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50 KB
  • 2022-05-26 19:15:39 发布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 毕业论文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目  录摘 要1ABSTRACT2前 言3一、当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4(一)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4(二)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4(三)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5二、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6(一) 小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不良品行6(二) 班级管理缺乏科学的决策指导6(三) 班干部的建设有待改进7(四) 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7(五) 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程度低7三、小学班级管理的建议及解决策略8(一) 多种渠道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管理理念8(二) 各个角度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与自制9(三) 联合校内外力量共同教育学生13四、结语16参考文献17注释18致谢1919 摘要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心正经历着由幼稚转向成熟的巨变,具有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性格特征,把握好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实行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那么,目前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如何,班级管理者是否了解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是否开展了有针对性、有意义的班级管理工作,这些管理方法是否有效,带着这些问题,作者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班级管理问题研究的成果,利用文献综述法、调查法,找出了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策略19 ABSTRACTPupilsareaspecialgroup.Theyareexperiencingthenaivetyturningmaturity.Itistheimportantbasisofgoodeducationteachingworktograspthecharacteristicsofstudentsatthisstageandimplementeffectiveclassmanagement,facingthisspecialgroupandamultitudeofwork.So,howthecurrentmanagementis,whethermanagersunderstandthespecialnatureofthisgroup,whetherhavedonetarget-oriented,meaningfulclassmanagementwork,whetheritiseffective,withthesequestions,theauthorbeginstoconducttheresearch.Inthispaper,bydrawinglessonsfromtheresearchresultsandtheoriesofinternalandexternalexpertsandscholarsonclassmanagementproblem,usingthemethodofliteraturereviewandinvestigationmethod,theauthorfindsouttheproblemsinthemanagementclass,and,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pupilsbodyandminddevelopment,putforwardrelevant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Keywords:Primaryschool;Teacherincharge;Class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19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的深入,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要引领学生健康发展,“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1]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也必须要立足实际,着眼于对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与思考。作为学生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的班主任,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相应改变班级管理策略,管好班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国内有许多专家对班级管理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有益的研究。在李健民主编的《班主任工作心理学》中,该书第一次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班级管理工作,并第一次对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概念做了界定。同时钟启泉主编的《班级管理论》,魏国良主编的《学校班级教育概论》,袁振国著《教育改革学》,鲁洁、吴康宁主编的《教育社会学》也对班级管理也进行了专门研究。此外,关于班级研究中,较新颖的观点还有:2002年第1期《中小学学校管理》中朱诵玉首次提出了班级管理的资信制度的概念:即在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前提下,给班上每个学生的信誉进行计分量化,以此来促进学生自学地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2002年第2期《中小学学校管理》颜耀忠提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提出要把学生当人看;要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班主任首先要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继而围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展开一切管理活动。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意义上开阔了班级管理研究的视野,增强了班级管理研究的活力,为班级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他们的研究有的只针对班级管理活动的某一个侧面,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班级管理还没有较深入的研究,鉴于此,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希望能为班主任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效果做些有益的尝试,为学校管理者深入了解和评价班级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准确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了现实依据,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稳步进行贡献一份绵薄之力。19 一、当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身心问题,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也有诸多问题,并时时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首先就要了解当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和小学高年级段(五年级)。(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的时期,其身高及体重每年都均匀增加,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距:骨骼容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有较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2]比如,—年级的学生画画时,手握笔不稳,画的速度慢而且不顺畅。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运动,在做练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一般只有20-30分钟;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独立性、自觉性和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3]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还总爱告状,希望由老师来评理。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19 因此,一、二年级的老师在学生自我管理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具体指导和合理组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赖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同时,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建立威信,也使学生的信赖感更加持久。(二)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除大脑外,三、四年级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仍处于平稳发展之中。但是,他们的大脑却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后期有些女生已经出现青春期发育现象。少数儿童因营养过盛、运动量小而出现肥胖状态。“他们的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但辨别是非能力差,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4]处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是,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态度,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而且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受挫能力较差。一些学生初步表现出对异性的好感,出现“喜欢”的萌芽。由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动荡”的过渡时期,“叛逆”现象开始出现,班级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此时,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耐心教导,以身作则以赢得学生的信任。(三)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五年级的学生,进入人生发育的高峰时期,骨骼和肌肉开始快速发展。大脑机能逐渐完善,条件反射有所发展,为大量摄取知识做好准备。在心理方面,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发展,“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创造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开始有意感知事物,注意力相对稳定;意志上开始有主动性、独立性和果断性。对异性有好感。”[5]此时,老师要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给他们做事的机会,帮他们成功,以调动他们关心班级、为班级做贡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19 (一)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不良品行1.知识面广,信息量大,但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当今的时代是高科技时代,知识生动形象,认识扩大,信息丰富。小学生处在信息环境中能较好地了解科技的发展,接受健康有益的教育,这有利于塑造适应改革开放的现代化新人。另一方面,这些信息未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由于部分学生幼稚单纯,阅历浅,鉴别能力不强,不论是对我国国情还是港台生活和西方生活,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真切的体验,往往不加分析地把他们看到的港台和西方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现象与国内的某些现象简单地比较引起某种“共鸣”,[6]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2.生活要求高,但缺乏爱劳动的习惯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有所增加,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小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这是正常的,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学校、家庭教育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使许多学生只会埋头死读书,不会扫地洗碗。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一些同学出现出钱请别人当“雇工”,为自己做作业、替代劳动的怪现象。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我们的班级管理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些现象: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换来的仍旧是少数学生的我行我素:对学生行为进行了指导,但在实际行为中,学生往往出现很大的偏差----教室里的纸屑没有人主动拾;课桌摆放乱七八糟;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一些现象与问题的敏感性和在学生中的号召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降低:班委会工作具体方法不多、学生之间出现小团体等等。同时,同一个教师,把他(她)放在低年级做班主任,他(她)会把班级管理得井然有序,而让他(她)做高年级的班主任,他(她)却管不了学生;同一批的学生,同一个教师做班主任,在中年级段温驯乖巧,而一到五年级下半学期却变得桀骜不驯,让班主任感到棘手。(二)班级管理缺乏科学的决策指导管理班级就要制定一定的班级计划即19 学年或学期开学前根据国家培养目标和学校要求以及班级的具体情况,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完成某种任务、达到某种状况而制定的工作安排和行动步骤。[7]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制定一份好的班级工作计划,是班主任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心智才力的结晶。现在很多老师不结合本班实际而只随自己的意愿制订班级发展目标。在实习期间,了解到大多数班主任,制定的计划基本都是形式,一份计划可以几个人用,甚至几年都一样,目的就是应付学校的检查,根本起不到指导的作用。工作中出现了计划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的现象,在这样一种毫无统筹管理的盲目管理中,班级的管理出现这样的情况就理所当然了。(三)班干部的建设有待改进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是关系到班级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班干部不仅是班主任的助手,更是班级中的脊柱、重点,拥有好的班干部队伍,就会有稳定团结向上的班集体。目前,小学班级中,班主任任命班干部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主观印象;其次,学习能力的指标;最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学生的岗位和职责。而班干部在班级管理的定位则是:第一,班干部的职责主要是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班主任很少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因素,缺乏长期的班干部培养计划;第二,班级的管理应该是班主任做出决策,或者是班委会参与决策并且实行第三,人人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即民主管理。(四)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应试教育”,分数和排名是学校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衡量指标,这导致了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小学教师的班级管理主要以强制型管理为主要特征,教师更多地要求学生对权威和规章的服从。从调查的个案中分析,可以明显地觉察到,教师管理班级的标准主要以学生的服从和听话为基础。听话就是好学生,不听话就不是好学生。权威和规章成为教师管理学生的准则,教师想利用自己的知识资本、社会地位和荣誉、有限的权力等方面成为学生的权威。学校的规章制度也表达了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要求标准,于是学生在这种宏大概念之下失去了话语权和更多的自由。19 班主任一直在做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和让学生服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侵害,使学生服从教师指挥,学生必须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由此形成班级管理的极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学得好的,受到鼓励,并越来越好;学得差的,受到批评,并越来越差。 (五)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第一,班干部一般由班主任指定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且相对固定,其他学生想为班级做点事,锻炼自己的能力,却缺少机会;第二,在周围环境影响下,学生往往把班干部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缺乏“班干是‘老师的助手’,是‘群众的代表’,应该为班级做实事”的意识;第三,班干部自认拥有特权,形成“班干风”,不平等对待其他同学。由此可见,班干部特殊化、专制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三、小学班级管理的建议与解决策略19 要解决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在班级管理中,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做到:(一)多种渠道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管理理念1.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科学管理的意识科学研究证明,“教师的管理观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管理态度和管理行为。”[8]只有观念上的问题解决了,思想通了,才谈得上能力的培养。在实习期间,我发现多数班主任缺乏正确的管理观念,有的管的过严,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而有的放任自流,干脆不管不问,结果一发而不可收。因此,学校领导要指导教师形成正确的管理观,教师自身应增强管理的自主意识,在科学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取得成果。同时,“除了客观原因以外,造成班级管理中出现不足,与教师缺乏良好的师德也有着很大的关系。”[9]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仅把教师这一崇高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因而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有的教师观念陈旧,较专制,缺乏教育平等意识,导致班级内部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些年轻教师工作太过随意,没有耐心,不关心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恶化。“马克思主义认为,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10]因此,对班主任加强师德修养教育势在必行。2.加强师资培训,增加理论积淀一流的教育理论才能支撑起一流的教育。“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教育管理是不可能高效低耗有序运行的。”[11]班主任应通过学习相关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思想,学会对班级进行科学的系统分析,了解班级内部、外部诸因素在班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整体上把握班级教育管理的运作状态及其发展规律,科学地组织和实施班级的全面工作。实践表明,大凡在班级管理中取得成功的管理者,都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因此,学校领导要把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增强班主任的理论积淀,提高教育知识素养。3.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管理实效19 沉重的教师负担,会导致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如教师工作积极性降低,责任心减弱,体质下降等,学校领导要切实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真正做到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从而把教师和学生解放出来,成为教和学的主人,这样,班主任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和研究中去,从研究中取得良好的管理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师素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它可以使教师更进一步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他们对教育理论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其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可以校正自己陈旧的教育管理观念,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的教育管理观念。第三,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形成对自我管理的自觉意识。第四,“通过参加教科研,班主任能学习到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从而改进他们的管理行为。”[12]教研中,通过与专家的交流,与自己的整合,会使自己的教育管理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二)各个角度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和自制1.集中管理中采用全员激励原则“所谓全员激励,是指激励全班与集中的统一。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目标和班级总目标。”[13]与不负责任的“放羊式”的管理完全是两码事。贯彻全面激励原则,首先要求班主任公正无私。贯彻自主参与原则要注意做到:管理者要增强民主意识,切实保障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和权利。[14]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管理者应把学生视为班级的主人,一视同仁。教师应怀有极大的工作责任感,机会均等地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条件。对优秀的学生,不能“一俊遮百丑”,对后进生,不能一眼把他们看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了解班级工作的上下环节,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各种义务和各项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具有主人翁意识,才会把管理者建议完成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其次,要善于用适当的班级目标激励所有成员,从而使学生成为班级、学校的主人。2.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制定班级目标“班级目标是班级成员共同的期望、追求和达到的成果,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15]要引导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制订班级远、中、近期努力目标,以及小组、个人目标。让学生参与制订工作,体现学生是班级小主人的思想,19 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自教、自管的主动性,互相配合,共同合作,才可能使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制订的班级目标要明确具体,宽严恰当,利于执行。对自己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是不是被管理者所采纳,是影响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的一种重要各种有效措施,是使目标具体化并变为行动的过程。当自己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管理者的肯定并得以实施,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强化。3.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计划首先要掌握班级的情况与倾向。一要尽可能地摸清楚每个学生的特性,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行为习惯、性格、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情况制定班级计划,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优点,纠正其缺点;二要掌握班级全体的倾向,要从了解各个学生开始,了解和掌握班级全体,如,班级的学习能力、兴趣和一致爱好等;三要了解学生家庭与父母的状况,要正确地掌握父母对教育的关心与期望程度,及对学生的期望;四要研读以前、特别是上一学年的班级计划与各种记录材料,要把握以往、特别是前一学年的指导状况。要认真分析、细致研究这些材料,并提出这些材料说明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观察法观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之一。班主任要在课内外、校内外的学习、劳动及其他的各种活动中观察学生。因为活动过程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质量;反映出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个性特征、对集体的态度和同学间的关系、工作能力等等。班主任在观察学生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①观察应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否则观察到的“现象”便可能是“假象”[16],获取的信息不具有可靠性;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做系统的观察;③要做好观察记录,到一定时候要把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和整理,为制订教育措施作好准备工作。(2)谈话法“谈话是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和个别学生或班干部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情况的一种方法。”[17]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研究学生的情况及其思想活动,补充观察的不足。谈话宜注意以下几点;①19 要作好谈话的充分准备,确定好谈话的目的、内容;要对谈话的时间、地点、进行的方式等等加以周密的考虑。②谈话态度要亲切、诚恳、不能让学生感到紧张、拘谨,更不能造成对立情绪,不要把主要是了解情况的谈话,变成批评、整训学生的教师独白。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注意谈话的技巧,启发、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④注意发挥非正式谈话的作用。非正式谈话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易于敞开心扉。为此,班主任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等,有意思地多与他们接触,在随便的交谈中了解情况。(3)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的方法是采用访问、开调查会、座谈会等方式,向家长、教师学生以及社会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的一种方法。它对弄清问题,了解真实全面的情况起重要作用。其中家访是重要方式,还要向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团的负责人和少先队辅导员、原任班主任、校外常接触的人以及街道、村干部和群众等,进行一些专题调查。班主任要对观察、谈话、调查所得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作为指导自己工作的依据。再次,根据了解的情况拟定具体的计划草案。一般要求拟定两个以上的计划草案。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估,分析比较其利弊得失,从中选择出可行的一种。并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征集意见和建议,对计划进行进一步修改补充。4.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19 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配备与培养是关系到班级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班干部不仅是班主任的助手,更是班级中的脊柱、重点,拥有好的班干部队伍,就会有稳定团结向上的班级,作为班干部自身的同学也可以从小培养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对学生应当进行两手培养:第一、班干部各司其职。通过民主选举和能力评定,将班干部确定后,要求各位干部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为同学服务。第二、培养学习。对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尤其是爱护班级有责任心的后进生、中等生优先培养,先让小组长开始培养,明确责任,严格要求;同学和班干部双方监督,增强互评共近的能力。良好的班级干部群体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信赖和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信任,锻炼学生,减轻教师任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充分利用这些亮点来开展工作。要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各种组织,逐步扩大班委会等组织的权限。班级的各种组织机构的干部成员,都应该让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并授予他们进行管理的权力,不能随便进行干预。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帮助解决,但不要代替。要让他们大胆地开展工作,锻炼和提高其独立工作的能力,使之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和班集体的核心力量发挥,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水平;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要使班干部轮换制度普及到每一个学生。班干部轮换制在操作操作中应注意做到:(1)准备工作。将班干部轮换制的设想告诉学生,家长,让他们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进行“角色定位”。(2)班委的组建及任期。组建班委过程件,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任期原则上是一学期。第一学期结束之前,安排好下一届班委的人选。班主任在指导新班委工作时,要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3)要把握好班干部轮换制中轮换时间的问题,时间太长,轮换的优势体现不充分,时间太短,轮换上的班干部难以进入角色,疲于换届交接。换届时间的确定应与学校对班级的考核和班级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5.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气氛民主的管理氛围可以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为学生行使民主权利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因此,要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就要耐心组织、精心培养一个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优良的班风,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纪律,团结友爱的坚强的班集体。具体地说,就是班级管理者对学生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又要凭借必要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约束其行为,实行严格的教育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正确的集体舆论获得教育的实际效果。(三)联合校内外力量共同教育学生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由家庭和学校两大部分组成,家庭是小学生除了学校以外的最重要的环境。班上任只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须力争与科任教师和家长取得联系,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好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轻松顺利实施班级管理。1.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19 由于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的身心特点比较了解,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权威性。班主任要与家长紧密配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另外,要虚心向学生家长请教,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改进工作方法。(1)多与家长联系,讲究沟通策略在与家长联系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沟通方式,如电话联系、手机短信、家校联系本、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告知家长,同时让家长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其中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确保会议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会上可以请个别优秀家长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可以谈教改的方向,谈本期教学内容及要求,谈本期整体情况,进行作业展览或者谈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建议均可。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 (2)互相信任和尊重,力求和谐发展许多班主任在与家长交流时,往往是一种单向传输信息而非双向互动,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真正实现班主任与家长的互动。首先,要尊重家长作为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为家长了解孩子提供便利,允许家长进教室听课、查阅作业、观察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等。其次,在双方合作互动的过程中,班主任与家长应相互尊重。在交往过程中,班主任要尊重家长在教养孩子上的成就,尊重家长在各自岗位上的成就,特别要尊重家长的人格尊严。最后,与家长交流时,要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态度要谦和,举止要文明。(3)了解家长需求,指导家教方法家长最需要的是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不惜倾注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在履行教育职责是又存在不少误区,如不理解孩子,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或对孩子无原则地迁就;或野蛮专横、棍棒教育等。由于教育方法不对,结果会事与愿违。其次,要向家长宣传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班主任要结合学生实例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家长,使家长能整体把握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19 最后,要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要让家长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既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不但要按照社会的道德要求去规范孩子行为,还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2.协调好各科老师的工作可以这样说,班级取得的成绩是集体的,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取得的。因此建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很重要的。有人说,班主任是科任教师这个群体的班长,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班长就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好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例如,协调好各科的学生的差科或辅导,协调好各科的作业量。有时学生与某科任老师发生矛盾时,班主任就从中协调、化解了矛盾。班主任要特别尊重课任老师,在学生面前尽量讲课任老师的优点。某些问题与科任老师有不同看法时,也绝不能暴露给学生。班级工作要多与科任老师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互勉共进,互相尊重,心理相容。⑴经常和科任老师交换意见,掌握好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有的放矢的解决好学生的思想与学业重的问题。⑵在开展各项活动中,特别是社会活动,请科任老师参加,既能建立师生间的感情,又能指导学生开展好活动。⑶解决科任老师在班级教学、管理中的遇到具体问题。一般来说,学生对学科的偏爱,甚至影响到对任课教师的冷淡,可能出现说话不听、指挥不灵的现象。这就是需要协调好任课教师与当事学生的关系,使任课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学生永远保持尊师求学的心理。⑷班主任还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干部和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汇报以及听取来自校领导、其他老师、社会的意见等等途径,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 四、结语19 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活动的流程。在这一流程中,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管理,是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的有力措施。在管理上,教师不能只想到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一味地按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学生,而应经常依据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所抱有的心理期望,修正自己的工作目标与方法,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观,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和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1]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7:56-57[2]郭毅.班级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23-34[3]马甫波.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集萃.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8:12719 [4]林进材.班级经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23-24[5](美)查尔斯(Charles,C.M).吕良环等译.小学课堂管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87-89[6]李学农.班级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45-47[7]刘展云.科学的新型班级管理浅探.教育导刊.2005.7:1-2[8]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46-47[10]王金蓉.小学班主任工作浅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4-35[11]Jauss.HansRobert.TwentiethCenturyWesternCriticalTheories.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176[12]曲正伟.中小学管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3:23-24[13]成有侯.教育政治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6:89-90[14]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7:56-57[15]颜耀忠.中小学学校管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77-78[16]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中国教育报.2001.3:43-45[17]WolfgangIser(Germany).ReadingBehavior.Changsha.HunanArtPublishingHouse.1991:128-129注释[1]郭毅.班级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23-34[2]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12-13[3]唐讯.班集体教育实验的理论与方法.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8:68-6919 [4]成有侯.教育政治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6:89-90[5]周红辉、马甫波.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集萃.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8:127[6]周红辉、马甫波.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集萃.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8:129[7]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7:56-57[8]黎六东.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浅议.考试周刊.2007.4:1-2[9]李静汶.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成都大学学报.2006.7:2[10]钟启泉.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43-45[11]Jauss.HansRobert.TwentiethCenturyWesternCriticalTheories.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176[12]朱诵玉.中小学学校管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76-78[13]林进材.班级经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23-24[14]曲正伟.中小学管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3:23-24[15]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中国教育报.2004.5:5-6[16]颜耀忠.中小学学校管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77-78[17]WolfgangIser(Germany).ReadingBehavior.Changsha.HunanArtPublishingHouse.1991:128-129致谢19 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活动的流程。在这一流程中,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管理,是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的有力措施。作为学生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的班主任,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立足实际,着眼于对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与思考,相应改变班级管理策略,管好班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即将步入教师队伍的我,在撰写了这篇论文后对如何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有了进一步认识。撰写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经过不断的修改以及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篇文章。感谢老师欣悉心的帮助和诚恳的建议。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更加深入的探索,把班级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提升教学管理质量。19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