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9页

  • 53.51 KB
  • 2022-05-26 19:16:10 发布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教学目标]1.明确班级组织的概念和基本结构;2.理解班级组织的基本属性及特点,分析班级组织的功能;3.了解班级组织建设、制度管理、教学管理和活动管理的内容;4.分析评价班主任在班级组织中的角色作用;5.领会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具体要求;6.了解班主任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和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班主任在班级组织中的角色作用;教学难点是班级组织的概念及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为主[授课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班级组织一、班级组织的概念(一)班级组织概念的历史考察班级组织是随着班级教学的产生而形成的。但在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教学班和班级组织等概念既被支解,又相互混淆。教学理论视班级组织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班同义;而教育论则将班级组织与学生个体一样视为教育的对象,培养班级组织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等同,班级制度则被列为学制和教育管理的范畴。把班级组织视为德育的手段,以致局限于德育范畴来研究班级组织的教育和培养的观点,也值得我们重新审视。首先,会导致集体教育的政治伦理化倾向;其次,使人们形成一种认识误区:建设班级组织只需要那些与教学过程无关的活动,可能造成班主任工作与课任教师工作“两张皮”现象;第三,班级组织在德育过程中的起点被视为被控制和规范的对象,终点又是制造“标准件”的模具,严重忽视了学生集体是一个具有活生生的需要、情感、意志的能动的教育主体。实践证明,只有使班级组织成为班级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探索班级组织自我教育的社会心理机制,才能开拓集体教育的新领域。(二)班级组织的改造班级教学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到了19世纪70年代,这种班级教学就开始遭到批判。适应个别差异的班级教学组织的改造运动就以美国为中心开始活跃起来。最早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道尔顿制”,主张使学习者能按照自定的步调学习,依据每个儿童学习各学科的难易度,适当分配课程时间。 20世纪50—60年代,教育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蓬勃兴起,西方各国在重点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也进行了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的改革尝试。在改革班级组织的尝试中,主要包括特朗普制、活动课时制、开放课堂、个别教学、小队教学等。虽然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不断涌现,且各有其长处和理论、实践依据,但各国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尽管存在一些缺陷,但其优越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许多方面优于个别教学。特别是班级组织作为社会集体所发挥的教育职能,是其他学校组织所不能替代的。(三)班级组织概念的界定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二、班级组织的发育一般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在班级建立之初,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了解班主任和教师,建立与同学的稳定关系,因此学生还不能公然地反对班主任和教师,班级中的主要问题是同学之间的矛盾。这时的班级特点为:首先,群体成员彼此缺乏充分交往,只是由于好感或者原来有一定关系,因此人际关系是情绪性,而不是以共同活动的目的、任务为中介;其次,群体还没有形成大家认同并愿意遵守的行为规范,每个人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并参与共同活动;第三,群体的心理气氛是由这种直接的相互接触决定的,因此群体意识差,聚合力弱。这个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班级刚刚形成时,同学们对新的环境或多或少存有疑虑;第二时期是小团体形成期。第二阶段: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在小团体稳定下来后,学生们就想在班级中积极采取行动以满足各种需要。这往往与团体的要求发生冲突。这个阶段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师生矛盾时期。在这一时期,班级的学生容易分为顺应团体要求和对抗团体要求的对立的小团体;第二个时期是班主任、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第三个时期是学生团体之间的矛盾。第三阶段: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当班级中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团体要求时,班级内部的主要矛盾就不是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间的矛盾,而是团体要求架构内个人属性间的矛盾。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的矛盾期。第二个时期是个性矛盾期。这一时期认为违反团体要求的行为是有价值的学生已经不存在。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在课内课外自主地开展学习,他们关注的已经不再是通过夺取各种活动的主要角色去提高威信,而开始较为重视谋求自我实现,愿意为了自身及其他同学的成就而共同合作。这一时期班级中的对立不再是情感上的对立,而是针对逻辑原则的贯彻。三、班级组织的结构班级是一种组织,其基本成员是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它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一)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班级组织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它反映正式组织层面与个人属性层面的需求,在结构上存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班级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正式组织,旨在实现班级组织的公共目标。这是一种制度化的人际关系。正式组织大多是预先决定好时间、场所和活动内容,要求每一个成员接受。 非正式组织是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有三种类型:(1)亲社会型。其价值目标与班级正式组织的价值目标一致,是正式组织的补充;(2)自娱型。同学们由于情绪上的好感和消磨课余闲暇时间的需要而聚集在一起,主要目的是玩好、有趣;(3)消极型。这种群体会自觉和不自觉地与班主任、班委会发生对立。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往往是同时发生作用、交互影响的。(二)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角色是由组织规定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构成,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需通过角色学习充任一定的角色而参加群体活动、交往和生活,从而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班级组织结构也是一种角色结构。班级组织的角色常常成对出现。同时,角色的多重性是班级组织角色结构中的基本特点。学生的角色转换要求班主任和教师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教育、引导、评价学生,发挥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组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班级组织的健康发展。班主任或教师是班级的中心角色,同时也在变换。班主任和教师一方面要强化角色意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和义务;同时还要善于转换角色,不以教育者自居,发扬教育民主,做到教学相长。(三)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信息沟通是班级组织的神经系统,没有信息沟通,班级组织就没有活力,就会僵化。班级信息包括知识信息和个人的思想、态度、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信息。班级组织信息沟通的主体是单一性的,主要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班级组织系统的开放性,又决定了其信息沟通的渠道是复杂的:班级要与学校沟通信息,班级之间要沟通信息,班级要与家庭沟通信息,还要与社会沟通信息。班主任和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正确的健康的信息源,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广泛收集学生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四)班级组织的规模较大的班级组织规模不利于照顾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一般说来,班级组织的规模越大,教师就会运用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来维持班级秩序。而缺乏广泛感情交流基础的严格管理会显得生硬呆板,疏远师生间的距离,使教育的效果缩水。班级规模过大有其不适应性:一是不适应现代化教育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趋势;二是不适应现代化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三是不适应现代化教育开放的潮流。四、班级组织的特点(一)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班级管理过程是以育人为目标,学生既是班级组织教育过程的主体又是班级组织教育的对象。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服从培养人、塑造人这一目标,要与过程有机配合,创设一个优化的环境,使班级组织成员的智力、能力、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作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班级组织活动本身就要求班级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必须是直接的、面对面的。教师总是在认识学生的特性、当前心理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之后,才能对学生施加有针对性的影响。班级组织的健康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和教师对班级成员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因此需要班主任和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互动、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三)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 情感是一种体验,它反映的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引起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使集体生活赋予学生多样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具有唤起动机的功能,发挥深化或巩固教学内容的作用。首先,中小学生由于心理和意识发展的程度不高,情感就成为他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其次,班主任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充分利用情感的力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和教师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班级组织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让学生对班级产生向往感、荣誉感、友爱感,使学生的良好个性也能在班级组织中得以培养和生成。(四)师生交往的多面性在现实的班级活动中,由于班级组织中存在着各种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因此班主任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不是单一的、片面的,常常是全面的和多层次的,既有知识传递与接受的交往,也有情感方面的交流与分享,等等。(五)班主任和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组织班级活动教师与学生各自扮演着的角色在班级成立之初就已经规定了,班级的互动主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它不仅需要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维持,也需要各种非正式的方式和手段来维护。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班级中互动的直接性、全面性以及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班级中非正式方式和手段的采用就显得更加重要。班主任和教师作为班级中的主要的管理者,一方面需要通过纪律来维持班级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更需要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感召力以及情感的联系来开展班级活动。五、班级组织的功能(一)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3.教导社会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4.提供角色学习,培养社会角色。(二)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1.促进发展功能。包括知识及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兴趣态度的发展、社会技能的发展。2.满足需求的功能。3.诊断功能。学生置身于班级组织中时,其人格及能力上存在的缺陷就会显现出来。从而为班主任或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创造了有利条件。4.矫正功能。学生存在的上述人格及能力缺陷,可以通过班级组织进行矫正。但是班级组织的教育力并不是自动地发挥作用,它必须形成积极的团体规范才能发挥作用,否则班级组织就不可能发挥所期待的功能。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对班级教育条件的理顺,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从而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班级组织建设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班级组织建设要做的主要工作是:1.班级组织的设计 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青少年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二是班级群体现有的发展水平。班级建设的设计要遵循班级群体的客观发展规律、不同年龄阶段班级组织发展特点,具体分析和确定班级的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参照不同发展阶段班级组织的群体特征,分析班级组织的现有发展水平,才能进一步确定班级未来的发展目标,直到形成具有高级组织水平的班级。2.指导班级建设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组织的设计者,而且是班级组织建设的指导者。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专制型喜欢学生听命于自己,他们的话就是命令、指示,对不服从者动辄发怒、批评、威吓和谩骂。限制学生的自由,管理与支配学生的一切行为,压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发挥。视自己为权威,要求学生服从自己,对不服从者给予处罚。放任型主张无为而治,而真正的动机是不愿意负责任。宽容学生的一切言行,使学生错误地以为自己可能为所欲为,而且学生也绝对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民主型赞同自己与学生作为一个人是完全平等的。善于倾听学生的批评,并且积极的面向学生。有管理中,主要不是以直接方式领导,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班级组织。3.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培养集体意识;(2)培养集体主义情感;(3)培养学生具有组织集体和管理集体的能力与技能;(4)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5)培养公民意识。二、班级制度管理班级中存在着各种比较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是维护班级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保证。班级制度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两种:(一)成文的制度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即实施常规管理。具有基础性、强制性、实际操作性等特点。一方面调节团体与个人的行为,保证共同的活动目标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保护成员在团体中的权益,使个体得到发展。强调班级制度管理应避免“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即班主任或教师按照校领导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与行为的控制。(二)非成文的制度指班级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即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非常规管理。它是隐性的,学生生活其中就能逐渐形成一种班级共有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群体和个体都能得到发展与成长。不同内容的班级制度管理,在班级组织建设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成文的制度管理属于定型性的管理,是学校中每一个班级都必须遵守的,具有普遍性的舆论,对班级建设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非成文的制度管理是班级组织在形成过程中班级本身建立的规范,常常是班级个性的体现,它属于不定型的管理。成文的制度管理具有普遍的规范性和约束性,是刚性的管理;而不成文的制度管理则具有个别性和针对性,是柔性的管理。班级组织的风气、传统等不成文的制度影响着成文制度的管理程度和效果。 班主任和教师在班级组织发育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制度建设,还要重视班级成员合作意识的培养,做到相互体谅,彼此理解,要能够敏锐觉察到班级成员的活动状况,采用多维评价的方法,及时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要努力营造这样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没有固定成员角色和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在合作中进行善意的竞争。三、班级教学管理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传统的教学视课堂教学为个体活动的复合体,而不是一种群体的共同活动,只注意对学生灌输某些知识技能和引导学生个体的一般发展,而没有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促进班级组织形成与师生个性社会化的主要阵地,更没有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一种集体的教学力量。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包括:1.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学习目标共有,并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习目标共有,就意味着班主任和教师把代行制定的目标当着师生合作的目标,它不仅表示让学生理解今后该学习哪些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共有学习内容的价值,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生活和教学中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实际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自己的见识发展了。2.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教学是在知识经验存在差异的人们之间进行的,即在有某种经验的人与准备学习这种经验的人中进行,在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速度有差异的学生中进行。这就需要建立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合作。班级组织可以制造这样一个教学秩序:超越每个学生所拥有的知识的量与质的差异及理解的差异,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互相支持的班级气氛,师生、生生通过教学中的交往,使知识得到扩大、深化和增值,这个过程又会影响学生态度和个性的形成。3.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群体;二是以班长或学习委员、科代表为骨干的教学沟通系统;三是以学习小组长为中心的执行系统。4.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是班主任和教师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学习指导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的快乐。学习指导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记忆力、敏捷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包括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和较高的学习效率,四、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所有的班级活动,都有极强的目的性和严格的要求,要求班主任和教师加强对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确保达到应有的成效。第三节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的角色作用(一)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1.班主任能够与任课教师沟通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共同探讨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班主任能够向任课教师反馈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便于任课老师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班主任除了关心学生的学科学习之外,还要关心他们的品德、能力、身体和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发展。3.班主任能更敏锐、更有效地使班级工作按正常轨道运行,防患于未然。4.班主任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宝贵时光的见证人。班主任的角色特点决定着他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以下责任:教育的责任;培养的责任;发现的责任;激活的责任;夯实的责任。(二)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1.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2.以自身的行为向学生提供教育信息,为学生提供形象示范。3.靠自身的威望激发学生接受教育,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三)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受学校和校长的委托,担任班级组织的领导者。要想成为班级成功的领导者,首先应明确自己不是单纯的管理者,而是在教育的同时行使管理和育人之职;其次,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经常找机会接触班级成员,他的真诚和善意是赢得每个学生尊重、信任和平等交流的金钥匙。二、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一)创造性地设计集体目标班集体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是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班集体目标设计的方法是:1.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导向,制定适合班集体实际水平的发展目标。2.依据班级发展目标制定各科教学、班级教育工作、班级活动目标体系,为班级教育和教学过程提供可操作、可测度的质量指标和合格标准。3.引导学生设计“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和发展目标,激励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抬起头来走路。4.在班集体的目标管理中,既要注重达到提高班集体的整体发展水平,又要为集体中每个成员精心设计个性发展目标,并创造达到合理的个人目标的机会和条件,使集体中每个成员在“合格+特长”的集体目标下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自我形象。(二)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通过动态的角色定位,使集体中每个成员都占有满意的位置,形成班集体人际关系的新结构,是班集体建设中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主要方法是:1.科学地诊断班集体人际关系的现状2.重视班级骨干队伍建设3.丰富班级管理角色4.正确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采用群体心理疏导或首领角色转换等方法,使它的目标、价值规范等与班集体整合。(三)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1.协调班集体内的各种组织成员的关系2.协调与各任课教师及学校其他部门、其他班级的关系3.班主任要协调班集体与社会、家庭的关系 4.班主任还要协调好班级内各种活动和事务(四)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班级活动不仅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整合因素,也是开发集体成员身心素质的时空条件。班集体建设必须为每一个集体成员提供发现、尝试、锻炼和表现自己天赋和才能的自由时间与空间。具体做法是:1.活动主题的确定要贴近社会生活2.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能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3.活动类型要丰富多样,为学生发挥潜能提供舞台4.明确活动中“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的关系(五)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的生活方式,包括三种状态:最为显性的班级环境布置、最为隐性的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及处于中间状态的班级制度与规范等。创建班级文化要做到:1.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2.营造社会化环境3.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4.营造正确的舆论和班风5.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卫生三、班主任的自我教育班主任作为教育因素,对班集体和学生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以自身修养为基础,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念、人品、学识、态度、行为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二是通过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使学生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发展性的专业工作,既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同时班主任的自我发展意识也是影响其做班级工作的重要因素。一个有事业心的班主任,应该认真学习教育管理理论,潜心研究班级管理工作、及时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不断调整班级管理策略;此外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自身的高素质树立榜样,以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可以对班主任自我教育提出以下建议:1.主动构建新型的知识结构2.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3.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4.有较强的人格魅力5.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考核目标]1.什么是班级组织?班级组织的结构包括哪些方面?2.结合班级组织的特点比较班级组织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异同。3.班级管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4.思考班主任应具备怎样的个性品质和工作作风才能民主地管理班级? 5.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具体操作要求是什么?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