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12 KB
  • 2023-01-01 12:30:43 发布

分类概念在大班数学教育中的渗透与运用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概念在大班数学教育中的渗透与运用摘要: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将事物归入类别,即分类,分类能力的发展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进行幼儿分类教育,既有利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为此要把握好幼儿分类的特点,端止幼儿分类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优化的分类教育措施。关键词:分类概念;数学教学;运用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31-01分类,一直是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之一,培养幼儿分类意识,既能发展其智力因素,也能发展非智力因素。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开始形成初步的类别概念,能有意识地进行分类,能有依据地说出分类理由,逐渐能摆脱表面的,具体情景的影响做出靠近本质性的概括。例如,他们能按功用分出茶具,因为它们都是喝水用的,能按外形特征分动物,猪、猫都是四条腿的分在一起,鸟是两条腿的分出来等。但是该年龄段的幼儿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有两方面特别的薄弱,就是幼儿在分类时,不能够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分类依据,并不能用类别的一些概括词汇,如茶具、家畜、家禽;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对图形的二次分类,幼儿不懂得从中归纳、进行分类,我们要怎样把分类概念在大班数学教育中进行渗透和运用呢?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将事物归入类别,即分类, 分类能力的发展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耍标志。进行幼儿分类教育,既有利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为此要把握好幼儿分类的特点,端正幼儿分类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优化的分类教育措施。即什么是分类教育的重点呢?这个问题涉及幼儿分类教育的宗旨,从根本上來说,进行分类教育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其具体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丰富有关的知识经验,形成有关的概念,二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其对事物的积极情感,这两个方面是互相依托,互为表里的。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各实施者的侧重点不尽相同。有的分类教育只盯住分类知识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得与概念的接受;有的分类教育侧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发展幼儿的智能,有的分类教育以知识为载体,着力于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分类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不同的着眼点是从不同的指导思想出发的,不同的认识就会有不同的行为,所以,虽然都是进行分类教育,却做法各界。从知识教育出发,多是满堂灌、注入式,把分类的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简单地转移到孩子的头脑里去,以幼儿会记忆,会重述这些知识为目的;而从素质教育出发,必定要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的做法,让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展开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幼儿通过主体的努力,获得有关知识,形成有关的概念,显然后一种做法符合幼儿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因为幼儿的学习是启蒙性的、准备性的、基础性的,这些分类的知识,幼儿入学后述会系统地学习,幼儿分类教育不是要提前进行系统的分类知识教授,而是通过分类教育进行早期的智力启蒙,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和积极的情感。这样做对于幼儿当前和日后的发展,都是 非常有意义的。幼儿的生活环境屮充满了不同的物体,因此可以利用其周围生活坏境,帮助他们形成分类的概念。如给幼儿一些物品,让幼儿把它们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一个分类的概念。除了运用摆放操作这种方法以外,还可以让幼儿自己画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幼儿进行粘贴,如给幼儿一张练习纸,让幼儿将相同的图形剪下来,粘贴在一起,通过此类活动,帮助幼儿先形成■个分类的概念。分类是対分类対象共同属性、木质特征的概括,是在掌握分类対象所具有的属性、特征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动物归类的前提是对有关动物特征的认识等,要奠定好基础,必须尊重幼儿的知识特点。幼儿的思维是紧紧依靠感知展开的,所以归类应从感性入手,使幼儿首先获得对分类对象充分的感知体验,以利于幼儿从具体屮进行抽象,从感知屮进行归纳。例如,进行昆虫分类,不能只进行抽象知识的分析与综合,必须先让幼儿获得对昆虫的大量感性认识。为此,要开展有关昆虫的多样性感知活动,让幼儿大量接触、摆型、观察,感知各种各样的昆虫,从而获得对昆虫的感性认识。如认识昆虫的两对翅膀,有的是硬翅,有的是软翅;认识昆虫的触角,有的很长,有的很短;认识昆虫分节的身体,冇的细长,有的粗短……有了这些丰富的感知经验,就能引导幼儿顺理成章地概括出昆虫的共同属性,而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幼儿对昆虫的归类,而且能促进幼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的发展。幼儿获得分类知识,并不是通过一次二次分类活动就能实现的,幼儿喜欢新奇的事物所以不可能长时间坚持重复进行单一的分类。教师应在活 动中提供各种各样的物体,以提高幼儿对•分类活动的兴趣,使幼儿通过各种形式多种角度的分类,加深对分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分类的概括有不同的层次,幼儿分类的概括主耍是具体的、感知的概括,其目的在于启蒙,不可能也不必要强求掌握科学概念性质的定义,更不能满足于幼儿只是表面地、机械地对科学定义记忆和重述,这样做实际上是教师代替幼儿进行概括,无益于幼儿的发展。因此凡幼儿进行的概括,都应是幼儿冇体验的、能分析的,其概括的高度与深度应是幼儿跳一跳够得到的,不强求全,不强求深。适宜的做法如下:第一,就事论事进行具体的概括第二,突发典型特征的概扌舌,所谓典型特征是类别特征中最明显、最突出、最普通的特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屮,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并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概括”。所谓分类是对分类对象本质属性、特征的概括,是在掌握分类对象所具有的属性、特征基础上再寻求相同,排除不同,进行一系列比较、辨别、区分、归纳和初步的概括的过程。分类活动可以丰富幼儿有关的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其对事物的积极情感。分类,一直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之一。在大班的数学教育中我们要把分类概念渗透与运用进去,培养幼儿的分类意识,从而引导其慢慢发现分类的规律并掌握分类的具体方法,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