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1.00 KB
  • 2023-01-02 12:30:10 发布

幼儿大班数学上册教案100篇

  • 4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幼儿大班数学上册教案100篇正文(1)大班数学详案教案《认识圆柱体》含反思设计思路:“认识圆柱体”是大班下学期的内容,我把它放在上学期进行教学,在内容的选取上主要侧重于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我班孩子在蒙氏工作中对圆形、球体已经有所认识。于是,我利用圆形的叠合自然地引出了“圆柱体”,然后通过与球体的对比,在游戏“滚”和“叠”中,感知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整个教学活动,在环节的安排上,从实物→图形,从具体→抽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遵循幼儿的认知特征。活动目标:1、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2、在“滚”“叠”游戏中,发展观察、比较及概括能力。活动准备:1元硬币人手6枚,球人手一只,多媒体课件,幼儿用书活动过程:(一)叠一叠,引出圆柱体1、出示硬币,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把这么多圆形的硬币叠起来会怎么样呢?418 2、交代操作要求:硬币要叠得整齐;双面胶放在圆盘里3、交流:圆形的硬币叠起来变成了什么?4、小结:我们把上下两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圆,上下一样粗的物体叫做圆柱体。(二)辨一辨,区别球体与圆柱体1、滚一滚,说说它们滚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交代要求:在桌上滚动)2、小结:球体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前后两个方向滚动。球体滚得快;圆柱体滚得慢。球体可以在用任何一个面滚动;圆柱体只能用侧面滚动。球体碰到障碍物会换方向滚动;圆柱体碰到障碍物就停止了。3、叠一叠,看谁叠得高,为什么?4、小结:球体不能叠起来,而圆柱体可以叠起来。(三)想一想,寻找生活中的球体与圆柱体1、出示课件:找找幼儿园里的圆柱体2、生活中还有许多圆柱体,你也可以在家里、公园里、超市里、广场上,继续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圆柱体。(四)延伸活动:寻找图片中的球体与圆柱体(幼儿用书)418 把圆柱体涂上绿色(大班上册幼儿数学用书P22)活动反思: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2)大班数学上学期教案《我们一起去旅游》含反思活动目标:418 1.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感知3以内的加减法。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了解3以内的实际含义。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感知3以内的加减法活动难点:了解加减法的实际含义活动准备:1.课件《我们一起去旅游2.数字卡3.自制的加减算式卡片活动过程:一、谈话1.教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旅游见闻吗?(幼儿依据自己实际经验介绍。)你们知道中国还有哪些有名的地方吗?(出示图片或者照片)2.教师播放课件中的著名城市和风景名胜,幼儿通过图片,了解我们国家著名的城市和风景名胜。二、游戏1.教师:这里有一些旅游卡片,你们可以两个人一起玩。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进行数物对应练习,两人结伴。418 规则:两张卡片出现的加号,则数字相加,按得数取雪花片;若两张卡片出现的是减号,则数字相减。三、游戏我们一起去旅游1.教师:我们到了那么多地方旅游了,你们都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呢?"来;自.屈;老师;教.案;(教师逐一出示自制的有交通工具的图片。)我们一起乘坐交通工具去旅行好不好?2.每个幼儿手持写有数字的"票子"(或写有算式的"票子"),以票上的数字(或票上算式答案的数字),去寻找贴在画有交通工具的图片上的相应式题的答案的数字,以寻找旅游中自己将乘坐哪种交通工具。3.让5个幼儿分别扮演某种交通工具的司机,站立在交通工具前,发出指令,如"嘿嘿!我的火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就要开,开到北京去,有票的乘客请上来。"持有该试题得数"票子"的幼儿,凭票上车,直至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开走,游戏结束。四、活动延伸相减,按得数行棋。活动反思:418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3)大班数学上学期教案及教案《五个好朋友》含反思活动目标1.认真观察,发现5的组合方法。2.在操作中发现5的组合排列规律。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幼儿园里朋友多》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3页。2.每个幼儿一套5的组合和分解图卡。活动过程1.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3页,请幼儿描述图画内容。2.向幼儿提问:图中有几个小朋友?有几个小朋友戴眼镜?有几个没戴眼镜?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有几个女孩子?有几个男孩子?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有几个小朋友穿黑鞋?有几个穿白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418 有几个穿外套?有几个没穿外套?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3.幼儿每答完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将5的组合的图卡摆在桌面上。如:有1个小朋友戴眼镜,4个没有。——“1和4合起来是5。”有2个女孩子,3个男孩子。——“2和3合起来是5。”有3个小朋友穿黑鞋,2个小朋友穿白鞋。——“3和2合起来是5。”有4个小朋友穿外套,1个小朋友没有穿外套。——“4和1合起来是5。”4.引导幼儿认真观察5的组合图卡,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规律。"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少)活动评价能掌握5的组合。能发现5的组合排序规律。活动建议418 对大班幼儿来说,理解和掌握5的组合和排列规律还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多注意采用一些能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如设计盖印章的小游戏,让幼儿边做边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数的概念。活动反思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图案》含反思设计背景一幅大型的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挂图。活动目标1: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2:可以让幼儿提高观察能力。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重点难点第一:寻找图案左右两边的异同点。第二:找出图案的不同点。418 活动准备第一: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第二:对称极不对称图片若干。第三:操作纸一张,画出对称的图案。活动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教学反思418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更好的教学途径。(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门牌号码》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辩认楼房的层数和间数。2、初步感知坐标图和含义。3、学习坐标位置的表示方法。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流程:1、学习认识单层放你房子的间数。418 教师:森林里住着一群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住在什么地方?这排房子有几间?(从左边数)教师:从左往右数小动物们分别住在第几间?2、认识单栋楼房的层数。教师:还有一群小动物住在楼房里,请小朋友数一数,这栋楼房一共有几层?第一层在这栋楼房的什么位置?教师:从下往上数,小动物分别住在第几层?3、学习楼层和房间空间位置的表示方法。教师:这些小动物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大家都特别想住在一起,于是他们就搬到了一座非常大的楼房里,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栋房子一共有几层?第一层在哪里?[.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第二层呢?…我们用数字标出来,你们会怎样标?1、2、3、4、5分别代表什么?(楼层的层数)教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每一层又有多少间呢?让我们从左边开始数,第一层有几间?第二层又几间?…让我们用数字标出来,这些数字有代表什么呢?(楼房每层的间数)4、学习坐标位置的表示方法?教师:现在呀,小动物们都非常开心地搬到了新房子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小猫住在哪里呀?他住在第几层?住在第一层的第几间?那让我们先用数字来表示?可以怎样表示呢?(小猫:1.3)。418 教师:在引导幼儿示范看一看小狗住在哪里?并用数字表示出来。5、操作幼儿用书,完成练习。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红心上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的什么?蓝星上的数字表示楼层的什么?教师:每个小朋友分别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教师:请你们用正确的数字把他们的位置表示出来,前面表示第几层,后面表示第几间?6、幼儿操作后互相检查对错,教师小结。活动反思:418 从活动的设计到教学的过程,这个活动基本上都能做到层层递进,第一、第二个环节是对楼房的层数和第几间复习巩固,第三个环节是联系坐标认识楼房的层数以及第几间。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很感兴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各个楼房的层数、第几间。但在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一栋楼房,并标明楼房的层数、第几间的坐标,让孩子自己独立看坐标写出各个小朋友所住的楼层及第几间时,有个别孩子吧楼层的层数与第几间的先后顺序搞乱。另外一组小朋友是黄启凤老师上的,前面的第一、第二个环节省略,他直接出示一栋楼房,让孩子分辨几楼、第几间,而且楼房的层数教师没有用数字坐标标明,孩子的记录反而全部正确。思考:第一组孩子出错是否受坐标的影响,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有没有必要介绍认识坐标。(6)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含反思设计背景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活动目标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418 活动准备1.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活动过程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活动中: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418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幼:幼儿园。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2.各组交换检查。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418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19竹编成一组密码:4-3,7-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5+2-3,5-2-2,1+5+3等等。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教学反思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418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418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撒花片》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2、发现多次记录的异同,体验将八个花片分成两分,会有不同的答案。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幼儿人手八个花片(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空白记录单若干,笔若干。活动过程:1、变魔术。418 ——教师询问幼儿平时有没有看过魔术表演,通常都是在哪里看到的?——教师表演魔术,将纸盒打开给幼儿看,请幼儿确认里面是空的,然后将纸盒的另一个口子打开,竟然掉出来了八朵花片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引出主题“花片”2、看花片。——看一看盆中的花片,和我们平常玩的有什么不同。(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数一数,盘中有几个花片。3、撒花片。——教师示范并交代要求:把八个花片握在手里,然后轻轻撒在桌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八个花片,并按要求记录。(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4、相互交流。——请个别幼儿(2-3人)介绍记录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幼儿对照自己的分合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相同的记录,相同的记录出现了几次。5、寻找规律。418 ——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该怎样排列。——幼儿重新排列,左边从小到大排列,右边从大到小,数数一共有几种方法。活动反思: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我们都知道,数学课的内容比较抽象,上起来比较棘手,但如果上的好的话,幼儿们还是很感兴趣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拿到一个题材时,先要反复的阅读思考这堂课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撒花片》看似只要让孩子们撒一撒、记一记、学学8的组成,而中间还有更深的目的。如:记一记,是让幼儿记录不重复的结果呢?还是重复了也可以呢?如果不可以重复靠幼儿撒出来那幼儿玩的难度就大了,因为撒是随意的,当7种分法都显示出来谁也不知是何时。如果改为分花片的话那就好操作了,那样的话不就变成要修改题目了吗?所以最终还是没有这样做。418 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8的分成。学8的分成,在这节课程中,我在一下三点做的还不够好:(1)幼儿以有经验的体现。我对7以内组成的教学目的还处于表面,由此幼儿也只是了解数的几种分成。(2)专业术语的提炼,如:互换规律,我们必须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讲叙。我在给幼儿讲评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让幼儿相互检验”孩子们一时是很难理解这其中的意思。(3)评价的价值,数学的评价是体现孩子在课堂中学到的实在的经验,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这节课中虽然我也重视到了最终目标,但语言的提炼不是很到位。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因此,一节课的细节很重要,特别是在操作时,由于引导者的不注意,有时往往会让幼儿无法进行操作。如:我在撒花片时有几片叠在一起,就应该提醒幼儿把花片分开便于查看记录,也就不会出现幼儿点数撒的结果时数错。在讲评时幼儿的记录单没有直观的展示,让幼儿凭空的听是很难得记住。还有未考虑到大班年龄特点,目测就能知道撒的花片数,无须点数及数学的正确点数方法。总之我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8)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日历》含反思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2、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作用。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418 多种不同的日历活动过程:一、出示日历,引起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日历)1、和幼儿一起说说日历的样子2、引导幼儿观察日历师:日历里面有什么?(数字、文字等)二、深入认知老师这里有一本日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秘密?1、认识年份。师:这是哪一年的日历?(2012年)2、认识月份。(1)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几月?最后一个月是几月?12月过完后就表示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2)那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这些小数字会告诉你。(.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一年有12个月,有的一个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3、学习查找日期418 (1)今天是几月几日?谁能从日历中找出来?(幼儿示范)(2)老师的生日是11月7日,谁能找出来。4、国庆节是几月几日?谁能找出来?5、老师说节日,幼儿在日历上找出来,并进行评价。活动延伸:小朋友之间互相提问、指认日期。教学反思:《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418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2011年、2012年、兔年、龙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12的就是2012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418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9)大班数学教案《学习3的减法》含反思活动目标:1、教幼儿学习3的减法,理解每幅图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走掉”,“还剩”的含义。2、引导幼儿学习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述的图意。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范例一(图一画好三只兔子,图二画好1只表示走了的一只,图三画好剩下的2只)范例二(图一画好三只氢气球,图二画好2只氢气球,图三画个疑问号)活动过程:一、复习3的组成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来要是3。二、集体活动418 一)1、(出示图一)这三幅图记的是一件事情,谁会把每幅图用一句话讲清楚?先讲第一幅。想想第二幅怎样讲?(注意用“走了”,而不是“又走了”)把两幅图连起来说说看。第三幅图应该怎样讲呢?“还剩”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原来的3只兔子,走掉了1只,没走的,现在还在这里的2只)大家一起把这三幅图连起来完整地讲一遍吧!2、个别幼儿进行算式书写:谁愿意用一道算式把这件事记下来,边讲边记。集体检验操作结果:大家一起来看看他记的对不对?这些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呢?“-”呢?“=”呢?大家一起读一读这道算式吧!二)出示范例二1、这三幅图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这个疑问号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呢?第三幅图里可以是什么呢?(请幼儿开动脑筋,试图猜测图义,并作出合理的讲述)2、重点讲解减法:谁会用一道算式边讲边记下这件事。(请一幼儿操作)418 3、集体检验操作结果:他记得对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大家来读一读吧!(幼儿集体读算式)4、谁来说说这道算式里每个数字和符号都表示图上的什么意思呢?二、幼儿操作1、介绍材料,讲解操作要求: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好了学具盒,学具盒里有数字卡和符号卡,待会请小朋友仔细听题目。根据老师说的题目,摆出算式题。摆好后检查检查并说一说你摆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再读一读算式。2、教师报题目:如:老师手上有3本书,给了1本给小红,老师手里还剩下基本书,请小朋友摆出算式来表示这件事。(幼儿操作,摆好后,引导幼儿说说算式中各数字和符号所表示的实际含义)三、结束部分组织幼儿收拾学具,结束本次活动。教学反思1、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们学习激情很高,互动很好!2、我发现对于数学活动,我们应该多以游戏和出示教具等实物更加生动、形象的讲解,这样会让幼儿能容易接受,获取知识。(1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得数是4的加法》含反思418 教学经验:从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操作很感兴趣,幼儿有创新意识,但少数幼儿还是不会写出算式,我认为对于这些幼儿,老师日常活动中多加以个别指导,他们一定会成功。设计思路:根据幼儿好动,喜欢操作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活动目标:1、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4以内数的组成。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尝试自编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3、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4、培养幼儿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敏捷性及幼儿动手尝试的精神,训练幼儿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激发兴趣。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418 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兔妈妈、小兔头饰,布置好活动场景。活动过程:随《十个数字跳舞》音乐,做手指游戏。一、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习4的组成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过吗?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到聪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们坐火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我们的火车2点开……。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4的组成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一个苹果几个梨?(3个)……。3、游戏“对数”刚才小朋友们对得真好,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来对数,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3),1和3合起来就是4……。二、创设情景,418 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金龟子姐姐说:“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要请你们到智力迷宫玩,去智力迷宫前,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新本领才能去,学什么本领呢?兔宝宝,我是兔妈妈,我告诉你们一件高兴事儿,我们种的萝卜丰收了,请兔宝宝跟着妈妈到地里去拔萝卜,每个宝宝拔4个萝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个别回答,老师演示)拔了这么多萝卜,我们把萝卜搬回家,搬的时候要听妈妈的指挥,看看两只手上的萝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加法),怎样列出这个加法算式,请兔宝宝将它写在答题卡上,写的时候,字要写大一点,不然兔妈妈看不清楚,(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我们的萝卜丰收了,你们高兴吧!我们来开个庆祝会吧!我们去采花来装饰一下,我们每个宝宝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几朵(4朵),我们把手里的花举起来,看看两只手上的花交换位置合起来还是几朵花?(4朵),两只手上的花虽然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没有变,请兔宝宝将加法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写完之后把答题卡举起来,小兔互相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又可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鼓掌、嘿嘿,我真棒!三、活动延伸418 金龟子姐姐还想看看哪个小朋友最爱动脑筋,用老师提供的蘑菇图片,自己试着编加法应用题,注意编加法应用题要讲一件事,出现两个数,提一个问题,问一共有多少?合起来是多少?编应用题又是一样新本领,会编的小朋友很能干,不会编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编加法应用题的新本领。活动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层练习体现不够,课堂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课堂语言还不够生动简练等。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感知体会算法,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自我感悟,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发自内心的选择出对于他们来说最简便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怎么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在体验中获取到知识,在成功中找回自信,更深刻地品味到学习的乐趣!(11)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数学》含反思设计意图418 孩子们进入大班下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并要求我们的活动内容能来自于孩子的生活,并是孩子所熟悉的。那我们更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学习的生活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31天,总共365天。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是用来查看日期的工具,掌握日历查看的方法。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房子卡的月历(大月,小月,二月的区分)小字卡,数字卡(283031365)人手一份2,各种挂历,台历,月历等活动过程418 一,出示数字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今天老师带来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就来先认一认,读一读这些数字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学号年龄时间等)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学之间的关系1,出示房子图,幼儿仔细观察,问幼儿发现了什么,房子里面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你们真能干发现了它们的秘密,请问你们想知道吗,那老师就告诉你们吧。2,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回答问题。三,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1,现在老师指日期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号2,老师说日期小朋友上来把它找出来。今天是几月几号请小朋友找出来。3,前几天小朋友带来了挂历,请小朋友在上面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告诉老师与同伴,再来找一找节日,如五一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等。活动反思418 数学《有趣的数学》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让幼儿来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为幼儿创造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孩子懂得生活就是学习的数学课堂,这次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每一环节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说要与数学朋友做游戏,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集中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学,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扩展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的房子里做游戏,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了年月日的关系。掌握了一年有12个月,有30天一个月的,有31天一个月的,二月才28天,一年一共是365天。然后活动的延伸更使小朋友乐透了。最重要的是通过这节课创设情境的教学激发了小朋友去探究去发现。加深了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12)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加法基础》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学前儿童已经开始认识数字,并对数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要算两样东西放在一起是多少时,大多数孩子会用数的。为了能让孩子开动脑筋,找到最简捷的方法,所以我设计了《加法基础》这一教学活动。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认识符号“+”、“=”。418 2、能算出算式的答案并正确读出算式。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加法算式的真正含义。2、养成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动物卡片、课件、水彩笔、记录纸、幼儿操作材料。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创设情境。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老师来说一个谜语,你们猜一猜是哪种小动物?“红眼睛,三瓣嘴,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二、导入故事情境,出示课件。1、提问:“兔妈妈和兔宝宝一共是几只小兔子,你是怎么知道的?”2、认识“+”、“=”。418 3、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用手来做一做“+”、“=”。4、找生列算式、读算式,师点评。5、出示课件:森林里其它到小兔子家做客的小动物,每种小动物来了多少只,学生列算式,算结果。(.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6、课间休息:“兔子舞”7、游戏“听音取笔”。教师讲述游戏规则,学生们合作进行游戏,并把游戏结果记录下来,请几名小朋友把记录下的算式贴到黑板上,轮流读出自己的算式。8、学生们填写操作材料上的习题,师巡视并指导。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请学生们利用课堂资源,提出一个关于加法的数学问题,并列出加法算式。四、谈收获。找生谈谈本堂课有哪些收获,对本堂课表现优异的学生老师给予表扬,学生们给予掌声的鼓励。布置家庭作业。教学反思418 本节课是一节学前大班的课,我所任教的孩子都是6、7岁的儿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比较喜欢卡通童话和小动物,因此我以到小兔子家做客一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的始终展开教学,激发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游戏是孩子们都喜欢的,我设计了与本课相关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个体差异,没做到去观察每个孩子的听课状况。好的孩子把知识都学会了,但个别孩子听课状态不是很好,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气氛当中去,我也没能做到及时的去提醒、去点拨。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要更细心的去观察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更好的去听课,去学习。还有游戏的时候,不可能做到每个孩子都到前面来进行游戏,但我明显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于没能到前面来游戏那种失望的表情。我今后的课堂上一定要多设计一些游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13)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蔬菜搬运工》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因本班幼儿全部为少数民族幼儿,又没有汉语基本,所以为了激发和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特设计这节活动。活动目标418 1、激发幼儿参与按要求取放3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数学游戏活动的兴趣。2、让幼儿学会按要求取放3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3、让幼儿了解数字1、2、3和数量的对应关系。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按要求取放3以内相应数量的物品难点:让幼儿了解数字1、2、3和数量的对应关系活动准备1.数字卡片1、2、3若干,小筐若干,蔬菜图片若干个,磁性黑板一个,音乐2.幼儿已经认识和学会点数1.2.3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导入部分1.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动2.师:猜猜老师手里有什么?[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418 (二)基本部分环节1—环节2—环节3环节1—老师出示数字小朋友摆蔬菜环节2—老师拿蔬菜小朋友举数字环节3—小朋友之间相互说(三)结束部分教学反思通过这节活动,在老师的充分准备下大部分幼儿理解了活动的内容,基本达到了教育教学水平。(14)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二等分》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活动,学习将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愿意参与讨论活动,探索不同材料的二等分方法。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418 1、分别在两块黑板上布置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及它们的大盘子。2、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彩色纸若干,剪刀人手一把。3、每人一份食物:饮料、糖果、花生、方形面包片、豆腐干、干果4、人手一套工具:两个小盘子、两个小量杯、纸条、线、尺、餐刀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师: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小熊宝宝,另外一个是小熊贝贝,这一天熊妈妈买了一些各种口味的饼干,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吵着要吃到每种口味的饼干,这可难住了熊妈妈,怎么办呢?二、第一次尝试:二等分长方形1、请幼儿尝试将长方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师:现在请小朋友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把长方形的饼干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好吗?2、幼儿尝试操作,将长方形二等分,教师巡回观察幼儿418 的操作,鼓励幼儿想想有几种分法。3、尝试操作后提问(1)师:请**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出来的两份是一样大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边操作课件边提问:原来长方形的饼干和现在分出来的一份饼干,谁大谁小?(2)小结:像这样把一件东西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做二等分,二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样大的。而且每一份都比原来的整体小,整体比部分大。4、师:现在我们把二等分后的饼干分别送给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吧!(幼儿把分好的饼干分别放进宝宝和贝贝的大盘子)三、第二次尝试:二等分正方形、圆形、椭圆形1、熊妈妈这里还有许多各种形状的饼干要分给宝宝和贝贝,你们愿意再来帮熊妈妈分一分吗?记住要二等分噢,不然宝宝和贝贝会不高兴的。2、幼儿自由选择图形进行二等分操作3、幼儿将各种形状二等分后,贴到宝宝和贝贝的盘中。四、第三次尝试:实物二等分1、师:为了感谢小朋友,熊妈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吃418 的东西,有、面包、豆腐干、花生、糖果、饮料……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分成相等的两份呢?2、师带领幼儿集体观察、交流:你分的是什么?使用什么方法来分的?(用了什么工具)分得对吗?为什么?有不同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为什么?五、师:现在让我们拿着自己二等分后的食物一起回教室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吧!活动反思:在我园“园本教研”中,我有幸参加了“一课多研”活动,我把大班的“二等分”这一活动经过了“设计-教学-再设计-再教学”,其中自己也经历了不断的反思。在数学活动中,幼儿是通过活动、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教师设计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操作兴趣,探索效果也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1、紧扣活动目标,遵循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规律操作418 材料的特点以及由这些特点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幼儿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所以“操作材料应暗含幼儿通过操作能够达到适宜的教育目标的内容。”在第一次设计的二等分图形材料,请幼儿帮忙分窗纸,通过这样的操作,幼儿能将材料分成两份,但目的性很不强,对于相等的两份概念不清,整体与部分也难搞懂,贴的窗花较为凌乱,所以在设计操作材料时,教师要从目标出发,把教育意图和要求融入到每一种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在价值,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如在第三次设计的方案中,把图形材料设计成饼干及设置的给熊哥俩分饼干的情境,幼儿把二等分的概念深入理解后,把饼干整整齐齐的分别置于两个盘中。2、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操作材料的难易度应适中,既不能让幼儿轻而易举地得到答案又不能使幼儿觉得太难,失去操作兴趣。在活动中,提供的材料难度应层层递进,由简到难,在“二等分”这一活动中由让幼儿尝试多种方法二等分一个图形——用多种方法二等分其他图形——二等分不同实物。由于同一年龄班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不平衡,所以应从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最近发展区”出发,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起点,按不同的发展速度选择操作材料,逐步达到目标。3、要多样化操作材料的多样化有利于幼儿独立思考,相互学习,获得更418 多的信息,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的实物,准备了颗粒状态的、液体状态的、固体形态的,这些材料难易程度不同,供不同幼儿选择,幼儿也可选择不同的材料。另外,数学知识存在一定联系,在设计操作材料时,我提供幼儿的测量工具,以激发幼儿回忆先前的学习经验,调动幼儿的操作经验,促进了学习能力的迁移。 活动反思: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掌握二等分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活动的开始部分,是以故事《松鼠分蛋糕》导入,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把孩子带进如何公平的分饼的情景中,使孩子们的兴趣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418 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活动一开始,我就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材料,每人一个圆圆的饼(圆形卡片),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老师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们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圆形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接下来,对幼儿掌握的知识进行提升,探索、操作各种图形二等分的方法,对二等分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活动的结束部分,老师为孩子提供了许多可操作实物:如饮料,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二等分,把学过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幼儿通过切食物、分饮料等实践,拓展二等分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幼儿对等分的兴趣,在操作中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幼儿操作探索图形等分的这个环节中,我应该只跟孩子说对折,而剪的过程我应该在课前剪好,到这个环节直接演示就得了,把剪的过程放进来既浪费时间了,又没有把重点突出来,这一点我觉得不够完满。(15)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找对称》含反思设计意图:418 “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就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发现了“对称”所需的特点,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并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尝试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3、引导幼儿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幼儿的数学审美情趣。4、通过猜,找,做,画等方法表现对称。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活动准备:1、两对称图片:苹果,蝴蝶。2、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3、操作纸每人一张。教学过程:418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1、每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3、看看你自己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二、识对称,找对称轴1、引导幼儿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再次感受对称图形的特征。(1)指一指、摸一摸这条折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2)告诉幼儿对称轴的概念: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一样的两部分的直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2、操作活动:找对称轴。(1)猜想: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对称轴吗?有几条?(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尝试找出三种形状的对称轴。418 (3)展示操作的结果(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画上对称轴),并检验找得对不对。3、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找出各图形的对称轴。三、找对称,提高认识1、找一找,我们身上和周围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如:人体、蝴蝶、标志等等)2、观看多媒体短片,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四、结束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活动反思:418 一、“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原来的目的是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当孩子们有的说一样,有的说不一样的时候,我没有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此时我能加以追问“一样在什么地方”“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给孩子们充分时间,让他们通过质疑、讨论,理解对称的特点,使幼儿对对称含义的理解更为深刻。二、“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在第一次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在三张图片中找出跟范例对称的图片,通过这次找,孩子们明确了对称的特点。在第二次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每人手持一张图片,让他们找朋友配对,接着,我让孩子们找一找教室里对称的物品,进而延伸到在自己身上找,让孩子不仅对对称的理解和感受更进一步,而且知道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好了的达成了第一目标。三、“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活动中孩子们对此环节非常的感兴趣,师幼配合非常默契。让孩子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究发现、理解物体的对称,通过亲身体验、操作来梳理已有经验,形成正确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也是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在此环节中,美中不足的是:当孩子们能很好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对称之后,我又自我展示几个动作,感觉有点多余了。418 四、“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环节,我觉得不足的是:我通过暗示引导孩子们发现可以通过重叠描画的方法,能又快又好的描画出对称的另一半,这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孩子们尝试多种方法制作对称的图案,如剪、印画等方法。这个可以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们继续尝试。再者,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图案的对称,再课后延伸时可以让孩子们在图案对称的基础上,理解颜色的对称。(1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10的分解组成》含反思活动目标:1、复习9的分解与组合。2、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学习10的分解和组合。3、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数量之间包含、互补和可逆关系,为学习加减法打基础。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418 1、复习20以内的单、双数。要求幼儿手指着棋格数数。2、4、6、8、10-----------1、3、5、7、9、2、请幼儿而在插板上用下楼梯的方法摆出9的分解与组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教师和幼儿边操作边口述9的分解式。二、学习10的分解和组成。1、请幼儿在9的分解与组合基础上,用上楼梯的方法点数:10能分成9和1、8和2、7和3、6和4、5和5、4和6、3和7、2和8、1和92、幼儿操作,教师在操作板上演示后并巡回指导。3、请个别幼儿当小老师用上楼梯的方法演示10的分解,并与其他的幼儿对答案,教师巡回指导。4、教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口述10的分合式,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三、整理插板。将所用的小棋摆在插板上,幼儿则根据食物、颜色进行分类整理后,整理后交于教师检查,结束。活动反思:418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17)大班数学教案《复习10以内的数》含反思设计背景游戏贯穿整个过程,幼儿主动认识10内的数,促进思维发展。活动目标1.让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2.培养幼儿比较、分析的能力。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418 在游戏中幼儿对10以内的数的认识,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活动准备1.五彩的小星星、小木棒。2.数卡若干。活动过程1.游戏:猜星星数量玩法:老师随意抓起一把小星星,然后让幼儿猜小星星数量,再比较两手中小星星的多少。!.快思.教案网出处!接着幼儿2人一组,每人用一只手随意抓一把小星星,然后互相猜小星星的多少。2.分小星星。①请幼儿给小星星分类,把相同颜色的小星星放在一起。②启发幼儿把什么颜色的小星星放在一起,帮助幼儿了解分类的标准。③让幼儿说出每一种小星星有多少、哪种颜色的小星星最多。3.拼图游戏玩法:418 ①幼儿看数卡取出相应的小木棒,用这些木棒拼出不同的图形互欣赏。启发幼儿说说用几根小木棒拼出什么图形。③幼儿自由拼图、说出用几根小木棒拼出了什么图形。教学反思我考虑到我们的幼儿是农村的孩子,数感差,如果直观教学,幼儿会不易接受,兴趣也不高,错呀根据幼儿爱玩的天性,我准备了些五彩的小星星来猜数,让他们在玩乐中认知10以内的数,加深认识。在教学中,师幼互动猜数时,我发觉每个幼儿高举出示数字的小手,嘴里也嚷嚷着要猜数,参与性特高。为了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现,我让幼儿每2人一组,继续玩猜数。这就利用了幼儿爱玩的天性学习兴趣就递过来,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这样学习兴趣就提高了。用小木棒摆图形,既可促进思维发展,有使幼儿对10以内的数加深认识。幼儿积极、大胆形象摆出了三角形、四边形、星形、圆形(不太规则),有些想象丰富的幼儿在图形中摆上五彩的星星,图形美极了,开阔了幼儿思维。课后抽查幼儿的10以内读数,还有3个不能正确读数。如果我再上这节课,这三个幼儿要作为重点教育。还应多加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多关注后进的幼儿。(18)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418 设计背景那天不轻易地发现有个小朋友手中拿着撕成两半的五角面值的人民币,我问他去哪得,他说某某小朋友说不要了,撕了扔地上,他捡来玩的,大班的小朋友,难道对钱没有概念吗?活动目标1、认识常见人民币面值及特征。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及一些意义。3、了解简单的钱币兑换关系,并学习简单的粘补技巧。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认识人民币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活动准备1、各种面值人民币。2、一些日常用品及价格单。活动过程一、了解人民币1、出示人民币,教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呢?418 2、教师:对,是钱,钱是一种拿来交易的东西,比如用来买玩具啊,买生日蛋糕啊,或者请别人干活要给钱给别人啊。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钱叫人民币。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给幼儿观看,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何不同。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3、教师纠正、肯定幼儿的说法。4、简单告知幼儿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圆角分。三、人民币的兑换1、出示2角的人民币,请幼儿说说可以兑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2、出示5角的人民币,请幼儿想想看可以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几张1角和2角的人民币?3、……延伸活动1、粘补残缺的“人民币”。2、角色游戏:购物。教学反思418 1、教学活动准备充分,所用的真币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对幼儿很有吸引力。他们兴趣高,都乐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诉幼儿人民币不能撕毁,这是犯法的,幼儿都很认真的和老师一起把撕烂的钱币粘补好。通过给幼儿自己认真观察,给他们了解可以通过颜色、数字的不同,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2、大班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展开“兑换”这一环节,我从简单的2角兑换1角到5角兑换2角和1角,一步步引导幼儿掌握了简单的兑换关系3、老师适时把自己当成幼儿,既是活动的主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和老师打成一片。4、本次活动整个过程幼儿很活跃,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为会是枯燥的一节课,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儿。5、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此基础上,加入故事情节,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故事让幼儿更深地了解人民币,并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1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6的加法》含反思设计背景418 大班幼儿在数的概念有一定的初步认识,能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一次我用游戏开始这节课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活动目标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6的加法算式难点:能例举一两个简单的6的应用题活动准备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活动过程1、碰球游戏。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418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幼:6只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一、引出新游戏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二、分组操作(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2)6的组成卡(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5)算式接龙三、总结评价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表扬认真操作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教学反思418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2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对称》含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3.体验对折的乐趣。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对称的大树、对称的房子1张、对称的三角图片1张、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各一张;找对称的操作纸每人一张。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418 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婆,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就出公主,可都没能闯关这些关卡,小朋友们你们愿意闯过难关吗?二、引入对称的概念师:“小朋友们在闯关之前,老师这有一些有关这个王国的秘密,让老师帮助一下你们吧”。!.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让幼儿观察对称图形,并探索发现其中相同的地方,对对称图形有一些了解)三、闯关游戏加深对对称的了解1.第一道关卡,开锁,找对称的图形2.第二道关卡,看蝴蝶,找对称的图形3.第三道关卡,看脸谱,找对称的图形4.第四道关卡,归类,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5.第五道关卡,让幼儿画出对称的方格图形四、联系实际让幼发现生活中,教师中的对称图形,并分享分享一下自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五、动手操作418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拥有一半图形的操作卡(图形各不相同),使幼儿在一堆图片中找出图形、颜色都相对应的对称图案贴在操作纸上。活动反思: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对称”是第二课时活动,孩子们已在前一课的“京剧脸谱”中感知了对称,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功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会判断对称图形,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活动一开始,我以仍以“京剧脸谱”导入,让幼儿细细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孩子们有说“脸谱上有颜色,有说有图案的,有说一模一样的”然后老师抓住一模一样的回答告知幼儿脸谱上的秘密就是左右两边图案、形状、颜色、大小都一样的,但方向相反的,它们是堆成的。418 第二环节提供各种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图形,供幼儿动手操作继续感知和理解。第一部分是看看、动动这些图形对称吗?(教师提供的是对称的图形)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感知他的对称性,通过眼睛观看,用手折一折,然后把个别幼儿对折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共同试验这个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拿到的图形究竟是否对称的。在感知对称图形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且能对折,这一折痕就是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部分,继续动手操作感知这些图案是对称的吗?并分类送到指定的篮筐中,这一环节,出错的幼儿就有点多,容易搞混,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感知,于是在幼儿操作好后,进行集体验证,一一把图案通过上述的观察、对折进行分析和判断,让幼儿知道了正方形、房子、树叶是对称的,剪刀、蝴蝶是对称的。第三环节让幼儿使用幼儿课件“对称王国”这一页的操作,活动中我设置了小朋友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解救被囚禁的“对称王国的小公主”。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强烈地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借助小朋友急于闯关救小公主的迫切心情,由易到难地展开对称教学活动。在闯关的过程中,设置了比一比、猜一猜、试一试、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等环节,让小朋友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玩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1.比一比。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虽随处可见,可是孩子们关于对称的概念却并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直接采用以对称剪纸的方式帮助小朋友了解科学的对称概念,让孩子们通过比一比,清楚明白地看到只有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对称的图形。这为接下来小朋友的探索和操作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18 2.猜一猜。这一环节是帮蝴蝶找出对称的翅膀,“猜”不是目的,主要是主动积极地去“找”。通过小朋友的猜测和课件动态的演示。孩子们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寻找着每边翅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3.试一试。在引导小朋友自由探索画对称轴的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小朋友先观察图形能不能重合,怎样重合?还有没有别的重合方法?让孩子们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让小朋友在活动中感悟,活动中体验,帮助小朋友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4.画一画。418 画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对称轴应该是本活动最难的部分。我觉得这虽不是本活动的基本目标,但是可以让小朋友尝试一下。一来大班的小朋友喜爱有点难度的挑战。二是根据新纲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精神,因此活动中我们需要并可以提供足够多的探索机会,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果不出所料,小朋友的探索结果令我惊喜:长方形的对称轴大多数小朋友画了二条,正方形的对称轴小朋友画了四条,好些孩子给圆的对称轴画了许多条……5.做一做。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环节中,孩子们两两合作,比赛哪组做出的对称动作多。这既能让孩子们好动的身体得到片刻轻松,增强趣味性,同时又能激发孩子们的独创意识和合作精神,巩固对“对称”的理解。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环节,虽是动的一刻,但孩子们配合默契、因而非常开心。反思本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课件制作技术自身不足,经常需要借助年轻教师的帮助,自己还需在这方面多下功夫。2.准备过程还可以更充分一些。如:可以多准备一些操作纸,让孩子们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虽然这一节课已经过去了,但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对称的图案还有很多,生活中蕴含了很多与数学有关的联系,需要我们带着孩子继续发现、寻找,梳理孩子的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动手动脑,掌握系统的知识。418 (21)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有趣的重叠》含反思设计意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教学目标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准备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418 教学过程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习的兴趣被点燃了。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418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1)幼儿猜测师:我们接着再来变魔术。瞧!(出示两张透明图形)如果将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1)完全重叠,你们认为会变成这里的(图2)哪一幅图案?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师:看来,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2)幼儿实验(3)幼儿交流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418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1)师幼共同目测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幼儿:第三个,第二个……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2)幼儿独立操作418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3)幼儿相互交流师:让我们来相互交流一下!请观看大图片!说一说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成后面的哪一个图案?(在交流过程中,对于有不同想法的操作题,教师要引导幼儿讲述理由;并注意用排除法推理判断。尤其是要注意引导幼儿交流第三道题、第四道题中的图案遮挡现象。)(4)幼儿检查纠错师:孩子们!你们都做对了吗?如果有做错的,请再去仔细想一想,将正确的找出来。其实生活中这样重叠和遮挡的现象很多,只要我们用小眼睛仔细去找一找,一定会有很多发现。评析:幼儿能运用已获得的经验和技能,进行独立的空间目测、空间想象,组合思考。教师的一句:"不同意的请说出你的理由!第四题有点难……"拔动了大班幼儿勇于挑战、敢于阐述的心弦,操作中的冷静思索与交流中的热烈辩论形成了很好的思维氛围,这正是我们斫期待的……三、变换重叠的方法,感知多变的重叠现象。1.师:老师还带来一个更难的问题,想不想再来挑战一下!418 刚才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种图案,那我们还可以怎样重叠变出什么新图案?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吧!比比谁发现的最多!请将你变出的图案在这张纸上(图6)找出来。2.幼儿操作3.相互交流师:孩子们!你们发现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能变出多少种图案?(先请幼儿说,然后请幼儿演示个别图案的重叠方法。)师:看来不断地旋转这两张透明的图形,让它们完全重叠后会变成不同的新图案。还没发现这么多图案的小朋友再去试一试。评析:在幼儿获得了两张透明图形完全水平重叠后会产生一种新图案的经验后,教师设计本环节的操作,使幼儿的经验在探索中得到了提升。在孩子们"太神奇了……"的惊叹声中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延伸。教学反思活动中的孩子思维活跃,操作专注,敢于质疑,勇于挑战,很好地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而以下三点也是本节活动给我的启示:1.适宜的认知挑战能充分激发大班幼儿的学习意向。418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面对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他们愿意去思考,去挑战。本活动中我注重提供具有刺激和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环境:从开始的感知理解重叠现象--猜测实验重叠现象--共同目测重叠现象--独立目测重叠现象到最后一环变换重叠方法感知多变的重叠现象,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步步递进,层层挑战。(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在教学具材料的呈现上,我也充分体现该教育意图。幼儿在适宜、有坡度的挑战中,学习意向被调动了,积极主动地去接受一个个新挑战,实现了将教师的意图转化成幼儿内心的需求:自己主动追求挑战,自己要求"升级"并积极完成一个个新的学习任务。2.适度的语言暗示能切实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在本节活动中,我非常注重该品质的培养,经常有意识地运用语言暗示幼儿:"自己独立思考的孩子是最棒的"、"做好的小朋友要仔细检查"、"请你先认真观察"、"你坚持你的想法吗"、"不同意这个想法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这些语言上的暗示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3.宽松的环境能有效激发幼儿思维的碰撞和互动。418 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它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互动的工具。因此,活动中我积极营造宽松的环境,引发幼儿在一起分享他们的解释推测、证据推理、质疑提问,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数学思维的过程。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的火花被不断点燃,他们在碰撞中能不断更正解释、重新组织自己的思考,积极与别人互动。(2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饼干》含反思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进行平均分配,感知平均分配的简单规律并能初步运用于生活中。2、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探究的乐趣,发展思维能力。3、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PPT课件、视频一段、一体机。2、圆形若干、记录纸、笔、剪刀活动过程:一、回忆二等分、四等分的分法导入活动418 “上次活动中,我们学会了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来将圆形饼干分成了2份和4份,今天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做客,可是只有1块饼干要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二、幼儿操作,进一步了解二等分、四等分。1、一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幼儿讲述,教师操作课件)问:谁来告诉大家1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师幼小结:可以先把一块饼干四等分后分给了4个小朋友,每人拿到的就一样多了2、两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2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请你们从盘子里拿出两块饼干,分给操作板上的小朋友,看谁分得快。”问:(1)2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2)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呢?(讨论不同分法)师幼小结:我们可以把每块饼干二等分或四等分后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一样多。三、自由探索将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方法,并进行记录418 “3块饼干,要怎么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才会一样多呢?”[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幼儿操作,记录结果,教师以实物投影仪展示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讨论出平均分的方法师幼小结:3块饼干分给了4个小朋友,每人一样多可以用两块饼干进行二等分,一块饼干四等分的方法,也可以用每一块都四等分的方法来分。四、探索口香糖的分法1、4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饼干吃完了,我这还有4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要怎么分呢?”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演示PPT2、5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现在有几个口香糖,口香糖比小朋友多,这又要怎么分?”师幼小结:口香糖比小朋友多,我们可以先一个一个分,再把剩下来的进行等分活动延伸:“请小朋友试试5个口香糖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请你们回家去想一想。”活动反思:418 本活动以二等分、四等分为基础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中我以给小朋友分食物为主线贯穿活动始末,“分饼干”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一个圆形饼干的四等分为基础拓展到多个圆形的平均分配活动,,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23)大班数学教案《认识20以内的相邻数》含反思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体会20以内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2、知道任何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乐意与同伴合作。3、喜爱参加相邻数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数棒、挂图2、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数棒活动过程:418 1、热身活动。教师幼儿相互问候。走线,进行线上游戏:找邻居。每个幼儿一张数字卡片,边念儿歌边走线。教师出示任意一张卡片,手拿相同卡片的幼儿就站在中间念儿歌,当念到“我的邻居在哪里”时,拿着相邻两数数字卡片的幼儿念“你的邻居在这里”并走到中间,三个相邻数好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2、集体活动。①复习1~20的序数。接龙游戏:1名幼儿任意说一个数,后面的幼儿依次往下数,一直数到20。②感知“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出示“宿舍楼”挂图,请幼儿将数字宝宝1~20按顺序住进20间宿舍。设情境:数字宝宝2没有牙膏,想找邻居借。请小朋友观察并想想:谁离它最近,谁是它的邻居?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可能出现两种找法。第一种:找它前面一间房(1号宿舍)的邻居借。第二种:找它后面一间房(3号宿舍)的邻居借。小结: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如数字1和3都是2的相邻数。③体会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操作学具“数棒”,请幼儿将数棒按顺序摆放,在每根数棒旁摆上相应的数字卡片,教师问幼儿:你发现了数棒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幼儿发现:数棒越来越长,每根数棒比它前面的数棒多一节,比它后面的数棒少一节。师幼共同小结:1~20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每个数总比它前面的一个数多1,比它后面的一个数少1,所以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418 3、游戏活动。游戏“抱一抱”。分发给幼儿每人一张1~20的数字卡,教师任意出示2~19的数字卡一张,请拿有这个数相邻数的幼儿与老师抱一抱。游戏反复进行。4、分组活动。第一组:操作数字卡片和数棒。幼儿在相应的数字卡片下摆放相应的数棒,感知体验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第二组:完成操作册第33页的活动。第三组:玩相邻数接龙游戏。一名幼儿出数字卡片,其余幼儿接龙。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活动反思: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2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含反思活动目标: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了解其基本特征。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其操作能力。3、能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418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活动准备:1、乒乓球(每人一个)、圆形卡片(每人一个)、奶粉桶一个、长方形纸若干、胶棒、橡皮泥若干2、布置一个小超市(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物品若干及一些其它的物品)活动过程:1、认识球体。(玩一玩)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什么?(乒乓球和圆形卡片)请小朋友们玩一玩。在玩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不能让你的乒乓球和卡片离开你的桌子。(1)、你们刚才是怎么玩的,乒乓球和卡片的玩法一样吗?(幼儿回答)(2)、教师小结它们的不同。我们看乒乓球,从前面看它是什么形状?(圆的)从后面(左边、右边、上面、下面及各个方向)看它是什么形状?(圆形)418 从不同的方向看它都是圆形的,而且它可以随意滚动。我们再从不同的方向来看这张卡片,和看到的乒乓球一样吗?(不一样)卡片只能从两个方向看,它是圆形的,而且不能随意滚动。(3)、教师小结球体的特征。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就往哪边滚动的物体叫球体。(4)、寻找球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都见过什么东西像球体?2、认识圆柱体。(1)、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一件东西,看看是什么?(出示奶粉桶)它是球体吗?为什么?(不是)(2)、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我们看它的上面和下面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那这两个圆一样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老师这里有一个和上面的圆一样大的圆片,我们用这个圆片和下面的圆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大。(3)、小结圆柱体的特征。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4)、寻找圆柱体。418 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平时见过的什么东西像圆柱体?3、玩一玩。(1)、长方形纸请小朋友把长方形纸变成圆柱体。(2)、橡皮泥请小朋友用橡皮泥变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4、延伸活动,找一找。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玩具和物品,小朋友从中找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和玩具来。活动反思:优点:1、在活动中通过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动来让孩子们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另外也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2、在玩一玩这一环节,孩子们的习惯也很好,在玩纸的时候,孩子们可以一个一个地传;玩橡皮泥的时候,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动中体现了孩子们的合作。缺点:1、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有待加强。2、在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这一环节组织的不太好,有些乱。还有待改进。418 (25)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半点》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针对本班幼儿不认识钟表,对时间概念模糊,特设置了适合大班幼儿喜欢的儿歌、画画等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在游戏中认知时间。活动目标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2、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的运转规律。3、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准确的说出整点、半点活动准备小钟表模型一人一份,图片几张,水彩笔,钟表一个活动过程(一)认识时钟1.师:启发幼儿自己说说对时钟的认识。418 2.师:出示可拨动操作的大教具钟面。请小朋友观察钟面,说说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说说它们的名称。3.幼儿:进行观察;尝试描述钟面上的部件与名称;说说数字。4.师:指导幼儿分组操作大的教具钟面,熟悉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幼儿:小组人员分别指时针、分针等。(二)认识整点1、教师提问:时针和分针指的地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请幼儿仔细观察钟面,尝试着读钟面上的时间?!来自快思老师教案.!说说自己读时间的好方法。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某整点)。4.游戏游戏一:我的火车几点开。教师拨教具钟指向某整点,幼儿说出几时?游戏二:拨一拨。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拨学具钟。(三)学习认识半点1.师:出示大教具钟,指导幼儿学习认识半点,初步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2.游戏:拨一拨。教师报某半点,幼儿学习拨学具钟。418 三、巩固新知识1.游戏一:“争分夺秒”——看谁认得快。师: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幼儿参赛,辨认时针、分针;整点、半点。2.游戏二:“小小修表匠”——教师报出某一整点、半点,但出示有残缺的钟面,让幼儿观察、辨认后,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添画出正确的时间。3、在手腕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教学反思幼儿对整点的认识很明确,但是对半点,时针的位置无法正确拨出。(26)大班数学教案《小猴子摘桃子》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我所带的班级是小班,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在设计课时,我特别选用孩子们熟悉的猴子,桃子。我发现孩子们兴趣很高,并且愿意参加到活动中。戴上头饰后有的孩子居然也像小猴子一样蹦跳着。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一和许多的关系。418 2、知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一和许多”及他们的关系活动准备1、课前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2、磁性教具:小房子一座,小猴子一只,许多桃子(个数与幼儿数相等)3、小篮子一只。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语言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新故事,小朋友要认真听,我们来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听得最认真。”二、基本部分:1、教师边讲述故事《小猴子摘桃子》,边演示磁性教具,帮助幼儿认知“1”和“许多”。418 教师:“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房子(出示磁性教具小房子),房子里面有一位小主人,你们看它是谁?(出示磁性教具小猴子)。小朋友:“小猴子”教师:“这是几只小猴子?”小朋友:“1只”教师出示萝卜问:“这只小猴子在干什么呀?”(出示磁性教具桃子)。小朋友:“摘桃子”教师:“小猴子的桃树上有多少桃子?”小朋友:“许多桃子。”2、幼儿做游戏《帮小猴子摘桃子》,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教师:“小猴子很爱劳动,桃子一天天长大了,小猴子忙呀忙呀,怎么都忙不过来。它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小朋友高兴吗?”(幼儿做游戏)幼儿摘下一个桃子时说:“我摘了一个桃子。”教师总结:“原来树上有许多桃子,小朋友你一个,我一个,一个一个摘走了,树上还有多少桃子?”418 小朋友:“一个也没有了”教师:“对!许多能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摘走了就没有了。”幼儿说:“一个也没有了”3、幼儿做游戏《帮小猴子把桃子送回家》,感知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教师:“小朋友帮小猴子摘完桃子,现在咱们把桃子给小猴子送回家好不好?”小朋友:“好!”请小朋友把桃子放进篮子里,并说:“我放上一个桃子。”教师:“篮子里现在有多少桃子?”小朋友:“许多桃子。”总结:“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教说:“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三、结束部分:教师:“小朋友今天帮小猴子摘桃子,并帮它把桃子送回了家,小朋友们累不累呀?”小朋友:“累。”教师:“天也快黑了,咱们也该回家休息了,小朋友和小猴子再见吧!”418 小朋友:“小猴子再见!再见!”放律动音乐让幼儿学小猴子跳蹦出教室。教学反思首先,在选课上,我认为这节课比较简单,就围绕(一和许多),(.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真的上课了,我发现孩子虽然兴趣很浓,上课一直能跟随老师的教法,但我还是觉得做得不够,比如说我的活动设计的有一点单一,就围绕这么一个故事,还有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时候没有给孩子初步的一和许多的概念,孩子的掌握效果不是很好。其次,在上这节课上,我刚开始的语速适中,声音柔美,但当孩子的兴趣过浓,课堂显得没法控制时,我的声音就有一点大了,语速也有一点快。通过这次示范课,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设计上问题还真是不少。选材还是满足不了孩子,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精神。以后一定更加努力。(2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规律排序》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418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颜色、大小、形状的多种间隔。于是便设计了“找一找、排一排、说一说、摆一摆”这一系列数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整合日常活动经验,提升对规律排序的认识。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推理发现物品、图形或数字的排序规律。2、能按照已有规律继续排序。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之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4、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发现并按规律进行排序。2、自己创造规律进行排序。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动物图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卡若干。2、经验准备:认识几种平面图形。活动过程一、找一找418 今天大森林里开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我们也去看看吧!问题:(1)大森林里真热闹,谁来参加联欢会?(2)它们排队有规律吗?什么规律?二、排一排1、有些小动物来晚了,我们来按照规律给它们排好队吧。2、引导幼儿排列出”ABCABCABC”“AABBAABB”“AABAABAAB”“AABCAABC”等不同模式。三、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有规律的?(桌子、椅子、衣服的花纹)四、摆一摆1、操作材料练习问题:(1)你能看出来这些图形(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吗?(2)你来试试接着往下排吧?(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3)说说你是怎样排的?2、我们看了许多排列图案,你能不能用手中的材料排出一些图案,然后让自己的伙伴接着往下排?418 五、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验。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反思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28)大班数学教案《对称王国》含反思设计背景:418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对对称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孩子们却没有接触过,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对称,通过动手、动脑,判断是否对称,感受对称的美,设计了这节活动。活动目标: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2.能正确地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白板课件、操作纸、剪刀、小篓子若干。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二、拯救女王通过创设闯关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1、通过第一、二、三关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重点)418 第一关:找一找教师通过出示一半的爱心,激发幼儿寻找它的另一半把爱心复原。教师总结:像这种左右两边大小、形状一样的,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第二关:折一折通过动手折图形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同为对称囹形,对称轴的数量不同。教师总结:原来在对称图形中,有的像半圆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像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第三关:分一分请幼儿把它们分一分,把对称的放在笑脸框里,不对称的放在哭脸框里。[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2、通过第四、五关知道相对称的两个正方形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难点)第四关:摆一摆请幼儿把『F方形摆一摆,让它们和左边的图案相对称。第五关:拼一拼418 请幼儿6人一组合作拼一拼,在左边拼出一个小士兵和右边的小士兵相对称。三、女王送礼物出示女王图片,介绍女王的王国叫“对称王国”。出示礼物图片,引导幼儿把礼物完整的变出来。活动延伸:剪一剪请幼儿带坐礼物回教室动手剪一剪。活动反思: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此活动中设计了闯关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幼儿。通过活动,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收获颇多:1.环节清晰明了。活动的整个环节很清晰,通过拯救女王而闯关明确了任务,设计了“找对称爱心——折对称图形——分一分对称物品——摆出左右对称的图形”4个难关,每一个关口都有关于对称的学习与练习;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上,让小朋友们动手参与也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折纸游戏有效地增加了每一个小朋友参与和成功的体验。418 2.电子白板与PPT相结合。白板的种种功能为小朋友理解对称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它完全取代了黑板,打破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在电脑前使用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使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并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兴趣。(29)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列算式》含反思活动目标:1.观察理解图片内容,尝试编题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2.幼儿会根据图片用三句话讲出图意,学习看图列应用题。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课件、《幼儿画册》第3册第55页。活动重难点:用三句话讲出题意,尝试用原来有几只、又来了几只、一共有几只完整讲述。活动过程:418 1.碰球游戏,复习6、8的分解组成。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8的组成。教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7球。)……2.引导幼儿看图说出图意及数量关系。出示图片一,提问:原来草地上有几只小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又走来了几只小鸡?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呢?教师分析:(结合图)这道题叫应用题,在这道应用题中,必须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条件,这两个条件是:原来草地上有2只小鸡以及又走来了4只小鸡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鸡呢?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教师:那怎么来列算式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2+4=6)总结: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2表示原来草地上有2只小鸡,4表示又走来了4只小鸡,也就是2和4是已经知道的条件;6表示一共有6只小鸡;用算式:2+4=6)418 2+4=6这道算式还可以说哪些事呢(引导幼儿仿照图一的例句生活中其它关于4+2=6的事例)?3.出示图片二教师:“图上有什么?”(图上有1只蝴蝶)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飞来了7只蝴蝶)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只蝴蝶?)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教师:谁来列算式?列出算式1+7=8。4.教师点击课间出示图片三,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池塘里有什么?”(池塘里有4只鸭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游来2只鸭子)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只鸭子?)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教师:谁来列算式?(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4+2=6)5.给你一道算式题,你能编出应用题吗?(引导幼儿用提问的方式提出应用题的问题)?418 教师:请看图片上的这道加法算式,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看图编加法应用题,那你们能根据加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和你的伙伴说一说,(2分钟)教师:谁想好了?(老师重复)xx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xx表示算式中的4,xx表示算式中的1,问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xx?(教师边指图边讲)说的真好表扬他。教师:还有谁想出了不一样的?(请多位幼儿尝试编应用题并检查纠正不正确的。)6.教师指导不会提出问题的幼儿,先让他们和老师一起说题意并提问,帮助他们掌握应用题的句式结构,而后逐步让他们自己学着编应用题。7.我们的书上也有这样的算式,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练习一下吧。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30)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守恒》含反思设计意图:418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诱饵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2、能力目标:大胆想象,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物质准备:三色正方形、剪刀媒体准备:硬件:交互性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等软件:白板课件经验准备:幼儿熟练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像的基本特征,并能使用各种图形进行图案拼摆;学习过图形等分。418 活动重难点: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活动过程:直接进入主题看一看:这是两个什么图形?他们一样大吗?幼儿进行比较,回答提问出示相应图形初步感知面积守恒(分一分、摆一摆、合一合)教师提问:1、请你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一样相等的四份?2、你们是怎么分的,分成了什么形状?[.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3、请你用分好的一个图形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那个大啊?4、那现在把分好的四个图形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哪个大?5、现在请你用分好的图形,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6、你用原来的正方形分成了什么形状,摆成了什么图案?418 7、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把摆好的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谁大?8、快试一试?幼儿操作。幼儿回答问题。幼儿操作,比较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幼儿拼摆图案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展示幼儿操作结果。展示幼儿操作结果。再次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1、请你把正方形任意分成四份,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2、你摆的是什么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一样大吗?1、幼儿操作拼摆2、操作比较,回答问题拍照,展示照片引导幼儿总结正方形的面积守恒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哪个形状做游戏了啊?418 2、做游戏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不知到你们发现了没有?3、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份,合回去之后,和原来比,它怎么样呢?1、回答问题2、总结规律展示幼儿操作结果。活动延伸1、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分合回去和原来是一样大的,那分成五份呢,那分成六份还是一样大的吗?2、那我们下次活动的时候可以试一试,到底一样不一样?活动反思:418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提高活动效率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为幼儿共同学习,分享经验提供了帮助.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播放、链接、互动操作等功能,实现了白板、教师、幼儿的有机互动。“正方形的面积守恒”这一概念的理解,无论从教师教的角度还是从幼儿学的角度都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也是以幼儿的操作为主,在反复的操作中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但是老师或请小朋友演示起来很繁琐。本节课我将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运用白板和投影展示幼儿的操作过程和拼摆的作品,又运用flash软件增加了课堂的随机性与互动性,方便且直观,幼儿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教师也可以有效的给予幼儿反馈,和幼儿很好的互动起来。同时在这一年龄阶段,认知活动中语言的作用明显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他们的思维,所以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表达想法。白板的运用,减轻了教师操作学具、教具的繁琐,使教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了活动效率。同时活动利用了信息技术色彩鲜明、图像清晰、操作快捷方便的优势,延长了幼儿注意的时间,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1)大班数学教案《生活中有趣的数字》含反思设计意图:418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为了使幼儿体会数字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本次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幼儿的学习活动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王国的兴趣,感受数字与生活的奇妙联系,引导他们去寻找数字、发现数字、感受数字、运用数字。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字的无穷魅力,从而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活动目标:1、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1、教师事先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生活中的数字。2、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的照片存放于数码相机中。活动过程:一、观察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实物照片,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1、教师出示照片,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的数字。找一找:发现物品上的数字。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如:电话机,汽车牌照,电视遥控器,钟等)2、重新出示照片,猜一猜:了解数字的用途。418 师: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如: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上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时间的。二、幼儿回忆生活中的数字,并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及用途。鼓励幼儿积极提问,老师和幼儿一起解答疑问并出示相关的图片。三、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1、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它们都有什么用?(如:衣服,鞋子,风扇,空调,温度计等)2、发现不同物体上的数字有不同作用。师:我们身上有数字吗?(数字和大小有关;如鞋子上的数字,衣服上的数字,风扇上的数字,温度计上的数字等)活动延伸:体验数字与自身的关系。1、请幼儿在白纸上画一样物品,然后在物品旁边用数字表示用法、数量等。418 2、引导幼儿自由结伴,互相猜测、交流“说明书”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活动反思:幼儿对数己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提高了对数字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数学王国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认识数学,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32)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小青蛙捉害虫》含反思设计意图: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巡逻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习了4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后,初步理解数量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4以内的数量小,不能很好地体现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5有4种分法,可以让幼儿很好地感知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使幼儿掌握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以便在以后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的组成,并尝试进行记录。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18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教具:磁带,稻田场景,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一把,1——5的数卡各一,分合号一个。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刀、笔、记录卡人手一份,数字卡人手一张。重难点分析重点:知道5可以分为两个比它小的数,两个小的数合起来仍是5。难点:能够边操作边做好记录。活动过程: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以到稻田捉害虫的游戏形式引入活动。2.引导幼儿观察稻田,发现稻田有五节虫,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五节虫数量。3.以让宝宝学习“捉虫本领”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习5的组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418 (1)青蛙妈妈示范一种捉虫方法,请宝宝说说妈妈把虫子分成了左边几节和右边几节,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这个分合关系。(2)青蛙妈妈提简单的捉虫要求后,宝宝“尝试捉虫”,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捉虫经验,妈妈巡回指导。(3)师幼共同总结出5的组成式,即教师把幼儿记录的结果用数字列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分解式寻找规律递增、递减的规律(4)引导幼儿发现分合式中部份数的秘密,即数的有序性和互换性。4.游戏”找朋友”,巩固5的组成。5.以“宝宝捉虫辛苦要休息了”自然结束。延伸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开设游乐场、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超市里,要用5元钱买两种物品,必须是两种物品合起来的钱刚好是5元,不多也不少。)活动评价: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的四种不同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活动反思:418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418 我们知道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习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418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习,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习,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不足: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418 在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33)大班数学教案《看图编加法应用题》含反思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初步体验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必须要有一件事情,两个已知数(条件)及一个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2.发展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具:1.能反映花园里有一只蝴蝶的背景图及能反映花园里有四只蝴蝶的背景图各一张;2.能反映天空中有两只小鸟的背景图及能反映天空中有三只小鸟的背景图各一张(树上有2只小鸟,飞来了3只小鸟。)贴绒算式两张(1+4=?,4+1=?。);3.两个大问号。学具:学具盒人手一份。418 活动过程:一、复习5的组成。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5的组成。教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谢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4球。)……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知道5有几种组成吗?(4种)对了,5有4种组成,5有哪4种组成?教师板书: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二、引导幼儿看图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a、教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花园里有什么?谁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教师: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说: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b、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又飞来了四只蝴蝶。)教师:看看怎么了?(又飞来了四只蝴蝶。)教师:现在花园里共有几只蝴蝶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幼儿尝试讲述计算方法。)418 教师:他是用加法算的……,一起来看看这个加法算式怎样列?c、教师出示算式1+4=?。教师:1+4=?你是怎么知道1+4=5呢?(引导幼儿说1和4合起来就是5)他说1和4合起来就是5,所以1+4=5。说得真好,回答问题的声音又好听、很响亮。教师: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各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1表示花园里有1只蝴蝶在飞;4表示又飞来了4只蝴蝶;5表示花园里一共有5只蝴蝶;加号表示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起来就是加法。1+4=5。)2.a、教师:谁愿意用简单的话把这件事讲给大家听。教师出示?:这是什么?疑问号是叫我们不把答案告诉别人,而是提一个问题让别人回答。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提呢?(多位幼儿尝试提问)教师:请举手的小朋友告诉我吧!教师结合幼儿的小结: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b、教师:现在老师用数字1和4以及你们提出的问题编一道加法应用题,你们要仔细听哦。(教师边指图边讲)“花园里有1只蝴蝶在飞,过了一会儿又飞来了4只蝴蝶,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418 教师分析:(结合图)这道题叫应用题,在这道应用题中,必须讲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花园里有蝴蝶;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条件,这两个条件是:花园里的1只蝴蝶是已经知道的和又飞来的4只蝴蝶也是已经知道的,也就是1和4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指着?)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讲讲这道应用题吧。这道应用题用什么方法算的,(加法)你怎么知道是用加法呢?(引导幼儿说:花园里的蝴蝶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因为花园里的蝴蝶比原来又增多了。)所以用加法。用加法算的应用题叫加法应用题。叫什么应用题?3.出示小鸟图两张,引导幼儿完整地看图编应用题。a、教师: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黑板,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简单的话告诉大家?(天空中有小鸟)哪两个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我们一起来学:天空中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小鸟是已经知道的两个条件)。天空中的小鸟比原来怎么样?(天空中的小鸟比原来又更多了)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提呢?(出示?)418 教师:谁能完整看图编出一道加法应用题。要想清楚哦,天空中的小鸟是比原来更多了,该怎么提问?(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教师:××小朋友是这样编的,(教师边指图边讲)刚才××的应用题是怎样编的?(编得真好,送她一个顶呱呱,不仅爱动脑筋回答问题又很大声又好听。)b、教师把小鸟图变换一下。教师:老师把这两幅图变换一下,你们能编出另外一道应用题吗?看谁最爱动脑筋。教师:天空中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小鸟,天空中共有几只小鸟?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两个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提了一个什么问题?(说的真好也送她一个顶呱呱。)三、看加法算式编应用题。教师:请看黑板上的这道加法算式,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看图编加法应用题,那你们能根据加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和你的伙伴说一说,(2分钟)教师:谁想好了?(老师重复)××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示算式中的4,××表示算式中的1,问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教师边指图边讲)说的真好表扬他。教师:还有谁想出了不一样的?(请多位幼儿尝试编应用题并检查纠正不正确的。)418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有学会了新本领,会看算式编应用题。知道编一道应用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及一个问题。如果少了一个数字或少了一个问题,这道就不好编了,更没办法算了。四、听口编应用题操作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教师: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听老师编的应用题,摆出相应的算式。桌面上每人都有一个学具盒,学具盒里有1~10的数字看片及+、-、=。小朋友轻轻拿到学具盒,听老师的应用题摆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报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的速度放慢,关注每一位幼儿,表扬很快摆对的幼儿。)教师:摆对了吗?请摆好了的小朋友举手老师就会过来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准确。(教师评价幼儿操作结果,并对还不能很快摆出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小朋友把数字卡片及符号轻轻的送回家。下课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创编加法应用题。收拾操作材料,活动结束。活动反思:418 1、看图编应用题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内容,也是幼儿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更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贯测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并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应用题的基本结构都是已知两件事和一个基本问题组成的。幼儿要解答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数量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的概貌,然后才能解答。这也就是应用题所必须进行的结构训练。当教师出示牛奶瓶图时,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接着把“原来有一只奶瓶,后来又送来四只”这样一个数量关系,寓于结构,融于情境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综合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事实上,幼儿马上就能异口同声地把答案喊出来。。然而,我发现在活动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试着让幼儿自己上来创编应用题,细节方面处理的不够经验,幼儿在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很多,而事实上孩子们创编的应用题前两句基本是一个模型:本来有····后来又来了····。我想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去丰富。也希望家长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创编应用题,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418 2、有5个幼儿甚至不会问问题,直接给出答案。最后的看算式编应用题的时候,有的孩子直接独处算式,我稍稍有些许变动,使得幼儿在独立完成列式时遇到了困难,有的观察仔细,有的不能理解题意,我就引导孩子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创编应用题。这可能是老师在我们编好应用题时我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帮助幼儿进行梳理,。这让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没能很好的掌握。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要求。转化训练,一方面是符合幼儿思维的水平和特点,另一方面要让幼儿参与转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我坚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挖掘每个教育环节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努力引领幼儿真正探索学习。(34)大班数学教案《有用的统计》含反思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2.认识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计数方法,知道用条形图进行统计更清楚。3.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记录纸每组两份,每份4张;记号笔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1.交代任务,进行记录。418 师:“又到了超市需要进货的时候,请你们来帮经理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师:“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你统计的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小结:你们用了数字、表格、画点点的办法,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二、尝试用条形图涂色的办法进行第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1.介绍条形统计图和记录方法。师:这也是一个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有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下代表统计什么东西,纵坐标上的刻度代表统计的数量。如果统计出来苹果有2个,那么就画两个格子。2.师幼共同完成一份条形统计图3.再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师: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418 小结:用条形图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三、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时候会见到统计图。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35)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含反思活动设计418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各数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活动所运用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之重要和有趣。”找了在计算教学中有丰富经验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建议是: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计算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活动目标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2、培养幼儿归类的能力。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1、教师用具:6个小熊2、幼儿用具:(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活动过程1、复习5的组成玩碰球游戏418 2、教学6的组成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教师小结6的分解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4、玩“捉迷藏”的游戏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课后反思: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36)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先后》含反思418 活动目标:1、学习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出序列,感知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种子发芽、早晚的变化、洗手、脱衣服睡觉等图片若干。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导入课题,讲一讲生活中的先后事件,引起幼儿兴趣。1、师:小朋友早上起床了先要做什么?后要做什么呢?幼:先要洗脸、刷牙,后吃早餐。2、师:去上幼儿园,来到幼儿园里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幼:先向老师问好,去区角玩游戏、收玩具、最后跟老师去做早操。3、师:吃点心了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418 幼:先洗手、后吃点心。小结:小朋友刚刚我们说了很多平时做事情的先后顺序,知道我们做事都有先后顺序。(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先后。二、幼儿分组操作活动,巩固幼儿对时间与事件先后的理解。1、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师: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是有先后顺序。种子发芽长出两片叶子长出许多叶子。2、幼儿分组操作,根据图片内容的先后排序。师: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准备了一些生活及自然变化的图片,请小朋友给图片排序。3、分享交流,教师评价。师:小朋友为故事图片排好了序列,来看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师: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给洗手的顺序排序的?幼:我们是根据老师教我们的洗手方法来排序的。师:这组的是从早到晚的变化排序,你们是怎样排序的?幼:我们是看从太阳到月亮来排序。师: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418 幼:我们是先起床再穿衣服排序。4、教师小结。在这次活动中都学会了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会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序。三、结束部分。小朋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可见的先后顺序,请你说说还有那些?妈妈炒菜的时候是先洗菜、切菜最后拿去炒好的。 教学反思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3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容积守恒》含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容积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容积守恒问题。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418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杯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若干。2、蜜蜂胸卡(红、黄、蓝、绿、橙),《小蜜蜂》视频资料,圆形吸铁若干。活动过程:一、游戏“蜜蜂采蜜”引入活动主题。(幼儿根据胸卡的颜色分别到不同的地方“采花蜜”)二、幼儿操作探索活动1、将各组的蜂蜜放在一起观察并讨论:(1)哪组小蜜蜂采的蜂蜜最多,为什么?(2)出示记录表,幼儿自由选择项目进行投票。(3)想一想用什么最好的方法来比较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幼儿自由讨论)。2、幼儿探索思考,感受容积的守恒(1)教师提供相同大小的杯子,每组请出一名幼儿将自己组的蜂蜜倒入杯中,看看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418 (2)讨论:各组的蜂蜜倒入大小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各组的蜂蜜一样多吗?(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为什么大家刚才说各组小蜜蜂采的蜂蜜不一样多呢?(帮助幼儿理解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大小有关)。3、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容积的守恒。(1)每位幼儿在大小、形状不一的瓶子中选一个瓶子,观察各自瓶子的不同。(2)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并在杯子中注入相同数量的“蜂蜜”。比较讨论:杯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3)请幼儿将杯子中的蜂蜜倒入各自的瓶子中,观察讨论:瓶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4)小结:我们杯子中的蜂蜜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无论倒入什么样的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如何,水的总量是没变的,所以,小蜜蜂瓶子中的蜂蜜是一样多的。三、游戏活动:小蜜蜂,嗡嗡嗡。活动延伸:请小蜜蜂们把采来的蜂蜜拿去与其它小动物共同分享。 教学反思:418 在活动中,教师不仅涉及到了面积守恒,还牵涉到了容积守恒,但都是通过教师操作的方式来完成的,对幼儿来说,她并没有切身体验,只是得到了一个概念。而且对于一个活动来说,一次包含两个有关于守恒的概念,内容有点多。(38)大班数学教案《小银行》含反思设计背景现在大部分孩子,不会理财,乱花钱。活动目标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重点难点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活动准备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大数卡,实物投影仪活动过程418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小结: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教师提示: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游戏形式: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1)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3)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418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教师提示: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游戏形式:幼儿分组,自主游戏。教师指导:(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4、总结讲评。(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2)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教学反思418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39)大班数学教案《大家住哪里》含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坐标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不同含义,并根据坐标判断具体位置。2、尝试根据门牌号码,对照房屋图示正确确定同伴家的位置。3、学习用语言清楚、准确表达坐标图中的空间位置。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相片,大型房屋图,1-6数字卡两套。活动过程:418 一、观察房屋图,运用数字表示具体房间。1、观察房屋图,运用数字表示层数。小朋友,这里有一栋房子。它有几层高?让我们数数。哪个是第一层?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贴数字1)第二层在哪里?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贴数字2)。2、观察房屋图,运用数字表示房间号。这栋楼房,每层有几间房子?我们看看第一层有几间房子?(数房间数),第二、三层一样吗?让我们数数,每一层的第一间在哪里?(左边)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贴数字)。3、进一步明确房屋旁数字的含义。房子旁有这么多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层数)这些数字吗?(房间数)。二、根据门牌号码,对照房屋图示正确确定同伴的家。1、明确房间的主人,激发幼儿找房间的积极性。小朋友,这栋楼房住的是我们班的小朋友,你想知道每间房间住的是谁吗?2、根据房号找主人,初步学习根据坐标判断具体位置。418 你想知道哪间房间是谁的吗?用嘴说出来,不能用手指哟!3、自由寻找,了解自己家在楼房的位置。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自己家在哪里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请你找找,找到后不要忘记,等一会我们要到你家做客呢。集体介绍我家在哪里,猜一猜×层第×间是谁家。三、操作练习。1、下雪了,玲玲想召集小朋友一起堆雪人,小朋友分别住在楼房的哪一间呢?请你先看左图的住址,再把他们的头像贴在右边的楼房的对应位置,就知道大家的住址。2、尝试独立完成练习后,交流结果。回家记记你家、亲戚、朋友的门牌号码,回来说一说看谁记得最多。活动反思:418 我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因此,我运用了幼儿在生活中较熟悉的门牌号码,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更易理解和接受。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我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双重序数理解。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此外,我还采用发现法、赏识激励法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一开始我所提出的目标掌握6以内的双重序数的关系,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似乎简单了一些,应该提供多层次的楼房高度和房间数,供幼儿选择。另外,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幼儿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关注度还不够,没有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反而一带而过,使得幼儿在后面的活动过程中出现了更多地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除了要设计好活动的过程,更要在活动中关注幼儿表现、反应,并及时予以帮助。(40)大班数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含反思活动目标:1.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2.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418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2.排序卡、记录卡、动物与石头的比较图、铅笔橡皮若干。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长短、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2.活动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尝试运用“〈、〉、=”号记录操作结果。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动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1)师(点击课件):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都是谁?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6位朋友)(2)师: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个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们的名字一块儿说出来吗?(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评析:把动物的最大特征和动物名完整讲述,既发展了幼儿细致描述的能力,又使幼儿对这六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作了有效铺垫。)418 2.了解桃子的特征。(1)师(点击课件):咦,这是什么呢?(桃子)(2)师:看看,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圆圆的;爱心形状;红红的;黄黄的;大大的)(3)师:哇,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圆圆的,又红又黄的大桃子,要是现在就放在我们鼻子底下,闻上去又会是什么味道?(香香的)(4)师:真想吃一口呀,你们想吃吗?(想)长耳朵兔子、长尾巴猴子、高个子长颈鹿、大肚皮犀牛、大嘴巴鳄鱼、小小的毛毛虫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评析:对桃子形状、颜色、大小特征的讲述,以及对桃子气味的猜测,既“勾”起了幼儿品尝桃子的欲望,又“唤”起了他们对动物看到桃子后急切品尝心境的理解,适时、巧妙的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一条暗藏线索“让谁先吃好呢?”。)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1.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A.师(点击课件):“按照个子的顺序吃怎么样?”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说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谁的个子最高了。毛毛虫说:“不能站在高的地方量,量的时候不能把尾巴算上”小兔说:“踮起脚来量也不行。”418 B.师(点击课件):瞧,他们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树开始量了起来。动物们和大树的什么比?(树干)C.师:它们一个个都紧贴着树干,认真的量着。小朋友,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D.出示高矮排序图。E.讲述故事:“看见了吧?看见了吧?我的个子最高,所以得我先吃!”长颈鹿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刚要去咬那个又大又红的桃子。(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么大的桃子,当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鳄鱼张着一张大嘴,站了出来。到底谁的嘴巴最大?B.师(点击课件):“我的嘴巴大!”(犀牛声音)“谁说的!我的嘴巴才是最大的呢!”(鳄鱼声音)C.师:你们说,谁的嘴巴最大?(鳄鱼)E.讲述故事:“听见没,听见没有?我的嘴巴最大,当然是我先吃了!”鳄鱼使足了全身的劲儿,张大嘴巴,马上就要咬到这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了……(3)按耳朵的长短排序。418 A.师(点击课件):“这么做不行!”蹦蹦跳跳的兔子竖着耳朵跑过来。B.师:欸,兔子会说什么呢?(谁耳朵长谁吃)C.师:那就是说得按什么顺序来吃桃子?(长短顺序)D.师:按什么的长短顺序,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按耳朵的长短顺序吃)E.师(点击课件):对,应该按照耳朵长短的顺序、谁的耳朵长谁先吃!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谁的耳朵最长吧。“看,还是我的耳朵最长吧!”小个子的兔子好不容易够到长颈鹿的脖子,说道。(4)按尾巴的长短排序。师(点击课件):“这样也不对!”小猴子倒挂在树上,大喊了一声。“得按照尾巴长短的顺序吃桃子,尾巴长的先吃!”猴子甩着自己的长尾巴说道:“当然最长的肯定是我,我先吃”(评析:按高矮、大小、长短排序时,问题深入浅出的有效推进;比高矮,突出了“小动物和什么比?”,使幼儿掌握了高矮比较中参照对象的统一性;比大小,测重了让幼儿目测比较,快速的比出了结果;比长短,设置了悬念,让幼儿猜测兔子会提出什么要求。可以说,不同的提问角度,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活跃的思维。)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1)讨论比重方法。418 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时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说。B.师: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鳄鱼要求比嘴巴的大小,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出示大小、长短排序图)C.师: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D.师(点击课件):对,这么大的桃子,就应该按体重的顺序来,谁最沉谁先吃!犀牛大声说道。E.师:那体重得得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跷跷板)F.师生讨论: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418 师:你们平时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一跷一跷的,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师:两个人玩跷跷板时,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想一想,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呢?(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师:那用跷跷板怎么称出动物们的重量呢?(一边坐小动物,一边放上石头)师:那怎么比出谁重、谁轻呢?(只要数一数石头的数量就可以了)师:石头多的就表示什么?石头少的呢?!出自:快思老.师!(石头表示重,石头少表示轻)L.师:真是一个好主意。瞧,小动物们找来了许多一样大、一样重的石头,争先恐后的坐到跷跷板上,忙着称自己的体重。比高矮、大小、长短时,它们个个整齐的排好队,比得清清楚楚。可这一次它们每人一个跷跷板,谁都没法互相数一数。为了公平起见,等会儿,我们来帮它们数数有每人称出了几块石头的重量。数的时候,既不要漏数,也不要重复数,数完了就马上把石头的数量记在方格里。先数完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互换,检查一下,数得对吗?记得对吗?好,开始。(评析:帮助幼儿回忆玩跷跷板的经验,为幼儿的思维搭建了情景化、游戏化的平台。)(2)幼儿数石头,教师观察指导。(3)交流数石头结果,教师记录。A.师:数好了吗?看着记录卡告诉我,哪几个小动物称出来的石头数量少(毛毛虫、兔子、猴子)B.交流记录毛毛虫的称重情况,认识小于号:①师:好,咱们先从跷跷板上石头最少的开始记,谁的跷跷板上石头最少?(毛毛虫)有几块石头?②师:毛毛虫和这1块石头比,谁跷在上面,谁跷在下面?这说明毛毛虫和这一块石头相比,谁重谁轻?(毛毛虫的重量比一块石头轻)③师:我们赶快记录下来,毛毛虫连一块石头的重量都没有,我们应该怎么记呢?418 ④师:想想看,我们学过一些什么符号。(引导幼儿回忆经验:+、-、=)今天老师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符号小于号——“〈”,(边记边读)毛毛虫的重量小于一块石头的重量。C.交流记录兔子的称重情况:①师:兔子是几块石头的重量?(3块)②师:兔子和这3块石头比,谁跷在上,谁跷在下?(跷跷板是平的,兔子和3块石头一样重)③师:兔子和3块石头一样重,表示相等,我们学过什么符号?④引导幼儿回忆经验:运用“=”记录。D.交流记录猴子的称重情况:①师:猴子与石头的比较情况呢?(猴子跷在下面,石头跷在上面,有4块石头。)②师:那我们又应该怎么记呢?刚才我们认识了小于号,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认识一个新的符号,那就是——“〉”,(边记边读)猴子的重量大于4块石头的重量)E.师:刚才这三个小动物的跷跷板上石头少,我们一眼就能数出石头的数量,长颈鹿、鳄鱼、犀牛的跷跷板上的石头好多呀,你们一个个的告诉我,分别有几块石头?F.运用相同的方法分别记录长颈鹿、鳄鱼、犀牛的称重结果。418 (评析:引导幼儿运用合适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既是对动物与石头比重的科学表示,又拓展了幼儿对“等号、小于号、大于号”实际运用的经验,体现了幼儿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4)比出动物的轻重。A.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谁排第二个?第三重呢?第四重?第五重?最轻的是谁呀?B.出示重量排序图:C.师(点击课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这个桃子应该我先吃。犀牛朝着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过去……3.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1)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个时候一点也不起眼儿的毛毛虫大喊一声。“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我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我也是第一;耳朵最短的动物,我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我又是第一名;还有,要是问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的不还是我嘛!从小的顺序开始,第一名都是我!所以,这个桃子就应该是我先吃!”418 (2)师(出示排序图):咦,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出示毛毛虫排序图)现在,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比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比耳朵最短的动物,毛毛虫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毛毛虫又是第一名;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不还是毛毛虫嘛!(评析:故事与提问的交互进行,看似话语相同,但实际是给幼儿思维的一个缓冲。)(3)师: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有、没有)你说没有道理,你说有道理,别急,我们一个个说说自己的道理。(4)引导幼儿各自讲述自己的道理。A.师:你先说。为什么没道理?B.师:你来说,为什么有道理?(大的要让小的)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排队、坐座位、做操时)(评析:让幼儿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三、品尝桃子。1.师(点击课件):看来,毛毛虫说的很有道理。它一边说着,一边“嗖”的一下钻进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桃子真好吃呀!”6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又香的桃子。418 2.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评析:“大家一起品尝桃子”是一个有趣的结尾,让幼儿在感受分享的同时,又使“让谁先吃好呢?”的线索贯穿始终。)活动反思:《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寻找着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品味活动,我有以下两点感想:1.活动过程生动有趣,自然流畅的蕴含着活动的目标。418 仔细阅读故事,我发现其中隐藏着两条线索,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象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这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在活动设计中,我把握住了这两条主线,制订了具有适宜性、指向性的活动目标,即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整个活动过程生动有趣,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互交织,若隐若现、相互贯通。在主题鲜明的情景化教学中,自然无痕的渗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称重游戏、符号的实际运用。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2.提问设计恰到好处,推波助澜的激活着幼儿的思维。活动中的另一个亮点是,教师的提问有价值。教师有效地运用了设疑、插问、推问等方式,不断的帮助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游戏经验、知识经验,激发着幼儿对于作品内容的好奇与探究,激活着幼儿多方面思维的训练。可以说,有效的提问使整个活动体现现结构严谨、自然流畅的特点,有效的提问使幼儿的思维在“聚合”和“发散”间自然转换,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多元发展!(4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数的组成》含反思教学目标: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418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2.数字卡片、5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二、进行新课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b.交流展示。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418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d.小结。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2.做一做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②右手藏1个③右手藏2个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b.抢答。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418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b.填方框[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4.指导看书。边说边填。指名板演。5.做一做。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b.对口令。418 本节课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找规律、做游戏,使幼儿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师教法灵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注意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注重让幼儿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的使用,培养幼儿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注重了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体出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学反思: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418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42)大班数学教案《多多少少》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在活动室分别放1元,2元,5元,10元,20元纸币,在开展幼儿集体购物的活动前,需对家长讲清楚让幼儿带钱到幼儿园的目的,同时请家长将家里需要买什么东西告诉幼儿。活动目标1指导幼儿认识人民币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二十元,并尝试用钱购物。2让幼儿懂得不同数字的钱能购买不同数量的同一种商品。3引导幼儿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20元。难点:买一样东西不知道找多钱,在购买商品时到收银台不知道付款。活动准备418 1每个幼儿准备面值为1元,2元,5元,10元人民币共20元,教师准备20元面值的人民币若干张。2幼儿教学图片数的选择。活动过程1幼儿自由观察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认识1元,2元,5元,10元,20元,并进行简单的交流。2教师组织幼儿到活动室购买商品,让幼儿知道应选好商品,看清楚价格后再到收银出缴费。3回教室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展示教学图片,[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让幼儿介绍自己买了些什么商品,用了多少钱,并比一比谁买的商品最多。4教师小结:用同样多的钱可以买到不一样多的商品,因为不同商品价格不同,人们到商店去,一般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教学反思418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由于我选择的是人民币,人人都喜欢,更何况是叫小朋友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整个教学活动清晰简单,环节一个紧扣一个,整个活动幼儿表现不错,很有积极性,注意力很集中,都能灵活的运用钱去买适当的东西,同时我们有时太低估了孩子,不敢或不知怎样给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孩子们是乐于参加有一难度活动。这让他们找到自我的价值,有更多成功的感觉,在其中也会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而是我们教师或家长想象不到的。在以后的一些活动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与思维定势,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能得到更自由的发挥空间。(4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长短》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虽是学前大班的学生,但学生的书本学具时常乱放,小书包里的东西也是乱糟糟的;通过此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爱护学具,按书本学具的大小、长短,有序地整理自己小书包的能力。活动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活动准备418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活动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引导观察谈话:小朋友,你们每组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吗?现在你们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2.交流、汇报(1)问:能告诉老师,你发现什么了吗?(2)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4)引导说出:物体有长、有短。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3.小组汇报。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418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三、反馈练习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四、巩固练习。做书中的练习题。五、整理学具教师提出要求: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418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六、小结。教学反思1、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多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并能动手正确的比较物体的长短。2、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一日就能成的,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大练习力度,反复训练。(4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一数》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情况,我将数学内容的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目标。活动目标1.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关系。418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幼儿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3.逐步培养幼儿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活动准备1、背景图一幅2、小鸭子、小鱼、苹果、小花等卡片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1、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引入话题师:刚才我们变了很多小动物出来,今天小动物们都来森林里玩了,看,哪些小动物来了…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背景图内容二、教师出示背景图418 1、引导幼儿看图回答问题池塘里先游来了5只小鸭子,又来了2只小鸭子,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子?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6.提问:如果池塘里先游来2只小鸭子,后游来5只小鸭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7.请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三、教师创设情境并提问1、师:池塘里的7只小鸭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池塘里有几只小鸭子了?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四、以相同方式请幼儿看图说出相关算式师:天空中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一共有几只了?请幼儿讨论并回答。418 师:大树上有10个苹果,被小鸟捉走了两个,还剩几个?以相同方式请部分幼儿说出算式五、活动结束:游戏——邮递员请幼儿以“送信”的方式大声说出信封上的数学算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幼儿主要是看图应用题。可我们要注重幼儿对数学信息的发现,与数学信息的组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看图练习题加上数学语言,组织形成一道解决问题,一来增加兴趣,二来为进一步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是十分可取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把应用题的教学溶入每节课当中,减化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幼儿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一只教应用题的效果好得多。(4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与量的对应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学具,让幼儿经历50以内的数与量对应的过程。2、操作中继续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专注、细心的习惯。418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金色珠”;数字卡片;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2、学具准备:“金色珠①②③”;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画有计数器的纸片若干;笔。活动过程:1、预备活动①师幼互相问候。②游戏。点兵点将。幼儿站成圆圈,教师站在圈内,与幼儿一起念儿歌。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逐个抚摸幼儿的头,当念完最后一句后,所有被摸过头的幼儿搞搞举起右手,大喊一声“到”。2、集体活动(1)复习数位教师操作教具“数字卡片”,摆出一个数字,如123,请幼儿说说这个数字个位是几,十位是几,百位是几。(2)学习按数取珠创设情景: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金色珠要和数字拉片做朋友,我们来帮帮他们吧!418 ①教师拿出一粒金色珠,提问:有几粒珠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可以用写个数字卡片朋友来表示?教师拿出数字卡片1放在这里珠子的下面。②教师再取出一串金色珠,提问:一串珠子有几粒,它的数字朋友是谁呢?接着问:5串金色珠呢?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金色珠下面摆上相应的数字卡片。③教师拿出数字卡片,如48,先读出数字卡片,然后取出4串金色珠和8粒金色珠摆在数字卡片48的旁边。(3)幼儿自由操作练习。教师可以说出任意数字,请幼儿拿出相依的数字卡片、串珠。3、游戏活动:“找数字”①教师边拍手边问:“小朋友,小朋友,我问你,18,18在哪里?”幼儿边拍手边回答:“杨老师,杨老师,告诉你,18,18在这里。”然后迅速举起数字卡片“18”。(依次玩2-3次。)②教师拿走任意一组串珠、数字卡片,要求幼儿说出哪一组不见了。请说出那一组不见了的幼儿将串珠、数字卡片拼摆好。(游戏可反复进行)4、操作活动:按数画珠。幼儿根据数字摆放串珠并添画串珠。418 5、交流小结。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做简单小结。引导幼儿将学具收拾好。(4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7的加减》含反思活动目标: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2、理解互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过程。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教具:四座城堡图,四幅画、数字1-7、符号+、-、=。2、人手四幅图片,笔、鞭炮四串、自制金牌、银牌若干。活动过程:1、复习巩固:开火车以前我们玩过数字5、6的开火车游戏,今天,徐老师带大家要玩数字7的开火车游戏。418 嘿嘿!我的火车一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嘿嘿!我的火车6点开。(集体、个别)2、情境感知---看图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法.你们看,火车已经把我们开到城堡王国,一共有四座城堡,有绿颜色、红颜色、黄颜色、蓝颜色四座城堡,这么漂亮的城堡你们想不想进去参观参观啊(电话响)是城堡国的国王打来的,说这四个城堡里分别有三副图片,请我们小朋友分别用三句话来讲述图上的事情,要是谁能正确的说出这事情的话就能顺利的进入城堡。你们愿不愿意来说一说(愿意),那好,就请我们小朋友开始去说一说吧。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1)问:请你来说一说,你选择到了什么颜色的城堡?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树上有一只鸟,又飞来了6只鸟,树上一共有7只鸟)集体验证,并集体把这件事讲述。(2)分别请到其他颜色城堡的小朋友来讲述(得到大家验证后,再集体讲述)。小结:呀,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能把四个城堡里的事情讲的很清楚了,国王还夸我们都是最聪明的小客人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赶快表扬表扬自己。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418 (电话再次响起),又是城堡国的国王打电话给徐老师,说,它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刚才是让小朋友分别讲了四个城堡里的事情,现在让小朋友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一道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1)交代幼儿操作要求2)集中提问:这件事你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1+6=7)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依次类推,分别得出其他三个算式。6+1=7、7-1=6、7-6=1。再次把算式认读两遍。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1)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小结:1+6=7、6+1=7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总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7―1=6,马上就想到7―6=1。我们也把他们称做为朋友题。2)练习互换,老师拿出题卡,请我们小朋友马上说出他的朋友题是谁?1+6=7(6+1=7)、7-1=6(7-6=1)4、内化迁移---幼儿游戏游戏规则:418 (1)每个鞭炮里面也藏着一个算式题,要是谁能把算式答对,鞭炮就能放的很响,而且还能得个小红花,同样,要是没能把算式答对,鞭炮就放不响。(2)每次请每队选一个小朋友参加进行比赛,看看到最后那队得到的小红花最多,那么就能得到金牌。小结:颁发游戏中金牌得主、银牌得主。四:活动结束:带小朋友进入城堡跳舞。五:活动延伸:1、继续探索7的第二、第三组加减。2、利用区域活动,进一步巩固看图列算式。活动反思:418 通过这次的活动对于今后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教师必须观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并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引导孩子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其次,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47)大班数学教案《运动场上》含反思活动目标:1、认识1-10的序数,初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2、会用序数较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3、能倾听别人的发言,关注和学习同伴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认识1-10的序数,初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活动难点:会用序数较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活动准备:1、跑道图2、11种动物图卡3、楼房图4、数字1-10418 5、幼儿用书22页半张活动过程:1、观察运动场上的跑道,确认各跑道的序号。(1)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运动场、有跑道)(2)数一数有几条跑道?(先个别数,然后集体点数)(3)哪条跑道是第1道?哪条跑道是最后一道?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左边开始数)哪个是左边?哪个是右边?(4)谁会用数字给每条跑道做个标记呢?老师这里有十个数字(随机拿两个数字让幼儿认读)谁能来给跑道标上数字符号呢?(请其他幼儿检查是否有错误)。在这里,数字“5”表示什么?(5)手指数字“5”:这个5表示什么意思?我们平时用5表示什么?手指数字“7”:这个7表示什么意思?我们平时用7表示什么?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作用?(有两个作用:一是表示物体的数量,二是表示物体的位置。)2、帮助小动物做赛前准备。(1)运动员排着神气的队伍进场了,看看谁排在第一个?谁第二个?某某动物排在第几个?418 (2)大象裁判提出要求:请运动员站到自己的跑道!第一道小兔。请个别幼儿帮助小兔站到自己的跑道。!.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其余的动物也按要求站在不同的跑道。(不要按顺序说,让幼儿找出对应的跑道(3)帮助大象检查小动物站得是否正确,并引导幼儿说说小动物站在第几跑道上。请幼儿用“XX在第X条跑道上”的句式回答。3、观察判断比赛的情况。(1)移动动物。比赛进行了一半,小朋友看看谁跑在第1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幼儿用“第X道的XX跑了第X名”(教师随机点动物让幼儿说)(2)再次移动动物。比赛结束了,谁得了第一名?其他动物得了第几名?第几跑道的某某动物得了第几名?(集体说说比赛的结果)4、送运动员回家。(1)小动物住的楼房有几层?(2)大象裁判说:某某小动物住在第几层,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呢?请你在楼层标上数字,帮忙把小动物送回家。(3)如果小动物要出去玩,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走呢?(往下走),会经过哪些楼层呢?5、集体操作活动。(1)完成22页“楼梯上的动物”操作内容。讲述操作的要求。(2)评价幼儿的操作结果并纠错。418  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内容做了精心的设计,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准备激烈有趣的比赛活动。通过活动自由交流,亲身体验,独自感受。使幼儿进入快乐的气氛中,懂得身体需要运动,运动有助于健康的重要性。2、对幼儿活动过程的反思:(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深刻,彼此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宽容理解,在活动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即使个别小组其中一组失败了情绪低落,但在自由交流中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锻炼身体健康才是第一重要。(2)、对教师专业发展反思:精彩的活动中,看出多数幼儿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聪明的孩子动作迅速,而动作稍慢的孩子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向成功者学习。而失败的个别学生会影响自身情绪把握教师核心与孩子真心投入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发展。418 (3)、对师生互动的反思:师生活动配合默契,当发现情绪不稳定时,教师及时调整孩子的心态。孩子,加油!胜利是属于你的!3、对活动效果评析:首先,目标明确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是,教学环节井然有序,组织活动中能否有条不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谨慎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会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不足。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有很大的进步。因为从教师评课和自我反思中,学到丰富的经验。让我从中受益匪浅。以后的教学中跟随课改步伐,不断挖掘教材,耐心向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争取上一堂成功而有魅力的课。(48)大班数学教案《小熊请客》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结合大班幼儿本学期在学习量的守恒和面积的守恒课程的情况下,把本节课作为一节课程的活动延伸,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知道等分的方法。活动目标418 1.在操作中发现物体不同的组合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2.增加数学活动的趣味性,感受学习乐趣。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1.找出在不同条件下的组合方法2.根据提示进行简单的推理活动准备玩具小熊,小兔各一个,每组一个盘子,每人10粒玉米豆,3个饼干袋,4个糖纸,5个果冻壳活动过程一.手指游戏导入主题1.手指游戏《十个手指变变变2.玩具小熊引出课题内容---教师:小熊过生日,邀请好朋友来做客,她准备了许多的玉米豆,为了让每个客人都可以吃到,它为每个客人准备了一个或者两个玉米豆,朋友来了,小熊真开心,直到朋友走了,小熊也没有搞清楚今天家里来了几位客人,他在整理房间时发现,盘子里的玉米豆少了10个。418 二.感知物体的多种组合方法1.在游戏中初步感知物体的不同组合方法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组合方法---教师提问:客人一共吃了几粒玉米豆?---请小朋友帮小熊算算,今天可能来了几个客人?---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了一粒玉米豆,那来了几个客人?---如果每个客人吃了两粒玉米豆,拿来了几个客人?2).幼儿操作练习:请小朋友每人自己盘里的10粒玉米豆,分一分,算一算来了几个客人?3).比较三中分法,最多来几个人,最少来几个人?2.游戏中巩固对物体组合多样性的认识,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1).出示小兔子,设置故事情境---现在小兔子也要请客了,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两个或三个食品,知道客人走了,小松鼠也不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在收拾屋子时,它发现垃圾桶里有3个饼干袋,4个糖纸,5个果冻壳。---现在请小朋友猜猜看来了多少客人?2).操作并联系418 ---客人一共吃了几个食品?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两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老师操作。---如果每个客人都吃三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我们也来算一算,请幼儿操作。3).请小朋友比较一下,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三.小结:---今天,我们帮小熊和小兔子解决了难题,她们都夸小朋友们聪明,下次有困难还请你们来帮忙,如果小朋友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算。---现在,小班小朋友也在为老师发给它们的糖不知怎么分而发愁呢?我们一起去帮帮它们怎么样。教学反思1.课堂中重复语言过多,语言不够精炼,教学对于大班孩子而言可以直接开门见山没有必要再做手指游戏来导课2.在活动中没有注意每个孩子的探索发展情况。3.整个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但是结束时有点草率,没有出现小组操作巩固的环节,418 4.最后西安市高新幼儿园的园长听完此课点评时讲到希望作为我们农村的幼儿园老师在学具准备时尽可能选择随地可取的才来用,可以拿动物的图片来等分等等,希望可以从繁琐的教学具准备过程中将老师解放出来。她认为教学知识形式,发展孩子才是关键。好的是我的教学解决了现实生活中孩子的等分物体困难。(4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6的加法》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为了让幼儿更快一步适应学前班的加减法,同时也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入学前班打下良好的基础。活动目标1.知道6的数量,并能够快速的计算出其数量。2.让知道快速算出有几只猴子的技巧与方法。3.让幼儿养成乐于学习数学的好习惯。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画面上猴子的数量;难点:能够计算出其数量,并能够快速的说出其数量;活动准备1.带有猴子的图片一,有一只大猴子,五只小猴子418 2.带有桃子的图片二,2个绿的,4个红的;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小朋友们,今天小猴子们旅行回来了,我们一块去看看他们吧!(教师出示图片一,问小朋友们,小猴子在哪里呀,他们都在干些什么事情呢?)(二)展开部分老师引导幼儿可以运用加法、减法的算式进行运算,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是什么?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如:1+5=6,表示的是1只猴子和5只猴子,他们呀,加起来就是6只猴子。教师:你们还能说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教师:列完后呢,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他列的算式好不好?教师:老师请一位来朋友将他列的算式按照排列的方式写到黑板上来好不好?418 加法:1+5=65+1=64+2=63+3=6(三)结束部分请小朋友们好好想一想这位小朋友列的算术对吗?可以进行讨论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轻松地掌握了6以内的加减法,并且学会了猴子、绿、红、树上等词语,有利于汉语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学前班学习加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足之处:课程过于简单。我会在今后总结经验,会把自己的课上的更好,表现的更加优秀。(50)大班数学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让幼儿通过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建构着知识,从而使幼儿对本次的知识点达到长时记忆的目的。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2.使幼儿乐意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感知球体,圆柱体是什么样子的。418 3.知道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本次活动到达长时记忆的目的。难点:真确分清并记住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活动准备1、墙面布置球体和圆柱体两个区。2.各种皮球,乒乓球,纸筒,易拉罐,瓶盖等3.报纸。4.《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活动过程1.观察球体和圆柱体教师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看一看,老师给小朋友带什么来?这些是什么呢?幼儿:这是足球,幼儿:这是积木,幼儿:这是皮球(乒乓球),幼儿:这是小凳,杯子,还有饮料。418 教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那些是球体?那些是圆柱体吗?2.操作球体和圆柱体,感知他们的特征,教师:我们,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一样?有什么不一样?教师请小朋友们拿一个球体,在拿一个圆柱体摸摸他们,然后在地上滚一滚,看看球体和圆柱体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我发现易拉罐倒下来的时候滚得好快好快!立起来的时候滚不动为什么呀?幼儿:是啊,倒下来的时候想车门儿一样滚来滚去,立起来的时候是平平的。!.快思.教案网出处!教师:你们看的时候很仔细,那我们再看一看,摸一摸还有什么样的东西跟它一样?幼儿:教师我的小登立起来的时候可以做,我搬不动的时候就把放到滚着走,教师:那你们看一看,这个足球和那个小登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足球到处都是圆圆的,幼儿:看这个足球滚得多快啊幼儿:这个积木可以滚着走,开可以站住,足球却站不住。418 教师:这个足球摸起来到处都是圆的可以滚着玩,我们把形状像它一样东西叫球体。教师:这个小板凳,上面和下面都是一样大的圆形,放到以后还可以滚着玩,像这样的东西叫圆柱体。教师: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把球体摞起来,再把圆柱体摞起来,看看你发现什么?幼儿:易拉罐可以摞起来,可是皮球摞不起来,教师:对,球体可以摞起来。圆柱体摞不起来。2.制作球体和圆柱体。教师:“请小朋友用报纸做一个球体的东西、再做一个圆柱体的东西,然后把它们站到墙上去。”“想一想,球体的东西要从到哪儿?圆柱体的东西要从到哪儿?”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做一做书上的教学反思一、在备课时,我考虑了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如果这节活动又不适合幼儿的我会随机应变,调整活动的内容。二、通过这节活动课的展示后,我进行了以下的反思:418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这节活动课,总的来说还不错,不仅调动了每个幼儿的积极性,而且师幼配合的非常好,通过这次的活动,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的方面得到了全面、自主的发展。2.对师幼互动反思:本次活动,幼儿能很好的和老师配合,我也会因幼儿的需要调整活动内容。三、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时间没掌握好,有点短了;其次这次活动的的内容对幼儿来说还不够,还应再加点游戏。通过教学反思,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51)大班数学教案《逛超市》含反思活动目标1.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418 设置小超市(物品都卖一元或两元),一元和一角的硬币若干,垫板,两台取款机,作业纸,油画棒。活动过程一、游戏导人教师: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我们开着汽车去吧。(评析:生活中幼儿喜欢逛超市,老师以游戏的口吻把幼儿引入情境,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二、取钱1.教师:逛超市买东西,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听听猜猜里面装的什么。)(评析:神秘的小包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神情专注,听觉参与活动,凭借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活跃了思维。)2.教师:取款机里有大小不同的各种硬币,请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三枚硬币,要和老师手上的硬币一样,比谁又快又准。(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老师手上是3枚1元的硬币)(评析:引导幼儿触摸、感知、辨别大小不同的硬币,发展了幼儿的触摸觉。)3教师:请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摸出三枚硬币的?418 (评析:引导幼儿交流操作过程,分享经验,增进了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了解了幼儿的操作水平。)4.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三、观察硬币1.教师: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正面是什么样子?反面是什么?(评析:引导幼儿观察硬币的外形特征,增进对硬币的认识,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2.教师:你们知道一枚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么你们手上有多少钱呢?请用动作告诉大家。四、抛玩硬币1.教师: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找空地方坐下玩玩吧。2.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小朋友把3枚硬币轻轻撒到垫板上,看看有几个正面?几个反面?然后用自己的标记记录下来。五、猜硬币教师:我手里有三枚硬币,我将它们藏到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枚?六、购物教师: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你们跟好朋友一起逛逛,商量商量买什么,送给谁,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418 活动反思:将数的分合经验运用到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进一步体验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及游戏活动的快乐。(52)大班数学教案《数字2》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本班由大班和中班的幼儿组成的,都是农村孩子。对他们来说在学校的任何东西都是陌生的。除了学校之外没有任何语言环境,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学校尽量让他们多读,多听,多说,多看。游戏为主,采取各种有趣的教学放方法启发他们让他们觉得学校使他们最快乐的地方。活动目标1.通过做游戏讲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多种读法让幼儿学习2想什么。3.掌握数字2的读法及写法。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418 重点:让学生大胆地说汉语,用汉语表达数字。记住数字的读法及写法。难点:用汉语表达关于数字的内容。活动准备数字卡片,尺子,贴板活动过程首先复习学过的内容(一)开始环节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两个梨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这是几个梨子?”又出示小猫问:“这是什么动物?你们家有没有?喜欢猫吗?这是几只猫?这些都是两个两个的,谁知道我们用那个数字来表示?”。(二)基本环节教师在黑板上写标题教师:“2想什么?像小鸭”出示数字卡片边读,边让学生跟着读好几遍。(2像小鸭水中游)在黑板上画方格,在上面边写数字2,边讲怎么写。然后让学生伸出小手在空中练写。让幼儿在练习本上边写边读。要求学生写,读的标准。418 (三)结束环节让每位幼儿说说2,还有2像什么。(四)延伸环节为了提高课堂气氛写一个大大的数字2和一个小小的数字2.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数学活动。学生对数字2还是有所了解。主要采取了做游戏,鼓励,引导比赛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朋友都懂得了2的读法及写法,又会说2像什么。他们都积极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这个数字的兴趣很高。老师不但问积极举手的小朋友,还问那些不举手,表达能力有点困难的小朋友,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会回答出来的。(53)大班数学教案《5的组成和分解》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418 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4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5的组成和分解》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活动目标1.探索5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2.引导幼儿用5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5的分合。活动准备1.5个有色圆片。2.写有分合式的花瓣。活动过程·1.从操作中探索5的分合418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5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5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5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2个红色的和3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2)撒圆片A.教师强调要求:把5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5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3.游戏《拾花瓣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418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教学反思这次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觉得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54)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火眼金睛找相同》含反思418  【活动目标】1、复习6—1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并将重复的记录去掉。2、会看一组分和记录读出两组分合记录。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主动地回答问题。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活动准备】1、幼儿学过6-10的组成。2、记录纸和笔、操作用书。418 【活动过程】一、复习10以内各数的组成。1、教师:我们已经学会那些数字的组成?它们各有几种分法?是哪集种呢?2、请2-3名幼儿自主选择一个总数,介绍它的分合方法,教师进行记录,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分合记录是有序还是无序的?按什么顺序记录的?二、找相同。1、教师:看看谁的眼睛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发现9的分法中有相同的吗?引导幼儿找出相同的分法,如9和9∧∧418 45542、教师:9有8种分法,其中许多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些相同的分法去掉一个。3、引导幼儿去掉相同的方法,然后观察发现记录结果少了,更方便看了。4、引导幼儿看一种记录读出两种分合方法,使幼儿感受到,虽然记录少了,但分法没少,可以看一种记录就想到两种分法。5、再出示一组幼儿的组成记录单,请幼儿比赛找到相同的,并去掉相同的。三、幼儿操作活动。1、找相同。418 观察数字组成记录单,圈出相同的分合式,读一读其他分合式的两种分法。2、组成填空。请幼儿先读一读总数,在看一边的部分数是几,想一想缺少的部分是几,在方格上填上该数字。四、活动评价。展示幼儿“找相同”记录单,请大家看一组记录说出两种分法。 活动反思:1、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418 2、在“住新房”的设计中有问题,每张纸有三间房子,可是小动物却需要住四间,虽然老师发现这一问题,给每个幼儿增添一间房子,仍有幼儿不愿意让小动物住进去,给幼儿找相同增加了人为的困难。3、教师知道使用浆糊是一个困难,但是担心使用双面胶更难,担心使用胶圈的一次性,在此次活动中没有将幼儿的粘贴问题解决。4、在观察记录活动中,教师的思路不灵活,认为:找相同的记录要人手一份。其实,分局小小班的特点完全可以采取集体形式的记录,让小动物住进房子。(55)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我们的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418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活动准备: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活动过程:一、分类--按不同的要求分类1、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2、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3、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4、教师提出分类要求:418 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5、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6、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二、统计--尝试用数字的形式记录1、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2、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3、自由探索:418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2)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3)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三、延伸--经验提升、迁移1、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2、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幼儿在操作中增长知识,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幼儿通过尝试参与超市的购物体会到购物带来的成功喜悦。 418 本活动通过“超市购物”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经验,真正体现了让孩子“走进社会、开拓视野”的理念。(56)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点点画板》含反思教学目标:1、观察点与线构成的空间关系,并能找出同样位置的构成。2、认识点阵式的空间对应。3、培养专注力。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重点:能根据图示找出相应的位置.并真确的标示出来.难点:通过操作掌握正确的空间对应。教学准备:带有圆点的操作卡每人一张.数块每人一个.幼儿操作用书及水彩笔每人一套.418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复习数数1-20.2出示坐标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横列与数列的数序关系.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右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上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小旗的位置,由老师自由来定)二、基本部分:418 1、游戏:玩具幼儿每人一张带有规则圆点的卡片,每人一个数块.师:,老师的小数块跳到哪里,小朋友也跳到和老师一样的格子里.提问:你的数块放到了第几行的第几格?2、游戏::电脑课件制作的圆点图卡.图卡上有图案造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能在自己的图卡纸上按照图卡上的造型连出来.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建立数列的关系.4、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35页,引导幼儿根据左图中圆点的位置,找出右图中相应的位置,进行标示和连接.418 教师提问:画面上出现的是什么图形?图形左边最上面的一点是落在第几排?第几个点的位置上?其他的顶点呢?是落在第几排?第几个点的位置上?5、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这种方式找到正确的顶点并利用色笔先在顶点上点颜色、做记号、再画线将图案完成。6、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自行比较,看看完成的图形是否和左边的图形完全符合。三、结束部分:教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收拾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418 在美术活动中,不外乎导入、指导、评价三个部分。为了让整个活动生动起来,我创设了点点和线条举行舞会的情境。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将点线随意的进行连接,一整卷白纸上赫然跳出了一支支动人的“点线之舞。”所有的孩子们在一整卷的白纸上自由的绘画,有的还和别人的点线相互连接,这样的一种氛围是十分自由而快乐的,孩子们也很享受这样的过程。接着我出示了大师米罗的作品《星空》。对于这样的一幅抽象画,孩子们的欣赏兴趣特别浓,参与的积极性也高很。他们能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在画中找出许多有意思的东西。记忆深刻的是有个孩子说看到了眼睛,于是我马上引导,“它是谁的眼睛呢,找找看它的嘴巴、鼻子在哪里,头、身、手、脚……”。层层深入的引导孩子有针对性的欣赏。接着巧妙的问猜猜这个人在干嘛,孩子的回答也很精彩。他说“这个人好像在看天空,因为晚上的星空是很神秘的,他也许在找哪一颗星星吧!”通过与大师作品的直接对话,孩子们潜在的艺术潜能被调动了,他们敢说、想说、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我们又回到了点线舞会,让孩子们通过添画的形式,将点线连接出的各种图像变成各种有意思的东西,孩子们变出了兔子、狮子、刺猬等许许多多的动物朋友,还有轮船、房子、灯、桌子等物品,这让点线舞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我想这样“尽情的玩”、“用情去赏”、“激情创作”的美术活动一定会带给孩子们或多或少的启发和感悟。(57)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的数量守恒》含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418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活动准备:1、PPT(兔子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7只、米老鼠10只)2、幼儿操作卡、记号笔、小筐。活动过程:一、(弹琴律动引入)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动出示米老鼠图片引入活动:"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师:"进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语呢?"(幼儿念咒语米斯嘎、木斯嘎、米老鼠!师出示PPT米奇妙妙屋)418 二、玩游戏-"猜影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师:妙妙屋里有两种小动物,是谁呢?这些是它们的背影,小朋友们来猜一猜。三、通过和妙妙屋里的动物表做游戏,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一)先来看小兔子们做游戏(复习6的守恒)1、师出示PPT,两排兔子,红色、灰色,大的、小的分别有6只。提问:①"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418 ②"这些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结:原来它们的大小、颜色不一样,但是数字宝宝是一样的,数字宝宝一样,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2、提问:①小灰兔子很调皮,想和小朋友做游戏,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数到10,看一看,看它们发生什么变化?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我觉得灰兔子少了两只,还剩4只,因为它的队伍变短了。师小结:原来它们的队形发生了变化,但是数字没有变,6只还是6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二)米奇妙妙屋的小主人来了,快看(感知新知识点数量:10的守恒)1、师出示PPT:10只性别、大小、造型不同的米老鼠,提问:418 ①"一共有几只米老鼠?"②"这么多米老鼠,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2、米老鼠们开始做游戏了,当变换一种队形后提问:①"你们看米老鼠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我们来数数变了队形后,和原来一样多吗?"师小结:虽然这些米老鼠的大小、颜色、造型都不一样,队形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数量始终都没有变。四、操作活动:图形操作卡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为了奖励小朋友,米老鼠带我们去图形城堡玩一玩(开汽车律动)1、出示PPT,图形城堡到了,提问:看一看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一样吗?418 哪里不一样?有一样的地方吗?哪里一样?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2、验证:小朋友们都做完了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总结:原来这些图形宝宝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排列顺序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字宝宝都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这就叫数的守恒。五、活动延伸:家长游戏请10位家长到前面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各做出一个不同的造型或变换一个不同的队形,让幼儿说一说哪变了,哪没变。六、结束部分站队,带小朋友到外面去玩一玩这个游戏。活动反思:418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这个过程,使幼儿学习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58)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及反思《认识日历》含反思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2、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作用。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多种不同的日历活动过程:418 一、出示日历,引起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日历)1、和幼儿一起说说日历的样子2、引导幼儿观察日历师:日历里面有什么?(数字、文字等)二、深入认知老师这里有一本日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秘密?1、认识年份。师:这是哪一年的日历?(2012年)418 2、认识月份。(1)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几月?最后一个月是几月?12月过完后就表示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2)那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这些小数字会告诉你。一年有12个月,有的一个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3、学习查找日期1)今天是几月几日?谁能从日历中找出来?(幼儿示范)2)老师的生日是11月7日,谁能找出来。3)国庆节是几月几日?谁能找出来?418 4)老师说节日,幼儿在日历上找出来,并进行评价。三、活动延伸小朋友之间互相提问、指认日期。教学反思:《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418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2011年、2012年、兔年、龙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12的就是2012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 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418 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59)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男生与女生》含反思 活动目标:1、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表格中记录。2、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3、注意倾听、思考并理解同伴,能从不同角度对表格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读。418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活动准备:1、在黑板上实现画好"()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如幼儿用书第26页的记录表格),粉笔若干,抹布。2、幼儿用书26页内容。活动过程:1、观察统计各小组男生和女生人数的图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26页的各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调查统计表。418 教师:图上有几张小表,每张小表上有什么?每个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记录在小表的什么位置?(男生和女生标记下的空格里)师幼讨论: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每张小表统计的事第几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呢?(在每张小表的第__组中间用数字标明了小组号)2、调查统计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请幼儿到班级的各个组去调查,统计每个小组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幼儿用书的第26页相应的小表格中作好记录。(活动中,幼儿可能会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人数,教师都应给于肯定,以鼓励幼儿创造性的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结果,然后集体在检查验证统计的人数是否正确。3、学习将小组统计的结果汇总到班级的大统计中。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张表格上有些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418 教师:每张小表上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应该填写在大表的什么位置?此处可以请发表意见的幼儿边回答问题,边走到黑板前在大表格上指出自己所说的具体位置,使大家明确他所表达的意思。当幼儿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以追问:"第一组应该记在表格的什么位置?"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的班级统计表中记录本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再集体验证记录位置是否正确。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26页内容,将调查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填写到全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中。4、师幼共同读表,了解统计图标的意义。幼儿完成后,同伴之间可进行相互交流,并检查各自的记录是否正确。请一名幼儿将黑板上的记录表填写完整。418 请幼儿说说记录表上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事情?教学反思:从今天的《男孩女孩》的活动中,我发现了一点。我们的孩子善于观察。他们能把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拿到课堂上来。活动开始时我问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你知道这个是男孩还是女孩?(我手中拿着一张穿裙子的简笔女孩)孩子们都回答说是女孩。于是我又问了他们那为什么呢?这个时候月月跟我说:"因为她穿着裙子。"这个时候大家都纷纷告诉我是穿裙子的是女孩的,公共厕所上的标志也是这样的。之后我又给他们玩了一个游戏,游戏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男孩女孩分类,是男孩的站左边是女孩的站右边,小朋友都上来站好了。没多少时间都站好了,我来检查。发现男孩一边有一个是女孩。我走过去问她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啊?她很无辜的跟我说:"老师我没有穿裙子啊,我是男孩子啊。"我微微一笑对她说:"但你也有穿裙子的时候啊,那你应该是女孩的哦。"听完我的话之后她就慢慢走到女孩字那边去了。(60)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蚂蚁搬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418 1、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找出物品的二维特征,并进行二次分类。2、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活动准备:课件:红萝卜(大小各一)、(大)、(小)、(大小各一)、(大)、(小)、(大)、寻宝图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秋天到了,小蚂蚁要开始搬家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东西?418 二、基本部分:1、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种类发现图片中食物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分类。(1)教师:它们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苹果除了红颜色,还有什么特征?(引出物品的二维特征)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现在小蚂蚁要把他们分进两个框里,相同特征的分在一起。可以怎么分?(幼儿自由讨论)(2)教师:谁想来试一试?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分的。(请个别小朋友来分,)(3)教师:你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按什么分的?怎样让小朋友们一眼就看出来呢?(出示图形标记、大小标记、颜色标记)(如果是对的,师生学习说一遍,如不对,马上请小朋友来帮助)(4)教师:谁还有不同的分法?418 2、老师小结幼儿分类情况。教师:你们很棒!小蚂蚁谢谢小朋友帮它把物品分成了两类。3、游戏:小蚂蚁搬家,学习二次分类教师:小蚂蚁搬家时有很多东西,要把这些东西整理好放进柜子里,怎么整理呢?这些是什么?(标记)要根据标记先分第一层柜子。(幼儿自由讨论)4、老师小结教师:会了吗?真的会了?小蚂蚁还是不放心,要考考你们。5、请小朋友分组学习二次分类操作(1)教师:小蚂蚁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游戏卡,我们来看看!(出示幼儿操作材料)待会做的又对又快的就可以来帮助小蚂蚁。(根据标记分)418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教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分类经验,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作业。(4)幼儿再次操作三、结束部分1、请个别幼儿用白板操作二次分类板,师幼共同验证操作结果。教师:你们做的都很好,那我相信你们也能帮到小蚂蚁,都信心吗?那谁愿意来帮帮小蚂蚁?6、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二次分类。活动反思:户外活动很好的锻练了小朋友的身体素质,还锻练小朋友的语言发展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该活动时应关注每个小朋友的表现,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激励,在此活动中忽略了能力弱幼儿的表现。(61)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数玉米》含反思418 【活动设计】现在,正是玉米丰收的时节。玉米对于孩子来讲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都吃过,对玉米也十分熟悉。在一次,吃点心(玉米)时,孩子们边吃边在讨论,一根玉米上到底有多少粒玉米?“数一数不就知道了”“这么多很难数的。”听着孩子们的议论,当时我就在想:这可是件很容易的事,只要细心、仔细点就能数清楚了,我自己尝试着数,但数着数着,要不就忘了数到哪儿了,要不就忘了这粒到底是数过还是没数,再不然一打岔又忘了自己数到几了……当我再次数玉米的时候,我拿了一支笔,每数过一粒玉米就用笔做一下标记,这样等满棒的玉米上都做满了标记的时候,玉米的总数就出来了,连数了三次,总数都是一致!后来我想其实要让大班的孩子弄清楚一根玉米棒上到底有多少粒玉米是没必要的,因为玉米长得可不那么规整,中间部分还可以,但是首尾两端可就麻烦了,还因为孩子们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一程度。不过想想玉米是一个很好的本土材料,而且每一根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何不利用我自己数玉米的方法迁移到让孩子来发现玉米的排数呢!因此,我设计了本活动《数玉米》。418 【活动目标】1、感知玉米排列的方式,尝试数清圆形排列的玉米排数。(重点)2、通过活动,发现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的这一排列规律。3、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活动难点】通过纪录、汇总发现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的排列规律。【活动准备】1、幼儿已经掌握1—20以内的单、双数。418 2、玉米棒、记录纸、水彩笔幼儿人手一份;小圆点、小图钉、毛线等。【活动过程】(一)多吃玉米有益处。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出示一个完整的玉米)问:“玉米可以干什么啊?(可以吃)2、让幼儿了解吃玉米的好处。师:我们都很喜欢吃玉米,你知道吃玉米有什么好处吗?3、教师小结:多吃玉米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可以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的人,现在这种人很多的,我们应该多吃,这样有助于预防。(二)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数出玉米的排数。418 1、师:今天,玉米宝宝们排着队,要来做早操了,你们看,一排、一排、一排的队伍整齐吗?(整齐)2、引导幼儿猜测玉米的排数。师:“请你来猜一猜,这个玉米一共有几排队伍呀?(幼儿猜10、30、26……)3、引导幼儿尝试数玉米的排数。师:大家都猜的不一样,玉米到底有多少排呢,我们来数一数。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玉米,请你们仔细数一数手中的玉米有多少排。4、幼儿操作:数玉米,教师观察幼儿是怎样数的。5、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数玉米排的方法。418 师:你们数得清楚吗?哎呀,我也数不清楚了,谁数清楚了?你是怎么数的?(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数玉米排数的方法)6、出示讲解图并小结。师:以前我们数的都是从第一排开始,第一排、第二排……;圆形排队的,先要做个记号确定起点,再数第一排、第二排……这样数就不容易数错或者漏数。7、引导幼儿讨论: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确定起点呢?在我们周围找找看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帮忙,并说出如何使用材料。(请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三)幼儿尝试运用辅助材料的方法,数出玉米的排数。1、今天,老师还帮你们准备了一些小东西,看一看有什么呀?(出示辅助材料:黑笔、小圆点、小图钉、毛线)418 2、出示纪录纸。(1)师:今天,我们要把数出来的玉米排数纪录下来,请你来看看应该怎么记?(2)与幼儿一起讨论纪录的方法3、幼儿操作,借助辅助材料数玉米的排数并做相应的纪录,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数的快的小朋友与同伴交换数,相互检查。4、集体交流,发现玉米排数的规律。(1)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有几排?教师并将幼儿的结果纪录在一张大表格中。(2)引导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数起来最方便?(用笔画、用图钉做记号)418 (3)请幼儿观察玉米排里的秘密。师:请你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幼:16排的玉米最多,10排的玉米最少……引导幼儿观察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的规律)(4)教师小结:其实玉米的排数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都是按照一排一排这样排队的,并且排数都是双数。(四)延伸活动:师: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出示橘子)师:请你来猜猜看这只橘子会有多少橘子瓣呢?(幼儿猜测)师: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找到起点,做上标记,一、二、三……一共有多少瓣啊?它是双数的还是单数的呢?418 师:是不是所以的橘子都是单数(双数)的呢,请你回家再去数数看,明天来告诉老师!教学反思: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62)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买水果》含反思一、设计意图:418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根据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买东西"这一内容,组织幼儿学习为父母服务,通过买东西,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在活动中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不但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在活动中水到渠成地让幼儿掌握了仿编5的减法的基本方法。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学会仿编和解答5的减法,并会按要求分类。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据水果卡片及相应标价自编5的减法。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三、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学习买东西,了解一个买与卖的过程。2、物质准备:各种水果卡片若干;5元纸币幼儿人手一张;1元的硬币若干;分类用的水果墙;5的算式卡片。四、活动过程(一)、引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去果园摘了很多水果,我们一起把它们放整齐好吗?(好)(二)、分水果任务:把手上的水果卡片分别贴到相应的水果墙上。教师:哇!我们摘了好多水果呀!这么多的水果,丁老师想开水果店了,你们觉得好不好呀?(好)(桌子搬过来当作柜台)418 师:那现在丁老师是水果店的老板兼售货员阿姨了,你们来买水果吧!(好)可是,买东西是要钱的,你们有钱吗?(没有)那。丁老师先借给你们吧!呀!丁老师今天身上只带了这么多钱,每个小朋友只能借5元钱,诺!借给你们吧!记得要还哦!(把准备好的人民币发给幼儿)好了,现在你们有钱了,可以买水果吃了。(三)、买水果1、教师:请张老师带小朋友们来买水果好吗?(好)2、交代游戏规则:各种水果都有相应标价,幼儿只有5元钱,因此只能购买5元以内(包括5元)的水果,可以购买一件也可以同时购买多件。(其中渗透找钱的环节)3、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进行购买的过程。例:你好!请问你要买什么水果?(苹果)好的,请问你要买几个呢?(1个)好,这是你要的1个苹果,一共2元钱!(幼儿付给售货员5元)你好!收你5元钱,找你3元!欢迎下次再来!(四)、教师小评教师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买了什么水果,售货员阿姨找了多少钱?找的钱对不对?每说对一个5的减法,教师就出示一张相应的算式卡片,帮助幼儿巩固5的减法。(五)、角色扮演请个别幼儿试着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扮演购买者,进行买水果游戏。(教师从旁适当引导)418 (六)、延伸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去吃自己买的水果吧!教学反思:数学活动买水果的目标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守秩序。学习按名称将水果分类活动一开始以“到水果店买水果”引入活动。每位幼儿带了一个小篮子,请一位教师扮演水果店阿姨,教师和幼儿扮演顾客。带领幼儿进入水果店时教师鼓励幼儿与水果店的阿姨问好,大部分的幼儿有做到,但还是有小部分的幼儿没有。到了水果店在选水果时要求幼儿要排好队不能推也不能挤,可幼儿都乱了,甚至还出现抢水果,这是很大的失误。买好水果后,组织幼儿集体说说买了什么水果,这点大部分的幼儿都能说出来,到了让幼儿分类的时候有的幼儿能分得正确而且有秩序,可绝大部分幼儿都出现乱丢,乱放的情况,在数水果多少的时候大部分都能仔细认真的数并且数得正确率很好。整个活动下来还是有许多的不足,特别是课堂的秩序,应该继续钻研活动的过程,加以修正。在本次集体活动中通过讲讲水果,既让幼儿感受到水果的丰富多样,又懂得多吃水果对身体有益的道理。活动隐含了关爱家人的情感,其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关爱家人是件幸福的事,这也正是我们幼儿园所倡导的“爱的教育”的思想内涵。(63)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小水兵军工厂》含反思418 活动目标:1.在观察、比较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能够拓展。2.能与同伴共享材料,合作完成操作任务。3.借助情境导入,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教学重点: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并进行拓展,设计出新的规律。教学难点:与同伴友好协商,共同设计新的排列规律。418 活动准备:1.丰富幼儿有关军舰的知识,海军制服一套(供"厂长"穿着)。2.小水兵军工厂场景:用纸板制成隔断,将活动场所划分成六个区域,代表六个工作车间。海魂衫车间:配备游戏桌、椅,海魂衫(范画和底板),油画棒;栏杆车间1:配备游戏桌、椅,用KT板制成军舰底板(同游戏桌大小一致),制作一般的栏杆(有规律排列),栏杆材料(彩色木棒);栏杆车间2:配备游戏桌、椅,用KT板制成军舰底板(同游戏桌大小一致),栏杆排列样本5张(AB、ABB、ABC、AABB、ABCC规律),栏杆材料(用各色瓦楞纸剪成的栏杆);418 军舰装备车间:用KT板制成航空母舰造型,小型飞机和大炮卡片若干;铁锚铁链车间:配备游戏桌、椅,制作好的铁锚,彩色回形针(当铁链);彩旗车间:用包装绳将车间拉成军舰外形,配备红黄蓝绿四色彩旗、胶棒。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参观军工厂的兴趣。(1)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水兵军工厂已经同意让我们去参观了,现在我们就一起过去吧。(2)厂长:欢迎小水兵们来参观我们的军工厂,快请进。(3)厂长带领幼儿参观军工厂的各个车间。418 (进入军舰护栏车间)师:看看军舰护栏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彩色木棒)有几种材料?(长短两种)用同样的方法介绍铁锚铁链车间、彩旗车间、航空母舰装备车间、海魂衫加工车间,引导幼儿发现样品或半成品的排列规律。2.组织幼儿谈话,介绍小组活动。师:小朋友们已经学过排列物品,今天我们也来当小水兵,参加军工厂的生产劳动,愿意吗?厂长:老师,他们能行吗?我们的要求可高了。师:那你给我们说说看,有什么样的要求?厂长:(出示海魂衫)比如制作海魂衫,必须做成这个样子的。(AB规律)师:这件海魂衫是一道蓝一道白交替排列,小水兵们会做吗?418 厂长:(出示栏杆材料)这是给军舰安装栏杆用的,有一艘军舰已经安装了一半,看看是什么规律?(ABB)要按照它的规律接着安装下去。另一艘军舰还没开始安装,这里有几个样本,可以从中选择一种样本进行安装。师:这么大的军舰一个人做太慢了,大家可以怎么办?几个人一起安装时要注意什么?(要先商量好排列的规律)厂长:还有这艘航空母舰,需要在上面装备飞机和大炮。师:这个要求让我们的小水兵来说说看,飞机和大炮应该安装在哪儿?(十字标记处)该怎样排列呢?(幼儿自己设计规律)厂长:(出示铁链、彩旗)铁链和彩旗要求用你们自己设计的规律来排列,你们会做吗?3.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418 (1)制作海魂衫(AB规律),操作要求:独立操作,必须按蓝白相间的规律涂色。(2)给军舰安装栏杆(半范例ABB规律),操作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照已安装一半的栏杆的规律接着安装。(3)给军舰安装栏杆(样本为AB、ABB、ABC、AABB、ABCC),操作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商定选择其中一种样本给军舰安装栏杆。(4)装备航空母舰(自己设计规律),操作要求:独立操作,按自己设计的规律进行装备。(5)穿铁链(提供六种颜色的回形针,自己设计规律),操作要求:独立操作,按自己设计的规律穿。(6)挂彩旗(提供四色彩旗),操作要求:与同伴两两合作,共同设计排列规律,并按规律悬挂彩旗。418 重点指导:挂彩旗、穿铁链,与同伴友好合作,用多种规律进行排列。4.交流不同规律的排列模式,拓展幼儿的思维。师:哪些小水兵玩了挂彩旗、穿铁链的活动?说说看你们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挂的、穿的?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师:厂长,你看我们的小水兵做得怎么样?厂长:太棒了,谢谢小水兵帮我们完成了任务。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64)大班上学期数学《谁的车子可以开》含反思【活动目标】1.尝试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418 2.感知单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与意义。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活动准备】1.数字卡片1~7,车牌号码“84527”一张。2.幼儿每人一张车牌,车牌号不重复。【活动过程】一、观察车牌号,区分单双号。1.师:今天我们要来玩开汽车的游戏,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车牌号,看看自己的车牌号是多少。(幼儿自由观察,了解自己的车牌号)418 2.师:你的车牌号是多少?车牌号的数字应该从哪里开始报?3.师:谁的车牌号上的第一位数字是单号?请起立。(教师较快的询问站起来的幼儿,第一个数字是多少并集体验证)4.谁的车牌号上的第二个数字是单数?请起立。(站起来的幼儿报出车牌号上第二个数字,集体验证)5.你的车牌号上有几个单数?有几个双数?它们分别是多少?(个别幼儿交流,集体验证)二、玩“开车”游戏,感知单双号的用途。1.师:杭州市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风景很美。你知道杭州最美的地方时哪里吗?(幼儿自由讲述)418 2.师:杭州的西湖是最美的,每天都有很多人到西湖边欣赏美丽的风景,马路上车子很多,交通非常拥挤,大家就玩得不开心了,交警叔叔想出了一个办法:当这一天的日期是单号时,车牌号尾数是单号的车子才可以开,当这一天的日期是双号时,车子尾数是双号的车子才可以开,这样西湖边的车子就少了,大家玩得就开心了。3.师:车牌尾号是哪个数字?(引导幼儿车牌号最后一个数字就是尾号)4.谁的尾号是单数?是数字几?(引导幼儿区分单双号)5.教师出示卡片1(1代表星期一),这个数字是单号的还是双号的?请尾数是单号的车子跟我来(教师带领幼儿绕教师走一圈),集体验证,错的幼儿给予罚款,对的幼儿给予表扬。6.教师出示卡片2(2代表星期二),这个数字是单号的还是双号的?请尾数是双号的车子跟我来(教师带领幼儿绕教师走一圈),集体验证。错的幼儿给予罚款,对的幼儿给予表扬。7.教师出示不同的卡片,对应尾数的幼儿模仿开车。418 8.教师(出示车牌):小明家的车牌号是“84527”,你觉得他家的车是星期二还是星期一能去西湖边?为什么?教学反思: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65)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游糊涂城”》含反思设计意图: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在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体验中,以捕捉贴近孩子的生活素材,选取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拮生活数学实例为主,让幼儿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孩子学习的兴趣。418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孩子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激发孩子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几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试以幼儿的生活为课程开发的新的生长点,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数学领域的知识具有“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特点的一个尝试性的活动。设想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达到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孩子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活动目标:1、感受数字排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带来的方便,激发幼儿对数字排列的兴趣。(重点)2、尝试用3个数字排列出不同的号码,学习排列与组合的方法,探索数字排列与组合的规律性。(难点)418 3、积极参与操作,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培养成合作、协商的意识。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1)投影仪、课件、音乐;黑板。(2)每位幼儿小数字卡片(1、5、8),记录纸一套;房子底板7个,数字卡片的胸饰(1——9)三套;黑笔。(3)教师示范的大数字卡片、纸、笔。418 2、幼儿生活经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过门牌号码;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师: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糊涂城,为什么叫糊涂城呢?原来城里发生了许多糊涂事,到底会发生哪些糊涂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演示课件画面一、二、三、四、五,引导幼儿排门牌。1、师:这是糊涂城的草莓街,房子是靠在一边的,门牌号码是1号到10号,里面住着很多小动物。看看,谁来了?2、提问:邮递员是怎么送信的?邮递员送信怎么会弄得满头满脸都是汗呢?418 3、原来这是一个糊涂城,门牌号码排得很乱,没有顺序,所以小熊就累得满头大汗,那要怎么排才能又快又正确得找到门牌号码呢?4、师:邮递员又来到了香蕉街,街的两边都有房子,门牌号码也是1号到10号,又该怎么排门牌呢?(三)演示课件六、七,引导幼儿排车牌。1、引导:邮递员十分感谢我们小朋友,他邀请我们小朋友去他家玩。他请小猪司机来接我们,车牌号码是:158。大家看清楚车牌号码和司机。既要找对车,又要找对司机。2、幼儿看课件寻找相应车牌号码和小动物。3、幼儿排车牌。(1)引导:糊涂城可真糊涂,连车牌也会重复,害得我们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才找到车。我们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帮助它们解决困难,编排不同的车牌号码。418 (2)要求:每位幼儿只用1、5、8这三个数字排列出不同的车牌号码,每次要排得不一样,看看能排出几组不同的号码。(3)幼儿排列车牌号码,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幼儿排列的结果。4、找规律:(1)这些是我们自己排出来的车牌号码,你们看看每张纸上的数字哪里是一样的,哪里是不一样的?(2)同样是这3个数字,我把它们的位置变一变,你又发现了什么?(四)演示课件八,引导幼儿排电话号码。418 1、引导:糊涂城的糊涂市长又遇到麻烦事了,它做了许多糊涂事,门牌和车牌排错,吓得连电话也不敢让居民装了。可小动物们却不愿意,市长只好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他。他们的电话号码是由三个数字组成的,老师为你们准备了1—9的数字卡片,请小朋友四个人为一组从9个数字里选出3个数字进行组合,请你们尽可能的排出不同的号码,越多越好。2、幼儿操作。(1)规则:首先根据数字的颜色,老师将你们分成7组。整组小朋友合作,一起来排。每组要商量好,一位小朋友作记录,另外三位小朋友分别挂上1、3、5这三个数字做数字宝宝。老师放一段音乐,三个数字宝宝进行排列,记录的小朋友将排列的结果进行记录。等音乐结束后,比一比那组记得多,而且还不重复。(2)教师放音乐,幼儿排列电话号码,教师巡回指导。3、音乐停,每组幼儿互相展示、检查排列结果。(五)活动结束。418 师:看,居民们都在打电话了!糊涂市长说:“谢谢小朋友们,帮助我们解决了那么多糊涂事,欢迎你们下次再来玩。”那今天我们就玩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到教室里去告诉其他小朋友我们在糊涂城遇到的新鲜事吧。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66)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到底有多长》含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用自然物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长度,理解用不同长度的自然物测量,数据不同但结果相同。2、在听赏故事中引发对测量活动的兴趣。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材料准备:ppt课件、木夹子、吸管等。活动过程:一、讲述故事,引发测量兴趣(价值分析: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418 提问:知道蛇究竟有多长,可以用什么方法?小结:测量可以知道物体有多长。二、根据故事,尝试工具测量(价值分析:梳理测量要点)(一)、提问:许多相同的夹子,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操作,尝试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小结:很多夹子用一个接一个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二)、提问:一根吸管,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探索,尝试用做记号的方法测量)小结:一根吸管用做记号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三)、提问:没有材料,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交流,了解身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小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的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四)、提问:同样是蛇,量出的长度为什么不同?(价值分析:通过比较,理解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结果不同)小结:不同长度的材料测量,数据不同但长度相同。三、延伸故事,巩固测量方法(价值分析:通过到环境中去寻找,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我们再去找找其它的测量工具来测测小蛇的身长,看看结果怎样?418 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67)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豆宝宝排队》含反思【活动目标】1.积极动手操作,尝试用数字、符号记录豆子的数量及排列的结果。2.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一样多的种子排列时,大种子排的长,小种子排的短;队伍一样长时,大种子用的少,小种子用的多。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418 【活动准备】1.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豆子。2.一排豆子,2张排列卡3.磁性黑板磁铁、记录单、水彩笔【活动过程】一.观察发现,有哪些豆宝宝。1、引导幼儿观察盘中有哪些豆宝宝。2、请幼儿将三种豆宝宝分类,感知并在集体中交流每种豆子的数量。418 3、在第一张排列卡上记录豆子的数量。4、讨论:在一张纸上同时记录三种豆子的数量、怎样记录才清楚5、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在集体中进行交流。二.队伍排到哪里——记得清楚,看得明白。1、尝试让一种豆宝宝在第二张排列卡的线上排队。2、讨论:队伍有多长?3、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讨论拿掉豆宝宝后,也能让别人知道种子排的队伍有多长的方法。三.猜测并实践——豆宝宝排队。418 1、请幼儿猜测:让三种豆宝宝分别在第二张排列卡上排排队,从短线处开始排起,一个挨着一个,哪一种豆宝宝排的队伍最长,哪一种最短,为什么?2、动手试一试3、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4、讨论自己的操作结果,为什么?5、鼓励幼儿大胆的运用数字、符号、图画以及表格记录排列的结果。然后积极交流自己的发现,说出原因。活动建议:区角活动:在科学区,比较自己收集来的其他豆宝宝,为他们排队,感知物体大小和队伍长短的关系。教学反思:418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68)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队、并做记录。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短的关系。3、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418 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和经验的迁移,学会观察、分析记录表;并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短的关系。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豆子(黄豆、花生米、蚕豆)、操作板2、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小朋友们,秋天来了,秋姑娘托老师给你们每人带了份小礼物,看看桌子上,都有些什么?(蚕豆、黄豆、花生米)这些礼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种子”,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和这些种子宝宝一起玩玩游戏吧!418 (析: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直接衔接过渡到“种子排队”这一活动主题,自然清晰。)二、第一次探索,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1、讲解操作要领师(师出示操作板,讲解提问):游戏开始啦!首先,老师要请小朋友把种子宝宝们领回各自的家。拿起你面前的操作板,观察它的上半部分,你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代表什么意思。幼儿1:我看到了线条的前面画着种子宝宝的标志,黄豆宝宝的家在黄豆标志的后面,花生米宝宝的家在花生米标志的后面,蚕豆宝宝的家在蚕豆宝宝标志的后面。幼儿2:我认得那个红旗标志,数学操作书上有,代表种子宝宝要从红旗这头开始摆。幼儿3:横线后面的数字代表种子宝宝的数量,每种种子宝宝都要放10颗。418 (析:通过自主观察以及对平时数学活动的经验迁移,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记录表中各组成要素的基本含义。教师将幼儿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2、幼儿操作,让种子在纸板上排队师(讲解操作要点):老师有两点要求:第一、每种种子宝宝都要从红旗这端开始排起;第二、每颗种子宝宝都必须像好朋友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开始吧!(析:教师用形象、精练的语言将操作要领再次强调,有利于操作的顺利进行,以为下一步观察操作结果以及分析讨论奠定基础。)418 3、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分析现象原因,得出结论师:小朋友们帮助种子宝宝回到了各自的家,你们可真能干!那老师现在就请能干的你来观察观察,你发现种子宝宝排的队伍有什么特点?(黄豆宝宝排的队伍最短,蚕豆宝宝排的队伍最长,就像个楼梯一样)看看你身边的小伙伴,是不是他的种子宝宝排队也有这样的特点!为什么数量都是十颗,黄豆宝宝的队伍最短,蚕豆宝宝的队伍却最长呢?(黄豆宝宝身体小,细细的,蚕豆宝宝身体大,胖胖的)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身体越小,排列越短;身体越大,排列越长。(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幼幼互动、师幼互动这些形式让幼儿对物体数量、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互逆性有了基本的理解和印象。)三、第二次探索: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操作板师:好,那我们来看操作板的下半部分,在操作板上画着三条线,你来看看这三条线有什么特点?(一样长)师: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将种子排满这三条一样长的线。排好后,请你数一数,一共用了几颗种子宝宝,将答案统计在后面的空格里。那你来猜猜看,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用的种子宝宝的数量会不会是一样多?418 幼:一样/不一样(析:在操作前,让幼儿放开思维大胆猜测,不仅激起了幼儿的操作兴趣,也让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能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索。)2、交待操作要求,幼儿独立操作师:那行,我们来动手找答案吧!种子宝宝排队的要求和刚才是一样的!第一、每种种子宝宝都要从红旗这端开始排起;第二、每颗种子宝宝都必须像好朋友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开始吧!3、讲述探索结果,讨论现象原因师:用的种子宝宝是一样多的吗?幼:不一样多师:哪种种子宝宝最多?哪种最少?幼:黄豆宝宝最多,蚕豆宝宝最少。师:排一样长的队伍,为什么;黄豆宝宝用的最多,蚕豆宝宝用的最少呢?418 幼:因为黄豆身体大,蚕豆身体小小结:排列队伍一样长时,身体大的种子宝宝用的数量少,而身体小的种子宝宝用的数量多。(析:因为有了第一次操作经验的成功总结,第二次的探索就显得简单以及顺利了许多。)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1、师:原来小小的种子竟然还有这样神奇的小秘密!那我要来考考你们究竟掌握这些秘密了没有!(出示乒乓球和海洋球,提问)如果用10个乒乓球和10个海洋球排队,谁排的队伍长?谁排的队伍短?为什么?幼儿:海洋球排的队伍长,因为它身体比较大;乒乓球排的队伍短,因为它身体比较小。2、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那如果让它们各自在这条线上排队,乒乓球和海洋球谁用数量的多?为什么?418 教学反思: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69)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梯形宝宝做游戏》含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活动准备: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种图形、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课程资源等。活动过程:418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418 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3.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4.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1.图形国王还想考靠小朋友们,出了一些难题,摆放在那边的桌子,我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呀?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418 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就出发吧!1.让幼儿在活动室能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教学反思:418 整节课的活动流程就是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来来巩固幼儿对梯形的认识。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幼儿在复习梯形特征的时候,幼儿能很快说出梯形的特征,其实任何一节优秀的课,都离不开很多的教具,只有在教具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幼儿和教师之间才能有共同的语言,幼儿才能正真掌握知识,获得本领。教师会轻松的教,幼儿才能快乐的学习。(70)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风筝飘飘》含反思活动目标:1.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并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2.能用目测的方法准确判断物体的多少。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活动准备:1.春天背景图一幅;5个蝴蝶风筝、6个燕子风筝、7个蜻蜓风筝、8个大雁风筝。2.分别画有1—8朵花的操作卡、朵拉玩具娃娃一个、1—8的扑克牌若干。活动过程:1.出示朵拉娃娃,激发幼儿想放风筝的兴趣,导入活动。师:小朋友,天气暖和了,外面的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朵拉想邀请大家去放风筝,你们愿意去吗?可是,朵拉给小朋友们设立了4道关卡。2.第一关:考眼力418 (1)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图中的各种风筝。提问:都有什么风筝?每种风筝分别有几个?请幼儿分别将同样的风筝摆放好,并将对应的数字放好。(2)为风筝排序。请幼儿为风筝排序,并说明自己是怎么排的,为什么这样排。(让幼儿说出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3.第二关:考听力听音取卡片。教师分别拍5——8下,幼儿取出相应的卡片。4.第三关:考小手操作能力(1)运用操作卡,让幼儿自由将8张花卉卡进行排序,并能用语言表达,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2)听指令排一排。5.第四关:速度大比拼玩法:每8名幼儿为一组。游戏开始前,两组幼儿分别拿着不同数量的扑克牌,卡片背面朝上。游戏开始后,幼儿共同说:“看谁排的对又快!”说完后各组幼儿迅速将卡片翻过来,并根据自己手中卡片上物品的数量,按照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顺序站成一排,速度最快且排列准确的一组获胜。6.带领幼儿户外放风筝。朵拉:孩子们,你们太棒了,我们一起去草地上放风筝吧。418 教学反思: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71)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认识时钟》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讲解,辨认钟面针的长短,让幼儿基本掌握钟面分针、时针和数字间的初步运转关系。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让幼儿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3.通过游戏体验,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时间的宝贵。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活动准备准备大时钟一只(可拨动操作)、挂钟一只、挂图一张,幼儿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钟面学具。418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一)谜语引出话题:兄弟两个好朋友,围着柱子转呀转,弟弟要比哥哥长,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会悄悄地溜走。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二)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请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时钟。(幼儿找时钟)(三)教师提问:我们平时用什么来看时间?二、活动组织(一)认识时钟1.师:启发幼儿自己说说对时钟的认识。2.师:出示可拨动操作的大教具钟面。请小朋友观察钟面,说说在钟面上看到了些什么,说说它们的名称。3.幼儿:进行观察,尝试描述钟面上的部件与名称,说说数字。4.师:指导幼儿分组操作大的教具钟面,熟悉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幼儿:小组人员分别指时针、分针等。(二)认识整点418 1.4人小组讨论时针和分针指的地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第一、二组看图画指针,第三、四组看图拨针,第五、六组做“钟面”等游戏活动,学习看时钟。2.请幼儿仔细观察钟面,尝试着读钟面上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时间的好方法。(幼儿思考后举手回答)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某整点)。4.游戏。游戏一:抢答。教师拨教具钟指向某整点,幼儿抢答说出几时?游戏二:拨一拨。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拨学具钟(小组同伴间可轻轻地讨论)。游戏三:画一画。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在纸质钟面上画出来。(三)学习认识半点1.师:出示大教具钟,指导幼儿学习认识半点,初步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2.引出认识半点的方法(1)师:当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时间该称哪个半点?(幼儿思考、回答)418 (2)幼儿观察学具,4人小组讨论,讲出半点的特点。3.练一练幼儿:拨钟、辨认半点练习游戏。三、巩固新知(一)游戏一:“争分夺秒”——看谁认得快师: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幼儿参赛,辨认时针、分针;整点、半点。(二)游戏二:“小小修表匠”教师报出某一整点、半点,但出示有残缺的钟面,让幼儿观察、辨认后,在自己的学具钟上进行“修理”(添画出正确的时间)。四、延伸活动(一)小结(二)拓展1.师:请小朋友讲一讲,我们参观过的小学,小哥哥、小姐姐们几点做广播操?几点开始上课?可不可以迟到?2.猜一猜:古人在没有发明钟表前是怎样看时间的?3.介绍古老的钟:观察挂图上古老的各种不同的钟。4.引导幼儿收集一些有关时间的资料,渗透守时、惜时教育。418 教学反思: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72)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宝石博物馆》含反思活动目标:1、给宝石博物馆中的宝石进行排列,学习10的减法运算。2、为皇冠正确的画上宝石数量,喜欢动脑筋。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418 活动过程简录:1、复习十以内的分合式以及加法运算--复习10的分合式--10的碰球游戏2、介绍宝石博物馆--有一个宝石博物馆中有许多的宝石,但是他们都没有摆正确,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好吗?--播放PPT--有三个宝石箱子,工作人员把宝石放进箱子中,可是数量搞错了,我们一起帮他重新放一下。--第一个箱子应该放几个宝石?为什么?现在有几个?那怎么办?拿掉几个?谁能够用数学算式讲出来。418 --第二个箱子应该放几个?我们来数一数工作人员放了几个?他放的对吗?那怎么办?--我们看看第三个箱子中有几个宝石?拿掉几个才能够让它的数量和箱子上的数字一样呢?3、认识操作卡--刚刚你们帮了他们一个大忙,但是还有几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宝石博物馆里有一个很大的宝石箱子,上面的宝石有规律的排列着,每一排都是十颗宝石,但是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漏放了几颗,你们能够帮他加上去吗?放完宝石后你可以在两边的线上写上数字,这样可以方便检查,看看两边加起来是不是10颗。--博物馆中还有一个漂亮的皇冠,希望小朋友们能够把宝石镶到皇冠上,你们会吗?418 做出下面的减法算式你就能得到答案,知道镶宝石的数量了哦。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操作结束,教师讲评--表扬做得又快又准确的幼儿。--做错的幼儿进行修改。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73)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含反思 【活动目标】1、通过猜想、组合,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418 2、大胆想象,尝试运用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拼出各种图案。3、体验图形分、合的乐趣。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活动准备】1、交互式电子白板及课件。2、电脑若干台。3、三角形图片若干。418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游戏“身体变变变”。教师说咒语,幼儿变成相应的物品。2、师:有一位懒惰的魔法师,他想制作一种魔法药,只要吃了这种魔法药,不管什么愿望都能实现。(二)教师讲述故事,初步巩固图形的特征。1、教师讲述故事至“猫竖起爪子扑向阿姨。”提问:你猜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幼儿根据图画,自由回答。2、师:看看大狗是用什么变成的?“方方正正的砖”,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方方正正的?418 小结:我们身边的黑板、窗子、书、文具盒……都是由长方形组成的。3、师:谁愿意试一试用正方形、和长方形拼成大狗。请个别幼儿在白板上操作。(三)尝试探索图形之间的转换。1、继续讲述故事至“魔法师的城堡竟然飘在空中,怎么才能下去呢?这时阿姨摸到了口袋里的圆圆的饼干,她想变出一只会飞的大鸟”,可是,圆圆的饼干怎样才能变成小鸟呢?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完成小鸟的拼图。3、幼儿探索:你能把三角形和正方形变一变吗?4、继续讲述故事至“咱们避开乌鸦群到湖对面去吧”,可是,她们怎么过河呢?418 5、幼儿探索:用三角形拼成其他图形。(四)幼儿创意拼图。1、师:魔法师知道哈哈阿姨逃走了,变成了凶恶的大灰狼追了过来,阿姨又念了咒语“圆圈、三角形、方块们,变成比大灰狼更厉害的动物吧。这次,阿姨会变出什么厉害的动物呢,我们也来试一试把。2、幼儿两人一组,在电脑上进行创意拼图。3、展示幼儿作品,互相评价。活动延伸:在数学区提供更多的几何图形卡片,供幼儿自由拼搭、分合。418 附故事: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从前有一个懒惰的魔法师,他非常非常的懒,所以他决定研究一种只要念了咒语就什么都能实现的魔法药,可是他又懒得自己动手做。于是他念起了咒语“天灵灵,地灵灵,给我一个手艺好的厨师,耶!”说完,就出现了一个正在拷饼干的哈哈阿姨。魔法师命令哈哈阿姨制作魔法药。哈哈阿姨做完魔法药,魔法师就把阿姨的饼干全吃了,又香又脆真好吃。魔法师说:以后你就住在这儿给我拷饼干吧。阿姨听了非常生气,就把魔法药全喝光了,魔法师一气之下就把阿姨关了起来。有一天趁魔法师睡觉的时候,阿姨偷偷地溜了出来。这时,在门口睡觉的猫突然睁开了眼睛,“喵”猫竖起爪子想扑向阿姨。“方方正正的砖头啊,变成勇敢的大狗吧,耶!”就这样,方方正正的砖头飞过来变成勇敢的大狗把猫赶走了。阿姨这才明白,原来她吃了魔法药,可以实现任何魔法。418 但是打开门后阿姨惊呆了。魔法师的城堡竟然飘在空中!怎么才能下去呢?这时阿姨摸到了口袋里的圆圆的饼干。阿姨把圆圆的饼干拿出来,把其中的几个掰成两半。“圆圆的饼干,半圆的饼干啊,都聚在一起变成一只大鸟吧,耶!”念完咒语,饼干变得越来越大,真的变成了大鸟。大鸟带着阿姨经过一片三角形的树林,来到了湖边。阿姨对着三角形念了咒语,“长三角、宽三角、大三角、小三角,都聚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帆船吧,耶!”刚念完咒语,这些三角形就开始移动,“砰”的一下变成了帅帅的大帆船,阿姨和伙伴们坐在帆船上,飘到了湖对岸。这时,睡醒的魔法师追了出来,他变成了一只凶恶的大灰狼,阿姨看着这么多的图形,这次她会变成什么才能逃脱魔法师呢?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吧。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74)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身体上的单双数》含反思【活动目标】418 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2、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图片十张,1—10的数字卡一套,笔一支。2、箱子一个,小布袋若干。(里面各种物品,数量1—10不等)【活动过程】418 一、教师组织教学,用说梦引起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二、1、教师展示十张图片,集体点数每张图片上的图画,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2、请几名幼儿上来给图画圈,要求两个两个圈在一起,重点让幼儿会两个两个圈在一起,边圈边让幼儿数数。3、引导幼儿观察已画过的图片,是不是每张图片上的画都被圈起来了?那几张图片是全圈完的?让幼儿说一说是哪几个数字?没有圈完的是那几张图片?是哪几个数字?4、请几名幼儿回答后,那几个是全圈完的,那几个是没圈完的,全圈完的2、4、6、8、10、是双数,没圈完的1、3、5、7、9、是单数。教师小结:两个两个全部数完的是双数,2、4、6、8、10是双数;1、3、5、7、9是单数。请幼儿说一说1—10数字中的双数有哪些,单数有哪些?418 三、幼儿一起做游戏:摸宝1、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幼儿从箱中摸出宝贝后,打开数数里面有几个,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提问为什么是单数、双数。2、一起做游戏1-2遍。四、复习巩固延伸寻找身体上和活动室内的单双数。1、身体上找一找那些东西是单数,那些是双数。例: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鼻子是单数等。2、请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什么东西是单?什么东西是双数?【活动延伸】418 让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东西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后交给老师。教学反思:1、幼儿的发展并不充分,只实现了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能基本区分单双数,但是在第二环节执教中,由于我的话语引导不够到位,幼儿在寻找身体上单双数的时候,并没有牵涉到身体的器官,所以对于身体的探索欠缺。2、教师在引导时,例如过程中,有幼儿提出一双手去双数,教师可及时反应,那我们的十个手指头是单数还是双数呢?3、在引导的话语方面,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发现身体上的单双数,活动是在从头到脚这一主题内,在第二环节引导时,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开始引发幼儿探索:1.我们身体上长着的,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2.我们身体上穿着的,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75)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7的组成学习7的分合》含反思活动目标:418 1.复习6的组成,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2.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感知递增递减的关系。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并注意倾听、理解同伴的发言。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活动准备:1、PPT课件、数字卡片;2、幼儿用书。活动过程:418 1、集体活动。(1)"碰球"游戏。教师出示数字卡片6,与幼儿共同玩"碰球"游戏。教师: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幼儿答:嘿、嘿,你的2球碰4球。教师可以变换数字卡片,与集体、小组、个别幼儿玩,也可以请个别幼儿上来出示卡片带领大家玩碰球游戏。(2)ppt课件复习6的组成,引导幼儿自主学习7的分合。(3)学习7的分合。418 在已经学会6的组成基础上,请幼儿将7朵花分到两个不同的花瓶中,请幼儿说说有几种分法。请幼儿齐读一读7的分合式。(4)出示7只小狗图片,找找小狗的不同特征,然后根据小狗的不同特征分类。(5)让幼儿看一看、读一读,巩固7的分合。2、操作活动。(1)依样涂色进行7的分合,并记录7的分合式。引导幼儿观察图上辣椒的数量及颜色的变化,请你按序涂色,并看图记录7的分合式。418 (2)看分合式填空。观察点卡分合式,请你在方框内,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填写分合式。(3)观察数字7,学习在日字格中,正确地描写数字。3、活动评价。(1)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其他幼儿边看边念分合式,巩固对7的认识。(2)教师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对书面整洁、操作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活动反思:418 在学习7的组成时,我先以“看数拍手”的游戏的形式引入幼儿兴趣,孩子们在拍手游戏过程中都显得很有兴趣,也特别喜欢这样的游戏形式。在用故事《水果成熟了》引导幼儿帮助小动物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想上来分,争先恐后的举手。边分边引导幼儿说左边分了几个,右边分了几个等。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基本能正确分配。也能很好的说出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操作的机会,我利用操作材料(玩具)让每个孩子都和我一起来分一分,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让每个孩子对数学更有兴趣。从孩子的操作过程中看,她们基本上都能进行独立操作了,并能进行口头表述。(76)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分析图形特征》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抽奖游戏,尝试分析和记录图形的各项特征。2.在反复练习中,提高逻辑分析判断能力。3.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快乐。418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活动准备:1.教具:抽奖箱,抽奖券。2.学具:幼儿奖卡、笑脸、作业纸、白纸条、勾线笔。3.知识经验:抽奖。活动过程:1、初步比较图形的不同。418 师:(出示各种图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奖卷。看,它们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小结:"对,它们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每一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吧。看一看,你的奖券是什么样的?2、抽奖游戏,分析图形特征。(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师:"这是抽奖箱,现在要开奖啦。先开三等奖。我来抽,会是谁中奖呢?(抽长方形)"什么中奖啦?你怎么知道的?"对,这是长方形标记。表示所有的长方形中奖。恭喜你们。送给你们一个笑脸娃娃。还会有谁中奖呢?你们闭上眼睛,我抽出来看。等你们挣开眼,看到自己中奖的就站起来。(2)抽二等奖,分析两种特征。418 这个抽奖游戏太有趣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交换奖卷,我们继续抽奖,抽二等奖。(抽出奖卷,打开一半)是什么中奖了?(再打开)到底是什么中奖了?请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继续抽,看看会是谁中奖呢?(3)抽一等奖,分析三种特种。(交换奖券)现在我们要开一等奖啦,"是什么标记中奖了?"让幼儿抽2-3次(4)抽特等奖,幼儿按特征制作标记。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抽特等奖的机会,有大奖品哦,呀,兑奖券还没有做好,现在就请你们看着自己手中的图形做一张兑奖券,要看仔细,你的图形是大是小,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画出你自己图形的特征来制作一张抽奖券)做好了检查一下,放到老师的抽奖箱里来,材料就在后面一起去做吧!请小朋友来抽奖,送出2个大笑脸。3、操作活动⑴老师看我们小朋友这么厉害,奖励你们一分让自己能干的礼物,我们看是什么?418 来,练本领吧。可是怎么做呢?⑵讲解活动⑶操作⑷自我检查,相互检查后,将你们得到的礼物收好,下次再来练本领。活动反思:《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同时也比较感醒悟的抽奖活动,并将"分析图形特征"这一活动巧妙结合,将枯燥的分析图形特征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418 活动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按照抽奖的等次逐个由分析单一特征到三项特征。虽然难度在逐渐增加,却丝毫没有减弱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俗话说"没有遗憾的活动就是最大的遗憾。"在整个活动中,虽处处体现着教师的智慧与用心,但是整个活动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把握应该更加明确,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简练,明了。(77)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含反思活动目标:1、能从画面中,对应出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并转换成数字。2、让幼儿练习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418 活动准备:1、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海报纸、笔、大水盆。2、1-5数字卡三份,减法卡、等于卡。活动过程:㈠引起兴趣1、问幼儿有没有看过钓鱼?告诉幼儿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这样就可以准备进行钓鱼比赛了。2、教师示范一次钓鱼道具的制作:⑴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418 ⑵接着,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如果担心不牢,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㈡团体活动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水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但同时要告诉幼儿,现实生活中钓鱼,不能钓太多,够吃就好。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带着钓到的鱼,请教师帮忙把数量记录在海报纸上。3、教师回收所有的钓鱼道具,请幼儿集合,让幼儿专心于学习数学活动。4、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418 5、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6、在黑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幼儿可能会以手指头或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师可加入表达式,让幼儿学习抽象符号,并说明,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7、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8、请幼儿将自己练习的成果与同伴分享。活动反思:418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418 (78)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魔力地砖活动目标:1.尝试利用魔力地砖铺路,了解不同的路径组合。2.个人操作和合作操作中,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3.在游戏中体验互助合作和分享的乐趣。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活动准备:魔力地砖(四组)、起点5个、城堡图片5个、邀请函4封、小动物铺路材料(人手一份)、装扮道具若干、音乐418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出示神奇的地砖,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扮演地砖国国王,在黑板上出示魔力地砖,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和条纹。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地砖国国王!我呀发明了一种魔力地砖!给你们瞧瞧它的神奇之处吧!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地砖呢?(六边形)你还看到了什么?(红色的线)(二)教师示范:帮助小鹿到达城堡教师出示小鹿铺好的魔力地砖,师幼合作帮助小鹿到达城堡。教师:今天我的城堡里要举行化妆舞会!收到邀请函的小朋友和小动物可以参加!看!猜猜看邀请函里装着什么?418 教师:看这边小鹿已经铺好了一条由森林通向我城堡的路!我们来跟它先来走一走!(三)个人操作:帮助小狗和小熊到达城堡1.教师出示操作卡,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看!这里还有其他小动物需要你们帮忙!是谁呀?(小狗和小熊)它们想尽快到达城堡!2.请四位幼儿上来介绍。教师:小狗和小熊(实物)很开心,对我说,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国王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铺的魔力地砖路?谁想拿着上来介绍呢?3.幼儿获得邀请函。418 师:我们来数一数用了几块魔力地砖?真棒!为了感谢你,我也送你一封邀请函(红色的),待会请你和好朋友给自己铺路吆!(四)合作操作:小朋友也到达城堡,参加舞会1.幼儿分组合作,利用邀请函中的魔力地砖铺路通向城堡。教师:现在4种颜色的邀请函说了,它想和颜色相同的小朋友一组,一起合作用魔力地砖铺路,到达我的城堡来参加舞会!城堡的前后左右四扇门已经为你们打开!红队从红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左边的城堡为胜利,绿色从绿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右边城堡。黄色从黄色的起点出发到达这个城堡,蓝色从蓝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后面的城堡!成功到达各自的小城堡后,就请坐在位子上休息!天渐渐暗了,小朋友们赶快结队铺路吧!师:呀!我的城堡里坐了这么多小客人呀!我太高兴了!化妆舞会快开始了!请客人们选好自己的装扮,和国王我一起尽情跳舞吧!2.师幼在音乐中,戴上装扮,尽情跳舞!418 活动延伸:玩一玩走迷宫的游戏。(79)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一分钟》含反思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2、感受时间的宝贵,知道要珍惜时间。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活动准备:418 1、课件:一分钟2、拼图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感知一分钟(知道一分钟是60秒)1、我们都认识时钟,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2、分针走多少也是一分钟呢?小结:秒针走一圈或者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3、你们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让秒针走一圈,(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一起感受一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总结:有的小朋友认为一分钟长,有的认为一分钟短。418 二、体验一分钟的长与短(感受不同场景下的一分钟)过渡:接下来,我们做一个一分钟的游戏,到底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1)木头人※规则:1、做一个有难度的动作造型2、当念完儿歌做好造型,开始计时,听到滴滴滴的声音,游戏结束。※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小结:原来一分钟不能动,不能说,就会觉得时间走的很慢,一分钟变得很长!(2)拼图※规则:418 1、独立完成拼图。2、听到开始开始游戏,听到滴滴滴的声音,游戏结束。※你现在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小结:原来,同样是一分钟,当大家专心的完成任务时就会觉得时间走得好快,一分钟变得很短!三、感受一分钟的重要性1、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钟,但是我们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你觉得一分钟可以做什么?2、一分钟在生活中有时会变得非常的宝贵和神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录像,我们一起看一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情?(播放录像:一分钟)418 3、刚才的影片中,你记住了哪几件发生在一分钟里的事情?(幼儿根据数字提示回答,师提炼)(一分钟全世界诞生259个婴儿,(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一分钟大树可以释放1斤氧气,一分钟火箭可以距离地球300公里,一分钟足球运动员可以顶球219个,一分钟蜂鸟心脏可以跳动1200次,一分钟全世界可以生产78辆车、一分钟大班的小朋友可以拍球60次、一分钟老师可以200个字、一分钟营养员阿姨可以包20个馄饨)小结:一分钟发生在世界上的事情很奇妙。4、看了发生在同一分钟里这么多奇妙的事情,你想说什么?小结:一分钟虽然不长也不短,但是时间就是由每一个一分钟连接起来的,这些不同的一分钟会让生活变得美好,会让世界发生奇迹,会让生命呈现精彩。孩子们,让我们也来做好每个一分钟吧!5、我也抓紧一分钟刚才在拼图游戏的时候有很多孩子还没有完成,我们再用一分钟把刚才没有完成的拼图认真完成吧!418 四、延伸活动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我们一起和好朋友讨论一下怎样合理安排好课间十分钟。活动反思:418 节课我采取游戏导入。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坐端正,不能发出丁点声音,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结合实践,课外延伸。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自由说话,你想对元元说什么?我扮演成元元,这样我和学生反复扮演角色,学生在教“我”珍惜时间的同时,自己在无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时间。(80)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凑十法的初步认识》含反思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有两个重要的知识基础,一是学生学习了10的分解组成,知道9、8、7和几凑成10;二是学习了10加几等于十几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两个基础,将9加几(8加几,7加几等)利用凑十法转化成10加几,从而解决新问题。学生分析:学生百分之六十已经会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只是熟练程度不够,方法不当,例如还有很多数手指头的,少部分孩子完全不会,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我打算利用交流通过演示、操作,叙述,让不同程度的孩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418 教学设计:凑十法不仅是进位加法的重要计算方法,更是数学学习中凑整思想的第一次体现,所以,凑十法的学习非常重要,必须让学生从多样化中感受到它的优越性并掌握凑的方法。只有当他们发现凑十法可以解决不同的进位加问题,才会从内心欣然接受;只有从不同的分解当中才能归纳出凑十法关键:根据要凑十的对象从另一个数中分出相应的数来凑十。本课时是对凑十法的整体感受。下一课时进行熟练化和抽象思考任务。教学目标: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418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凑十法。2、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教学准备:小猴子图片、桃子图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教学过程:418 一、复习10加几。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小猴要送大家一个礼物,(出示空盒子)这个盒子非常神奇,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418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三、小动物们的问题。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418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4)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教师小结:脱离实物进行凑十。1、说图意、提问、列式。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教学反思:418 凑十法题型是我们大大班数学活动的一项附加内容,要上这一节活动也是根据我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应我们家长的要求而添加的。刚开始我们年级组要上这堂课时也经过了研讨,可是我们并没有决定要设计哪个游戏。数学课是比较抽象也比较深奥的,于是在决定上这一节活动课时我也是想了很多的方法。(81)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我的好伙伴活动由来:近阶段,“上小学”成了我们大班孩子共同的热点话题,经常会听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讨论有关上小学的内容,我意识到:上小学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围绕上小学展开深入与全面的探究,使幼儿在期待上小学的情况下主动获得一些有助成长的生活经验?从这点出发,我开展了《我要上小学》这一主题。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大家以后所要上的小学并不相同,有的小朋友还准备搬家,因此逐渐萌发出要制作“毕业纪念册”来记住伙伴、方便同伴的联系的愿望。而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又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本次活动就是源于为制作毕业纪念册而引发的。418 本次活动让幼儿统计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在上次活动中孩子们已收集了每个幼儿的基本情况并做记录,但有些孩子很快便发现这些原始资料多而杂不便记忆和记录,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问题抛给孩子,引导幼儿通过统计解决这一问题。在统计的过程中幼儿运用图画、文字、数字等符号进行记录,通过孩子们间的协商、分工、合作完成统计。由于原始资料较多加之我班幼儿对统计接触不多,故此活动将是对孩子合作能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孩子体验成功的过程。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可能有争论、有矛盾,更有不足的地方,但站在孩子的发展角度,我更多的注重活动过程,注重孩子们交往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提高,这才是我密切关注的问题。目的要求:1、通过统计伙伴的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初步建立统计的概念418 2、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材料准备:1、笔、难度不同的三种统计表等各若干2、黑板、幼儿生日、楼层、家庭成员等情况的分类记录表各一份。3、知识准备:初步了解自己和伙伴的生日等情况,并进行初级分类记录。418 指导过程:一、出示分类记录表,激发幼儿讨论1、提出问题:“上一次小朋友一起想办法完成了这三张记录表,从记录表上可以知道小伙伴的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有些小朋友又发现了新问题?”“他们想知道每个月一共有多少人过生日?可以用什么办法?”2、幼儿自由讨论,引导幼儿说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何统计?”(引发幼儿思考:楼层、人口也能这样统计吗?)二、幼儿自主选择图表完成统计418 (一)出示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三种表格”(二)幼儿自主结伴统计,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合理的使用或设计统计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三、分组验证(一)提出要求:1、在小组中可先自由验证,再推选出两位代表完成小组统计表供伙伴共同验证。2、知道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方法。(二)幼儿分组验证。418 活动延伸:展示分类记录表与小组统计表让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发现新问题。(82)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含反思【活动目的】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活动准备】418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2、学具:①幼儿分组操作材料:a铺地砖b串彩链c围围墙d排排队②花片③黑白方块若干。3、环境创设:小动物的家。【活动过程】(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1、幼儿分组操作。a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418 b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幼儿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c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幼儿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d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幼儿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1.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2.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幼儿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3.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418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评析: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四)让幼儿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五)欣赏黑白序列418 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六)设计“黑白配”小毛巾1、运用以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2、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活动延伸】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评析: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活动反思】418 采用启发式教学深化幼儿对规律进行应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合作过程中,个别幼儿没参与到活动中,今后我会多关注能力弱的幼儿,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83)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公用边活动目标: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共用一条边。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活动准备:火柴棒若干,三角尺,钟表,骰子,钱包,PPT。418 活动过程:一、儿歌律动《凑十儿歌二、新授课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师:小朋友你们来看看老师手中都有些什么东西啊?幼:三角尺、钟表、骰子、钱包师:你们回答的非常好,现在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这些东西都可以用什么平面图形来表示呢?(出示PPT)幼: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418 2、用火柴柜拼搭图形,引出公用边。师:小朋友们非常棒,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是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幼:三角形,2个,它们分别是由三条边组成的。师:好,那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右手食指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条边,二条边,三条边。现在请小朋友们从学具中拿出六根小棒来自己拼出两个三角形,老师看看谁拼的又快又好。(巡场指导)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拼出来了没有?现在老师有一个难题要考考大家?请大家拿走其中的一根小棍放回学具盒里,用剩下的5根小棍看看还能不能拼出两个三角形了?幼:(用实物投影仪)小朋友自己来摆一摆。418 小结,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看这两个三角形有几条边,是不是由一条我们数了两次,这条共用的边,我们就叫它“公用边”3、继续让幼儿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师:现在老师再来考考大家,请小朋友自己摆出1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并数数有几条边,共用了几个小棍?幼:正方形4条边,三角形3条边,一共用了7根小棍。师:取走其中的一根小棍,,那你怎么拼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幼:自己拼,巡场指导。师:好,我们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拼一拼,我们大家一起来数一数。418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公用边的含义,他们都是共用一条边,就叫做公用边。4、出示复杂图形,寻找公用边,加深印象。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列图中的图形,有没有公用边,有的话有几条?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图形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公用边有可能不只是一条,大家要善于发现公用边。三、巩固练习请小朋友们拼出5个正方形,看看谁用的火柴棒最少?(84)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含反思活动目标:418 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活动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418 活动准备: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418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三、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不同418 老师进行三段式教学提问如:请你把圆柱体举起来,哪一个几何形体不见了,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抱一抱圆锥体等等,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问题。小朋友们都很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下面我们进行游戏——几何形体蹲与萝卜蹲游戏的规则相同,请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几何形体的名字,开始游戏。四、发展幼儿观察力,完成记录表每位小朋友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观察课件并准确的做好记录。活动延伸: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锥体,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一样的。活动反思:418 圆锥是小学阶段新接触的一个几何形体,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基础上学生所要学习的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物体。首先让学生想象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分组让学生利用倒沙子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削、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找到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先让学生推导出公式,再尝试计算有关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接着利用课件演示一个圆柱被削成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被削去的部分是圆柱的三分之二。通过这两种形式,学生对“圆柱转化成圆锥”的认识就很清楚了。(85)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给灾区小朋友买文具活动目标:1、尝试根据自己的钱额,学习有计划地使用钱币。2、在计划和购物活动中,巩固运算能力。3、产生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418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活动准备:1.教具:大的购物计划书和勾线笔、纸。2.学具:每人一个文具盒,里面装有钱币,勾线笔和纸。3.布置文具超市,架子上放有尺、铅笔、卷笔刀、橡皮和若干,分别贴有标价2元、1元、2元和1元。4.录音机和音乐磁带。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418 师:小朋友,再过不久我们要上一年级了,家里文具用品都买了吗?(真幸福)师:过年的时候,有些地方由于雪灾,那边的小朋友没有钱买文具,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怎么帮?(二)简单了解7以内钱的换算。1.(当幼儿说到买文具给他们时)师:请你打开铅笔盒,数一数你有多少钱?有几张零钱?结合幼儿所说,老师在白纸条上记录,如:7元52;师:谁也有7元钱?有几张零钱?对应记录:7元2221。小结:原来你们的钱都是由5元、2元、1元凑起来的。2.师:你可以买什么文具呢?请你来介绍一下!418 小结:原来铅笔盒里可以放铅笔、橡皮、尺等,这些都是学习时用的。(三)根据自己的钱额,学习有计划地使用钱。1.师边说:你有多少钱?计划一下准备买什么文具?边出示大的计划书,我们一起来看,指向***的购物计划书,这是谁的计划书呢?今天是你的计划,就在这里写你的名字。师指着圆圈说:你一共有多少钱?请你写在这个圆圈里。2.师指向文具标记:计划书上有什么?(如:橡皮铅笔2元,普通铅笔1元等)3.师:你计划买什么?它多少钱?你怎么记录?请一幼儿上来,问:你一共有多少钱?老师帮助他在大图的圆圈里填上钱的数量,引导该幼儿在图下的方格里填价钱的数字。418 4.师:他计划买文具,一共花了多少钱?我们一起来算一下如:2+2=4+1=5+1=6+1=7,原来他花了7元钱,在下面的圆圈填上数字7。5.操作要求:师边指边说:你有多少钱?你计划买什么?你也有计划书,把你的计划记录下来。6.幼儿填写计划书,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请你动动脑筋,你计划买的文具需要多少钱?记在哪里?怎么记的?7.师集中幼儿:都计划好了吗?请一幼儿上来:我们帮他一起看看,他计划买哪些文具?请3个具有代表性的幼儿介绍。如:购物不合理的,师引导:哪样文具没买?为什么不买?(没钱了)如果要买怎么办?如:总价算错的,师:买了几样?需要花多少钱?算错了下次细心一点,重新去算一下。418 如:文具的价格记录错误,师引导:他买了什么?对吗?**应该是2元钱,你记了1元,价格弄错了,下去调整一下。8.师:再看看你的计划合理不合理,不合理的可以调整,算一下总价对不对,小朋友互相检查,如果错了帮他改过来。(给幼儿调整的时间,教师巡视)(四)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巩固运算能力。1.师:都会计划买东西了,等一会儿拿着你的计划书和钱去超市买文具,我们请客人老师当收营员吧,不过去超市买东西要注意——有礼貌,人多时要怎么样?(排队,不拥挤)好,大家去吧。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巡视幼儿购物的情况。418 3.师集中幼儿:都买到了吗?组织幼儿交流:请一幼儿出示购物计划书,帮助他计划买的和实际买的文具对应:全买到了,真不错!4.师:有没有都花完?花玩了用什么记录,记在哪里?没花完还剩多少钱,也记在这个半圆里。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6.交流:谁来介绍你有没有剩钱?出示一幼儿的计划书,问:剩了多少钱?怎么算出来的?原来7元花掉了5元,还剩下2元,列出算式7-5=2。再请一幼儿(剩余零的,也列出算式如:5-5=0)7.师:剩下的钱放在铅笔盒里,下课后想一想剩下的钱怎么寄给灾区的小朋友。(86)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量沙设计思路:418 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里挖个洞做小动物的家……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与少,常常争执不下。(因为大班幼儿对于长度、高矮有一定的测量经验,但对于沙、米类的量的测量,幼儿缺乏经验。)针对他们在玩沙过程中碰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量沙》这一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实验、记录,集体统计、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量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操作记录中的数据作用。量沙活动始终结合在运沙游戏中,游戏性与探索性恰当地结合,使幼儿探究既有兴趣,又有目标。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418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活动过程: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418 2、幼儿第一次运沙。(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1)统计运沙次数(2)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418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2)幼儿操作(3)统计数据(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5、延伸游戏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87)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美丽的花图形》含反思418 活动目标: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认识。2、通过观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的区分六种几何图形。3、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活动准备:1.几何图形组成的花,动物图片。418 2.给每位幼儿准备一盒七巧板。活动重点: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形状。活动难点:1.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2.六种图形的基本特征。活动过程:1.手指游戏激趣导入本课。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418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2.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花,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由菱形、三角形、长方形、圆组成的两幅美丽的花。3.让幼儿说说这些美丽的花漂亮吗?(漂亮)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的特征是什么?4.出示手工折的燕鱼,让幼儿观察,指名说说燕鱼身体的外形各是什么图形?5.出示小鸡、小猪、小狗的图片,分别让幼儿观察说说他们的外形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418 6.让幼儿观察我们活动的教室和生活的地方,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7.指导幼儿区别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小结;正方形和菱形都有相等的四条边,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相等。8.拼图游戏。(给每个幼儿发一副七巧板)9.拼好自己喜欢图案的幼儿自由汇报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景物?活动延伸:开展图形拆分和拼搭活动,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变化关系。418 活动反思:活动开始时幼儿的兴趣较浓,人人参入观察美丽图案各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的时候,幼儿对生活中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说的较多,难点对物体表面是菱形和梯形说的较少,区别的不太清。也许幼儿平时不注意观察,见的较少教师引导的不到位的缘故。在拼搭游戏活动中,幼儿只能拼搭常见的景物。想象拼搭的能力较差,今后要加强幼儿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88)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数字邻居》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感知6以内数字的相邻数,初步了解前后数字多1或少1的关系。2、培养思维的敏捷性。418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活动准备:1、1—6数字卡片各一张。2、动物胸饰人手一份,积木房6间.活动过程:一、坐火车.感知相邻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1、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票子上的号子坐不同的车厢.2、数数自己的车厢里有几个人?前面车厢有几个乘客?哪个车厢乘客多?后面车厢有几个人?哪个车厢人少?418 3、教师小结二、按指令下车。进一步感知相邻数。三、找房间,进一步感知相邻数的关系1、老虎的房间号码是4的小邻居2、小鸟是6的小邻居3、鸭子是2的小邻居4、熊猫是1的大邻居5、蝴蝶是5的小邻居6、小猫是5的大邻居。418 四、游戏、数字找邻居1、老师出示数字,分别找大邻居或小邻居。2、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去找大邻居或小邻居。活动反思:开展了《数字邻居》即相邻数的教学活动,相邻数教学是学前班教学课中知识,对于学前班在学习这个知识时往往也是一个难点,对于幼儿来说可能就会更难,但它既然出现在了幼儿园大班的教材里,就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是能够理解的,因而在今年的教材活动中我决定选择这一课,为了上好这一课让幼儿能够学会这一知识,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活动结束后效果较好,幼儿基本明白了什么是相邻数,并且能够正确找出来。418 经过了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根据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应在幼儿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能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的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一、充足的教学具准备,激发幼儿的兴趣418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探索和实践活动实现的。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幼儿正是在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幼儿学习可以说全凭兴趣,能否提起他们的兴趣是能否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总结出:重组的教学具准备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因而在这节课的准备中,5座小房子图片,数字卡片、10张小椅子、扑克牌、花和叶的数字卡片二、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每天乐此不疲的做着各种游戏,枯燥无味的上课他们毫无兴趣,因而在组织这节课时我每个环节都是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这一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后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掌握得特别好。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说出那一节课的学习过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一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更加勤于动手多制作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教学具。(89)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剥花生》含反思活动目标:418 1、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2、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习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3、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活动准备: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活动过程:418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习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二、剥花生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418 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好,现在开始吧!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6.统计数据。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418 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你们看,老师也剥了10颗花生,我也把它记下来了,那来看看,1颗花生仁的我剥到了几次?(数数看)把它记在哪里(一颗花生仁的地方),2颗花生仁的剥到了几次?怎么记呢?3、4颗有几次?记在哪里?B、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老师指着记录表说一遍)C、小朋友会不会把自己的记录结果也统计一下呢?(会)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统计下来,那种花生仁的最多?D、幼儿统计,教师指导。E、交流:你统计的结果怎么样?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颗花生仁的最多?(幼儿讲述)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418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三、了解花生的用处。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儿自己说)2.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另一位老师来扮演花生讲述)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四、游戏:智能AB猜1、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花生秘密的游戏,叫智能AB猜。418 2、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A的答案对,你就站在A这一边,如果你觉得B的答案对,你就站在B这一边。选对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脸花,所以,你一定要听清楚了以后再选,看看谁能全部答对?听明白了吗?好,游戏现在开始。1.花生的种子在A、在泥土上面B、在泥土下面2.发霉的花生A、可以吃B、不可以吃3.花生能榨油A、能B、不能4.花生只能吃A、是的B、不是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颗花生仁A、是的B、不是6.花生的壳A、有用B、没用评价:游戏结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几朵笑脸花?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谁得到了6朵笑脸花的?这些小朋友就是我们这次游戏的冠军,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难过,我们下次继续努力,争取夺冠军。418 五、分享活动。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孩子分享花生。活动反思:导入新课时,我选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百胖子,学生兴趣高涨,热情第齐答出了谜底。通过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从这个谜语中思考花生的特点,潜移默化第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回答出谜底以后,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交代这节作文课的目的和要求,这节作文课以记叙剥花生活动为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剥花生的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协作和准确表达能力。学会记叙活动类作文。418 活动开始前,学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形容。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各抒己见,从颜色、形状、大小、外壳的纹理等特点入手,准确、生动地说出了花生的外形。为写作文时积累了丰富的词句。活动开始时,活动第一个环节——双手剥花生。我先提出活动要求,从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双手剥花生入手,注意双手的配合,看清晰两只手是怎样剥花生壳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常做这类活动,感觉很熟悉、轻松、气氛活跃,许多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剥花生过程中同学们的方法,神态、动作等。当我请同学上台演示时,台上的同学语言组织得很好,每一个动作分解得很到位。而台下的同学听得认真,并积极参与到补充讨论中来,学生只见互相补充,将双手剥花生的过程更加准确、生动地叙述出来,我也在黑板上将重点的动词摘录出来,为学生写作文积累材料。418 活动第二个环节——单手剥花生,我提出要求后,重点强调剥花生的过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学生和第一个环节对比,马上发现了两个环节的不同之处,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学生剥花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气氛热烈,在展示环节中,台上、台下讨论更加热烈,学生总结出的词句更加丰富,又许多学生甚至能通过活动联想到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意见。活动第三个环节——不用手剥花生,同样是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开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课怎样剥呢?学生之间先自己想办法试验,也又写学生观察别人,总结经验后再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学生们各显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别人观看,学生们边展示边准确、生动的讲述,当然,别的同学也不断地提示和补充。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浓厚。当时还有很多同学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感受。通过三个环节,使简单的活动更加层次清晰、有条理,学生记叙时也更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边总结概括作文内容,气氛轻松、自然。学生自己参加了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学生之间互评互议、总结概括,学生觉得这堂作文课又内容写,想写,也写得好。(90)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小当家活动目标:418 1、幼儿初步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统计。2、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活动准备:1、之前幼儿已制作了工资表。2、幼儿已有用木珠进行两数相加的初步体验。材料准备:418 木珠,雪花片,点卡,夹子,各种图片,纸,笔等。贴有各组标记的黑板四块。活动过程:一、幼儿介绍自己的工资表。“现在你们手里都拿着自己的工资表,那么谁愿意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工资表呢?”“说说你做了什么事,得到了多少钱?”(提示介绍1、2件事即可。)二、算算你一共赚了多少钱(个人统计):1、“今天我要给你们发工资了。”418 请幼儿算出自己所得工资的总数。“你们可以请放在旁边的工具们帮帮忙,算一算你到底能得到多少钱?”(简单介绍一下周围的辅助材料。)2、幼儿自由取材,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算好的小朋友尝试其他的方法。3、小结:请先算好的幼儿(按小组)把答案贴在黑板上,并互相简单的检查得数。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简单小结。三、检查答案。418 1、幼儿自由检查贴在黑板上的别人的答案。2、小结:说说检查的结果。四、发工资。(91)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活动目标: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活动准备:418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活动过程: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418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418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4、自主评价统计表四、颁发奖牌,结束(92)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学习条形统计图》含反思【活动目标】418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2、学习通过统计图感知数量的多少。3、喜欢合作,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活动准备】记录纸、记号笔若干4盒蜡笔水果图片若干小熊仔一对。【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师:小朋友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什么水果?(出示小熊,与幼儿问答互动环节)你们喜欢的这些水果小熊家都有!小熊家最近开了一家水果店,每次进货的水果都特别新鲜,美味,小动物们可喜欢了。今天勤劳的小熊爸爸又去进货了,好累好辛苦,你们愿意当小小记录员,帮小熊记录一下每种水果的数量吗?二、幼儿操作。1、交代任务,幼儿分组统计水果并记录,教师指导。师:我们可以怎样统计水果的数量呢?418 2、教师讲解合作统计要求老师儿有几张记录表,要小朋友们合作记录。4个小朋友一组,每组1位组长。(幼儿按照学号顺序分组1—4。5—89—1213—16)我们4个人做一个记录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谁来记、谁来数、谁最后来检查核对(2人核对)。3、交流分享统计结果。师:小朋友们统计好了吗?每组请一位小朋友来介绍,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小结:你们用了数字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请你们再看看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原来我们不能很快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三、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师:怎样让别人不用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前两天余老师也帮小熊家做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统计图形式:水果标识在下面,用涂格子的方法,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按从下往上的顺序排。418 教师提问:1、这张图上记录了哪些水果?怎么看出来的?(引导水果标识——横坐标)2、每种水果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左边数据——纵坐标)3、哪个的数量最多?哪个最少?(引导“计数条”)6、你们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介绍计数条最高数量最多,最矮数量最少)讨论总结:你们的眼睛真亮,像这张记录表上由横坐标、纵坐标、计数条组成的表格,我们叫它条形统计图,它能很快告诉我们统计的信息。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少的。四、指导幼儿使用条形统计图再次统计。1、师:刚才啊小熊妈妈又去进来一批水果,请你们用条形统计图再来帮小熊家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2、交流分享。先完成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小组负责人)讲述自己的统计。418 “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怎么看出来的?”五、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1、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条形统计图,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2、分享图片:分别观看幼儿身高、夏季气温、热门动画片、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六、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都很棒!晚上回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他们的物品好吗?【活动反思】418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表达的意义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对应数据是本节课着重要突破的知识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突破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一、学生是真讨论真探究了与以前类似教学相比,统计教学往往热闹有余,而思考不足,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知识的难点真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紧扣难点,围绕“1、你知道纵轴上的这些数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2、标数据的直条该如何确定高度呢?3、为什么要在直条顶端标出相应的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完成后用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互相观察“他画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吗,完美吗?”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他们指出同伴们的优缺点,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三、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碰撞。在大组交流中不断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纵轴上数量的设计,提供一组数据,请学生来设计纵轴数据,即一格表示多少数量,要参看原始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准确定位直条的高度。沟通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准确把握数据,从而定位直条的高度。(93)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20以内的加法》含反思418 活动目标:1、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2、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活动重难点: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活动准备: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418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活动过程: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二、在线上活动:问答游戏---10的合成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20以内的加法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2、将红蓝定规尺依次取出,按9—1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将红色定规尺排列在右侧。3、出示题卡:4+7=(背面写有答案11),把题卡放在加法板上方。418 4、将蓝色定规尺4排在第一行,左侧与方格对齐(占用1~4的方格);再取红色定规尺7,排在蓝色定规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此时红色定规尺的右端对着数字11。5、教师把着数字11说:“4加上7等于11。”并数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确,再将题目卡翻过来,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6、对照后,请幼儿将结果“11”写在题卡上,再将定规尺放回原来的位置。7、教师出示另一张题卡,请幼儿自己独立计算。8、幼儿自己继续进行练习,直至不愿继续为止,收好教具与工作毯。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活动延伸:418 请幼儿相互配合进行出题做题。活动反思: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418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以及课堂气氛较好。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发展,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作为教师,我将不断努力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94)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找规律》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活动准备】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活动过程】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1、导入。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418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1、出示操作材料。2、提出操作要求。(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样。(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418 3、幼儿操作。4、改错。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活动反思】《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回顾整节课,学生好像是在“节日”中度过,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1、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418 先是一支《快乐的节日》轻快的歌声引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接着围绕“装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在这美丽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独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2、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小朋友自己上台排队的规律。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3、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从刚开始出现的几幅彩旗图,让学生选择哪条看着最舒服,最工整时,学生就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并让学生举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418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二是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和谐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但在本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够。三是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规律,而我在颜色的处理上,甚至摆图形给学生的提示太多,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对学生的审题或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95)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九的加法应用题》含反思【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会9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2、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巩固9的加法应用题。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18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活动重难点】创编、计算9的加法应用题。【活动准备】课件、卡片(动物和算式)每人各一套。【活动过程】一、课前提问。复习8以内的加法题师:小朋友,我问你,5+3=?418 幼:老师,我知道,5+3=8!师:小朋友,我问你,4+4=?幼:老师,我知道,4+4=8!师:小朋友,我问你,6+2=?幼:老师,我知道,6+2=8!游戏的方式(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二、学习9的加法应用题(展示课件)。1、池塘里原来有8只鸭子,又来了1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8+1=9)418 师:小朋友,请听音乐!我们的伙伴来了。播放小鸭子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故事引入。讲解小鸭子原来有8只,又来了1只,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幼:9只。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幼:8+1=9师:小朋友们,真棒!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5只蝴蝶,又飞来4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5+4=9)师:小朋友,春天来了。蝴蝶姐姐也飞入花丛中了。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418 幼:5只蝴蝶。师:是呀,有5只蝴蝶。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幼:4只蝴蝶。师: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5只蝴蝶,又飞来4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幼:9只。师:怎么算出来的呀?幼:5+4=9师:非常棒!表扬表扬自己!418 3、2008年是奥运年,小猴子在锻炼身体,第一次有7只小猴子,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猴子,一共有几只小猴子?同上(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幼:7+2=94、一棵芭蕉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香蕉,先长出来了6个香蕉,又长出来了3个香蕉,一共长出来了几个香蕉?同上(老师问,小朋友答)幼:6+3=9三、操作练习。送小朋友每人一个礼物(拿出一个大礼物盒子,请小朋友自己抽出自己的礼物),条件是:小朋友必须回答礼物上面的问题(问题是用算式创编应用题)418 【活动结束】请小朋友带者自己的礼物到爸爸妈妈那里编应用题(随音乐),本节课结束。课后反思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96)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小动物铺小路》含反思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418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活动准备:PPT课件、玩具、吸管、纽扣等活动过程:一、导入话题:出示PPT教师:你们看图上是什么?哦,是房子,有多少座房子呢?一起数数看,1、2、3.它们是谁的家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来是小猴、小兔、小老虎的家。418 教师:天黑了,小动物们都要回家了,发现回家的路让大灰狼给破坏了,你们愿不愿意帮它们把小路铺好,送它们回家呢?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再教师讲解出示PPT教师:我们一起来帮助小动物吧!可是它们对铺的路有要求。小猴:你们看小猴家的路是怎么铺的?(幼儿观察:红黄蓝)谁愿意来帮助它?(请个别幼儿来帮忙。)小结:小猴家的路是红黄蓝。你们说它是几种颜色?它们3个为一组,颜色各不同,我们可以用ABC来表示。小兔:再看看小兔家的路是怎么铺的?谁愿意来帮助它?(请个别幼儿来帮忙。)小结:小兔家的路是三角形、正方形、正方形,它有几个图形,几种图形。三角形可以用A来表示,那两个正方形怎么表示?同样的图形,可以用一种符号表示,我们可以用ABB来表示。418 小老虎:你们看小老虎家的路要怎么铺?谁愿意来帮助它?(请个别幼儿来帮忙。)小结:小老虎的家应该是两个三角形、两个圆形。教师:小老虎家有几个图形?几种图形?你们觉得我们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请个别幼儿尝试。)小结:图中有两个大三角形,两个小圆形,可以用两种符号来表示,一样的图形用重复的符号来表示,可以用AABB来表示。三、分组操作练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小动物们铺出不同的路出来吗?老师在桌子上放上了各种不同的材料,请小朋友们好好想想你要选择几种物品排列。可以和老师排列的规律一样,也可以自己创新,排好的小朋友等老师看完后再排列其他的。幼儿自由排序,请多名幼儿将操作结果进行演练并归纳小结排列规律,其他幼儿根据其特征进行操作。418 小结:不同的物体,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大小、颜色、形状、长短等进行排序。四、结束:教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规律,例如:你的衣服、鞋子上,班级、家里的装饰品上等等一些。活动后小朋友可以去找找。现在,请小朋友按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的顺序去小便、喝水。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来说说:由于对于电子白板不是太熟悉所以导致幼儿部分操作不能完成。在第二环节中,在强调符号时,要与幼儿交代清楚。在幼儿操作时,如果一排放不下,放第二排时可以先让幼儿说说,然后再排。在第三环节中,幼儿自由操作时,可以引导幼儿怎么排,排好后可以在讲评时让那些拼错的幼儿来说说,哪里错了,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巩固学习。其次,在挑选材料时注意选择,挑选适合孩子的难易度。418 (97)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找规律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激发创新意识。3.使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教学重难点:418 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幼儿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并引导幼儿能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不同动物学具各6个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知规律。1、小朋友我们准备开联欢会,我们要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想不想去看看?(想)请看大屏幕。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幼1:有彩旗、灯笼和花朵。418 幼2: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生:不是,是有顺序的。师:他们的摆放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都有规律的,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1.课件出示彩旗图。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418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幼1:是黄色的。幼2:下一面是黄旗。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幼儿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幼: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师:.如果让你给彩旗按你找到的规律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418 2、课件出示彩花图、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幼儿思考、交流。)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幼1:彩花是按绿花、紫花,绿花、紫花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绿色的。幼2:灯笼是按紫、红、紫、红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幼3:小朋友是按男孩、女孩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小朋友是女孩。该怎么分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正确分组。)3.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418 三、智力闯关,应用规律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和灯笼排列的规律,接下来的我们进行闯关游戏,有信心吗?(一)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出示课件,幼儿能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师提问:比一比,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规律有什么不同?总结:(1)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2)一个只有颜色的规律,一个既有颜色,又有形状的规律。(点: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规律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既可以是2个2个一组的,也可以是3个3个一组的,体会规律的多样化。(二)第二关:涂一涂。(1)出示课件师:同学位表现很不错,接下来你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同时课件出示例3。师:谁来汇报你是怎样涂的。(指明幼儿汇报)(2).师: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418 师:第③小题谁发现有其他规律?(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来发现规律。)(三)、看谁找得快出示课件让幼儿找一找下一个图片会是什么,并指名反馈。(四)活跃课堂气氛,在歌曲中找规律。出示课件和音乐《幸福拍手歌》,请幼儿边唱边跳。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1.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图片。418 2、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课件出示,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生回答。(教室的天花板、地板、黑板上的奖品、自己的衣服。)四、动手摆一摆:(小小设计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好的及时表扬。汇报。课件演示学生的作品。五、课堂总结你们开心吗?老师也很开心,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谁来说说你们的收获?师:我们除了按照事物的颜色、形状来找规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图画、动作、声音的规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会发现这些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很多很多美的事物,只要我们努力去创造,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教学反思418 本次活动我以规律的广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寓教于乐。孩子们通过拍手拍脚的动作找出规律,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递增、递减的规律,通过用摆图形找出颜色、形状的规律。最后幼儿在穿珠子、粘贴图片等操作过程中去掌握规律的普遍存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98)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的序数》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按一定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能用数数的方法确定序数。2、初步体会序数与基数的区别,了解序数的含义。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418 活动准备PPT课件活动过程1.认识序数先让小朋友们从数到十,然后展示ppt引诱幼儿观察动物以及动物排列的位置,并按顺序说出每只动物的位置。A小动物王国要召开运动会,瞧!小动物排好队进场了,看看图上有什么小动物?有几只小动物?带领幼儿从1数到10。B1.从左往右数,老鼠陪在第几个呢,2.从左到右,小马排在第几个呢,3.从左往右数,谁排在第三位呢,4.从左往右数,小狐狸排在第几位呢,5.从右往左数,谁排在第一个呢,以此类推。418 2.动物赛跑1.运动会正式开始,小动物们正在进行赛跑比赛,它们都从左边向右用力跑,谁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第七名?2、为获得名次的动物颁发奖状,是谁站在最高领奖台?是谁站在最低领奖台3.运动会结束运动会结束了,动物要回家了请帮助小动物们回家,你们看小鸡的房子在7号房间,请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7号在哪里吗?我们请小朋友上来带小鸡回家好吗?..小鸡送回家了,接下来我们该送山羊、老鼠回家以此类推。结束部分:小朋友们学习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的方向辨别10以内的序数。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乘火车。游戏方法:418 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2列火车第5节车厢就写2-5,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编号快速找到号码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火车开开》出活动室。反思:本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设计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儿童相关经验较为丰富,教学准备充分;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渗透语言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突出融合课程的理念,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组织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表达,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给与积极应答。幼儿学习常规良好,能有序的参与教育活动,效果良好。(99)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学习七的组成》含反思418 【活动目标】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活动准备】塑料小鸭学具人手7只。【活动过程】418 一、复习6的组成。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卡。师: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师: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二、集体尝试活动。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418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师:现在我请某位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418 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师: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师: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师:2比1,幼儿答:2比1多1。师:5比6,幼儿答:5比6少1。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反思:418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100)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能干的装修工》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装修工铺地板情境,探索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进行图形填补。2、尝试多角度思考问题,发现多种图形组合填补方式并进行记录。3、能积极动手动脑,感受拼图的乐趣,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418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活动准备】三种不同的地板装修图;六张不同颜色、形状的地砖图(教师、幼儿人手一套);装修图;记录单;水彩笔。【活动过程】一、学习根据地板装修图选择单张地砖图进行填补匹配。1、以“装修游乐场地面”情境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师:小兔子是一名能干的小装修工,今天它要为游乐场铺地砖,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几种地砖。2、出示六张不同颜色、形状的地砖图,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外形特征。418 师:有几种地砖?每一种地砖是有几块地砖组成的?师小结:3、4、5是由3块地砖组成的,1、2、6是由4块地砖组成的。3、出示装修图(1),引导幼儿根据图中空缺的形状,选择合适的地砖型号进行拼合。师:我们来看一看第一张装修图,阴影部分是小兔子已经铺过的,空白部分是还没有铺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帮帮小兔子把地砖铺满,请你来试一试?师:你想选几号地砖?为什么?你来试一试合适吗?(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感知、验证。)二、自主操作、探究,尝试运用两张“地砖图”进行组合拼合。418 1、出示装修图(2),引导幼儿观察:这是第二张装修图,请你们用自己的方法把空白部分铺满,小朋友找到和老师一样的装修图铺一铺试一试,地砖铺满就坐端正。2、幼儿自主操作、探究:运用两张“地砖图”、个别幼儿上前展示操作结果、探索多种组合方式,完成组合铺地砖任务。师:谁愿意上前展示一下你的操作结果,铺满了吗?(验证操作结果)和他的结果一样的请举手,谁的方法和他不一样?3、教师利用操作卡验证操作结果。师小结:这张装修图空白部分要用两种地砖才能铺满,并且有五种铺法。三、自主操作、探究,尝试发现多种图形组合填补方式并记录。418 1、出示装修图(3)和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教师介绍游戏任务、规则和记录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多种组合方法。师:小兔子这里还有一张装修图,你们看空白部分像什么?(小汽车)怎样才能把空白部分铺满,需要几种地砖?有几种铺法?你们来试一试。操作要求:每找到一种铺法,请用水彩笔画出对应地砖的序号;接着继续探索下一种铺法,看谁找到的方法又多又快又正确。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3、展示交流:个别幼儿介绍方法并集体验证。师:你们真能干,你们看一看你们的找到了方法和老师的一样吗?(逐张出示)418 师小结:空白部分要用三种地砖才能铺满,并且有五种铺法。四、现场分组比赛“铺地板”。1、出示大的装修图,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师:小兔子看到你们这么能干、聪明,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大机器人图,让你们和同伴们一起来铺一铺试一试。2、幼儿分组进行比赛,以铺满地板且用时最短一组为胜。师:看哪一组最快铺满。活动反思418 该活动取材于组合形式游戏,组合内容的本身其实并没有多大难度,鉴于大班幼儿的发展要求,这一游戏幼儿还是较能接受的,也颇感兴趣,或许是因为很少接触这一内容、老师讲解不够清晰具体的等缘故,有部分幼儿没有很好掌握第二次操作的要求,使得难点目标没有有效、全面地突破。418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