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50 KB
  • 2022-05-26 19:14:10 发布

成功六字诀(摘自朱永新教育随笔)

  • 3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的事,它就是那么可能.所以你不要低估了你的能力,低估了你...威力和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我们处于世纪之交展望...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成功六字诀(摘自朱永新教育随笔)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成功六字诀(摘自朱永新教育随笔)信、望、爱,学、思、恒,就是我的“成功六字诀”。其实这也不是我的发明,是从老师那儿搬来的。我在日本做研究时导师篠田雄四郎把前面三个字送给我,使我受益匪浅。现在,我来谈谈自己对这六个字的理解,也把我的一些经验和认识奉献出来,跟读者分享。“信”,信心,自信,信念。上帝是不公平的,所以使每个人的相貌不一致,有些人比较美丽,有些人不是那么美丽;有些人很英俊,有些人不是很英俊,甚至有一些还是残疾、弱智。但是,上帝又是公平的,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安装了“成功密码”,安装了“成功基因”,只要你努力,每个人都能找到这些“密码”和“基因”,从而赢得辉煌的人生,无论你是智是愚,是健康还是残疾。南京有个周婷婷,聋哑人,经过自己的努力,被美国著名的大学录取为研究生;舟舟,是一个弱智儿,却成为众所周知的“指挥家”……这样的人都能成才,我想我们每一个人,更有成才的条件,也更应该成才。我们没有理由不成才,“雁去留声,鸿走留迹”,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一些的话,那一定是因为你没有足够的自信,未曾付出足够的努力。马克思曾说过,一个哲学家和一个搬运夫之间的差别,远远小于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区别。你说家犬跟猎犬之间有多大区别?无非是,一个经过人的驯化,一个没有经过驯化而已。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和一个出卖力气的搬运工,他们的差别比这个小;那么,我们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不是更应该比哲学家和搬运工之间的差距还小呢?因此,你有一百、一千、一万个理由自信起来。但是,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人与人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正如林肯所说,人们要警惕自己10岁以后的脸,它与遗传无关,是自我塑造的结果。自我塑造太重要了。本来大家都应该成功,都能成功,但到了最后,并不是都能成功。为什么?你没有找到成功的密码,你没有运用自信去热情地拥抱未来,你没有很好地塑造自我。自信对人的发展非常非常重要,很多的科学家、发明家把它作为成功必备的最重要的因素。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拿破仑·希尔,美国成功学的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反复地强调自信,他甚至说,自信就是生命和力量,自信是创业之本,信心就是奇迹。我也认为自信是影响我们成绩的一个重要要素。当初我承担了一个研究课题——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差生的心理和教育》,曾做了一万份心理调查和心理测试,成绩差的和成绩好的同样测试,结果发现很多差生智力并不差,有的甚至比成绩好的还好,但是学习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信心差。他觉得自己笨,认为自己学不进去,觉得记忆力不好,他怀疑自己的记忆力。其实,人一旦有了信心之后,就会产生奇迹。日本有一家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是日本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专门开发人的能力。读小学时,全年级500人,他是第470名,理所当然是我们所说的差生、后进生,后来成为全日本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做了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到他这里来开发,实际上他就一个招,帮你树立自信心。当时他是第470名啊,但是他父母亲对他并不失望,星期天照样带他到山上去玩。如果是我们的第470名,就很有可能要被关在家里做作业。他玩的时候就打小鸟(当然现在看来不符合环境保护法了),枪法很准。如果是我们的父母就会说:“学习这么差,打枪倒行啊。”但他的父母就说:“你的观察力很好,你的行动很敏锐,这是学习最重要的基础。”然后父亲和他下棋,下着下着,父亲故意输给孩子,父亲说:“你很厉害,学这么一点时间,你就把我打败了。”他的父母就通过这样一件件小事,不断强化他的自信心,他也就一天天好起来了。我曾经与人合作写过一本书《男女差异心理学》,专门研究男女的差异,我特别为我们的女同学多说一点话。你看,我们社会女同学成才,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你看,我们校长是男校长,你看我们的市长也是男市长,国家领导人里面,也是男同志多,男女半边天,为什么女同志少?我认为最缺少一个东西——自信心。人从生下来以后,我们的社会就在用不同的标准培养男孩子和女孩子。男孩子买飞机、大炮、手枪,女孩子买什么玩具?洋娃娃,小熊。你别看玩具,玩具体现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为什么不把洋娃娃给男孩子玩?男性的玩具是刚性的,硬性的,象征着阳刚之美;女孩子的玩具都是柔软的,象征着阴柔之美。男孩子的玩具都是活动的,可以拆,可以拼装,可以组合;女孩子的玩具都是静止的,不会走的,洋娃娃是不会走的。男孩子的玩具是开放的;女孩子的玩具是封闭的。你把洋娃娃的肚子打开了,里面是什么?一团乱棉花絮!社会通过玩具象征男孩子刚强、开放、活动,女孩子温柔、文静、封闭。同样是顽皮,人们对男孩子就不大在意,甚至还很开心,可是对女孩子则不行,“这小丫头怎么这么疯呀!”同样的顽皮,对男孩子是表扬,对女孩子就批评。由此可见,男女差异是人为造成的,是因为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它使很多女孩子丧失了自信心。有一种现象很普遍,往往在初二、初三,最迟在高一,很多女孩子成绩开始下降,很多小学的佼佼者,出类拔萃的女孩子都有可能下降,而且个别的女孩子下降的幅度还很快。过去并不很拔尖的男孩子开始上升,有的突然上升为班里的“明星”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不少家长甚至一些教育家都说,女孩子呀,没办法。女孩的这个时候生理出现变化,第一次月经出现,经期到来,生理上不舒服,然后紧张、恐惧,然后开始爱打扮,爱穿漂亮的衣服,关心男孩子,然后学习不专心,等等。其实,初中男学生这时也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男孩子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出现遗精,跟女孩子初潮同属生理上的正常变化,然后第二性征出现,男孩子也同样开始注重打扮,我看我孩子也是这样,初中时再脏的衣服他不在乎,现在到高一了,开始爱干净了,脏衣服不肯穿了,也爱关心女孩子对他注意不注意,这是人之常情。但男孩子注意这些情况,成绩倒上升了,女孩子注意这些情况,成绩下降了。什么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自信心发生了变化。女孩子从生下来的第一天开始,社会、家长、学校、老师就不断地对女孩子说:“女孩子不行,女孩子不行!”社会不断地对男孩子说:“男孩子行男孩子行!”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这从心理学上讲就是接受暗示的过程。我们都从社会的暗示变成了自我暗示,女孩子认为我真的不行,我真的不行我就算了,不要再拼搏了,拼搏了也没有用,结果女孩子退步了。男孩子认为我真的很行,我还行,那我就要拼一拼,我拼了就有希望,结果进步了。所以说,自信心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因素。男女两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女性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优于男性,男性的空间想象能力普遍优于女性;第二,男性数学几何上特别优于女性,女性在文学、写作、说话上优于男性,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其它都没有,尤其没有我们想象的差别那么大。所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女同学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你们的父母,你们的朋友,甚至你们的老师对女同学说三道四时,你一定要强化你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女同学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过去社会上有人批评我们领导,说我们领导用人是滥用,“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我说,这句话用到教育上倒是一句真理,我把它命名为“朱永新教育定律”。你想造就一个人的话,你就一千遍一万遍地对他说:“你真行!你好伟大!”一定能创造奇迹,再不行的孩子都会变得很优秀,有很多很多教育的奇迹,都是这样产生的。我们经常说,“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真的是这样,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可以成长的。去年,我在《报刊文摘》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北京一个普通的母亲,孩子生下来是一个脑瘫儿。我们知道,脑瘫儿不仅智力有问题,行为上也有障碍,不能正常的行走,不能很自主地控制,就叫脑瘫儿。但是这个母亲就不信这个邪,从孩子生下来就开始训练他,从训练他抓手开始,掰他的手指,训练他的活动能力,训练他的眼睛,用小电筒不断地训练他的眼球,不断地训练。这么一个我们所有的学校都不肯要的孩子,去年高考的时候,因为各门功课太优异了,尤其英语和计算机都是全市的尖子,在到底报考外语还是报考计算机专业上,他都举棋不定。这说明再困难的孩子,只要我们有耐心,只要我们相信他能成功,只要你自己相信你能成功,你就一定能成功。如果我们要毁灭一个学生的话,我们就不断地跟他说:“你真的蠢!你真的笨!”但从孩子本身来说,你不要信这一套,就在老师不在意你的时候,家长批评你的时候,你一定要昂起你高贵的头,挺起你宽阔的胸,“我能行,我要行给你看,我今天不行明天行,明天不行后天行。今年不行明年行,明年不行后年行。总有一天要超过你老师,总有一天要超过你家长。”你人生中只要树立起这样的信念,我保证你成功。我就接触过一位博士,他就是因为中学老师说他是“榆木疙瘩”,才发愤努力的。你有了这样的信念和努力,不成功可以来找我,我专门为你开“成功保险公司”。这是我今天说的第一字,信。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上帝,拯救你的全是你自己。”你救自己的惟一法宝就是相信自己。特别是我们的女孩子,尤其是今天在座的女孩子,如果成功的话,别忘了让我分享你成功的喜悦。“望”,希望,理想,志向。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干什么?你的使命,你的人生价值是什么?也有人说,好像跟我们中学生谈希望、谈理想早了一点,我们现在惟一的理想就是考一个好点的大学。当然,对我们很多同学来说,考一个好大学应该成为我们的希望之一,或者说是近期理想之一。但是如果你人生的目标定位仅仅停留在考一个好大学,说得不客气一点,那将是你人生的一大悲哀。我们整个中国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把所有学生的目标都定位在考大学,考一个好大学上。考了一个好大学,就是我们的目标实现了,所以我们才会把哈佛女孩炒得那么火。考取哈佛算什么?考取北大算什么?考取清华算什么?考取这些名牌大学并不都是令人鼓舞的。我大学考得很平常,江苏师范学院。没有关系,我可以不断地改变我自己。我读研究生是在上海,读博士,我到了同济大学,我做博士后,到了复旦大学,我做讲师、做教授,我可以到清华大学,我去年在清华大学做报告。我不可以成为清华的学生,但我可以成为清华的老师,有什么不可以啊!所以你们的目标如果仅仅定位在考取一个大学,我觉得太浅薄了,你应该定位在辉煌的人生这一点上。我们知道,目标的定位是很重要的。我们同样背《桃花源记》,同样朗诵《岳阳楼记》,如果你只是为了考试,那么你不会出现热情,毕竟你只是为了考试。如果你的目标定位在要记诵它一辈子,让它成为一生有益的精神养料,你就会有长久的记忆。我对学生做过一个实验,我把他们分成三个小组,给他一段背诵的材料,第一组的要求是把这段材料多看几遍,好好看;第二组的要求是我下个星期的考试要考这个材料,你们要好好背诵;第三组的要求是不仅下星期考试要用,而且希望今后整个人生把这段材料都能背诵,永远都不要忘记。结果,一个月后,第二组只有10%不到的人能背诵,第三组有50%的人能背诵。这说明,你给了自己不同的定位,它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所以,精彩的东西,对你人生有用的东西,你要有一个长久的定位。你既然来到这个人世,你就应该使自己活得更精彩,做得更优秀,把自己的潜能充分挖掘和调动出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元帅只能是极少数,不是人人都能成元帅,但是一个根本没有想过当元帅的人,他永远成不了元帅。我们很难想象,在浏阳的山沟里面,出了一个胡耀邦,胡耀邦的老师会想到从山沟沟里走出一个胡耀邦吗?浏阳的小镇上走出了一个谭嗣同。他牺牲时34岁,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却流传千古。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算学馆。这次我专门去看了看,尽管里面什么都没有,但我觉得他是一个大英雄,值得我们顶礼膜拜。人们差不多都不可能超越他给自己确立的目标,因此,我觉得大家给自己定位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给自己提出更高的人生目标,更高的人生境界,更高的人生追求。考取一个好大学,用毛主席的话来说,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希望是人生的灯塔,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前行的重要力量源泉,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应该树立起自己人生的理想,应该尽可能让自己做得更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事实也是这样。当然,我们的目标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随着我们的成长,随着我们的进步,我们的目标也可以不断进行调节,但是你的心中应该有一个理想之光,应该有一个希望之光。应该说,你的人生永远有一个燃烧的光在激励你前行,你就能不断接近这个光源,有的人可能最后能拥抱它,使自己同样变得光芒四射;有的人可能最终不能拥抱,但你在不断接近的过程中,不仅照耀了自己,而且使自己也多少有了一点光彩。有一本书叫《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是日本一个叫德田虎雄的学者写的。在这本书里面,他谈到自己的成长历程。这个人跟我们差不多,是日本农村的一个苦孩子,成绩也不是那么出类拔萃,但是他在高中时,就立志做一个改变日本医学史的人物,因此他考了三次大学,前两次不理想,进了很差的大学,他放弃了。他认为他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必须进早稻田大学的医学系,第三年,他考取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永远记住自己的理想,每天早上照镜子,看到的是十年后的他,十年后的医学改革家。结果,十年以后,他终于成了全日本最著名的青年医学改革家。很多事情,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的事,它就是那么可能。所以你不要低估了你的能力,低估了你能做出的成就,真的是这样。因为所有的伟人,都有他的学生时代,都是从学生中产生的。“爱”,爱情、同情心、正义感。爱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爱的情感,是所有高尚情感的源泉。 那么我们想一想,我们拥有了多少爱?我们对一花一草,对身边的同学们,对我们的老师们,对我们的父母们,对学习,有多大的爱心?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在他的学校的大门口,贴着一条很醒目的标语:“爱你的妈妈!”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这么一所学校,这么一个教育家,怎么就写这么“低”的一个口号。其实,你以为爱你的妈妈就那么容易吗?你们每个人都那么爱你的妈妈吗?你们在家里对妈妈是那么亲切吗?有多少人嫌妈妈罗嗦,有多少人对妈妈高声恶语,恐怕不少。爱心是我们今后爱人类、爱别人、爱祖国的力量源泉,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注定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人。我在我的一本书里讲到,爱心无价。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爱心。只有拥有了爱,才能享受人生;只有拥有了爱,才能感受到人类的伟大。爱心,善良之本。有人说,人,不能太善良,善良就要挨人欺,就要吃亏。我不这么认为,因为真正善良的人,真正拥有爱心的人,才能拥有别人的爱,才能拥有别人的帮助。而我们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任何一个人想离开团队取得成功,都非常困难。有人曾经对诺贝尔奖获得者作过统计,说早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一些是单兵作战,靠个人或很少几个人的努力去做课题并获奖的,但现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几乎没有一个是单靠个人的劳动,必须是一个兵团,数百人,甚至更多的人在攻克同一个课题。当然,最后获奖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社会之中。今后走向社会你就知道一个道理:“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没有好的人际关系,没有好的人缘,你就很难真正取得人生的辉煌。我们心理学把人分成两类,一种叫“人缘儿”,这种人大家都喜欢他,都愿意帮助他;还有一种人叫“嫌弃儿”,大家都很讨厌他。相信我们大家都不愿意做“嫌弃儿”,都愿意做“人缘儿”,做“人缘儿”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爱心。有爱心的人才会体贴别人,才会善于了解别人,才能知道别人的冷暖,才会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友谊之手,也才会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所以,学会爱,学会爱别人,爱父母,爱老师,我觉得这是做人的前提,也是获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要爱人,还要爱事业,爱学习。不爱学习的人,不爱读书的人,是不会取得成绩的。当然,在学习中寻求快乐,这点很重要。如果你在学习中没有快乐,你就没有情感的愉悦。我们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你解决了一个很难的题目,你会很开心;当你写出一篇你自己很得意的文章,你自己也会很快乐。那么,做学问做事业,不仅需要爱,而且要在爱中找到快乐。一个懒于学习的人,把学习当作外界强加的事情来做的人,既无爱可言,也无快乐可言。天津有一个学生,很讨厌学习,学习成绩很差,老师经常批评他。有一天老师又把他叫到办公室训话,这个学生发火了,把桌子一拍,“xxx,学习是谁发明的?老子不干了。”对这样的同学来说,学习是谈不上快乐的。你不爱学习,学习也不爱你,你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曾经把一批革命者抓起来,押在一个特制的牢房。所谓特制的牢房,就是不同于以往让很多人住在一起,而是一人一间,让你没机会跟别人说话,让你看不到阳光,在阴暗、潮湿的一个小房间里,每天做同一件机械、单调、重复的事情,即编织篮子。结果,几个月下来,有好几个人已变得很憔悴,很忧郁,得了神经病,有的甚至开始死亡,四年下来,只有一个活着走出来,而且很健康,满面红光地走出来。他靠的是什么法宝?热爱编织。他想办法每天编织一个新花样,反正是编嘛,与其痛苦地接受它,不如愉快地拥抱它!他刻意寻找编织的乐趣,不仅健康地出来了,而且还成了一个著名的编织师。所以在我们看来,有时非常枯燥、非常乏味的事情,只要你去发现它内在的魅力,内在的美,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美好,原来学习是如此快乐。学习不像我们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痛苦,你要从学习中找到快乐,每个人给自己找几条学习快乐的理由,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想办法让自己开心。当然,我也希望你们的老师多给你们开心,在课堂里面,在课堂外面,能让你们开开心心地学习。同时,你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学得更好,学得更开心。这就是爱,是你们学习,是你们走向人生的一个重要情感因素。“学”,学习。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学习首先是继承,尤其基础教育阶段,是为人生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同学们要趁年轻多背诵一些名篇,包括英文名篇。我为中学生编了一本书,叫《英文名篇诵读本》,我希望我们的中学生把这本书能够背诵,这可以使你受益一辈子。江总书记的外语什么时候打的基础呢?就是他在扬州中学背了许多英文演讲稿。我写的文章大家愿意看,为什么?因为我花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虽然我能够比较自如地用英文和外国人交流,并且还翻译了一些英文的书,但是很遗憾,英文我没有背,所以英文文章我一篇都写不出来。没办法,写中文各种词句我都能信手拈来,写英文我却不知道怎么写,哪怕就是培根讲的“知识就是力量”,我也不知道英文到底应该怎样准确地表达。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中学生在基础教育的前半段能够把中国文化的根基打牢,这东西对你人生一辈子有用。善于不善于学习很重要,为此你要把握最重要的东西,而这最重要的东西,就最值得你花时间的东西,你应该不怜惜自己的时间。学习最重要的应该是不和经典背叛。我觉得,人文科学,在经典里面都可以找到。比如说《巴黎圣母院》,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政治课就可以凭此考试。学科之中都是综合相通的,越往高处走,学科越相通。所以,第一,我们要爱学习,第二要善于学习,善于把握对你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包括我们做练习。学习也要注意把握学习的规律,比如说记忆,其实也很有规律。人的记忆力差不了很多,并不是说你的记忆力特别好,就特别能记忆,说他的记忆力特别差,就特别记不住。在很大的程度上,这与善于不善于记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学上也有很多关于记忆的专门研究,比如说,尝试背诵一篇材料,有人要读十遍,甚至二十遍,反复地读才能背诵。你可以试一下,当你记诵一个材料的时候只看一遍,就马上进行背诵,肯定能记诵其中一些内容,然后,你把没记住的那些内容你再看一遍,再来尝试背诵一遍,本来你要看十遍才能记住的东西,现在只看三遍就能把它记住,这就是尝试背诵的好处,也是善于学习的一个表现。当然,对于一个走向社会的人来说,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我觉得很奇怪,我们有些很优秀的孩子,学习成绩在学校里很好的孩子,走到社会上以后,便再也不看书了,甚至连报纸也懒得读了,我觉得这样的人没有好好地把握学习的本质。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求知的习惯,当今社会是个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思”,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这个是你们课本里有的。什么叫“思”?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思”进行思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思维的过程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是发现事物之间内部联系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解释来说,思维的过程是把握事物规律的过程,也就像某些同学所说的,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过程。“我思故我在”。善不善于思考,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能不能对于一个问题举一反三,能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能不能把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能不能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于一个思者,反思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活动。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思,有一种是对客体的思,还有一种是对主体的思。对客体的思,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的对象之间建立联系,也就是说,知识在你的头脑里面,不应该是孤立的。这是思考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很多人为什么感觉东西记不住,为什么感觉知识需要用的时候却记不起来?你们有没有看过《福尔摩斯探案》,福尔摩斯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学习的材料实际上都在你的大脑里,都是你的,衣服是你的,袜子是你的,裤子也是你的,那么善于思考的人呢,他早已将一切处理妥当了——把衣服放在最下面的抽屉里,把袜子放在最上面的小抽屉里,把被子放在顶层上,像有些人,所有的东西一股脑儿往抽屉里一塞,等到他要找一只袜子时,就把被子、衣服所有的东西全部掏出来,找了半天,才能将一只袜子找出来,白白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善于思考的人呢,因为他早就处理好了,所以他能一下子打开小抽屉将袜子拿出来。这两种人最重要的不同就是,前者对所需对象经过了自己的消化、理解,建立了联系。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所以说,我们学习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给自己建立一个知识图表,这个图表我不是抄人家的,是我自己创建的。大学读书时,我经常给自己建立这样一个知识图表,当别的同学抄我的图表时,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我提供的一些东西很有用,但实际对他们来说作用就不够大了,因为不是他们自己搞出来的,这东西是我搞出来的。为什么这个放在这里,那个放在那里,只有我心里清楚,他们并不清楚,所有的东西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咀嚼、消化,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是对客体的思。对主体的思,又称为反思。你想要学好,就要研究,不仅仅是学术上的研究,还要想为什么这一段时间学习效率比较高,为什么这一段时间你学习效率比较低,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比较容易懂,而对那个问题就感觉棘手。你就应该思考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你得思考我今天是不是努力了,我有没有虚度我的光阴。这就是反思,所以我非常赞赏一种行为——写日记。我是中国日记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我现在至少有五个日记实验学校。在我看来,写日记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写作,不仅仅是为了练字,不仅仅是进行一场“道德长跑”,实际上它是帮助一个人成长的非常有用的工具。人有三个我——自我、本我、超我,这三个“我”每天都在进行激烈的斗争,而写日记就是现实中的“我”跟理想中的“我”进行对话,他会不断地激励你前行,激励你不断地克服惰性,培养自我反省的能力和习惯,从而不断发现自己生活中、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这对写作当然也会非常有利。苏州有一个乡镇中心小学,我让那里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写日记。我跟他们校长说,你在学校建立一个专门的日记图书馆,实行六年一个循环,最好是十二年。到时候,你可以让每个学生在每两千篇日记里面选50篇到一百篇,每人出版一本书,由“**中心小学出版社”出版,让学生自己做封面设计,自己做美编,然后把这个东西留在学校,学校再建立一个小学日记图书馆。我的孩子在苏州中学读高一,他小学时出了一本书,叫《老虎拉车我敢坐——一个小学生眼中的缤纷世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初中出了一本书,叫《我和老爸是哥们——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一个初中生的情感生活写真》,希望出版社与台湾的业强出版社出版;高中还将出一本书,叫《背上行囊走天下》,去年暑假他用第二本书的稿费到英国去了一趟,回来之后便写了不少游记。他在《文汇报》、《中华散文》、《文学报》等全国很多著名的报刊上发表了好几十篇文章。有人问,他怎么那么会写文章呢?我说他写文章没什么诀窍,第一就是读书,读经典,第二就是写日记。有人说没东西写,日记怎会没东西写?你们试试看,如果你们让班上每个同学都写一篇,每一篇写得都不一样,那就极不容易了。要做到如此,你就要去观察,去体验,你就要去把握每个人的个性,去观察每个人的特点。如果再没东西写,那好,写花草,买杜鹃写杜鹃,种菊花写菊花,见到兰草写兰草。如果再没写,写动物,小鸟,小狗,小猫,看小狗跟小猫怎么斗,怎么讨主人喜欢,写下来,那是非常非常生动有趣的。我就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他也就是写的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喜、怒、哀、乐,小学生、中学生看他的书看得非常起劲,因此小学的这本书卖得很好,一万五千本,两个月全部卖光,初中的那本在昆明图书订货会上也全部卖光。最近台湾给他出了一个台湾版。他写的是活生生的中学生,他也玩电脑,他写过《电脑游戏——让我欢喜让我忧》。他也打篮球,所有的孩子们每天都做的事情,在他的日记里面都有,在他的文章里都有,那么我们大家为什么不能写呢?做一个有心人,能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恒”,恒心。毛泽东在这方面深受老师的影响,在一师读书时,他就写过“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的著名对联,以此提倡“持之以恒”的学风。 如果前面的五点都能做到,但却不能坚持,最终也将一事无成。对于“信”,今天相信自己,明天就不相信了;对于“望”,我今天有一个志向,可我不是“立长志”,而是“常立志”,一天一个志向;对于“爱”,我今天爱一下,可我明天不爱了;对于“学”,我今天学一下,到明天就不学了;对于“思”,我今天思一下,可明天我就不思了,这是最最要不得的。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也要说:“一个人做到以上五点并不难,难的是永远做到这五点。”恒,可以说是所有成功的最重要的保障。我们也知道“勤”在成功中占99%,可什么是勤?实际上勤就是恒,恒就是勤。写日记容易,你今天回去马上就可以写日记,但是你能够坚持十年吗?我经常开“成功保险公司”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今天在这里我也开一个,各位读者,无论是初一的,还是高三的,都可以在我这里投保,当然,你们没钱,你们可以和父母商量,看能不能要到一万元到我这里来投一下。一万元不行,一千元也行,一千元不行,一百元也可以,一百元有困难,十元也行,十元不行,一元也可以。十年以后,你还没有出息,你还没有成功,我一赔十,你一元我赔十元,你十元我赔你一百元,你一百元我赔你一千元,你一千元我赔你一万元,你一万元我赔你十万元。但是有一条,我要跟你签约,合约最基本的条款就是从今天开始,每天写一篇日记,将你今天的所学、所思、所做都给我写下来,一天也不能落,落一天就是你违约,一万元就没有了。我敢说,如果你们都来投保的话,我会赢,我不会亏。你们不要以为这样做很容易,的确,你做一天容易,做一个星期容易,一个月容易,一年也容易,但十年不容易啊!做一个事情,你能坚持十年,研究一个问题,你能钻研十年,不成功才怪!但绝大部分的人是坚持不了的,所以我这个保险公司会开到哪里赢到哪里。当然,越是亏本,我们国家就越有希望;越是亏本,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就越能得到体现和升华。而我相信亏本了你们以后也不会要我的钱,你会觉得你值得,说不定你投了一万,成功后赚了一百万,还送你朱永新五十万,因为没有我当初的保险公司,不会激励你努力,是不是?成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但也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容易。成功之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就在你的坚持下铺展。只要你不断地坚持,坚持,坚持到最后,胜利就是你的。无数的事实证明,要一个开始太容易了,每个人都可以在你需要的时间开始一个新的人生,但是,要有一个好的结果太不容易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可以中断自己的努力,随时都可以中断自己的追求,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在成功的边沿放弃了。创新教育论纲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目前,我们的教育中有诸多与知识经济的创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因素,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一、创新教育——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威力和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我们处于世纪之交展望21世纪美好的前景的时候,一种全新的经济正在形成和发展,爆炸性地向全球扩张,把人类带进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它强调劳动者的创新素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主张创新发明,设计以及创造性观念、理论等这些以创造性智慧为特征的因素能够带来经济的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并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当前,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已日益显露出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这是由知识经济时代特殊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的。可以说,没有创新,知识经济主体便失去了生命力。从宏观角度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历史上创造过灿烂的文明,有力地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和卓越的创新才能。但是,到了近现代以后,中国的创新能力却明显地逊色于其他一些国家。以当今世界科学界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为例,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实力和创新实力。从诺贝尔奖设立至今已经进行了96次评选,然而在这96次千余人的获奖名单中,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中国籍公民却没有一人获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振宁、李远哲、李政道、朱棣文等6位美籍华人却在别国的国土上获此殊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而现实的问题,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显示出他们更高的创新才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深思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还缺乏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获得诺贝尔奖,其真正意义在于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如一直以“模仿”为主要特征的日本,曾极力主张用高投入来购买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线,立足于利用别国创新的知识来开发制造产品。虽然日本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一度奇迹般地迅速崛起,大有称霸世界之势,但是面临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其经济发展缺乏自身的创新机制,因而失去了稳定的基础,以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当今日本政府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已开始大力调整教育和科研政策及体制,决定告别“模仿时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立国”。近几年,日本对科研创新投入的经费呈明显上升趋势。日本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所采取的这一举措应对我国有所启迪。我国由于多方面原因,如投入不足以及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合理等因素,使得创新能力与国家需求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因此只有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全面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人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我国顺利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学习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学习,它通过学习并获得原来已经确立起来的观念。方法和原则,以应付已知的、重复的情景,这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还可以解决问题。然而,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与以往大有不同。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有社会的生活规律,更需要改造原有生活条件并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强调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人们也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迅速地接受新知识,才能创造世界,创新生活。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讲坛上讲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可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地体现了一个人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基于创新教育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曾把它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不论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实施创新教育已经显得非常迫切。虽然在历史长河中,早有创新教育的呼声,如早在助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极力倡导创新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就传统教育中缺乏创造性的弊端提出过批评,提倡创造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但是由于工业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创造教育并未真正被重视起来。如今,我们面对第三次人类文明——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需求已日益迫切,它要求从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教育结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对教育进行创新,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二、创新教育的概念与内涵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创新”这一概念,当时主要是经济学家从技术的应用这一角度提出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这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从字面上看,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而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上述新事物的教育,也就是创新教育。在这当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或者说,创新教育也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以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科学家都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为攻坚的目标。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当时也把这一被喻为“数学桂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作为自己的课题,正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舞和推动下,他才投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和热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新是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镜界高度集中,沉浸于那种环境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三本护照”中的“事业心与开拓精神”和彼德·圣吉“五项修炼”中的“自我超越”境界。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创新教育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所谓“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就是指培养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像、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这种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可以说,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教育与教学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创新教育的第三方面内容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它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的培养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要加强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创新教育的第四方面内容是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创造涵容着为推进人类文明进化而选择的崇高性、独特性兼备的创新目标,涵容着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投入创新过程的高尚情操,涵容着为增进利他精神而尽情发挥的开拓风貌,涵容着为优化个体的创新性社会功能而认真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涵容着为追求永恒的价值目标而把自我短暂的人生化为人类文明序列的磊落胸怀”。在智力和创新情感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人们的创新才能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除创新情感外,个性在创新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决定创新成就的大小。创新个性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勇敢、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以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可以说,教育对象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三、创新教育的环境和氛围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性的潜能。但是把潜在的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只有在浓厚的社会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这一环境与氛围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一)社会与创新教育应在全社会营造出有利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和支持系统,包括对教育导向的宏观指导,科研创新的资金投入,以及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观的舆论导向,当然还有必要建立以教育科研为基础。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教育管理体制中,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得太宽、太死,学校缺乏一定的自主权,只能在统一规定的教育模式中运行和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自身创新性的发挥,不利于学校按自身特点培养创新性人才。其次,加大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力度,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创新的资金投入。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仅有聪明和智慧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巨额的科研经费、良好的工作设施和环境条件作为支撑。如著名的贝尔实验室每年基础研究经费就有五六亿美元,开发研究经费有五六十亿美元,正是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贝尔实验室才有可能产生六七位诺贝尔奖得主。再次,政府应利用有效的舆论手段引导全社会形成对人才的正确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特别是重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创新人才的社会风气,只有在这种有利于创新的社会风气中,才会促使人们求知欲的发展,激发人们的创新兴趣,鼓励新思路的开拓。同时,还有必要通过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制定来促进和保护人们的创新激情和创新成果,如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法。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和创新奖励政策等,全面推进民族创新风气的形成。建立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是政府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也是我国创新教育能得以顺利发展的“土壤”。国家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相关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主要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组成,其主要功能在于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具体包括创新资源的配置、创新活动的开展、创新制度的建立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有了国家对创新工程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学校教育也必将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支持下,把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力放在首要地位,受教育者自身也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创新教育的活动中去,促使创新教育顺利有效进行。(二)学校与创新教育 学校作为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更应该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一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学风、学术气氛及管理体制等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传统学校教育一直以传授知识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价值观支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形成创新的意识。应试教育强调以升学为惟一的教育追求目标,使得教师和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因此,树立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形成整个学校轻松活泼的校风和人际关系,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所以有学者提出,把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作为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核心。 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应试教育在教育理念、目的、方式以及内容等许多方面都与我们当今倡导的创新教育水火不容。由于受“学而优则仕”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旧思想的影响和支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应试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育思想和观念下培养的学生,只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储存,而不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其主体性和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抑制。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性也就失去了基础。另外,在对学生的要求上,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个体的差异性,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在这种统一的规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也容易雷同,缺乏个性、缺少创见。总之,这种重知识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界在这几年一直呼吁建立素质教育模式,把学生从“考试”和“升学”中解放出来,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在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成为整个教育模式的灵魂,始终把创新的人格、创新的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培养作为教育目标的中心。素质教育的逐步完善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极大的促进作用。(三)家庭与创新教育家庭是学生不能选择也不能回避的场所,其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有着更加深厚的影响和渗透作用。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子女创新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有利创新的家庭氛围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的目标、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发创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如果子女与父母之间有着积极的交往,榜样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子女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试着想新颖的主意和使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特,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他们好问的态度上。这种好问的态度由对某事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追求所引导,前者只在假性创造力的意义上引起提问,而对知识以及深化的知识和信息的兴趣则对真正的创造力有利。从戈特弗里德·海纳特对家庭与培养创新力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子女创新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视。四、推进创新教育的实践原则创新教育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主题歌。那么,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与实施创新教育呢?我们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条原则着手。(一)层次性所谓创新教育的层次性,是指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要确立不同的创新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创新教育内容和途径。具体来说,也就是对小学、中学及大学几个不同阶段的学生,必须针对各层次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适应性的创新教育。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幼儿和小学时期就打好基础。通过对儿童进行早期的创新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使他们早日成才。对儿童的创新力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儿童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乃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应该利用儿童的这种需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儿童有新的发现。二是注重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新。儿童由于知识面有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作为教育者,应该注意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这是创新力发展的基础。三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四是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杨振宁教授推出:“中国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而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活动,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此外,还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探究意识。五是注重运用游戏的教育功能。游戏是培养儿童创新的主要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开拓儿童的知识面,提高思维的应变能力,如儿童在“过家家”、“搭积木”等类的游戏中,就容易运用创新性的思维。但是许多家长和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和利用游戏在培养创新力当中的作用。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毕克官指出:“孩子的游戏中,包含着太多的创造性,只可惜,很多父母都大煞风景,把孩子的大部分创造性都抹杀了!”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中学时代是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身心发展和世界观形成的最主要时期,这时应该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这一阶段的创新教育中,创新教育的重点和方式也应符合中学生的特点。一是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广博的知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而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已经具有大量接受知识的能力,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促使人们进行创新性活动的重要动机,同时还要加大对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是要重视中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基础上,才能使中学生高效地接受知识,并为以后进入高一级学校及进入社会打下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观察、思考、想象以及独创等习惯与能力。三是要注重创新情感的培养。中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比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创新的动机。托尔斯泰多次从艺术的角度谈到激情在创作中的作用,他说:“我们的创作没有激情是不成的,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唱出来的。”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许多教师都非常强调使中学生在情感的强烈感染下,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发挥聪明才智,释放学习和创新激情。四是要注重中学生特殊才能和兴趣的重点培养。在中学阶段,学生个性特点已经发展得比较明显和突出,教师应对教育的“偏才”、“怪才”予以重视,根据学生情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这些学生的特殊才能和兴趣得以充分发挥,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创新性人才的产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平衡发展,给特长生尤其是“偏才”、“怪才”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一些特殊的政策,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不可或缺的。五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外活动。如组织科技小组、开展小发明竞赛等,使学生把理性的知识与感性的实践相结合,无疑,这对开拓创新性思维大有神益。如日本从1954年就创立了多所“星期天发明学校”,后来又创办了“少男少女发明俱乐部”等组织,学生经过学习、培训后,发明创新的效率提高了许多倍。高等学校是我国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在高等学校进行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高等教育中进行的创新教育也要根据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加强教科研相结合的力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推崇“述而不作”、“坐而论道”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对学生的创造、革新精神比较忽视,这明显与当代高校的教育功能不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都十分重视教育与社会的结合、高校与产业的结合,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台湾的新竹等,都有着儿所甚至数十所大学作为技术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加大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结合力度,使学生在科研、生产的实践中,培养实际的创新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科研工作的发展,同时也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型方式。当然,除注重学生直接参与科研。生产的创造活动外,还要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和方法的训练等。(二)基础性创新力的形成并非凭空产生,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有坚实的基础,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生理基础,二是知识基础。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从人的生理角度看,脑结构可分为左半脑和右半脑。左半脑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以及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执行着抽象概括思维的功能。而右半脑则具有感性认识的优势,执行着形象思维的功能。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的创新能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只有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两半脑的活动相互密切配合,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然而,目前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基本上都左脑化了。从小学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无论在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着重言语思维,轻非言语思维;重抽象思维,轻形象思维。而这些被轻视或忽视了的思维形式,恰是创新力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右脑的重要功能。因此,创新教育要从人的生理潜能出发,在继续发展左脑功能的同时,注意开发右脑潜力,如重视音乐、美术、体育等。多采用直观教学,并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特别是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大脑两半球健康和谐发展,从生理基础着手,为学生的创新力发展奠定基础。这大概也是美国37个州免费给孩子们发音乐带,以色列让幼儿园的小朋友玩计算机的原因之所在。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还有赖于深厚的知识底蕴为基础。没有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缺乏依据,人们即使要有所发明、创新也失去了基础。从知识构成的角度看,可分为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两个层面,创新教育对这两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美国曾对1131位科学家的论文、成果、晋级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调查,发现这些人才大多数是以博取胜,很少有仅仅精通一门的专才。因此,美国主张在加强基础专业学习的同时,提倡“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由于受前苏联文理严格分科的影响,学生学得越来越专,越来越窄,对知识面的开拓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当然,在强调知识面的同时,也要强调专业知识的深厚,培养既专精又通博的新型人才,正确处理好“博”与“约”的关系,以约驭博,一专多能,这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基础。(三)示范性所谓示范性是指教育者应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有研究结果显示,创新性较强的教师比创新性较差的教师能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要使教师对学生的创新力培养比现状更好,就要求教师所采用的方法比现行的更加灵活,更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性,创新性较强的教师会主动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以良好的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出创新能力较高的学生。另外,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也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这样,教师就有可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把创新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和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四)开放性传统教育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封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力的培养。这里所讲的创新教育的开放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创新教育的开放性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现行的许多课程内容明显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的信息,教学内容也要体现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体现出其时代性和新颖性,把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新的科学概念及时编进教材,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孤立静止的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概念,引导他们去探索更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其次,创新教育的开放性还应体现在国际化方面。知识经济的两大特征就是知识化和全球化。在我国创新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消化和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科技、教育和文化,为我国的创新教育打下基础。另外,还要树立国际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国际创新活动,进而拥有自己的创新成果。此外,创新教育的开放性还表现在教育者的开放性以及教育方式及途径的开放性等方面。(五)民主性创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强调教育过程中要形成有利创新的民主氛围,如师生关系、教学环境、学生自由发展度等方面。以上论述创新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中也提及了这一点,这里主要从具体的教学过程这个微观角度出发论述。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恰是这些观念和思想给学生创新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德国的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托兰斯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力对教师的几项要求,即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给学生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等五项民主性建议。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就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创新教育的民主性还应体现在教师身上,在教学管理中,要改变对教师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使教师的教学活动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创造性活动,这才能实现上面所讲的示范性原则。(六)启发性启发性原则主要是针对创新教育中的教学方法而言。创新本身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片面强调繁琐的练习、盲目的抄写、过多的背诵以及偏重死记硬背的考试,只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致使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我国早在《学记》中就有:“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里强调了注重对学生的开导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这对当今培养创新性人才仍然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只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自己寻找规律,使之有新的发现和创新。以上从实施创新教育的不同侧面论述了创新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除以上几点以外,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改革当前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采用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等。创新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只有在教育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我国的创新教育才会日益走向成熟。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总之,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源泉。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站在历史的潮头,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关键在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创新教育将历史性地承担起知识和技术创新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伟大历史使命!语文课程改革十大看点当前,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方针的指导下,语文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改革中出现了一些人们颇为关注的焦点,现梳理如下并试作解读,就教方家。 一、生活 指的是语文与生活相联系。面对火热的社会生活,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生活有多么广阔,语言就有多么广阔生活处处有语文等成了近年来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愿意接受的观点。这一观点的重要性在于,只有与生活密切联系,才有无穷的语文资源可供开掘,学生学习语文才有兴趣;只有充分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克服语文学习的长期性、普遍性与事实上的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那么,学生的生活包括哪些方面?课程标准所开列的课程资源,可以为之作一个很好的注脚: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 二、综合 指的是语文课程要简化头绪,加强综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综合的、全面的提高。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改变现行语文教育中过于追求科学化、多线索的倾向,加强语文听说读写的整合。听说整合为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和写作整合于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之中。以往的语文课程,一般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汉语知识和语文实践活动等若干个子系统,好处是线索分明,便于教学,但缺点也很明显,即片面追求科学化,罗列大量训练点,肢解语文;强调听说读写的独立自足,各成体系,互相缺少联系和照应。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如果头绪繁多,则有百害而无一益。2、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中,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沟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并把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三、实践 是指加强语文的实践性。这是针对过去语文课程严重脱离实际、纸上谈兵、重知识轻能力、死记硬背、学生学习的归宿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等倾向而提出的,目的是广开语文资源,加强课内外联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实践性与生活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两段话集中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实践的重视。 四、开放 是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大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语文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形成课内外结合的、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其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阅读由课文扩展到其他文章以至课外,引导有条件的同学进行网上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在重视课内练习的同时,要重视课外练笔和课外口语交际活动;综合性学习一般只提供活动的方向和少数参考资料,大量的具体的学习任务则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综合性学习中的跨学科活动则是语文教材开放性的最集中表现。 2、由于教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自足的,而是开放性的、向着深广的时空延伸的,所以,对教师来说,教材决不是圣旨,它只是给教师的教学搭建一个大显身手的平台,其中许多地方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灵活处理,或增或删,当然最主要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发挥。新型教材的由有限伸向无限、由现在通向未来的开放性特点,则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五、学习方式 指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各门课程提出的共同要求,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大理念之一,完整表述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具体可作如下理解: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注意调动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改变过去语文学习中学生单兵作战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中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设计问题,设置情境,使学生在课堂内外,利用各种手段(如图书馆和互联网等)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就感兴趣的问题深入研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研究成果。 六、少做题,多读书 这是针对过去应试教育中搞题海战术的严重不良倾向而提出的语文教育新策略。语文课程标准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即把少做题而省下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多读几本好书,多背几篇名文,多记几段佳句,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积累,打好文化根基。 少做题,多读书表面看来似乎是对学生说,但每一个环节都要通力合作,尤其需要给学生创造条件。对于教材编写来说,课文后的练习设计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少而精;对于教师来说,不要随便给学生增加课本以外的练习题。 多读书,首先是多读课本中的课文,这些课文一般都是名家名篇,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都很好,堪称典范。对于这些课文,该熟读的熟读,该背诵的背诵。其次是破除过去认为学生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的观念,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读课外书最好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并尽量配合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七、知识 这是指淡化语文知识,加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教育界有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过去语文教育是知识体系,学生死记语文知识,忽视了语文实践能力的养成,而改革必须淡化知识,打破语文教育以知识为体系,构建语文课程的能力体系。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抛弃了过去教学大纲中罗列的几十条语文知识点,提出语文课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教材编写中的语文知识要少而精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语文学习不是为知识而知识,而是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并严格规定这些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在以上思想指导下,新的语文教材编写中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知识减少到最大限度,汉语知识不再系统编排,而是精选极少量的知识随课出现,零星地点缀于课文练习之中,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即时训练。 八、跨学科 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指的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等,这些观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断得到强调。提出跨学科这一概念的背景在于,过去的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与其他课程隔离,独自为战,为语文而语文,湮没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工具性。提出这一概念的理论依据在于:语文本来就是反映并表现大千世界的,当然也反映其他课程的内容;生活处处有语文中的生活,其他课程当然也包含在内,只要有听说读写的地方,就会有语文。 新教材编写中尽力体现跨学科这一思想。阅读部分的课文选编注意体现学科内容的多样化,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文学、艺术等尽在其中;练习设计注意跨学科照应;综合性学习尤其强调跨科学,专题设计常常是从科学与人文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联系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请教其他学科老师,开展语文活动,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九、网络 网络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当前世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一前提。更准确的提法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这是与双基教育同等重要的一项基础教育工程,国家对此十分重视。语文课程作为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所涉知识广,所跨领域多,学会利用网络获取更多语文资源显得比其他课程更为重要。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这一点,提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能利用网络搜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从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编写注重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占有尽可能多的资料,而科技发展的最新最便利的手段当然就是网络。因此,阅读部分的扩展性练习和综合性学习,非常强调有条件的学校或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查询、搜索有关资料,开展研究活动。这一要求虽然目前在全国一些地方可能还行不通,但它绝对富有前瞻性。 十、评价 指建立新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这里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两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辟专章提出详细的评价建议,可见其对语文课程中评价问题的高度重视。这是有感而发的,即针对过去评价方式上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仅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语文成绩好坏的惟一标准。评价体系改革总的原则是: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评价的主要手段,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改变过去以考试作为单一评价方式的局面,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评价体系改革的具体原则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吸收家长参与评价活动。 关于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它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笔者仅就国家《课程标准》的称谓、主要服务对象以及课程目标的上限、下限等问题,陈述一些个人的想法,供大家研究参考。同时,希望能对教学指导性文件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助益。一、“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称谓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一概改称“课程标准”。本来,将名称视为一种符号,怎么改都非实质性的改革。尽管新的《课程标准》,从体例到内容,确实比原来的《教学大纲》有很大的改观。这些实质性的改进,就是仍沿用“教学大纲”的称谓,也未尝不可。如果一定要问“中小学教学大纲为何改成课程标准”,非要“阐述个中缘由”,那么,从历史的角度看,似乎主要是学习外国的对象变换使然。从1912年由蔡元培任总长的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起,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小学各科和中学个别科目的课程标准(草案)》止,前后40年间都是沿用“课程标准”作为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只是最初的《课程标准》,还兼有学科设置即教学计划的功能。在此期间,中国的教育,先是学习日本,然后是学习美国。从1952年起,由于全面学习苏联,原先采用的“课程标准”改成了“教学大纲”。到如今,苏联解体了,对俄罗斯与独联体的教育不但已经很少关注了,而且还有一部分学者急于摆脱苏联的教育理论的影响。外国教育我们借鉴最多的,似乎又回到了美国和日本身上。于是,“教学大纲”又改成了“课程标准”。这是一种巧合吗?至少建国初将“课程标准”改成“教学大纲”是学习苏联的缘故,谁也不会有疑义。现在又改回来,好像很难说是学习谁的。因为美国称“课程标准”,日本叫“学习指导纲要”,其他国家也有仍沿用“教学大纲”的;就是在国内,早在1988年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就已经将“教学大纲”改成了“课程标准”。也许是因为我们不仅需要反思当时学习苏联的片面性,而且再也不能让明显留有该时期烙印的名词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的称谓了。然而,如果我们抛开各种历史情结,仅就“标准”与“大纲”这两个名词的含义来看,情况又会怎样呢?所谓“标准”,《辞海》的解释是:“衡量事物的准则”。说到标准,很自然会联想到标准化工作,联想到企业的技术标准,制造业的国家标准。我国在GB39.5.1《标准技术基本术语》中对标准作了如下定义:“标准是重复性事物或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显然,标准的本质特征是统一规定,它是工业化的产物。比较而言,“大纲”作为一种“系统排列的内容要点”,或者说旨在“纲举目张”的纲要、纲领性指导文本,其含义比“标准”要显得更为宽容、民主,可供发挥的空间更大。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由此,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新课改高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大旗,弘扬个性发展,力图改变无视人的灵性,像工业化流水线那样按照统一规格塑造人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课改的指导性文件,却变“大纲”为“标准”。二、《课程标准》主要为“谁”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这与1986年,原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教学大纲四个作用的界定“教学的依据,考试的依据和对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以及修订教材的依据”基本相同。区别只是“四个依据”的排序不同。过去,把为教学提供依据放在首位。事实上,学习教学大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确实成了教师备课时一项必做的功课,是钻研教材的必要步骤。当时的教学大纲,除了前言(主要阐述学科性质、学习意义)、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之外,其主要的篇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数学学科的《教学大纲》为例,小学分年级列出内容要点与要求,中学按知识体系分项目(多数情况下相当于单元或章)列出内容要点与要求。这正好顺应了教师的需要。因为教师的工作安排一般多以学年为单位,比如某教师今年教二年级,明年是否跟班教上去,常常是不确定的,所以教师对学年或单元(章)的教学要求比较重视。学生升级考试的试卷,特别是统一考试的试卷,严格按大纲的要求命题,无论是命题者还是其他教师,对试题要求是否“超纲”,都很敏感。这说明《教学大纲》分年级或分单元(章)列出的教学要求,比较容易被教师所掌握。现在,将教材编写依据提到了首位。可以认为这是依照课程开发、实施的操作顺序排定的。即编写教材在先,开展教学其次,然后才是评估和考试命题。但由于《课程标准》较多地考虑了编写不同风格教材的需要,特别是将年级或项目的教学要求改为学段教学目标,客观上在加大教材编写自由度的同时,降低了《课程标准》作为日常教学依据的作用,以致一些地区的教研部门,不得不组织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的细化问题。由此可以认为,现在的《课程标准》,事实上是将为编写教材提供依据放到了首位。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1986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开始走向“一纲多本”(即在统一要求、统一审定的前提下,实行教材的多样化)。这次新一轮课程改革,同样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虽说目前的教材,针对不同条件的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明确定位少,雷同的多,由大城市的教师编给大城市的学生使用的多,教材多样化的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但《课程标准》至少是在理论上,还是应该给编写不同风格的教材留有余地。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而言,笔者十多年前参加了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修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初审稿)》的起草,近年来又参加《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和试行稿的修改,从上述过程中多次调研的情况看,广大教师对《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各种意见中,一直保持不变的一条意见是:希望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尤其是对于过去的能力培养要求,对现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总是一致要求细化,并能分解到各年级和各部分内容中去。尽管不少教师自身也清楚,这在技术上有点困难。看来,我们面对着一个两难问题。站在《课程标准》制订者的立场上,认为“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然而,这种“创造空间”和“弹性”,理所当然受到教材编写者的欢迎,却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道理很简单,将年级要求改为二至三年的学段目标,使编排教材内容时调整、改动的空间成倍扩大;相反,将二年,甚至三年的学段目标科学地加以细化,恰如其分地落实到各学年、各学期的教学中,毕竟是一种费力的、创造性的工作。于是,多数教师只能把目光转向与教材配套的参考书,依据参考书,而不是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这里,有两个问题不应回避也无法回避。首先,《课程标准》的主要服务对象究竟是教材编写者,还是一线教师。如果从人数讲,在全国范围内,前者可以数以百计、千计,后者却以百万、千万计;从人员素质与创新能力讲,对比同样十分悬殊。如果我们回避这个问题,简单地肯定《课程标准》给教材编写者与教师相同的“创造空间”和“弹性”,这合理吗?其次,教学目标的细化、分解工作,难度也是非同小可,把它留给基层学校的教师,可行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无非两种选择。要么恢复年级目标;要么维持学段目标,同时责成教材编写组完成教学目标细化工作,即给教师提供一个以学期为单位的、具体明确的三维目标体系。也许有人认为,这个问题不该由《课程标准》制订者或教材编者来解决。因为新一轮课改就是要解放教师,就是要留出空间,放手让教师创造性地工作。这一主观愿望当然是美好的。问题是教师的现有状态与改革的期望状态差距有多大?我们能否在几年内通过现有的和能够开发、实施的培训,缩小这一差距?对此展开讨论,超出了本文论述的范围。这里只是粗略地指出两点。其一,前几次课改的前期调研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对教师现状的调研及今后若干年内发展水平的预测。由此估计教师对课改的承受能力。每个教师都明白,要达成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多么重要。类似地,要实现课改目标,深入了解教师,准确把握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同样必不可少。其二,课改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前沿性的研究,与课改的决策、实施,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片面追求课改理念、文本的先进性,就会加大课改决策的风险与实施的难度。类似地,课改实验成果的推广,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毕竟实验阶段有许多因素、许多条件,推广时会发生变化或不再起作用。三、课程的“最低标准”与“最高标准”笔者在1986年参加起草《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工作时提出:既然承认60分及格,能否在大纲列出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中,指出那些属于“60分”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及格范畴的内容、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大面积提高及格率,常对一部分基础较差、发展较迟缓的学生,重新划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范围,突出重点,放弃一些难点内容。实践表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因材施教措施。记得当时得到的答复是:《教学大纲》为国家标准,是绝大多数师生经过共同努力能够掌握的内容,能够达到的要求,不宜再从中划定“及格”范围。按笔者的理解,《大纲》规定的是学习的一般水平、平均程度(从实际情况看,整体上属于学生的中等偏上水平)。在当时的《教学大纲》中,既列出教学内容,又描述教学要求,看似有点重复,实际是有分工的。前者规定学习的基本内容(范围),后者提出学习的一般要求(程度),即描述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或将达到的行为状态。这次的《课程标准》,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例,不再列出知识点系列,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由学段教学目标描述。还有利于放宽对教学先后顺序和教材编排体系的规定。然而问题是:《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目标”究竟是学习的最低标准(下限),还是最高标准(上限),或者平均水平?似乎并不明确。《数学课程标准》中相关的陈述是:“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标准》在内容标准中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教材编者及各地区、学校,特别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显然,“基本水平”不可能是最高标准。那么是不是最低标准呢?事实是,有些“具体目标”本身就有相当难度。由此可以认为,《课程标准》中“具体目标”的实际水平与原《教学大纲》相似,其整体仍然属于一般水平,准确地说属于中等至中等偏上水平。《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确定为最低标准或最高标准,各有利弊。限于篇幅,这里不展开讨论。概括地讲,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取最低标准,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个性发挥,有利于抑制过重的学习负担,利多弊少。本来,教学目标不可能也不应该设置上限,因为没有哪个教师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既然如此,这里讨论《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是不是最高标准,岂非笑话?不。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用“不超纲”来限制考试题的深度与广度。这说明至少在潜意识里,大家已经将《教学大纲》的要求视为一种上限。这一思维定势,在新课改中的延续,将演变为要求试题“不超标”。理由有二:其一,《课程标准》依然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其二,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例,其中规定了不少不可逾越的上限。例如,第一学段中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限定“分母小于10”。第二学段中四则混合运算,限定“不超过三步”。第三学段数与代数部分,“不要求”“不超过”的限制就更多了。这十分清楚地表明,《课程标准》并未摆脱上述思维定势。这种上限式的限定,付出了牺牲“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的代价,却并不就能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约束力。有命题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如果不转变评价理念,那么无论怎样限制,都有办法在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开拓性地“深挖洞”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或创造性地设计“变式”,编出令师生意想不到的难题。还有必要指出,有些上限式的限定,明显缺乏论证。比如,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恰恰在《数学课程标准》自身提供的案例中,就有至少四步运算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第二学段的案例:“例4,李阿姨想买2袋米(每袋35.4元)、14.8元的牛肉、6.7元的蔬菜和12.8元的鱼。李阿姨带了100元,够吗?”算出总价(单位元)35.4×2+14.8+6.7+12.8就已经四步运算了。如果说,这里可以让学生分步列式,因而不存在混合运算超过三步的问题,那么,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具有列出三步综合算式的能力,行吗?请看《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案例:“例10,某书定价8元,如果购买10本以上,超过10本的部分打八折。试分析并表达出购书数量与付款金额之间的关系。”设购书数量为X本,付款金额为y元,则y=8×10+(X一10)×8×80%,(X≥10)学生需要掌握列出五步混合运算式的技能,才能写出上面的关系式。显而易见,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不仅会给第二学段的数学应用带来障碍,对第三学段的数学学习也有影响。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界定“具体目标”为“基本水平”的含义,并对部分目标作出适当的修改。警惕数学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我国的数学教育学习前苏联,推崇概念的严谨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这对数学教学特别是对数学教师钻研业务产生了长远的、积极的影响。但若强调过分,就容易产生繁琐、雕琢的毛病,进而形成形式主义的倾向。主要表现如:1、死扣字眼小学数学的概念较少用符号表,绝大多数采用语言描述。因此,长期以来逐步形成了“咬文嚼字,抓住概念本质属性”的概念教学经验。正确应用这一经验,应当明确:一则,“咬文嚼字”一般处在概念形成过程的后阶段,并且常常需要和观察、析实例(包括正例和反例)等教学活动相结合;二则,并非所有概念都需要咬住个别字词不放。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教材的描是:“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教学时,再三启发,有学生说三角形是“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三条线段搭起来的图形”,就是没有学生想到用“围成”这个词。于是,有教师在引进环节上下工夫,制作了一个课件,用动画表现一只小虫被困在三角形内,左冲突出不去,另一只小虫在开口的图形内进出自如。实践下来,还是没有学生自发地使用“围成”这个词。只有一个学生说到了“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起来的图形”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教师仍不满意,又想到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即在引进环节,教师自己先有意识地使用围成”这个词来描小虫被困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然后模仿使用。我们不禁要问,如此煞费苦心,为的是从学生嘴里说出某个词,是否必要?这里不讨论这种挤牙膏式的启发谈话的是非,仅分析“组成”与“围成”所谓“严谨性”。事实上,用“三条线段组成”或“三条线段围成”来描述三角形,都有漏洞,都能找到反例,见图。因此,认为用“围成”比用“组成”更准确,有如“五十步笑百步”。上面罗列的学生回答,在认识三角形的过程中或者说在学生三角形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都不妨认可。也有人认为比较准确的描述是“三条线段首尾相接而成的图形”。然而,“首尾相接”又是什么意思呢?怎样描述“首尾相接”呢?如此追究下去,一个一看就懂的概念,不就越弄越玄、越弄越复杂了吗?可见,“纯文字叙述是那样容易做到无可挑剔的,它不是教学的重点,要淡化”是颇有见地的主张.其实,对于三角之类不作严格刻画也无妨的概念,看图识字地说明一下“……像这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就可以了。愿意说成用三条线段组成或围成的图形,当然也可以。过分在文字描述上花力气雕琢,实在意思不大。正如桌子、椅子这样的概念,人人都明白,人人都能正确识别,但要给出定义却比较困难,即使有了定义,作用也不大。所以,对这类概念的条文,淡化为好。扣字眼发展至极端的另一种表现是扣标点符号。例如,为了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除了给出“一句之别”、“一字之差”的题组练习之外,还设计了“一号之异”的对比题供学生辨析:修900米公路,前10天平均每天修50米,剩下的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修900米公路,前10天平均每天修50米,剩下的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该练习的设计意图是,由于逗号改成了句号,使得看似一样的两个问题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前一题求后5天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后一题求前后15天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明明可以说清楚也应该说清楚的地方,故意含糊其词,这种训练,即便有效果,也实在是难为了学生。话又要说回来,反对死扣字眼,并不是不要关注叙述,而是“适可而止”、“宽容以待”,既注意考虑严格叙述的必要性和实际效果,同时以宽容的心态去评价、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概念实质的领悟。还需指出,主张“淡化纯文字叙述”的目的是“注重实质”②,而不是推崇教学内容叙述的“卡通化”。近年来新编的数学教材似乎有一种“卡通化”的趋势。它增加了教材的亲和力,受到了儿童的欢迎,这在小学低年级是必要的,因为好的插图还具有帮助缺乏阅读能力的儿童更好地感知问题情境的功能。但一味发展下去,同样有可能“物极必反”。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这在课堂上主要*阅读数学教材来培养。恐怕谁也不希望我们的数学教材成为养成“卡通化一代”的读物。香港的一些中小学正在开展一场“阅读运动”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就是为了拯救沉迷于卡通读物的新一代。这是我们可以引以为鉴的。2、钻牛角尖在应教育处主导地位的年代里,数学教学曾一度追求“讲深讲透”。后来,对认知与教学的阶段性、发展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识到“讲深讲透”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但分析教学内容钻牛角尖的倾向却延续了下来。例如,曾见过这样一道选择题:白兔只数-(  )=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A、白兔只数B、黑兔只数C、和黑兔同样多的白兔只数标准答案是C。为什么不能选B,理由是“怎么可从白兔里去掉黑兔呢?”对此,目前有一部分教师已能之一笑,但仍有部分教师认为,要讲算理就得这么讲。岂不知既然是“只数”,就不必计较是白、是黑。再说算理本就是人为的解释,何必只认一条死理,作茧自缚呢?又如,在一节教学分解质因数的新授课上,教师安排的练习几乎都是围绕着分解质因数的形式做文。如,判断题:把12分解质因数,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学生读题时教师提醒,这里的“正确”含书写规范)(1)123×4(  )(2)12=1×2×2×3(  )(3)2×2×3=12( )(4)12=2×2×3(  )(5)12=3×2×2(  )其中(3)、(4)、(5)式并无实质区别,但学生判断只有(4)式正确,教师认可。理由是必须从左往右看,从小到大列。课后与教师有段对话。笔者:为什么要学习分解质因数?教师:是不是为学习短除法打基础?笔者:还有呢?教师:推导求最大公约数和求最小公倍数时要用到分解质因数。笔者:在这节课中能不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分解质因数的作用呢?教师:不知道。笔者:一个数,比如24,分解因数有几种可能?教师:有多种。笔者:分解质因数呢?教师:如果交换位置不算,就只有一种。笔者:质因数乘积的组合可以唯一确定一个数,这就是算术基本定理的主要内容。能通俗地渗透在这节课中吗?教师:能的,不过从没想到,好像教参上也没讲起。本案例所揭示的是教学同一课题时较为普遍的现象,说专注数学的形式而忽视数学实质,恐怕不为过。毕竟“从左往右看”、“从小到大写”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等规定都是次要的,取消这些规定也未尝不可。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作用,尽管只是初步的感性认识,也是更为本质的认知对。还有不少无关宏旨的细节问题,如:“几份”、“几个”中的“几”是否包括1?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线段还是一个长度?“x÷4=3……1”是不是程?等等,往往令教师陷入无谓的争论,徒费精力。以“x÷4=3……1”是不是方程为例,是与非,双方都摆了一些论据,谁也说服不了谁。要是换个角度思考,这样的方程有存在的必要,或者说有出现的必要吗?如果把它改写成x÷4=3.25或(x-1)4=3,问题就不复存在。为什么偏要在学生学习小数、分数之前,采用小学特有的表示方法写出这样的方程去为难学生呢?如果为了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完全可以采用别的形式,以免出现歧义。作为数学教师,最忌讳、最难堪的是被人指出犯有“科学性错误”。从笔者长期参加听课、评课活动的经历来看,被提升到科学性高度来谈的问题,确有一些是违背了数学规律或逻辑规则的错误,但更多的属于扣字眼、钻牛角尖的问题,属于对自然教学语言的挑剔。后一类批评一再耳闻目睹的结果,迫使教师谨小慎微,听任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被字斟句酌的语言所压抑或篡改。剖析上述种种形式主义现象的共同实质,从教学论的层面上来认识,就是片面理解科学性原则,过分追求严谨、严密,从而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实际,对教与学产生误导,师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吹毛求疵上,势必影响对概念本质的揭示与理解,冲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感悟。再进一步,从哲学的层面上来认识,就涉及到数学概念与数学思维对象的关系。后者是客观的、实质的,前者是主观的、人为的、可变的。正如自然数,过去定义从1开始,现在定义从0开始,都是合理的。不论如何改变定义,思维的对象“有”与“无”、“1个”、“2个”……不会随着概念条文的改变而改变。所以,重要的是把握数学的对象,理解数学的实质,不必把概念,特别是概念的条文看得那么“神圣不可侵犯”。③有此认识,就不难理解弗赖登塔尔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两个问题:我们应当更为关注的究竟“是概念,还是思维对象?”“是概念的获得,还是思维对象的构成(通过心理操作)?”④这两个问题的内涵,可能会令人感觉过于深刻,难以落实,但领会其思想,对于我们认清概念教学的重点,恰如其分地把握概念的教学尺度,是颇为有益的。五种策略精心设计教学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校长、特级教师林良富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与课程标准对话,与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教师进行对话,必须具有以下四种思维活动:一是体验专家的思维活动,即钻研以书面语言为载体出现在教材上的例题、习题、教参内容等;二是呈现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度,回想、联想、猜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三是激活自身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思考自己在课堂上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专家的思维活动成果;四是整合课程资源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跳出自身之外,把专家、学生、自我的思维活动进行整合,从而创设具体实践情境,使师生共同创造和开发课程。这种追求可以具体落实在以下五种设计策略中:策略一:指向策略指向策略,即确定具体可行、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在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既不能单纯地考虑认知性目标,也不能将发展性目标制定得面面俱到,失之笼统;既不能将三个维度的目标简单叠加,也不能将整体目标机械分割。而要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机统整三维目标。如设计教学“2、3、4的乘法口诀”,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在目标阐述上既要注意到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强调在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熟记口诀,培养能力,同时还不应忽视在编口诀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情感。基于上述考虑,可以试着将教学目标制定成:一是让学生在学习2、3、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2、3、4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在应用2、3、4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三是在编乘法口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上述目标指向,从知识体系上看已经打破了“就口诀教口诀”的单一被动模式,将其纳入整个“乘法系统”之中;从目标的维度上看,已经将原来的单一变为了多元。但依据单元整体安排,结合学生实际细细推究,上述目标有些地方还不够具体,缺少可行性。如目标1中提到的“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适合每节与乘法计算有关的课,而本课刚开始学习乘法口诀,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不是最主要的,可以不在目标中表述,如要表述可改为:在经历编、记、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3过于“冠冕堂皇”,缺乏针对性,很难检测,不妨改为“体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好处。”通过这样一次调整,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既有机融合,又具体可行。策略二:组合策略组合策略,即安排合理精当、质量适中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它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不确定的,需要通过教学法对它科学加工后,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掌握,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材内容既是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线索,也是提供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因此,教师对教材不能简单地执行与传递,而要作二度开发和创新,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结构性和生成性特点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易于课堂教学表达的逻辑顺序,安排出合理精当、质量适中的教学内容。如我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节,考虑到这一节内容过于充实与庞杂,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将教材中的“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求比值的方法”等后移到第二节去完成,腾出时间来创设不同背景下的问题情景,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除了思考如何处理教材内容外,还须思考如何引入生活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或关心的题材,让学生拓展应用。策略三:有序策略构思清晰畅通、逻辑适用的教学程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时空里能为学生所接受的、能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教学操作过程顺序。在构思程序时,不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有序地组织教学内容上,还应根据教学动态特点巧妙地设计学生思维程序,使教学过程不仅能展示知识体系固有的逻辑结构、学生认识体系的心理结构,而且能显示教学的有序性和互动的有效性,增强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式展开的内在逻辑性。如《圆的周长和面积》一章概念多、公式多、计算又繁,如何上好这节复习课,需要精心构思教学程序。我在设计时,首先回忆,通过画圆回忆起圆的各部分名称,同一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什么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其次梳理,已知一个圆的半径,如何求它的直径、周长和面积,同时揭示公式d=2r,c=2πr,s=2πr2,用同样方法揭示出其余6个公式;再次记忆与沟通,设计几组讨论题,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最后练习与应用,利用公式计算、求阴影部分面积。构思教学程序要自觉运用系统原理,合理确定教学系统的结构因素,调整各因素的数量与比量,努力体现“引、探、练”三位一体,达到“趣、实、活”的效果。数学新课程理念下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这一结构框架作为基本教学模式。我在设计《比的意义》的教学程序时,就遵循了这一模式:通过对生活情景中相片的观察、比较,学生对比较数量间的倍数关系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初步感知比的意义。再通过题组训练,引发问题讨论,让学生在认知矛盾的对立中走向统一,既让学生明白比的外延范围,又对比的内涵有深入的体验和感受,进而全面、系统地建构起新知的模型。最后通过解释应用,帮助学生拓展延伸比的认识,深化理解比的意义,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策略四:优选策略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怎样来优选一节课的教学方法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选择有利于改变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的教学方法,成为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首先要关注其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譬如,一般说来,起始的概念教学,我们为了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会特别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教法选用上主要是直观演示法、实验法和讲解法等;而后继的计算教学,则更多的是为了巩固计算法则与算理,掌握计算的技能,因此在教法的选用上会考虑尝试法、自学法和练习法等。一节课中,也会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呈现的先后顺序,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利用学生编儿歌“数青蛙”,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未知数,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了引导发现法。尔后在教学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简写规则时,则采用了自学法。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教学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发现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之间的关系。策略五:推进策略精心创设创设开放互动、促进思维的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中的又一重要环节。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师生间年龄问题的操作,让学生理解“a+26”这个式子的意义,这时我送给学生一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为了引导学生从儿歌中发现数学规律,推进学生的思维进程,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请同学们用10只青蛙来编一首儿歌。2、你们发现了儿歌中一种什么样的规律?3.请你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本领,想个办法把这首儿歌读完。在后来的实际教学中,我通过上述三个问题予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并运用学过的知识,创造出了七种编法。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引起了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而且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学生说出七种不同编法后,我又根据互动信息再生成三个问题:(1)选择:你觉得哪些编法既简洁又合理,你喜欢哪一种?(2)归类:与这种创编法接近的还有哪几种?(3)质疑:对其它几中编法有什么意见?这样的问题,既强化了“有效信息”,又利用了“错误信息”,开发了学生的原始资源,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从而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激情燃烧课堂,智慧引领教学----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案例分析摘要: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研究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行性。不断积累语言因素,扩大操练面,激发英语阅读兴趣,养成英语阅读习惯。关键词:积累语言因素,扩大操练面,激发英语阅读兴趣,养成英语阅读习惯。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是信息的时代。英语是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那小学阶段应该创设怎样的阅读课堂呢?我认为还是“激情+智慧=兴趣”!教学内容:阅读材料《Myfamily》,词汇:BeijingOpera,university,nature,befondof,bestrictwith,句型:Howhappyweare!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怎样用英语表达Myfamily,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英语短文阅读。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书写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重点:创设语言情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用英语表达家庭信息。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各种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体验参与,主动运用。课前准备:CAI课件教学步骤:一、背景铺路1.围绕“Family”进行“FreeTalk”。如: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Doyouhaveanybrothers?What’syourmother’sjob?Issheahousewife?Whosemotherisahousewife?2.理解“BeijingOpera,befondof,university,bestrictwith,nature”“Howhappyweare!”为阅读扫清障碍。1)CAI配音:由老师满怀激情的唱京剧《唱脸谱》学习“BeijingOpera”。2)CAI配音:“超级模仿秀”师生模仿京剧里不同的笑声,学习“Howhappyweare!”,让学生体会到了“happy”和“befondof”的真正含义,把整个课堂的温度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3)CAI: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和庄严的上海大学图片和谐温馨,使“nature”,“university”和“bestrictwith”的教学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激情燃烧自己,点燃学生,提升课堂温度:“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温度,”老师课堂上全身心的投入京剧演唱,如同一朵正在燃烧的“玫瑰”,学生就这样跟着老师唱戏、模仿、感受、开怀大笑……在老师“激情而又自然的引领下”,学生“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学生的思想在课堂张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而学生的精彩正是来源于老师激情的点燃,来自她巧妙的引导,来自她热情的鼓励。就这样,学生的信心被一点点激发,学生的激情被一点点点燃,学生的思维在一点点的燃烧,课堂的温度在一点点提升,以至于沸腾。】二、 听力开道1)先根据问题整体听阅读材料,再根据所听内容回答问题,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了一个初步了解。(1) Whatarehergrandparentsfondof?(2) Isherfatherstrictwithher?(3) Dotheylikenature?2)再跟读阅读材料,并自读,要求学生放声朗读,既对阅读材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又潜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巧妙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学生长期发展:在教学中,我们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仅仅是把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完,还是通过对教材的有机整合更有效地完成课程目标?这是新课程标准与过去教学大纲的区别。语言学家认为,说和读的能力和听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人们只有听懂,才能说清看懂,从而充分发挥语言的焦急作用。听是说和读的基础,说和读是听的提高。所以,虽然是阅读课,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听力环境”,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他们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三、 读写训练1)Fillintheblanks.根据阅读内容填空。2)Retellthearticlewiththekeywords.用关键词复述课文(小组活动)。Keywords(CAI,分段复述并在关键词旁附有插图):sevenpeople,old,wateringflowers,university,English,cars,bestrictwith【用智慧的理念组织教学,注重兴趣激发:阅读教学不像句型和对话教学,容易创设情景,复述课文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关键词和插图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复述的难度,大大提高了学生复述课文的积极性。这也正体现了老师用智慧的眼光真诚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所有的孩子真正平等地对待,相信他们都能学好英语。尤其到了高年级,一些学生由于基础差,缺乏自信心,不肯开口说英语,这时,教师恰到好处的设计十分重要,使学生相信自己的潜力,从而树立一定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四、拓展强化1)Talkaboutyourownfamily.小组讨论学生自己的家庭,让学生各抒己见,请其他学生仔细倾听,老师并及时根据学生所讲内容进行追问,有效进行阅读反思,拓展思维空间。2)Readanotherarticle.再读一篇有关家庭的文章,并根据文章进行判断对错和选择填空。【在思辨中激活学生的异质思维,让课堂涌动智慧的光芒: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接受,是继承;“思”是创新,是发展。新课程“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老师在课堂上利用讨论自己的家庭和课外阅读材料的练习,为学生开拓了一个自由、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课堂成了异质思维的摇篮。智慧的光芒在课堂上熠熠闪烁,而老师在整个的过程中就像个牧羊人,只是在一旁不停地激发学生的异质思维。,使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敏锐起来,萌发出智慧之花。】教学反思:一、精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阅读材料的生动性和有趣性;要重视阅读材料对学生的教育意义;要重视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愿读,要读,想读。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启迪创新思维。经常让学生进行课内外的英语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语感好了,自信心就增强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就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自觉性也就更好了,从而增强了阅读能力,启发了学生阅读思维,这样既有助于保持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抓住契机,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积累。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老师要将学生的视线引向补充教材,到融文本与补充教材于一炉的天衣无缝,使学生积累的语言进一步内化,并在运用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打通了课内课外积累的壁垒,为丰富学生的积淀播下了可喜的种子。四、加强交际性阅读,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在阅读材料的选材上,教师也可根据时代的需求,多选择一些交际性强的阅读材料,多与学生交流,走到学生思想的深处、感情的深处,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乃至思想的碰撞,从而学会创造,收获智慧。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成功六字诀(摘自朱永新教育随笔)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的事,它就是那么可能.所以你不要低估了你的能力,低估了你...威力和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我们处于世纪之交展望...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宜兴市南漕小学2009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共36页,第38页。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