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0 KB
  • 2022-05-31 11:53:03 发布

网络应用给现代班级管理带来的思考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网络应用给现代班级管理带来的思考永福县三皇初中曹静【摘要】在全球化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对于班主任来说,我觉得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则居于首位。由于法规滞后、管理被动等一些主客观原因,网上许多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对青少年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网络在给学校教育工作造成各种困难时,也给我们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现代网络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在网络传播下,学校教育工作应采取的对策及对我们的工作所引起的思考,这也是我目前在班级管理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关键词】技术文化教育策略当今世界,互联网正像一个不断生长和扩展的大网,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的不断开发和广泛应用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这将改变体现人的本质特征的信息生产、传播、继承方式,必然带动社会整体的变迁,由此引发的社会变动将是根本性的。据统计,我国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上网人数中的45%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而中学生又首当其冲地成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随着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量变引发了在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质变,由于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之上的信息高速公路的显著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在我们充分利用它提供的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直面急剧上升的网络犯罪和道德失范问题,积极思考对策抵御其负面效应。所以,学校教育必须要面对由网络延伸所导致的青少年在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现代网络传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崭新的机遇1.网络为学校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联为一体,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系统环境和育人模式。 其次,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教育的资源。互联网是一个大型的交互式多媒体高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它有效的将分散在各地的通信系统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传输系统。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网络可以极大地丰富教育工作的资料,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具有了丰富资料的来源。2.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使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使教学工作更直接、更深入.巨大的速度优势,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点,信息高速公路所架设的四通八达的方便快捷的网络,使中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聆听"老师的教诲,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影响力。以往,教育以课堂传授或一对一的形式开展,通过促膝长谈,可以很好地解决个人和少数人的思想问题,但这种交谈的内容无法广为传播,对其他有类似问题和疑惑的人无法产生影响。为了扩大宣传,也只能采用作报告、印材料、印报纸等形式,但这些手段因为要受制于场所和时间等因素,所以覆盖面也有限,网络的发展使我们传统中"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同时,正面的声音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3.网络使中学教育工作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教育,大多采用课堂讲课的方式,教育工作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精力去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学生则是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接受"灌输"。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及其它多媒体仿真画面,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德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二、网络浪潮给班主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1.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给教育理念的主导性带来新的挑战.由于网络文化来的太迅猛,农耕时代和工业文明滋养至今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对它的“应对”、“衔接”和“包容”发生了某种逆转或倒置,结果导致了当今文化中的一些消极状况。基本的一点就是: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精神富矿并没有很好地借助网络文化整体充分地展示,也没有很好地统摄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相反,网络文化的快餐化、工具化致使传统文化发生了某种失范和滑坡。首先,过度商业化了的文化、金钱文化、黄色文化、封建迷信、反对言论以及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和文学艺术的各种流派多渠道的渗入,“网络文化”带来的浓厚的文化趋同,“西风压倒东风”式的泯灭文化多样性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次,就网络文化而言,它的多元性尚处于“网络人办文化”的初级阶段,有待于发生“文化人办网络”的质变,“网络人”即使小有文采仍处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范畴。而少量活跃在网上、“IT”业的“小网络文化人” 亦不能改变网络缺乏文化的基本面貌。显然,在此背景下,德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诸多浅薄的多元信息流强烈的冲击、挤压和挑战。中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性又空前增强,多样化的社会经济成本、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这些同样会在网络信息中以各种面貌出现并诱导学生在行为和意识上发生质的变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育以什么样的对策来保证自身理念传输的主导性地位,就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之一。2.网络成员沟通的交互性给现有教育方法的机械性、静态性、单向性、带来新的冲击.互联网是开放的,聊天室里,你可以不动声色地"呼风唤雨",公告板下,你可以从容不迫,甚至毫不负责任的说三道四,挥斥方酋。其次,所有的网络成员可以同步共享信息,自由选择交流方式,自主决定行为模式。沟通方式的变化使得多民族、多地域、多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更加容易。每个上网者可以与教师交流也可能与罪犯沟通;既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制造信息;既相互沟通,也相互感染;既可以张扬个性也可以纵扬激情;既不担心无人喝彩,也不担心骂声如潮。面对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传统德育的课堂传授、谈心、写思想汇报、评先进树榜样的方法已显得过于机械和单调。针对这种情况,尽管部分学校已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普遍性的高技术少文化、重宣传轻知识、多简介少深入的缺陷。导致了学校网站只成为学校自我宣传的窗口,没能成为一个传播知识,引导学生成才的重要思想阵地。所以学校教育以什么样的途径来保证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二。3.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网络时代学校教育的背景是新的,挑战是新的。因为网络是创新的产物,是创新的形势,使信息的传输过程变成参与者主动的认识过程。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真实世界和虚拟时间变得界限模糊了,把实体的现实与创造的现实连接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知方式。而这种直接认识方式不知不觉的剥夺了青少年学生的独立性知觉,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虚拟“时空”的存在形式,使青少年学生不自觉地受这一存在形式的强制性影响和被动性接受,失去理性和自我。再者,网络信息都是以数字符号的形式传播的,甚至人在网络上也以数字符号的形式出现,成为一个符号。在交往中个人的性别、年龄、相貌、种族、身份、阶层、职业等通常倍受关注的特征都被掩盖了,剩下的只是符号的交往。正如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所说:网络虚拟性的危险在于,它以一种更具欺骗性的手段、方式和魅力抓住了你的注意力,并在你没有意识到时就排斥掉你其它的生命感受、情怀、痛苦和乐趣,它利用所有人类交流的欲望和行为,构筑起她扑朔迷离,常开不败的青春。然而,面对着网络的挑战,学校的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师的自身素质等重要环节上,自身改革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空泛的高谈阔论与媚俗的市井传闻都在我们的教学中并存。其次,问题的关键是:教育主体--学生与教师以及他们所依赖的原有教育制度环境已严重滞后,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目的等方面缺乏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由此可见,网络传播对学校教育工作是一柄“双刃剑” ,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网络是教育工作发展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对道德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消极的影响。具体来说,表现为: 一、网络传播对班级教育的正面影响1.扩大学生的视野,自觉提高认识.网络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书本、学校走向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了解宇宙的奥秘、遗传的奇异、异国的风情、政治的变幻、交友的乐趣等等,大大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书本所没有的许多东西。相对传统道德教育,网络为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流手段、更丰富的信息储存。学生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中、在各种信息的辨析和吸收中完善和巩固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提高认识。  2.提高学生的现代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性.  网络中充满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各种有创意、有个性的网页、作品等对学生的观念、思维、个性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网络中的虚拟社区相当于一个社会,各种信息需要筛选和辨别,学生可以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仿真练习、模拟现实;网上的隐蔽性也使道德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显著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体验将更多地来自平等方式下的交互传播与感染;通过网络,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实效.  网络以它独有的丰富多彩、画面生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以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的兴趣。特别是一些做得不错的校园网、教育网等可以使学生接受百家之言、接受名校、名师的教育,并能够亲自与他们进行咨询与请教。改变了传统学校教育在方法上的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增强了教育实效性。  二、网络传播对班级教育的负面影响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种种便利和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无法料想的负作用。网络给学校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传播的跨文化特性冲击了学生未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目前互联网上流通的信息大部分是英语信息。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网上各种语言的使用频率约为:英语84%,德语4.5%,日语3.1%,法语1.8%。网上信息自由度很大,超越了文化、政治、军事、经济、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信息传播处于无政府状态,而且传播的信息多是为本国或本区域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以少数发达国家语言、文化思想为核心的全球传播系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强势文化”对学生的文化认同形成冲击,并导致其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和倾斜。因为,我们无法回避发达国家把互联网作为“文化掠夺”的重要渠道,从而向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倾销其观念体系、兜售其生活方式,并进而垄断信息,削弱其他国家的文化与道德传统。   2.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垃圾引发学生的道德问题.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与各种各样的色情、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万花筒。根据有关专家调查,网上非学术性的信息中,多数与色情有关。这些东西对未成年的学生毒害更大。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学生是无意中接触到这些色情信息的,而接触这些信息的青少年中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和动机。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的,即传播者将信息主动传播给受众,受众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政府易于控制学生与色情东西接触。而网络传播是双向的,受众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他们可以主动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且不易被发现。3.沉迷网络毒害了学生的智力与心灵.  网络空间处处充满着新鲜的信息,对人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容易导致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使学生患上“网络综合症”,在情感上形成对网络的眷恋,这种眷恋浪费时间、精力,荒废学业,阻碍智力的发展。盲目地长时间穿梭在各种信息之间,没有思索、推理与整合的余地,容易形成认知障碍,影响青少年智力的发展,正如我国网络研究专家李河所说:“到处都是信息,唯独没有思考的头脑。”美国有一项调查表明:数学课中使用电脑长的,其成绩普遍低于那些使用短的学生,如果为“玩”或演算习题而使用电脑,其成绩会下降0.6%。因此,过分对电脑依赖,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沉迷网络也容易毒害青少年的心灵。在网络空间里,一切都比现实自由、有趣,可以任意挥洒自己的才情,而对现实世界不再关心。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会失去对周围现实环境的积极参与与感受,容易导致孤僻、冷漠、缺乏责任感、不合群等不良人格的产生,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症问题最为突出。这种心理上的疾病因其特殊的危害性,已成为国际临床心理学界公认的新的一种心理障碍。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教育工作的开展  1.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教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重新定位学校教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3.重新设计学校教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4.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二、培养网络教育队伍,增强网络教学力量  1.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教育课件开发工具。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的考核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2.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教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教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三、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1.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2.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3.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四、提高现有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资金、技术投入,促进教育网络的形成  1.要进一步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并以结对子的形式扶助薄弱学校。争取使各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得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点击率。  2.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各校园网要建设好学习频道、心理频道、交际频道、游戏频道、生活频道等,建设并管理好聊天室、论坛、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  3.各校还应想方设法改善学生在校上网的条件。可设置学生电子阅览室、电子课堂、网络走廊等,一方面增加中学生上网时间,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结合课程改革,开设网络教育课程,向中学生们系统地传授网络知识和技巧。  五、切实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理顺对网吧的管理体制,加大依法治理网吧的力度。成立专门的网吧监管机构;设立投诉热线电话;建议电信部门发行青少年专用的上网卡,此卡具有上网费用低廉,自动屏蔽不健康网站等特点。   六、加强对家长进行网络教育的指导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家长网络教育的意识,引导他们以身作则,为子女健康上网树立榜样,自觉担负起对子女进行网络教育和对子女上网的监护责任。同时,由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家庭网络教育指导手册”,发放给家长,提高他们对子女进行网络教育的水平。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共青团、心理学会、家教研究会、新闻媒体等社会机构、组织在这方面的优势,通过举办讲座、咨询、宣传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网络教育方面的问题。  七、抓紧教育软件的开发和研制  软件是网络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专门制作教育软件的部门,还是已经建立校园网的学校,教育软件的开发却相对滞后。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开发的软件都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软件却不多见。因此,抓紧开发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的、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软件,使网络教育有实现可操作的运行载体,使网络教育落到实处,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总之,作为班主任,既不能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也不能无视网络所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只有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责任教育,提高学生在网络文化交流中的辨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传播带给我们的便捷,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文明。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