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8 KB
- 2022-12-31 12:30:1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努力把数学课上得简单】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摘要:我们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把课上得简单。努力把课上得简单,不是把教学简单化了,而是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把课上得简单,是一种功夫;是一种水平;是一种能耐;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境界。
关键词:功夫能耐智慧艺术境界
课堂观察发现,现在的课堂教学,尽管做了一番实践与探索,但有些作秀程度比较大,在不少的课堂上,往往多了一些形式,少了一些实效,多了一些热闹,少了一些精彩。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很累、很烦,还没有学到东西。老师一节课听下来,头昏脑胀,变成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教者本人也因苦口婆心,唇干舌燥,让人心酸。我认为,是教者没有把课上简单的缘故。我们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把课上的简单。
第6页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华东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是简单教育的倡导者;全国小学联合会理事长崔峦老师也曾多次引导我们要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学,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让自己成为简单教育的实践者。
近年来,我们历城区教育局针对课堂教学出现的种种弊端,力戒形式主义,提出了“把课上得简单些”“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把学习权利还给学生、把探究过程还给学生”的教学宗旨,引领教师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在课堂实战中练就教学内功,彻底剔除无效教学环节,努力把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做得“简”而精、“单”而丰。从而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高效,实现智慧共享和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把课上得简单些,有两种诠释:1、把课的内容讲得少,讲得浅;2把课的内容能深入浅出的讲出来。我们需要的当然是第二种。努力把课上得简单,不是把教学简单化了,而是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
实践告诉我们,把课上的简单,还真不简单。我教过数学课,就以数学课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努力把课上得简单的感悟。
一、把课上得简单,是一种功夫。
第6页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曾经听一位老教授谈教育话题。他说:一位教师要真正把他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做好,做上层次,其实功夫在诗外。这位桃李满天下的老先生“教育——功夫在诗外”的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我所理解的“功夫在诗外”就是备课充分,备课是关键。要想“把课上得简单些”,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充分,才能深入浅出的讲解。
看过这样一个案例:课一开始,教师就出示:把8个苹果分成2份,怎么分?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圆纸片当作苹果进行操作。
生1:一份是1个,另一份是7个。
生2:一份2个,另一份6个。
生3:两份都是4个。
师:还有吗?
生4:一份是半个。另一份是7个半。
生4欲作解释时,却被教师抢先问了学生:这样分对吗?
很多学生笑着答道:不对!
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生4的答案是否正确,看到学生整齐的回答,也没有作出评价,继续开始教学……
课后出于好奇,与生4作了交谈,发现这个学生平时在家里,妈妈怕他一个苹果吃不了,都是他和他的妹妹每人平分半个吃的。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能把8个苹果分成2份,一份是半个,而另一份是7第6页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个半,确实是个“意外”。在多年的教学中,也不曾遇到过这样的事。这与众不同的分法,显然教师对此并不赞同。反问其他同学是否赞同,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育情境诱引下,已形成了思维定势,自然反对,于是很顺利地成为教师的帮手。现在看来,虽然生4有点“钻牛角尖”,但说他分得不对是肯定不恰当的。假如现在否定了他,那么将来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又如何解释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呢?
二、把课上得简单,是一种能耐。
教师的讲授要讲在点子上,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如果教师自己对某个知识点懵懂,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给学生讲清楚的;对教材的理解深刻,不是把教材看懂,而是把教材看穿、看透、挖出教材的精髓。教师把教材钻的深,悟出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来就简单。学生通过简单的努力就能达到教学目标。
第6页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听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教师启发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因素有关。有的同学说,与半径有关;有的同学说,与直径有关。可是有一个同学却说:“圆的周长与半径和直径都有关。所以我想把半径与直径加起来,再来研究与周长的关系。”教师完全没有想到学生会这样回答,而他的教案中又只设计了要么根据半径发现周长与半径的关系,要么根据直径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当时这位教师只好说,你的想法挺独特的,不过我们就不在这节课上来研究了。
这样的课堂生成是不是因为教师备课不充分引起的呢?我认为这样的生成是很正常的,教学有它预设的一面,但更有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出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把课备得天衣无缝,而在于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有应变能力,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既要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
第6页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未必在教师准备的教案中,水平再高的教师也不能在备课时把学生所有可能的反应都考虑到。但是没有考虑到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教师完全可以较为灵活地处理好这一“意外”生成。比如一种做法是:就让该组学生按照他们的研究思路去研究,结果无非会出现周长是半径加直径的2倍多一点。也可以让别的小组对此问题发表看法,鼓励大家一起来讨论。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是安排在学生已经学过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之后,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必要时教师再稍稍启发一下,学生是完全可以发现这样的结论:“如果知道直径与周长的关系,也就知道半径与周长的关系,反过来也如此。两者各是一个影响因素,不用加起来。”这时再让学生任意选择半径或直径来研究它们与周长的关系,教学过程就能顺利地回到预先设计的轨道上来。所以说把课上得简单,是一种能耐。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