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2-05-26 16:35:10 发布

浅谈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中图分类号:G6106 幼儿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究、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探究学习对幼儿而言,是主动经历世界,从自己的周遭生活和教师提供的环境中主动地观察和尝试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依靠直接经验进行探索,获得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由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以感性经验为基础,探究学习是帮助幼儿形成直接经验的有效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儿童正是在他们经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世界的理解,并初具自己的理论,因此,幼儿园就应通过为儿童提供以研究为基础,以探索为中心的经历,帮助儿童构建他们的经验基础。幼儿在活动中带着问题和已有经验自主操作材料、亲身感受与直接体验、发现并自己得出结论,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这种学习方式对幼儿科学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幼儿带着问题或任务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方案、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表达交流――得出结论”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一、采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要反映幼儿周围生活的现象,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遇物而思,遇思而诲,在选择科学活动的主题时,要注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新奇的,但又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的新颖,脱离幼儿的年龄特点。为此,我们首选着眼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情境,吸引幼儿乐于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探索学习。比如在科学活动《吹泡泡的瓶子》中,我以观看视频玩吹泡泡的瓶子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二、精选材料提高幼儿探索的质量,使幼儿获得有效发展6 皮亚杰认为:个体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智力结构的。因此,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给幼儿的主动建构提供了一个尤为重要的信息支架,它们决定了幼儿通过与之互动将会获得怎样的经验。为此,教师应对材料进行有效的筛选,以提高幼儿探索的质量。在《跳舞的小人》这一活动中,考虑到中班幼儿年龄较小,首部力量不足,因此在选择材料时,我选择了相对比较细而且软的铅丝,可是通过尝试我发现铅丝制作的弹簧没有弹性。通过一次次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我发现毛根比较符合要求,于是在活动中我将毛根代替了铅丝,活动效果也较好。三、有效的提问是幼儿探究的引路灯问题是幼儿探索行为的方向盘,是幼儿探究学习的出发点,也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保证。没有问题就难以产生探究的兴趣,也就不会出现解决问题的需要;没有问题就难以保持幼儿持久性的观察和实验的专注,不易构成有效的探究过程。在幼儿科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中,教师应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怎样围绕着内容和探究的流程提出有价值的、适合幼儿探究的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当问题的提出指向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时,更能激思引路,引领幼儿面临问题情境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比如在《吹泡泡的瓶子》这一活动中,我首先给孩子提供一段视频以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材料尝试制作吹泡泡的瓶子,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会发现由于瓶口太大,吸管放进去挤压瓶子后会掉出来,这时我就有目地的选取了一些样本:1、棉花塞得松松垮垮的。师:“你的吹出泡泡了吗?”6 幼:“我吹出的泡泡不是很大很多,而且在挤压的时候我的棉花只要稍稍用力它就掉出来了。”师:“棉花容易掉,那怎么办呢?”这时幼儿就会想到把棉花用力的塞紧了。2、吸管完全被棉花堵住了。师:“你的成功了吗?”幼:“吸管好像给我塞得太里面了。”师:“有什么办法解决吗?”……问题设置由浅入深,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引领着幼儿探究的方向。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打基础,后一个问题则是前一个问题的提高和升华,一步步自然引发了幼儿持续性探究、有一定深度的探究过程,从而建构有益的经验。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不断发展6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与家长要建立学习的共同体”,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活动等不同形式让家长了解课题的有关情况,使家长看到孩子的发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此类活动,使课题研究与家长的距离大大缩短,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知识及物质来源,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在科学活动《豆浆吃醋了》这一活动中,我为孩子提供了一些酸性的东西,让孩子们观察豆浆加入这些不同的酸性物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在这些物品中醋的效果是最明显得,它一加入豆浆,豆浆就会凝固,而汽水、柠檬汁是需要长时间的等待过程,于是我就将请孩子将自己的实验物品带回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同时还可以尝试在豆浆中加入一些碱性的东西,看看会有什么变化。第二天大多数孩子都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大家一起进行了交流分享,他们从中体会到了和家长一起实验的乐趣。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而将家长拉进课堂可以使他们更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从而也使他们更支持我们的教学工作。五、制定合理的探究内容与方式6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活动,我们要选择适合教师组织开展,绝大多数幼儿感兴趣的,且适宜集体或小组幼儿共同探索的,有经验共享价值的活动。而对于那些内容虽然很有价值,但不适宜集体探究的,则可以建议家长在家进行。没有探究内容就谈不上探究,探究内容太多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幼儿各方面都较弱,一次活动的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都探究清楚。教师在设定探究内容时要切合实际,不要盲目最求一步到位,要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发现和学习。在《蜗牛》这一活动中,我设计的是首先让孩子探究蜗牛的外形特征(大班的孩子对蜗牛的外形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分组观察蜗牛爬行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用手触摸后蜗牛又会有哪些变化;最后通过视屏让孩子简单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产卵。通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让孩子由最开始对蜗牛的害怕、陌生到最后对蜗牛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尝试饲养蜗牛,这就是我的成功。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需要,它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幼要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儿的科学教育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面向全体幼儿,给幼儿充分的主动学习机会的活动。6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