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50 KB
- 2022-12-27 12:30:3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班数学材料投放与幼儿能力差异 摘要: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对材料探索与操作的结果,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在数学活动中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创造条件。在层次性上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幼儿提供不同功能、层次的材料。 关键词:小班数学材料投放幼儿能力 经过小班一学年的研究,我在数学活动中提供有层次的系列操作学具,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以下谈谈自己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体会。 一、提供同一目标多样性的材料 数学知识本身存在着一定联系,教师在设计材料时,应从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需求出发,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服务。所以,教师所投放的材料力求多样,以给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会在某一角落中经过几分钟的专注思考,很快地实现活动目标,然后就东张西望、无事可干,显然这是对材料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还应考虑围绕同一目标提供多种材料,避免重复、类似材料,以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满足幼儿需要。例如在“配对”4
这个活动中,要让幼儿细致分辨相似图案间的差异,正确判断并找出一一模一样的物品,我们提供的材料有大小配对、形状配对,还有数量配对等多种材料,这些材料的图案有简单、有复杂。能力差的幼儿选择图案较单一、颜色较少的材料进行操作;能力强的幼儿不仅要从颜色上,还要从图案上进行配对。在一活动中要达到教学目标,就要真正让幼儿与材料互动,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就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材料供幼儿操作,这样才能使幼儿对数学的探究始终保持新鲜感,始终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得到主动发展。 二、提供同一概念多种变式的材料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一切事物的共性都存在于个性之中,要使幼儿认识一类事物的共性,建立某个概念,就要通过尽可能多的数学变量来体现,也就是投放不同材料,使幼儿在与多种材料的接触中,得到同一概念的丰富经验。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和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到材料具有刺激起幼儿对先前概念学习回忆的潜在功能,这样,有利于调动幼儿以往的操作经验,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迁移。教师可用尽可能多的知觉形式的材料来表现,也就是说,让幼儿与符号概念的多种变式材料互动,通过多种操作材料来获得同一数学概念。如小班“认识三角形”4
活动中,我先以参观图形游乐场为题,让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概念后,我再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几种变式的材料。变式一:提供了小纽扣插塑,这部分幼儿须具有一定的空间方位感,将一粒粒的小纽扣先在扣板上摆成直线再围合成三角形。变式二:我提供的是螺旋积塑及螺丝,幼儿自由选择三根直线型的旋板,再用螺丝两两固定。变式三:我直接提供三角形模具,让他们在橡皮泥上印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糕点。这样幼儿在不同材料的操作中获得的将是最接近三角形本质特征的经验。 三、提供同一结构不同层次性的材料 提供活动材料的形式应和幼儿数概念形成的三阶段相适应,即实物――动作表征、图片――表象表征、符号――符号表征,从而引导和促进幼儿数概念抽象的进程。如,在“感知4以内数”这个活动中,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以小猫钓鱼为题,幼儿感知实物、图片或者点子符号。层次一:感知实物。根据小猫的数量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喂相应数量的鱼;层次二:感知图片。将数量相同的小猫与鱼连接起来;层次三:感知点子符号。根据点子找相同数量的小鱼,从这几组材料来看,紧扣目标,涵盖了实物的直观、图片的形象和符号的抽象等三种层次的学具,这样既适合不同水平层次的幼儿,又适应幼儿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又如,为让幼儿掌握“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排序”,我们设置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操作材料,层次一:为幼儿提供了不同颜色的塑料珠子,让他们学习按颜色特征分类;层次二:提供了不同大小、颜色的花片,学习按颜色、大小特征分类;层次三: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一的几何图形、积木等材料,进一步学习按各种不同特征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排序。材料不同,难易不一,才能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幼儿参与数学活动。 四、提供同一材料不同操作的要求4
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允许他们从不同起点按不同水平、不同发展速度发展和学习。因此我们在数学活动中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提出的操作要求应有所不同,给幼儿量力而行的可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如:“图形排排队”这个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大小颜色不同的图形。对于能力差的幼儿我们只要求他们按一个变量进行排序,让他们对照图找相同形状的图形进行排序,当幼儿操作到一定程度他们不看图也能自己给图形排序;能力中等的幼儿则要求他们按两个变量进行排序;能力强的幼儿,则为他们配有变量特征的标记,让他们按照标记排序。同一活动内容的材料在不同能力幼儿的操作中,由低到高的层次要求,让幼儿获得循序渐进的发展,使每一个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操作材料是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媒介,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与材料的互动是一个持续的探究过程,它能促使幼儿主动学习,进而产生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求知动力。如果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系列有层次的学具,所有的幼儿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材料,那么每位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每个孩子在自身水平上的发展”将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