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00 KB
  • 2022-05-26 19:16:59 发布

班级管理-课外活动-教育科学研究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班主任和班级管理知识结构班主任和班级——班主任工作内容——班主任工作方法——班级管理重点:1、班级、班主任、班集体、班级管理的概念2、班主任的作用、职责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建立班集体、个别教育、学习指导、家校协作)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5、班级管理的功能、模式¡1、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按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所组成的,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生活的,有固定人数的基层学生组织。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2、班级的功能:班级既有社会化功能,也有个体化功能。1)班级的社会化功能:班级按照一定社会化的要求,在集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传授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角色,使学生从一个自然人发展为一个社会人。2)班级的个体化功能:第一促进发展功能,班级为每个班级成员的发展提供机会。第二满足需求功能,满足班级成员的归属需求又满足成员的自我实现需求。第三诊断功能,班级成员置身于班级组织中时,能力或人格上的缺点会显现出来。第四矫正功能,在诊断的基础上通过班级活动对学生人格或能力上存在的不足进行矫正。总之,班级既可以通过教育活动让学生成长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也可以促进其自身的个性、能力、自我意识等的发展。¡3、最先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埃拉斯莫斯,夸美纽斯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4、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实行班级组织的形式。¡5、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6、班主任的角色: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各种教育影响的协调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7、班主任的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对各科任教师的教育力量起统合作用。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途径、方法和程序,并在班级内开展各种活动,促进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指导学生避免和解决冲突,其次要设计和建设交往网络,最后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建立充满信任的关系。4)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影响的协调者。班主任要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种教育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8、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是制定班级建设目标。¡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一是个性影响力。¡1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11、班主任的职责任务: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规定了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与任务。其基本职责是;按学校要求使班集体得以良好发展。¡1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建设班集体、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学习生活指导、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班级工作计划与总结等方面。¡13、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开展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是:1)了解和研究学生集体。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发展情况、班集体的发展情况。2)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和发展状况。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主要方法是:观察法、学习继承法、谈话法、资料分析法、调查法等。其中观察法是基本方法。¡14、学生档案有两种:集体档案和个体档案,学生档案的内容最常见的形式有文字表述式和表格调查两种¡15、班集体:2 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学习群体。班集体有以下特征:1)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相互平等的关系和心理相容的氛围。¡16、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学生的集体意识。在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强化。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在集体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承担一定的义务和权利,因此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的载体。¡17、班集体的形成一般分三个阶段:形成期(组建)、巩固期(形成)、成熟期(发展)。¡18、班集体是学生活动和交往的基本场所。¡19、班集体的培养: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确立班级奋斗目标要把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目标的提出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班级发展的实际,要把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班集体核心是维护和推动班级工作的有力助手和骨干力量,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并把积极分子的培养和使用结合起来。3)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这是开展班级工作的重要保证,健全制度要科学合理,相对稳定,同时又要严格执行,不断完善。4)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班风和舆论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对每个成员都有激励和约束作用。要提出明确的班风目标,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加强榜样示范和行为训练,班主任也在以身作则。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把活动开展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6)加强班级常规管理。7)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16、班主任如何抓好班级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对班级例行问题进行的程序化管理,常规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抓好常规管理,一是健全班级规章制度,二是建立组织体系,明确职责。三是坚持一贯,形成习惯。¡17、班风是班级在长期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倾向和精神风貌。¡18、班级教育活动根据时间分布可分为日常性教育活动和阶段性教育活动,按内容可分为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19、非正式群体是学生以情感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20、个别教育:是针对个别学生的特点和问题进行的教育。¡21、对优等生的教育: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2)不断激励提高搞挫折能力。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发挥优势带动全班。¡22、对中等生的教育:1)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抓两头又抓中间。2)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对思想基础好想干干不好的学生重点解决方法问题;对甘居中游的学生重点解决动力问题,对成绩不稳的学生重点解决非智力因素¡23、对后进生的教育:特点:1)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2)自卑复杂感强。3)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的能力。4)多疑、逆反心理严重。5)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措施: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关爱,把教师的关心和转变成他们进步的动力,同时要严格要求,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绝不姑息迁就。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启发自觉,强化学习动机,利用原有的学习动机的迁移,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要辩证地看待后进生,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要及时肯定鼓励,克服自卑心理,正确处理与集体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4)针对后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后进生自身意志薄弱,他们在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会再现反复。对他们的教育要持之以恒,同时也要争取多种教育力量的配合。¡24、学习指导: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25、学习的规律: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总结26、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之下由学生自己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有三个特点: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有三种类型:常规班会、生活班会、主题班会。27、主题班会2 :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主要形式有:主题报告会、主题讨论会、主题汇报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主题晚会。28、如何组织主题班会:1)确定主题。这是开好班会的基础,主题要有针对性,主题宜小,要有新意。2)精心准备。这是开好班会的关键,首先在做好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其次要做好班会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准备工作。3)具体实施。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主持人临场发挥,调动学生的情绪,处理好意外事件。4)效果深化。班会结束后要及时总结,了解班会的作用与效果,把班会的成果深化和巩固。总之,开好主题班会,主题不能过杂,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班主任要做好“导演”。29、家访:是班主任代表学校对学生家庭进行的具有教育性质的访问活动。¡一、不定向选择:¡1、班主任的领导方式类型一般可分为()¡A、专制型B、权威型C、民主型D、放任型E、溺爱型¡2、影响学生最深刻、最广泛的教育力量是()¡A、科任教师B、班主任C、家长D、同学E、班干部¡3、下列不属于班主任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的是()¡A、观察B、谈话C、个案研究D、调查E、资料分析¡4、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是()¡A、国家教育方针政策B、班主任的领导方式C、学校的培养目标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E、学生的个性特点。¡5、班会一般分为()A、常规班会B、学习班会C、主题班会D、生活班会E、活动班会¡6、在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A、目标和规范B、学生人数C、班主任D、班干部E、校长¡7、培养与树立良好班风的方法有()¡A、培养正确的舆论B、树立榜样C、严格要求D、反复实践E、开展班会8、学校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互访B、民主评议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E、校外指导9、班集体形成的首要条件是()A、明确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C、健全的机构D、良好的班风E、严格的管理制度10、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是()A、教育为主不断完善B、认真讨论科学合理C、反复学习坚决执行D、严肃慎重相对稳定E、晓之以理动之以情11、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是通过()实现的A、学校教育B、个别教育C、集体教育D、小组教育E、课外教育12、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学习B、课外活动C、课堂活动D、交往E、班会13、班集体前进的动力的方向是()A、班风B、规章制度C、班干部D、班主任E、奋斗目标14、为解决某一问题或达成某种共识而进行讨论的班会是()A、主题汇报会B、主题讨论会C、主题报告会D、主题晚会E、15、班主任工作从管理的角度看就是()A、学习管理B、生活管理C、班级管理D、日常管理E、常规管理16、不属于班主任的作用的是()A、领导者B、指导者C、组织者D、教育者E、设计者17、主题班会的形式主要有()A、演讲比赛B、诗歌朗诵会C、科技制作成果展评会D、主题汇报会E、跳棋比赛。18、班会的特点是()A、集体性B、开放性C、针对性D、时效性E、自主性19、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之一就是设计并开展()A、小组活动B、少先队活动C、班级教育活动D、课外活动E、2 20、对班级组织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是出现在英国的()A、班级授课制B、导生制C、个别教学D、道尔顿制E、特朗普制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A、明确的奋斗目标B、一定共同生活的准则C、一定的组织结构D、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E、成员之间心理相容的氛围22、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长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班级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是()A、领导核心B、正常秩序C、良好班风D、集体目标E、集体舆论23、班级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A、班级目标的实现方法B、班级工作程序C、班级模式的设计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E、维护班级的管理制度24、班级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有()A、主题教育活动B、文艺活动C、体育活动D、社会公益活动E、25、非正式群体是以()为纽带自发组织的群体A、家庭B、社区C、情感D、目标E、爱好二、填空题1、组织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2、主题班会的组织一般包括()()()()等几个阶段,其中,()是开好主题班会的关键3、班主任是班集体的()者()者()者4、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包括()()()三个方面5、()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倾向6、班级管理中大量的工作是(),因而也是班集体建设的基础性工作7、()是开展班级活动的骨干力量,是班集体的核心。8、明天的快乐是()提出的。9、()对中小学班主任的任务作了明确规定10、中等生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一是()11、班会一般有三类;()()(),其中()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12、家长会主要有()()()三种形式13、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14、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包括()()两种15、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三、简答题1、班集体有哪些基本特征2、如何对后进生进行个别教育3、如何组织开展主题班会4、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风¡四、论述题如何建立培养班集体¡五、案例分析有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是学校出名的乱班,打架成风,课堂纪律混乱。王刚是这个班有名的调皮大王,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王刚的家长对他也是打骂,但他就是不改。班干部也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根据以上情况,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这个班的语文课,你应如何改变这个班的面貌?30、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目的要求,采用一定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31、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主要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的手段主要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管理的实质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2 32、班级管理的功能(作用):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这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这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有的书上是(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教育性功能)33、班级管理的意义:1)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2)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3)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条件。34、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教学管理和班级活动管理。35、建设和培养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一般地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班级制度管理的内容主要有成文的制度和非成文的制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36、班级管理的任务:1)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建设良好班集体。这是班级管理的首要常规工作。2)协调各科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做好目标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37、班级管理的模式:常规管理、目标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38、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制度主要有三部分:1)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2)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3)班级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39、常规管理的核心是班级规章制度。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40、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实行平行管理首先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使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力量,其次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促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41、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管理方式。其实质是在班级管理中,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全过程管理。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42、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43、目标管理是由德鲁克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44、目标管理体系:班级总目标——小组分目标——个人目标¡45、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班级管理就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管理的宗旨,现代管理要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建立一套能持久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实行班级干部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机会,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46、班级管理改革发展的趋势:1)管理主体多元化,注重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功能。2)重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共同管理。3)教师的影响力由传统的权力性影响向非权力性影响过渡¡47、班级管理的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48、班级管理计划:是指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目标及相应活动方案的设计和谋划。按时间: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按内容:一般计划、具体活动计划。49、班级管理计划的内容:1)班级基本情况分析。2)具体工作目标的确立。3)具体工作的安排。50、班级管理计划的表述:文字表述、表格表述51、班级管理的组织实施:1)机构建设与任务落实。2)人员安排与指导教育。3)行为协调与工作控制。2 52、评价总结:操行评定的步骤:1)动员与准备。2)操行评定的具体操作。3)评定结果的分析处理。4)评定谈话。5)写好操行评语。班级总结分为两类:全面总结、专题总结。53、班级管理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自觉性原则、整体性原则5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出发点。2)正确教育启发诱导。以说服教育为主,循循善诱,耐心细致。3)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知心朋友,严格管理和要求,促进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4)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5)以身作则言传身教。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形成良好班风,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一、选择1、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包括()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目标管理D、民主管理E、集体管理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A、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B、班集体的设计者C、班级组织的领导者D、班级的教育者E、班级制度的贯彻者3、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是()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C、纪律松驰的群体算不了集体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称得上班集体E、4、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A、班级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E、班级目标5、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最多的领导方式是()A、教学中心B、集体中心C、权威型D、民主型E、放任型6、班集体的核心是()A、健全的组织系统B、平等的班级氛围C、严格的规章制度D、共同的奋斗目标E、良好的班风7、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8、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A、权威型B、民主型C、放任型D、专断型E、平行管理9、下列哪项不属于建立学生档案的环节()A、收集B、整理C、查看D、保管E、10、下列不属于班级管理过程的是()A、动员与准备B、制定计划C、组织实施D、评价总结E、反馈11、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有()A、科学性B、民主性C、自觉性D、整体性E、平等性12、在班级管理评论价总结阶段,做好评价应做到()A、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B、评价要具有计划性及时性多元性C、评价要强调甄别功能D、要运用多种评价形式E、评价形式应始终如一。13、班级管理的主要职能有()A、计划B、控制C、协调D、组织E、管理14、操行评定主要通过()等途径实现A、班主任B、学生自评C、集体互评D、班级评定E、家长评定15、按照内容划分班级管理计划可以分为()A、学习计划B、一般计划C、具体计划D、生活计划E、学年计划16、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到()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E、集中管理17、操行评定是按一定标准以()形式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的评价A、等级B、分数C、评语D、鉴定E、评价18、文字型的班级管理计划一般包括()A、标题B、内容C、落款D、表格E、附录19、班级管理工作总结一般分为()2 A、全面总结B、具体总结C、专题总结D、阶段总结E、小组总结20、班级管理的()性原则是指必须按照班级管理和规律开展A、自觉B、民主C、科学D、平等E、整体21、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有利于教育B、目标一致C、可接受性D、有利于管理E、民主平等¡二、填空¡1、班级目标管理是一种以()为中心的管理。自我教育¡2、班级平行管理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3、班级管理的手段主要有计划、()()和控制¡4、实施班级民主管理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一是()¡5、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的作用教育¡6、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中调动学生的()的力量¡7、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是()¡8、班级管理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基本环节¡9、()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10、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主要对象是()¡11、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有()()()()¡12、班级管理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班级基本情况的分析、具体工作目标的确立和()具体工作的安排¡13、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内容是()()()了解研究学生集体、了解研究学生群体、了解研究学生个体¡14、对学生和集体进行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模式是()¡15、班级管理的实质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解决尽可能的开发。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16、班集体是()发展的最高阶段。¡17、班主任工作涉及面广、连续性强、时空领域大,因此必须抓好()工作计划和具体执行计划的制定学期¡18、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三、简答题¡1、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机制¡2、如何实施民主管理¡3、操行评定的基本步骤有哪些¡4、如何制定班级管理计划。2 课外活动知识结构课外活动的基本概念、内容、形式——任务和作用——组织与实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重点1、课外活动2、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3、课外活动的组织实施要求4、新课程下课外活动的特点1、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山香版本: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东北师大版本:是指学校和校外教育机关根据培养目标和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在学校教育以外组织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2、课外活动包括两部分:课外教育和校外教育。3、课外活动不包括选修课,也不包括自习课。4、《学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苏霍姆林斯基建立的“智力生活基地,都是体现了对课外活动的重视。5、我国在1986年公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中,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总计划。6、课外活动的特点:1)组织上的自愿性和灵活性。2)内容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广泛性。3)活动上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山香: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东北师大:自愿选择性多样性自主性教师资格证:自愿性广泛性多样性自主性7、课外活动的任务与作用:1)开阔眼界,充实生活,扩大知识面。2)巩固课堂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发展智力,发展特长,发挥学生创造才能。8、课外活动的内容:1)社会政治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7)课外阅读活动9、学科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10、课外活动的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11、群众性活动:是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主要有:报告和讲座、集会、比赛、参观访问、社会公益活动等12、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特点是自愿结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人数以10到20人为宜,主要有: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等。学科小组一般按年级组织,技术小组是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13、个人活动:个人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础。14、课外活动根据活动机能可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训练性活动等形式15、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上多样化,富有吸引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16、课外活动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或绝招。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具有丰富的学识。3)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与学生的关系更具有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点。4)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5)教师要对课外活动加强研究。17、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包括计划、准备、实施、检查、总结等基本环节。18、在实施环节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协调、激励、检查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就是要求教师应放在宏观方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活动,注意启发。协调就是针对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不平衡采取措施加以调节。激励就是通过各种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检查就是了解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19、家庭教育的特点: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生活性、情感性2 20、知子莫若父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一、选择1、游泳、爬山、滑冰等方面的训练和竞赛活动属于()A、体育活动B、文体活动C、小组活动D、群众性活动E学科活动2、小学生在课外阅读少儿读物、练习写作、唱歌、演奏乐器、进行手工编织属于()活动A、文学艺术B、体育C、科学技术D、思想教育E、社会公益3、要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E、旁观4、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A、是同一种活动B、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正规活动C、方向不一致都是正规的教育活动D、都是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5、课外活动的形式有()A、小组活动B、个人活动C、群众性活动D、创造性活动E接受性活动6、不属于课外活动的是()A、科技活动B、社会活动C、选修课D、自习课E、体育活动7、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人活动D、集体活动E自由活动8、课外活动的特点是()A、自主性B、自愿性C、强制性D、多样性E广泛性9、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C、体育活动D、社会活动E、文艺活动10、下列属于社会政治活动的是()A、参观访问B、节日庆典C、小发明活动D、演讲比赛E音乐欣赏11、以实践作业为主要的兴趣小组是()A、技术小组B、学科小组C、艺术小组D、体育小组E文学小组12、课外活动的内容有()A、政治活动B、科技活动C、学科活动D、文艺活动E体育活动13、下列属于体育活动的是()活动A、航空模型小组B、登山C、无线电小组D、长短跑E写作小组14、根据活动机组分课外活动可分为()活动A、接受性B、拓展性C、创造性D、研究性E、训练性15、阅读各种书籍、写读书心得等是属于()A、小组活动B、个人活动C、社会活动D、群众性活动E、16、课外活动的主体是()A、教师B、学生C、少先队D、校长E家长17、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包括()A、计划B、准备C、实施D、检查E总结18、学科小组一般按()组织A、年龄B、年级C、学科D、兴趣E水平19、小组活动的人数一般以()为宜A、10-20B、20-30C、30-40D、1-10E、15-3020、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互访B、民主评议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E校外指导21、课外活动的实施范围是()A、在课程计划之中B、在课程标准之外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标准之外E二、填空1、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特点2、()是一个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概念,它与课堂教学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3、我国在()年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总计划4、课外活动的起始环节是(),核心环节是(),最后一个环节是()2 5、苏联教育家()创建了“智力生活基地”,主张课内外相结合6、课外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课外活动的具体要求、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校内外实际来安排的7确定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兴趣爱好)8、课外活动包括()()两部分9、小组活动的特点是()、小型分散、灵活机动10、知子莫若父反映了家庭教育的()性11、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12、群众性课外活动有(班级)(全校)(校际)三种类型三、案例分析一位老师说: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就可以了,不必要制定活动计划,到时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让他们独立活动,自由自在地去玩就行了。这位老师说得对吗?请结合课外活动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这位老师说得不对:1、否认了课外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2、课外活动在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科学、完整的组织实施过程,没有计划是不行的。3、课外活动绝对不是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玩,它承担着明确的培养任务,有特定的要求,不是仅仅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组织。4、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有明确的目的要求,有恰当的安排设计,有齐全的场地器材,有合适的内容形式,才能提高课外活动的质量。2 教育科学研究知识结构教育科学研究的概述——研究方法——研究过程重点:1、教育科学研究、教师行动研究、叙事研究、质性研究、个案法2、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类型、特点3、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4、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阶段)1、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和原则,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探索活动。2、教育研究的意义:1)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2)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3)是繁荣教育科学,构建科学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3、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基本途径,其根本任务是为教育实践服务。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的源泉和动力。4、教育学发展的动力是教育问题,现代教育发展的动力是科学技术,教育研究的动力是教育实践。5、科学研究的特点:1)继承性。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2)创新性。研究的成果具有创新性,3)系统性。科学研究是一个多种要素组成的系统。4)控制性。控制无关因素,提示主要矛盾。5)可验证性。6、教育科研的特点:第一研究范围的广泛性,第二研究主体的多元性,第三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第四研究方式的人文性,第五研究论证的复杂性,第六研究成果的可传播性。7、教育研究的类型:根据目的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根据功能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根据对象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根据方法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等。8、教育科研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伦理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9、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三大研究环节:•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组织与实施--研究成果的分析与表述•六个步骤:1)选择研究课题—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研究课题既可以来源于教育实践,也可以来源于教育理论。但必须符合以下要求:有价值、科学性、新颖性、明确性、可行性。2)查阅文献资料—贯穿整个研究过程。3)制订研究计划—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这一环节直接影响着研究目标的实现。4)收集研究资料—收集研究资料是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基础。5)分析研究资料—两种方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三个步骤: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定量分析是教育科研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6)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也就是研究论文。研究论文的形式: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学术论文(三分法);实证性的研究报告和理论性的学术论文(二分法)学术论文的结构:绪论——本论——结论10、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其他方法历史法、比较法等。11、教育科研的新兴方法: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育质性研究。12、教育行动研究并不是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方式。主要步骤是:确定研究课题——拟定研究计划——实施行动研究——进行总结评价。优点:简便易行,参与性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缺点:研究缺乏系统性、控制性、精确性。一、选择2 1、不属于选择研究课题所必须遵循的要求是()A、综合性B、价值性C、可靠性D、可行性E新颖性2、()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它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对象,其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A、行动研究B、个案研究C、质的研究D、比较研究E、叙事研究3、调查研究法包括的具体方法有()A、测量法B、问卷法C、访谈法D、观察法E个案法4、从事教育研究首先必须遵守研究的()原则A、伦理性B、客观性C、科学性D、系统性E、教育性5、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基本方法是()A、观察法B、历史法C、调查法D、实验法E个案法6、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是()A、观察法B、历史法C、调查法D、实验法E个案法7、根据研究的功能教育研究可分为()研究A、发展性B、评价性C、预测性D、历史性E、综合性8、科学研究的特征是()A、科学性B、创新性C、继承性D、系统性E、控制性9、研究课题的意义表现在()A、应用价值B、学术价值C、实践价值D、理论价值E、社会价值10、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必须把()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提和依据A、教学质量B、教学方法C、为学生发展服务D、为科学服务E、11、教育科学研究的起始环节是()A、构思B、设计C、计划D、选题E构思与设计12、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E、历史法13、无论哪一类的学术论文基本上都应遵循的逻辑顺序是()A、结论——本论——结论B、C、D、E14、下列属于研究构思与设计的是()A、查阅文献B、选择课题C、设计方案D、收集资料E、提出假设15、第一个提出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的是()A、斯腾豪斯B、布鲁纳C、赫尔巴特D、梅伊曼E、泰勒16、根据假设的性质可分为()假设A、预测性B、相关性C、因果性D、归纳性E、演绎性17、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的是()A、确定课题B、查阅文献C、提出假设D、设计方案E组织实施18、属于定量研究的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比较法E、统计法19、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方法是A、行动研究B、叙事研究C、个案研究D、质性研究E、比较研究20、与量的研究相对应,强调教育现象充满意义和诠释,反对把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简单应用研究于复杂的教育现象的是()A、行动研究B、叙事研究C、个案研究D、质性研究E、比较研究21、以讲故事、叙事的方式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是()A、行动研究B、叙事研究C、个案研究D、质性研究E、比较研究2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