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0 KB
  • 2022-05-26 15:26:13 发布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小雨伞》反思.doc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教育家加纳德曾提出:人的智能包括七种,语言交往能力是第一位,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而幼儿期是人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期,作为幼教工作者要能充分运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探索和开发幼儿语言智能的潜能。那么我们参加语言领域的同课异构活动就有了很重要的意义。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始进行。首先是选课环节,中班幼儿的思维正在不断发展,他们的词汇开始丰富,能清晰地谈话,喜欢与亲近的同伴交谈,说话连贯性的比例逐渐上升,但还不稳定。他们开始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够独立地叙述日常生活的各种事物,其语言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在孩子还年幼的时候,时常教他们念儿歌,对幼儿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不仅对幼儿的语言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有其独特而重要的意义。首先,儿歌朗朗上口、合辙押韵、短小精悍,幼儿爱听,便于记忆,容易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因此,能增强幼儿学习语言的自信心与兴趣;第二,许多儿歌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不少儿歌诙谐幽默,能使幼儿产生愉悦的心情,快乐的学习语言;第三,儿歌的内容,丰富多样。儿童可以从儿歌学习中,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使幼儿学会使用形象语言,描述各种事物的特征,从而促进幼儿更好地表述自己的意愿,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以往我们的儿歌教学是比较呆板、枯燥的,往往采用死记硬背、填鸭灌输的方式来让幼儿学习,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发挥其主动性,更别提快乐的体验了。本次通过教研,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使儿歌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幼儿快快乐乐学儿歌,从而促进其语言的发展。基于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和以往儿歌教学上存在的不足,我的活动设计基本理念就形成了: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不按照常规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步骤,而是先通过幼儿的观察、思考以及跟老师的讨论,一边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一边对儿歌中的一些重点词汇进行学习、理解,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然后才是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活动中我借住多媒体教学,把每句儿歌通过动态的图片表现出来,直观形象,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儿歌中的两个动词“转、滴”在课件的诠释下,幼儿很容易理解了“小雨伞”和“小雨滴”的动态特点,另外一个重点词“淅沥沥”则是通过图片和声音的配合,让幼儿更加形象地理解了这一经验很少的象声词。在学儿歌的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方法,如边做动作边学儿歌,拍手学儿歌,分组学儿歌,分句连接学儿歌等方法。最后用把儿歌内容填进《小星星》的音乐中,一起用熟悉的乐曲来巩固对儿歌的学习。活动结束,幼儿基本掌握的儿歌,并且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幼儿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快乐的。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目标之一——尝试根据图片创编儿歌,这个目标对中班幼儿来说定制得过高了,根据孩子的特点,此目标可修订为“根据图片学习理解美丽、转、滴、淅沥沥等词汇”。另外在“边做动作边学儿歌”的过程中,在幼儿掌握动作后,教师可将动作提前于儿歌1秒,便于提醒幼儿下句内容。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发展有人言语能力,仅仅靠每次语言活动是远远不够,我们更应该注重日常的训练,将语言教学渗透到日常活动中,注重与游戏的结合,当然和家长合作也是培养幼儿言语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总之,幼儿的语言教育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它需要日积月累,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项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