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00 KB
  • 2022-05-26 16:35:12 发布

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实验研究.doc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摘   要一、问题的提出(一)背景分析(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三)研究价值:(四)研究现状:二、研究课题关键词的概念——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是:3——6岁幼儿。(二)研究时间:2001年10月——2004年6月(三)研究方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情境设问法。根据研究目标选择文献研究、经验总结、实验研究、个案分析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四)测量方法:采用北京师大俞国良博士提供的“幼儿创造力量表”,测量比对两班幼儿前测、后测的创造力成绩。四、研究步骤(一) 课题实施阶段内容准备阶段:实验阶段:评估总结阶段:(二)课题实施过程第一阶段:艺术的科学启蒙教育。针对幼儿年龄3——4岁。首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理解力,感受力,表现力。其次: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科学教育,丰富幼儿的认知、情感,提高幼儿的智力,拓宽幼儿的想象思维,陶冶幼儿美的情操。收到成效与课题研究目标成正比,非常令我们满意。第二阶段:科学的艺术启蒙教育。针对幼儿年龄4—— 6岁。这一阶段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它引导幼儿认识从表象向真理过度的过程,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幼儿学到多少,记住多少,而是在学习中发现了多少,解决多少。它不注重结果,关键在于过程。最后阶段即第三阶段: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结合。针对幼儿年龄6岁。在这一阶段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始注重结果(即真正的事实,真相)和获得结果的有效方法。将艺术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的艺术教育有机的结合,相辅相成,达到了最佳效果。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将科学和艺术的整合教育升华,渗透于幼儿教育的各大领域,使幼儿体会到自由教育的真谛,让幼儿做自己的主人,给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五、教育方法 (一) 实施教育条件:(二)综合主题教育 (三)启发创造教育法 1、重组法。2、比较模拟启发法。3、抽象法。4、大脑风暴法。5、发现法。6、日记观察法。六、结论与分析 (一) 讨论(二) 分析(三) 结论经过近三年的探索,我们经过了探索、思考、改进、实验、创新等多个阶段,我园课题组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实验班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对比班的孩子,达到了预期目标。1、在艺术活动中的渗透,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及审美观。2、激活幼儿心中的旋律,培养了幼儿对美的感受,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3、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比对照班的孩子要好的多4、通过情感教育,陶冶幼儿的情操。5、将生硬的常识变的活泼、生动、便于幼儿接受,激发幼儿的兴趣。6、解放幼儿的双眼,培养幼儿观察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  背景分析科学与艺术的话题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关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作用和发展等问题是大家都在争论的焦点。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发展进程中,很多学科的发展都是在这一原则下,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借鉴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两者是各自有侧重的,这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与生俱来。随着人类对自己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深入认识和对生命的诞生、成长进化奥秘的不断探究,将导致科学新领域的开发和出现。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研究符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文件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的趋势是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以“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础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因此,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进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大问题。(二)课题研究的目的:科学与艺术启蒙整合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研究借鉴艾斯纳审美教育理论,重视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整合欣赏教育对幼儿审美创造力形成的影响、作用,规划增加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整合欣赏教育审美感知、观察的内容,使幼儿积累大量审美形象的表象,并在科学与艺术启蒙整合教育活动中充分的创造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我们自承接课题以来,希望我们的孩子能生活的更加有意义,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在三年的努力研究与探索,能得到以下收获:1 探讨和发现幼儿科学与幼儿的美术整合教育活动中,能否达到启发幼儿的思维,开拓幼儿的视野,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好奇的心灵。2 探讨和发现幼儿科学与幼儿的美术整合教育活动中,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方案。3  探讨和发现幼儿科学与幼儿的美术整合教育活动中,整合教育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思路和内容对幼儿教育所起的作用,及对幼儿在掌握能力,理解力及观察和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中的价值。(三)研究价值:艺术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人们普遍意识到,艺术世界是奥妙无穷的世界,艺术经验对丰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每一关键时刻,艺术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使人类的天才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并保证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对幼儿进行艺术的教育不仅对于幼儿的情怀意趣等精神陶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其创造性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幼儿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它是一种人文教育之中坚教育。同样的,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与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整合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极好途径。 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整合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趣味的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意义就是能够使幼儿了解基本浅显的科学知识,认识简单的科学方法及技术,培养其科学探索的精神,发展幼儿的智力素质即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情感。进行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整合教育活动,是为培养21世纪具有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而服务。今天的幼儿将是明天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21世纪祖国的建设者,今天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艺术的人文素质,将为未来社会更加进步和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四)研究现状:现在高等教育界学者发表大量文章,提出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问题。认为现阶段科学教育在大学中受到非常之重视,而忽视人文教育,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失衡,由此带来诸多弊端:一是科学教育自身并不能保证人一定会将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不能避免高科技犯罪和高科技征服。二是科学教育的片面发展不仅无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冲突的解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矛盾和冲突更加突出。三是在唯科学的态度和纯功利思想的指导下,人文教育日渐薄弱,使培养出的幼儿的人文素质降低。通识教育对幼儿的最低要求有七个方面:1、要能够阅读写作、交流;2、要有外语能力;3、对美术及其它表演艺术来源、发展、理论等具有基本的理解;4、要了解哲学、文学、宗教和科学领域的经典文献;5、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要有基本的认识,包括其来源、传统、成就以及东西方文明;6、要掌握获取知识方面,包括对物理科学和数学的理解;7、要对人体结构和人类思维活动有一个一般了解。通过对以上通识教育七个方面幼儿应掌握的知识的了解,不难发现我们的幼儿缺少的是什么?缺少的正是人文教育这部分内容。美国教授称中国幼儿考试分数很高,但一进行研究课题就总是落后于美国幼儿。我们的幼儿能吃苦,能耐劳,肯钻研,美 国教授最爱要中国幼儿作幼儿,但为什么很多人落后于美国幼儿呢?究其原因我们的幼儿欠缺的是哲学、艺术、文化等人文学科的知识。二、研究课题的关键词所谓整合,就是以一种主导要素把各个分散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就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宗旨,把科学与艺术教育诸要素组合起来,使之相互渗透。它不是两者的简单调整,也不是科学取向与艺术的人文取向二元相加,这种结合是全方位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根本改变。它是科学的艺术教育和艺术的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是:3——6岁幼儿,对参加实验的幼儿进行随机抽样,实验班30名幼儿和对照班30名幼儿创造力方面,在前测中无明显差异。(二)研究时间:2001年10月——2004年6月(三)研究方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情境设问法。根据研究目标选择文献研究、经验总结、实验研究、个案分析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四)测量方法:采用北京师大俞国良博士提供的“幼儿创造力量表”,测量比对两班幼儿前测、后测的创造力成绩。四、研究步骤(一)课题实施阶段内容1、 准备阶段:A、制定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B、搜集有关的内容、资料。C、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的确定和创造力前测。2、 实验阶段:A、具体实施科艺活动,每周一次主题活动。B、每月一次总结活动。C、抽查记录和后测活动。3、 评估总结阶段:A、每学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进行创造力数据统计、分析、个案调查等评估实验效果。B、撰写实验报告。C、整理实验过程的资料,材料,成果,进行立案归档。    (二)课题实施过程自2001年,我宁河幼儿园承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研究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实验研究”》课题研究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课题内容,研究教育思想。如今,我们已经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了三年,已将它开垦的肥沃、丰厚,相信在这块土地上将盛开鲜花,长出肥硕的果实。我们将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充分体现艺术的科学启蒙教育、科学的艺术启蒙教育,以及科学和艺术的互动教育。第一阶段:艺术的科学启蒙教育。针对幼儿年龄3——4岁。本年龄阶段幼儿表现出对事物的理解力差,生硬的科学教育很难开启幼儿的心灵,我们针对这一点采取以艺术教育为主,辅以科学教育的方法。用简单的绘画、手工;优美的歌舞、律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形象科学,把科学知识分解成为简单化、形象化,易于幼儿理解的东西,幼儿从中能了解事物的表象。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将科学知识渗透于艺术教育中,使艺术教育活动变的丰富丰富多彩而又不缺乏知识性。首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理解力,感受力,表现力。其次: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科学教育,丰富幼儿的认知、情感,提高幼儿的智力,拓宽幼儿的想象思维,陶冶幼儿美的情操。收到成效与课题研究目标成正比,非常令我们满意。具体表现如下:1、 解放幼儿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由充分的想象和表达。2、 合理的对待幼儿当前的需要与长远发展关系,造成幼儿身心的可持续发展。3、 根据不同幼儿的具体基础和接受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幼儿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4、 利用美术自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拓宽幼儿的相象思维,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5、 培养幼儿积极快乐的生活,利用多种工具材料刺激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以适当的表扬、竞争强化幼儿的兴趣发展。6、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和兴趣。课题的初级阶段,幼儿美术在操作层面运用不同方法经过以下阶段:1、 运用作品临摹法经历最初的视觉模仿阶段。    2、 运用情景观察法经历表面的视觉感受阶段。3、  运用语言描述法经历对所感受事物的初级描述阶段。4、 用联想迁移法经历对所感受事物的想象描述阶段。5、 运用游戏练习法经历对所感受事物的初级表现行为。最后:儿童文学中渗透科学教育,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及理解力,丰富幼儿的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占主导的初级研究阶段,利用艺术形式解释了简单的科学表象,使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好奇,求知及浓厚的兴趣,达到提高幼儿的智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目的。第二阶段:科学的艺术启蒙教育。针对幼儿年龄4—— 6岁。本阶段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阶段实施。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表现出更强的好奇和求知他们想了解的并不仅限于事物的表象,而是深入的了解。在这一阶段研究中科学教育表现出优越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艺术教育成为辅助教育形式。我们经过研究得出对科学教育的认识:所谓科学教育是自然、社会、思维的整合,科学教育不在于认识真理,而在于探索。它的具体目标是增加知识,方向是探索未知世界,动机则源于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计划是在优化的教育中强调学习。如何利用艺术来达到科学教育目的呢?我们认为应该解放幼儿,让幼儿自然,自觉的接受科学教育,我们是这样做的:1)放幼儿的双眼,培养幼儿观察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解放幼儿的头脑,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发展。3)解放幼儿的双手,让幼儿能真正的在做中学,想中学,用中学。4)解放幼儿的嘴,引导幼儿多说,培养幼儿的探索,分析。5)解放幼儿的空间,拓展幼儿的眼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6)把实践的机会留给幼儿。这一阶段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它是引导幼儿认识从表象向真理过度的过程,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幼儿学到多少,记住多少,而是在学习中发现了多少,解决多少。它不注重结果,关键在于过程。最后阶段即第三阶段: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结合。针对幼儿年龄6岁。在这一阶段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始注重结果(即真正的事实,真相)和获得结果的有效方法。只有将艺术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的艺术教育有机的结合,相辅相成,才会达到最佳效果。首先: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密切结合不分家。其次:科学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统一、和谐最后:科学教育吸收艺术教育中的想象力。我们教师在课题实施中发现教师的教育思想有了转变,具体表现:1、 在教育理念上从传统教育转变为现代教育观。2、 在教育目的上由传授转变为创新实践。3、 在教育方法上由读科学转变为做科学。4、 在教育过程上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幼儿为中心。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将科学和艺术的整合教育升华,渗透于幼儿教育的各大领域,使幼儿体会到自由教育的真谛,让幼儿做自己的主人,给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五、教育方法 (二) 实施教育条件: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年龄相同,执教教师教学状况基本相同,幼儿接受的自然背景基本相同,幼儿接受教育活动的时间和总量基本相同。实验班的幼儿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教学,对比班按照省编教材进行教学,不排除教学活动中与艺术和科学整合教育相关的教学活动。(二)综合主题教育 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在课程设计上借鉴综合主题教育课程理论,以科学教育作为核心主题,艺术教育依照科学教育主题内容设计其活动,课程设计既要保持科学教育、艺术教育本学科内在的逻辑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又要注重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教育整个体系内部之间及其与外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从而建立具有明确教育目的,清晰阶段层次,完整教育结构及整体发展规律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体系。在这一方法指导下我们还将运用重组法。比较模拟启发法文献法、抽象法、大脑风暴法、发现法、日记观察法等方法开展研究实践。(三)启发创造教育法 1、重组法。此创造方法在科学活动和艺术活动中就是重新组合的方法。如:科学活动幼儿了解某玩具的构造,拆散后再重新组装成另一形象的玩具;艺术活动幼儿练习剪贴,把原来图片中动物、人物、植物等造型剪下来,重新组合粘贴成一幅有主题内容的图画等。  2、比较模拟启发法。我们运用直接比较模拟启发法,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构图模仿,给幼儿一幅画作原形,让幼儿画不同主题内容的画面;画面形、色、构图形式一样,而内容不一样;色彩模仿,给幼儿一幅画的色彩作原形,让幼儿画出不同色调,画面构图、造型相同,色调不同;造型模仿,给幼儿一幅某种造型的画为原形,让幼儿画不同造型的形象,而绘制方法、风格近似等。间接比较模拟启发法,就是把事物或动物比作人,按人的心理变化、思维程序来创作出作品,如幼儿平面泥工《会唱歌的花》,把花拟人化,小朋友一浇花,花就唱歌。 3、抽象法。就是通过运用各种材料和特殊技法,创作出抽象的形象,产生偶然出现的艺术效果,启发唤起幼儿的想象。如泼画、洇画、沙画、撒盐画等。例如:用“小喷泉”表示音乐的强弱,幼儿在表现喷泉时,用劲不同,达不到喷泉的效果。我们采取让幼儿分组自己实验感受的方法,幼儿互相讨论、学习,得到在重音时使劲喷,喷向高处,弱音时则轻喷,喷的低的规律,最后幼儿表现的喷泉非常整齐。 4、大脑风暴法。此法是运用最广泛、最成功的发展创造性潜能的一种教学技能技法。我们把幼儿分成几组,每组有一同学负责,而且各组成员以固定为好,在解决问题时讲究小组间交流,“因为创造型人才通过相互交流而成为独立的人。”其步骤是感知问题——发现事实——大脑风暴——对想法的评价——计划实施,在大脑风暴这一步骤中,要求小组成员要摈弃批评、相互交流、寻求数量、想法的联结和改善。 5、发现法。我们在指导幼儿学习知识时,只是给他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幼儿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学习相应知识的教学方法。例如:有一天我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是在寒冷的冬天,孩子们和我做健身活动后,我让孩子自由活动。我发现孩子们都跑去看我们饲养的小动物,我走近后听到孩子间的谈话,“这么冷,小兔还敢出来玩?”“它好象胖了很多。”“快看,它的眼珠好红呀!”“它是不是饿了?”……针对幼儿的这一发现,我搜集了许多有关材料,图片,媒体教具,上了一堂常识课,让幼儿通过观看和思考发现兔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和价值。幼儿在有声有色的科学教育中自己提出问题,再从观察中小组讨论和解决疑问,详细的了解兔子,教育活动的结尾我让幼儿自己进行绘画,把所看到的用线条表现出来,最后评价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兔子的了解和记忆。  6、日记观察法。我们让幼儿在日记观察本上记录植物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生长过程,通过绘画幼儿不仅了解到植物生长的科普知识,而且训练了绘画技能。六、结论与分析 (一)讨论课题研究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的各个领域,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经过近三年来不断实验,我们与对比班的幼儿做了比较,实验班的幼儿无论在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优越性,幼儿能一次完成作品的效率为实验班88%,对比班则是69%,大部分幼儿能在活动中知道自己该学点什么,该怎样学,如何去学,如何去进步,这样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另外,平时多让幼儿观察,注意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例如:平静的纸,飞舞的纸;单面的纸,立体的盒子等等都存在不同,他们有什么不同?他们做了什么动作?都值得教师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幼儿的观察角度变的越来越细,他们平时会注意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物和其中微妙的变化,随时督促了幼儿做事认真,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活动中我还采取阶梯式教学,系统化教学,如:人物、动物、植物、风景等。每一阶段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呈现阶梯式。幼儿还可以根据绘画的成品进行讲述,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加强幼儿口语表达。幼儿思维的训练同样不可缺少,我们经常给幼儿一个简单的图示,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在“象什么”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来,给幼儿提供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其他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思路。 实验课题的实施,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经验,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幼儿真正体会科学活动与幼儿美术活动之间的联系及所产生的良好教育效果,幼儿愿意参与活动,并表现出很高的活动热情,使我们组织的科艺活动效果得到真实的再现。 如下是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创造力方面的比较:由(表一)可以看出在创造能力各领域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终期测试都有差异,在发现问题和规律,独创性和完成任务能力测试值,差异检验p〈0.05,而在敏捷性与流畅性和组合能力上差异不大,原因是幼儿有合作游戏的天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敏捷性和流畅性内容有较多的涉及,因而实验班与对照班无明显差异。表一:幼儿创造力各项测查统计表有 N 发现问题和规律的能力(Xˉ) 流畅性、敏捷性(Xˉ) 独创性   (Xˉ) 联合和组合能力   (Xˉ) 完成任务的能力  (Xˉ)前期 实验班 30       对比班 30      差异显著性检验  两班无显著差异 两班无显著差异 两班无显著差异 两班无显著差异 两班无显著差异后期 实验班 30      对比班 30      差异显著性检验  两班有显著差异 两班无显著差异 两班有显著差异 两班无显著差异 两班有显著差异在如表二:     幼儿创造力总分方面测查统计表班别 前测 N X S 显著性检验 后测 N X S 显著性检验实验班     两班无显著差异     两班有显著差异对照班           (二)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幼儿在独创性、联结组合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总体评价上与对比班都有了较显著的差异,实验班的幼儿对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安排非常合理,而对比班在许多工具和材料面前却显的无所适从。近三年的实验研究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样本小、局限大,一些方面本来预期有比较明显变化的却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这主要与测试问卷的设计、测试人员的水平、被测试对象的被试心理以及教育活动设计本身存在的问题等因素有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争取把科艺教育细致化,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如何从更深层面建构科学与艺术教育的思想、理念及探索模式,如何提高对科学艺术整合教育的认识,并构建更加完善的幼儿园、家庭、社区齐抓共育的教育格局,如何将科艺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整合、如何使幼儿在科艺教育中更好的加强幼儿的合作等问题,将是我们今后重点研究的课题。好在这是一个拓展性的课题,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立志幼教的人士对我们的研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之更加完善。(三)结论经过近三年的探索,我们经过了探索、思考、改进、实验、创新等多个阶段,我园课题组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实验班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对比班的孩子,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1、在艺术活动中的渗透,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及审美观。  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在与科学活动有机结合时我们注重幼儿的自身水平的发展,并依此为依据将幼儿分组、实验。经过不断实验,我们与对比班的幼儿做了比较,实验班的幼儿无论在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优越性,幼儿能一次完成作品的效率为实验班88%,对比班则是69%,大部分幼儿能在活动中知道自己该学点什么,该怎样学,如何去学,如何去进步,这样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另外,平时多让幼儿观察,注意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在“象什么”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来,给幼儿提供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其他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思路。2、激活幼儿心中的旋律,培养了幼儿对美的感受,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在音乐的带动下幼儿的兴趣由科学常识转到音乐表现,在活动中抒发了幼儿自己的情感。我们实验班的孩子对比非实验班的孩子就突出了这一点。我们班的孩子绝大部分能较准确的表现音乐能随音乐的变化更改动作体现音乐的强弱,对比班的孩子则大部分个性较内向,不善表现自己,理解音乐的能力较差,表现的方式单一,幼儿的参与意识弱。由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幼儿接受的教育方式影响幼儿的个性,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起很大作用。3、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比对照班的孩子要好的多我们采取分组、分工、合作方法不断的实验、测评,我们发现小组与小组间幼儿的能力表现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而小组内部幼儿与幼儿间原先存在的明显差异逐步减小。幼儿在参与活动中相对对照班来讲,幼儿能从较广泛的角度和深度想象和创造。幼儿在活动中要自行分组,分组活动过程中,幼儿之间需相互合作,他们在活动中共同讨论,这样加强了幼儿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幼儿在相互学习中还要与其他幼儿交往,以此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合作互助,团结友爱的情感。幼儿在接受教育活动的同时,加深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加强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4、通过情感教育,陶冶幼儿的情操。  将情感教育穿插在科艺活动中的方式比起生硬的品德教育其效果要明显的多。生硬的品德教育可能起初会吸引幼儿,但教育活动的持久性差,幼儿会在较长时间的单调教育中失去耐心,失去活动的主导位置。例如“小司机”活动,如果单纯的教育幼儿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幼儿的活动兴趣持久性差,教育的效果就比起科艺活动效果相差很大。科艺活动使幼儿不仅是在音乐中体验司机叔叔的工作,同时体会交警叔叔的劳动,工作性质,产生敬佩的心情和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社会行为。幼儿的活动不仅仅是学“死” 的知识,还要将它变活,变的生动,幼儿才会接受,领悟,并能持久的进行学习掌握。5、将生硬的常识变的活泼、生动、便于幼儿接受,激发幼儿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科学创造精神,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的。幼儿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只靠单一的讲解,会让幼儿感到乏味,还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如何让幼儿高质量的接受科学性教育内容?教育界人士便将科学艺术合为一体,不仅让幼儿在思想上接受,还要从本质上真正地理解和接受。将科学性的知识用丰富的画面或有趣的声音配合,使幼儿在视听结合中学习,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乐于被幼儿接受。我们实验班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高于对比班,我们班幼儿有88%的幼儿爱问为什么?并有76%的幼儿发现问题后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对比班则仅有少部分幼儿乐于观察发现,去解决问题的就更是少之又少。6、解放幼儿的双眼,培养幼儿观察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幼儿的心灵稚嫩、纯真,对社会充满好奇、疑问、求知, 他们遇到新奇事物时总是问“为什么”,我们在课题实施中仅仅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随时随地留意幼儿的提问,并主张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幼儿间的团结,互助,合作很重要,出色的成绩来源出色的小组配合,共同的探索丰富幼儿的眼睛,可见,使眼睛解放,是科学教育的关键。7、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研究论文多次获奖,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我园课题组的老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科研的能力。我园教师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寻找科学的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研究论文,带动了全园的教科研发展,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三年来,我园教师共设计活动方案20个,撰写音乐理教育论文5篇。其中,1篇论文获三等奖,美术论文5篇,一篇获二等奖。教师曾多次指导幼儿作品,幼儿的作品获省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教师荣获优秀指导奖。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7日 [2]施燕编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3孙维胜主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浅说》南海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4]滕守尧主编:《美学 设计  艺术教育丛书(总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版 [5]殷红博著:《儿童关键期与超常智力开发》,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6] 张建国:《综合性主题教育课程结构论(上)》,《幼教园地》,1995年第11期,第6页 [7]张奇:《儿童审美发展与教育》2000年第1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扬中市油坊中心幼儿园课题组一、课题背景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早期阅读备受幼教界的关注。许多实践工作者在幼儿园对早期阅读进行不同角度的尝试,结论却各不相同。我园过去曾对早期阅读进行了一些尝试,发现幼儿对早期阅读颇有兴趣,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有灌输的现象,忽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教育环境;重知识轻能力,把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教育;重结果轻过程,忽视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思维训练;重集体教学,忽视日常培养;重幼儿园教育忽视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的作用。为此,从2005年11月起我园对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进行了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和探讨。二、研究目标(一)研究目标 转变以灌输知识为本的教育观念,克服重教轻学、重知轻能等不良倾向,树立以幼儿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育思想。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幼儿的观察、表达、感受、倾听、想象、思维能力,为幼儿入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做准备。(二)研究内容1、幼儿早期阅读概念的研究。2、幼儿早期阅读培养目标的研究。3、有助于幼儿早期阅读保教环境的研究。4、教师在幼儿早期阅读培养中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的研究。5、探索家园合作共同实施对幼儿早期阅读培养的研究。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作为基本研究的方法,同时辅以调查、观察、谈话等方法。四、研究结果(一)对幼儿早期阅读概念和早期阅读培养目标的认识早期阅读是指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其中包括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和辨认汉字,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技能等。尽管在幼儿有阶段,幼儿尚不需要具备文字能力,但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他们有必要认识口语与文字的对应关系,有必要掌握看懂图画书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辨认自己的名字和常见字。当幼儿阅读意识萌发时,会出现强烈的阅读渴望,什么书都想看一看、什么字都想认一认,成人应给予扶植,满足幼儿的需求,也只有“我想、我要”的意识下,才会激发出幼儿自身的内在动力,形成自发的阅读行为。所以,不断激发幼儿的阅读意识,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阅读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需求,是早期阅读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体验到乐趣后,就会对阅读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将幼儿的早期阅读培养目标具体界定为:*具有积极的阅读意识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大量接触各类图书,乐意观察各种符号,对文字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爱护图书,掌握正确的坐姿和书写姿势,能认真倾听和安静阅读。*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理解感知画面与故事、文字与语言的对应关系;能大胆表达自己阅读的愿望、想法、见闻,并尝试“写”下来(写与画相结合);能根据图书内容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或解决问题。(二)创设促进幼儿早期阅读的保教环境1、积极创设有文字的学习环境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是他们通向阅读之路的最重要的一步。我们非常重视创设有文字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文字无所不在地环绕在周围。我们在活动室环境布置上运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如在幼儿的作品栏、口杯、毛巾架、睡床等地方贴上幼儿的名字;在区角、盥洗室、玩具柜、卧室等重要物品上贴上一些文字标签。使幼儿在与环境的对话中,初步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以及认识最常见的字等等。2、创设能吸引幼儿的图书阅读角一个文字材料丰富的环境必须有一个能吸引幼儿的图书阅读角。我们在阅读角中投放适合幼儿年龄的各类图书,平均每个幼儿的图书量至少有五本;图书陈列在开放式的书架上,书的封面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也便于幼儿拿放;我们还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课程内容的变化不断更新。 3、在各个活动区投放读写工具和材料我们在各个活动区的玩具材料中增添一些与读写有关的材料,并适时更新。如在“娃娃家”的瓶瓶罐罐上贴上易于幼儿辨认和阅读的文字,有意识的放一些书报,引导幼儿给娃娃读书;积木区添置交通告示牌、标志及地图等,并给幼儿提供纸、笔和能写字画画的地方,幼儿可以在他们搭的建筑物上贴上自己的名字、建筑物的名称和其他文字标签;在自然角中提供与所展示的动植物有关的图书和介绍;桌面玩具区提供识字卡片、识字游戏等。(三)教师良好的观念与行为,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基础1、幼儿早期阅读培养操作原则(1)趣味性原则俗话说,只有乐在其中,才能其味无穷。兴趣是幼儿学习的起点,如果对阅读没有兴趣,阅读就会成为一件苦不堪言的事。随着幼儿好奇心的“触角”不停地向前延伸,将唤起幼儿对书的渴望,但不能简单地认为,给幼儿多看些书,就可以激发幼儿爱看书的兴趣。兴趣在于引导,引导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启其蒙而引起趣,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日有所获,周有所得,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幼儿切身体会到阅读的乐趣。(2)可接受原则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阅读必须符合“可接受性原则”。所谓可接受性,就是说阅读的内容必须高于幼儿已有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但经过幼儿一定的努力,又必须能够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犹如摘苹果一样,让孩子跳一跳便能够摘到为最好。(3)自主性原则 对教师自身来说,应不断更新观念,主动探索早期阅读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充分发挥幼儿、家长内在的潜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学会自主阅读,在阅读活动过程中产生自信心、进取心、创造性;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早期阅读培养,开发他们所蕴藏的资源,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课题研究。2、幼儿早期阅读培养的教育策略(1)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教育内容在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有机渗透阅读教育内容,使幼儿在他们所能够理解的情景中阅读、学习。在一日生活的安排中留有足够的阅读图书的时间,包括教师给幼儿朗读和让幼儿自己读书的时间,利用晨间、点心、午餐、游戏活动、散步等环节中进行,如晨间来园时,幼儿可自由选择图书角的图书阅读或互相翻阅各自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在教育活动间隙,教师尽量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如动作比较迅速的幼儿很快完成了盥洗、饮水、吃饭时,教师则鼓励他们到图书角阅读图书或互相故事等。(2)给幼儿提供多种看和使用书面文字的机会,用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阅读和书写兴趣。 通过各种有目的的活动,如歌曲、儿歌、诗歌、游戏的形式来学书面语言。在活动区,特别是角色区内投放幼儿熟悉的图书中涉及的角色和物体,从而给幼儿提供复述、和表演所读故事的材料和机会。当幼儿完成作品时,鼓励他们学写自己的名字。让幼儿有机会自己制作与幼儿园课程内容及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的图书,有机会参与制作小组或全班小朋友合作完成的图书。鼓励幼儿把自己听到或创编的故事画成一幅一幅与故事内容情节相符的画面,再装订成一本书,讲给老师、同伴听,或投放到图书角,供大家阅读欣赏。发动幼儿收集废旧图书、图片,并把这些图书图片上的动植物剪下来,指导幼儿重新组合,贴在一张张白纸上,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画上背景,装订成册,最后创编故事。幼儿自己制作头饰寻找合作伙伴一起扮演角色。(4)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情感的体验首先,我们指导幼儿阅读新书时,重点引导幼儿去观察画面的背景,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去看汉字,而是在最后欣赏故事的环节中,让幼儿自然、自发地去对应与内容相关的汉字,从而在不只不觉中认识了很多汉字。其次在阅读活动中,我们重视引导幼儿用表情、动作、体态等反映故事的内容,体验人物喜怒哀乐等情感。在情感体验基础上进行创造。如幼儿阅读图书,幼儿表演愤怒时,有的握紧拳头、有的跺脚、有的咬牙切齿……,幼儿富有个性的表演,就是一个自我创新的过程。再次,在阅读活动中,我们总是根据图书中故事的重点,提出各种问题或假设,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或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鼓励每个幼儿大胆讲自己的想法,再集体进行讨论,分析比较他,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都得到发展。(3)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利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听觉欣赏活动,让幼儿倾听教师朗读文学作品(诗歌、散文、故事)或边欣赏故事录音,边阅读图书,让幼儿在反复倾听中不断体验和品味作品,在感受音乐美、语言美、画面美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从而把倾听当作一种艺术享受。(3)提供良好的示范和榜样 教师阅读活动的模式对幼儿的阅读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幼儿产生想学习的一个重要动机,来自他们所崇拜、仰慕的人的所作所为。我们的教师经常和幼儿一起看书、朗读、写字,以自己的行为、态度、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因势利导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姿势、读音。(四)吸引家长融入幼儿早期阅读培养的教育,建立家园共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关键因素之一。实践中我们发现,要使早期阅读真正发挥其作用,必须通过教师的影响和转化,调动家长的力量,与家长形成共同的育人机制。首先教师创设早期阅读活动环境,吸引家长进入早期阅读活动之中,使家长的角色由被动到主动;其次让家长在参与、体验活动之中,认同幼儿园早期阅读的价值;其三教师、家长共同参与活动,使家长成为合作伙伴。1、吸引家长参与早期阅读培养完善家长会的指导作用。如教师将早期阅读计划事先打印分发给家长,在家长会上听取家长的想法和建议,以及配合幼儿园教育的方法,由以往家长被动听老师读计划,该为主动地参与对早期阅读的规划、修改,逐步提高对早期阅读培养的认同感。拓展家园联系的内容,家长宣传栏定期向家长介绍有关知道幼儿阅读的方法、需要家长配合事项、介绍新书等,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阅读发展情况,能及时发现幼儿的变化与进步,相互反馈信息,判断确定幼儿的发展需要,需求有效的家园共育的途径。精心设计早期阅读活动,将教育意识转化给家长,让家长将孩子的一些阅读表现及时记录下来,关注幼儿的发展与变化。在家长开放活动中引导家长有目的地看阅读活动过程,捕捉发现自己孩子的行为表现,将早期阅读培养意识、方法转化给家长,使之体会在幼儿的生活中处处有早期阅读培养的契机。 2、家长认同和支持早期阅读培养的价值当我们的研究得到了家长认同和支持后,家长主动获取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方法,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同时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自觉融入了对孩子早期阅读培养。在对大班幼儿家长进行的“幼儿阅读的调查报告”中,我们欣喜的看到80%的家长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如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同孩子一起看书,讲解其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能利用节假日带孩子逛书店或去图书馆,开阔孩子的眼界,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等。3、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参与活动当家长开始重视与幼儿园的合作时,家长不在是阅读活动的旁观者,而成了活动的参与者、观察者、指导者、组织者;如有一阶段,大班好几个孩子们对恐龙很感兴趣,在老师的动员下有的家长则和孩子一起寻找收集恐龙的图片、书籍,于是引发了大家对“恐龙”的关注,幼儿集体谈论“恐龙”、阅读“恐龙”的书等;春天,几个幼儿对“小草会不会开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教师不失时机向幼儿提供资料和观察时机,有的家长也参与了进来,幼儿在获得“小草会开花”的结论的同时,还体会到了主动观察、阅读获取知识的乐趣。4、拓展对家长、社会教育资源的认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家长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有必要正确理解“究竟怎样做,才是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如何看待家长参与的早期阅读活动?” 从操作过程来看,不仅要利用家长提供的物资资源、信息资源,还要有效的利用家长本身的智慧,来充实教师的认识、思考和知识体系;利用家长中的各种不同的多才多艺,丰富教师原有的教育技能以及教育方法,更要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直接和孩子互动,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培养。五、研究结论与思考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培养”的研究效果初见端倪。1、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培养是必要的、可行的,它是幼儿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未来社会要求每个人能以自身的学习能力不但获取新的知识信息,才能跟上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社会。阅读可帮助幼儿获得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阅读将使幼儿学会学习,形成爱读书的习惯,这种素质是终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2、适宜的幼儿生活、游戏、学习的环境条件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当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和满足幼儿早期阅读实践、探索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开放的丰富的、可供自由选择的时间空间,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同时应当明晰:幼儿在划一的、受过多限制、干预和管束的环境中,幼儿的早期阅读是难以发展的。3、教师的教育观念内化为教育行为,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关键因素。教师要研究幼儿动态的活动过程和发展特点,关注幼儿的所思、所想、所说,把握来自幼儿的信息,引导、帮助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把教育意识、教育价值观转化给家长,形成家园共识、共育机制。在幼儿早期阅读培养中,教师如何使早期阅读与各领域活动有机结合?如何使教师预设的早期阅读活动与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有机整合,将是我们在教育改革和实践中需要继续思考和研究的。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