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00 KB
  • 2023-01-02 12:30:10 发布

大班数学教案40篇认识图形

  • 19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大班数学教案40篇认识图形正文(1)大班数学教案《对称王国》含反思设计背景: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对对称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孩子们却没有接触过,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对称,通过动手、动脑,判断是否对称,感受对称的美,设计了这节活动。活动目标: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2.能正确地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白板课件、操作纸、剪刀、小篓子若干。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192 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二、拯救女王通过创设闯关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1、通过第一、二、三关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重点)第一关:找一找教师通过出示一半的爱心,激发幼儿寻找它的另一半把爱心复原。教师总结:像这种左右两边大小、形状一样的,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第二关:折一折通过动手折图形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同为对称囹形,对称轴的数量不同。教师总结:原来在对称图形中,有的像半圆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像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第三关:分一分请幼儿把它们分一分,把对称的放在笑脸框里,不对称的放在哭脸框里。[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192 2、通过第四、五关知道相对称的两个正方形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难点)第四关:摆一摆请幼儿把『F方形摆一摆,让它们和左边的图案相对称。第五关:拼一拼请幼儿6人一组合作拼一拼,在左边拼出一个小士兵和右边的小士兵相对称。三、女王送礼物出示女王图片,介绍女王的王国叫“对称王国”。出示礼物图片,引导幼儿把礼物完整的变出来。活动延伸:剪一剪请幼儿带坐礼物回教室动手剪一剪。活动反思: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此活动中设计了闯关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幼儿。通过活动,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收获颇多:1.环节清晰明了。192 活动的整个环节很清晰,通过拯救女王而闯关明确了任务,设计了“找对称爱心——折对称图形——分一分对称物品——摆出左右对称的图形”4个难关,每一个关口都有关于对称的学习与练习;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上,让小朋友们动手参与也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折纸游戏有效地增加了每一个小朋友参与和成功的体验。2.电子白板与PPT相结合。白板的种种功能为小朋友理解对称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它完全取代了黑板,打破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在电脑前使用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使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并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兴趣。(2)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守恒》含反思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诱饵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活动目标:192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2、能力目标:大胆想象,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物质准备:三色正方形、剪刀媒体准备:硬件:交互性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等软件:白板课件经验准备:幼儿熟练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像的基本特征,并能使用各种图形进行图案拼摆;学习过图形等分。活动重难点: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活动过程:直接进入主题看一看:这是两个什么图形?他们一样大吗?幼儿进行比较,回答提问192 出示相应图形初步感知面积守恒(分一分、摆一摆、合一合)教师提问:1、请你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一样相等的四份?2、你们是怎么分的,分成了什么形状?[.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3、请你用分好的一个图形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那个大啊?4、那现在把分好的四个图形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哪个大?5、现在请你用分好的图形,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6、你用原来的正方形分成了什么形状,摆成了什么图案?7、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把摆好的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谁大?8、快试一试?幼儿操作。幼儿回答问题。幼儿操作,比较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192 幼儿拼摆图案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展示幼儿操作结果。展示幼儿操作结果。再次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1、请你把正方形任意分成四份,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2、你摆的是什么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一样大吗?1、幼儿操作拼摆2、操作比较,回答问题拍照,展示照片引导幼儿总结正方形的面积守恒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哪个形状做游戏了啊?2、做游戏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不知到你们发现了没有?3、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份,合回去之后,和原来比,它怎么样呢?1、回答问题2、总结规律192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活动延伸1、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分合回去和原来是一样大的,那分成五份呢,那分成六份还是一样大的吗?2、那我们下次活动的时候可以试一试,到底一样不一样?活动反思:192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提高活动效率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为幼儿共同学习,分享经验提供了帮助.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播放、链接、互动操作等功能,实现了白板、教师、幼儿的有机互动。“正方形的面积守恒”这一概念的理解,无论从教师教的角度还是从幼儿学的角度都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也是以幼儿的操作为主,在反复的操作中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但是老师或请小朋友演示起来很繁琐。本节课我将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运用白板和投影展示幼儿的操作过程和拼摆的作品,又运用flash软件增加了课堂的随机性与互动性,方便且直观,幼儿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教师也可以有效的给予幼儿反馈,和幼儿很好的互动起来。同时在这一年龄阶段,认知活动中语言的作用明显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他们的思维,所以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表达想法。白板的运用,减轻了教师操作学具、教具的繁琐,使教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了活动效率。同时活动利用了信息技术色彩鲜明、图像清晰、操作快捷方便的优势,延长了幼儿注意的时间,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大班数学教案《拼拆几何图形》含反思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等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和认识。2、通过拼拆图形,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发展幼儿的观察力。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半圆形、等腰直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人手若干。192 2、教师用的各种不同的大型几何图形积木若干。3、人手一张白纸,音乐。活动过程(一)、送图形给小朋友玩,让幼儿尝试一下组合搭拼的乐趣。(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师:(拍手游戏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小朋友,今天方老师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这些图形宝宝可有趣了,瞧,我把它一个一个的拼起来,就可以变成另外一个图形宝宝呢!小朋友们,你们也来试试吧,看谁变得又多又快。[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每人发一份图形)(观察幼儿的拼搭情况,询问幼儿所搭拼的新图形的名称,向全班幼儿展示新的图形)。(二)、学习新搭拼的图形和学习旋转图形。教师出示特定的图形让幼儿进行组合搭拼,并要区分形状,学习旋转。(发展幼儿拼拆的能力)师:小朋友,刚才啊方老师也用这些图形变成了几个图形宝宝,瞧,他们正在排队呢,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图形?(幼儿来问答)师:这个图形是用哪些图片宝宝拼成的?用了几块?数数看?(两个三角形拼成长方形)192 师:那你们来试试用两个三角形还能拼成什么图形?做好了让他们在桌子排好队,看谁变的又对又快。(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创造思考的能力,用多种方法进行,而不仅限于用一种方法)(三)、学习用特定几何搭拼的图形。教师给出特定的图形,幼儿自我搭拼后,请个别幼儿示范构建。师:小朋友真聪明,变得又快又对.师:现在我们来个比赛,(1).用四个三角形宝宝来拼一个正方形?看谁最拼的最快?(2)用八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集体练习,再个别小朋友来示范练习)(四)讨论师:用四个三角形拼成的面积大,还是四个三角形合起来的面积大?为什么?用四个三角形拼成的面积大,还是八个三角形拼起来的面积大?为什么?(五)、幼儿活动192 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桌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会儿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拼成其他有趣的物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让幼儿大胆想象,动手拼拆图形)(1)、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2)、用圆形的变了几样东西?谁变的最多?(3)、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依次活动结束:这里还有半圆形、梯形,下次我们再一起来拼拼半圆形、梯形,把他们变成更多美丽的图片,好吗? 活动反思: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东西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从玩具到食品,从服装到建筑,等等,无所不在,无处不在。1、本次活动以数学教育生活化为主导思想,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图形作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2、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从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有意识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到第二环节尝试着做做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样子,到第三环节尝试送图形回家,进一步感知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192 3、多媒体的运用声形并茂,更易唤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幼儿理解、掌握。(4)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图形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对拼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启发法、操作法等。整个活动,通过欣赏拼图引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拼图,说一说拼图的拼法及组成,再通过幼儿示范拼图激起其他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最后自己尝试剪出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进行拼搭出有主题、有情节的画面,共同欣赏,体验成功。活动目标1.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2.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192 活动准备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活动过程一.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二.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1.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2.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3.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4.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192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三.请幼儿示范拼图1.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2.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四.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五.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教学反思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三环节幼儿个人在示范拼搭时,不会忽视了下面的幼儿,改为小组合作,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那些拼图范例会充分利用;第四环节的剪图形改为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动手拼更有主题、情节的画面,这样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192 (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含反思设计意图: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困难。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图形二次分类”主要让幼儿和教师一起通过图形的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再进行第二次分类,等幼儿初步掌握好二次分类的方法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直接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教学目标:1、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192 2、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教学难点: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教学准备: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两份,磁性板(板上画好房子、房间)、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教学方法:整个活动采用了三种方法:游戏法、语言讨论法、尝试操作法。1、游戏法:通过“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即使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192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出自:快思老.师!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3、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最后的操作活动中,给幼儿投放了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商量,一个分一个记录的环节进行互助学习,对二次分类再一次进行经验归纳。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师:今天,“图形之家”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看一看,新朋友是谁?生: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评析:设计了“图形之家”这个大家庭,让图形宝宝们顺利的带上了拟人化的色彩,吸引了幼儿。(二)、幼儿操作,复习巩固一次分类。192 1、请幼儿根据图形娃娃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形状,给图形娃娃分家。师:咦?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们它们几个呆在同一个房间,实在是太挤了,于是发生了争吵,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们分分家,好吗?首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师:那么,我们在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时候,可以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它们分类呢?幼:按形状分,按颜色分。2、幼儿操作,进行一次分类,教师巡回指导。师:请你根据你喜欢的方式,来给图形宝宝分家吧?3、讲解,演示。师: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有没有谁也是这么分的?在大黑板上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师:谁有不一样的分法呢?上来解释一下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来分家的?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它在另外一个“图形之家”上也进行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4、小结:现在,请你看一看,现在每个房间里的图形宝宝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192 评析:此过程是帮助幼儿巩固图形的一次分类,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来初步感知分类,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中感知了通过图形的特征来分类。(三)、学习二次分类。1、找出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帮图形宝宝找到房间了,可是,刚刚我还是听到了争吵声,原来,它们还是觉得房间太挤,还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家,你们愿意吗?“看看红房间里的图形宝宝,它们的颜色都是红色的,可是,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幼:形状不一样。师:那我们可以怎样来分呢?对,现在我们可以按照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形状再来帮他们分家。2、幼回答,师根据幼的回答进行操作演示。3、谁来给绿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呢?幼上台操作。4、现在,请你给你们操作纸上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吧,操作的时候要记住你是按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哦。5、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类操作,师巡回指导。192 评析: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图形的二次分类,更好的分组操作。6、讲解:让幼儿说说是怎样为图形进行分家的。(1)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一步,你是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图形宝宝分家的?分下来之后,你发现了什么?(2)再请另外一种分法的幼儿上来介绍一下。(3)观察,最后的4个小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有什么特征?(它们一模一样)7、总结:今天,我们给图形宝宝分了几次家啊?(2次)像我们今天这样,按图形宝宝两种不同特征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叫做图形的二次分类。其实,我们刚刚做的操作纸中间那一部分是我们的过度环节,我们可以把纸折一下,把中间的房间藏起来,就出现了这个图(师边说边演示),这就是把我们图形宝宝按照它们的两种不同特征直接分到那4个小房间里时的样子。(四)、幼儿再次操作,巩固二次分类的方法。192 (1)师:现在,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家呢,你们愿意吗?分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他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大小怎样的,再进行分类哦。(2)幼儿再次操作,直接给图形宝宝二次分类。(3)介绍,你是按图形宝宝的哪两种特征来进行分类的?评析:加入新的图形的特征,让幼儿直接进行图形的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借助了标记,仔细看清图形的特征,成人看似简单的操作,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五)、活动结束。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帮这么多图形宝宝分了家,现在它们都舒适地住在自己的房间再也不争吵了。它们很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去图形王国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吧!(六)、活动延伸:给更多的图形宝宝进行二次分类。教学反思:192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来进行操作、探索。我用一个“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故事贯穿始终,孩子们便于理解,也十分愿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加以引导,逐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让他们充满激情的完成了一个个任务。(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复习6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几何图形拼图会编出相关的题目,在列式中复习6以内的加减法。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运算能力。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活动准备:课件,幼儿操作练习纸,铅笔等活动指导:1、幼儿一起观看课件,请幼儿说说看到了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有什么不同?2、幼儿一一观看每种小动物的幻灯片,说一说它有那些图形组成的。192 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请幼儿根据图形的个数编出相关的4道题目。(巩固三数四题法)。3、幼儿继续观看课件,根据幻灯片的图片编出合适的应用题,并请幼儿根据应用题列出式题回答题目。4、做游戏,让孩子自编应用题,并列式计算。5、老师请幼儿根据课件列出相关的算术题,进一步巩固6以内加减法。6、幼儿完成练习,做6的相关的加减法。课后反思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192 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图计算6的加法,减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得生动活泼,形体松,头脑紧的情况和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设计上,本着突出教科书编写的原则: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和师生交流的过程:有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动物回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1、能在9格正方形图上为小动物找到相应的家。2、通过观察发现一组物体或图形排列上的变化规律,能根据已有的条件分析判断出某一空位置上应是何种物体或图形。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活动准备:九格正方形图一幅(动物公寓),磁性小动物若干、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分组操作材料若干份(大于幼儿人数)活动过程:一、帮大象找家--激发兴趣192 1、森林里新造了一幢动物公寓,小动物们要搬新家了都特别高兴,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公寓,看看有几层楼?每层有几间?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房间?2、大象第一个住了进来,看看,它住在第几层第几间?3、大象还想去其他的房间去看看,你能帮它找到这几个房间吗?(幼儿根据要求进行操作)三、参观动物公寓--发现规律1、动物公寓的房子真漂亮,还装上了彩色的窗帘呢?仔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红、蓝、绿三种颜色有规律排的)2、这个房间还没有装上窗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应该装什么颜色的窗帘,为什么?四、送小动物回家--巩固复习1、大象、孔雀、乌龟看到这么漂亮的房子也和朋友们一起赶来住进了新房子,剩下的房间里应该住谁?请我们小朋友帮他送回家。2、讨论:为什么这里要住孔雀?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小动物们是怎样住的?3、分组操作(1)设置难易程度不一的操作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送小动物回家。192 A、只有1个动物没找到家B、有2-5个动物没找到家C、有6个以上动物没找到家(2)展示交流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总体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参与性也比较高。但是不足的是平时幼儿接触这样的操作机会比较少,在实际操作起来遇到了较多的困难。(8)大班数学教案设计《认识正方体》含反思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192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活动过程:一、预备活动。1.师幼问候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192 二、集体活动。(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三、游戏活动:192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3.活动小结192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9)大班优质数学教案《有趣的对称》含反思 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3.体验对折的乐趣。192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活动准备:大的图片:对称的大蝴蝶图片2张、对称的小熊图片1张、对称的小兔图片1张、对称的青蛙图片1张、对称的衣服、对称的月亮、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小的图片:每人一份,分别是对称的爱心、对称的梯形、对称的蜻蜓、不对称的雨伞大记录卡1张、小记录卡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认识对称192 (1)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这是谁呀!这个蝴蝶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哦,原来呀,他只有一半翅膀,那他的另一半去哪里了呢?请你们帮他找一找。哎,那为什么要找这一片呢?总结幼儿的回答,重点提炼出"可以看蝴蝶两边的大小。"(2)老师这里有一只漂亮的蝴蝶,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两边的翅膀是不是一样大,怎么办呢?请幼儿回答,教师总结把他们对折一下,如果完全重合了就说明蝴蝶两边的翅膀是一样的。现在,蝴蝶两边的翅膀的颜色、图案、大小、花纹,还有形状都一样,我们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对称。192 2、认识对称轴(1)跟蝴蝶一起来作客的还有两位动物朋友。这些动物朋友说:"我呢?也跟蝴蝶一样,也是对称的。"那有什么办法知道他是对称的呢?好,对折一下,完全重合后轻轻用手摸一下。打开以后,中间会有一条线。这条神奇的线呢?它把图形分成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部分。这条神奇的线呢?它叫对称轴。(2)请小朋友说说小兔子和小熊是不是对称的,并尝试证明。(3)教师总结二、幼儿操作192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形状宝宝。现在请小朋友来折折看,那些不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那么,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又在哪里?请你们把它找出来。如果是对称图形,那就在图形旁边打勾,不是就打叉。(2)每位小朋友一份材料,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请把你们的材料放回袋子里,现在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把你的结果告诉大家。你们同意他的答案吗?有没有不同意见?根据幼儿的回答统计操作结果。并且对有不同意见的图形展开讨论。它是不是对称的呀!谁愿意来试一下。那它的对称轴又在哪里呢?其中重点引导孩子注意伞的特殊性。192 伞是不是对称的呀!为什么它不是对称的?请小朋友验证一下。哦,原来这个伞有一部分是重合的,有一部分不是重合的,那它是不是对称的呢?对折之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对称图形。谁跟他是一样的,请举手,为自己鼓鼓掌。(4)好了,那老师这里呢?还有其他图形,让老师看看谁才是火眼金睛。在黑板上出示图片请幼儿判断,如有不同意见的就开展讨论。三、寻找生活中的对称1、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生活中的对称图形。192 好,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称图形到处都是。请小朋友来找找看,你知道的对称图形。2、教师根据ppt请幼儿欣赏对称图形好,老师也发现了许多对称宝宝,要不要一起看一看。四、活动延伸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对称宝宝呀!小朋友,我们回家自己来尝试做一个对称宝宝,明天我们一起来分享。活动反思: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对称”是第二课时活动,孩子们已在前一课的“京剧脸谱”中感知了对称,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功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会判断对称图形,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192 活动一开始,我以仍以“京剧脸谱”导入,让幼儿细细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孩子们有说“脸谱上有颜色,有说有图案的,有说一模一样的”然后老师抓住一模一样的回答告知幼儿脸谱上的秘密就是左右两边图案、形状、颜色、大小都一样的,但方向相反的,它们是堆成的。第二环节提供各种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图形,供幼儿动手操作继续感知和理解。第一部分是看看、动动这些图形对称吗?(教师提供的是对称的图形)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感知他的对称性,通过眼睛观看,用手折一折,然后把个别幼儿对折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共同试验这个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拿到的图形究竟是否对称的。在感知对称图形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且能对折,这一折痕就是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部分,继续动手操作感知这些图案是对称的吗?并分类送到指定的篮筐中,这一环节,出错的幼儿就有点多,容易搞混,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感知,于是在幼儿操作好后,进行集体验证,一一把图案通过上述的观察、对折进行分析和判断,让幼儿知道了正方形、房子、树叶是对称的,剪刀、蝴蝶是对称的。192 第三环节让幼儿使用幼儿课件“对称王国”这一页的操作,活动中我设置了小朋友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解救被囚禁的“对称王国的小公主”。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强烈地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借助小朋友急于闯关救小公主的迫切心情,由易到难地展开对称教学活动。在闯关的过程中,设置了比一比、猜一猜、试一试、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等环节,让小朋友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玩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1.比一比。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虽随处可见,可是孩子们关于对称的概念却并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直接采用以对称剪纸的方式帮助小朋友了解科学的对称概念,让孩子们通过比一比,清楚明白地看到只有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对称的图形。这为接下来小朋友的探索和操作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猜一猜。192 这一环节是帮蝴蝶找出对称的翅膀,“猜”不是目的,主要是主动积极地去“找”。通过小朋友的猜测和课件动态的演示。孩子们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寻找着每边翅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3.试一试。在引导小朋友自由探索画对称轴的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小朋友先观察图形能不能重合,怎样重合?还有没有别的重合方法?让孩子们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让小朋友在活动中感悟,活动中体验,帮助小朋友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4.画一画。192 画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对称轴应该是本活动最难的部分。我觉得这虽不是本活动的基本目标,但是可以让小朋友尝试一下。一来大班的小朋友喜爱有点难度的挑战。二是根据新纲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精神,因此活动中我们需要并可以提供足够多的探索机会,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果不出所料,小朋友的探索结果令我惊喜:长方形的对称轴大多数小朋友画了二条,正方形的对称轴小朋友画了四条,好些孩子给圆的对称轴画了许多条……5.做一做。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环节中,孩子们两两合作,比赛哪组做出的对称动作多。这既能让孩子们好动的身体得到片刻轻松,增强趣味性,同时又能激发孩子们的独创意识和合作精神,巩固对“对称”的理解。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环节,虽是动的一刻,但孩子们配合默契、因而非常开心。反思本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92 1.课件制作技术自身不足,经常需要借助年轻教师的帮助,自己还需在这方面多下功夫。2.准备过程还可以更充分一些。如:可以多准备一些操作纸,让孩子们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虽然这一节课已经过去了,但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对称的图案还有很多,生活中蕴含了很多与数学有关的联系,需要我们带着孩子继续发现、寻找,梳理孩子的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动手动脑,掌握系统的知识。(1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跳数字比赛》含反思活动目的:1.复习有关字词;2.巩固对10以内数的认识;3.增强幼儿竞争意识。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活动准备:192 在户外地面上画好游戏图形;每个格子里放一张数卡(背面写有字或词)活动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游戏开始时,每组各出一名幼儿跳进"①"格中,并捡起数"1"读出数卡背面的字(词),读对的就将数卡拿在手里,按数字顺序2、3、4……10逐格跳,读错的就停止游戏,再换同组其他小朋友。比赛结束时,哪组小朋友手里的卡片多,哪组就是胜利者。活动反思: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11)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抽奖》含反思192 活动目标:1、学习在表格的相应的位置上勾画记录图形的三种特征。2、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活动准备:教具、抽奖券、抽奖箱、奖品学具:作业纸、笔、抽奖音乐活动过程:一、导入。192 巩固图形特征。小朋友你们见过爸爸妈妈抽过奖没有啊?那怎样抽奖的?对了,抽出的奖券一定要根兑奖的奖券对上号,才上市中奖呀。你们想不想玩,等会儿老师带你们玩个抽奖游戏,老师也带来了许多奖券,先看看奖券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师:对了,这些奖券它们大小不同(有大有小)、颜色不同(有红有黄有蓝)、形状不同(有圆形的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奖券,请每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先看看,再说说,你的奖券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说,再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我在请个别小朋友说给我听听。小朋友拿好拿好奖券。二、抽奖游戏。192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接下来抽奖游戏现在开始。(放音乐)这是抽奖箱,这是奖品,我们先来开三等奖,谁来抽,我来抽,谁会中奖呢?抽出来一看,问:我抽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奖券,(正方形)这是正方形的奖券,表示正方形的奖券中奖,你看看手中的奖券是正方形的吗?请中间的小朋友去领取奖品,恭喜你们。还有谁会中奖呢,继续抽奖,(放音乐)看是什么样的奖券?请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问:你为什么中奖了?幼儿答,因为我是……。2、抽二等奖,分析两种特征。把你的奖券放回篓子,重新再拿一张。我们来抽二等奖,这次必须要有两种特征的奖券,要求小朋友睁大眼睛看,这次什么标记?小标记表示小的奖券,小的奖券就有机会获奖,能不能获奖呢?我们来看第二个特征,再打开后面,是什么?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问:你是怎么知道中奖的,幼儿答,我是……继续抽奖,抽出来的是什么,再看后面是什么,中二等奖的是什么,去领取奖品。3、抽一等奖,分析三种特征。192 重新交换奖券。我们来抽一等奖,这回要增加难度,要有三种特征的图形。(放音乐)抽出来看是什么标记,再看手上的奖券是大还是小?请小朋友注意就有机会获奖,再看第二个特征,打开是什么,两种特征都对上了是什么,接下来看第三张特征是什么,你对对,你中奖的奖券是什么,幼儿答。同样恭喜,在给一次机会继续抽奖,……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把你的奖券放回篓子休息。三、学习看图形画特征1、认识表格。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是一张表格,表格共有三横排,这是第一排、这是第二排、这是第三排,表格的第一排上有什么,你说的真好,第二排、第三排的第一竖排上有什么,小朋友看着这个图形在表格的第一排中找到它的三种特征并画勾,这个图形就好像一列小火车,呜,火车开了,开到大小标记站,,停在哪里?为什么?继续开。在相应的格子里画上勾,做完了,看着勾读一读,你读出来的特征跟前面的特征是否一样的。第二个特征,也像一列火车,继续开,开到哪里,不能弯,提醒幼儿在同一排的格子里,请一名幼儿操作。做完了并读一读。你读出来的特征跟前面的特征是否一样的。2、刚才小朋友学了一个新本领,,你想不想练一练呢?192 3、幼儿操作。老师巡视。4、挑选一张集体讲评,并读一读。自己再次检查。四、活动结束。教学反思: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12)大班优质数学教案《学习二等分》含反思 活动目标: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二等分。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对等分活动产生兴趣。192 3、尝试运用二等分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活动准备:1、《二等分》课件。2、人手一份操作纸、剪刀。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活动兴趣。192 教师:你们认识团团圆圆吗?冬天到了,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有三个小朋友去看望它们。(演示课件)教师:它们怎么啦?怎么办呢?教师:听听三个小朋友想到了什么好办法。(演示课件)(二)初步尝试用一种方法进行二等分。1、讨论交流。教师:看,他们找到了什么?(演示课件)教师:每人找到了一块布,要帮两个熊猫宝宝分别做两条一模一样的围巾,怎么办?2、实践探索。教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材料,请你们用刚才想到的方法去试一试。192 3、交流探讨。(演示课件)教师:谁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分的。教师:它原来是什么形状,二等分后是什么形状?你怎么知道它是一样大的。(三)探索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1、实践探索。教师:把一个图形对折,剪成完全相同的两份,这种分法叫做二等分。把图形二等分还有很多方法,我们再去尝试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多。2、交流学习。教师:你用了哪些新方法?介绍给大家分享。教师:谁也用到这种方法的?192 小结:东东、丽丽、贝贝谢谢你们,看,他们用你们的好办法做了把围巾做好了,送给了团团圆圆。瞧,团团圆圆围上了一样的围巾多开心啊,在谢谢小朋友呢。(演示课件)(四)拓展延伸二等分经验。(1)将多个物体进行二等分。教师:团团圆圆肚子饿了,怎么办呢?教师:(演示课件,出现一堆竹子)这么多的竹子,请大家也帮团团圆圆来分一下,怎么分呢?(2)将液体进行二等分。教师:熊猫口渴了,叔叔赶紧送来了一桶水,怎么分呢?192 活动延伸:回教室尝试将多个物体和液体进行二等分。教学反思: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我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个过程下来大部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有个别两三个幼儿不喜欢动脑筋探索,在以后应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不要太过于拘谨。(13)大班数学课教案《二等分与四等分》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四份。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192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活动准备:课件、剪刀、图形纸(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等分的方法活动过程:192 一、复习图形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我们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二、幼儿学习二等分(幼儿演示操作)1、启发幼儿想办法将圆形的纸片进行二等分并验证分出的两份一样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师:今天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动脑筋把圆形分成两份,分出来的两份要一样大,你们愿意试试吗?你们是怎么分的?分出的两份一样大吗?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分出来的两份合起来会怎么样?教师小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教师小结课件演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192 2、幼儿尝试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二等分。三、幼儿学习将图形进行四等分一个图形不仅可以进行二等分,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就是是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小朋友拿一个圆形试一试1、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2、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提问刚才小朋友都动手把各种图形分成了相同的四份,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四、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今天很厉害,学会了二等分和四等分,我们以后还可以进行更难的等分活动。教学反思:192 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经意地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14)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公主来的那天》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用数图形的方法测量和比较各种事物面积的大小。2、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相互变换。3、在看、比、说的过程中感受发现和表达的快乐。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白板课件、操作单人手一份、记号笔、泡沫地垫若干。192 活动过程:(一)出示场景,以小灯笼的角色引出课题。(二)学习活动,师幼共同探寻用数图形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1、师:这里有两张床,到底哪张才是最大最好的呢?2、教师演示并记录第一张,幼儿操作并记录第二张3、教师小结:能铺下的坐垫越多,床呀就越大。(三)巩固经验,比较镜子的大小。1、出示两面镜子,猜猜哪张的大。192 2、教师介绍操作单,幼儿操作。3、教幼小结:能铺下的手帕越多,镜子就越大。(四)第二次操作,铺泡沫垫。1、幼儿分组地面操作。2、指导幼儿看白板,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记录数据。3、指导幼儿观看flash演示。4、师幼共同得出结论。(五)拓展活动。1、出示画面,引导幼儿比较礼物的大小。192 2、教师交代要求,将操作留给幼儿课后完成。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1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看图形找特征》含反思 活动目标:1、学会按几何图形的2-3种特征进行分类,初步掌握在表格中看图形找特征的方法。2、引导幼儿能正确地表述图形特征。3、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操作活动。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192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已经知道各种图形名称。2、物质材料准备: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几何图形若干、每人一张表格纸、勾线笔;归类盒若干。活动过程:一、猜想活动,幼儿产生学习兴趣。师:老师这里有好多种图形宝宝,它们可以拼出什么来呢?二、拼图活动,幼儿大胆操作交流。1、幼儿进行大胆拼图。192 2、请幼儿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数一数各有几个?三、记录活动,幼儿细心记录。师:请你将你刚才说的记录下来。教师教幼儿如何记录,只要看图形找特征,在特征上打勾。师:请你将你的记录结果讲给好朋友听。四、游戏活动,幼儿将图形归类。1、请幼儿按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放在一起。2、交流:你是怎么归类的?为什么?教学反思:192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16)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重叠》含反思设计意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教学目标: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192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设计理念:重叠现象是一个枯燥的内容,如何将枯燥的现象转换成幼儿感兴趣又遵循其学习特点的适宜内容。在设计本活动时我以以下"三性"为我的设计依据:192 第一,要体现活动的主体性。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希望达到的。第二,要体现活动的操作性。幼儿年龄小,在本节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获取新知的体验,是我活动设计的愿望。第三,要体现活动的梯度性。希望在梯度性的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不断地根据新的经验进行判断推理,将枯燥的现象自然地融进孩子的心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192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习的兴趣被点燃了。192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1)幼儿猜测师:我们接着再来变魔术。瞧!(出示两张透明图形)如果将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1)完全重叠,你们认为会变成这里的(图2)哪一幅图案?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师:看来,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192 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2)幼儿实验(3)幼儿交流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192 (1)师幼共同目测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幼儿:第三个,第二个……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2)幼儿独立操作192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教学反思: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17)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找对称》含反思教村分析:《找对称》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192 192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为了突出方向,就画了方向明显的图案,让幼儿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及商量,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决。在设计活动中,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个"找一找"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第一研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对称图案,必须通过实际去联系,幼儿很难理解,后来,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对称的飞机形象的画出来,当做例题讲解,但在幼儿操作时仍没有好的效果,一直认为是不对称图形,因而,对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还有一些地方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对于数学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活动准备前,没有认真去研究一些细微的地方和复杂的图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一笔带过的现象,而造成了幼儿的不易理解。一课二研活动,对于课前的准备如教师对教案的熟悉,教师的回应能力,还有教具等都需要认真准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免会令自己感到开心。设计意图:192 从幼儿经验需求的补助与点拨方面来说,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趋于单一的数字或者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一模式来套用,他们需求的是多元化数学知识的吸收与灌输,所以在本次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选用了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在入学前做一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点拨,没有过多的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但至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对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不再陌生。活动目标: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192 活动重点难点:1、难点: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2、重点: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活动流程:一、"玩"对称,体验特征二、"剪"对称,操作体验1.说一说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192 2.看一看3.剪一剪三"找一找"对称,提高认识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活动反思:《对称》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将教学版块确定为五大版块:第一版块:猜一猜192 低年级学生对于趣味性强的事物能很快接受,并能调动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我将导入环节设计为“猜一猜”,出示老师剪好的图形,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一半图形猜出整个图形,从而顺利进入对称图形概念的揭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第二版块:剪一剪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于接受的知识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提出:学生参与经历所学知识,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怎样对对称图形进行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感知,我在导入概念以后,紧接着设计“剪一剪”,老师先示范剪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老师剪的过程,明确剪对称图形重点和关键在于要先对折再剪,再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让学生来剪。这样,学生不仅观察了,还参与了,创造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于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三版块:找一找192 找对称轴是重难点,怎样让学生能正确找到所剪图形的对称轴,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单独找,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独立画出所找的对称轴,全班交流。从展示的作业来看,大部分的同学掌握了找对称轴的方法,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所剪的图形对折了几次,所以在画的时候就增加了难度。第四版块:想一想“想一想”环节是在基本概念掌握以后的提高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时,安排以小组学习为主,再通过小组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有多条。第五版块:说一说192 数学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所以在课堂最后,我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说一说哪些是对称图形,学生非常踊跃,都想展示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学习效果不错。(18)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含反思活动目标: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活动分析: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192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活动准备: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活动过程:(一)变魔术,引出课题。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3、教师变魔术192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3.活动评价。(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192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活动反思: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192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会更深。滚一滚,如果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学生动手滚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就是让学生多操作。3.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有人说感觉器官用的越多,记得就会更牢固。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手去摸,动手去堆,用眼睛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4.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时,有时候不太准确,这时候就不要强求学生记住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等一等,现阶段只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192 5.放手让学生讨论。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精彩演绎。在搭一搭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搭出哪些物体,学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给与了肯定和表扬。(19)大班优秀数学教案《好玩的对称图形》含反思活动目标: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2.能正确的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192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3.课件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192 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第二关:折一折第三关:分类第四、五关:拼搭对称图形三、制作对称图形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2.幼儿操作192 四、延伸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活动反思:192 在教学设计时,我选择了通过观察京剧脸谱,发现图案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加深了对称轴这一知识的理解。在这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找图案中的秘密时,有的孩子只能找到其中一个比较有特征的图案,找不到其中蕴藏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我的再三启发和引导下,终于王思涵小朋友第一个找到了这个秘密——脸谱的左边和右边的花纹是一样的。在她的回答后,我引导幼儿一起来观察,脸谱的左边和右边是否真的是一模一样的,经过孩子们的一起观察下,左边和右边的图案是一样的,随后,我问孩子们: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这样的情况我们叫它什么,你们知道吗?好多小朋友都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但是邱邱小朋友举起手说:“这叫对称!”真棒!我及时给予了邱邱小朋友一个肯定的大拇指奖励给他。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懂得了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的图案,这样的情况叫做对称。但是光让孩子们知道这样叫对称还不够,应该还要让孩子们知道要找到是不是对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先要找到一条对称轴,因为找到了对称轴才能判别是不是左右两边对称。因此,我又引导幼儿怎样判别对称的方法:将图片对折后,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中间折的这一条线就是对称轴。有了京剧脸谱找对称的铺垫,孩子们在老师出示的圣诞树、五角星、蝴蝶、螃蟹、雨伞、水壶、汽车、脚印等图形中找对称就非常的容易了,因此这个教学过程非常的顺利。但是在随后的作业时却产生了问题,我利用幼儿用书《数学》第40页《彩色蝴蝶》进行作业的练习。请小朋友在蝴蝶的身上找一找,把找到的数学题目计算出答案,然后再找找哪些答案是一样的,在一样的答案上涂上相同的颜色。由于数学题目上没有印上等于号,而且孩子们在以前的计算练习时都有在题目的后面印好了等于号,所以孩子们已经习惯了直接写答案,一个数字写下去,这样一来计算题的完整性错了,这也是我的一个疏忽,以后一定要在孩子们作业前把要求说清楚。192 (20)大班优秀数学教案《二等分》含反思活动目标:1、让幼儿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将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2、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二等分的多种分法。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活动材料:192 教具:天线宝宝两个、蛋糕一块。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活动过程: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分(PPT)。(1)班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天线宝宝)它们还带来了最喜欢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块蛋糕,两人都想吃,怎么办?(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分成两块一样大呢?192 (3)教师小结: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这种方法叫二等分。想想蛋糕除了这样分,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像蛋糕一样的长方形纸,请你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分?(4)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幼儿分法。(边与边对折、对角折)请幼儿比较一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分,把它分成了两份一样大的图形。第四组:量杯、水。第五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1)小朋友分过很多东西,请你想一想你分了什么?怎样分的?(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数数法。192 (3)教师小结:小朋友在乐园里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乐园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分。4、游戏“看谁说得对”天线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分?比一比谁说得又对又快?5、延伸活动在生活中,除了进行过二等分,还可以分成几份?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四等份、五等份。注意事项:1.教师事先应将天平调试好,在幼儿操作天平称量物体时,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称量物体时,要使天平保持平衡。192 2.如果幼儿在操作中对乐园里的物品进行了四等分,教师可请该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鼓励幼儿的创新,自然引申到四等分。知识背景的材料:幼儿在园吃苹果、蛋糕等点心时,有的幼儿常要求吃一半,我说:“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想想平时在生活中还对哪些东西进行过分块?幼儿纷纷从家中找来了吸管、毛线、硬币、纸、橡皮泥等多种材料,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商讨着具体的分割法,有时还争论不休,看着孩子们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便产生了二等分的课题。活动反思:二等分最重要的知识点在于掌握二等分的操作,知道二等分必须是两部分一样大或是一样多;知道二等分中整体比部分大,部分比整体小;掌握等分的方法。对二等分的知识点进行准确的分析后,活动按以下几个流程进行:192 一、故事导入,是以故事《狐狸分饼》导入,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把孩子带进如何公平的分饼的情景中,使孩子们的兴趣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二、操作探索,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活动一开始,我就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材料,每人一个圆圆的饼(圆形卡片),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老师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们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圆形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接下来,对幼儿掌握的知识进行提升,探索、操作各种图形二等分的方法,对二等分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三、游戏巩固,出示PPT,让幼儿找出进行二等分的礼物,进一步巩固认识二等分。四,拓展延伸,老师为孩子提供了许多可操作实物:如饮料,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二等分,把学过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生活中的实际操能够作,幼儿通过切食物、分饮料等实践,拓展二等分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幼儿对等分的兴趣,在操作中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192 在集体备课时,理想的状态是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掌握二等分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但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还是存在需要反思、调整的地方。本节课活动优点:在上课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幼儿的等分结果,材料准备较充分,幼儿的参与性较高,回答问题都很积极,动手操作也很主动的探索等分并且记录。很好利用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等分的结果,与他人分享。给幼儿轻松愉快大胆创新的探索环境,让幼儿没有拘束感的上课。活动缺点: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条理不明确,只注重分的结果,没有强调幼儿等分可以有很多的分法。当幼儿单一的横一下的分时,教师的引导有些牵强。在讲述整体与部分时候教师有些嗦,幼儿都有些注意力不集中了,教师没有很好的调整课堂气氛,导致整体与部概念模糊,总的来说知识点太多,教师没有把握好随机教育。192 整改方向: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思路清晰,语言简短有目的性,知识讲解时候一定要把握幼儿的接受程度,紧紧围绕目标来制定活动过程,了解孩子个体差异进行选择适中的课程,知识点不要太多,有贯穿游戏活动才生动、有趣。(21)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含反思活动目的: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192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活动过程: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192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活动反思: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192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22)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纸盒》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192 活动准备:1、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2、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活动过程:一、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1、小朋友今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状的?(是个长方体)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192 3、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二、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1、拆纸盒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让幼儿从容易粘合处开始拆)2、纸盒还原,反复感知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改变关系。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来的样子?192 重复还原几次。平面的纸为什么会变成纸盒?3、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没有标数字的面(粘合面)的作用。观察拆开的平面图形:大家找一找,刚才我们小朋友写的数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数字的面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这些没有标数字的面刚才躲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用?(重叠、粘贴、封口)三、讨论如何制作纸盒。小朋友想自己来制作纸盒吗?那我们该怎么来做纸盒呢?大家先讨论一下。1、幼儿自由讨论制作的方法。2、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制作的方法。192 3、幼儿制作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关系。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且对各种盒子又多了一些认识,知道盒子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款式,不同的打开方法,大多数幼儿都能按盒子的不同特点对盒子进行分类,个别幼儿对分类分辨得还不是太好,需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练习对物品的分类。(23)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二等分和四等分》含反思活动目标1.借助四季花圃设计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将物体分成两份和四份。2.探索各种图形四等分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192 3.通过种花的活动体验园丁的辛勤劳动,培养幼儿绿化意识。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活动准备正方形花坛图片一张,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各种形状花坛卡片若干;剪刀;胶水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出话题1.出示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四季典型的花图片。192 师:这里有一些是特定季节的花朵,你能说说它们是在哪个季节开花的吗?2.在教师的示范下,幼儿在白纸上绘画这四种花,并剪下。(二)实例操作,理解知识1.出示正方形的花坛。师:裴老师家的小院子里要建造一座小花坛,准备种上刚才的那四种花,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办法,在这个花坛里种上四种花卉,并且让每种花卉所占的地方一样多呢?(幼儿自由发言)2.教师小结:要把正方形的花坛分割成大小相同的4块,才能保证四季的花卉所占的地方一样大。3.师:观察一下这个正方形的花坛,怎样才能把它平均分成大小相同的四块呢?你是怎么分的?还有没有其他小朋友有不一样的分法?192 4.教师小结:用对折的方法,先把正方形二等分,然后再对折一下,就能得到四块形状、大小都一样的花坛了。5.师:小朋友,我们来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用过对折的方法?(整理跳绳、折叠小手帕等)(三)问题拓展,升华课堂1.出示各种形状的纸(长方形、圆、椭圆)。带着幼儿再次认识一些这些图形。2.师:花园里还有许多各种各样形状的花坛,都要种上四季花卉,请你们试着把花坛分成大小不一样的4块。3.布置任务,幼儿从三种图形中任选一种自己喜欢形状的花坛进行等分活动。4.完成任务,交流挑战成果:192 (1)谁分的是长方形花坛?你是怎么分的?还有其他方法吗?(2)圆形花坛怎么才能平均分成4块呢?你是用什么办法分的?(3)椭圆形花坛的分法和哪种形状的分法是一样的?5.幼儿将课堂开始时画的花粘贴在花坛上。(四)延伸活动想一想,三角形的花坛能分成4块同样大小的花坛吗?怎么分呢?活动反思:192 今天的数学教学中,我准备了一些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我邀请幼儿自己来动脑筋先将圆形分成两份,并且分出两份的要一样大。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好老师,正式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效的和幼儿互动起来。幼儿都非常愿意的尝试,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更能让幼儿去集中精神思考如何能将物体进行二等分,也能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但是幼儿对“二等分”这个词是很陌生的,这是需要老师帮助更好的理解。经过这一环节,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的数学学习成为他们自愿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也使幼儿思想集中,开始研究怎么样进行二等分。通过学习二等分之后,已经初步形成了分的概念。接下来的四等分,幼儿们就更容易掌握。接下来的环节“分蛋糕”,是要求孩子进行四等分。这个提材非常好,使幼儿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充满着数学知识,使孩子能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192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逐渐认识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久而久之,孩子会自愿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次活动收获颇多,做为一个教师应该更注重数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趣味拼搭》含反思活动目标: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活动重点难点:192 1、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2、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活动准备: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活动过程:(一)变魔术,引出课题。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192 3、教师变魔术:我要拿走一根火柴棒,还剩几根?我用五根火柴棒也能搭两个三角形,你们信吗?4、谁看出了其中的秘密?为什么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因为它们有一条公用边,它叫“公用边”)(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个别幼儿示范)(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192 (1)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正方形。(2)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出来。(3)记录你所用的火柴棒的数量。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3.活动评价。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活动反思:192 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会更深。滚一滚,如果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学生动手滚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就是让学生多操作。3.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192 有人说感觉器官用的越多,记得就会更牢固。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手去摸,动手去堆,用眼睛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4.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时,有时候不太准确,这时候就不要强求学生记住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等一等,现阶段只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5.放手让学生讨论。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精彩演绎。在搭一搭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搭出哪些物体,学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给与了肯定和表扬。(25)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半圆形》含反思活动目标:1、认识半圆形,能正确区分半圆形和其他图形。192 2、感知半圆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体验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3、对图形感兴趣,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活动准备:1、一个较大的圆,中间有切割线,能分成两个半圆;小丑图片。2、大小不同的半圆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若干。活动过程:192 一、认识半圆形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看是什么啊?2、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圆形名称。3、看清楚哦,老师现在要变魔术了。4、将圆形拆开成两个半圆形,提问:现在看老师把圆变成了什么形状,你认识吗?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变成了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5、引导幼儿大胆地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半圆形。二、找出半圆形1、为了欢迎小朋友,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一起看看吧。192 2、在老师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圆形的?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半圆形。3、认识了半圆形,老师想请你们帮我整理玩具,老师有许多形状不一的玩具,请你帮他把半圆形的都找出来。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三、摸摸半圆形1、我们一起来摸摸半圆形,和他做好朋友吧。2、引导幼儿触摸半圆形的边角,感知半圆形的特征。3、猜一猜,如果把两个半圆形并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192 4、游戏:制作缺少半圆形的道具,然后邀请小朋友来用半圆形给他们补上。四、圆圆和半圆1、观察讨论,为什么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圆形拼起来会变成圆形,有的不能?2、共同总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才能拼成圆形。3、找一找:带着已有的半圆,从众多半圆中找到一样大小的半圆,并拼一拼看看能否成为圆形。4、师幼共同验证,跟半圆宝宝再见,结束课程。活动反思: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192 1.初步认识半圆形在认识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192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3.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26)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分析图形特征》含反思活动目的:1、能尝试分析和标出图形的各项特征,并能按标出的特征选取图形。2、发展幼儿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192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活动准备:1、教具:课件图形特征表格,几何图形若干。(附后)2、学具:每人一张记录表格。每人一个普通几何图形、一个背后贴有半个心形的几何图形、笔3、环境:布置寻宝地。活动过程:流程:交流图形特征学看图示分析图形特征给特定图形记录特征分析图形特征寻找标志1、以小天使来到班上送礼物,寻找最幸运小朋友引题。192 (1)引: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来欢迎小客人吧!(展示课件小天使)(2)幼儿拿出小天使送的图形抽奖券(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图形),互相交流、比较自己拿到的图形奖券。2、学习按指令来找图形,尝试分析图形的特征。(1)出示课件1:引导总结幼儿交流后得出的图形特征做成的标志,理解标志的意义。(2)出示课件2:由易到难分三个层次三种方式,进行图形特征分析A.分三次选择三种特征,归纳分析,判断自己的图形是否同时符合三个特征。192 B.分两次选择三种特征,归纳分析,判断自己的图形是否同时符合三个特征。C.一次性展示三种特征,归纳分析,判断自己的图形是否同时符合三个特征。D.每一次的分析归纳后,若同时符合三种特征,表示中奖可以获得一枚小红心做奖励,但要请幼儿表述为什么获奖。(图形特征)E.分析没有获奖的原因,完整描述自己的图形奖券有哪些特征。(3)小结:每个图形都有好几种的特征,只有把每个特征都找出来,我们才能准确的找到这个图形。3、分析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记录法。(记录表附后)将图形粘贴在记录纸上,并在表格中用记号记录下图形的特征。192 4、幼儿互相交流后,展示屏演示讲评部分幼儿的记录情况。5、游戏:寻宝要求分析图形特征,并根据标记寻找宝藏所在地,找到另外一部分心形。6、幼儿互相分享寻宝的愉快心情。活动反思:一、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192 在本节课中一系列的知识点都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来获得。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同时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心理,课上就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每个小组一堆实物(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魔方、小木块等)玩一玩,分一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知了这些实物的形状,并为后继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如:在摸一摸环节中,让学生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感觉,跟小组同学说一说。这样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体的特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身心投入,让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认识,体会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二、创设游戏环境、让学生快乐学习192 为了更好的联系生活,应用所学知识,教师设计了多种有趣的游戏。“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根据对正方体、长方体等的认识,寻找生活中的实物,这样能把物体、几何图形、图形名称联系起来感知。“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在对图形的观察、触摸、感知后,直接用手进行触摸物体,使学生能通过触摸准确想象出物体的形状,并同几何图形联系到一起,说出物体的图形的名称。“找一找”的游戏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内容,学生通过触摸,找出物体。“摆一摆”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摆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图形,感知拼摆后所形成的图形,并有效感知其数量,如用四个小正方体摆一个大正方体需要几个,并从不同侧面观察拼摆图形的形状。在游戏中,让学生快乐运用所学知识,并进一步进行升华,提高对图形的认识,有效的分清物和图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纵观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参与热情高、学习兴趣浓,从他们欢乐的笑脸上,从他们友好的话语中,从他们不愿离开的脚步里,从他们天真的眼神中,我又一次感受到做教师的快乐。(27)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动物运动会》含反思设计意图:192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依据这一指导要点,在设计本活动时,我充分利用幼儿形象具体思维方式的认知特点,设计各种活泼可爱的动物形象,刺激幼儿的视觉、听觉,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本活动巧妙地将排列的小秘密融入动物运动会的情境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设置了独特的运动会场地、开幕式会场和颁奖环节,并且随着活动的深入,学习难度也层层递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轻松快乐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最后,通过活动的延伸,让幼儿学会细致观察周围生活,养成有规律的摆放物品的好习惯。活动目标:1.能发现和关注周围生活中事物的规律性,增强对有规则排列的图案的兴趣。2.能运用身边的材料,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设计出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3.熟悉事物的规律性,能按颜色、图形、数量等特征进行排序。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192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活动分析:1.重点:掌握不同事物排列的规律,设计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2.难点:设计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活动准备:教学PPT、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玩具珠子、穿珠绳、《运动员进行曲》、多媒体电脑活动过程:192 一、导入教师:听说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开运动会了,场面一定非常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打开准备好的教学PPT)二、观看比赛场地,找规律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小动物们已经准备好的比赛场地,这块比赛场地里的每条赛道摆放都与我们平时的不一样,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垫子:红色、黄色、蓝色……椅子:红色、黄色、蓝色……矮方凳:红色、黄色、蓝色……1.幼儿观察后交流发现的规律:赛道1上所摆放的物品是按照红色、黄色、蓝色的颜色规律摆放的;赛道2上所摆放的物品是按照蓝色、红色、黄色的颜色规律摆放的;赛道3上所摆放的物品是按照黄色、蓝色、红色的颜色规律摆放的。2.请幼儿尝试将每条赛道按规律加长。192 三、观赏开幕式场地的布置,找规律教师:观看完了比赛场地,我们再一起去看看主会场吧,也就是开幕式的地方看看吧!(教师接着放映教学PPT)1.观察会场的布置教师:小朋友们看,小动物们已经把会场打扮好了,多漂亮啊!咦,它们的会场上有没有像赛场一样按规律摆放的地方呢?仔细找找。幼儿观察并交流,请幼儿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彩旗按图形排列,灯笼按大小排列,气球按颜色、大小两种规律排列,花按三种颜色排列。)2.观看小动物入场教师: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方阵准备入场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参赛的小动物吧!(放映PPT)(1)首先入场的是第一方阵的小动物,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来了,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一只兔、一只狗、一只兔……)后面又来了几只小动物应怎么样排呢?(幼儿回答,并出示正确的列队。)192 (2)接下来出场的是第二方阵(一只猫、两只猴、一只猫……)摄影师刚想照张照片,有的小动物被几只气球挡住了,猜猜气球遮住的是谁?(请幼儿猜测后揭开气球验证答案。)(3)同样办法出示第三方阵(一只羊、两头牛、三只小鸭)后面排的是小老虎,应该排几只?(幼儿回答后,出示四只小老虎的图片。)3.小朋友入场教师:小动物们都已经排着整齐的方阵入场了,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是我们,该如何有规律的进入运动会场呢?(1)引导幼儿说出不同的按规律排队的方法(如按男女排队,1男1女;按照男和女拍成两队列队……)(2)教师统一意见后,若干幼儿按规律排队绕课室走一圈,同时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列队幼儿向其他幼儿挥手致意。192 四、制作奖品教师:比赛很快就要结束了,该给获胜的小动物颁发奖品了,可是小动物们准备的奖品还不够,怎么办?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好吗?1.师介绍奖品的种类及做法:第一类:用不同形状的珠子串成冠军项链(可按形状、数量排列)第二类:用不同颜色的珠子串成冠军项链(可按颜色、数量排列)第三类: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珠子串成冠军项链(可按数量、形状、颜色排列)2.幼儿分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按规律进行制作。3.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制作的。五、活动延伸: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按照规律摆放的,并尝试将身边的物品按规律排序。192 活动反思:该活动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体现了《纲要》中"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的精神,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经常自发地将活动室、游戏区里的物品按规律排序,作为执教老师,反思该活动,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1.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整合了健康、科学方面的内容,教育组织动静结合,为幼儿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2.在活动中,我采用了身边一些常见的物品做为教具,如垫子、椅子、串珠等,省时又省力,可操作性非常强。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园的实际情况加以改变。3.注重创设轻松自然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自主地探究,教学难度层层递进,让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探索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192 (28)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公用边活动目标: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共用一条边。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活动准备:火柴棒若干,三角尺,钟表,骰子,钱包,PPT。活动过程:192 一、儿歌律动《凑十儿歌二、新授课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师:小朋友你们来看看老师手中都有些什么东西啊?幼:三角尺、钟表、骰子、钱包师:你们回答的非常好,现在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这些东西都可以用什么平面图形来表示呢?(出示PPT)幼: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2、用火柴柜拼搭图形,引出公用边。192 师:小朋友们非常棒,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是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幼:三角形,2个,它们分别是由三条边组成的。师:好,那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右手食指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条边,二条边,三条边。现在请小朋友们从学具中拿出六根小棒来自己拼出两个三角形,老师看看谁拼的又快又好。(巡场指导)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拼出来了没有?现在老师有一个难题要考考大家?请大家拿走其中的一根小棍放回学具盒里,用剩下的5根小棍看看还能不能拼出两个三角形了?幼:(用实物投影仪)小朋友自己来摆一摆。小结,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看这两个三角形有几条边,是不是由一条我们数了两次,这条共用的边,我们就叫它“公用边”192 3、继续让幼儿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师:现在老师再来考考大家,请小朋友自己摆出1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并数数有几条边,共用了几个小棍?幼:正方形4条边,三角形3条边,一共用了7根小棍。师:取走其中的一根小棍,,那你怎么拼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幼:自己拼,巡场指导。师:好,我们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拼一拼,我们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公用边的含义,他们都是共用一条边,就叫做公用边。192 4、出示复杂图形,寻找公用边,加深印象。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列图中的图形,有没有公用边,有的话有几条?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图形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公用边有可能不只是一条,大家要善于发现公用边。三、巩固练习请小朋友们拼出5个正方形,看看谁用的火柴棒最少?(29)大班数学课教案《图形宝宝找家》含反思班级情况:192 本班幼儿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于新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特别喜欢游戏这种活动类型。数学《图形找家》这次教育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游戏形式的猜想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法的单一、枯燥,是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对各种集合分类,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和思维的敏捷性。活动目的:1、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及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2、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活动重点:在角色游戏和猜想活动中复习几何图形的结合分类,以及复习10以内序数的加法,巩固三维特征的概括。192 活动准备:幼儿准备:每2个幼儿人一套学具《图形找家幼儿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掌握10以内的加减。教师准备:教师演用放大的一套。活动过程: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角色游戏(复习集合图形、分类、集合)来导入。教师:森林里有一所动物幼儿园,有一天,老师和小朋友做图形找家的游戏,你们看,哪几个小动物来做游戏了?教师逐一出示……大象、小鸡、小老鼠、小狮子。因为幼儿都是比较卡通的形式,而且又是角色游戏扮演小动物,这样可以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接下来将幼儿分成4组,每一组个扮演一种小动物角色。192 教师出示图1:这10个图形有些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为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角的个数、边的条数来回答。教师通过这种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游戏开始:教师出示图2,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口吻说。大象说:我要有单数编号的图形。小鸡说:我要有四条边的图形。小老鼠说:我要红色的图形。小狮子说:最后的三个图形给我。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用各种小动物口吻和丰富的面部表情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说玩后,请每组“小动物”个派一个代表上来找图形,教师按角色分别指出要哪几个图形。这部分用的是教师的放大的教具。过后请下边的小朋友再次操作刚刚的游戏过程。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两个两个一起合作,帮第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教师再次提醒一遍幼儿四个小动物要什么样的图形,教师巡回指导,这部分充分发展了幼儿之间的合作精神。192 最后进行猜想活动……复习10以内序数的加法和方位。教师:图形娃娃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小动物们真高兴!我们再来玩一个猜图的游戏好不好?教师出题:大象家没有,小老鼠家有,小狮子家没有,小老鼠家没有?0400=5(5号图形)大的红的圆形,。要求幼儿猜出图形后,说出它的三维(大的、红的、圆的)以及在图1中的位置(第一排第五个)。这种猜想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抓住了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使幼儿思维高度集中。活动反思: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得到证实。在本次活动中,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在活动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一、教与学192 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多种活动中,加深了对二次分类的认识,我们幼儿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今天的二次分类多数幼儿的学习还是有点挑战的。我今天的重点主要是让幼儿观察分类底板,看标记尝试让幼儿将图形二次分类。本次活动是开放的练习,我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的练习提供条件。幼儿在动手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逐步体验抽象的分类概念。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我给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让每一位幼儿都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去发现问题,最终达到正确掌握知识的目的。同伴间的讨论,互相合作,能开拓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也很好地提高了幼儿探索活动的水平。二、得与失这次教学活动,能提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是我最大的收获。《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在旁边指导而不是在前面牵引,今天的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让孩子充满兴趣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玩中认真地学,在学中快乐地玩,看着孩子脸上充满“我会的”“我能行”的表情的时候,我非常欣慰。最后的练习环节有个别孩子还是没有完成按标记给图形分类,我也没有强求,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孩子可以慢慢练习,逐步提高的。192 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图形分类的理解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给我留下了进一步的思考:我们将如何数学活动中让幼儿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地激发幼儿的内在活动机制,产生积极体验,从而使幼儿更喜欢上数学课。(30)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含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192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活动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活动准备: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92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192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三、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不同老师进行三段式教学提问如:请你把圆柱体举起来,哪一个几何形体不见了,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抱一抱圆锥体等等,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问题。小朋友们都很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下面我们进行游戏——几何形体蹲与萝卜蹲游戏的规则相同,请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几何形体的名字,开始游戏。四、发展幼儿观察力,完成记录表每位小朋友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观察课件并准确的做好记录。192 活动延伸: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锥体,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一样的。活动反思:圆锥是小学阶段新接触的一个几何形体,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基础上学生所要学习的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物体。首先让学生想象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分组让学生利用倒沙子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削、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找到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先让学生推导出公式,再尝试计算有关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接着利用课件演示一个圆柱被削成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被削去的部分是圆柱的三分之二。通过这两种形式,学生对“圆柱转化成圆锥”的认识就很清楚了。(31)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美丽的花图形》含反思192 活动目标: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认识。2、通过观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的区分六种几何图形。3、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活动准备:1.几何图形组成的花,动物图片。192 2.给每位幼儿准备一盒七巧板。活动重点: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形状。活动难点:1.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2.六种图形的基本特征。活动过程:1.手指游戏激趣导入本课。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192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2.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花,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由菱形、三角形、长方形、圆组成的两幅美丽的花。3.让幼儿说说这些美丽的花漂亮吗?(漂亮)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的特征是什么?4.出示手工折的燕鱼,让幼儿观察,指名说说燕鱼身体的外形各是什么图形?5.出示小鸡、小猪、小狗的图片,分别让幼儿观察说说他们的外形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192 6.让幼儿观察我们活动的教室和生活的地方,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7.指导幼儿区别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小结;正方形和菱形都有相等的四条边,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相等。8.拼图游戏。(给每个幼儿发一副七巧板)9.拼好自己喜欢图案的幼儿自由汇报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景物?活动延伸:开展图形拆分和拼搭活动,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变化关系。活动反思:192 活动开始时幼儿的兴趣较浓,人人参入观察美丽图案各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的时候,幼儿对生活中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说的较多,难点对物体表面是菱形和梯形说的较少,区别的不太清。也许幼儿平时不注意观察,见的较少教师引导的不到位的缘故。在拼搭游戏活动中,幼儿只能拼搭常见的景物。想象拼搭的能力较差,今后要加强幼儿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3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半圆形》含反思活动目标:1、认识半圆形,能正确区分半圆形和其他图形。2、感知半圆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体验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3、对图形感兴趣,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192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1、一个较大的圆,中间有切割线,能分成两个半圆;小丑图片。2、大小不同的半圆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若干。活动过程:一、认识半圆形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看是什么啊?192 2、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圆形名称。3、看清楚哦,老师现在要变魔术了。4、将圆形拆开成两个半圆形,提问:现在看老师把圆变成了什么形状,你认识吗?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变成了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5、引导幼儿大胆地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半圆形。二、找出半圆形1、为了欢迎小朋友,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一起看看吧。2、在老师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圆形的?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半圆形。192 3、认识了半圆形,老师想请你们帮我整理玩具,老师有许多形状不一的玩具,请你帮他把半圆形的都找出来。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三、摸摸半圆形1、我们一起来摸摸半圆形,和他做好朋友吧。2、引导幼儿触摸半圆形的边角,感知半圆形的特征。3、猜一猜,如果把两个半圆形并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4、游戏:制作缺少半圆形的道具,然后邀请小朋友来用半圆形给他们补上。四、圆圆和半圆192 1、观察讨论,为什么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圆形拼起来会变成圆形,有的不能?2、共同总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才能拼成圆形。3、找一找:带着已有的半圆,从众多半圆中找到一样大小的半圆,并拼一拼看看能否成为圆形。4、师幼共同验证,跟半圆宝宝再见,结束课程。活动反思: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1.初步认识半圆形192 在认识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192 3.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33)大班数学教案《找对称》含反思教村分析:《找对称》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192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为了突出方向,就画了方向明显的图案,让幼儿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及商量,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决。在设计活动中,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个"找一找"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第一研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对称图案,必须通过实际去联系,幼儿很难理解,后来,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对称的飞机形象的画出来,当做例题讲解,但在幼儿操作时仍没有好的效果,一直认为是不对称图形,因而,对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192 还有一些地方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对于数学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活动准备前,没有认真去研究一些细微的地方和复杂的图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一笔带过的现象,而造成了幼儿的不易理解。一课二研活动,对于课前的准备如教师对教案的熟悉,教师的回应能力,还有教具等都需要认真准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免会令自己感到开心。设计意图:从幼儿经验需求的补助与点拨方面来说,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趋于单一的数字或者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一模式来套用,他们需求的是多元化数学知识的吸收与灌输,所以在本次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选用了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在入学前做一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点拨,没有过多的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但至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对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不再陌生。192 活动目标: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活动难点重点:1、难点: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2、重点: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192 活动流程:一、"玩"对称,体验特征二、"剪"对称,操作体验1.说一说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2.看一看3.剪一剪三"找一找"对称,提高认识192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活动反思:“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192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34)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学习二等分》含反思192 【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重点)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难点)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活动准备】1、材料:绸带,纸(圆行,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习纸。192 2、剪刀【活动过程】一、讲解演示,出示绳子(以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绳子为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帮助分绳子。通过把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初步认识“二等分”这一概念。)1、老师这里有一根绳子,请小朋友想一个办法,将绳子分成相同的两段。2、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3、把绳子对折,两头对齐,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192 二、操作探索。操作一:(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对折的折法来二等分圆形,得到一样大小的两份,然后通过验证来证实二等分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实际含义。)1、为幼儿提供圆形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等观察。师:你想不想试一试,将物体进行二等分。现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圆形纸,请小朋友将圆形纸二等分。2、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师:你是怎么将圆形纸进行二等分的?3、小结:把圆形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192 4、操作验证材料的二等分。“怎样让别人相信你的两份纸是一样大的呢?”(叠在一起比较)“这儿有个好听的词,叫“重叠””。(学习词:重叠)5、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等分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一份一样大吗?等分后的每一部分和原来的图形哪个大?哪个小?(2)总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操作二:(提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操作,探索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给幼儿增加了难度,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想出对角线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师让没有尝试对角线折和对角折的幼儿一个充分学习的机会,再次巩固新的二等分方法。)192 1、为幼儿提供正方形,长方形材料,考虑有没有其它对折的办法来二等分正方形、长方形。师:刚才小朋友都很棒,已经能将圆形进行二等分,现在老师再来考考你,每人一张正方形纸和一张长方形纸,看你能用什么办法进行二等分。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3、请幼儿分别介绍正方形的二等分方法和长方形的二等分方法。4、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角线折、对边折的方法。请没这样折过的幼儿再试一次。三、巩固练习:(为幼儿巩固二等分的知识而设计,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判断,选择正确的二等分图形。)192 教师把各种几何图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黑板上,一份在参加游戏的幼儿手中。幼儿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样大小的图形,并把两份图形拼成一个整体,看谁找的又快又对。师:刚才小朋友都很认真、也很能干,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吧,老师已经将各种图形进行二等分了,一份在黑板中,一份在箩筐里,看谁能快速将两份图形拼成一个整体。1、教师讲评幼儿的活动结果2、幼儿展示自己拼贴的图形四、活动延伸(给幼儿思维拓展的空间,为学习四等分作铺垫。)正方形的纸能二等分,它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八等分呢,怎么分呢?开动脑筋想想办法。【活动反思】192 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我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个过程下来大部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有个别两三个幼儿不喜欢动脑筋探索,在以后应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不要太过于拘谨。(35)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学习条形统计图》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2、学习通过统计图感知数量的多少。3、喜欢合作,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活动准备】记录纸、记号笔若干4盒蜡笔水果图片若干小熊仔一对。【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师:小朋友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什么水果?192 (出示小熊,与幼儿问答互动环节)你们喜欢的这些水果小熊家都有!小熊家最近开了一家水果店,每次进货的水果都特别新鲜,美味,小动物们可喜欢了。今天勤劳的小熊爸爸又去进货了,好累好辛苦,你们愿意当小小记录员,帮小熊记录一下每种水果的数量吗?二、幼儿操作。1、交代任务,幼儿分组统计水果并记录,教师指导。师:我们可以怎样统计水果的数量呢?2、教师讲解合作统计要求老师儿有几张记录表,要小朋友们合作记录。4个小朋友一组,每组1位组长。(幼儿按照学号顺序分组1—4。5—89—1213—16)我们4个人做一个记录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谁来记、谁来数、谁最后来检查核对(2人核对)。3、交流分享统计结果。师:小朋友们统计好了吗?每组请一位小朋友来介绍,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192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请你们再看看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原来我们不能很快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三、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师:怎样让别人不用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前两天余老师也帮小熊家做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统计图形式:水果标识在下面,用涂格子的方法,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按从下往上的顺序排。教师提问:1、这张图上记录了哪些水果?怎么看出来的?(引导水果标识——横坐标)2、每种水果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左边数据——纵坐标)3、哪个的数量最多?哪个最少?(引导“计数条”)6、你们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介绍计数条最高数量最多,最矮数量最少)192 讨论总结:你们的眼睛真亮,像这张记录表上由横坐标、纵坐标、计数条组成的表格,我们叫它条形统计图,它能很快告诉我们统计的信息。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少的。四、指导幼儿使用条形统计图再次统计。1、师:刚才啊小熊妈妈又去进来一批水果,请你们用条形统计图再来帮小熊家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2、交流分享。先完成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小组负责人)讲述自己的统计。“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怎么看出来的?”五、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1、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条形统计图,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2、分享图片:分别观看幼儿身高、夏季气温、热门动画片、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六、结束活动。192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都很棒!晚上回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他们的物品好吗?【活动反思】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表达的意义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对应数据是本节课着重要突破的知识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突破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一、学生是真讨论真探究了与以前类似教学相比,统计教学往往热闹有余,而思考不足,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知识的难点真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92 紧扣难点,围绕“1、你知道纵轴上的这些数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2、标数据的直条该如何确定高度呢?3、为什么要在直条顶端标出相应的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完成后用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互相观察“他画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吗,完美吗?”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他们指出同伴们的优缺点,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三、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碰撞。在大组交流中不断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纵轴上数量的设计,提供一组数据,请学生来设计纵轴数据,即一格表示多少数量,要参看原始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准确定位直条的高度。沟通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准确把握数据,从而定位直条的高度。(36)大班数学教案《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看实物图列算式,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2、巩固复习看图形勾画特征。3、能按要求进行各项活动,并与同伴友好合作。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192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教具:实物图,算式教具一套。学具:幼儿用书第12、13页。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1、复习8的组成——“碰球”游戏。2、学习8的第三组加减。192 出示实物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按标记的提示,列出8的第三组加减。(3+5=8,5+3=8,8-3=5,8-5=3)并让幼儿说说算式的意义。3、学习8的第四组加减。让幼儿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样做的?教师板书:4+4=8,8-4=4。4、读一读8的第三、四组加减算式。二、操作活动。1、看图列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实物的数量,启发幼儿根据不同的特征列出算式。2、仔细观察图片,选择正确的答案图打√,在列出加减算式。192 3、直接写出得数。三、活动评价。请个别幼儿讲一讲它的操作活动,集体进行评价,教师对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简单的小结。反思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37)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聪明的小鸡》含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用标记来表示相邻两个图形的差异个数。192 2、引导幼儿学习按标记表示的差异个数找图形。3、培养幼儿分析、综合和解决总是的能力。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教学准备:1、录音机、磁带2、60—70CM长的绳子若干根3、小鸡衣服若干件、老鹰衣服一件4、小鸡笼2只192 5、鸡妈妈胸饰一只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情绪1、T:看,你们穿上衣服后都变成了谁?我变成了谁?我们来玩个《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好吗?2、介绍游戏规则,教师与幼儿玩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抓住四只小鸡。(放音乐与幼儿游戏)二、引导幼儿用标记来表示图形差异的个数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192 T:你们看,我一共抓住了几只小鸡?现在我要用绳子把它们绑起来。(两只小鸡辶间绑上一根绳子,另外两只小鸡辶间绑上两根绳子)提问:小鸡们,请你们动动脑筋想想看,为什么这两只小鸡辶间我只绑了一根绳子?而这两只小鸡辶间我却绑了两根绳子呢?2、引导幼儿认识绳子是用来表示图形差异个数的标记T:我们来看这两只小鸡,它们有什么地方不同?(区别只有一个地方不同的两个图形)因为它们辶间只有一个地方不同,所以我就绑了一根绳子。T:我们来看这两只小鸡,它们有什么地方不同?(区别有两个地方不同的图形)因为它们辶间有两个地方不同,所以我绑了两根绳子。T:两个图形辶间要是只有一个地方不同,就用几根绳子来表示?有两个地方不同呢?三个呢?(找出三个地方不同的图形请幼儿区别)192 提问:请你们想一想,这两只小鸡辶间应该绑几根绳子?3、幼儿操作T: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请你找一只和你有不同地方的小鸡抱在一块儿,可以大小不同、方向不同、颜色不同。请你仔细看一下,你和你的好朋友辶间有几个地方不同,需要用几根绳子来表示?自己可以去拿绳子,把你和你的好朋友绑在一块儿。3、教师巡指并讲评。三、引导幼儿学习按标记表示的差异个数来找图形1、学习按标记表示的差别数目找图形。A、通过和鸡妈妈的对话,出示3只做好标记的小鸡。192 B、教师和幼儿分别替3只鸭宝宝找朋友。2、幼儿操作,教师巡指。四、结束部分带好找到的朋友跳舞离开教室。(38)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含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192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活动准备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活动过程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192 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192 教学反思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39)大班教案《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别这些图形。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教具、学具准备: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同样大小的正方体8个。192 教学过程:一、新课1.初步认识长方体。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192 2.初步认识正方体。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问: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并且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辨认。课间活动。5.做P72的“做一做”二、巩固练习192 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三、小结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40)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活动目标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3.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92 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活动准备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活动过程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192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教学反思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192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