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2022-05-26 15:21:3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幼儿园大班教案《春天是一本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表现的春天趣味,重点掌握诗歌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2.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方式感受春天的美,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感情。 3.初步体会歌唱与诗歌两种不同方式所表现的春天的异同。 4.欣赏并理解诗歌,能在集体前复述诗歌。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配乐朗诵的磁带,录音机。 2,带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寻找春天。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想欣赏欣赏吗?” 幼:想。 创创:“哇,真美呀,我知道是春天。” 师:“对了,这是幅春天的图画,画上都有些什么呀?谁能用好听的话语,来告诉大家?” 科科快速地举起小手说:“有绿绿的小山和黄澄澄的腊梅花。” 睿睿:“那不是腊梅花。” 师:“谁知道种在田野里的,大片大片的是什么花呀?” 磊磊:“我知道,那是油菜花,我家门前就有。” 孩子们依次说出了,画上的春景,并且都用上了叠词:清清的河水,红红的小花,绿绿的柳树,五颜六色的花朵等。 分析:让孩子们先仔细观察大幅的图画,给孩子们一个“绿意”,让其很快地进入到了回忆春色景物之中,他们运用到了,平时在户外活动时和老师一起学习的词汇,说明孩子们已经把老师教的词汇、语句内化成自身的需要了,这就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二、谈话总结,引出诗歌,理解诗歌。 1、师:“
小朋友说得真好,把春天里的景物都描绘出来了。有一首诗歌就是来赞美春天的。”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春天。 教师提问:“诗歌中,把春天比作了什么?” 幼儿:一本书。 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一帆:“是一本会唱歌的书”(孩子们总是把就近听到的先说出来,这是短时记忆的表现。) 师:“还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哪个小朋友听清楚了?” 幼儿没有反应 师:“让我们用心仔细地听听。”(教师再诵读) 幼儿这次先后回答出了:春天是彩色的、会笑的、会唱的书,但是顺序还是错乱的,于是,我就按照诗歌的顺序,完整复述了一遍。 2、教师出示对应小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诗歌。 教师再次朗诵诗歌,提醒幼儿听一听诗歌里为什么说春天是彩色的、会笑的、会唱的书。 朗诵后师提问:为什么说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 幼儿陆续回答: 因为春天有,红的桃花,黄的迎春花,绿的柳树、白的梨花。 师提问:为什么说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 幼儿: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 刘炫:老师,小池塘的酒窝是什么呀? 师:你提的这个问题真好,我也刚想问一问呢?谁知道呀?(我故意说与翔翔的想法一样,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翔翔感到很开心。) 创创:我知道,是一圈一圈的东西。(我知道,她说的是一圈一圈的水波。但是由于图画上的不够形象,通过我的指点孩子们好像明白了些许,但我想在课后不,我还是找机会带孩子们一起做个小试验,把水纹的问题理解一下。) 师提问:为什么说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 幼儿:因为有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它们都能发出声音。 3.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诗歌,可采用分段学习与整体练习相结的方法,在幼儿熟悉诗歌后,让幼儿集体有感情地朗诵诗歌1—2遍,有表情地加上动作朗诵一遍。 三、尝试仿编诗歌
师:小朋友总结得真好,那么春天还有谁会来唱歌呢?请你们互相讨论一下,然后试试用诗歌里的方法来高诉大家好吗? 幼儿互相讨论,我走动倾听,有目的的引导。请科科示范道: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小鸟喳喳喳,蜜蜂嗡嗡嗡。 有了一个正确的引领,一得小朋友也快速的举起了小手:“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 小鸭嘎嘎嘎,小羊咩咩咩。 …… 师:小朋友还有很多想说的对吗?我们可以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想说的画下来,让后编成诗歌朗诵出来好吗? 活动反思: 诗歌《春天》这首诗歌机构工整而统一,语言优美而不乏生动,描绘出了自然界万物之间亲密的联系,很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欣赏学习和仿编活动。该诗的模式,也易于孩子们在生活中进行再创编活动。我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通过散步带领幼儿到户外去找春天,用眼睛、鼻子、耳朵、手去感觉春天,尽可能给予幼儿发言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想得和别人不一样,同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优美性,也可以针对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强的编两三段,也可以组合在一起。本次活动有25个孩子参与,另有1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孩子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做为老师要与孩子多多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