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重点内容 10页

  • 92.50 KB
  • 2022-05-26 19:16:59 发布

班级管理重点内容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一1.班级v(一)班级的定义v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v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班级的特点v1.学习性v2.不成熟性v3.社会性v4.教育性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定义v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v1.班级管理的对象v2.班级管理的主体v3.班级管理的目标班级管理的五层境界(管理目标)v第一层境界:维持班级秩序v第二层境界:营造学习氛围v第三层境界:形成班级合力v第四层境界:学会自主活动v第五层境界:提升生命质量3.班主任4.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v合理使用班主任的权力性影响力v1.防止放弃权力性影响力v2.防止滥用权力性影响力v3.坚持班主任工作的民主性班主任过度使用权力对学生的负面影响:v反抗v撒谎、逃避、揭发他人v许多学生会产生失败者的心态v顺应、不敢冒险、不敢求新(二)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引导者v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v1.品格因素v2.能力因素: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自制力等v3.知识因素 v4.情感因素(三)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协调者v协调各种教育力量v1.组织教师集体虚心听取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反映维护科任教师的形象加强与科任教师的沟通和了解v2.组织和协调学生家长的力量v3.组织班委会工作5.班级管理的功能二1.班集体v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群体。v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2.班集体的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合理的规章制度,自觉的纪律。(4).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5).共同的活动。(6).和谐的人际关系。3.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1)制定班级管理规划(2)建立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3)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1.了解研究班级整体(学生个体)的内容(一)对班级的了解和研究1.班级的基本情况学生总人数、男女生的比例;学生的年龄结构及来源情况;班级集体形成情况和发展历史;班级组织和领导核心状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情况,等等。2.班级的思想品德状况少先队员或共青团员的人数和比例;团支部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学生中思想品德优秀、中等、后进人数的比例;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表现。3.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4.全班学生的健康状况5.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二)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1.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2.学生的学习情况3.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4.学生的成长经历5.学生生活小环境的具体情况2.了解与研究学生过程中应客服的认知偏见(一)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指班主任对某个或某些学生所得到的最初的信息因素所引起的心理效应。(二)晕轮效应在教育上的表现就是以偏概全,或因一个缺点弥盖了整个优点;或因一个优点弥盖了其他缺点。(三)推理定势班主任没有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仅仅凭一般的经验、少量而不很可靠的信息和一些表面现象加以逻辑推理,造成判断错误。(四)态度定势班主任在工作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头脑中已有的固定模式,会对学生形成不自觉的较为肯定的看法,并以此作出不同的结论。四1.成绩优秀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特点:1.成就动机严重困扰(对自己的期望过高)2.人际交往的困惑3.心理承受力较弱4.嫉妒心、虚荣心相对较强自负、焦虑教育:1.要做到重用与教育、表扬与批评相结合2.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3.指导学生自我调节情绪,使之处于良好状态4.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障碍2.中等生的特点及教育特点:1.遵守规范2.性格相对内向,习惯于自行处理问题3.甘居中游,缺乏竞争意识4.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毅力,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5.智力正常,有一定潜力教育1.主动接近,热情关心2.给中等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自我存在价值的时间和空间3.进行学习指导(1)制定学习计划(2)学会检查、评价计划执行情况(3)提高学习各环节的学习效率(4)错题集(5)掌握有效记忆策略4.积极争取并协调各方面的的教育力量 3.后进生的特点及教育特点:1.后进生包括学业不良学生和行为偏差学生,一个后进生可能仅仅是某一方面暂时落后,也可能两者兼有。2.学业不良学生的界定: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力不良”或“学业不振”。这种“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3.行为偏差生的界定:指未成年在校学生,其行为或行为习惯偏离学生应有的规范,或者偏离社会文化常模。教育: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重要前提。2.全面、综合地了解后进生各方面情况,对后进生形成主要原因作出准确的判断,然后再对症下药。3.人格系统问题和学习能力问题共同解决,相辅相成。五1.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教育就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以性教育为主的生理、心理、伦理道德知识的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2.青春期教育的内容(一)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青春期生理发育特点卫生保健知识(二)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性别心理差异心理健康与卫生(三)性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四)性法制教育3.处理中学生情感的一般原则1.平等和坦诚2.尊重和理解3.教育和引导(高水平的谈话、榜样、阅读、活动等六1.德育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2.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3.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一种内心体验4.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5.道德行为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支配和驱使下采取的行动。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6.品德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与品德的关系联系:(1)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其内容来自社会道德。(2)品德对道德也有影响作用。如果个人品德具有典型性,对社会风尚、道德有影响作用。道德与品德的区别:(1)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2)道德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7.说服教育法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1.尊重、平等是有效说理的基础2.教师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观点3.注意反馈调整4.重视环境的因素8.实践锻炼法9.德育(品德培养)原则10.德育(品德培养)的方法一、说理教育法(说服教育)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二、价值辨析法(价值澄清)v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拉斯(L.Raths) 等人为代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形成。v1.教师鼓励学生作出有意识的努力去发现自己的价值观。v2.教师通过提问、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三、小组道德讨论法v1.课程要素:内容是由一些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道德两难故事构成。v2.小组要素:小组必须由不同阶段的学生混合而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高于他们推理水平的道德判断,触动原有道德经验结构,以达到改变自己原有的道德经验目的。v3.教师行为要素:应具备道德发展的理论知识,根据特点启发学生思考、协调分歧。四、激励法v目标激励、责任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等。五、情境体验法v情境引发,培养情感:创设情境v说明情境、实验情境、体验情境、体谅情境、冲突情境等六、榜样示范法v1.榜样的相似性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实验发现:“ 榜样可以是同一课堂里的另一个儿童,也可以是影片中的一个孩子,或是卡通片上一个特写的动物等等。榜样与真实的人越不相像,导致受试的模仿越少。”v2.榜样的地位或身份一般说来,地位高的、受人尊敬的身份易于成为人们模仿的榜样。对此,班杜拉曾指出:“与受试有关的榜样的年龄性别和地位是各种各样的,地位高的更会被人模仿。”v3.榜样行为的性质班杜拉等的研究发现,侵犯行为易于激起儿童模仿而成为模仿行为。v4.榜样行为的后果受到奖励的行为易于激起儿童模仿。七、实践锻炼法七1、学习指导含义: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学习指导目标:愿学、能学、会学2、学习指导的内容v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v学习指导目标:愿学、能学、会学3、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动力是指引起、推动和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v协调师生关系v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强化,及时反馈v适当的课业负担v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v设置问题情境v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等等4、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一)学生的预习与指导v1.端正预习态度,激发预习兴趣v2.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v3.指导学生尝试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v4.明确不同学科的预习要求(二)学生的听课与指导v1.学生听课指导v(1)听课前的准备v①生理准备v②心理准备v③知识准备v④物质准备 v(2)听课方法的指导v①让学生会看v②让学生会听v③让学生学会记笔记v④学会积极思考(三)学生的复习与指导v1.及时复习v2.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v自我复述法、自我默记法、自我测验法、互相提问法、角色变换法等。(四)学生的作业与指导v1.学生作业的基本程序v先复习后作业v认真阅读审题v独立做题v验证修改v及时总结v2.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v为了应付教师、家长的检查,视作业为负担v做作业马虎,常出现错字、漏字、看错题等现象。v对做错的题目不会正确对待v抄袭作业v作业拖拉v作业不规范、不整洁等等。 五、学习动力的激发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v(一)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1.与生理卫生有关的学习习惯v科学用脑习惯v科学用眼习惯v写字握笔习惯v看书习惯v有规律的作息习惯2.与学习方法有关的学习习惯v预习习惯v思考习惯v提问习惯v阅读习惯v检查习惯v作业习惯3.与学习态度有关的学习习惯v专心习惯v仔细习惯v惜时习惯 v独立学习习惯v虚心习惯5、影响学习动力的内部因素(1).学习需要(2).学习目标(3).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和判断)(4).兴趣与选择性(5).意志力与体力(6).成功感(7).结果归因(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八1.撰写操行评语的基本要求(一)善于观察和研究学生,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二)实事求是,切忌使用套话、空话教师在给学生写作评语时,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做出评价,不要凭个人好恶来给学生写评语,在写作时要真实表现学生的情况。(三)抓住特点,写出学生的个性要具体、真实,看了某个学生评语之后要有“如见其人”之感。(四)批评要含蓄(五)评语对学生要有鼓舞、激励的作用(六)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九1.组织主题班会的基本要求1.主题鲜明,目的明确2.计划周密,准备充分3.形式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4.内容充实,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5.全员参与,群策群力6.巩固深化,注意实效性2.主题班会方案格式1.主题2.背景分析3.设计理念4.活动目标5.活动形式6.活动准备7.活动过程 8.活动延伸3.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十1.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v1.了解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v2.了解相应的教育内容v3.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2.指导家庭教育的途径v(一)家访v(二)家长会v(三)举办家长学校v(四)建立家长委员会v(五)通讯联系v(六)班级网站3.班主任家访应注意的问题(1)做好充分的准备间接准备: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家长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影响力直接准备:明确家访的目的巧选家访的时机(1)分析家访对象、确定谈话策略。(2)调整好情绪,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家长探讨有关问题。(3)家访应让当事学生在场。(4)可以单独家访,也可以同任课教师或学生干部一道家访。十一1.班级文化的构成.v物质文化——教室环境v制度文化——规章制度v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心理氛围等2.如何建设班级文化v(一)班级的物质文化班级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环境布置、座位编排、墙报以及班级卫生状况。v1.适当物化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合适的形式体现在合适的位置。v2.设计动态信息发布栏v3.结合班级教育教学进展,办好黑板报和墙报v4.结合学生发展与成长,设立作品展示区 v5.适度的绿化可让班级更显活力(二)构建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级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v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v2.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v3.培养健康的班级舆论v4.培育优良的班风v5.用班歌、班旗、班徽、班训等提高班级凝聚力(三)制度文化v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v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中各种条例化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行为规范以及组织纪律等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