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0 KB
  • 2022-05-26 19:14:20 发布

教育随笔:区域活动中老师的指导作用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教育随笔:区域活动中老师的指导作用教育随笔:区域活动中老师的指导作用一:案例背景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充分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一次在区域活动入区时我发现,倪超平时特别喜欢在美工角活动,而今天他却尝试性的来到了益智区,面对益智区老师准备的一大堆物品,他开始随手翻弄起来,比较着玻璃片和垫板的长短,用木棒敲打着,用手电筒照着玩。当发现倪超在益智区动手玩时,我及时来到了他的身边。他告诉我,他发现手电筒会发亮,垫板可弯曲,布可以揉起来,玻璃片很光。我问他:“你已经找到了许多的小秘密,真棒,你能找找一些和光有关的秘密好吗?”他思索着我的问题,用手拍着脑袋,皱起眉头,自言自语地说:“和光有关的秘密?”他拿起电筒对着垫板照,垫板拿得比较远,没有任何发现,于是他放下垫板,拿起白卡纸,用同样的方法一照,纸上马上出现了一个小圈,他兴奋的嚷起来:“真好玩,有个小他的叫声使我快步来到他的身边,启发的问:“这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原因?其它的东西用这样的方法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呢?”他听后赶忙找别的物品操作起来,拿起布和垫板做实验,用电筒一照,发现也有光透出来。“咦!为什么你刚才照垫板时没有发现小圈,这会儿都有呢?”我赶忙见缝插针地问,“是啊!怎么回事?”他自言自语投入到 寻找答案中,他拿起垫板,电筒反反复复,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照着,原来是近照有小圈,远照没有小圈。我告诉他,这种近照有小圈的叫光圈。我接着又问:“这三样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会有光透过呢?”他在比较中发现它们的厚薄不一样,软硬不一样,材料不一样,觉得光可以有很大的力量穿过它们,我告诉他:“对了!光有很强的穿透力。”二:案例分析通过教师的指导、点化、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知道拿垫板、电筒反反复复,不同方位、不同距离地照着,原来近照有光圈,远照没有光圈,光有很强的穿透力。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思考中了解、掌握了光的穿透性,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老师的适时指导相当重要,因为幼儿在不经中发现了小秘密,但由于缺乏知识经验,他们往往不会继续“挖掘”。如果老师不及时指导,会使许多的发现夭折而失去价值,使幼儿掌握不了原理、知识。在上面的活动中,老师在以下关键处给予了指导。倪超发现了许多秘密,但与光无关,老师及时肯定,并给予引导暗示。幼儿发现了光圈,启发他们继续探索,看看其它物品是否也如此,使他探索下去。当倪超照垫板有了新的发现时,及时引导他和上次的结果做比较,使他在比较中寻找到原因所在,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点,教师给予进一步思考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较深奥的原理一一光的穿透力。三:案例反思在活动中,教师没有直接将结果告诉幼儿,让幼儿加以 重复练习,而是在幼儿探索发现的基础上一步步的加以指导、点化、并不急于幼儿掌握什么,而是让他们在接触、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去探索、去掌握。我想区角中这样的知识掌握并非是教师的教授式的,而是引导发现式的,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