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绘本教案12篇 77页

  • 91.50 KB
  • 2022-05-26 18:06:53 发布

大班绘本教案12篇

  • 7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大班绘本教案12篇正文(1)大班语言教案《狼来了》含反思活动意图:绘本《狼来了》色彩搭配很漂亮,动物形象也很逼真。是民间口口相传下来的,是伴随幼儿睡觉的枕边寓言益智小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富有教育意义。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狼来了》。教育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活动目标:1.观察、想象画面,理解故事内容。2.自己的话讲述对绘本内容的理解。3.体验阅读乐趣,感受大家成为朋友的快乐。77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活动准备:1.故事PPT。活动过程:(一)了解幼儿对大灰狼原来印象。1.调动幼儿原有阅读经验。2.调查对大灰狼的印象。3.说说为什么不喜欢大灰狼。77 教师小结:原来在小朋友印象中大灰狼是个凶猛、以强欺弱的坏家伙。(二)理解绘本内容。1.引领幼儿阅读。2.幼儿阅读。3.集体阅读绘本结尾。(三)完整欣赏,提升拓展。1.完整欣赏。2.欣赏后再次调整幼儿对大灰狼的印象。77 3.教师总结。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大灰狼都是坏的,大灰狼也有可能和动物们成为朋友。如果我们人类也能够合平共处,大家都能成为朋友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活动延伸:在角色游戏中提供胸饰等让幼儿进行表演,进一步体验故事的乐趣。活动反思:77 《狼来了》是一个老故事,但其中蕴含着极具学习,发人深省的道理。通过读本的学习让幼儿明白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既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待人的良好品质。告诉大家做人应诚实,不以通过说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以说谎去愚弄他人。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因为坚持就是胜利。(2)大班语言公开课故事教案《两棵树》含反思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喜欢交朋友,愿意和朋友一起玩,但是他们也常常闹矛盾,但通常他们过一会儿就会和好如初。孩子间的这种淳朴的感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绘本《两棵树》是一个纯美温馨的小故事,它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着两棵树的相守,为孩子们讲述了友爱与梦想,让幼儿学会感受友谊的珍贵。让幼儿从故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活动目标:1.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2.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故事的情节内容。77 3.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活动准备:课件、音乐等。活动过程:一、音乐游戏1.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呢?”77 2.小朋友,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和好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吗?二、故事导入,认识两棵树1.认识这三个字宝宝吗?(好朋友)2.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一对好朋友的故事,那这对好朋友会是谁呢?3.讲述:是的,在花园里,有两棵树,他们是一对好朋友。4.这两棵树长得一样吗?(大树高、鼻子长;小树矮、鼻子短)5.看!这对好朋友在打招呼呢,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呢?6.师幼扮演“大树”和“小树”,说说“好朋友”的话。77 三、两棵树的友好与争吵1.一天又一天,大树和小树之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究竟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好朋友看着图片说一说。2.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好朋友”演一演,感受两棵树的纯洁友谊。3.为了比赛,大树和小树这样吵架,你们觉得它们对吗?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呀?四、两棵树的离别1.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呀?(大树和小树被分开了)2.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会枯黄呢?(想念小树)77 3.咦!这片绿叶会是谁的呢?五、两棵树的重逢1.哇,大树和小树见面了吗?2.小朋友,现在大树和小树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呀?为什么开心、快乐呢?六、“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1.小结:是的,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要相亲相爱,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宝贵友谊。现在,老师想对我的好朋友***说一句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看!听了甜蜜的话,小鸟开心地飞来了!2.你们想对好朋友说一句什么甜蜜的话呢?77 3.现在让我们大声地喊出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让更多的小鸟、蝴蝶、花儿都来和大树、小树做好朋友,好吗?4.大树和小树好开心啊,这对好朋友的故事就在这本绘本书里,书的名字叫《两棵树》,现在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吧!延伸活动:到图书区去看绘本《两棵树附绘本故事:两棵树有这么两棵树,是那么友好。一棵长得很高大,一棵很矮小。但是,小树并不认输,他努力地生长,什么都要跟大树比一比。然而,有一天,人们在它们中间竖起了一堵高墙,它们看不见对方了。大树很落寞,日子是那么孤独无聊,大树的树叶开始枯黄。但小树在另一边安慰大树,说:振作点!我们一定会长得超过高墙!77 终于有一天,大树看见了一片绿叶,从高墙那边攀伸过来,就像小树的问候。----------等一会儿!我快来了!大树兴奋地对小树说,它在春天结束前也长高了许多,它盼望着早日能和小树会合。它们幸福地重逢了,尽管岁月改变了彼此的容颜,大树比以前更加高大,小树也不再是那么矮小。它们又在比赛谁的枝上绿叶更多鸟儿更多。它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它们都在努力地把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终于,它们的树枝互相交叠,谁也不能使它们再次分离。人们经过时,也许以为听到了风声,其实,那是两棵树在低声倾诉秘密。活动反思:77 《两棵树》是个充满温馨,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故事,在故事中讲述了两棵树之间美好纯洁的友谊,其中大树与小树经历了“相处”——“分离”——“重逢”的过程后,真正感受到它们之间浓浓的友情,调动了幼儿表达的欲望,感受两棵树的心情,感受只要相互陪伴,不管是在春天一起盛放鲜花还是在冬天身上落满雪花两棵树都会感到温暖幸福的心理,其次在活动中我配了背景音乐情境,和在讲述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情绪、语调来帮助孩子体验、把握故事的情感线,来营造出温馨、难过、孤独、激动、兴奋等心理环境,感受两棵树相处、离别、重逢时的心理变化,在感受了故事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体验情感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的实施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作为一节绘本课,我选用了完整的绘本进行讲述太长了,孩子的耐心已经没有了,所以今后再选用的绘本如果页数很多的情况下,那么教师就用应该节选其中主要的页面为8幅比较适宜;其次我上课的对象是中班的孩子,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达不到情感体验的水平,所以应该换成大班的孩子,这样孩子的经验丰富一些,对朋友之间的体验也更多,更能理解绘本的意义。77 在细节的处理上,我也有很多的问题,在向孩子抛出问题的时候,孩子给我的答案会是各种各样的,而我缺少经验对于孩子的回答不知道给如何给予回应,这是我需要思考的地方,如果孩子的回答合理我要及时的赞扬,但是如果回答的不合理也要直接提出改正,不能让小问题过去,而且对于孩子回答的答案进行深挖,来引导孩子真正理解,同时敢于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才是语言活动的目标,最后我觉得经历了两次的磨课,我也有进步成长的地方,比如在对绘本感情的渲染上,我有感情的讲述,把孩子们带入了故事之中,他们听得很投入,同时环节上条理清楚,孩子慢慢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从而获得情感体验。经过以上的反思,我也不断的思考,将一些小的缺点再次改进,教师的语言和身教继续提高,希望我在组织下一次活动时能扬长避短,做得更好,也让孩子们觉得更加精彩。(3)大班教案《啊哈!幼儿园》含反思活动目标:1、愉快地阅读绘本,感受蕴含其中的夸张幽默。2、愿意介绍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大胆想象故事内容。3、一起快乐地合作制作连环画,体验创作的乐趣。4、理解绘本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77 5、理解绘本内容,丰富相关词汇。活动重难点: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并能展开想象制作连环画知道故事的结构:前面是想象世界,后面是现实世界活动准备:1、大书2、小书若干3、空白连环画纸,笔4、PPT77 活动过程:1、PPT播放“玩游戏”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师:有一个聪明的小男孩,他有很多奇特的想法,我们来看看他在想些什么呢?师:他想和谁玩什么游戏?幼:和狐狸玩娃娃家。幼:和袋鼠下棋。幼:给大蟒蛇讲故事。幼:用蚂蚁搭积木。师:你想玩这样的游戏吗?你想和谁玩什么样的游戏?77 幼:和小兔子玩娃娃家。幼:和长颈鹿捉迷藏。2、根据画面大胆想象,讲述自己的理解师:小男孩还有奇特的想法,我们来看看吧!师:啊呀!发生什么事了?(起床)师:瞧!小男孩又想做什么?幼:大吊车把他拎起来。幼:老虎给他穿衣服。师:海豚帮他洗脸。77 3、幼儿自主阅读绘本(1)自主阅读猜测故事内容师:书里还有很多奇特的想法,请你们找一找。师::你最喜欢小男孩的哪种想法?(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师:其实小男孩的这些奇特想法都藏在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里,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啊哈!幼儿园》,我们来听听究竟是怎么回事吧!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个故事里除了小男孩奇特的想法,还有些什么呢?77 4、创编故事师:再过几天,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生活,你们和小男孩一样想过吗?在小学里谁是你的老师吗?你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你的小学在哪里?谁是你的新朋友?(每组一个创编内容)师:和你一组的小朋友讨论一下,我们来比比哪组的想法最奇特?师:你们的想法真有趣,我们来把它画下来吧!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空白的连环画纸,把你们刚刚编的故事画在小纸片上,然后帖在连环画纸上。师: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的故事吧!5、结束活动77 师:小朋友的想法很奇特,我们把它也做成一本有趣的故事书吧!书的名字叫《啊哈,小学师:我们回到教师继续把这本书完成吧!活动反思:由于故事的想象奇特,所以引起了孩子浓浓的阅读兴趣。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幼儿能够大胆想象幼儿园里各种神奇的生活情境,并且能够认真投入到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每个孩子在自己阅读小书的时候,都能仔细地观察画面,并且准确的把想象部分内容描述出来,很好的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分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语言组织方面有所欠缺,既然是早期阅读,那么在整个组织过程中就应该运用一些故事中优美的语言来贯穿整个活动,而这个故事的句式就是:你想过……,其实呢…….。77 在突破活动的难点时,教师运用通过集体阅读故事大书,自主观察的方法,幼儿很难发现故事的结构:前面是想象世界,后面是现实世界。因为在幼儿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用白纸把现实部分挡住了,幼儿没有充分接触到完整的故事内容,应该让幼儿接触到完整的故事内容,突破难点。既然是大班幼儿,那么在创编连环画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创编的内容,教师不需要给每组指定好创编内容。(4)大班教案《小老鼠分果果》含反思活动目标:1、运用已有经验自主阅读绘本《小老鼠分果果》,知道要分享和帮助他人。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感受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快乐。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77 活动准备:PPT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幼儿阅读兴趣1、(出示苹果)看,这是什么?(苹果)你们想不想吃?可是这么多小朋友,只有一只苹果,怎么办呢?(分享)小朋友真懂事,知道要与大家一起分享。一只小老鼠也发现了一只大大的、红红的苹果,小老鼠会怎么做呢?这个故事就藏在这本书里,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讲一讲,小老鼠发现苹果后会怎么做?发生了什么事情?谁会来帮助它呢?二、幼儿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1、幼儿第一次阅读,初步感知故事内容。77 提问:小老鼠发现苹果后是怎么做的?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来帮助它?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过程中当孩子遇到表达困难时教师提示:当苹果掉进水塘(刺丛、遇到树干)的时候,谁来帮助它了?教师小结:哦,小老鼠发现苹果后想把它推回家,路上苹果不小心掉到了水塘里、刺丛里、遇到了大树干,后来青蛙、乌龟、鼹鼠来帮助它。过渡语:那么,小动物们会怎样帮助它呢?它们会怎么说呢?好,我们再来看一看、讲一讲。2、幼儿第二次阅读,理解故事情节。77 提问:当小老鼠发现苹果,推回家时遇到了困难,小动物们是怎样帮助它的呢?谁来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并根据幼儿的讲述逐页观察画面)过渡语:小朋友讲得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讲这个故事!3、分解观察画面,知道要分享和帮助他人。1、掉进池塘(1)当小老鼠在草地上发现苹果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回家一个人独享)(2)当苹果掉进水塘的时候,谁来帮助她?(个别幼儿表演学说青蛙的话)(3)青蛙是怎么帮助它的?我们一起来帮小老鼠拿苹果。(一起表演往后踢)77 (4)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在生活中你看到小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会不会去帮助他?(主动帮助)追问:你帮助了谁?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的?(5)小青蛙看到这又红又大的果子,想不想吃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小青蛙想吃果子的?那小老鼠有没有给它吃呢?2、掉进刺丛(1)走着走着,又发生了什么事?(2)这时候谁来帮忙?它会怎么说?小老鼠会怎么说?(幼儿表演学说小乌龟的话:遇到麻烦了,是不是?我来帮你吧!)(3)小乌龟看到这红红的大苹果,是什么表情?小老鼠有没有给它吃?(4)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帮助?什么时候别人帮助了你?你心里有什么感觉?77 过渡语:小老鼠虽然没有给它吃,但也有点儿不好意思,毕竟乌龟帮助过它,它正在犹豫的时候,突然------3、遇到树干(1)又发生了什么事?(2)这时,谁出现了?鼹鼠会怎样帮助小老鼠?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看地图)(3)苹果终于回到了小老鼠的手上,小老鼠会说什么?小鼹鼠会说什么?小老鼠有没有给鼹鼠吃苹果吗?4、讨论(1)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老鼠?77 (2)这么小气的小老鼠,你还愿意帮助它吗?为什么?(愿意:表扬大度的孩子,不愿意:教育孩子要不计得失帮助别人)小结:小老鼠虽然没有把苹果分给小鼹鼠吃,但它想到好朋友帮助了它,觉得非常非常不好意思,回家后,它觉得一个人吃真没意思,它想起了帮助它的朋友们,这时,苹果------(观察画面,一起讲述)(3)苹果滚到了好朋友那里,小老鼠会怎么说?它们有没有一起分享?5、小结好朋友之间遇到困难了,要互相帮助,有好的东西,互相分享,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对吗!结束:小老鼠分享了苹果,真开心,老师这里有一只大苹果,我们也来分享一下,好吗?(分享苹果)教学反思:77 77 《小老鼠分果果》这个绘本,渗透了一种分享、互相帮助的理念,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情景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首先,我出示大苹果,以“一只大苹果,这么多人想吃,怎么办?”来导入,让孩子以自身的角度来考虑,以吸引孩子活动的兴趣,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已有初步的分享意识,他们会说:“一起分享。”这时我就引出“小老鼠发现大苹果后会怎么做呢?”设置悬念,以激发孩子阅读绘本的兴趣。在孩子的阅读中,根据《指南》中提出的大班孩子阅读目标的要求:“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因此我采取了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自主阅读并不等同于随意阅读,因此,在指导孩子进行第一次阅读时,我设计了问题:小老鼠发现了苹果,它会怎么做?发生了什么事情?谁会帮助它呢?让孩子在问题的引导下有目的的阅读,初步感知故事内容。第二次自主阅读时,我又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青蛙、乌龟、鼹鼠是怎样帮助它的?它们会怎么说?”这时,要求孩子在阅读时要去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态,想象它们的对话,从而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最后,我引导孩子分解观察画面,在老师的问题引领下了解阅读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每一次自主阅读后我都充分鼓励孩子大胆地讲述自己的阅读内容,充分体现了孩子与孩子、孩子与老师、孩子与绘本之间的互动,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并通过设计生动的语言、有效的提问,通过鼓励、表扬等手段来支持、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孩子在愉快地阅读中理解绘本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最后在分享苹果的过程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不足之处:在设计问题时考虑不够,没有设计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孩子在活动中讲述兴趣不高,老师为了引导孩子讲述,就分散问题,以致问题显得松散。因此要设计能引发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的问题。在活动中没有及时抓住孩子有效的回应及时引发孩子讨论,如当老师提问:“这么小气的小老鼠,你还愿意帮助它吗?”一个孩子回答:“这么小气的老鼠,下次我不愿意帮助它了。”这时可以引导全体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到底应不应该帮助它,从而使孩子知道帮助他人是不能计较得失的。77 在分析绘本时,我好把握得不够到位,这本绘本页数较多,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讲完整阅读可能有困难,因此,在阅读时我们要把画面进行整合,重点放在观察人物的表情上,引导孩子猜测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知道要分享和互相帮助,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猜测对话上。因此,以后在开展绘本教学时,我们要仔细分析绘本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设计有情趣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让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发展。(5)大班教案《真正的魔术师》含反思活动目标:1.借助绘本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理解物体的次序因起始方向的变化而不同。2.在单维判定物体排列次序的基础上,会二维(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右到左、从下到上等)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77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习5以内的序数。材料准备:绘本课件,幼儿操作卡,设置场景:藏宝柜、钥匙牌、“魔法师”位置板。活动过程:1.播放课件——十个魔术师,引导幼儿用序数(第一、第二等)正确表述每个魔法师在序列中的位置。77 师:今天要举行魔法师考试,我们看看有几个魔法师来参加了。(十个)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戴ⅹⅹ颜色帽子的魔法师排在哪里?2.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理解物体次序的相对性,知道物体排列的位置因起始方向的变化而不同。师:为什么戴ⅹⅹ颜色帽子的魔法师排的位置小朋友说得位置不同呢?出示不同方向的指示标志,让幼儿初步理解由于参照物的不同,物体所处的位置也不同。3.阅读绘本2—13页,复习一维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师:这十个魔法师要成为真正的魔法师要经过考试的,我们一起来看看绘本里面有什么考试。77 (1)第一轮考试——找钥匙: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魔法师会找错了抽屉。(2)第二轮考试——找明信片: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卡,以“帮助魔法师找出抽屉里的明信片”为题,让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找出“下数第六个抽屉里的明信片”。4.阅读绘本14页,学习二维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右到左、从下到上等,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第三轮考试——找外套:教师引导幼儿分析绘本中找到外套的条件——5.游戏“我是小小魔法师”,应用二维判定物体的位置。(1)谈话引入游戏:师: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当当魔法师啊?要成为魔法师也要通过考试。77 (2)介绍游戏玩法:师:每个小朋友椅子底下都有一张小卡片,里面写了要到藏宝柜的第几号柜子的第几个抽屉里面找到一把钥匙,找到钥匙后要根据钥匙上面的记号打开相应的“魔法之门”。(3)幼儿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根据标记判断相应的位置。活动反思: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借助绘本《真正的魔法师》,关注了整个活动的综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学会了10之内的二维序数,清晰掌握了序数的概念,学习了不同的方位序数奠定了基础,也为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的位置找准了坐标。整节活动环节安排比较合理,思路也比较清楚,幼儿所学效果较好。具体体现在:77 1、数学活动游戏化,以绘本为主线、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深奥的序数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魔术师角色扮演的形式,从观看绘本中的“魔法师”考试到孩子的“打开魔法之门”游戏,教师把有关序数的知识渗透其中,让孩子在游戏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得掌握了知识,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优化了教学情境。2、渗透物体排列位置的相对性问题。相对性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在序数判定中,即物体排列的位置不变,但对其所处位置的判定会因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变。在本次活动活动中,教师能用很自然的问题“为什么戴绿色帽子的魔法师的位置有的小朋友说是在第5,而有的小朋友说是第6呢?”引发幼儿思考、讨论,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从不同的方向点数,其结果是不同的。3、运用标志说明判定物体位置的方向。虽然孩子已经在中班下学期学过了5以内的序数,但是孩子们对二维序数和序数的相对性问题还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幼儿刚升上大班,还不能很好地分辨左右。在本次活动中,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软件的优势,运用移动的箭头标志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从哪个方向数起,为孩子的顺利学习打下基础。77 4、推进式的教学设计。在本次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关注了推进式的教学设计。首先借助绘本,让孩子们充分理解序数的相对性。(出示一排的魔法师让幼儿自由讨论戴绿色帽子的魔法师排在哪里?利用箭头标志帮助幼儿理解。)其次以个别回答及人手一份操作卡的形式让幼儿复习一维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第三学习二维判断的方法,明确二维判断的两个要素。最后,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应用二维判断的物体的位置。(6)大班教案《三个强盗活动目标:1、通过猜猜、看看、听听、说说、学学,初步理解绘本中三个强盗由恶变善的转变历程。2、认真倾听别人讲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3、懂得关爱别人,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幸福的事。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活动准备:1、《三个强盗》大图书、PPT课件2、红斗篷,红帽子,黑斗篷,黑帽子;喇叭枪、洒胡椒粉的喷壶、红斧头的塑封图片。77 3、红纸、黑纸各一张。红色爱心卡、黑色爱心卡、字卡:善良、凶恶4、幸福拍手歌音乐。活动过程:一、红黑颜色导入,知道颜色与情绪的关联。老师带来了两张纸,你喜欢哪张?为什么?黑色让你想到了什么?红色呢?小结:黑色让人联想到黑夜、黑暗、看到黑色我们心情会沉重、有人还会感到害怕;而红色让人想到太阳、灯笼、红包等,红色很明亮,让我们看了心情舒畅、喜悦。二、分段阅读绘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1、观察封面,猜测黑衣人的身份。今天老师带来一本绘本,封面上是三个黑衣人,你猜她们是干什么的呢?请小朋友猜测三个黑衣人的身份。(小偷、海盗、强盗、……)揭示故事题目:三个强盗。2、播放电脑PPT课件,老师讲述前半段强盗凶恶抢劫的故事。77 从前,从前,有三个很凶很凶的强盗。他们穿着宽宽的黑斗篷,戴着高高的黑帽子,出门都是躲躲闪闪的。边讲边提问:1)这三个强盗有什么特点?他们为什么要用斗篷和帽子遮住自己的脸?(怕被别人看见)2)故事里说“他们出门总是躲躲闪闪的”,什么是“躲躲闪闪”?为什么要躲躲闪闪?(表演)请小朋友来穿上黑斗篷,学一学“躲躲闪闪”的样子。3)这三个强盗各自有一样武器,是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第一个强盗有一把喇叭枪,第二个强盗有一个洒胡椒粉的喷壶,第三个强盗有一把巨大的红斧头。”师:胡椒粉是什么呢?幼:胡椒粉是一种调料,做菜用的,我吃过的胡椒粉的。师:那么如果不小心把胡椒粉喷在嘴巴、鼻子里会怎样?幼:会打喷嚏/很辣/眼睛很疼,睁不开。(幼儿对于“胡椒粉”的生活经验很足,看来平时生活中也接触过,尝过,通过味觉感知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了,回答自然就很精彩。)77 师:那你们知道强盗一般什么时候出去抢劫呢?幼:晚上。白天会被人发现的。晚上天黑了,他们就到路上去找倒霉的人。每个人见了他们都好害怕。勇敢的男人跑了,女人晕倒了,狗也逃了。师:大家看到强盗来了都很害怕,连狗也逃了。平时你们家的狗看到陌生人会怎么样?幼:我家的狗会拼命叫/会扑过去咬坏人/小狗会追上去,把坏人赶跑。……师:那为什么画面中的小狗看到三个强盗会逃跑啊?说明了什么问题?幼:三个强盗太可怕了。这三个强盗每一次去拦劫马车,都是先把胡椒粉喷到马的眼睛里,再用斧头把马车的轮子砍碎,然后用喇叭枪把乘客赶下车,抢走他们的财物。4)这三个坏家伙是怎么使用这些武器的呢?请仔细看,先用什么再用什么?(连续播放三个PPT画面)请幼儿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说他们抢劫的过程。5)强盗们抢到了很多钱和财宝,你觉得这样好吗?为什么?77 小结: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他们抢的都是别人的钱,大家都很恨这三个强盗。在一个寒冷的黑夜里,这三个强盗又拦到了一辆马车。可是车上只有一个叫芬妮的孤儿。她正要去投靠姑妈,因为姑妈是个坏心肠的人,所以她很高兴碰到了这三个强盗。6)三个强盗劫持了一辆马车,马车只有一个叫做芬尼的孤儿。小朋友知道什么是孤儿吗?三个强盗会对芬尼做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他们有没有对芬尼做坏事?强盗抱着芬尼的表情是怎样的?小结:强盗小心翼翼地抱着芬尼,温柔得像个慈爱的父亲。原来三个强盗还是有他们善良的一面的,真是三个奇怪的强盗。3、自主分享阅读,理解后半段强盗由恶边善的故事情节。师:如果你有这么多金银财宝,你打算怎么用?(小组讨论)老师小结: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也可以帮助很多有需要的人。师:看看强盗们是怎么办的?请你们仔细阅读,可以把你看到的和边上的小朋友说一说。播放电脑PPT课件——六副画面做在一张PPT上,让幼儿自主阅读,和朋友分享阅读内容。77 小朋友,看了绘本后你知道强盗做了什么事?幼儿交流阅读内容。1)强盗为什么要找来这么多走丢了的、不快乐的、没有人要的孩子?(表演)穿上红斗篷学学开心幸福的样子。2)他们会对三个强盗说些什么呢?3)瞧这三座塔像谁?为什么那些孩子长大了要为强盗建三座塔?(感恩)幼儿讨论老师小结:原来那些孩子们都非常感激这三个抚养他们长大,如果没有三个强盗的帮助,这些孤儿早就饿死冻死了。当别人遇到困难了,我们要去帮助她。当我们接受别人的帮助时,我们也要学会感恩。三、完整阅读绘本,进一步理解强盗的转变历程。老师出示大绘本完整讲述。讲述后提问:你觉得这是三个怎样的强盗呢?开始时强盗怎么样?(出示字卡:凶恶)匹配黑心图片后来强盗变得怎么样了?(出示字卡:善良)匹配红色爱心图片。77 老师小结:开始三个强盗一直抢劫人们的钱财非常的凶恶,人们都憎恨害怕他们,后来他们喜欢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变得非常的善良,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四、迁移讲述,联系生活进行情感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福利院的孤儿,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等,我们可以怎样去帮助她们?除了用钱帮助别人,我们还有其他方法吗?(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带给别人快乐)如:看望他们,和他们一起玩游戏,或者给他们表演节目等等。总结: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我们会感到很开心很幸福。五、结束帮助别人是很幸福的,让我们一起唱《幸福拍手歌》吧。(7)大班教案《小老鼠漫长的一夜》含反思活动目标:77 1、通过观察、想象,读懂绘本内容,体验小老鼠在漫长一夜中的不安心情。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3、从大老鼠考验小老鼠勇敢意志品质的良苦用心中,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4、能简单复述绘本。5、喜欢并尝试创编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想象、讨论,理解绘本内容,学习角色对话,体验小老鼠在漫长一夜中的不安心情,理解大老鼠为考验小老鼠勇敢意志品质的良苦用心。77 因为是语言活动,所以理解绘本内容就显得比较重要,通过学习绘本中的角色对话,从而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故事后的深刻寓意也是本次活动的重心因此我把重点定位在此。难点:通过观察图片,幼儿能大胆想象并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述自己的观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还不能很好的完整连贯地表达观察到得内容,所以我把完整连贯地讲述定为了本次活动的难点。活动准备:PPT《小老鼠的漫长一夜活动流程:(一)经验导入,引入课题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能让幼儿产生共鸣,使幼儿有话可说,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做好铺垫。(二)欣赏画面,猜测讲述77 1.出示PPT课件“小老鼠”,通过让幼儿观察小老鼠的动作、表情,从而猜测出图片中的小老鼠正处于很害怕的状态。通过模仿小老鼠的动作表情,进一步体验害怕,更好地融入到活动情境当中去,进而教师设置疑问“小老鼠为什么会这么害怕”,引出绘本内容。2.以逐页观看绘本PPT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想象猜测,理解绘本内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习角色对话,并能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学习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述,在分页讲述的过程中逐渐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用先设想后揭示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讲述,学习大老鼠和小老鼠的对话,体验小老鼠的不安心理,教师对幼儿讲述的内容进行及时梳理,进一步理解绘本内容。(三)设置悬念,感受关爱77 当上一环节,故事讲到小老鼠听不到任何声音的时候,会不会睡着?让幼儿进行猜测,以上一环节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幼儿一般会猜小老鼠睡着了,这个时候教师把绘本的最后一页拿到了这个地方,让幼儿看到了一个与自己猜测截然不同的一个结果,大老鼠之前一次次的不同意,最后没有任何声音打扰小老鼠了,最后为什么反而会跟大老鼠睡在了一起,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心里产生了疑问,对期间的情节有了极大的好奇心,把最后结果插到这里,更能激发幼儿的阅读欲望,教师通过一个个的提问,幼儿猜测,到最后教师梳理绘本内容,并抛出问题:为什么之前大老鼠一次次的不同意小老鼠的请求,这次为什么同意了。通过理解大老鼠为考验小老鼠勇敢意志品质的良苦用心以及感受到大老鼠对小老鼠的关爱之情,把这种大老鼠对小老鼠的爱迁移到幼儿实际生活当中家长会幼儿的爱,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生活,设计理念也来源于幼儿生活,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集体阅读的方式,设置悬念的形式,使幼儿对绘本阅读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被深深得吸引到幼儿的活动中。在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能够积累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77 不足之处:1.由于一直对教学活动的时间会延长一直存有顾虑,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没有给幼儿足够多的自主阅读的机会,让幼儿自由表达的机会也很少,一两个小朋友猜测回到后,我就急于把接下来的结果讲述给了幼儿听,导致整个活动,我讲得太多。2.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我的提问过于零碎,导致幼儿不能完整连贯的讲述内容,可以把两个问题或者简单的三个问题同时抛出,这样能使幼儿有更多的话可讲,从而也能更好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3.我选择的是绘本故事书中的部分内容,选的内容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很好的突出重点,在选择绘本内容上有待于调整。(8)大班教案《双胞胎兄弟》含反思活动目标:1.比较等量物体时,不受形状、容器大小等外界条件影响。77 2.运用测量、比较的方法来感知量的不变性。3.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活动准备:1.绘本《双胞胎兄弟》PPT。2.课前用同量的橡皮泥捏成平铺和长条的样子;两个大小不同的杯子里装有同量的牛奶。3.沙子若干,大小不同的容器若干、同等大小的容器若干,勺子人手1个。4.教师用的沙子教具一份,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在同一水平线上。活动过程:(一)出示PPT,观察画面,了解量的守恒。1.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双胞胎兄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7 2.(观察画面1)双胞胎兄弟一个叫贤宇,一个叫正宇,那个头发短短的,穿着条纹T恤,骑着黄色自行车的就是哥哥贤宇,还有一个头发怎样?穿着┅┅,骑着┅┅,就是弟弟正宇。3.教师帮助幼儿区分正宇和贤宇。4.这兄弟两人相处得怎么样呢?幼1:两个人打架了。幼2:两个人吵起来了。(出示画面2)原来,他们相处地很不好,那他们为了哪些事情发生争执呢?幼1:可能会为了争抢某一样玩具。幼2:为争抢自行车打架了。[评析:通过这一环节提出的:“他们兄弟俩平时相处的怎样呢?”这样的问题悬念,让孩子们对绘本充满期待,激发学习的兴趣。]5.(出示画面3)有一天,妈妈在厨房忙着做饭,不小心把吧面粉袋子给撒了,贤宇和正宇就一起帮妈妈收面粉,他们把面粉收到各自的盘子里,可贤宇和正宇都说对方的面粉多。(出示PPT画面4)请你仔细看看他们收的面粉,你觉得他们俩的面粉是怎样呢?(如有幼儿说贤宇的多,请幼儿说说理由,如有幼儿说两人一样多,请幼儿说说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他们知道面粉是一样多的呢?)77 幼1:我觉得贤宇的面粉多,正宇的面粉少。幼2:我觉得他们一样多,因为一样放的开一点,一个堆得高。6.幼儿自由讨论,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见解。7.师:你们真会动脑经,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那妈妈用了什么办法呢。(出示PPT5)妈妈找来了几个一样大小的杯子,我们看看正宇的面粉装了几杯呀?那贤宇会是的面粉有几杯呢?(出示PPT6)咦,为什么一开始有小朋友认为是哥哥贤宇的多呢?幼1:因为哥哥的面团放的比较开,弟弟的堆的高。幼2:他们的面粉一个放成了长方形,一个是圆形,看上去长方形的铺的多,所以就感觉不一样了。8.总结:小朋友说得真好,因为贤宇的面粉铺得比较开,而正宇的面粉聚得比较拢,用我们的眼睛看上去就会觉得铺得开的那份多了。我们通过这个方法知道了:原来他们的面粉是一样多的。77 [评析:绘本要呈现的是哥哥贤宇的多,可由于绘本书中关于面粉的多少的图片不是很清晰,考虑到幼儿在观察中会不清楚,特意自己用面粉摆成了不同的形状,拍好照片,放到PPT中,这样让幼儿能更直观、清晰的观察。活动中可以发现幼儿的观点有了不同,这时,我就启发认为一样多的幼儿进行思考如何证明,幼儿进行了大胆的思考与猜测,通过观察、比较、猜测、实验来感知了量的不变性](二)通过实验,感受量的守恒。1.集体实验:(1)师:妈妈的这个办法使兄弟俩停止了争吵,接下来就是要和面了,妈妈吧和好的面团分给了兄弟两人。可正宇总说妈妈给贤宇的那份多,心里非常的生气。(出示PPT6)师:我们小朋友看一看这就是双胞胎兄弟的面团,你觉得哪个多一点,哪个少一点呢,还是怎么样呢?幼1:贤宇的多,正宇的少。幼2:一样多。(2)教师出示橡皮泥实物:这份是贤宇的,这份是正宇的,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想法。(3)自由观察比较讨论,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重点引导认为一样多的幼儿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幼1:可以把贤宇的一份面团搓成和正宇的一样。幼2:把正宇搓圆,再压扁和贤宇的一样,幼3:把哥哥和弟弟的都搓成一个团,这样就知道是一样多的。77 (4)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自己的方法。(5)师: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明白了什么呢?其实他们的面团一个压得又扁又平,一个搓的又细又长,他们的形状改变了,其实两个面团的体积还是相同的。[评析:由比较面粉的多少延续要比较面团的多少,教师先让大胆想象、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次多数幼儿能结合面粉的多少来仔细观察比较面团,多数的意见是一样多,教师及时采用提问:“如何证明一样多?”幼儿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在个别幼儿操作中以及观察妈妈的方法中,知道了面团的形状改变了,但是量还是不变。这个环节很好的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尊重了孩子的个性思维和表达。]2.集体实验:(1)师:你们的这个办法让兄弟俩停止了争吵,一下就和好了,开心得帮助妈妈做起东西来了。一天,妈妈给他们每人拿来一杯牛奶,(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装有牛奶的两个杯子)兄弟两个你看看我杯子的牛奶,我看看你的,他们都觉得对方的牛奶多?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牛奶,你觉得怎么样呢?幼1:正宇的牛奶多。幼2:两个人一样多。77 师:很多的小朋友认识正宇和贤宇的牛奶是一样多。那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让兄弟俩一看就知道呢?(幼儿讨论)幼1:让妈妈再拿一个和贤宇一样的杯子,帮正宇的牛奶倒进去比一比。幼2:拿一个和正宇一样大的杯子,帮贤宇的牛奶倒进去比一比幼3:找两个一样大的杯子,帮兄弟俩人的牛奶倒进去一比就知道了。(2)教师出示装有相同容量牛奶的两个形状不同的杯子,请个别幼儿上来实验。(3)讨论:我们将双胞胎兄弟的牛奶倒入两个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那为什么相同的牛奶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会看起来不一样?幼1;因为贤宇的瓶子比较粗,正宇的比较细,所以看起来会以为正宇的多。幼2:细的杯子牛奶装得高,粗的被子装的牛奶矮,看上去就不同了。77 (4)师总结:相同量的牛奶,因为装的杯子大小不同,有的杯子比较粗,有的杯子比较细,所以看起来就会不一样多,其实,双胞胎兄弟的牛奶是一样多的。[评析:由于绘本画面不利于幼儿观察、比较量的多少,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了两个粗细不同的杯子装有同样多的牛奶,结合绘本故事,边讲边出示两杯牛奶,这次只有两名幼儿认为是杯子细的牛奶多,多数认为上一样多。在讨论方法中,引导幼儿先讨论,多数幼儿能结合同伴的经验,进行反向思考,想出了一个个精彩的方法,从这一环节中发现多数幼儿已经能结合前面的经验,来进行比较了。]3.自由探索实验:(1)出示PPT画面6,师讲述画面内容:一天双胞胎兄弟要玩沙画,妈妈给他们每人准备了一份沙子,看看,发生可什么事?是呀,他们又为了谁多谁少发生了争执。(2)出示PPT画面7,师:请小朋友自己观察他们的沙子堆放的形状,你觉得是堆成三角形的多还是圆形的多呢,还是怎样呢?(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幼1:我觉得三角形的多,圆形的少。幼2:一样多的,因为三角形的铺得开,圆形的堆得高。幼3:我感觉一样多,只是他们堆的形状不同而已。(3)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觉得贤宇堆成的三角形沙子多,有的觉得是一样多的,不如我们来做个实验来证明一下。77 (4)教师出示教具介绍实验玩法与要求:请把贤宇的沙子装到整个桶里,然后把装好沙子的桶放到贤宇头像的一个盘子里。正宇的放到正宇的盘子里,防止搞错了。装好后,请你比一比他们的沙子到底是怎样的?实验的时候还要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将沙子抄得又快又不让沙子撒出来?[评析:将故事中的情节利用实验的方式展现在幼儿面前,更具有直观性,实验之前,操作要求既简单又具有启发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并且给予了幼儿操作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5)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同伴好的方法。(6)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幼;一样多。那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认为是三角形的那份沙子多呢?幼1:因为三角形的沙子堆得开,圆形堆得厚,看起来三角形的多。幼2:三角形的堆得大,圆形堆得小。幼3:三角形形状的沙子看上去大,所以就认为多了。77 (7)小结:我们小朋友分析的很好,因为三角形的沙子铺得比较开,圆形沙子聚得比较拢,只不过他们堆放的形状不同,其实它们的沙子的量还是是一样多的。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测量物体的多少,不能单靠眼睛去比较,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新方法,借助一些同样大小的杯子、桶、瓶来测一测,这样就能正确知道到底谁多谁少了。活动延伸:教师出示两个粗细不同的杯子里装有同一水平线的水。老师这里有两杯水,这次你觉得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哪个少?还是怎么样呢?(请幼儿猜测)到底谁多谁少呢?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课后我们再来实验一下吧!活动反思:1.透过绘本,挖掘每一个数学元素。《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应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这个绘本故事蕴含了很深的关于量的守恒的道理,如果单靠绘本故事来进行活动,就算是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关于量的守恒的道理,也是很难理解,比较抽象的。在教学中,我借助这个绘本故事,挖掘里面蕴涵的数学教育元素——量的守恒。努力这深奥的数学内容游戏化、生活化,引导幼儿互相学习,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2.设置悬念,以活动的第一问,激发探究兴趣。77 活动一开始,我借助绘本中兄弟两打架的画面,采用这样的提问引导:“这双胞胎兄弟相处得怎么样呢?会为什么事情而发生争执呢?”,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接着围绕悬念层层展开活动,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幼儿先目测面粉多少,再以自己的方式判断面团大小,接着通过教师实验判断牛奶多少,然后通过幼儿自身操作去判断沙子的多少,一环紧扣一环,让幼儿一步步总结经验:比较物体时,不能光靠眼睛去看,而是要用相同的工具去量一量。3.注重观察、明确操作要求,突破每一个教学难点。教学中,我注重幼儿对每一个画面的使用、观察和比较,仔细考虑面粉、牛奶以及沙子的图片无法通过绘本画面,让幼儿进行很好的比较,为了达到意想的的效果,课前我特意重新拍摄照片制作PPT画面,寻找粗细不同更利于观察、比较的实物杯子。通过个别、集体等不同的形式的操作实验,又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示范,幼儿的猜测、观察、实验操作等,很好的让幼儿理解了量的守恒的这一道理,既量不因外部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这样教学难点得到了化解。77 最后一次沙子实验中,在幼儿集体操作之前,我明确提出了操作要求:比一比谁装的快,而且不让沙子洒出来。为了让对双胞胎兄弟的沙子进行混淆,我特意在两个不同的盘子上贴上双胞胎的照片,这样的要求一方面能保证幼儿实验的顺利进行,而且让孩子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注重幼儿常规的培养。孩子们在我的一步步的积极引导下,掌握了在平常生活中不能光靠眼睛来目测,要通过实际的比较和操作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4.最后的悬念设置,进一步激发探究。我们都知道,每一次教学活动的的结束不应该是学习的终结,活动最后的问题设置不失为引发幼儿继续学习的又一良策。活动最后,我出示了两个水位是一样高的,但瓶子粗细不同的两杯水,以提问设置:“老师这里有两杯水,这次你觉得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哪个少?还是怎么样呢?”给幼儿进行猜测,又一次将悬念提升,从而把幼儿的探究欲望进一步得到了激发。不足之处:1.在一开始介绍两个双胞胎兄弟时,让孩子自己用方法记住他们哪个是哥哥、那个是弟弟,他们的名字老师可以简单化,如:哥哥叫大宝、弟弟叫小宝,这样让孩子可以好区分。2.在幼儿比较沙子的时候,最好给孩子提供不同的量具,这样孩子的选择性更大,掌握的方法也就更广。(9)大班教案《活了100万次的猫》含反思77 活动目标:1、理解绘本中的语言,初步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故事情节。2、能够按照故事页码逐页翻看图书,并尝试与同伴合作阅读。3、体验绘本中的猫从不开心到开心的情感变化,初步感知故事内涵。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活动准备:《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的PPT;人手一本绘本资料;线索图。活动过程:77 一、谈话形式导入。1、出示书中猫的形象图片并把图片放于线索图上。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特别的猫,你们猜猜看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师:悄悄的告诉你吧!这是一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2、介绍作者。师:有一本书啊,就讲了这样一只特别的猫。(教师出示绘本)这是日本的一位绘本作家——佐野洋子写的,他出生于中国北京,也算是半个中国人。二、引导幼儿尝试两人合作阅读。77 1、教师讲解阅读规则。师:接下来,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这本书。以前,我们都是自己一个人看书,这次不一样,倪老师想要请你们两个人合看一本书。那请你们说说,两个人看一本书要注意什么?(不能争抢、互相谦让、保持安静)2、教师提出看书要求。师:看书的时候请你仔细看一看,这只猫(jy135幼儿教育跟哪些人生活过?它喜不喜欢跟他们在一起生活?另外,书上还有文字,小朋友也可以看一看!3、幼儿合作阅读,教师个别指导。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表述故事情节。77 1、教师在引导幼儿表述的过程中,在每说到一个人物时都要用故事中的话进行小结。并把相应的图片贴在线索图上。师:你想和大家来分享哪一页上的故事?这里猫是谁的猫?教师根据幼儿出示的图,提示:图上有什么?现在的猫是谁的猫?会发生怎样的事?教师完整的讲述一遍这幅图发生的故事。2、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请听后半部分。四、借助PPT,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1、教师边演示PPT,边有感情地讲述后半部分的故事。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贴线索图。师:刚刚这只猫是很多人的猫,可是,当他变成一只野猫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77 师:很多猫给他吃很好吃的东西,这时候,他是怎么说的?他的心情怎么样?师:后来跟白猫在一起,它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师:当白猫死了之后,它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师:最后,它也死了,看看它的表情,猜猜它死的时候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为什么它死了还这么的开心呢?(小结故事寓意)五、完整欣赏。教师边操作PPT,边有感情地完整讲述整个故事。77 故事内容梗概:有一只100万年也不死的猫,它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有100万个人宠爱过它,有100万个人在它死的时候哭过,可是它连一次也没哭过。它先是国王的猫,然后又分别是水手、魔术师、小偷、老太太和小女孩的猫,但它活得浑浑噩噩,对一切漠不关心。直到有一天,它变成了一只属于自己的野猫,爱上了一只美丽的白猫,有了一群属于自己的小猫,它才头一次知道为什么而活。当心爱的白猫死去了,这只100万年没有哭过的猫,放声大哭,然后安然死去,再也没有活过来。活动反思:对于绘本,尤其是如此经典的绘本,它的文字和图画,都会让读者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考和感悟。阅历的差异、精神的追求和环境的影响,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角,经纬鲜明的思考。77 虽然绘本课课不同于语文课,但是仍然要渗透一些语言技能。比如说其中的一些修辞方法,成语,名言警句等,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有序观察插图,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等等。教完此课,我也被深深地震撼了:一只活了100万次的猫,竟然如此具有魅力!那份“爱”就深深地写在它的心里。震撼之余,我对于教学的设计进一步地反思,对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精彩发言和深入地思考,我的把握学情这一块做得不够好,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我设计的问题他们大部分都能够深入地思考,准确地表达,也就是说,我设计的问题可以再深入一些,在问题设计和环节把握上更多地考虑课堂时间够不够,担心孩子不能应对。上完之后,我发现错了,完全可以再大胆一些,孩子们的潜力真的是无穷的!(10)大班教案《一片叶子落下来活动目标(1)阅读绘本,理解树叶在一年四季里不同的心情变化。(2)尝试了解生命的意义,知道给别人带来快乐的美好。(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活动准备77 (1)自制故事PPT(参照绘本故事《一片叶子落下来》,(2)语言CD(《一片叶子落下来》。活动过程(一)设如我是一片树叶。(创设虚拟的情境,以设想自己是一篇树叶为切入口,体会和描述树叶的心情,为理解故事做铺垫。)1.设想树叶的心情。(1)假如你是一片树叶,在四季轮回中,你会有怎样的心情?(教师可跟进提问,配乐创设意境。)(2)描述树叶的心情。每片树叶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心情,你能跟大家分享吗?(教师可以辅助提问:当温暖的春天来临,叶子从大树妈妈身上长出来,探出头来看着这个世界,会怎么想呢?到了火热的夏天,树叶越长越繁茂,树叶能为人们遮阴,心情又会如何?转眼人秋了,即将要离开妈妈,它们会害怕吗?)(二)树叶费雷迪。(分段理解,借助提问,帮助幼儿体会当叶子真好的心情;理解叶子即将掉落的悲伤心情。)1.倾听故事前半部分,体会“当叶子真好”的心情。(从开头到“为树下野餐的人们扇风”。)77 (1)弗雷迪是谁?它长在哪里?拥有怎样的朋友?(2)弗雷迪喜欢自己是一片叶子吗?它有怎样的美好生活?(3)什么事情让弗雷迪觉得做一片叶子真好?(教师结合故事提炼与小结内容。)2.倾听后半部分,理解落叶的萧瑟与心情。(1)夏天过去了,叶子们遭遇了生平第一次的什么?(2)秋天,叶子们都发生了什么变化?(3)叶子们要搬家了,它们的心情如何?树叶都是怎么落下来的?(4)说说最后弗雷迪的经历是怎样的。(教师结合故事提炼与小结内容。)(三)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对于幼儿来说也许深奥,在完整欣赏故事后,可以提炼故事中的经典句子,帮助幼儿试着理解生命的意义。)1.“完整倾听故事,尝试理解生命的轮回与意义。(1)请你和好朋友说说故事的哪里让你的地方。77 (2)师小话。原来有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给大家带来快乐的能让自己快乐;生命是一个过程,死亡和成长一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就像弗雷迪说的那样,生命是为了太阳和月亮,是为了大家一起的快乐时光,是为了树荫、老人和小孩子,是为了秋天的色彩,是为了四季。)(11)大班教案《一百只蜗牛去旅行》含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通过集体阅读理解绘本故事内容。2.鼓励幼儿联系自己的旅行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3.感受第一百只小蜗牛一路坚持不怕辛苦的可贵精神。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教学准备:77 1.图书2.自制PPT教学重难点: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大胆联系生活经验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教学方法:观察法、猜测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77 一、欣赏封面,导入情境,激发兴趣。问:封面上画了什么?载客人的汽车我们也称它为巴士。小巴士上乘着谁呢?小蜗牛他们要去干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一百只蜗牛去旅行》。幼儿讲述故事的封面上画了什么,小蜗牛去干什么,并知道故事的名字。活动一开始让幼儿就直接观察封面,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二、逐页阅读,在观察、交流中了解绘本的故事情节。1.小蜗牛们决定去哪里旅行?出发前,它们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能给它们一点小小的建议吗?2.旅行的路上,天气怎么样?小蜗牛们感觉怎么样?它们怎么做的?这时候如果你是小蜗牛的话,最大的希望是什么?77 3.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蜗牛,小巴士马上就要开动了,把你想说的话和旁边的小蜗牛说一说。4.当99只蜗牛听着第一百只小蜗牛讲述自己一路看到的美景时,它们的表情是怎样的?猜一猜第一百只蜗牛到底看到了什么美景?1.幼儿讲述小蜗牛去哪里旅行,从画面中观察它们的心情,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可以给小蜗牛一些什么旅行的建议。2.幼儿讲述旅行的路上天气怎样,讲述小蜗牛的感觉。3.幼儿角色扮演,扮演小蜗牛把坐上巴士后的感觉告诉旁边的小朋友。4.幼儿讲述故事最后99只蜗牛的表情,并猜测第一百只蜗牛看到的情景。77 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交流,“提醒”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引导幼儿体验小蜗牛的心理感受,表达蜗牛此时的希望,为故事自然过渡转折。小小的猜测或辩论,激发幼儿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深入了解故事的发展。三、师幼共读,共享更多发现幼儿共同阅读。在共同阅读中巩固内容,激发情感。教学反思:77 活动中借助故事封面,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联系幼儿生活主动提问,激发阅读兴趣,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交流,提醒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引导幼儿体验小蜗牛的心理感受,表达蜗牛此时的希望,为故事自然过渡中一个转折,小小的猜测与辩论,激发幼儿进一步阅读兴趣,深入了解故事的发展。将一百只蜗牛所看到的美景转嫁成幼儿的视线,借助幼儿的表达呈现,给幼儿更多的表达与总结机会,提高幼儿的观察,审美能力。(12)大班教案《心脏跳动活动目标:1、阅读绘本,引发对心脏的好奇,能与同伴合作发现关于心脏跳动的简单知识。2、了解心脏的重要性,知道适宜的运动以及舒畅的心情能让心脏得到放松。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活动准备:音乐、PPT、图书、听诊器等。77 活动过程:一、绘本导入、引起好奇。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猜是什么?2、提问:心脏是什么?心脏在哪里?心脏有多大?看来我们对心脏还是有点了解的,那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心脏的什么秘密呢?想不想看看呢?二、小组阅读,发现问题。1、要求:3人一组,安静阅读,发现秘密,发现问题。2、小组阅读,教师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与模糊点。77 3、交流发现,引发问题问题一:心脏为什么要跳动呢?问题二:心脏一分钟跳动的速度一样吗?问题三:心脏跳动的速度会变吗?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1、心脏“看看看”,解决问题一(难点)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心脏为什么要不停的跳动呢?跳动有什么用呢?(观察画面讨论)小结:我们的心脏通过跳动,将血液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77 2、心跳“猜猜猜”,解决问题二(兴趣点)大象每分钟跳……20次,小老鼠每分钟跳……300次,人类呢?(60次)是我们成年人哦,那小孩大人的心跳一样快吗?孩子们心脏一分钟跳几次呢?我们来个游戏吧“心跳猜猜猜”看谁猜的最接近。3、心跳“听听听”,解决问题三(重点)人的心跳一直是一样的速度在跳动吗?会变吗?那我们就来听一听。听到过心跳的声音吗?(心跳音效)怎么才能听到心跳?(互相听,用听诊器)要求:1、找一个朋友。77 2、互相听听安静时的心跳(音乐轻柔)。3、运动(动感音乐)互相听听运动后的心跳。交流:发现心跳速度的变化吗?小结:运动后轻柔的扑通声会变成剧烈的咚咚声,原来,运动会使心跳加速哦。四、迁移生活。1、可是有时候没有运动,心脏也会剧烈的跳动,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害怕、生气)2、心脏一直跳得很快行吗?心脏也会不舒服,会生病哦。那有没有办法让心脏健康舒服呢?小结:如果我们保持舒畅的心情,可以让心脏得到放松。77 活动探索:关于心脏还有很多的小秘密哦,比如,除了心脏,我们身体还有哪些地方会扑通扑通跳呢?(脉搏)都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到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77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