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 MB
  • 2022-05-26 16:35:17 发布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件

  • 6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谌铜平 幼儿科学教育集体活动指导一、观察活动二、实验操作性活动三、科学讨论型活动四、技术操作性活动 第四章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及其组织指导第一节观察活动一、观察活动的定义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实物,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和物体之间的区别,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观察技能。在观察活动中主要是运用观察的方法,幼儿在直接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学科学的方法。 糖怎么不见了(小班)[活动目标]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活动准备]每人一小杯水,一块方糖,以及用于搅拌的汤匙。[活动过程]1、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兴趣。师:你们的桌上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今天请大家自己试一试,仔细看看,糖到水里会怎么样?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 2、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师:你们刚才看到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到哪里去了呢?现在又变什么样了呢?幼儿讨论、交流、思考、讲述。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扩展幼儿的经验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幼儿表达交流。4、小结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一试,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的。 [活动评析]该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三)长期系统性观察(P80)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断地观察某种物体或现象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并形成完整认识。主要用于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以及气象的变化,以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用于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天气变化、季节更替。如蝌蚪变青蛙,蚕子变成蚕,再变成蛹,最后变成蛾等,种子发芽生长过程等。幼儿的观察活动与操作活动是结合在一起的,物理化学现象中的如有趣的声音、奇妙的磁铁等都要用到观察方法。 三、幼儿园观察活动设计(一)观察活动目标的设计主要包括观察技能、表达技能、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知识。每个年龄班有不同的要求(详细内容可参看张俊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第174-175页) 教学目标适用年龄段例举观察技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小班或以上运用多种感官——看、摸、听、闻、尝等感知西瓜的特征(小班认识西瓜)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观察中班或以上通过观察、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的不同(中班认识“自行车和摩托车”)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特征中班或以上观察梧桐树的各个部分及其特征(中班观察“梧桐树”)对事物进行系统长期的观察中班或以上学习观察并记录小蝌蚪身体的变化(大班“观察小蝌蚪”)观察事物的变化和现象的发生小班或以上观察糖放入水中的变化(小班“糖怎么不见了”)观察并比较不同的纸船放入水中后发生的变化中班“纸船会沉吗” 教学目标适用年龄段例举表达技能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运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小班运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并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中班或以上通过观察、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的不同(中班认识“自行车和摩托车”)用图画、数字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中班或以上观察梧桐树的各个部分及其特征(中班观察“梧桐树”)认识观察对象的明显特征小班观察迎春花的颜色、花瓣、枝条等明显特征(小班“观察迎春花”)认识观察对象的多样性小班或以上在观察的基础上知道水果是各种各样的(中班:“各种各样的水果”) 教学目标适用年龄段例举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认识到各个观察对象的不同和相同中班或以上观察各种水生动物的特点,知道它们都是生活在水里的(大班“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探寻观察对象的变化规律大班在观察的基础上探寻种子发芽和水分的关系(大班“种子发芽的条件”)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1.设计引出观察对象的方式直接呈现、提出问题、利用儿歌、游戏等2.教师提问的设计围绕活动目标、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来设计提问考虑活动内容的类型及特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具有启发性、顺序性、趣味性、可接受性等 3.活动过程主要方法、形式的设计主要包括个别物体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三种形式以及讨论交流等(具体内容可参看张俊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第176页) 设计要点设计思路活动例举物体观察活动物体观察活动包括单个物体观察、同类物体观察以及比较观察。教师可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和交流,并通过指向性问题引导其认识物体的显著特征,或比较两个物体间的异同,或终结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出示观察对象-幼儿自由观察-表达交流-教师引导观察-表达交流-教师总结小班“水果里的种子”展示观察活动收集物体-布置展览-共同参观-表达交流-教师总结(或开放性结束)中班“各种各样的纸制品” 设计要点设计思路活动例举现象观察活动现象观察活动的重点在于观察变化的发生。因此教师可将观察、指导和交流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可在观察之后引导幼儿对观察到的对象加以讨论引出对象或问题-观察现象—观察中的交流与个别指导—教师组织讨论与交流--教师总结小班“糖怎么不见了”户外观察活动户外观察活动既有物体观察也有现象观察。其特点在于户外活动人员分散、难于组织,可采用分组进行的方式以提高师生比例,在活动设计的环节上应尽量减少集中指导,注重个别指导和个人体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个别观察(个别指导)-分享和表达交流中班“草长在哪里” 四、观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准备工作1.确定观察内容,选择观察对象对于观察对象,最好给幼儿提供实物进行观察,让幼儿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所获得的认识会更具体、真实。2.熟悉观察对象,确定观察地点根据观察内容特点和资源条件来确定是在室内还是室外进行观察,教师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最好是在活动前让幼儿熟悉观察对象。3.制定观察计划 (二)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1.交代观察任务和要求,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在幼儿开始观察前,教师要明确观察的任务和要求,对幼儿进行有目的地指导,讲清楚观察的内容。2.教给幼儿相适应的观察方法(P83)(1)有序观察法(顺序观察法)(2)比较观察法(3)典型特征观察法3.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问题要有启发性、具体明确、有层次性等 4.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触摸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感官去获取有关观察对象的经验。5.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观察结果6.观察活动可与其他活动形式结合 梨的秘密——中班科学活动活动目标:1.感知梨的基本特点,激发深入观察梨的兴趣。2.能运用简单的工具探索梨的秘密。活动准备:1.活动前做好桌面、梨、工具的卫生消毒工作,督促幼儿洗净双手。2.梨、透明盛器、刨皮器、研钵、西餐刀、抹布等若干 活动过程:1.出示梨,引发幼儿兴趣请幼儿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引导幼儿简单说出自己已经知道的有关梨的经验。2.感知梨的外部特征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并与同伴交流教师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3.教师提出疑问,让幼儿想办法探索梨的秘密梨的里面是怎么样的?怎样才能知道呢?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教师引导大家讨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4.教师提供工具,让幼儿尝试操作(1)出示刨皮器、西餐刀等工具,请幼儿自选,提醒幼儿注意使的方法和安全。(2)幼儿使用工具探索梨的内部特征个别指导,并示范某些工具的用法,请幼儿说自己用的是什么工具,怎么用的?感觉怎样?5.交流讨论使用工具的情况以及发现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用了什么工具帮忙?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情况和发现。6.幼儿交换使用不同工具再次操作,最后师幼共同总结 第二节幼儿园的实验活动一、幼儿实验活动的定义和作用是教师根据预想的目的或设计,利用一些材料,通过简单的操作或演示,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活动。特点:趣味性、游戏性、操作的随意性以及内容的生活化。作用:能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利于幼儿理解粗浅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二、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设计(一)活动目标的设计1.根据下面三方面内容来设计具体的活动目标情感态度——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方法——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知识经验——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 2.活动目标设计的要求:(1)分析内容,明确科学实验活动内容的关键概念或经验,设计有针对性的目标观察科学现象的活动,重点培养幼儿观察现象和变化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等。(2)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目标(3)目标要有灵活性,以适应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如因幼儿兴趣而即时生成的活动,需要教师灵活确定当时的活动目标。 (二)活动内容的设计分析内容,教师明确内容的关键概念或者经验是哪些,这些概念或经验幼儿已经具有哪些认识?这些内容将已何种形式让幼儿去探究了解?等等(三)活动环境、材料的准备考虑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的结构性、材料的数量等;要考虑知识的准备、情感的准备、空间环境 (四)活动过程的设计的步骤1.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及目标,从幼儿经验出发,或从提供给幼儿的探索材料或环境出发,提出问题或简短的指令,引起幼儿的好奇,激发幼儿参与实验探索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2.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从多方面、使用多种方法和探索对象相互作用,去感知、操作、发现和思考。 3.设计幼儿进行实验探索活动的形式及教师的指导方式如是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教师的指导方式可参看张俊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第170-171页) 三、幼儿园实验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根据幼儿已有经验,确定实验内容选择程序简单、容易操作、结果明显、趣味性强的内容2.做好预备性实验,熟悉有关的知识和操作步骤 3.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1)根据实验内容选择适宜的材料,材料必须为实现活动目标而服务材料可以分为探究材料、科技活动材料如木工活动、编织活动、建筑活动材料、还有科学工具如测量用的观察用的放大镜、显微镜等。材料可以是成品的也可以是半成品的或者是自然材料。(2)能引发幼儿探究兴趣(3)可自由选择,每人都有足够的材料,种类齐全。 (4)材料含有一定的科学因素(5)材料应是安全的且操作方便。4.设计好活动方案(二)实验活动过程的指导要点1.介绍材料,交代要求,引起幼儿探究兴趣2.提出思考问题,让幼儿尝试,操作和发现3.观察幼儿,适时指导幼儿使用材料和工具4.鼓励幼儿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允许幼儿出错5.注重操作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关注经历:教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指导幼儿教师面对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产生探究欲望保护探究欲望出现探究行为激励探究行为接受反馈信息组织反馈信息 调整探究行为引导探究行为获得探究成功评价探究过程尝试拓展学习进行价值导引 中班科学生成活动------有趣的转动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获得物体转动的经验.2.尝试观察记录的方法,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3.培养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活动准备:塑料小陀螺纸花瓣长方形小积木风车球形插塑每组一份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过程:1.出示五种不同的物体,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兴趣 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吗?小陀螺会怎样?(会转动)其他四种物体都会转动吗?(不会有的会有的不会)2.幼儿预测结果请把你们认为转动的或不转动的想法记录在表上的第一行的格子里.(有的用0表示转动用×表示不转动)3.幼儿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记录4.讨论记录结果谁来说说刚才玩的结果和原来开始认为的一样吗?5.找找生活中转动的物体6.再次探索物体转动现象.(延伸:制作风车认识顺时逆时转动) 沉浮环节一:组织幼儿集体观察老师操作,看哪些东西可以浮,哪些东西沉,并在黑板上画出记录表格,让幼儿学习记录观察结果.具体过程是:教师请幼儿(指着水盆)回答:这是什么?接着指着前面的材料说,我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会怎么样?这时有的幼儿说:会沉下去.有的说会浮起来.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没有什么反馈,接着有一个幼儿说,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这时老师脸上露出了笑容,并表扬了这位幼儿,要求所有的幼儿重复说,东西放进水里,有的浮起来,有的沉下去)教师边操作边在黑板上画记录表格,让幼儿学习如何记录观察结果. 环节二:幼儿以组为单位,进行沉浮操作.在操作前,教师强调要边实验边将观察结果记录到老师发的记录表格中,并提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环节三:组织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情况.环节四:教师将盐放进水中,让幼儿搅拌并再次探索同样物体的沉浮情况,并让幼儿记录.环节五:组织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最后教师总结。请分析这一中班科学活动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第三节幼儿园技术制作型科学教育活动一、幼儿园技术制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概述学习制作产品、使用科学技术产品或掌握某些工具的操作方法、技能的科学活动。幼儿能获得对技术的直接体验;加深对有关科学现象的理解;获得一些具体的制作技能技巧,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二、技术制作型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的设计根据感受和正确操作科技产品的能力;掌握工具使用的方法;能自行动手设计和进行科技小制作的能力等方面来设计活动目标。具体内容参看夏力主编的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74页。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1.学习使用科技产品和工具的活动设计思路:观察—尝试操作—交流讨论—正确操作2.科技小制作活动设计思路:演示—操作—交流讨论—分享 三、技术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一)活动前的准备为幼儿提供适宜材料或工具。(二)活动过程的指导1.通过演示材料或演示操作或简短指令引起幼儿兴趣2.交代清楚操作的要求、方法和注意问题3.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幼儿,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操作4.交流、讨论和分享以及教师的总结 第四节幼儿园交流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一、幼儿园交流讨论型科学教育活动的概述是在幼儿亲自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集体交流讨论等手段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活动。活动中信息量大,可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幼儿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获取见解经验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二、交流谈论型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一)活动目标的设计围绕表达交流技能、资料收集与整理技能;科学知识经验三方面来设计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有三种模式:一是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式;二是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三是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三)活动过程的指导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兴趣2.呈现资料信息,交流讨论3.引导幼儿获得结论 第五节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一、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概述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在班级活动室的一角设置主要是为开展科学教育的区域;二是全园共享的专门进行科学教育的活动室。科学区角活动能给幼儿提供自主选择,通过自身的亲历获得科学经验,也便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二、科学区角活动的设计(一)班级科学活动区角的设计要求1.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通过材料的多样性体现出来2.层次性材料的层次性,便于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3.结构性及其多功能性材料蕴涵着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有教育容量,幼儿探索时有不同的发现 (二)全园共享性的科学活动区的设计要求1.材料选择有趣安全,操作简易可探索2.能照顾幼儿个别需要3.空间布置科学合理充分利用空间,动静分隔,区域间在内容上适当考虑联系性,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 三、科学活动区的指导策略(一)班级区角活动的指导1.重视心理环境的创设,鼓励支持幼儿积极探索2.重视个别指导,让幼儿经历探究体验3.宽容对待幼儿探索中的试误4.不限制幼儿,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 (二)全园共享性科学活动区的活动指导1.制定必要的活动要求2.作好材料的布置和整理工作3.材料要定期的更新、更换4.教师不干预幼儿操作,在旁观中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六节幼儿科学游戏与生活中的科学教育一、幼儿科学游戏(一)幼儿科学游戏概述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等物品,进行游戏性的操作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幼儿科学游戏能让幼儿成为活动主人,在玩中学,满足幼儿情绪的、探索的需要。 (二)科学游戏的设计与组织1.设计幼儿科学游戏目标要明确2.提供的材料要有效3.游戏规则要具体4.教师的角色要灵活转变5.在组织游戏时要注意几点:一是营造游戏氛围;二是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三是组织游戏时教师要主动参与,角色灵活转变;四是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五是评价游戏活动幼儿的表现情况。 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一)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概述这里所说的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就是特指教师在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外,引导幼儿开展的科学活动。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教师的目的和计划随幼儿的发现而产生并调整,探索的问题是幼儿遇到的真是的、有意义的问题。 (二)种植和饲养活动1.种植活动在自然角或园地种植一些易生长、生长周期短、方便管理、能看到成果的常见植物,如大蒜、萝卜、西红柿、豆角等,因此要选择适宜的种植对象,引导幼儿参与,在种植活动中学会观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获得有关植物的基本知识。 2.饲养活动选择常见的、性情温顺的、易于饲养照顾的幼儿喜爱的小动物;教师给予幼儿必要的喂养技能的指导,引导幼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学习照顾小动物,观察动物的生长并做一些记录。 第五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第一节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概念和意义一、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概念是以幼儿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式、方法,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及教师、幼儿等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最终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重视平等对话,倡导多元评价;树立过程意识,重视对教育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幼儿差异性的评价。 二、评价的意义对教育活动过程的各个要素进行鉴别,检查是否达到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对教育活动作出诊断,发现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改进。更好地进行个别教育,因材施教。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一、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活动本身的评价和对幼儿发展的评价。对活动本身的评价包括对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过程、活动环境以及师幼互动关系等进行综合评价。(参看夏力主编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145—147页) 对幼儿发展的评价:对幼儿知识经验的评价;对幼儿探究方式和方法的评价;对幼儿情感、态度的评价。二、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方法观察分析法、谈话法、问卷法参看张俊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第315—327页。 谢谢!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