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50 KB
  • 2022-05-26 16:35:53 发布

《幼儿科学教育》(上)数学部分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数学部分教学大纲编写者张莉一、课程说明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木科生的必修主干课程,其性质是专业课。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的学习要以《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原理》,《学前教育课程论》等课程为基础,具有了这些学科的知识才能理解本学科的理论。木课程的学习目标是:1、掌握学科中的基本概念;2、理解掌握学科中的基本理论;3、理解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在学科中运用的特殊性;4、理解分析具体教学步骤和方法。学生学习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本课程属于教育应用学科,联系实际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所以学生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到幼儿教冇的实践屮学习摸索,以达到深入理解和巩同所学知识的目的。2、教学无定法。学生一定要多联系以前所学的理论学科,灵活地掌握学科的知识。3、学科涉及的相关概念,如数学概念,数学关系概念等一定要在课后及时弄懂,否则难以真正把握学科内容。4、幼儿科学教育涉及内容极广,学生一定要注意丰富口己的各种知识,以利于深入学习。二、课程内容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对象、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对象、任务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对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研究儿童初步数学概念发牛发展及教育规律的科学。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一、比学前儿童获得一定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二、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 三、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第一节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的要求二、符合数学研究对象范围的一些最初步的知识三、符合学前儿童日常生活和为入小学作准备的需要四、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选择一、感知集合二、10以内的数三、10以内的加减法四、简单的几何形体知识五、量的初步知识六、空间方位初步知识七、时伺初步知识第三节数量关系与幼儿思维发展一、两种观点,两条道路二、数量关系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冇力因索三、现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中的数量关系总体上说来可归纳为以下十二种主要关系:1和许多的关系、对应关系、大小和多少关系、等量关系、守恒关系、可逆关系、等差关系、互补关系、互换关系、传递关系、包含关系以及函数关系。第三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及方法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一、数学课(-)集体型的数学课(二)集体、小组结合型的数学课二、游戏三、其他教育活动中的数学教育四、FI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五、数学角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操作法二、游戏法(一)情节性的数学教学游戏(二)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游戏(三)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教学游戏(四)口头数学教学游戏(五)竞赛性数学教学游戏(六)数学智力游戏三、比较法(―)按比较的性质可分为简单的比较和复杂的比较(-)按比较的排列形式可分为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五、讲解演示法六、归纳法和演绎法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和教学第一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一、2〜3岁左右丿瞳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但这种知觉是泛化的。二、3〜4岁儿童已逐步感知到集合的界限,对集合屮元素的知觉从泛化向精确过渡。三、4〜5岁儿童已能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元索,并能初步理解集和子集的包含关系。四、5〜6岁儿童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第二节物体分类的教学一、分类的意义二、幼儿的几种分类(-)按对象分类(二)按包含关系分类三、教学方法(一)首先应让幼儿感知和辨认分类对彖的名称、特征和差异。如在小班应对要区分的一堆物体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或者颜色等。(二)说明要求和分类的含义。进行分类时应向幼儿清楚地讲明按什么要求分类,同吋要使幼儿理解“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的含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行动上止确分类。(三)按范例或口头批示进行分类。 (四)启发幼儿思考探索如何进行分类。(五)对不同年龄幼儿提出不同的分类干扰条件,以逐步提高分类。(六)讨论分类的结果,以巩固类概念和理解类的包含关系。第三节“1”和“许多”的关系和物体相等与不相等的教学一、“1”和许多的关系的教学(-)区别“1”和“许多”的意义(二)教学要求(三)教学方法二、比较两组物体和等和不和等的教学(一)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育意义(二)教学要求(三)教学方法第五章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的计数活动一、什么是计数活动二、计数活动的实质三、计数活动的结构及发展(一)内容方面(二)动作方而四、计数活动是幼儿形成初步数概念的基本活动第二节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一、学而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二、学前儿童掌握10以内数概念的年龄阶段及特点(-)第一阶段(2岁半左右至3岁半左右)学数前的准备阶段。(二)第二阶段(3岁半左右至4岁左右)学会计数和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阶段。(三)第三阶段(4岁左右至5岁左右)计数能力的巩固和初步数概念形成。(四)第四阶段(5岁左有至6岁左右)进一步认识数的关系及数群群概念初步发展的阶段。第三节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教学一、教学耍求二、教学方法 (一)教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及其实际含义的基木方法(二)学习数守恒的方法(三)学习接数和倒数的方法(四)认识三个相邻数及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的方法第四节10以内序数的教学一、教学要求(-)使幼儿理解序数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二)会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三)弓I导幼儿认识到序数的方向性,在不同的方向上同一个物体的序列位置是不同的。(四)启发幼儿逐渐的形成关于坐标的概念。二、教学方法(-)采用集中分段教学方法(-)运用直观教具向幼儿讲清序数的含义(三)教幼儿用计数的方法确定序数(四)向幼儿说明确定序数的方向(五)通过操作和游戏活动进行练习第五节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学一、教学要求1、让幼儿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知道2以上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來就是原來的数。2、懂得一个数和它分出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即一个数比它分成的两个数都大,分成的两个数都比原来的数小。3、懂得分成的两个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并掌握10以内各数的全部组成形式。二、教学方法(-)运用讲解演示法教数的组成(二)通过提问,启发幼儿探索数的组成的规律(三)运用组成的规律学习新的组成知识(四)运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10以内各数的组成知识第六章学前丿LB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及教育算术运算包括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幼儿只学习简单的10以内加减运 算。它是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一般发展过程(-)从具体到抽象。(二)从逐-加减到按数群加减。逐一加减就是用计数的方法进行加减运算。按数群加减也就是前述的依靠抽象数概念进行加减运算,这时儿童对所说的数或数字已能作为一个整体去把握,从而进行抽象的数群之间的加减运算。二、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年龄特点(一)4岁以而(二)4〜5岁(三)5〜6岁第二节口述应用题和加减教学一、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中的作用(-)口述应用题是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有力工具和必耍基础。(二)口述应用题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二、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学(一)教学要求(二)教学安排(三)教学方法第六章量的教学第一节教学要求一、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并说出大小、长短、高矮、宽窄、厚薄、粗细、轻重等物体的差别。二、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譬如比较三块不同宽窄的纸板,屮间一块比前而的宽,比后面的窄,是宽还是窄耍看它和谁比。三、学习量的守恒。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卩U、能按规律排序和自由排序以及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个物体的正、逆排序。初步理解依次排列物体之间的传递性和双重性关系并正确说出理由。五、学习口然测量。第二节教学方法一、教幼儿比较各种量的方法二、教幼儿量的排序的方法三、教幼儿学习量守恒的方法量的守恒教育应在认识了相应的量的基础上进行。量的守恒是大班的教学内 容。四、教幼儿认识量的相对性的方法。第七章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第一节教学要求一、教幼儿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和梯形;能说出名称和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如长方形有4个角,4条边,4个角一样大,2条边长,2条边短,对着的2条边-样长),能从周围环境中取出和图形相似的物体。二、能不受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三、初步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如1个正方形可以分成2个长方形和4个小正方形等,并能运用图形按要求或自由拼搭。第二节、教学方法一、认识平面图形(以下简称图形)的方法。二、通过图形和图形的比较认识图形。三、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让幼儿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四、复习巩固认识平而图形的方法。第八章认识几何体的教学第一节、教学要求一、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长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如球体,不管从什么方向看都是圆的,把它放在平而上,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二、教幼儿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知道平面图形只有长短、宽窄、几何体有长短、宽窄和高低(厚薄)。第二节.教学方法一、在幼儿观察、触摸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几何体的特征。二、比较平面图形和儿何体以及儿何体之间的不同。三、操作探索儿何体的特征。四、在泥工、手工和建筑游戏等活动屮巩固对几何体的认识。

最近下载