成这次活动的。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我是抓住幼儿爱好“玩”的心理特征来设计的,让幼儿在玩中发现,自己玩的东西都是圆形,然后来认识圆形。我设计了吹泡泡,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导入。第二部分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了解圆形概念,幼儿都很快的掌握了目标,结束部分仍然将故事延伸,巩固圆形的概念,以开汽车游戏自然结束。 文化新村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班组:数学课题组记录日期:2006、12、13时间:2006、12、13活动主持人:姚晓芬参加人员:朱丽华、方素娥、刘璐、陈冰、施健、张伟群、徐精华、李冬辉、方素娥:选材贴近生活,将圆形的概念融入了故事当中,孩子们很感兴趣,只是感觉在结束部分好像没有完,可增加一些生活中情节的东西,让孩子们找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刘璐:教师教学机智灵活,在活动过程中,外面出现了鞭炮声,孩子们就开始议论起来,老师顺了孩子的话题讲了一会,然后说不过鞭炮声已经够响了,小朋友如果再说得很响,小动物就都要吓跑了,当时孩子们就立刻安静了下来,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这块处理的很好。姚晓芬:在故事结束后老师可增加些生活中的圆形环节,加深孩子对生活中的数学的了解。陈冰:孩子们很喜欢吹泡泡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导入很好,只是在活动结束时老师仓促了些,可再增加个环节,让活动再丰富些。 评课后反思:针对老师们对我这节活动提出的一些建议在活动前我也曾经考虑过,如在结束部分让孩子们自己找生活中的圆形,但是我害怕将圆和圆形概念混淆,所以将这个环节省略了,而活动下来的整个效果看还是必须要此环节的,正如不能回避一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吧!但同时我也在考虑,一些科学性的问题究竟应该怎么样去解决呢,这实在是值得去思考;另外如果这一环节加入的话,可以引导幼儿在周围的环境中发现“圆形”,并在实际操作中去“表现”圆形,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操作氛围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圆形”的特征,从而才能充分体现重视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获得自信,从而保护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活动整个结束后我觉得教学活动设计、组织符合小班生活化、自然化、情景化、游戏化的学习特点,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了发展,掌握了圆形特征。但与我上节活动相比,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在活动形式上有些雷同,我觉得这也是我在后面活动时必须要注意的方面,要不断学习,不断调整,更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方式丰富多彩!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