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2-05-26 19:13:28 发布

教育随笔:问题 思想 方略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教育随笔:问题思想方略教育随笔:问题思想 教育随笔:问题思想方略教育随笔:问题思想 方略在认知世界和改造生存环境的思维活动中,人类智慧的诞生一般要经历这样的线性逻辑顺序:即从研究问题出发,接着提炼思想或理念,后拟定执行方略,并付诸实施。这种认知与应对的法则,抑或是知与行的思维模式,实质上是人得以生存的一种智能应用方式,当然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一种核心力量。比如,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各种用物的创造与改良,就是凭借这种思维模式实现的。教育教学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也是在人的灵魂空间建构和培植一幅美丽图画的伟大工程。自然也离不开研究教育问题,提出教育思想,拟定教育方略的思维模式。比如,一个孩子写的作业马虎,这就是遭遇到的教育问题。而后老师得出这个孩子学习不认真,不在心的结论,并决定责罚这个孩子,这就是认知中形成的教育思想。最后老师让学生重写一次作业。这即是解决问题的方略。可是,育人工程的建筑却又非常特殊:即我们所有付诸的工序和劳作都作用在一个不可见的空域,我们很难透明地了解它真实的样子。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就只能根据裸露其外的表象,做出自我的主观策略,而后实施教育行为。因此,这里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如果是判断正确,这自然可以培养正常人。但若判断有误,就有可能实施不合适的教育,其结果就有可能使孩子的发展走向畸形。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思维模式不但是人生存的需要,也是人职业发展的需要。离开了它,人认知世界就毫无价值,也不能获取生存或职业济进之道。因此,它是人不断掌握规律,不断超越自身,不断改良行为的唯一法宝。然而,这样的法宝却并不能保证发现问题的真切性,也不能保证认知思想或理念的确切性,更不能保证方略的恰当性。因为物相有遮蔽,有隐藏,自然也有真伪。倘若只看到一部分或一个片面,那其后的思想或方略当然会因其误导。这是我们应用此法宝的第一种缺憾。第二种缺憾是我们人自身的问题:即研究问题的人比比皆是,提出思想的人也甚多,但提出实施方略并付诸行动的人却只在少数。这就是道理人人都懂,却未见其行的根本所在(自然也包括我自己)。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对什么都能说出一番之我见的现象,就是喜欢研究问题的人。而在教导他人的过程中,总喜欢说“你要孝敬父母”“请你尊重他人”“爱我们的家乡吧”等这类口号性话语的人,就是很喜欢表达思想的人。具体到教育教学中,我们教育者在做教育之事的时候,自然也常这样犯浑。比如,我们在茶余饭后,会常常数说调皮或成绩差孩子的种种行为;也会述说那些老师讲了多次,学生还是出错的故事;还会因为某一个教育思想或理念而提炼出几句语词,标示自我的教育特色。如此等等。这便是偏重研究问题,提炼思想的教育情形。值得怜悯的是,这样的教育行径,其出发点都是很好的。因为教育问题的层出不穷,且纷繁复杂,所以每当诸多问题纷至沓之时,我们能认知问题,并形成的思想,这是难能可贵之事。所以在这里,我并没有半点奚落或鄙薄之意,而是怀着一种敬意的。因为研究问题,提出思想,本身就拥有一种敬业之精神。但是, 研究问题与提出思想,毕竟并未形成解决问题的方略,或尚未找寻到解决问题的良策。因此,作为教育者,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时,还应当具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态度,并力争把探寻解决问题的方略置于最为关键的环节,并把主要着力点使在“怎样做”的向度上。而这就是教育智慧的发掘之事。那么,“怎样做”的路径在哪里呢?教育智慧如何发掘呢?当然并不在思想或理念提出而后的自我陶醉之中,而在之后去继续思寻的路上。其中的法门虽然并非唯一,但用心去探究,还是可以找到的。比如,针对学生学习拖沓的问题,我们就当围绕克服这种不好的习惯而想办法。其中可取的方略就是先要通过几事让孩子们知道这种习惯引发的不良后果,并必须试着让他们自己承当该承担的责任。而后就是用约定方式(包括时间和内容等),抑或是其它方式做一些克服类的“功”。当经历了一定时间的练习后,这个孩子拖沓的习惯就会得到修正。还如,一个孩子语书念不成句,怎么办呢?你可从咬响、一字不落、自主识字等做起(即念出声,不念掉一个字,且不认识的字要自查或自问),而后给予孩子多种展示朗读的机会。这样做的时间长了,孩子念书水平自然有进步。再如,孩子习作下不了笔咱办呢?就让他们从写眼前所见之物开始。因为眼前之物均可入笔呀。怎么导呢?以组块构段,以孩子自己的话写句,开个头,接个尾即可矣。如,写一棵树,则以“开头”“干”“枝”“叶”“结尾”构段,接着就逐段边聊边写,一遍小习作不就成了吗?有人会问,这不是千篇一律了吗?我的回答是,学步之作,牵而行之,亦可尝试。况且,其中语句毕竟是学生自己写的嘛。当然,我所例举仅是把教育思想付诸方略的三脚猫的功夫,甚至粗俗得可笑。但无论怎样去引导学生,都得注意有耐心,低水准看学生;多赞赏,少吹毛求疵。这可是教育的真理。倘若缺失这两个法则,不但良好的教育方略与你擦肩而过,还可能亦如参商两星,永不得见矣。全国著名语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曾言:“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我们缺少的不是思想或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技术和方法。”我想,薛老师能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教育里泛研究,泛思想,而少方略的病症,对于我们注重“怎样做教育”是很有启迪意义的。因此,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育者,虽然抬头看天是需要的,但脚下启步才是我们当下必须付诸之事。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