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 MB
  • 2022-05-26 16:36:02 发布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观摩与个案研究(201111).ppt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案例赏析长沙师范学校:周利文 涵义案例是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问题,一件工作,一个事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幼儿园科学教育案例是指幼儿教师对某一真实科学教育情境发生后的描述和反思。在这里,我们赏析的案例特指教育活动录像。通过真实、直观的现场教育场景呈现,感知科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学习教育精髓,了解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类型◆按教育途径分:●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案例观察认知型活动实验操作型活动科学讨论型活动技术操作型活动●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案例●游戏与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案例◆按案例呈现形式分:●文本形式叙事型案例+反思●录像课形式 “竖起耳朵,听!”的故事“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这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知道耳朵可以竖起来的。但是因为没见过真的兔子,心里一直想看看兔子的耳朵是怎样竖起来的,五岁时老爸抓来一只野兔,我终于如愿以偿看见了活生生的小灰兔子,为了这能竖起了的耳朵我足足围着兔子看了一下午,结果我是过了和小兔子玩的瘾,而跳蚤也好好美餐了一顿。上小学了,老师郑重走上讲台,大声的说:“现在请你们竖起耳朵听好了,……”我顿时一愣,“我们的耳朵也可以竖起来?”说是迟,那是快,坐在我前两排斜前方的一男同学迅速用手拉起双耳,认真地看着老师,我是个听话的孩子,心想应该照做,但又恐有张扬之嫌,不敢效仿,矛盾中老师的话讲完了,我一句也没听着。 “竖起耳朵,听!”的故事前不久送教下乡赴某镇幼儿园,带班老师忙前忙后地帮我做活动前的准备,我心中万分感谢,临走时忽闻一句熟悉而陌生的话“现在请小朋友,把耳朵竖起来听好了”,回头一望,情景惊人。只见一个个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文静或活跃的30个孩子,迅速而整齐地伸出双手揪住自己的耳朵向上拉长着,俨然一群训练有素的小小士兵。一只只耳朵扭曲着、通红着,耳朵霎时间成了脸部最醒目的五官,有的孩子为了表示自己的听话的决心,还继续用力地拉长着自己已经充血、变形的耳朵,一旁的我碍于面子不好说什么,只是希望老师可以快一点提完要求,孩子们可以不用再“竖耳朵”了。 “竖起耳朵,听!”的故事上中学了,依然能听到“竖起耳朵听好了”这句话。这时,我们知道老师又是在讲很重要的事情了,只是偶有同学会故意拉起耳朵,嬉皮笑脸地左顾右盼。再后来这句话慢慢淡出了生活……原以为这是一句用在我们80后这一代的“专业术语”,却不曾想到竟然沿用至今。这句话的来源无从考究,然而听这句话的对象似乎却从未改变,他们是孩子、下属……小水滴2009-8-8返回 大班科学:自制陀螺活动目标1.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自制陀螺玩具的愉悦和成功感。2.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探索材料的中心点,利用多种材料制作陀螺玩具。3.获取有关陀螺围绕中心轴转动的经验。活动准备(一)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陀螺的经验。(二)物质材料准备:1.木制陀螺一个;2.有洞的塑料玩具(每片塑料片上有几个洞,有的洞位于塑料片的中心点,有的则不在);木头块、硬纸板(每块木头、硬纸板上只有一个洞,有的洞位于中心位置,有的不是);胡萝卜块;形状不同的硬纸板(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塑料瓶盖(硬度不太大的瓶盖);3.与操作材料同样大小的标有中心点的模版;4.钉子、棍子(和塑料玩具孔的大小匹配)、牙签(和木制玩具的孔大小匹配)、棉签棒;双面胶、图钉、铅笔、石头、垫板。 大班科学:自制陀螺活动过程1.幼儿欣赏老师玩陀螺,初步感知陀螺的转动现象。(1)教师出示陀螺,提问:这是什么?你玩过陀螺吗?谁来试一试?(2)幼儿看看、想想陀螺是怎样转的。2.幼儿探索怎样让材料象陀螺一样转起来。(1)观察材料:教师提供有洞的塑料片、纸片、木块和各种小棒(每种材料上有1—5个洞不等,有的洞位于塑料片的中心点,有的则不在),提问:你能让这些材料象陀螺一样转起来吗?你想用什么办法呢?(2)尝试操作:想办法让各种材料象陀螺一样转起来。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将棍子插入不同方位的洞,试一试哪种方法能让塑料片象陀螺一样转起来(找到位于中心点的洞,将棍子插入,塑料能像陀螺一样转起来)。(3)交流发现:你是怎样玩的?你是怎样让各种材料象陀螺一样转起来的?3.幼儿进一步感知陀螺转动的原理。(1)观察材料:教师提供大小、材质、形状不同,各种没有打孔的材料。如:塑料瓶盖、木头块、胡萝卜块、硬纸板、火柴等材料。引导幼儿想一想:猜猜用这些材料能制作陀螺玩具吗?怎么做呢?怎样让你的陀螺玩具转的又快又稳?(2)动手操作: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像陀螺一样转动的玩具。(3)交流发现:你用到哪些东西,是怎样做的?(4)师幼共同小结。4.幼儿比一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 大班科学:自制陀螺活动反思1.幼儿获得了丰富的相关科学经验。整个活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高,获得了快乐的情感体验。通过问题“你能让这些物体象陀螺一样转动起来吗?”向幼儿提出挑战,激发他们探究愿望,让他们通过自由探索操作材料、集体交流的过程,获取有关陀螺围绕中心轴转动的经验,并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陀螺玩具。2.通过合理材料的投放有效引导幼儿探索。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考虑到了材料的安全性、结构性、数量等问题:如的用于钻孔的大头针是经过了打磨,避免扎伤孩子,活动中每人至少有5种以上的材料。其中还有材质、形状不同的材料如:木块、积塑片、不同形状的纸片,有已打孔材料和没有打孔的材料,让幼儿了解陀螺转动的原理不因材料的改变而改变,同时满足了不同经验水平幼儿的需要,挑战每个孩子的原有经验、水平。在材料的投放上考虑了层次性的问题,活动中第一次投放了有洞的塑料片(每片塑料片上有几个洞,有的洞位于塑料片的中心点,有的则不在)、纸片、木块(每块木头、硬纸板上只有一个洞,有的洞位于中心位置,有的不是)各种小棒。让幼儿初步感知了陀螺围绕中心轴转动的经验。第二次先投放大小、材质、形状不同,各种没有打孔的材料。如:胡萝卜块、形状不同的硬纸板(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塑料瓶盖(硬度不太大的瓶盖)、双面胶、棉签、牙签、钉子、图钉、铅笔、石头、垫板。幼儿在操作不同质地的材料时,进一步感知中心轴原理,同时还会体验到物体形状、质量、玩的方法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为今后的探究积累感性经验。 大班科学:自制陀螺3.教师引导的有效性。在活动中老师注重关注孩子活动,倾听孩子的声音,当孩子遇到困难产生疑问无法解答时,老师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运用有效的指导语如。当一个孩子制作的陀螺总是因为中心轴松动了,而转的不好时,教师用“为什么它不好转?可以怎样把中心轴安稳一点呢?”的问题鼓励孩子,在教师适时的鼓励下,孩子尝试用更换中心轴、用橡皮泥粘两头等办法解决问题,最后终于用双面胶缠在中心轴上的办法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在孩子操作活动中教师还注重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师或同伴的做法,获得经验,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如:当一个小男孩始终找不准圆形硬纸片的中心点时,老师适时的拿出与纸片同大小的模板说:“不着急,想一想,它能帮助你找到中心点吗?”孩子摆弄了几下依然没有找到中心点,这时老师拿了和孩子一样的材料,运用模板找到了中心点,孩子在观察老师的操作中,习得了这样一种寻找中心点的方法,让孩子有兴趣继续参与探索活动。 大班科学:自制陀螺4.教师所获得的经验。在活动中当孩子探索结果得到了教师、同伴的鼓励和肯定,每位孩子的脸上露着成功、自信、开心的表情,也让教师感悟到给予孩子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潜能是无限的。5.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关注个体与关注全体孩子的问题处理上还存在不足。如在鼓励引导前面说到的那个男孩寻找中心点时,用了比较长的时间,这时许多孩子的闪光点或问题我没能全面观察到,遇到这种情况,个别孩子必须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取得成功,而指导每一个孩子又要花一定时间和精力,这样容易使老师忽略了全体,如何处理这种关系,既照顾个体也兼顾全面,根据个体差异,针对性去引导探索,适时适度去回应每一个孩子,这对我是一个挑战。返回 小班科学《萝卜》思考与讨论:1.观察认识型活动最能促进孩子发展的教育价值有哪些?2.这种类型活动过程的一般设计思路是怎样的?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的提问设计得怎样?为什么?4.活动中教师调动了幼儿哪些感官感知事物特征?又是怎样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的?5.此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怎样?有哪些优点与不足之处?案例欣赏一: 观察认识型活动涉及到的重要教学目标有:观察技能表达技能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返回 物体观察活动过程的一般设计思路:出示观察对象幼儿自由观察并表达交流教师引导观察并表达交流总结返回 教师活动过程中的提问设计:出示观察对象的提问:请出了什么?幼儿自由观察的提问:选个萝卜自己看一看,萝卜长什么样子?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下面有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萝卜?教师引导观察的提问:1.萝卜上面是什么?叶子是什么颜色的?绿绿的叶子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叶子的下面是什么?萝卜的身体摸摸看有什么感觉?下面是什么?2.萝卜是长在什么地方?3.我们现在摸的是萝卜的肉还是皮?你们萝卜的皮是什么颜色的?4.我这个白颜色的萝卜叫什么萝卜?红颜色的皮的叫什么?……5.与同伴换一换萝卜,看现在自己手上的萝卜与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6.闻闻萝卜是什么味道?7.萝卜的肉在哪里呢?萝卜肉是什么颜色呢?8.你们吃过萝卜吗?是什么味道的?萝卜可以怎么吃?返回 幼儿观察萝卜参与的感官有:眼——看鼻——闻手——摸、掂口——尝幼儿观察萝卜运用的表达有:说:陈述、猜测、讨论、交流表演标记表格返回 小班科学《萝卜》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优点:1.内容为幼儿身边的东西,但又有新的信息。2.精心选取观察对象,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帮助幼儿获取丰富的经验。3.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闻、尝等)感知事物的特征。4.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对象的操作、摆弄,将观察和操作相结合,以全面地观察事物,并了解不同观察对象的相同与不同点。5.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发现,注意引导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表达观察结果。返回 小班科学《蔬菜奶奶过生日》思考与讨论:1.此活动属什么类型的科学活动?为什么?此活动的核心科学价值是什么?2.此活动好在哪些地方?不足的问题是什么?案例赏析二 小班科学《蔬菜奶奶过生日》属——物体观察综合型活动(物体观察+分类排序+科学讨论+音乐+语言游戏) 小班科学《蔬菜奶奶过生日》活动的优点:1.教师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与良好的教育机智,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简练、有效。2.活动中注意孩子全面素质的培养。3.活动的相互渗透性与整合性好,环节过渡自然。 小班科学《蔬菜奶奶过生日》活动的不足:核心科学概念定位与把握欠好。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更适合观察认识的是单个物体或单品种物体,不适合进行科学概念的学习。返回 大班科学《连接》思考与讨论:1.这是个什么类型的科学活动?此类型活动的核心目标是什么?2.教师通过哪些教学环节引导幼儿操作的?若按“猜想——验证”式思路设计,活动过程应包括哪几个步骤?3.此活动设计与组织有哪些优点与不足之处?案例欣赏三: 大班科学《连接》属——技术+实验操作型活动 实验操作型活动涉及到的重要教学目标有:科学好奇心科学探究能力技术操作型活动涉及到的重要教学目标有:技术操作能力返回 大班科学《连接》活动过程设计思路:游戏引出问题观察材料尝试操作讨论交流有目的地操作,制作展示分享 倡导以“猜想——验证”式设计活动过程确定探究的题目主题,提出问题推测与讨论进行实验和观测实验中的数据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和交流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返回 大班科学《连接》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优点:1.选材好。内容与幼儿生活贴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即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又不是完全掌握。不陌生,但又具挑战性。2.提供适宜的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判断,幼儿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3.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幼儿有较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4.注意讨论交流,并以符号的形式引导幼儿归纳概括经验,帮助其提升经验。5.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幼儿运用连接的经验,使操作更具实际意义。返回 大班科学《常绿树与落叶树》思考与讨论:1.这是个什么类型的科学活动?此类型活动的核心目标是什么?2.教师用到了哪些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幼儿的观察与讨论?3.教师是怎样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又是怎样回应孩子的表达的?4.此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怎样?有哪些优点与不足之处?案例欣赏四: 大班科学《常绿树与落叶树》属——观察认识+科学讨论型活动 科学讨论型活动涉及的重要教学目标:表达交流技能科学知识和经验返回 大班科学《常绿树与落叶树》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优点:1.教师有良好的教育技能,活动中提问有效度高,语言精炼,回应孩子积极有效。2.能抓住观察对象的典型特征引导幼儿有效观察,获取关键经验。 大班科学《常绿树与落叶树》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不足:幼儿为学习此内容,前期经验准备不够,故幼儿之间的经验分享、观点交流不够,主要为听老师讲解。 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富于创造的事业,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不断地探索与反思,它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发展的。我们做了,就是一种收获与成长! ThankYou!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