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1 KB
- 2022-05-26 15:59:1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大全【篇一: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颜色的变化》2013-04-25|记录纸调色标记牌活动目标:1、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兴趣。2、能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变化。活动准备:三原色色板三块。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均为红、黄、蓝三色)。绘画纸、吸管、记录纸。活动过程:一、猜猜会有什么变化1、师: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你们想看吗?(出示调色板)你们看板上有哪些颜色呢?(红黄蓝)2、师:画了一只橘子,想给它涂上颜色。”橘子是什么颜色的?调色板上有没有橘黄色,那怎么办?3、我们来试一试把调色板上的两种颜色合在一起,看看会有什么变化?(出示标记牌)教师用颜料示范,介绍:棉签的一头先画上第一个圆圈的颜色,棉签的另一头再画上第二个圆圈的颜色。我们发现现在变出了一种新的颜色。二、分组实验
1、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提出要求:老师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油画棒和颜料请你任选一种;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记录纸,请你看清楚先画第一个圆圈的颜色,再画第二个圆圈的颜色。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3、集中交流:你使用的是什么方法?请你介绍一下哪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4、教师对幼儿的实验记录进行总结(出示标记牌)三、画一画、编一编1、原来两种颜色合在一起可以变出其他颜色。谁来帮老师的橘子涂上颜色?(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2、启发幼儿学说:“红色黄色对对碰,碰出橙色画橘子。3、师:“我画好了许多东西,要请小朋友来帮我涂颜色。”提出要求:请你到桌上选一张小卡片,把两种颜色混合起来给卡片上的东西涂色,画完了再编一句话;你可以选择和刚才不一样的方法。4、引导幼儿画完了编一句话,集中交流。橙色还能画什么?分别引导幼儿想出紫色和绿色可以画什么。四、我们回家后去想一想,试一试其他颜色合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活动结束【篇二: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
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执教者:黄丽娟执教时间:2013年9月17日一、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观察能力。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描述。3、体验沉浮游戏的快乐。二、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不同材质的物体,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戏的经验。2、物质准备:(1)木块、铁制汤匙、乒乓球、石头、海绵、玻璃球、钥匙、小船;(2)空塑料瓶、装有重物的塑料瓶;(3)干抹布若干,装有清水的透明大盘一个,供幼儿做实验的实验盆若干。三、活动过程:1、导入:以幼儿熟悉的钥匙、小船等实物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出沉与浮。师: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神秘的东西,想不想知道啊?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沉与浮,对沉与浮感兴趣,从而一起学习《沉与浮》。2、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的沉浮状态(1)师:今天,老师除了给大家准备了小船和钥匙之外,还带来了很多礼物,大家一起来看下好不好?逐一拿出来并提问,并引导小朋友认识沉与浮的表示符号,先让小朋友猜想,教师示范。(2)引导幼儿分组做实验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探究: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哪些物体一直浮在水面?集中分享探究结果: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小组探究的结果。3、引导幼儿探究让沉下去的物体起来的方法(1)探究点一:不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师:老师把这两个塑料瓶一起放进水里哈,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是不是一个沉下去,一个却浮起来,为什么啊?那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让沉下去的塑料瓶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前提下能浮起来啊?(分开问)引导幼儿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体。
集中分享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表述自己的实验发现。(2)探究点二: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师:钥匙小兄弟一下水就沉在水底,很伤心,他想浮在水面上透透气,小朋友有什么好方法让钥匙小兄弟浮起来啊?引导幼儿通过把钥匙放在有足够浮力的塑料块上让钥匙浮起来。联系现实:夏天天气太热,小朋友有没有跟随爸妈去游泳呀?小朋友游泳时要记得带什么东西呢?(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4、教师小结辅助物可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5、活动延伸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沉浮游戏,进一步认识沉与浮,学会使用沉与浮的表示符号,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活动反思: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总体感觉收获不小,对一些问题我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1、从幼儿熟悉喜欢的实物入手,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有利于加深幼儿对沉与浮的初步认识,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将沉浮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加深幼儿对沉浮知识的初步感知。3、组织小朋友做实验时,秩序较乱。由于教师初次摄入科学教学,教学经验不够,在做实验之前没有把实验规则大声讲清楚,加上幼儿年龄小,课堂纪律观念不强,所以做实验时秩序较乱。4、在提问题时比较仓促,由于时间限制,没有让幼儿多说一说自己的实验结果,甚至有些幼儿想说但还没说出来,幼儿之间交流不够,没有让幼儿更深入地去了解一些物体的沉浮状态及沉浮原因。5、教学内容设置偏多,幼儿难以合理、有效理解。通过本次的科学教学活动,本人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今后将会继续努力,加强学习有关教学的一些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篇三:中班科学课教案】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摩擦起电动活目标:1.让幼儿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2.在实验操作中,让幼儿亲自参与活动中,感受静电对物体的作用,感受动手操作的乐趣。3.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投放材料:
铅笔每人一支;胶水;透明胶;盛有水的碗;碎纸屑每组一盘;报纸若干。活动重点: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感受动手操作的乐趣。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活动过程:1.出示报纸并以提问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教师:这是一张报纸,小朋友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老师把报纸贴在墙上?幼儿:用胶水、透明胶、水……(教师一一用这些方法把报纸贴在墙上)教师:对了,这些都可以把报纸贴在墙上。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那么今天老师只用一支笔,就可以把报纸贴在墙上。请你看仔细,老师是怎么做的。2.教师示范小实验。出示笔和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用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贴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
教师:小朋友们你发现了什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用一支笔就能把报纸贴在墙上呢?(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进行问题设置,引导幼儿发散性思维,鼓励幼儿进行各种猜测及讨论,并请个别孩子上来亲自动手操作)小结:当老师拿着笔在墙上摩擦的时候,就这样产生了一种静电宝宝,我们的静电宝宝是一种非常淘气的小孩子,它会紧紧拉住身边的小伙伴的手。当我们的报纸上产生了静电宝宝,它就把报纸和墙壁紧紧的贴在一起,那样报纸就可以贴在墙上了。3.给幼儿提供笔和撕成小碎片的报纸。教师:我们看到盘子里都有很多碎纸屑,请你们仔细观察,当老师拿笔靠近小纸片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笔把小碎片吸起来)教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们手上的笔能不能把小碎片吸起来,并想一想为什么笔能把小纸片吸起来呢?(幼儿操作,教师在旁边观察、引导。)教师:小朋友们都做过实验了,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让笔把小碎片吸起来的呢?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我们把笔在衣服上或头发上进行摩擦,然后轻轻靠近小碎片,就能把小碎片吸起来。4.总结摩擦产生静电。教师:今天,老师用笔做了两个小实验,这两个实验都是证明经过摩擦后,笔可以产生静电现象。
活动延伸:益智区提供静电实验的材料(铅笔、气球、碎纸屑、曲别针等),幼儿自己探索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活动反思:幼儿对摩擦起电的现象很感兴趣,整堂课的注意力都集中于两个实验,而且愿意动手操作。但是在实验操作中,就材料投放问题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第一,在实验的开始,教师不可以把胶水、透明胶和双面胶等材料摆放出来。可以在教学开始设置问题,让幼儿们自己思考什么东西可以使报纸固定在墙上,再根据幼儿们的答案进行现场演示,鼓励幼儿们自己去寻找各种方法。第二,在实验操作中提供的材料(笔和纸)尽量的一致,避免材料的不一样给幼儿造成在判断上的干扰错觉,减少干扰因素。提供的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报纸,实验中避免幼儿们认为是因为纸的特殊性才固定在墙上,就偏离了科学实验设置的教学目标。第三,区域中可以增加一些碎泡沫、毛线头、薄铁片、棉花等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和发现。教师在科学实验课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要最大化让幼儿参与实验中,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过程,教师在过程中积极的鼓励幼儿自主参与,并适当提示思考方向和思路。在实验中让幼儿们多多进行同伴之间的经验交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