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0 KB
  • 2022-12-28 12:30:25 发布

小班数学《比长短》说课.doc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班数学活动:《比较长短》说课一、说幼儿1、小班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3—4岁幼儿已能区分物体的长短,但他们往往把对物体的大小、长短等特征看成是绝对的,还常常和主观愿望联系在一起,这时的幼儿对物体的长短等属性认识是模糊不清的,表现在不能严格区分长的、大的等,他们往往把长的、粗的都说成是大的,把短的、细的都说成是小的。2、小班幼儿动作及数学思维的发展特点。3—4岁幼儿是在摆弄物体的动作过程中进行思维活动的,思维仍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对数量概念的掌握处于动作感知阶段,对实物概念只能按大小、长短、颜色等外部特征来概况,并基本只能概况事物的某一个特征。二、说教材比较长短有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即第一步初步感知长短,掌握一端对齐比较两个同类物体长短的方法,并能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第二步比较3—5个物体的长短并能把物体按长短排序,此次教材的选择定位在第一步的教学内容上。三、说目标目标1:感知物体长短量的差异,激发幼儿比较长短的兴趣。新《纲要》中强调:“以幼儿对物体的探究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构建初步的数概念”“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 ,由此可见,感知是获得数概念的基础,兴趣是构建数概念的动力。因此特制订目标1。目标2:学习比较两个同类物体长短的方法。比较两个同类物体长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目测,一种则是将物体一端对齐比较长短,两者较之,第二种方法会更准确,此次活动即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学习将物体一端对齐比较两个同类物体长短的方法。目标3:能用正确的方法比较生活中两个同类物体的长和短。《纲要》中认为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幼儿掌握了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应将其运用于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物体谁长谁短的问题。重难点分析:重点:感知物体的长和短,学习比较两个同类物体长短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即是用目测的方式知道什么是长,什么是短,建立初步的长短量的概念,如何比较谁长谁短更准确呢,因此学习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是此次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难点: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比较生活中两个同类物体的长和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以及教师的总结示范掌握了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孩子会运用到生活中吗?这有待孩子进一步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这作为此次活动的难点。四、说活动准备1、情境——小熊的杂货铺。3—4岁幼儿常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做真实的事情,并沉迷于自己想象的情境,思维具有“拟人性”的特点,“小熊的杂货铺” 能够让幼儿进入日常生活情境中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激发幼儿操作探索的兴趣。2、操作材料:《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提供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在活动中特提供以下操作材料。(1)长短不同的红色、黄色吸管每组各一盘;目的是幼儿通过操作初步感知物体长短量的差异,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比较长短。(2)生活中的实物:围巾、小勺、铅笔、尺子、梳子、筷子、水彩笔。目的是通过操作运用物体一端对齐比较长短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音乐:《长和短》,为最后的律动巩固幼儿对长和短的认识做辅助。五、说教法学法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教法与学法,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进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一)说教法1、情境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这样的教育建议“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设置生活情境“小熊的杂货铺”,引导幼儿运用“杂货铺”中的生活物品进行比较,进而积累物体长和短的概念,情境也可以启发幼儿在活动后继续关注日常生活中两个同类物体的长和短。2、启发探索法: 在每次操作活动前都向幼儿抛出问题,启发幼儿积极探索,找到答案。如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这些吸管有什么不同?进而动手探索其长短的不同。3、示范法:在幼儿操作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正确的示范,引导幼儿知道并学习运用物体一端对齐比较物体长短这种正确的方法。(二)说学法1、操作法: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幼儿的数量概念是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因此本次活动中共设计了三次操作,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感知物体的长短——学习比较的方法——运用于生活中,进而积累物体长短的经验。2、比较法:其目的在于幼儿通过比较发现两个同类物体有长有短,谁长谁短,进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六、说教学过程新《纲要》提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它的关键在于让幼儿亲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真实的与实物打交道,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基于以上《纲要》精神,特组织教学活动如下:一、开始部分:情境引入,初步感知物体的长短。设置“小熊的杂货铺”的生活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小熊杂货铺”里的吸管有什么不同?引发幼儿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后发现并感知吸管长短的不同,知道物体有长有短。二、学习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两个同类物体的长短。 1、教师示范一端对齐比较长短的方法。幼儿在通过刚才第一部分的操作感知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老师并不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请幼儿看看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进而通过示范引导幼儿学习用物体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两个同类物体的长短。2、幼儿操作。幼儿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方法尝试比较了吸管的长短,有的方法正确,有的不正确,因此在幼儿学习了正确方法后,教师指导幼儿用一端对齐的方法再一次比较吸管的长短,一是验证自己刚才比较的结果是否准确,二是练习这种比较的方法,并指导幼儿边操作边说出哪根吸管长,哪根吸管短。进而小结通过提问使幼儿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懂得在比较长短的时候,要把两把物体的一端对齐,这样比较的结果才准确。三、用正确的方法比较生活中两个同类物体的长和短。引导幼儿观察小熊杂货铺里还有哪些物品,围巾、小勺、铅笔、尺子等等,每样物品若干,同类的两个物体放在一个小筐里,小筐放在货架上,幼儿操作时自由从货架上取出一个小筐里的两个同类物品进行比较。此环节意在引导幼儿运用已学会的一端对齐比较长短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律动《长和短》,用肢体动作表现物体的长和短。律动《长和短》音乐欢快,内容与此次活动相契合,幼儿和老师一起在律动中用动作表示物体的长短,进一步巩固对物体长短的认识,与此次活动的内容相呼应,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