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1.50 KB
  • 2022-12-30 12:32:02 发布

最新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讲座PPT课件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讲座 春季是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幼儿园人口密集,年龄小易感人群多,易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要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 1、传染病的定义。由各种疾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传染病。返回 2、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①、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②、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③、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④、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⑤、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等。返回 3、法定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爱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返回 (二)、传染病的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爱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时,于12小时内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于24小时内报告。 (三)、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1、麻疹2、流行性腮腺炎3、肺结核4、流行性感冒5、病毒性肝炎6、细菌性痢疾7、风疹8、手足口病结束 1、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注射疫苗,就有感染麻疹危险。感染是由于接触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导致。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幼儿园必须对麻疹患者进行隔离,直到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下一页 主要预防措施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②隔离患者。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少喝开水。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返回 2、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瘤,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传染源为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从症状出现后9天。病毒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下一页 主要预防措施①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②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③药物预防。返回 3、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全身疲乏、失眠、盗汗、午后潮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有血丝,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病。下一页 主要预防措施①新生婴幼儿应及时接种卡介苗。②养成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他人咳嗽、打喷嚏。③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坚持身体锻炼。④得了肺结核应坚持规范治疗。返回 4、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直接从人传播给人,生存于鼻腔或咽喉粘膜上的病毒因咳嗽、打喷嚏和粘液一同飞散在空气中,侵入别人的鼻腔、咽喉而传染。此病起病急,主要症状有头痛、畏寒、发热、全身酸痛、乏力、全身症状较重。下一页 主要预防措施①可接种流感疫苗。②病人用过的餐具、用具、衣物等健康人不要随便使用,要用开水煮沸消毒。③在流感流行期间,少到多人的地方去,减少访亲探友,不去公共场所,不要到病人家去串门。尽量减少集会。建议外出要戴口罩。④搞好室内外卫生,常开窗户通风换气,保持湿式扫除,防止尘土飞扬,被褥经常曝晒。⑤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返回 5、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其中以甲、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性病人和感染者,经消化道即粪—口传染。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下一页 主要预防措施甲型肝炎: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用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以切断粪—口途径传播。乙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乙肝感染者其家庭成员也应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杜绝医源性传播乙肝病毒。返回 6、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通过食物、水、粪便、污染的食品、玩具、用具而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中毒型急性发作时,可出现高热并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该病常年散发,夏秋多见。下一页 主要预防措施注意水源卫生和饮食卫生,教育群众喝开水、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食品做熟后再吃,慎用凉拌菜,剩饭菜要加热后吃,生熟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加强包括水源、饮食、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及其孽生地在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即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把好病从口入关。返回 7、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往多见于冬春季,近来则常见于春夏之交。因其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多见于学龄儿童。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当天全身可见以四肢为主的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圆形或卵形点状充血性斑丘疹,24小时可遍布全身,痒感不明显,一般皮疹二至三天开始从上到下陆续消退,退疹后不留痕迹。发疹前后7天有传染性。患者在传染期间应被隔离。患病后产生免疫力。返回 8、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典型症状有: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下一页 主要预防措施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②房间经常通风换气,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③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④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返回 谢谢! 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30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