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3-01-01 12:30:16 发布

大班数学说课《5以内的加减》.doc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大班数学说课《5以内的加减》 大班数学说《以内的加减》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题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以内的加减》。  一、说教材:   《以内的加减法》是大班数学的内容之一。我们知道,数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也是一门培养和锻炼人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而幼儿数学教育向幼儿进行的是一种启蒙教育,它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新《纲要》中强调“应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也正因为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导致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我这次选取的这个内容是《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这个复习不能重复第一时的做法,那样,别说幼儿会提不起兴趣,老师也会觉得厌烦,因此,我设计了有趣的闯关游戏——对暗号、打老鼠、找朋友,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第二时的整个活动中,小朋友只有通过了一关关的游戏,最后才能得到礼物。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只有游戏中的幼儿才能充分地与同伴及材料互动,才能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从而促进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说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及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学习1~4各输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的组成和分解知识掌握的加减法。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3、情感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幼儿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以及热爱大自然地情感体验。  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三、说重难点:  我把根据的组成和分解掌握的加减法并理解算式的意义作为重点。把让幼儿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作为难点。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上,我采用了摸花片给幼儿猜的形式引导幼儿复习的组成和分解。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教具模型演示法,让幼儿明确操作的要求和进行操作的方法。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我还通过讲解、比较的方法,将幼儿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展示出,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找出哪一种是最好的。坚持使教法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幼儿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  五、说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我教给幼儿一些学习的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幼儿通过操作进行学习,我对幼儿的操作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幼儿去探索、发现,这样的学法可以让幼儿获得宝贵的数学经验,在教给幼儿操作法的同时,考虑到本内容和幼儿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速率快的幼儿,我教给他们讨论交流的方法,学习速率慢的幼儿,我教给他们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的方法,做到授之于渔。  六、说过程:    一、复习的组成和分解。     数的组成和分解贯穿着的加减法,在加减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我准备了一个小摸箱,告诉幼儿里面装有花片,双手伸进去摸后,告诉幼儿摸到花片的总数和左手的花片数,让幼儿猜右手的花片数,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的分合式。与幼儿一起游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又避免了单调和枯燥,做到了师生互动。    第二点:新导入。   我出示一张图片,告诉小朋友:“李爷爷很久都没有去看看他种的南瓜宝宝了,这天,他走到南瓜地里,远远地看到四个小南瓜在地上,他走近去看时,咕咚一声,掉下一个大南瓜,把李爷爷吓一大跳。请问小朋友们,地上一共有几个南瓜?”最后爷爷把这个掉下的大南瓜抱回家了,请问小朋友们,这时地上还剩下几个南瓜?    创设具有色彩和声音的情境,使幼儿自然地进入包含着数学知识的情景中,能让幼儿在感受数学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保护了幼儿思维开放性的教育理念,不把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强加于幼儿。    第三点:幼儿利用学具操作探索算理。     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形象、具体的。因此操作是解决幼儿形象思维与知识抽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较好的手段。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就是其思维发展的过程。我出示了张机器娃的图片,幼儿进行观察后,利用学具(1—的数形小方块和符号小方块)进行操作,引导幼儿根据机器娃的特征用小方块进行列式。并让学习速率快的幼儿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学习速率慢的幼儿进行有序地观察。允许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幼儿的主体性,算法的多样性和教法的开放特征。    第四点:间操。边拍手边读儿歌边跳舞。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音乐及舞蹈在这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允许幼儿离开座位自由地唱和跳,更是受到幼儿的欢迎。  “1加1等于2,2个小朋友在唱歌,1加2等于3,3个小朋友做游戏,1加3等于4,4个小朋友写大字,1加4等于,个小朋友敲锣鼓。”  “2减1等于1,1个小朋友在跳舞,3减1等于2,2个小朋友在唱歌,4减1等于3,3个小朋友做游戏,减1等于4,4个小朋友写大字。     第五点:通过以内的加减法,渗透加法交换率。    我给幼儿1、2、3、4、、+、—、=、8张卡片,请幼儿帮它们合理的排序。并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可以有多少种排法?为什么?幼儿回答是根据加法交换率。    第六点:数学游戏活动。   我出示事先准备好以内的加减算式卡片、小兔头饰。在地面上画几个圈,并依次标上数字1~作为小兔的洞。游戏开始时,全体幼儿围成一圈。根据练习需要,教师把头饰和算式发给幼儿。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兔,先齐拍手说:“小白兔,没有洞,一二三,三二一,快快找个小洞。”之后算出自己算式的得数,然后跳到和得数一样的小洞里,并说出自己的算式和对应的洞号,如“-2=3,我住3号洞”。交换算式卡片或换一组幼儿,重新开始游戏。没有找到洞的幼儿停止一次游戏。    第七点:引导幼儿对本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我提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这节你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算出4+1的得数?那么,1+4等于几?4-1又会等于几呢?你们是怎么想的?    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巩固所学的知识。  最后,我以玩数字卡片,随意出示两张卡片,说出和是几,模仿间操的儿歌,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把音乐和数学结合起,让数学不再乏味!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