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3-01-01 12:31:06 发布

大班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提供艺术.doc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大班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提供艺术摘要:提供丰富的、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操作与探索的前提条件,操作材料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幼儿就是在自由的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探索、感知、归纳、概括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提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为数学活动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本文结合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谈几点做法。关键词:数学活动操作材料提供艺术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应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数、形、序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主动探索,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操作材料是帮助幼儿系统地构建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提供丰富的、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操作与探索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提供是十分重要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材料提供应遵循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幼儿数、形、序概念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动作表征形象表 征符号表征三个阶段。在为幼儿提供材料时,应考虑材料要适合每一阶段幼儿的表征特点,即材料的呈现应遵循“实物一一图片一一符号”的序列。如:学习“组成分解”时,我首先为幼儿提供了实物一一纽扣,让幼儿抛纽扣,观察全部纽扣中几个正面向上,几个反面向上;然后,让幼儿在我提供的纽扣分合图片中找出这种分合情况的图片;最后,我为幼儿提供数字卡、分合符号卡,让幼儿用数字卡、分合符号卡摆出这种分合结果。另外,数学知识本身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提供材料还应考虑到材料应具有能刺激起幼儿对先前学习回忆的潜在功能,这样有利于调动幼儿以往的操作经验,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迁移。二、材料提供应紧紧围绕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要从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出发。活动前要仔细分析活动的目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材料。同时,教师还要考虑操作材料本身是否蕴涵着所需的数学知识,是否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以及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此,提供的材料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把教师教育意图和要求融进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潜能,使之实现多项目标,发挥最大的功效。如:大班“认识几何体”活动,我为幼儿提供各种颜色、大小、形状都不一样的几何体、橡皮泥、 工具材料等操作材料,这样就把几何体转化成具体事物,成为幼儿操作的具体材料。通过看看、摸摸、用几何体搭建物体、用橡皮泥捏几何体,以及用几何体展开图折粘几何体等操作过程,使幼儿在与材料相互作用中获得图形感觉和体验,形成几何体的概念。三、材料提供应满足不同水平幼儿操作需要幼儿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对新的活动能很快理解,并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有的幼儿则感到困难,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学习需要,保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如果提供的材料过难,幼儿就会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无法进行探索;如果材料过于简单,幼儿又会失去探索的动力。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提供适宜的材料只有针对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难度适当的材料,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好奇心不断增强,生活经验不断丰富,注意持续时间不断延长,有较强的操作探索欲望,交流合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多提供一些半成品和较少见的材料,让幼儿对具有图片性、符号性、挑战性特征的可供多人共同操作的材料进行感知、操作、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 力。如: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将同一瓶身与瓶盖子配对时,考虑到可以根据瓶子的大小、高低、粗细进行排序。所以在提供材料时,我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特征的瓶子,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当幼儿们在给瓶子配对时,突然发现它还可以用来按不同特征排序,他们是那么的开心与投入,不停地与身边的同伴介绍和交流,更好地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认识。2、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特征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因为要求不同,所以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如:大班数学活动“面积守恒",教师可提供不同难易层次的操作材料,如,最容易的,看图拼相同”,较难的“补墙",并在每种材料中设置了不同的难度层次,每一种材料中有不同的范例和图形数量。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材料。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数量多一些、拼接口不规则的“补墙”;而能力弱的幼儿则可以选择数量较少的“看图拼相同"。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多,幼儿逐渐敢于选择数量多、难度大的材料,有效促进了各种不同能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四、材料提供应注重其丰富性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一些有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操作内容,材料的提供应更丰富些,还应根据需要适当提供某些辅助材料,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为幼儿的扩散思维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幼儿掌握了将物体二等分的内容和相应的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采用自学的方式让幼儿学习运 用所掌握的方形四等分有许多的方法,如果仅向幼儿提供一张方形的纸,那么幼儿获得一种办法后便无法依赖操作材料再获得其他的方法。为此,我提供给幼儿10张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为了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重复或遗漏的现象,我还增加了辅助材料张画有若干个长方形的纸和笔,让幼儿探索出一种方法后立即在图上表示出来。这样,幼儿就能探索第二、第三种方法,而且不出现遗漏或者重复。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才能增加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五、材料提供应注意其反馈性具有反馈信息的潜在功能的材料,即提供的材料能让幼儿知道自己的操作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在学习“数的加、减”时,我提供了接龙卡,让幼儿玩接龙游戏,接对了若干张卡片,会形成一种图形,接错了就不能形成这种图形,甚至拼不起来。又如:我提供了“找错棋”,幼儿在玩棋时只有把错误、正确的算式找出来,才能在掷一次骰子,找不出来就停掷一次骰子。这样的材料可以刺激幼儿尝试错误,进行探究,最终获得正确的结果。总之,在实践过程中数学教育活动已经转变为以幼儿探索和操作为主的自主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为数学活动提供材料时,必须紧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操作材料并充分发挥材料的探究价值,使幼儿的知识 和能力获得和谐的发展。参考文献:1、赵静等《关于幼儿数学教育环境的创设》《学前教育》2005年第5期2、张华琦《活动区材料投放中的“不等式”》山东学前教育网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